徽州区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第四次大督查工作自查情况报告
一、加强房地产市场分类调控,推动库存较大的三四线城市去库存,推进600万套棚户区住房改造,继续发展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因地制宜、多种方式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加快居住证制度全覆盖情况。
(一)去库存落实情况:制定去库存稳市场具体措施17条,通过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鼓励农民和区外人员进城购房、发放非住宅购房补贴等措施去化库存。截至2017年5月末,全区商品房库存面积18.82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减少5.01万平方米,去化周期25个月,其中商品住房库存面积10.57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减少3.87万平方米,去化周期16个月;非住宅商品房库存面积8.25万平方米,上年末减少1.14万平方米,去化周期125个月。存在问题:去库存从当前的去化速度看,3年去化住宅库存任务基本能够完成,而非住宅去库存比较缓慢,去化任务压力相对较大。针对非住宅库存较大的现状,在2016年出台的去库存实施意见中提出“购买非住宅类商品房给予一定比例补贴、推进商业办公等非住宅商品房结构调整”政策,力促非住宅去库存,但成效不大。下步措施:继续引导开发企业转型升级,探索将库存非住宅商品房转化为旅游休闲地产、养老养生地产等新型地产,在促进商品房开发类型多元化的同时,促进我区非住宅商品房的去化,鼓励开发企业将库存非住宅产品自持经营。
(二)棚户区改造落实情况:加快棚户区改造进程,优化棚户区改造安置政策,全面推行货币化安置,提高货币化安置率。2017年棚户区改造工作全面实施,前期工作总体进展顺利。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城区棚户区改造总指挥部和各片区指挥部,在全区抽调近200名干部分成51个工作小组,全程参与征收工作,形成强大合力。二是完善相关制度。先后印发了《徽州区2017年棚户区改造实施办法》、《徽州区国有土地上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实施细则》、《各棚改片区征收补偿方案》、《黄山市徽州区棚户区改造考核奖励办法》等,制定了完善的棚改政策措施。截至5月底,各片区累计已完成双测1043户,并拟定《徽州区棚户区改造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确保棚改资金运行安全高效。存在的问题:由于中央银根收紧,相关贷款政策出现变化,棚改在进行贷款融资方面遇到了一些前期无法预料的问题及困难,全年棚户区改造计划投资8亿元,目
前棚户区改造专项资金只到位927万,导致改造工作进度滞后。棚改居民利益诉求多元化,思想工作难做,棚改户对拆迁补偿期望值很高,提出过高的附加条件,给棚改工作带来很大的阻力。下步措施:重点对接棚改融资事宜,确保棚改资金尽早到位;继续深入片区摸排棚改户住房结构、经济条件、安置意愿等基本情况,宣传解释棚改相关政策,组织评估公司、拆迁公司开展测量、登记、评估;确保如期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
(三)居住证制度落实情况:目前,居住证办理业务已经覆盖全区各乡镇派出所,辖区流动人口应当自到达居住地之日起15日内,凭本人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明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受公安机关委托的社区服务机构申报居住登记,对符合居住证办理条件的,公安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制作发放居住证,需要对申领材料调查核实的,可以延长5个工作日。
(四)工作建议:一是从供给端把关,优化土地供应结构。通过供地、规划等途径控制增量。首先,通过合理调整项目规划,防止非住宅进一步积压,在未来的城市商业布局上,宜采取核心商圈、街区商业、社区底商分层次开发,避免商业综合体等项目过多,实现相对均衡。其次,针对商业消化难的问题,适当从税收政策入手,鼓励开发商自持。二是把握好国家政策引导开发用地转型利用。支持养老产业、文化产业等项目的开发建设,对于这些产业开发项目,要在土地利用、规划建设、开发销售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规范项目的开发管理。
二、促进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推进资产证券化,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大股权融资力度情况。
(一)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始终将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作为全区金融工作的重点,目前全区共有新三板挂牌企业2户、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8户,资本市场发展总体良好。一是各层次资本市场有序推进。泰达新材料已在中国证监会备案,目前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华惠科技已与中介机构签约,完成尽职调查,正在积极筹划制定工作方案。恒泰化工已与中介机构签订协议,完成尽职调查,正在准备股改工作;华塑新材料等企业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徽母食品已与中介机构签订协议,富松茶业、呈坎文化旅游、金川电缆正在积极与中介机构对接。谢裕大茶叶目
前正在与中介机构洽谈增资扩股方案等相关工作。二是政策扶持力度不断提高。2016年,进一步完善原有的上市政策,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大企业上市挂牌奖励扶持力度,其中对新三板挂牌企业奖励标准由50万元提高到70万元。目前全区已累计兑现各类上市奖励216万元,其中:谢裕大茶叶70万元,泰达新材料110万元,精强建材15万元,绿康保健、养生源蜂业、斯特尔机械、竹溪堂徽雕、洪通农业、紫霞茶业和徽厨食品等省股交中心科技创新板、农业板挂牌企业各3万元。三是上市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成立由常务副区长任组长的区中小企业上市工作领导组,并将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作为加分因素,有效激发各乡镇各有关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2017年对排定的17户重点上市挂牌融资企业,每户均落实1名上市服务责任人和1个联系服务单位,实行“一线”办公,现场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坚持政企联动,加大对拟上市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力度,先后组织国元证券、华安证券、长江证券、兴业证券等中介机构赴意向企业解读政策、筛选方案。四是抓好政策支持。严格落实《徽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做好相关政策奖补资金兑现、税收扶持、融资支持等工作,提升直接融资规模与质量,有效盘活各类资本要素。同时,帮助拟上市企业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金融扶持资金,培育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2017年兑现企业上市区级奖扶资金9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工作有待加强。部分企业负责人对直接融资的概念不是很清楚,意愿不强,特别是对企业股改、披露信息等方面存在顾虑,怕企业改制后规范管理多缴税,上市积极性不高。已挂牌的企业还未实现融资,未能对其他企业起到示范引导作用。
(三)下步措施:一是抓好银企、银担对接合作。督促各金融机构加快签约项目的贷款发放,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问题,不断开展多种形式的银企、银担对接活动,定期召开金融分析会,做好经济政策与金融政策对接,建立多部门、多形式、多渠道的协调机制,按照序时进度抓好银企签约项目的贷款发放,确保全年签约项目履约率98%以上。二是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按照“五个一批”的工作思路,对优质企业进行再摸排,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项目资源库,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的培训学习活动,切实提高企业高管人员实务操作能力和政
府工作人员的业务指导能力。推进谢裕大新三板直接融资工作,协助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全年实现直接融资1亿元;跟踪泰达新材料首发上市审批进度,督促企业做好公司规范、生产经营等基础工作,力争四季度通过中国证监会审批;积极做好华惠科技、恒远新材料等企业上市工作,力争尽早启动股改工作,争取1户企业年内报省证监局备案;着力协助解决恒泰化工、华塑新材料等企业上市基础资料完善工作,力争1户企业年内在新三板挂牌;规范徽母食品、富松茶业、呈坎旅游、金川电缆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确保3户企业年内在省股交中心挂牌。三是抓好银政担、税融通、中小微还贷应急资金工作。3月份已出台2017年税融通合格企业名单87户,继续扩大税融通业务范围,力争全年完成0.8亿元。对新增担保业务全部实行政银担模式,同时将原有普通担保业务模式逐步置换为新型政银担业务,全年政银担业务超5.5亿元以上。切实发挥中小微企业还贷应急资金作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要积极防范和化解风险,力争为企业提供应急还贷资金4亿元以上。四是创建良好金融环境。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农户电子信用档案建设,建成农村信用信息数据库,完善农户信用评价体系;加大金融服务下乡力度,充分发挥惠农金融服务室作用,做好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工作。加强对非法集资的防范和处置工作,加强日常监管,按照“归口排查、预警排查、重点排查、内紧外松”的原则,重点关注网络金融、非融资性担保公司、典当行等行业,把好关口,尽早发现问题,及时作出处理。
三、落实和完善全面推开营改增政策,全面清理规范各类涉企收费特别是地方开展清费工作,落实扩大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小型微利企业范围、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等一系列减税措施,降低企业用能、物流成本等情况。
(一)落实和完善全面推开营改增政策,全面清理规范各类涉企收费特别是地方开展清费工作:
政策落实情况:一是政策学习再深入。利用午间税校开设“政策解读我来谈”栏目,邀请地税业务骨干前来讲解授课,推行“人人上讲台,个个是老师”的互动学习办法,通过政策深入解读、介绍营改增行业特征、分析涉税风险点等方式,共同探讨营改增行业管理难点、堵点,并就日常管理举措推介经验,互补长短,全面提高政策业务水平和管理服务
能力。二是税源摸排再全面。认真开展信息复核,不断完善户籍征管信息资料;开展管户清查,摸底统计全区房地产企业的在售、在建项目,督促其及时办理简易计税备案登记;通过建立项目台账、强化第三方信息比对等方式,加强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税源监控,做到各项税源心中有数。三是纳税服务再给力。利用纳税人学堂、微信等载体进行针对性培训辅导,并对四大行业进行再细化,按照行业类型、企业规模、信用等级等开展分批培训,帮助纳税人纠正政策理解偏差;密切关注试点纳税人税负变动情况,对税负上升的行业企业进行集中走访调研,及时收集、响应纳税人的涉税诉求,协助企业打通抵扣链条,应抵尽抵,应享尽享,充分享受减税“红利”。四是风险管理再细化。进一步加大营改增纳税人申报数据审核力度,重点关注零、负申报企业,发现涉税疑点信息,及时上门核实,同时以房地产、金融等典型行业为切入,科学合理地设置税收风险指标和申报预警指标,有针对性开展的风险提醒和纳税评估,进一步降低企业涉税风险,提高企业提高税法遵从度。五是加强税收优惠政策宣传。目前已开展3期专题培训,涉及400余人次。截止5月底,共兑现税收减免税优惠6740万元,其中征前减免5861万元,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3539万元,小微企业税收优惠650万元,退库减免879万元,办理出口企业退税232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壮大。全区落实国家免征停征等涉企项目20项,年减少收入约317万元。
存在主要问题:一是部分营改增行业增值税核算基础薄弱。如建筑业、生活服务业等行业账务不健全,规范和完善需要一定时间。二是营改增行业征管缺乏经验,很多政策处于过渡期,面临问题多。如建筑业报验户预缴税款管理缺少硬性措施、部门协作合力不够等,增加了后续管理难度。三是税收政策宣传形式缺乏创新。当前纳税人对摆摊设点散发宣传资料、设立税收咨询台释疑解解惑以及在LED电子显示屏、电视媒体上刊登宣传字幕等传统的宣传方式明显不感冒,税收征文、税法进景区、校园等活动方式连续开展后也已经很难吸引公众的注意力。
下步措施:一是切实发挥综合治税平台作用。明确发改、规划、住建、房管、国土、消防、招投标等部门协税护税职责,从项目规划到验收决算,确保税务部门及时掌握工程项目动态信息。充分调动乡镇街道、社会组织的协税护税积极性,为了解工程项目进度、掌握基础材料供货范围等提供第一手基础信息,确保税务管理及时跟进,应收尽收。二是探索建立联合宣传机制。宣传税收政策时可以与地税、财政等部门进行联合宣传。税法宣传进社区后,税务机关可定期提供最新宣传资料,由社区管理人员,街道办人员、机关管理人员在社区、单位宣传栏中代为更新。每年联合地方政府利用电台等媒体表彰一批诚信纳税光荣榜企业,曝光一批“税收黑名单”的企业。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构建以税务机关为主体、各有关部门和媒体支持配合的社会化宣传格局,提高税收政策宣传合力。
(二)落实扩大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小型微利企业范围,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等一系列减税措施,降低企业成本:
政策落实情况:(1)2016年我区企业享受各类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53户次,其中:符合小条件小微利企业50户,享受优惠政策50户,无企业放弃优惠,受惠面为100%。享受优惠减免税款56万元。高新技术企业3户,优惠税款1063万元。安置残疾人工资加计扣除额6户,加计金额46万元,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5户,金额783万元;企业用于购置环保投资抵免税额19万,减免所得税额2万元。(2)从2016年9月份,由2个单位办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的部份缓缴。养老保险月均19.5万元、失业保险月均1万元,到本年4月缓缴到期,其中养老保险入库82万元,失业保险入库3万元。(3)社保基金降率情况。养老保险单位执行19%的费率,下降1%,该项政策落实月均460户企业受益。今年共减收102.5万元。失业保险和个人费率下调,月均减收42.5万元,今年减收212.5万元,工伤保险减收今年18.5万元,生育保险今年减收41.5万元。(4)水利建设基金今年共减10061户次,减收金额7.3万元。(5)教育费附加今年共减4687户次,减收7.9万元。(6) 地方教育附加共减4687户次,减收5.7万元。(7)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期为下半年,减1户,40元。(8)向企业大力宣传“技术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指导企业科技项目年初备案,及时享受技术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2016年度,12户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征收所得税”,享受所得税减免额达1800余万元。
存在问题:一是组织收入减少。随着“营改增”的实施,造成地税部门税基将大大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税收入的增长。“营改增”从去年5月1
日起全面实行和上年一次性税收基数等各种因素,地税部门组织收入工作将面临着新形势和新困难,组织收入形式将异常严峻。二是税费征管难度加大。营改增后地税管理范围缩小,税源出现萎缩,管理手段弱化,会给征管带来一定难度。特别是原营业税的欠税户需要国、地税联合开展欠税管理。营改增后因增值税与地方税费分离,将带来其它地方税费的征管难度。
下步措施:一是进一步提高对全面贯彻落实上级重大决策部署、税收征管和服务规范的认识,逐一梳理,查找薄弱环节,强化税干的责任意识,确保重大决策落实到位。二是进一步强化对全面贯彻落实重大决策部署情况的监控力度,不定期组织多形式工作督查,并将落实重大决策部署的工作情况,纳入年度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三是进一步强化内部培训,提高全体税干的业务能力,整合人力资源和大厅窗口设置,提高办税效能;针对薄弱环节,尽快制定整改措施,迅速整改到位。
(三)降低企业用能成本:2016年共组织申报企业直接电力交易共15户,2017年截至目前共组织申报企业直接交易共5户。
(四)降低物流成本:大力宣传省政府进一步降低交通运输成本政策,严格执行现有政府还贷普通公路(含桥梁、隧道)收费期限届满后,一律不得擅自延期收费。加大普通收费公路安装使用联网设施建设力度,2017年具备条件的普通公路收费站,全部开通使用联网收费系统。严格执行持有安徽交通卡的货车通行普通收费公路时享受通行费85折优惠政策。加快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搭建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资源共享,降低物流成本。“十三五”期间,加快启动徽州现代物流园项目,项目已通过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园区周边主要道路正在建设之中。目前,正积极开展招商活动。存在问题:鉴于徽州物流园区建设规模大、吞吐量和市场需求等因素,招商引进国内物流行业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来徽实施园区建设难度较大。下步措施:一是严格执行现有政府还贷普通公路(含桥梁、隧道)收费期限届满后,一律不得擅自延期收费规定,以及严格执行持有安徽交通卡的货车通行普通收费公路时享受通行费85折优惠政策。二是加大招商力度,积极引进国内物流行业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来徽实施园区建设。
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况。
(一)政策措施落实情况:1、大力培育发展精致农业。突出抓好澄塘80亩玫瑰、呈坎400亩的覆盆子等中药材、东山110亩猕猴桃、蜀源100亩向日葵、灵山300亩油菜、芝篁临河片80亩浙贝母、潜口200亩百草园、汪村90亩四季果园等基地的巩固与提升。2、扎实推进茶产业提升计划。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150亩,完成改造低产茶园1000亩,建成生态茶园2000亩,产量达到1620吨,茶业综合产值达到5亿元。3、进一步推进了岩寺镇上街居委会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工作。在完成去年上街869万元集体经营性资产进行折股量化到1034名股东股改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今年进一步加强了对上街居委会经济股份合作社资产运营指导,确保股改取得实效、股份经济合作社健康发展,有利地促进了集体经济持续发展,为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提供发展轨道和平台支撑。4、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据初步统计,截止5月底全区土地流转面积19363亩,其中耕地15867亩,园地3496亩,流转率达26.2%,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增加了农民的土地经营性收入。5、继续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止目前全区家庭农场已新增18家,总数达9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新增4家,总数达151家。
(二)存在问题:1、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不够,农村土地流转率低,农村土地纠纷仲裁机构建设滞后,办公场所、人员、经费等落实不到位。2、茶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亩产量较低,经济效益与先进茶区还有一定差距;茶园较分散,管理粗放、茶树重修剪现象普遍存在;受山区土地、劳动力缺乏及资金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茶叶资源未充分开发利用,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山区统防统治组织生存能力较弱。
(三)下步措施:1、扶持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培育省、市级示范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引导省、市级示范经营主体积极规范推进土地流转,进一步加大规模经营,结合徽州区实际,可引导以下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壮大经营规模,多形式、多渠道提高土地流转率,把土地流转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2、建立无性系良种茶园、高效生态茶园、低产茶园改造等示范基地,通过政府扶持、企业推进,鼓励进行租赁、承包、联营等流转模式,进行规模发展,实现规模效益。整合
区内各项支农资金,重点用于基地建设、清洁化加工、品牌宣传、龙头企业培育以及茶文化旅游建设等方面,为茶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发布病虫情报,依托现代农业项目,采购绿色防控物品,开展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
五、推进国企国资改革情况。
(一)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1)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优做强国有企业,2016年启动黄山徽州浪漫红文旅公司改革转型发展工作,通过谈判收回黄山徽州浪漫红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经营权,并先后制定出台《黄山徽州浪漫红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改革转型实施方案》、《黄山徽州浪漫红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实施方案》、《黄山徽州浪漫红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和《黄山徽州浪漫红文旅公司管理规定》等,目前已经全部落实到位。同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股东由区城投公司变更为区国资办,由区国资办代区政府行使出资人职责。公司设立董事会,区政府委派董事2人,聘请外部董事2人,公司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职工董事1人,人员均已到位,并建立董事会议事规则。政府委派监事1人,公司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职工监事2人,人员已到位。目前区属国有企业仅黄山徽州浪漫红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进行改革转型,其他区属国有企业暂未派驻监事。区政府任命公司常务副总经理1人。通过改革转型明确职能定位,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区属国有企业经营管理。
(2)构建区属企业分类考核
根据黄山徽州浪漫红文旅公司主业所处行业类别、经营特点、承担社会责任等,起草制定黄山徽州浪漫红文旅公司考核暂行办法和年度考核目标。通过对黄山徽州浪漫红文旅公司进行分类考核监管,以此促进黄山徽州浪漫红文旅公司做优做强,提升企业活力和运营效率。
(3)推进区属企业负责人薪酬及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管理、区属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改革
1、区属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管理
2016年起草徽州区区属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管理暂行办法,从公务用车、办公用房、培训管理、业务招待管理、差旅费、因公临时出国(境)等方面对企
业负责人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方面进行规范,以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
2、区属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改革
2016年参照市城投公司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制定浪漫红文旅公司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2017年根据中央、省、市深化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意见,进一步深化区属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
(二)下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扎实做好国有企业监管工作,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积极推进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规范董事会运作,更好的落实出资人职责。
(2)加强区属企业监事会建设。继续推进黄山徽州浪漫红文旅公司转型发展,参照省市探索开展区属企业外派监事会工作,下一步建议参照省市成立区国资委,配备人员、编制,并根据区政府决定向区属国有企业派驻监事会,制定区属企业外派监事会有关工作制度。
(3)制定区属企业功能界定方案,有针对性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经与市国资委对接,目前市国资委正在起草市属企业功能界定方案,待市属企业功能界定方案制定后,再参照制定区属企业功能界定方案。
六、加快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情况。
(一)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大力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科技活动周、等专题活动,以新媒体、互联网+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全民知识产权意识。引导企业深入挖掘产品特色,积极申报发明专利,提升专利质量。开展专利执法专项行动,查处假冒专利商品14件。组织干部参加省专利执法培训,企业申报省级专利优秀联络员1名,提高知识产权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
(二)存在问题:1、专利的申请量数量不少,质量不高;企业专利申报人员身兼数职,缺乏专业性;产业化和成果转化程度不高,对经济效益促进性不大;2、专利执法队伍人员不足,执法专业性要求高,执法人员执法能力弱。
(三)下步整改措施:一是进一步加强企业服务工作。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对知识产权工作的看法和建议,掌握企业创新动态。特别关注那些潜在创新的企业,在政策上给予适当的倾斜,支持鼓励他们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二是引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加大引导企业申报发明专利力度,开展以实用新型专利为标志的技术成果认定,引导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和在研科技项目成果转化;提升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进一步提升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授权量。征集企业专利权质押融资需求,积极引导有融资需求企业开展专利权质押贷款对接工作。三是开展知识产权执法宣传活动,营造依法保护环境。积极配合市知识产权局联合工商局对辖区商场、药店进行专利产品大检查,核对专利商标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七、加快发展服务消费,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教育、文化、养老、医疗等服务,发展医养结合、文化创意等新兴消费,以及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引导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等情况。
(一)政策落实情况:
1、积极推进市三院举办“医养结合”徽州区怡养院设立许可工作。在符合安徽省养老机构许可条件基础上,颁发徽州区怡养院《养老机构许可证》。该养老院的成立,填补了我区“医养结合”养老院的空白,标志着我区养老事业发展步入新阶段,为将市三院打造成安徽省“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服务示范项目,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创新发展模式,提升我区养老服务水平打下坚实基础。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院“医养服务”融合发展。针对我区乡镇敬老院地理位置较偏,存在看病难、就医不方便等问题,按照就近便利、互利互惠原则,就敬老院出诊服务、专家门诊、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日常护理、康复训练等方面达成合作协议,开展医疗卫生养老服务合作新尝试。
2、根据徽州区加快特色小镇建设培育工作。将西溪南创意小镇、潜口养生小镇列入全市首批12个特色小镇打造范围,并积极推进小镇基础设施完善和创意、养生业态项目建设和招商,进一步丰富特色小镇产业功能。同时启动实施徽州区双创示范基地建设。
3、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2010年引进徽州文峰学校,一直为该校提供支持和服务。一是为文峰提供了85.95
亩用地支持,用于一、二、三期学校建设,满足学校规划需要;二是将文峰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如各种评比竞赛、评优、教学检查、研讨、会议等都与公办学校统一安排,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政策;三是在教师职称评定方面不受指标的限制,只要符合规定条件即可获得通过,使民办学校的教师有更好地发展空间;四是严格落实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同等享受“两免一补”政策,继续免除民办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所需费用均由财政补助,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积极性,促进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4、把质量提升工作纳入规划内容。一是争创省级工业精品。2016年新认定新远、皖南机床2户企业产品省级工业精品,截止目前已经获得3户企业。二是引导企业参与标准制定。目前已经有新远科技、竹艺轩雕刻公司、皖南机床公司、奔马公司等积极参与到行业标准的起草、制订工作中。三是引导企业积极申报专利,争创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四是及时修订产业政策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五是引导企业开展职工班组质量提升活动。引导职工争当“质量提升能手”、“创新示范岗”,争创“工人先锋号”。我区现有商标近700件;市知名商标32件,省著名商标28件,驰名商标8件;黄山名牌20个,安徽名牌16个;地理标志使用企业12家。2017年新申报省著名商标8件,驰名商标2件;黄山名牌7个,安徽名牌3个。
(二)存在问题:
1、养老机构失能、半失能的运营补助未能落实。当前黄山市徽州区怡养院已养老机构许可登记,对于老年科入住的托老型失能、失智老人应该享有养老机构失能、半失能运营补助,而区外其他区县入住老人还需市民政部门予以对接落实。此外,对于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推进医养结合文件要求,还需相关部门建立完善医养结合服务无陪护护理收费政策,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失能、半失能老人健康养老提供多层次长期护理服务保障,
2、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医疗质量有待提高。我区面临的问题是临床医务人员短缺,因薪酬体制和私立医院扩展,加剧基层公立医疗机构人员流失。针对基层人员短缺开展的大专院校定向培养政策,虽然出台了《安徽省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违约处理的若干规定(暂行)》,也面临毕业生不愿留在基层偏远地方从事医疗工作而违约的。
3
、区级公立医院不能满足需要。市三院基础差,加上近年来学科发展缓慢,青年骨干流失,设备陈旧等自身能力限制,难以在医共体推进、分级诊疗实施、区域内就诊率提升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医技服务水平与区域内群众健康需求有差距。
(三)整改措施
1、目前,正积极争取省卫计、物价部门支持将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特需无陪护护理费列入医疗项目编码和政府定价。
2、围绕加强在职人员培训、加大人员经费保障、改革基层医务人员招聘政策等方面入手着力解决专业技术人员短缺这一难题。积极选派年轻医生上挂进修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加大政府办医投资力度。积极改革人才引进政策,简化基层医务人员招聘程序,缓解基层医务人员紧缺现状。
3、市知名商标申报工作正在开展中,拟计划申报4件。加大走访力度,积极组织我区有能力的企业申报地理标志,填补我区地理标志申报空白。
八、2014-2017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建设,2017年完成8000亿元铁路建设投资、1.8万亿元公路水运投资,再开工建设2000公里以上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水利、轨道交通、民用和通用航空、电信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建设,“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165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等情况。
(一)政策落实情况:2014-2017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建设情况:2014年,共争取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7个(唐模历史文化名村基础设施建设、潜口幼儿园建设项目、洽舍老年养护院、长源等六个村卫生室建设、岩寺镇卫生院周转宿舍、富山雅苑公租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漕溪河小流域治理),中央预算内资金1652.5万元,已全部下达至有关乡镇和单位,项目开工率、竣工率均100%。2015年,共争取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4个(9个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础设施、黄山华塑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新型环保装饰用木塑复合材料项目、黄山市徽州区城市污水处理厂一期提标及二期工程、黄山市徽州区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项目、黄山市徽州区计划生育服务站项目、黄山市徽派雕刻传习基地项目),中央预算内资金3354万元,项目资金均已下达到位,14个项目均已开工,其中竣工项目13
个,污水处理厂一期提标及二期工程正在进行设备采购和二沉池等土建,计划2016年12月前投入试运行。2016年,共争取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7个(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翰山村岩塘安置点项目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翰山村安置点项目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黄山市徽州区富山雅苑公租房项目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中心学校、徽州区就业和社保服务建设项目、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长江防护林工程),中央预算内资金1837万元。截至目前7个项目均已开工,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中心学校、徽州区就业和社保服务建设项目、易地扶贫搬迁项目3个项目2016年底前已竣工。岩寺镇2个安置点配套基础设施计划7月底前竣工,富山雅苑公租房项目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长江防护林工程计划8月底前竣工。2017年,截至目前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为1个(黄山市徽州区人民医院老年科大楼项目),中央预算内资金1200万元,目前已完成项目初步设计、规划、环保等前期招标,项目计划9月份开工。
(二)工业投资(技改)情况:2016年我区组织实施工业投资(技改)项目55个,建成投产30个,结转25个,全年计划总投资17.9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3.4亿元;2017年计划实施工业投资(技改)项目56个(续建25个,新建31个),其中:新型材料类项目18个,装备制造类项目11个,精细化工类项目16个,电子信息类项目1个,绿色包装类项目3个,绿色食品类1个,生物医药类项目2个,纺织服装类项目1个,其它类3个。项目总投资34.8亿元,2016年计划投资12亿元。2017年到5月底,工业投资(技改)项目已建成投产10个,萨洛凯门窗制造、鹏发玻璃搬迁技改、神剑三期、泰达年产1.5万吨偏苯三酸酐、新力油墨搬迁等34个项目正在有效推进中。完成工业投资3.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30%。
(三)重大交通项目:1、谋划情况。“十三五”期间,通过建设以高速公路和普通干线公路为主骨架,以环景区公路、县、乡道公路为主支撑,以高密度农村公路网为基础,构建区域内畅外联的交通网络框架,实现“北通南畅”的交通布局。先后谋划黄山北外环高速、G3高速富溪出口、G233、S103徽州区外环路改建工程、农村公路、旅游公路提升改造、美丽公路打造、公路安保工程、危桥加固改造工程等一批重点交通建设项目,投资达30亿元。通过加强与省、市交通主管部门对接,力争纳入省、市相关的上位规划之中。
积极向省交通运输厅申报实施全省“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建设项目,提升城乡道路客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2、重点项目推进情况。歙黟一级公路徽州区段:征地、迁坟、拆迁工作已全部完成;迁苗工作5户未签迁移协议,9户已签协议正在迁移;62根高铁施工电力杆线已移除。一标、二标段正在按照工程施工组织计划紧张有序施工,工程监理全程监管,保质量、保安全、保进度,有望在一周内全线贯通路基便道、完成90%桥涵施工建设。存在主要问题:降雨太大影响剩余苗木移除、影响桥涵便道路基施工。下半年工作安排:加快项目建设,01、02标段路基、路面建成。下步整改措施:利用雨季对结构物养护的有利条件加紧施工桥涵,利用雨季有利条件迅速迁移苗木,加快路基和路面施工。G233、S103徽州区外环路改建工程:正在进行昌盛路、桥的工程量清单的标前审计工作,同时已启动工程招投标程序,已经上网公示。S215-山深线段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存在主要问题:待土地规划调整批复下达。下半年工作安排: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计划一期7月进场施工;二期进行土地规划调整,土地指标报批工作,待土地指标批复后立即进场施工。下步整改措施:加强对接,尽快落实土地指标及规划调整。
(四)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情况:我区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属市中心城区岩寺组团。拟实施二环路、内环路、文峰路、迎宾大道等九条道路(合计16.7公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总投资约7亿元。目前已完成规划编制送审,待市规委会审批后实施。存在主要问题:1、地下综合管廊前期投资与管理,建设费用较高(4-10万元/米),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电缆线路、光纤通信线路等市政公用管网的迁改,为此额外产生巨大工程费用。
2、建设周期长,对城市交通和居民出行带来巨大压力。下一步措施及建议:地下综合管的投资与管理,可以采用以下模式:由政府投资建设或采取PPP模式,成立专门部门或委托社会企业承包管理,对租用空间的企业收取费用。
九、贯彻落实促进民间投资“26条”政策措施,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情况。
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一是进一步清理规范涉企保证金情况。严格按照国家涉企保证金清单收取保证金。截止目前,本区保留了三项:1、国土部门收取的地质矿产治理保证金、土地复垦保证金两项,合计590
万元;2、区住建委收取的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住建委另行开户管理)。
二是建立减轻企业负担综合平台情况。制定综合平台管理制度,形成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成立了区公共服务和中介服务清单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稳步推进“新两单”建设。开展了涉企收费和惠企减负政策宣传,公布了举报电话12358,并将惠企减负政策以及“3+2”简政放权服务清单和国家涉企保证金清单纳入平台,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网站公开发布,提供企业查询,涉企收费等项目清单公示情况。开展了涉企收费专项调查和检查工作,截止目前没有接到企业举报违反惠企减负政策行为。
三是投资在线监管平台使用。我区自2016年元月1日,已全面启动该平台使用,截至目前全区共11家单位43项事项实行平台化管理,已累计办理298个投资项目相关手续。
四是支持践行公共服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坚持推广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促改革、惠民生、稳增长”的定位。进一步加大PPP模式推广应用力度。在G205国道PPP与市里合作共建的基础上,大力支持全市生活垃圾处理项目PPP模式。注重项目运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大力支持我区“污水处理项目”申报PPP模式运营,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对民营资本设置差别条款和歧视性条款的PPP项目,财政将不再安排资金和政策支持。目前,我区正在积极推进徽州区污水处理厂特许经营权PPP项目。
十、促进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促进外商投资等情况。
一是出台服务业扶持奖励办法,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对销售额达到限额标准并成功申报限上企业的企业给予奖励,并根据企业每年增长情况给予奖励。二是支持引导企业开展品牌创建。积极组织企业开展各类品牌创建申报工作,对获得“中国名牌出口商品”称号的企业,给予奖励。对开展产品国际认证、进行商标国际注册和境外专利申请,给予认证费补助。三是出台鼓励外商投资工业企业暂行办法,从土地、税费等方面给予企业奖励,同时在基础设施建设费用方面给予企业补助,鼓励和吸引外商来我区投资。建设保税仓,为加工贸易企业提供开展进料(来料)加工提供仓储、保税、报关,商检等一条龙服务,积极为加工贸易企业争取各项扶持奖励资金。
十一、压减一般性支出,盘活财政沉淀资金情况。
(一)贯彻落实情况:1、1-5月全区压减一般性支出88万元,达到序时进度的70%。区直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原则上按5%压减。加强“三公经费”管理,继续实行公务购车和用车经费、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用、党政机关出国(境)经费、办公经费零增长。2、截止2016年底,一般公共预算结转资金 281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结转结余971万元,占2016年政府性基金收入总额的6.7%。3、专项转移支付结转资金1677万元,2017年按原用途继续使用,至5月底结转结余资金1247万元,无重点项目资金、民生资金沉淀闲置。4、部门预算结转结余资金。清理盘活部门存量资金253万元,其中:53万元在不改变类级项目用途的基础上调整到其他项目安排使用;200万元报政府审批后缴入国库统筹使用并优先用于扶贫项目。
(二)存在问题:1、专项资金拨付使用的限制。部分专项资金专用性强,如危房改造资金,财政部门要严格按项目进度安排拨款,但项目实际资金需求并不高,造成结存资金不便盘活。2、预算编制不细化、内容不完整,预算执行不规范。少数部门预算编制粗放,没有明确各项预算编制的依据以及细化内容,造成单位的预算编制不尽合理。同时,在编制每年的部门预算时,应编入预算的上年结余等资金没有按规定编入预算,预算编制内容不完整,造成部门预算结转结余资金增加。
(三)下步措施:1、将继续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加大一般性支出的压减力度,确保年度压减任务数的完成。2、我区将常态化开展存量资金盘活工作,进一步完善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一是加大部门项目执行力度,推进项目建设,加快预算支出执行进度。二是科学编制预算。强化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编制预算时充分考虑项目结余资金予以安排。三是加大对部门的督促力度。区财政将督促部门进一步做好存量资金盘活工作,对结转结余资金分门别类的处理,不断消化存量资金。
十二、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建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和专业化众创空间,加强对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支持,打造面向大众的“双创”全程服务体系等情况。
(一)政策落实情况:
一是加快基地建设。今年以来重点抓好基地装饰工程建设,现已完成工程量的90%,计划6月底可全面完工。目前4-6层孵化空间已完成装饰,6月中旬将陆续安排意向项目进驻办公。二是制定配套政策。按照上级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要求,初步拟定基地优惠政策。三是加强项目招商。按照市场化、专业化要求,引进杭州颐高集团作为基地市场运营单位,目前联系洽谈意向项目有北京汉臻集团大地元乡、黄山科乐思通、黄山花之韵花卉科技、黄山丰乐谷等10个项目。四是加大政策落实。成立了政策解读组,分别组织了220余名民营经济、小微企业项目负责人等参加政策宣讲会;将符合条件的23个全区重点工业项目纳入省经信委省级导向计划库,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扶持。五是加大创业培训。开展创业培训、创业模拟实训培训班各1期,培训学员60名,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5笔510万,直接扶持创业51人,新带动就业60人。六是加大资金支持。年初预算安排产业扶持资金8600万元,采取“借转补”、事后奖补等方式,支持重大装备制造业、新材料行业、高端服务业、双创基地、特色小镇建设等,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七是加大专利申请。截至目前,申请专利21件,其中发明专利12件,授权专利27件,其中发明专利6件;全区累计有效发明专利已达148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5.9件,位居全市第1位。我区谢裕大茶业、日基焊接完成专利质押贷款共1000余万元。
(二)存在问题:专利的申请量数量不少,质量不高;企业专利申报人员身兼数职,缺乏专业性;产业化和成果转化程度不高,对经济效益促进性不大。
(三)下步措施:一是进一步加快基地建设。督促施工单位统筹安排,合理施工,倒排进度,加快建设,确保6月底前全面完成,同步安排空间布置、内部调试和竣工验收,确保7月15前完成基地整体布置,达到入驻项目办公要求。二是进一步完善优惠政策。充分考虑基地产业定位和招商实际,参考借鉴外地先进理念和开放政策,计划在6月份提交区政府研究后出台。同时会同杭州颐高集团制定完善双创基地项目入驻条件、运营管理办法等前期工作。三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一方面依托杭州颐高集团运营公司市场资源和专业招商,引进一批符合基地产业定位、商业模式比较成熟、成长性较好的双创项目;另一方面依靠自身开展项目招商和培育扶持本地创业相结合,加强与黄山学院、黄山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以及深入联系挖掘本地创业资源,从而加快项目引进和培育,力争7月底前完成项目签约10个以上,基地项目入驻率达70%
以上。同步引进创业培训、基金投资、中介服务等机构,加大入驻创业项目培育扶持并实现正常运营。四是继续落实好省级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方面的改革政策。按照省级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改革内容抓好科研项目资金对上争取工作,切实做好资金的拨付、监督管理。五是组织开展“大学生就业服务月”、“徽州企业大学行”等活动。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政策,积极做好创业服务,促进新增就业持续增加。加快推进大众创业进程,利用创业开发新的就业机会,发挥创业带就业倍增效益,确保提前超额完成城镇新增就业任务。贯彻就业创业“四进四扶”工作机制,深入公益性岗位用人单位开展政策宣讲,帮助用人单位落实就业培训组合政策,引导用人单位进一步提高公益性岗位工资待遇,提高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率。六是加大人才引进。指导企业加大人才引进软硬件投入,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促进企业提升专利申请质量。
十三、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出台分享经济指南和互联网市场准入负面情况,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等情况。
政策落实情况: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将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绿化包装、绿色食品等产业列入我区十三五规划和徽州区落实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中,并积极将徽州区循环经济园列入市级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启动相关前期工作。对照省“三重一创”若干政策,共申报7家企业,均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型。
十四、推动网路提速降费,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大幅降低中小企业互联网专线接入资费,降低国际长途电话费情况。
政策落实情况:我区电信运营企业根据上级部署要求及时落实到位。
十五、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落实股权期权和分红等激励措施,落实科研经费和项目管理制度改革情况。
政策落实情况:严格落实区扶持产业发展实施意见,设立科技创新扶持专项资金,以实行认定管理为主,进行预算管理和总量控制,提升全区自主创新能力。2017年度安排科技创新扶持专项资金190万元,按照《徽州区科技创新扶持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进行分配执行。积极组织企业申报省重大专项、科技攻关、市科技计划等项目。2016年兑现省科技重大专项100万元,3
家企业承担市科技计划项目共45万。
十六、促进传统产业加快改造提升,推动实体经济优化结构,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和智能制造示范区,推进工业强基、重大装备专项工程,鼓励企业加强技术改造等情况。
(一)政策落实情况:一是持续技术改造。实施新型工业化提升行动,加强对56个转型升级重点工业技改扩建项目服务,落实干部包保责任,一季度重点推进新力油墨、嘉恒新材料、PVC压延等项目建设,分月分季倒排计划,力求项目快建设、早达产、出效益,扩张工业经济总量。二是培育企业上规。把培育小微企业新上规模为重要抓手,加强与各乡镇、服务单位、统计等部门的密切合作,做好调查摸底工作,做好业务工作对接,引导有潜力的小微企业规范发展,进一步壮大骨干企业队伍,增强发展后劲。三是发挥产业带动作用。积极培育以循环园为重点的新型材料产业基地,依托循环经济园发展平台,瞄准打造全球粉末涂料配套产品生产基地的发展目标,研究制定精细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产业发展办法,以精细化工产业为突破口,以技改创新为抓手,力争“十三五”末,将精细化工产业打造成为我区首个“百亿产业”。四是鼓励技术创新。做好企业项目资金争取服务指导,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致力创新研发,调整产品结构。支持企业组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着力培育企业上规模、上档次,确保2017年新增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5户,新增“市级队”企业2户以上。五是鼓励企业“机器换人、机器减人”工作。鼓励企业利用机器手、自动化控制设备或流水线自动化对企业进行智能技术改造,实现"减员、增效、提质、保安全"等目的。2017年我区共有奔马、皖机等20户企业大力进行技术改造,购买机器、建生产线,特别是制造业企业,自主研发机械手,自动流化机。
(二)存在问题:
一是企业自主提升产品质量能力,创新能力不强(研发团队力量不足);二是部分工业投资建设项目因土地、环保指标的影响,不能如期开工建设,导致工业投资额目前未完成序时进度;三是机器换人主要是有些企业业主在思想上没有完全认识到机器手、自动化控制设备或流水线自动化对企业带来的极大利益;另一方面企业不愿意把现有能用的机器设备换下来,也就是说还没有足额的资金;四是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裕新工贸、宇峰建材、飞鸿实业等)和环保督查,对完成全年产值总量和增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五是多数企业还存在资金短、劳动力资源不足,特别是缺少技术人才等一些困难,影响企业发展。
(三)下步措施:一是引导企业自主创新,提升产品质量,抢抓市场份额。进一步宣传国家、省市相关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树立企业发展信心。二是帮助企业对上争取。对符合国家、省市鼓励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帮助企业编报项目,争取更多的资金,加大企业研发投入。三是狠抓工业重点项目推进。进一步修订完善并落实好我区产业扶持政策,继续实施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推广应用为主要内容的技改项目56个,加强对重点工业技改项目的跟踪,确保全年28个实现投产。三季度重点推进神剑三期、泰达新材料、新力油墨搬迁、石斛深加工、忠诚搬迁22个重点项目建设,及时解决存在困难,力求项目快建设、早达产、出效益。四是持续优化企业发展布局。引导企业积极主动研发产品,做深做透细分市场,争当隐形小巨人、配套专家和单打冠军,力争对上申报符合产业导向、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省市级“专精特新”5户、 “安徽工业精品”1个、省级技术中心1户。五是继续抓好企业培育上规工作,积极与相关乡镇、部门配合,做好企业上规培育工作,今年有望上规的企业瑞亿新材料、嘉恒新材料、米可炊具、联盛管业等,确保新上规企业6户,进一步壮大规上企业队伍,扩大工业经济总量。
十七、大型商业银行在2017年内完成普惠金融事业部设立情况。
政策落实情况:目前我区没有大型商业银行,区农商行、铜源村镇银行已开展普惠金融方面的业务。
十八、全国“放管服”改革专项督查发现的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一)落实情况:
1、区乡两级权责清单制度体系初步建立。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徽州区区乡两级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建设工作分别于2014年12月15日和2015年5月8日启动,并先后于2015年2月26日和6月26
日公布实施,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区政府权责清单制度体系。区级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全区42家单位共梳理行政权力事项基数4489项,确定保留行政权力事项1776项。乡级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全区7个乡镇共梳理行政权力事项基数210项,最后确认保留116项。
2、权责清单动态调整有序开展。共调整权力事项200项,并及时公布区、乡两级政府权责清单目录(2016年本)。目前,区暨驻徽41家单位(区卫生局、计生委合并减少1家),保留区级权力事项1758项;7个乡镇保留乡级权力事项115项。2017年新一轮权责清单动态调整与两个新型服务清单同步实施,目前已经梳理拟动态调整事项52项。
3、权力运行监管细则应编尽编。截止2016年11月底,区本级40个部门共编制行政权力运行事中事后监管细则1736项,其中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1149项、行政强制裁量权基准77项;乡镇本级7个乡镇115项权力事项逐项制定监管细则,做到应编尽编,并按要求报区政府备案后公布。
4、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深化。2014年以来,区政府各部门共取消行政审批事项259项,承接省市政府下放行政审批事项58项,目前保留的区级行政审批项目161项,相比2014年362项净减少201项,精减55.5%。同时,对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均要求各涉及部门同步从权责清单目录、对外公布网站和省政府权力项目库移出,并停止实施。
5、全区落实国家免征停征等涉企项目20项,年减少收入约317万元。资金分配方面积极推进转移支付资金按因素分配,改变过去资金直接分配到具体项目的做法,积极会同相关主管部门根据任务量、地方财力状况、政策享受人数等客观因素原因合理分配,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6、我区严格落实商事制度改革要求,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切实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企业自身发展能力。2016年全区各类市场主体总量达到6327户,同比2015年增长34.30%;2017年5月底,全区各类市场主体总量达到7083户,其中新登记市场主体427户,同比去年增长20.62%。
7
、严格执行“先证后照”改革要求。有序推进“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简化住所登记手续,分行业、分业态释放住所资源,允许市场主体“一址多照”、“一照多址”,鼓励盘活和利用闲置的商业用房、工业厂房、企业库房、物流设施等资源,改造和建设成为各类众创空间。创业初期尚不具备或不需要实体办公条件的创新创业主体,可以利用众创空间内的集中登记地作为其住所(经营场所)办理登记,支持众创空间建设,促进大众创新创业。
8、扎实开展2016年度市场主体年报公示工作。全区2016年度年报率力争90%以上。截止6月13日,全区2016年度内资企业共完成年报1542户,年报率为88.01%,个体户已完成年报4247户,年报率为88.52%,农民专业合作社完成年报139户,年报率为95.21%,均超过国家工商总局要求的85%标准。
9、实施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管理。2016年以来,全区有141户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有79户个体工商户被标注为经营异常状态,通过申请依法移出经营异常名录的有13户(含2017年两户)。
10、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通过实地核查,正常175户,未按规定公示即时信息2户,通过登记的住所无法取得联系3户,注销1户,检查结果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同时将违规户依法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省级双随机抽查工作平台将于7月正式上线运行。
11、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政务中心VIS识别系统、中心标准化建设的硬件设施。开展“标准化”知识培训,保持标准化工作的系统性、持续性。进一步完善标准化档案工作,正在建设标准化档案室和展示墙,展示标准化建设成果。加快推进网上办事平台建设。加强与市中心及科大讯飞公司对接,加快推进政府权力运行平台搭建。加快硬件配备(高拍仪、扫描仪等),认真审核数据录入,加强人员培训。权力运行平台建设按照市统一部署的时间节点,投入试运行,同时,注册“徽州政务中心”微信公众号,将服务内容、查询事项在平台上展示。
(二)存在问题
1、部分权力事项监管细则质量需进一步提升。部分监管细则制定过程中,由于具体编制人员对法律法规规章熟悉程度不够,且有些权力事项从来没有行使过,编制人员只能照葫芦画瓢,编制出来的监管细则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配套措施滞后,严管推进不大。有序的市场环境离不开“严管”,要保证商事制度改革取得预期效果,“严管”环节必不可少。目前,从上到下,“宽进严管”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已陆续出台,但由于配套手段跟不上,事中事后监管效果呈现不太明显。诸如“双告知”的推送、“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多证合一”改革的推进、政府部门的信息归集、联合惩戒的实施等,都必须有一个统一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
3、项目建设“并联”审批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基建联合审批事项很多办事流程存在互为前置的情况,在实际办事过程中难以在规定时限内办完。部分窗口存在窗口受理,局领导审批的现象,这样不仅造成办事人员“两头跑”,增加了办事群众的负担,还影响办事效率。
4、审批平台“兼容”问题。市政府正在推进的政府权力清单平台建设与各部门的审批系统存在“不兼容、不衔接”问题,无法真正实现政府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造成“数据重复录入”、“不易监管”的现象。
(三)下一步整改措施
1、加快推进权力事项网上运行。根据省市部署安排,自上而下分层级、分部门统一规范权力的事项名称、种类、实施依据,完善政府权力项目库,打造权责清单“升级版”。 同时配合区政务服务中心、区监管局、区法制办等相关部门,做好与清单运行的相关衔接融合工作,加快推进权力事项网上运行,接受社会监督。
2、强化权力运行监管细则应用。坚持合法性、适当性、可操作性原则,充分结合权力运行实际,指导各部门进一步修订完善常用权力事项监管细则,并督促各部门依据政府权力运行监督管理细则,落实日常监督管理、监督检查、风险监测防范、责任追溯、专项整治制度,切实发挥监管细则监督约束作用,提升政府部门依法行政水平。
3
、继续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按照“四个一律、两个全程”要求,及时衔接落实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取消、下放、调整的行政审批事项,同步加强对上级下放和取消事项的督促检查,及时纠正承接不到位和变相审批等行为。推动受理审核、批准决定与监督检查职能相互分离、相互监督、相互配合。推进行政审批职能相对集中程度和行政审批流程再造,凡适合进驻政务服务窗口的权力事项,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推行政务服务大厅外零审批和首席代表负责制,实行“主办牵头、转递关联、同步启动、限时办结”的并联审批制度。
4、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根据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实施运行情况,结合政府机构改革,适时调整完善部门“三定”规定,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5、推进“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根据省市的进度,力争2017年8月份制定并出台徽州区推进“多证合一”改革的实施方案,10月1日前实现“一口受理、一网运行、一窗发照”,将信息采集、记载公示、管理备查类的一般经营项目涉企证照事项,以及企业登记信息能够满足政府部门管理需要的涉企证照事项,进一步整合到营业执照上。2017年12月31日,全面完成2015年9月30日前登记在业的企业(含农民专业合作社)营业执照的换照工作。2018年1月1日,一律使用加载统一代码的营业执照办理相关业务,未换发的营业证照不再有效。
6、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2017年6月起推广网上登记。在保留窗口登记的基础上,实现网上登记区域全覆盖、业务全覆盖、企业类型全覆盖,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网上办理或窗口办理。
7、提高登记效率,稳妥推进企业名称、住所管理改革。开展企业名称库清理,有效释放名称资源;建立完善禁限用词库、企业名称查询比对系统,申请人可以以“即查即得”的方式直接提交申请;简化名称登记流程,做到一次查询申请、直接办理登记。推动简化住所登记手续改革。落实“一址多照”、“一照多址”登记改革举措,执行市政府关于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的登记规定。
8、构建便捷有序的市场退出机制,进一步做好宣传和推广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工作。
9
、进一步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根据公布的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加紧制定随机抽查工作细则。待省政府相关文件出台后,实现对企业“一次抽查、全面体检”,确保清单上随机抽查事项2017年底全覆盖。待全省部门协同监管平台正式上线使用后,将采取随机摇号方式开展随机抽查,按照“谁抽查、谁录入、谁公示”的原则,及时将抽查情况和查处结果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安徽)向社会公示,让失信者“一处违规、处处受限”,形成有效震慑,增强部门执法的权威性和市场主体守法的自觉性。
10、积极推进部门间随机联查工作。目前,省工商局草拟了《安徽省市场监管随机抽查联合检查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正在征求意见中。待办法正式出台后,出台我区的《暂行办法》,根据上级的进度,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随机联合检查,建立部门协同、联合监管的工作机制,实现对同一市场主体的多项检查一次性完成,逐步实现“一份表格管检查”。
11、全力做好基层政务公开试点工作。进一步梳理政务公开事项,编制政务公开事项标准,规范政务公开工作流程,完善政务公开方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考核的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和规范,把试点打造成亮点。
12、推进“3+2”清单的调整和完善。开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涉企收费清单的动态调整,探索建立动态管理机制,会同编办等部门共同推进公共服务清单和中介服务清单的清理和规范。
13、做好国务院取消行政审批事项的承接。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颁布、修订、废止和部门职能变化情况以及国务院、省政府行政权力事项调整,对上级政府后续批次取消和下放管理权限的事项,做好落实和承接。
14、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落实力度。加强各部门联动,强化各项改革的过程督查,适时组织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并组织开展绩效评估。督促相关部门制度权力运行监管细则。
15、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整合社会保险和统计登记证,实现“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扩大“五证合一”覆盖面,实现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机构代码证“五证合一”,大幅简化市场主体注销程序,推行“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继续削减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探索实施各类经营许可证负面清单管理。
16、加快做好相对集中改革工作。加快政务服务大厅建设,实现物理集中,提供全覆盖、全方位的“一站式”服务;同时,要按照“互联网+政务服务”要求,加快新的“网上政务超市”建设,实现网上集中和“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提高网上大厅集中到位水平。
17、加大执法人员的招录与培养。一是在新进人员时,人事部门在每年招录公务员时要往招录法律专业方面人员倾斜,不断扩大法律工作人员队伍。二是在现有广大公职人员,整合曾经学习法律或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员调整或补充到行政执法队伍上来,增强法律执业队伍建设,以适应新时期法制政府建设需要。三是加强培训提高执法人员法律业务素养。建立形成自上而下的专业培训制度,省、市政府可以成立专门的培训机构、确定专门的培训专家,定期或不定期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补短板,吸收新鲜血液,提高执法水平。
18、建立督查长效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对全区行政许可案卷进行抽查,从主体、证据材料、法律依据等方面进行评查,对抽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溃,并及时整改,确保“放管服”取得实效。
(四)向上级反映的相关政策建议
一是建议由省直部门在本系统内进行业务培训并牵头组织实施,集中省、市、区(县)三级业务骨干,综合各地权力运行实践经验,进一步制定完善科学规范且操作性强的权力运行监管细则。
二是建议每年权责清单集中动态调整工作结束后,省、市、区三级即时组织政府权力项目库系统操作业务培训,交流共享操作经验,并就部门用户录入和区县编办审核时遇到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集中解答,进一步提高部门录入人员和区县编办审核人员业务水平,确保权责清单中需要调整的事项及时更新发布,权责清单运行流程更加规范。
三是建议省政府加强调研全省各地对行政审批中遇到的问题,并将全省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适时可行的指导意见供基层政府参考借鉴。
19、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开展零就业家庭精准帮扶,2017年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等情况。(1)措施落实情况:实施就业扶持民生工程,新开发公益性岗位143
个、见习岗位92个,开展企业新录用岗前培训661人,技能脱贫培训47人。我区目前无中等职业学校,今后将结合实际情况,将需要提供帮助的贫困家庭毕业生优先推荐到待遇较好的工作岗位,尽最大努力提供就业支持。截至目前,完成城镇新增就业72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92人,援助就业困难人员稳定就3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8%以内。(2)存在主要问题:一是完成城镇新增就业目标任务压力较大。受供给侧结构改革影响,用人单位技术改革创新、去产能、化库存进程不断加快,特别是影响了以餐饮和住宿业用工为主的第三产业用工需求降低,吸纳就业能力减弱,1—5月单位用工需求、劳动者求职量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4.35%、6.65%。二是公益性岗位工资较低,影响安置就业率。根据2017年公益性岗位开发数据显示,公益性岗位工资中位数在1500元/月,虽较去年有所提高,但仍低于劳动者对工资的期望值。(3)下步整改措施:继续加大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组织开展“大学生就业服务月”、“徽州企业大学行”等活动,促进新增就业持续增加,实各项就业创业政策,积极做好创业服务,加快推进大众创业进程,利用创业开发新的就业机会,发挥创业带就业倍增效益,确保提前超额完成城镇新增就业任务。贯彻就业创业“四进四扶”工作机制,深入公益性岗位用人单位开展政策宣讲,帮助用人单位落实就业培训组合政策,引导用人单位进一步提高公益性岗位工资待遇,提高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率。
20、推进全国医保信息联网,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情况。(1)措施落实情况:2009年8月份以来,我区先后在省、市、区、乡四级24家定点医疗机构开展住院“即时结报”,同时将开展乡村一体化管理的43个村卫生室全部纳入一站式结算。2014年后,先后与浙江杭州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等2家省外医疗机构签订了住院即时结报协议,参合农民在出院时凭本人身份证就可以直接得到补偿,区内暂未开通。(2)下一步措施:做好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及时与市人社局沟通,按照全市统一部署,逐步推开省外异地的住院结算业务。
21、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扩大分级诊疗试点和家庭签约服务等情况。(1)措施落实情况:一是强化分级诊疗。制定下发了《徽州区开展分级诊疗实施意见》,建立了区域外转诊、备案制度和区域内信息化双向转诊服务。投入50
万元对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新农合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为健康一体机、签约服务、双向转诊等工作提供信息化支撑。通过双向转诊、技术帮扶,为人民群众提供合理、有效、方便、及时的优质服务。2017年至今,完成双向转诊基层上转326 人次,确认上转 191人次。二是开展签约服务。按照省、市工作要求,在每个乡镇成立了以医师、护士、公共卫生人员及乡村医生为成员的全科医师服务团队。截至目前,全区有偿签约人数6021人,有偿签约率6.47%。为确保签约服务不流于形式,完善了区域平台系统,及时监测签约情况。(2)存在主要问题:市三院作为我区唯一的区级公立医院,在我区的医改中承担重要角色,因其从建区前一个卫生院转化而来,基础差,加上近年来学科发展缓慢,青年骨干流失,设备陈旧等自身能力限制,难以在医共体推进、分级诊疗实施、区域内就诊率提升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医技服务水平与区域内群众健康需求有差距。(3)下一步整改措施:
一是强化医技人才保障。围绕加强在职人员培训、加大人员经费保障、改革基层医务人员招聘政策等方面入手,着力解决专业技术人员短缺这一难题。积极选派年轻医生上挂进修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加大政府办医投资力度。积极改革人才引进政策,简化基层医务人员招聘程序,缓解基层医务人员紧缺现状。二是探索市域医共体建设。拟组建以市医院牵头、市三院及乡镇卫生院参与的市域医共体。前期双方就现状、帮扶模式进行了洽谈,市三院目前正在厘清医疗资源,下步将在前期对接基础上,争取市人民医院支持,实施团队帮扶,落实市域医共体工作。我区将加大对市三院资金投入和帮扶专项资金投入,早日启动市域医共体。
22、2017年再减少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完成340万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落实情况。(1)措施落实情况:2017年省下达8个村出列、1300人减贫目标。目前乡镇上报预脱贫人口1408人。一是科学安排产业项目。按照“户户有项目、户户有产业”目标落实资金项目,累计安排产业项目35个,投入1017.9万元,全区产业项目到户已实现全覆盖。扎实开展种养业扶贫,围绕茶叶、油茶、香榧、毛竹、菊花、皖南花猪等优势产业,开展“菜单式”扶贫,对13个种养殖种类项目制定具体补助清单,通过直补方式鼓励贫困户参与种养业发展,目前到户项目覆盖1249户;创新“企业(合作社、经营大户)+贫困户”模式,带动1200户贫困户增收。深入实施光伏产业扶贫,建设总容量1073千瓦光伏项目17个,覆盖6个乡镇12个村429户,已分红到户85
户。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带动作用,鼓励贫困户通过参与农家乐、办民宿、销售旅游产品等增加收入,全区旅游扶贫带动165户329人增收。持续做好资产收益扶贫,投入专项扶贫资金513万元到光伏、烟叶、旅游等项目,带动531户贫困户增收,解决“三无”贫困户收入问题。大力推进商贸流通扶贫,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农产品销售等形式带动贫困户63户150人增收。二是快速落实扶贫政策。在教育扶贫方面,我区在原有每学年(学前1000元,小学1000元,初中1250元)基础上,提高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生活补助200元,对考录就读高等院校的贫困家庭子女,按奖、贷、助、减、补等政策给予多元资助,5月底,按学籍地共落实教育各类资助、补助、减免等资金19.3万元,其中3月29日前对第三方评估反馈7名大学生问题,补助2.1万元,整改到位。在金融扶贫方面,充分运用小额信贷政策,创新“户贷企用、分贷统还”模式,带动贫困户增收。1-5月份,全区贫困户授信724户,授信额度1674万元,新增扶贫小额信贷1221万元,覆盖289户贫困户,占省下达计划1010万元的120.9%。在健康脱贫方面,全面落实“四保障一兜底一补充”政策,推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补充商业保险工作及“351”、“180”政策落实,设立“351”专项兜底资金(138.27万元),足额安排商业健康补充险金(26.71万元)、“180”资金(31.4万元),截止6月10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累计享受一站式结算住院补偿480人次,涉及315户341人,医疗总费用254.65万元,支付补偿金212.64元,“351”财政兜底补偿7.25万元,涉及20户共20人,户均报销3625元。落实慢病“180”政策补偿,为62户64人支付补偿金0.33万元。在易地搬迁及危房改造扶贫方面,我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已全面完成,共涉及12户20人,后续我区进一步加大对搬迁户的帮扶,投入61.5万元建设光伏项目1个,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措施助力稳定脱贫。另外,我区制定危房改造特惠政策,对贫困户危房改造后的缺口资金实行政府全部兜底,安排兜底资金15万元,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通过程序审核计划实施40户,共安排资金41万元,目前已开工14户,完成6户。在就业脱贫方面,制定出台《徽州区就业扶贫基地和居家就业扶贫基地认定及补贴办法》,目前认定就业扶贫基地23家,拟创建居家就业扶贫基地8家,对在就业扶贫基地和居家就业扶贫基地就业的贫困劳动者给予每人每月150
元补助。同时通过开发适合贫困劳动力的工作岗位,为贫困劳动者提供就业岗位270个,并组织47名贫困劳动者参加技能脱贫培训。安排“三保两护”公益岗位59人,区内及市直企业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者10个,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三是切实强化资金保障。2017年区本级财政年初预算安排扶贫专项资金500万元,新增扶贫资金达到区财政预算新增财力的10%以上。根据《安徽省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通知》要求,精准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人口,2017年第一批专项资金安排项目37个,投资额1013.7万元,其中产业项目30个818.4万元,第二批安排批复项目13个,投资额440.039万元,其中产业项目5个199.5万元。35个产业项目资金占财政专项资金总额的70%。坚持项目建设周调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1-5月资金支出率44.38%。同时,对乡镇2016年以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开展专项检查1次,清理结余资金30万元。(2)存在主要问题:一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没有现成的模板供我们参考,需要在具体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各项基础工作也在逐年完善、逐步提升中;二是巩固脱贫成效任重道远,因病、因残、因灾等返贫现象时有发生;三是贫困户中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其中有发展意愿、有发展能力、有发展基础的“三有”贫困户占比较高,落实各项帮扶措施任务艰巨,贫困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需进一步拓宽。(3)下一步整改措施:一是继续自查“两不愁三保障”情况,夯实攻坚基础,确保“人脱贫、村出列”目标如期实现。二是继续压实党员干部帮扶责任,持续开展“多企帮多村”精准扶贫行动,凝聚各方力量,助力脱贫攻坚。三是继续推进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全面核实核准贫困人口,落实精准帮扶。四是进一步加强扶贫项目和资金监管,加快项目建设推进和资金拨付使用,确保项目“三率”达标。五是加大各类政策宣传知晓,进村入户,促进落地见效。
23、强化环境污染防治特别是雾霾治理情况。(1)措施落实情况:截至2016年,全区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全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西溪南、呈坎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7个乡镇11条支流地表水监测达标率100%,丰乐河文峰塔断面、郑村桥断面监测达标率100%;城市环境噪声功能区达标率100%。大气环境质量稳定改善,空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点建成并投入运行,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中的二级浓度限值。全区近年来未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未发生违法排污问题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切实把生态环保摆在更为突出位置,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2013年以来,先后多次召开全区性的环保专题会议、涉及环保工作的综合会议,认真研究部署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生态环保的重大决策部署,严格监管污染排放,严格环境监管执法,严肃查处损害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二是建立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担任主任的区环境保护委员会,以及一系列涉及大气污染、水污染、秸秆禁烧等领导小组。强化年度目标考核,进一步加大考核权重,强化指标约束,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力、导致严重后果的,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并按照《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进行责任追究。三是狠抓环境治理。全面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加大园区企业大气污染治理力度,淘汰10蒸吨/时以下燃煤锅炉21台套102.6蒸吨,8家企业完成VOCs治理,在全市率先完成第一轮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23户企业)。开展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核发环保标志10579个,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1109辆,奖补提前淘汰黄标车378辆,拨付奖补款363.848万元。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混凝土搅拌站、非煤矿山以及城市扬尘治理,深入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2016中国杭州G20峰会环境质量保障工作有效落实。稳步推进水污染防治。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保障水质安全,未发生饮用水源地突发事件。组织开展城区水质较差水体集中整治,完成2号沟、3号沟水体综合整治。推动流域生态环境改善,按照“10个全面覆盖、10个强力推进”的整体部署,围绕改善河道环境、推进源头治理、整治区域风貌、促进经济调整等要求,深入实施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及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累计实施试点项目41个,完成投资13.4亿元,建成项目35个,西溪南创意小镇、循环经济园提升及综合基础设施2个项目获得新安江绿色发展基金2.3亿元额度支持,丰乐河水质持续稳定向好,徽州区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始终保持100%。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按照徽州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以重点行业和危险废物处置企业用地为重点,抓好农用地和工业场地的防治,启动我区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优化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推进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试点工作。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林业生态建设扎实推进,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通过省级总验收,森林覆盖率达到75.89%
。加强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制定出台《畜禽养殖禁限养区划定实施意见》,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建设,推进农药集中配送。规范农村污水处理,投入资金1937万元,建设12个重点村农村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加大生态创建力度,徽州鸳鸯湖省级森林公园申报成功,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国家级生态村2个、省级生态乡镇3个、省级生态村13个、市级生态乡镇7个、市级生态村27个、实现市级以上生态乡镇全覆盖。四是加强环境监管执法。以“全覆盖、零容忍”的要求,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工业污染源的现场监测和监管,及时清理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11个,完成率100%。2014年至今,我区落实“双随机”检查制度,加大联合执法力度,组织开展各类环保执法检查,先后开展了环境安全大检查、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专项执法检查、危险废物专项检查、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阻碍环境执法监管“土政策”清理、环境隐患排查回头看、环境隐患专项执法检查等,共出动执法人员3600余人次,检查企业160余户,立案查处12件,罚没款401.84万元,其中涉及新法和配套办法案件的按日连续处罚案件1起、查封扣押案件2起、移送公安机关案件1起、限产停产措施2起。(2)存在主要问题:一是环境保护部门职责落实不到位。一些部门对自身环境保护工作重视不够、职责不清楚,造成工作推诿扯皮和责任落实不到位现象时有发生。二是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污水、废气治理水平不高。由于社会发展和形势变化,按原标准建设的园区和企业环保基础设施已不能完全满足生产需要,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与城镇化水平不相适应,城市生活污水不能做到全收集、全处理,雨污分流,同时,城市环境保护管理薄弱,餐饮油烟治理、烟花爆竹禁限燃放等工作滞后。三是畜禽养殖污染较为明显。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虽然完成了禁限养区的划定,但搬迁退养、综合整治措施未得到全面落实。畜禽养殖存在小、散、多等问题,群众投诉较多。四是环境保护执法力量不足。环保执法力量十分薄弱,无法满足执法任务,且基层乡镇无环保执法人员。环境监管执法网格化管理未得到有效落实。(3)下步整改措施:一是强化责任落实。根据《关于印发黄山市徽州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试行)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明确
区乡(镇)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并编印了《环境保护知识汇编》,做到区四大班子领导、乡镇和部门主要负责人人手一册,切实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效应,确保在具体工作推进中严格落实环保工作职责。二是强化重点领域治理。严格执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全面推进经济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在工业治理方面,今年安排循环园基础设施专项资金1.4亿元,全力保障循环园集中治污扩容、工业废气治理、污水管网提升和安全环保监控系统等基础性项目建设。在城市配套功能设施方面,加快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项目,全面提升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同时加大西溪南、潜口等重点乡镇污水配套管网建设。坚持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和工业点源污染治理同步推进,完善“七统一”农药集中配送体系,加大土壤治理力度,全面提升环境水平。三是全力推进养殖污染治理。在划定畜禽养殖禁限养区的基础上,制定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实施方案,确保于今年年底前依法关闭或搬迁丰乐河两岸禁养区内9家畜禽养殖场,目前已关停3家,兑现补偿资金18.6万元。四是加强环保能力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的支持,加大环保资金项目投入和环保执法队伍建设,树立“大环保”理念,健全完善联合执法、联合监管的长效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环保工作格局。
24、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情况。(1)措施落实情况:一是制定出台各项社会救助制度。加强与其他救助制度的有效衔接,不断提高社会救助制度的科学性和执行力,切实维护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二是建立健全各项社会救助机制。建立社会救助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工作的组织领导,推动部门沟通与协调。建立“一门受理,协调办理”机制,打造“绿色通道”。统一规范社会救助窗口服务机制,方便服务群众。建立“救急难”主动发现工作长效机制,做好救助资源的统筹衔接。建立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建立社会救助绩效评价机制,切实加强社会救助工作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完善资金保障机制,确保专款专用。三是及时足额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截至2017年5月底,全区共有城乡低保对象2179户3472人,累计保障17235人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543.55万元;供养农村五保对象221人,发放供养资金47万元;城乡医疗救助累计救助1756人次,其中资助参合参保1200人,支出医疗救助资金206.64万元,政府兜底保障贫困就医人口308人次,支出保障资金57.65万元;临时救助302人,支出临时救助资金132.38万元;保障孤儿9人,支出孤儿基本生活保障资金2.97万元。四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情况。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63
人,据实支出公益性岗位各项补助24.93万元;推荐2名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拨付见习补贴0.32万;做好高校毕业生“特定岗位”人员跟踪管理和服务工作,目前在岗人员53人,拨付一季度特岗生活补助及社保补贴资金共48.55万元。(2)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社会救助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未从根本上破局。我区已经完成了统一的“居民户”户籍制度改革,但对困难居民的救助工作依然实行城乡分治,未能实现城乡居民同等对待,造成在救助标准、救助项目、配套救助等诸多方面差异明显。二是救助资金供给与救助需求不相适应。随着社会救助工作的深入开展,公共财政投入不足,造成财政投入与社会救助事业发展需求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在这方面,临时性社会救助方面表现尤为突出,我区虽已建立了临时救助制度,但还不够完善,救急的效果不明显。同时,还存在本级财政配套资金不足和社会筹资渠道不畅等问题。三是体制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如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救助主体分散,综合救助能力薄弱、社会救助协调机构作用不明显仍然存在,影响了整体救助效果。四是社会救助机构和队伍建设与工作要求失衡。社会救助工作人员数量不足、社会救助工作经费紧张等问题,影响了工作的高效开展。(3)下一步整改措施:一是进一步加强对社会救助工作的领导。把社会救助工作纳入目标考核责任制,不断创新和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和工作机制,形成救助主体多元化、救助工作制度化、救助行为规范化,覆盖城乡、协调发展的工作体系。二是加强社会救助工作城乡统筹,加大地方资金配套力度。加大对城市化进程中特殊人群的救助力度,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要加大宣传力度,出台鼓励政策,挖掘社会资源拓展资金渠道,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救助工作,建立以“经常性救助为基础、临时救助为补充,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参与为辅助”的社会救助体系,变单一投入为多元化投入。三是创新完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政府领导、部门主管、协作配合、社会参与”的社会救助管理运行工作机制,形成整体合力。加强政策宣传,定期开展低保对象清理,形成“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体制。四是加强社会救助工作队伍和机构建设。重点加强乡镇、社区民政工作队伍和机构建设,适当增加经费和公益性岗位,充实基层社会救助工作队伍。强化基层民政工作人员培训,提升服务水平。(4)政策建议:
目前,民政部门纳入民生工程的项目越来越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实现了应保尽保,已走上正常发展轨道,建议将此两项从民生工程中适时退出。此外,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在充分调研试点的基础上,出台对特困供养对象监护人行为规范的监督机制。
25、提高中央财政自然灾害生活补助标准,2016年洪涝灾害中倒损民房恢复重建情况。(1)措施落实情况:一是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使用情况。2016年接收省级救灾款两批共70万元,严格遵循“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分配使用严格按程序进行,不存在截留、挤占、挪用、私分、冒领等问题。2016年共下拨乡镇救灾款70万元,其中用于因灾倒房恢复重建4户6万元,其余64万元资金通过“一卡通”发放到贫困户手中。二是自然灾害生活补助标准落实情况。我区严格执行《安徽省财政厅、民政厅关于进一步规范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的通知》(财社[2015]561号)和《黄山市自然灾害生活救助标准指导意见的通知》(黄财社[2015]198号)文件,并结合我区实际出台了《徽州区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规范化意见的通知》一并实施。三是冬春救助资金安排使用情况。需救助人口1920人,其中需口粮救济1717人,需衣被救济908人,因灾患病、建房等需救助600人。安排54万元下拨各乡镇,解决因灾、因病、缺劳动力家庭的生产生活困难;安排10万元通过政府采购大米6吨、食用油1500升;向各乡镇拨付库存的棉被755床、棉衣265件,并及时发放需要的群众手中;四是对倒房重建户发放资金6万元。四是2016年洪涝灾害中倒损民房恢复重建情况。2016年全区因洪涝灾害农村房屋倒房4户8间,损房438户525间。灾情发生后,区政府有关部门会同区人保财险公司对全区各类房屋倒塌、损坏的房屋进行全面核查,做到不遗不漏,制定了《徽州区2016年水毁农民住房恢复重建工作方案》。在具体操作上,按照农户自愿申请、村两委评议、镇政府审批的程序,确定重建户4户,并强化监管验收,并在已经下拨2016年省级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中给予补助。(2)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管理制度抓得不严。部分乡镇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不规范、不健全,应急资金救灾款物的发放张榜公布制度执行的不到位。二是工作人员紧缺。乡镇民政助理员兼职较多、变动频繁,造成填报资料和管理上出现一些问题。三是政策执行还不到位。一些地方在执行冬春救助工作中没有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的现象仍然存在。(3
)下步整改措施:一是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使用。严格按照救灾资金管理使用办法,规范基层救灾资金申请、审批、发放程序,坚持“民主评议、登记造册、张榜公布、公开发放”,完善“一卡通”发放管理制度,做到“专款专用、重点使用,公正公平、公开透明”,加强监督检查和审计监察,确保救灾款物规范管理,安全使用。二是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安全使用。在救灾资金的使用管理中,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对每一笔救灾资金加强监督检查和跟踪反馈,对救灾资金的发放应坚持公开的原则,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财政、民政部门对救灾资金的使用情况定期不定期的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三是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的方式,对全区灾害信息员进行基本知识和业务培训,提高信息员队伍应急处置能力。(4)政策建议:一是现行的救灾管理基本上实行的是分灾类、分部门的单一灾害管理模式,缺乏统一协调的专门机构,造成一些管理部门职能重复、职责不清,且各地成立的减灾救灾委员会,目前仅是协调机构,无编制人员和经费保障,建议整合资源,做到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二是冬春救助工作已实施多年,如今群众生活条件已有很大改善,出现春荒现象的可能性不大,且社会救助范畴较广,资金亦存在叠加现象,建议上级有关部门整合冬春救助资金,以便发挥最大效益。
26、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情况。(1)措施落实情况:近年来,我区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民工投诉举报结案率达到97%以上,农民工工资当期支付率达到95%以上,“两节”期间没有发生一起集体上访事件,农民工利益得到了较好保障。2017年受理民工-月份投诉案件49件,处理解决36件,清欠民工工资568万元,涉及民工723人。(2)存在主要问题:由于项目业主建设资金不足,由建筑施工企业垫付大量资金进行施工,一旦超过承受能力,造成施工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支付民工工资,这种问题依然存在。(3)下步整改措施:在建设领域强力推行农民工劳动合同制度,督促用人单位与农民工签订合同并报住建部门备案。实行农民工工资“一卡通”发放,严禁施工单位违法分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的组织或个人。对施工单位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且拒不整改的取消承包工程资格,并纳入不诚信单位向社会公布。加强日常督查和监管,发现施工单位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因素的,及时督促整改和处理,严防农民工集体上访事件发生。(4
)政策建议:一是国家要组织专家对《劳动法》、《建筑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及《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完善和修改,严格规范工资支付相关规定,从法律上保障农民工工资合法权益。二是加强劳动监察队伍建设,提高市、县劳动监察机构规格,从制度上完善劳动监察队伍的编制、规格、设备和经费,保障各地劳动监察能够正常行使执法权利。
27.防范化解不良资产风险,严密防范流动性风险,有效防控影子银行风险,防范处置债券违约风险情况。(1)措施落实情况:制定完善了《徽州区流动性金融风险应急预案》,不定期召开徽州区金融稳定小组工作会议,部门间密切联系,各司其职,妥善处置风险案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目前全区金融形势稳定有序。为切实加强政府债务管理,进一步防范处置债券违约风险,制定出台《黄山市徽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通知》(政秘〔2016〕45号),草拟《徽州区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下步待应急处置预案修改完善后正式出台。(2)存在的问题:一季度不良贷款虽有所下降,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呈上升趋势。此外,法人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表外扩张经营的银行体系风险,互联网金融、非信贷融资等衍生风险也值得进一步关注。(3)下步整改措施:把防范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根据一行三会出台的多项监管措施和要求,做好风险监测、防范和化解,重点加强对房地产、银行资产质量、类金融机构等风险领域的监测,做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和不良贷款处置核销力度。在处置问题企业风险过程中,各债权银行强化信息共享和一致行动,合理有效设定保全措施,依法清收,共同维护合法债权。
28.稳妥推进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降低政府债务成本,查处违法违规融资担保,严控“明股实债”等变相举债行为情况。(1)措施落实情况: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置换债券,制定置换债偿还计划,通过置换存量债务进一步降低债务风险,缓解偿债压力,持续优化债务结构。截至5月底已争取置换债券4.2亿元(提前偿还1.1亿元)用于偿还存量债务,当年节约利息0.3亿元;争取新增债券5013万元,用于区内重点项目建设,有效地缓解了全区财政资金的压力,降低政府债务成本。预计6-12月份仍可争取公开发行置换债券0.6亿元用于偿还以前年度到期地方政府债券。加强对区融资担保公司的监管,每年进行现场检查和信用评级,目前区融资担保公司信用级别为AA-,不定期进行业务抽查,规范公司担保业务,目前无违法违规融资担保现象。(2
)下步整改措施:严格落实新《预算法》规定,实行限额管理,控制地方政府只能在限额内,通过申请地方政府债券举债。不得以文件、会议纪要、领导批示等任何形式,要求或决定企业为政府举债或变相举债,不得通过保底承诺、回购安排、明股实债等方式进行变相融资。严格理清政府债务和融资平台公司等企业债务边界,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合理确定政府购买服务范围,严禁承诺兜底回购、固化收益或保本保息。开展全区存量债务清理整改工作,重点对国发43号文出台后的融资举债项目进行全面梳理,摸清底数。严格对照整改要求,分类处置。目前,整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
29、防范、处置和打击非法集资情况。(1)措施落实情况:成立了区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专项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强化监测,不定期进行风险排查,进一步完善预警机制。强化宣传,提高群众防范意识,2016年发放宣传材料共3000余份,面对面解答群众咨询2000多人次。加强对涉嫌非法集资广告资讯信息排查清理,重点到各类投资公司、投资咨询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等领域进行了现场抽查,共检查各类企业共30余家,监测各类平面媒体广告200多条次,户外广告78条次,印刷品广告1万余份。2016年至今,共受理非法集资类犯罪案件5起,截至目前破获集资诈骗案件1起,上报各类涉及非法集资不稳定因素7条,开展集中宣传教育10余次,并结合 “一村一警”工作将宣传普及至偏远山区。(2)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非法集资形式更加隐蔽,采取投资理财、P2P、农民合作、民办教育、回购返租等方式,跨区域作案、异地作案更加突出,经济侦查部门受制于人员少、力量薄弱、经济案件高发等客观因素,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难度加大。(3)下步整改措施:加强对非法集资的防范和处置工作,加强日常监管,按照“归口排查、预警排查、重点排查、内紧外松”的原则,重点关注非融资性担保公司、典当行等行业,把好关口,尽早发现问题,及时作出处理。进一步加强侦查专门力量建设,拓展情报信息来源,各职能部门之间多互通信息、协同作战,形成打击非法集资犯罪的合力,维护徽州区的金融秩序稳定。
30、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等情况。(1)措施落实情况:根据省市要求,制定了《徽州区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对P2P网络借贷、笫三方支付、互联网资产管理和跨界
金融业务、股权众筹以及互联网金融广告宣传等重点风险领域开展摸排整治,各类企业摸底表和调查报告已上报市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实施源头管理,限制理财类、P2P互联网机构等有非法集资可能性的机构在徽州区筹建网点。(2)存在主要问题:网络金融盛行,容易使一些没有专业知识的人受骗,采取网上作案,资金流转速度加快,防范处置难度加大。(3)下步整改措施:加大对网络金融的关注,加强源头管理,把好准入关,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31、规范企业走出去投资经营行为等情况。(1)措施落实情况:实行企业境外投资备案管理,建立“徽州区境外投资重点培育企业信息库”,开展境外投资企业统计年报,掌握全区企业对外投资情况;加强对外投资企业的培训教育,深化“走出去”宣传,督促企业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履行必要的社会责任。(2)下步工作举措:加强对企业走出去宣传,鼓励企业“走出去”,同时加强对企业境外投资的管理,强化境外投资规范业务指导和审查。
32、本届政府“约法三章”等公开承诺事项落实情况。(1)措施落实情况:认真贯彻落实“约法三章”相关规定,将“约法三章”纳入政府系统廉政建设整体布局,落实了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财政供养人员只增不减、“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的要求。一是编制控制情况。行政编制管理方面,近五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公开承诺事项,区直机关行政实有人员一直控制在市规定的337名范围以内。政法编制人员和乡镇行政编制人员近五年来均控制在核定的编制数以内,且保持一定数量的空编,每年按照全省公务员统一招考进行人员补充。事业编制管理方面,目前共有事业编制1786名,2016年底实有事业人员1454人。二是从严管理支出。加强预算管理。召开区级财政预算管理工作会议,向区直各部门单位分析公共财政预算改革面临厉行节俭等新形势,部署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的措施。从严编审预算。全面实行综合预算、零基预算,严格控制部门单位一般性支出预算规模。严格按照在职在编人数和定额标准核定综合公用经费,定额标准保持零增长。严格控制与会议、接待相关的项目支出安排,对预算年度中的会议费等一般性支出项目,严格审核,从严支出。对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项目一律不安排预算。深化执法执勤公车改革。推进执法执勤公车改革,严格执行执法执勤用车编制管理。压减一般性支出。今年对区直部门单位一般性支出按照5%的比例进行压减,2018年预算编制继续执行5%的压减政策。通过压减一般性支出
,强化部门、单位过“紧日子”的思想,树立厉行节俭的意识和全局观念。
坚持月报制度。对区直部门、单位“三公经费”实行一月一报制度,营造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浓厚氛围,部门、单位主动简化接待工作,减少和规范会议活动。三是完善规章制度。结合工作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公务用车管理使用、办公用房、“三公”经费以及其他一系列制度。进一步完善和修订相关配套制度规定,健全制度规范,为有效落实“约法三章”相关规定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同时,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公开栏等方式对外公开政府部门“三公”费用支出情况,提高了政府有关工作的透明度。四是加强监督检查。区相关部门对落实“约法三章”相关规定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督促限期整改,有效降低了行政运行成本。(2)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少数单位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约法三章”相关政策还不到位,个别领导办公用房面积超标问题时有反弹;部分单位公务用车管理不规范问题。二是区直机关行政编制基数核定过少影响了公务员队伍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由于机关干部力量不足,不少干部在本单位一岗多责,造成干部正常交流轮岗难以开展,人员老化及青黄不接问题比较突出,制约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3)下步整改措施:一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继续加大中央八项规定和“约法三章”相关规定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真正把规矩严起来,确保相关制度落实到位,对发现的违反有关规定的单位及相关责任人员严肃查处和问责,对典型案例予以全区通报。二是从严控制机构编制审批。紧紧围绕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大各部门有关职责和机构编制的整合力度,尤其是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从源头上控制机构编制膨胀。对于确需加强的工作,按照有增有减、撤一建一,在机构个数总量和编制总量内调剂解决的原则办理。对于经费自理事业单位,以及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一
律不再增加事业编制,现有人员只出不进。三是积极对上争取,盘活现有编制资源。针对区直行政编制基数较少的现状,积极对上汇报争取,请求上级给予编制政策支持;同时,严格落实控编工作要求,严把入口,畅通出口,做好行政编制管理。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计划、分步骤地盘活现有编制,推行空编收回制度。合理调整事业单位布局和结构,撤并整合职能相近、设置重叠分散、规模过小、任务不饱和的事业单位,并根据新的职责任务适当精简编制。四是是鼓励实行政府购买服务。按照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总体要求,不再核定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务人员编制,对现有后勤服务人员编制,随自然减员逐步核销收回。对可由市场提供、社会承担的公共服务,不再予以核编,鼓励各部门采取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方式解决人力资源不足问题。(4)政策建议:请求省编办根据我区实际情况,根据编制政策总量控制、动态调整的原则,参照四类县的标准,重新核定我区区直机关行政编制基数总额,使得区直机关行政人员数既符合上级控编减编的要求,又有利于区直机关干部队伍建设,进而满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需要。
33.“十三五”规划纲要重要目标任务落实情况。贯彻落实情况:2016年度: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4.8亿元,同比增8.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29亿元,同比增7.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31亿元,同比增1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34亿元,同比增13.5%;外贸进出口总额1.09亿美元,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3700万美元,同比增21.5%,旅游接量量460.7万人次,同比增10.5%;旅游总收入30.7亿元,同比增1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万元,同比增8.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万元,同比增9%。2017年:1-3月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97亿元,同比增9.4%,1-5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94亿元,同比增1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14亿元,同比增12.5%。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ulaiwenku.com/13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