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鸿和队友的“冬奥时间”从2019年国庆节后就开始了,一晃就是两年多。“与冬奥相处的这段时光,一草一木都在心里扎了根,还有那只‘雪飞燕’。”
都说燕南飞,可有只燕子不一样,它在冰天雪地的北方展翅飞翔,它就是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也许是冥冥之中的缘分,黎明鸿的名字中带有一个“鸿”字。“守护‘雪飞燕’,当有‘鸿鹄志’,我和队友们感到无比自豪,同时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责任感。”
黎明鸿今年31岁,当消防员12年,现任延庆区消防救援支队松山消防救援站副站长。冬奥期间,他作为高山滑雪消防安保团队集散广场车组组长,带领队友负责集散广场及周边森林区域检查巡视、应急处置,同时做好“破环增援”山顶出发、中间平台、竞技结束、竞速结束等疫情高风险区域应急准备。
伴随着冬奥场馆从初露尖角到赛事运行,各场馆在什么方位、是什么建筑结构、室内外消防设施性能怎么样、重点部位在哪……黎明鸿都全部登记在册、重点建表制图,做到了如数家珍。
2021年2月下旬,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开展的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项目“首次测试赛”,是对黎明鸿和队友们的第一次考验。
《严寒环境下车辆性能测试记录单》上详细记录着,在海拔1230米-1480米高度、室外零下-9℃至-20℃严寒天气下,黎明鸿和队友们的“战绩”:弯道65个、坡度21个、最大坡度35度、抗结冰服50分钟后防寒效果不佳、消防车载水停留8小时未结冰……
黎明鸿说,他们紧紧抓住首次测试赛15天消防安保实战经历,围绕重型消防车爬坡性能、水带干线低温连接、水泵低温出水、车辆防冻、车辆运输保障、通讯器材等10个方面,开展极寒天气37项车辆装备性能测试,针对突出问题逐一采取了相应改进措施,为后续做好应急准备提供了详实数据和实战支撑。
随着冬奥一天天临近,黎明鸿和队友的工作节奏更加紧张起来。2021年12月24日,按照上级命令,黎明鸿带着5名消防员、300多件套器材装备组成一个执勤车组,正式入驻国家高山滑雪消防安全团队集散广场备勤点。
“虽然办公环境、生活条件都很简陋,但是一想到为了冬奥消防安保提前进驻,关口前移开展工作,心里就感到很光荣、很心安。”黎明鸿说。
“我们的职责就是循环往复的调研熟悉,开展检查巡视和宣传提示,做好随时应对突发情况准备。”黎明鸿说,提前进驻以来,他们的工作已经形成常态化、制度化,每天早、中、晚三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分两组,室内外各一组,每一栋驻地场馆、每一处重点部位、每一个消防设施都要走到、看到、检查到。针对“室外消火栓低温结冰”的突出问题,协调物业部门及时整改,为9个室外消火栓全部加装了电棒热带,以确保消防用水及时高效畅通。
“大闭环”后,黎明鸿和队友们的责任区域虽然缩减为集散广场及其周边森林,但是高山滑雪和竞技竞速赛道海拔高,峰峦叠嶂且场馆分散,任务同样繁重。他们每天在开展“三巡查”的基础上,坚持“每天一学习、一推演、一会商”。
其中,“一推演”就是围绕最不利因素、最复杂条件,研判最有效、最便捷的处置办法,目前已围绕厨房烟道火灾、物流库房火灾、森林火灾、加油站火灾、锂电池爆燃以及500千瓦造雪泵房突发情况等“10个怎么办”开展桌面推演。
目前,“雪飞燕”已进入全面赛事阶段,黎明鸿说,“为了‘雪飞燕’展翅飞翔,我和队友们将一鼓作气、热血鏖战、全力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