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镇2019年上半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宁党发〔2018〕25号)文件精神,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攻坚目标,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有效落实,上半年,李俊镇在县扶贫办的指导帮助下,坚持以解决和巩固贫困群众温饱问题为引领,以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抓手,加强责任落实,逐级传导压力,具体到岗到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有效进展。现将李俊镇上半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健全学习机制。我镇通过理论中心组学习、干部早学会学习等形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着力在学懂弄通上下功夫,切实统一全镇思想和行动。
(二)开展就业创业。2019年1月,我镇开展妇女手工编织培训班,共有67人,不仅让辖区家庭妇女培养了兴趣爱好,丰富了业余生活,还利用闲暇时间编织各种物品,学习到一项在家就能赚钱的技能,进一步增强了创业的自信心。
(三)动态调整建档立卡。自收到《2019年永宁县建档立卡动态调整实施方案》(永开办发﹝2019﹞8号)文件后,我镇及时将文件精神传达给辖区内17个村(社区),要求各村高度重视2019
年建档立卡动态调整工作(按照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以及未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农村户籍常驻人口进行排摸,根据各村摸排情况汇总,李俊镇无符合新识别建档立卡条件的家庭。同时对各村家庭成员出现患大病或长期慢性病的、家庭供养2个以上大学生的、家庭遇到重大灾害或意外事故的、家庭主要劳动力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的且家庭收入来源不稳的,“两不愁三保障”实现程度不高的,存在致贫风险的边缘户也进行了全面排摸,发现边缘户1户。
(四)落实自主迁徙农村贫困人口纳入建档立卡户。自收到永开办发﹝2019﹞7号《关于进一步做好自主迁徙农村贫困人口纳入建档立卡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后,李俊镇积极组织村和社区工作人员对各自辖区范围内居住的人群进行摸排,特别是玉泉营农场,由场部配合我镇对自主迁徙农村居民进行“地毯式”摸排,经查,现共有自主迁徙农村居民人口826户3809人,其中:区内789户3677人,区外37户132人,并建立了一户一表台账,对初步摸排的38户再次入户走访,初步发现有疑似符合纳入建档立卡标准的贫困户2户,已经过党委会讨论后上报县扶贫办。
(五)瞄准精准帮扶。一是魏团村王学红一户,家中8.28亩土地已全部流转,其子郭继成进行了水暖工学习,现在永宁县建筑工地务工,收入稳定。二是魏团村魏建忠一户,家中2.25亩土地已全部流转,并纳入低保户,享受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三是许桥村施有谋一户,现家中9亩土地全部流转,并纳入低保户,享受残疾人生活补贴,儿子施海波外出务工。
二、存在的问题
(一)自主迁徙人员管理难。特别是玉泉营农场,由于数量大、流动性大,户籍不在本地,对于原户籍地家庭真实情况无法掌握,导致不能精准识别。
(二)未拆迁庄点生活环境差。魏团村11个生产队未拆迁,多
数农户已搬离农村,农村入户道路未硬化,下雨天易积水泥泞,住房环境差。
(三)部分农民自我发展意识弱。由于受客观条件制约,农民在接受教育、了解信息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部分农民文化水平低、思想观念落后,等、靠、要依赖思想依然严重,缺乏发展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通过认真梳理总结上半年脱贫攻坚工作,认真查找问题,深入剖析问题原因,李俊镇下步将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大对贫困户的帮扶力度。加强政策保障,提高精准施策力度。突出保障性扶贫,对老弱病残特殊贫困群体,综合采取资产收益、农村低保、孝善养老、邻里互助等保障性扶贫方式,建立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为主体,以社会帮扶为辅助的综合保障体系。切实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开展针对性帮扶救助,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发生。
(二)持续夯实脱贫帮扶工作。开展对已经脱贫的贫困户“帮扶”工作。加强对“边缘户”的监测和帮扶,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因户施策,精准帮扶,防止漏评,全面实现“两个确保”脱贫目标。
(三)做好玉泉营农场扶贫工作。对于玉泉营农场“盲区”、“死角”存在的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精准识别“应纳尽纳”,联合玉泉营农场对自主迁徙农户做好全面摸排,确保底数清楚。
以落实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永宁县2018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为契机,李俊镇坚决把上级意见和建议落实到行动上,将高标准严要求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深入转化精准扶贫工作成果,确保整
改任务如期完成。
李俊镇人民政府
2019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