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在全市卫生健康大会上的讲话材料

市委书记在全市卫生健康大会上的讲话材料
同志们: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给卫生健康工作带来一次历史性的大战大考,也给每个人上了一堂深刻的卫生健康课。通过这次抗疫斗争,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尤为迫切。前不久召开的全省卫生健康大会,对加快推进健康中原建设进行了部署和推动。我们这次会议,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省有关部署要求特别是全省卫生健康大会精神,结合这次抗疫斗争,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明确方向路径,加快推进健康**建设,为加快建设副中心、致力打造增长极、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这次疫情是一次席卷全球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发生后,我们坚决听从***总书记号令,认真贯彻中央、省部署要求,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调集一切可以调集的资源,推动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抗疫斗争中,全市卫生健康战线临危不惧、挺身而出、敢打硬仗,从争分夺秒的救治到不留死角的排查,在不同岗位守护着全市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向全市卫生健康战线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刚才,相关单位作了发言,大家要相互借鉴;市里在已出台《“健康**2030”规划纲要》《关于推进健康**建设实施意见》基础上,还将印发《关于推进健康**行动的实施方案》《关于健全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大家要认真抓好落实。推动健康**建设,关键是要提速提质,朝着优先发展、高质量发展迈进。下面,就推动健康**建设提速提质,讲三点意见:
   一、切实扛牢推动健康**建设提速提质的重大使命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健康中国提升为国家战略。***总书记多次强调“健康是人民幸福之本,是社会发展之基”,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针对这次疫情,总书记多次指出要“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强调要“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中央先后出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重要文件,明确提出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对卫生健康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和持续推进。全省卫生健康大会明确指出“中原要出彩,健康中原必须先出彩”,强调要“推动健康中原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这些,为我们推动健康**建设提速提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要提升站位、深化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部署要求上来。
   对推动健康**建设提速提质的重大意义,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首先,这是彰显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坚定制度自信、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其中就包括“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织起世界上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逐步探索出解决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有效办法。在这次抗疫斗争中,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提出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到强调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更多人感染,再到要求竭尽所能地保障人民生活和身心健康,生动诠释了什么是人民至上。反观一些西方国家,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难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面对疫情犹疑摇摆、医疗保障体系不堪一击。从“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鲜明对比中,我们更能深刻感受到,制度优势是我们的最大优势、最核心的竞争力。我们推动健康**建设提速提质,就是要强化提高全市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坚定制度自信、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要体现。第二,这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任务。卫生健康是关系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大事,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经过这次疫情,广大群众愈加体会到,人的追求有很多,但健康是“1”,其它都是“1”后面的“0”;没有健康这个“1”,后面再多的“0”都没有意义。全市人民对高水平的健康生活、健康环境、健康服务等的需求更加迫切,对政府保障人民健康、提供基本卫生与健康服务寄予更高期望。解决好群众的所需所急所盼,才能真正赢得民心。我们要把推动健康**建设提速提质作为重大民心工程抓实抓好,着力铺就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的健康之路。第三,这是落实发展定位的重要抓手。我们正在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加快建设副中心、致力打造增长极。这个副中心、增长极,不仅要体现在经济发展上,也体现在卫生健康事业上。这次疫情给经济运行带来巨大冲击,足以说明卫生健康牵一发而动全身,关乎发展全局。推动健康**建设提速提质,一来可以为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健康服务,有利于提高人的健康素质,更好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为发展提供充足的“健康红利”;二来契合疫情带来的健康消费等机遇,能够推动卫生健康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来能够以良好的健康环境吸引高端人才、企业、资本、技术、项目集聚,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提升开放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有利于加快形成与副中心城市地位相匹配的城乡综合承载能力和区域辐射带动能力。我们要把推动健康**建设提速提质与建设副中心、打造增长极结合起来,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发展动能,形成对经济发展稳定持久的拉动力,更好支撑**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们扎实推进健康**建设,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医疗资源布局更加科学,省第二儿童医院、中医院等重大项目加快实施,中医骨伤科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加快推进,4个县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加快落地,城市区15分钟就医圈正在形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县域综合医改试点成效明显,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采购改革全面实施,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快建立;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大幅提升,重大疾病防控规范有效,传染病疫情整体平稳,全市孕产妇、婴儿死亡率分别下降至5.02/10万、2.22‰,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公共卫生保障更加有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补助标准从“十三五”末的40元提高到2021年的69元、服务内容从12类扩展到18类,服务覆盖率达97.68%;“互联网+医疗健康”加快发展,建成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互联网医院,全民健康信息系统实现医疗机构全覆盖。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与上级要求、群众期待、城市定位、发展需要相比,我市卫生健康事业还存在诸多问题和短板,人民群众仍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健康**建设依然任重道远。一是理念认识仍有偏差。突出表现为一些地方和干部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树得不够牢,重医疗、轻预防、缺康复的格局尚未根本扭转;一些部门协作配合意识不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和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缓慢,医务人员过度诊疗行为仍未得到彻底遏制;一些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低,健康意识、健康素养有待提高,生活方式不健康,全市贫困地区群众健康素养水平只有6.5%。二是卫生健康供给能力不足。目前,我市每年有4186.3万人次的门诊量和146.1万人次的住院量,60岁以上老人达126万,医疗健康需求很大。但全市优质医疗资源短缺,三级医疗机构占全市医疗机构总数的0.26%、占医院总数的7.59%,床位数占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的26.94%,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医院30强中我市仅2家。疾控力量有待加强,全市疾控工作人员平均每万服务人口只有1.13人、远低于国家1.75人的标准,市、县两级疾控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占比均低于国家标准,伊滨区、高新区还没有专业疾控机构。三是城乡卫生健康发展不平衡。突出表现为医疗资源配置仍不合理,全市近80%的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特别是城市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资源不足、服务水平相对较低。相比城市医院一床难求,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的病床使用率目前只有61.2%。四是重大疫情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滞后。这次疫情暴露出我市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短板。突出表现为应急预案有待完善,部门之间缺乏应急沟通和演练,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不够及时;应急物资储备不足、救治能力不强,全市二级以上医院传染病医学留观室仅有518间,远不能满足应急需要。
   当前,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上,我们既要补齐总量上的不足、又要破解结构性的矛盾,既要做实做细基础工作、又要追赶新的发展脚步,既要探索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条件下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有效路径、又要不断提升广大农村的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更多、统筹难度更大、任务也更紧迫。我们必须把卫生健康的弦绷得紧之又紧,以对历史、对人民、对**高度负责的态度,抱定更大决心,拿出过硬举措,下好大健康时代“先手棋”,加快推动健康**建设提速提质,切实守护一方安康、托举更多幸福、促进更大发展。
   二、切实抓好推动健康**建设提速提质的重点任务
   中央明确指出,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是“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这是推动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推动健康**建设提速提质,必须深入贯彻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树牢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全周期守护生命健康,全领域防控重大疾病,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一要围绕固根基,着力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提高人民健康素养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这次疫情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认知。总的来看,全市人民的健康素养水平还比较低,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能力还不够强。我们要以这次抗疫斗争为契机,引导全市人民加强自我健康管理,把在疫情防控中形成的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固化下来,加快提高健康素养水平,着力夯实保障安全健康的根基。
   要着力加强健康教育。一个人的健康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涵养培育的。抗疫斗争中,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群众的健康意识普遍增强。要乘势而上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广泛宣传健康中国战略,持续推动卫生健康常识、疾病预防知识、卫生法律法规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加强公共卫生应急教育。要重视妇幼、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务。特别是要坚持从娃娃抓起,以中小学为重点,加大各级各类学校健康教育,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让孩子们既“文明精神”、又“野蛮体魄”。要总结推广疫情防控期间行之有效的宣传科普手段,多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方法普及健康知识和技能,真正让健康意识植入人心。需要指出的是,开展健康教育不是卫生健康部门唱“独角戏”,各级各部门都要主动作为,及时把健康知识“请进来”、把健康信息“传出去”。
   要着力倡导健康生活。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在影响健康的因素中,行为和生活方式占60%,医疗服务仅占8%。目前,吸烟酗酒、经常熬夜、久坐不动、缺乏锻炼、营养失衡等不良习惯已成为诱发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倡导健康生活势在必行。要形成健康饮食习惯。俗话说,“病从口入”。要深入实施国民营养计划和合理膳食行动,持续开展减油、减盐、减糖、健康体重、健康骨骼、健康口腔“三减三健”行动,引导人民合理膳食、戒烟限酒,坚决摈弃食用野生动物等陋习。要完善食品安全体系,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关口,让群众吃得安心放心。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运动是最好的养生方式。要实施全民健身行动,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抓好健身体育设施建设,发展群众健身休闲活动,引导群众加强锻炼、增强体魄,推进全民健身大众化生活化科学化。近年来,我们规划建设一大批小游园、城市乐道等健身场地,群众反映很好。要在持续打造更多健身场地的同时,配足适用健身体育设施,真正让群众靠得近、用得上。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带头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前不久,市直机关开展“健步5067”活动,就是很好的做法。要培育良好社会心态。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把“动以养形”与“静以养神”结合起来,提升公众心理自我调适能力。这次疫情不仅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影响了心理健康。要高度关注疫情后期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强化心理干预和心理援助,培养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疫情防控期间,我市整合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和心理学会等社会团体资源,遴选出一支心理危机干预专家队伍,开通“12320”心理热线,提供24小时免费服务,社会反映就很好。
   要着力营造健康环境。这次疫情再次提醒我们,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唯有用心守护健康的自然,才能收获大自然带给人类的健康馈赠。目前,与群众期待、发展需要相比,我市生态环境质量还有较大差距。要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五大行动计划”,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围绕常态化疫情防控,把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与开展城市清洁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结合起来,着力创建健康乡村、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学校、健康家庭等,培育千千万万个“健康细胞”,构筑健康**的新生态。
   二要围绕强保障,着力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医疗卫生服务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要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着力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更高水平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尽可能不得病、少得病。
   要集聚优质医疗资源。目前,我市优质医疗资源不多,特别是缺乏在全省叫得响、有明显技术优势和较强竞争力的一流医院和高层次医疗人才。要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加快推动各级医疗中心建设,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让群众不出**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要抓住国家鼓励北上广等医疗资源丰富地区到中西部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省里支持**加快补齐公共卫生短板等政策机遇,加大医疗领域开放合作力度,着力谋划实施一批开放合作办医项目,积极引进优质医疗机构、医疗平台、医疗人才和管理团队,加快推动社会办医,打造更多高水平医院和诊疗机构。
   要优化医疗资源布局。目前,我市医疗资源布局不合理、区域不均衡问题还比较突出,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条件比较薄弱,已成为健康**建设的突出短板。要根据人口、区位等因素,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和结构,切实增强医疗卫生发展的整体性、均衡性和协调性。在中心城区,要合理布局各类医院。县级医院肩负着保障人民安全健康的重要责任。要以实施县(市)人民医院提升工程为抓手,着力在引人才、引技术、引管理上下功夫,提升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能力和极危重症抢救能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着健康“守门人”的重任,是做好公共卫生和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要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标准化建设,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资源。
   要高度重视重点人群。妇、孺、老、残、贫等是卫生健康工作的重点人群,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不让任何一个群体在健康**建设中掉队。要针对少年儿童,全面加强幼儿园、中小学卫生健康工作,增强学生主动防病意识,实施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计划、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当前,尤其要抓好校园疫情防控,确保不出任何问题。要针对妇女和婴幼儿,进一步倡导优生优育,加强产科、托幼等健康服务供给,抓好农村妇女、纳入城市低保妇女“两癌”筛查,解决好威胁妇幼健康的突出公共卫生问题,筑牢妇幼健康保障网。要针对老年人,以国家医养结合、安宁疗护“双试点”城市为抓手,大力发展老年医疗服务机构,积极推进老年健康管理服务网络建设,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加快建立健全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体系,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的医疗服务和健康养老服务。当前,尤其要加快推进“乐养居”建设,抓好各类养老机构和服务场所的疫情防控工作。要针对残疾人,增强全社会残疾预防意识,重视残疾人健康,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全市因病因残致贫群众还有7534户、占比达72%,要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全面落实健康扶贫各项政策,加强对口医疗支援帮扶,决不能让贫困群众因为健康问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掉队。
   要加强重大疾病防治。目前,我市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损伤及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已占总死亡人数的90.36%,慢性病已成为影响健康的主因。必须实施重大疾病干预防控,最大程度减少人群患病。对传统流行重大疾病,要因病施策、各个击破,巩固当前防控成果,不断降低疫情流行水平;对突发急性传染病,要强化源头治理,筑牢检疫防线,减少人群发病可能;对慢性病,要加强综合防控,强化早期筛查和早期发现,推进早诊早治工作,推进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要持续抓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大力实施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动,确保今年实现全市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覆盖。
   要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这次抗疫斗争,中医药治疗总有效率达90%以上,在预防、治疗和康复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上有资源、有基础,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中医药理论方法继承、传统知识保护与技术挖掘,切实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要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加快培育一批省级名中医、代表性传承人、中医药创新领军人才、中医康复医师。要全面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充分利用我市山地丘陵面积大、气候适宜的特点,因地制宜推进中药材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养殖,培育发展中药工业,构建中药材流通体系,培养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中药企业。要加快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广健康养生理念和养生方式,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旅游服务等,为群众提供多样化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
   要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是保障人民健康的“两面盾牌”。我市在医药、卫材、医疗服务、养老、保健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这次疫情又催生了健康养生、康养设备、在线医疗等方面巨大需求,给健康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统筹谋划、优化布局,加快推动健康产业发展壮大。特别是要加快推动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卫生材料、特色原料药、生物医药等研发生产基地,构建以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及智能健康服务为主的新型产业体系。前不久,市里对重点企业名单进行了调整,在原有1户生物医药企业基础上新增了4户企业,目的就是要推动医药产业做大做强。要大力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着力实施“健康+”行动,推动健康与文化、旅游、食品、养老、互联网等产业相融合,加快建设一批健康养老、文化旅游、户外运动、体育赛事等健康产业基地,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个性化的健康需求。
   三要围绕防风险,着力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近年来,全球传染病以每年新发一种以上的态势发展,传播范围广、速度快,社会危害大,卫生健康领域风险隐患不容低估。这次疫情应对,暴露出我市在重大疫情防控、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树牢底线思维,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加快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把防护网织紧织密、隔离墙筑牢筑实。
   要强化监测预警。避免小病酿成大疫,抓好监测预警至关重要。要围绕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加快各级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强化各级疾控机构的信息收集、分析、利用能力;加强对医院、企业、学校、交通运输场站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常态化监督检查,推动重大疫情风险监测预警信息数据共享;健全多渠道疫情监测和快速反应体系,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切实将预防关口前移,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前、成灾之前。
   要强化应急指挥。集中统一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是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手段。这次疫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建立“一办六组三专班”,有力有序推动各项防控工作开展。要认真总结经验,坚持平战结合、防治一体、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把党委政府治理优势和专业部门技术优势结合起来,健全常态化的应急指挥体系和应急指挥机构,健全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确保能够随时启动、高效运转。市里已经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要在此基础上,制定完善各级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抓好应急培训和演练,做到常备不懈、有备无患。
要强化应急救治。应急救治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战场。这次疫情防控中,我市医疗机构传染病隔离病区、负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ulaiwenku.com/216541.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0月27日
下一篇 2022年10月27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