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理论文章合集30篇

目录
1.协同洞庭湖区生态环境治理 打造绿色便捷全民健身新载体 3
2.加强全民健身组织建设 提升群众归属感幸福感 7
3.聚焦四项要务 构建多层次多样化赛事活动体系 11
4.以“双碳”目标为引领 加快健身设施绿色低碳转型 15
5.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推进健康湖南建设 19
6.保障住房权 有力促民生 24
7.抓牢抓实高校年轻干部培养工作 27
8.守住种业安全的大国战略底线 31
9.以“四个结合”建设高品质营商环境 35
10.牢牢把住经济发展主动权 推动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 40
11.拍好红色电影 绽放红色文旅 45
12.党的领导是国防科技事业发展的坚强保证 49
13.年轻干部要树牢“四种情怀” 53
14.坚持人民至上 让信访工作始终成为人民群众可以信赖的主基调 57
15.合力共建幸福感成色更足的养老服务体系 61
16.高校如何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 65
17.构建“技术差序”育人体系 培养高素质基层生态环境保护铁军 69
18.以“思政红+生态绿”厚植生态文明意识 73
19.坚持“德技并修”高质量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77
20.对岗定技施教 提升人才服务行业能力 81
21.思政课要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85
22.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在实践中成长成才 88
23.思政课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91
24.立志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95
25.以自主知识体系回应“世界之问”“时代之问” 98
26.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01
27.以红色文化强师德铸师魂 105
28.开发红色“微资源” 达成育人“大成效” 109
29.用足用好用活湖南红色资源 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113
30.用红色基因铸魂育人 彰显立德树人鲜亮底色 118

协同洞庭湖区生态环境治理 打造绿色便捷全民健身新载体
许进
2022-05-1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发展体育事业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让体育设施同自然景观和谐相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今年3月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打造绿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载体”。将全民健身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有机融合,既是体育领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应有之义,也是我国全民健身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遵循的方向。洞庭湖区涵盖我省21个县市区,占全省面积的15%,是生态环境治理的前沿重地,应多维协同生态环境治理,打造绿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载体,创新性促进全民健身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推动体育强省建设、健康湖南建设取得新成效。
    加强统筹规划,推进绿色健身设施合理布局
    应站在推进健康湖南建设的高度,将洞庭湖区绿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纳入政府规划,加大经费投入,保障用地需求,健全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压实地方主责和部门专责,确保绿色健身场地设施改扩建到位、合理布局。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成立由政府相关部门主导,相关行业单位、群体广泛参与的管理机构,统一行使管理职责,对洞庭湖区绿色健身发展予以引导、协调和支持;二是进一步健全公共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器材装备等公共体育设施规划和建设标准,遵循“三山、一江、一湖”方案,整体布局环洞庭湖生态廊道等健身场所和设施;三是基于生态环境修复角度展开设计思考,在对洞庭湖区生态环境进行有序修复过程中,推进休闲运动健身场所的规划布局,努力使休闲运动场所建设与生态环境修复相得益彰,在给群众带来优质生活环境的同时促进绿色健身设施不断完善,达成“可持续·向未来”的发展愿景。
    注重因地制宜,多维拓展全民健身空间
    多维度拓展全民健身新空间是科学建设绿色健身新载体的重要任务,需要运用全新视角和思维、因地制宜发掘各类体育资源潜力。
    一是继续推进“江、湖、山、道”全民健身品牌活动和“一县一品”特色体育项目,突出洞庭湖区体育全民健身的地域特色;二是依法利用洞庭湖区森林、河流、湿地、草地、荒漠等多样性的地形地貌,规划建设绿色、环保的全民健身场所;三是以“生态体育”为主题建设环洞庭湖湿地公园,打造生态、文化、体育、旅游“四合一”的洞庭湖区特色品牌。着手创建洞庭湖生态区全民健身圈,在发展全民健身中注重彰显地域特色,做大做强绿色环保体育产业,助推环洞庭湖区生态修复。
    提倡绿色便捷,推动健身空间科学转型
    提倡构建绿色便捷的健身模式、推动健身空间朝减污降碳方向转型,是新时代全民健身的发展趋势。
    一是开发运动休闲场地应以不破坏原有生态为基本准则,且在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进行。比如在创建洞庭湖区全民健身圈过程中,须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平衡;二是秉持绿色健身理念,从规划、设计、结构、材料、能源、后期运营等多方面、全过程推进健身设施向绿色低碳转型;三是提升全民健身便捷性,顺应城乡群众需求进行合理的健身空间布局,建立清晰的路网,对健身场所内道路进行分类分级、设置人车分离,减少机动车道路,提升空间的可达性,让公共健身空间充满生机与活力。
    倡导共建共享,缓解健身资源供需矛盾
    应围绕构建“大体育”工作格局,鼓励洞庭湖区社会力量办体育,支持多元主体参与建设、改造健身设施,实现区域健身资源共建共享,有效提升健身资源利用效率,缓解全民健身资源的供需矛盾。
    一是推进跨行政区域合作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城市群编制统一的全民健身规划,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促进洞庭湖区健身资源互联互通,实现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洞庭湖濒临两省、连接四市,跨流域、跨行政区对健身场所建设进行整体布局,可改变各自为政局面,有效提升资源整合利用效率;二是建立共管机制,通过体育健身平台协商对话推进跨市域的合作发展,共同探索绿色健身综合开发模式,实现洞庭湖区生态环境治理与全民健身公共设施建设融合共进,既优化生态环境又拓展全民健身新路径。
    【作者系湖南城市学院体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湖南省普通高校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社区体育文化)研究员】

加强全民健身组织建设 提升群众归属感幸福感
柳春梅
2022-05-11

    《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提出,要构建体育组织更加健全的更高水平全民健身服务体系。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强调,要健全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完善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全民健身的体制机制。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关键期,也是我省建设体育强省和健康湖南的战略机遇期。实施湖南体育“一体两翼四新”战略,释放全民健身运动发展新动能,必须加强全民健身组织建设,让群众在组织中提升归属感和幸福感。应以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创新治理制度、强化人才建设和实现政社协同共赢为着力点,为构建湖南更高水平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贡献力量。
    做实全面覆盖,加快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化发展
    加强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建设是实现全民健身组织全覆盖的根本路径。应依据《湖南体育强省建设规划(2020-2030)》中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的要求,大力建设群众身边体育组织,完善覆盖城乡、规范善治、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实现全民健身组织全省100%覆盖。
    一是以群众体育需求为导向,优先发展群众广泛参与的单项和综合性体育社会组织,实施好运动项目健身组织“横向到边”工程;二是科学布局基层社区妇女、青少年、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健身组织,着力健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协会等组织类型;三是做实全民健身组织建设“下沉到底”工程,完善“省-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五级全民健身组织网络,重点发展城乡社区的群众自发性健身组织。
    创新治理制度,推进全民健身组织治理现代化
    社会组织与党政机关脱钩改革既为全民健身组织释放了治理空间,又对全民健身组织治理制度创新和内部治理能力提出较高要求,推进全民健身组织治理现代化需要双管齐下。
    一方面,应以国家治理体制创新为契机,做好全民健身组织内部治理制度设计,以组织章程为治理制度建设核心,完善内部治理制度和工作规范体系,保证全民健身组织内部治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另一方面,应以内部善治为目标,以制度推进全民健身组织治理的权力、决策、执行和监督职能发挥,制定有关组织民主选举、会员代表、监督管理、财务管理、重大活动备案和法人代表等内部治理规范。
    强化人才培养,保障全民健身组织高质量发展
    建设更高水平全民健身服务体系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是加强全民健身组织人才专业化建设。充分吸纳裁判员、教练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专业技术人才,实施好会员专业能力培养工程,提升全民健身服务的创造力和专业化程度。二是重视全民健身组织管理人才的“外引内培”。大力吸纳乐于奉献、富有责任感和影响力的社会人士进入组织理事会,充分释放全民健身组织治理效能;重视全民健身组织骨干人才培养,从会员中培养选拔组织管理队伍的中坚力量;推进全民健身组织重要管理人员专职化改革,避免出现兼职管理责任懈怠问题。三是营造良好的全民健身组织人才成长环境。积极探索全民健身组织人才激励机制,形成人才“强引进、重培养、用得优”的良好局面。
    实现政社合作共赢,推动全民健身组织可持续发展
    “十三五”时期,我省枢纽型全民健身社会组织发展成效显著,全民健身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十四五”时期,应努力实现政社合作共赢,推动全民健身组织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一是重构政府主导的全民健身组织体系。建议由湖南省体育总会牵头,形成省、市、区(县)、街道(乡镇)四级枢纽型全民健身组织治理体系。二是深化全民健身组织“脱钩”改革。支持全民健身组织独立参与健身服务,可由全民健身组织承接的服务全部采用政府购买等形式委托;在全民健身组织自我管理、有效服务领域,政府不设管理机构。三是秉持政社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的协作理念,加强全民健身组织治理体系建设,推动全民健身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形成政府引导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格局。
    【作者系湖南城市学院体育学院副教授,湖南省普通高校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社区体育文化)研究员】

聚焦四项要务 构建多层次多样化赛事活动体系
刘如
2022-05-11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22日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时指出,“十四五”时期,要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赛事活动体系。
    当前,我省正处于加快推动体育强省、健康湖南建设的关键阶段,应聚焦支持社会力量办赛、培育赛事活动品牌、推动户外运动发展、加强赛事安全管理四项要务,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赛事活动体系,推进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支持社会力量办赛。一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举办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涉及的安全许可和道路、空域、水域、无线电使用等事项行政审批流程,积极引导、规范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依法组织、承办全民健身赛事;二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行业自律作用,通过签订合同、委托等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把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举办、场馆运营、业务培训等公共服务以及行业自律能解决的事项,逐步交由体育社会组织和相关市场主体等社会力量来承担;三是组织专家研讨起草《湖南省社会力量举办体育赛事实施细则》等文件,明确主办方、承办方、协办方等各方责任和义务,规范赛事活动名称、审批、票务等环节和事项,为各类全民健身赛事营造公平有序的发展环境。
    培育赛事活动品牌。一是办好来自学校运动队、业余体校、体育传统特色学校、体育俱乐部等各类学生参与的全省综合性青少年运动会,建立全省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并与职业竞赛体系有机衔接,促进青少年广泛参与赛事活动;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原则,依据年龄、性别、人群、职业等特征,加快制定具有湖南特色的“三大球”城市业余联赛竞赛规程与实施办法,推动我省构建更高水平的“三大球”业余竞赛体系,打造我省体育赛事本土品牌,并提升其影响力;三是契合多元主体的体育发展需求,将湖湘特色体育赛事资源与我省各地文化、旅游、民俗及生态等资源充分融合,借助各地特色资源打造群众性特色体育赛事IP,丰富城市品牌形象,培育群众性特色体育赛事品牌。
    推动户外运动发展。一是建议由省体育局牵头编制《户外运动项目发展规划》,开展自然资源向户外运动开放试点,制定在可利用的水域、空域、森林、草原等自然区域内允许开展的户外运动活动目录,围绕我省“江、湖、山、道”,着力打造具有湖湘特色的户外休闲活动品牌;二是围绕户外运动发展中的行业标准制定、户外赛事打造、技术人力培训、产业发展研究、企业信息咨询与宣传、融资平台打造等行业功能,做大做强、规范发展户外运动协会组织,通过协会平台加速、规范推动户外运动发展;三是在我省遴选部分户外运动开展基础好、资源丰沛的学校开办相关专业,进行户外运动学历教育。鼓励在中小学体育教育中增设户外运动模块,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户外运动素养。以申报遴选方式分类分批设置一批户外运动培训中心。
    加强赛事安全管理。一是出台我省各运动项目安全管理工作指导意见,落实体育赛事主办方、承办方、协办方等组织者安全主体责任,强化各级体育部门对所辖区域内体育赛事活动安全监管责任,责任履行不到位的,依照有关规定严肃追责问责;二是建立户外运动赛事“省-市-区”三级安全管控体系,制定各项目办赛安全标准,明确办赛安保人员配比。加强群众户外运动安全知识教育,将安全知识考试成绩合格作为户外运动赛事报名前提,强化群众的赛事风险应对能力;三是做好体育赛事活动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督促各类体育赛事活动组织者密切关注气象、水利、地震、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卫生健康、应急管理等部门发出的预警信息及有关灾害、事故信息,加强防范,及时启动“熔断”机制。
    【作者系湖南城市学院体育学院教师,湖南省普通高校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社区体育文化)研究员】

以“双碳”目标为引领 加快健身设施绿色低碳转型
彭响
2022-05-11

    中共中央、国务院2021年10月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强调把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理应积极响应“双碳”目标的号召与引领。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推进健身设施绿色低碳转型,推广绿色建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实施节能降本改造,户外运动设施不能逾越生态保护红线。为推动体育强省和健康湖南建设取得新成效,我省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应以“双碳”目标为引领,加快向绿色低碳转型。
    贯彻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推动健身设施全面绿色转型
    强化体育部门责任。组织各市、州体育部门领导干部学习“双碳”政策文件精神,探讨健身设施建设领域落实“双碳”目标的具体做法;制定健身设施绿色低碳运营评价通用规范,控制大型综合体育场馆的规模和数量,打造绿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载体,推进健身场地设施由服务大型竞技赛事向服务百姓日常健身转变,由贪大求洋向绿色生态和经济实用转变,更好服务人民群众。
    推动体育企业提高认识。各市、州体育部门应约谈健身设施建设承包单位与建材生产企业,引导其强化健身设施建设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使命担当;鼓励体育企业自主开展绿色低碳材料研发,并予以资金扶持,引导体育企业科学减碳。
    加强低碳健身宣传。利用各类媒体渠道和短视频产品等加强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宣传,促进广大群众对绿色低碳发展的深度认知;培育群众低碳参与全民健身的习惯,厚植全民健身绿色低碳文化,倒逼健身设施建设向绿色低碳转型。
    强化绿色低碳科技攻关,加快健身设施新型材料研发
    强化重大科技攻关。编制健身设施低碳建设规划,制定健身设施低碳建设战略路线图;设立专项科研攻关经费,对健身设施低碳建设科技攻关项目展开公开招标;建立一批重点实验室,为重大科技攻关创设优质平台。
    加快新型材料研发。鼓励体育企业主动转型升级、节能改造,引导体育企业由传统的代工生产向自主研发生产转变;鼓励职能部门为体育企业自主研发提供关键技术支持,各级政府对于推动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的科研团队或单位应予以奖励与表彰。
    完善人才梯队建设。鼓励高校加快体育工程、体育材料等学科专业建设;扶持建立高水平的体育材料研究团队,强化健身设施建设高新材料研究;出版健身设施低碳建设指南,建立健身设施低碳建设施工标准模式。
    开展绿色低碳建设评价,构建健身设施动态评价机制
    明确评价对象范围。合理界定各主体责任范围,建立相应评价指标予以评价,强化各主体在健身设施低碳建设中的责任意识;围绕生产、运输、使用、建设、维护等环节,对碳排放量、能耗、能源利用率等展开评价。
    形成多元评价主体。推动职能部门、专家、第三方组织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健身设施低碳建设评价;通过建立平等对话机制,加强各主体之间沟通交流,形成健身设施低碳建设评价的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格局。
    构建动态评价机制。依托小程序、公众号、APP等媒介打造评价平台,方便多元化主体进行过程性动态评价;鼓励社会组织或个人主动参与评价,及时采纳客观、科学且可行的评价方案,并给予相应奖励。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保障制度,加强健身设施能耗统计监测
    制定具体监管办法。建立完善的健身设施低碳建设监管组织构架,确定专门指导监管工作部门,并出台监管实施办法;强调职能部门监管的服务引领作用,在对体育企业进行监管的同时,相关职能部门应及时提供充分的服务指导。
    健全相关政策法规。体育职能部门应组织权威专家展开研讨,拟定健身设施绿色低碳建设总体目标,并制定详细阶段性任务;出台健身设施绿色低碳建设政策,研制健身设施低碳建设工作条例,并建立与之相对应的惩处办法。
    加强能耗统计监测。完善健身设施低碳建设施工标准,研制科学的减碳标准;明确健身设施建设材料能耗阈值,坚决抵制劣质建材流入市场;加快健身设施碳排放监测系统建设,强化碳排放监测中的数字技术运用。
    【作者系湖南城市学院体育学院教师,湖南省普通高校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社区体育文化)研究员】

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推进健康湖南建设
胡科
2022-05-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继续推进体育改革创新,完善全民健身体系。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加快建设覆盖全民、公益导向,科学布局、统筹城乡,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当前,我省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仍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应进一步发挥政府作用、激发社会力量积极性,优化资源布局、扩大服务供给,多措并举加快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步伐。
    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全民健身服务资源布局
    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全民健身资源的区域、空间与功能布局,使全民健身资源覆盖更全面、发展更均衡、分享更公平。
    一是坚持以“为了人民”为根本立场、以“依靠人民”为动力源泉、以“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目标指向,加快出台《湖南省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为优化我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布局加强顶层设计;二是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服务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做好经济区域、城市区域规划与全民健身区域规划的协同构建。优化“一核两副三带四区”重点区域的全民健身资源空间布局,以重点区域引领、辐射、带动其他区域全民健身服务发展;三是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发展规划有机融入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战略布局,加强全民健身服务的城乡空间规划和功能规划,推进全民健身资源由城市向农村延伸,打造“县—镇—村”全民健身资源服务网络。
    彰显政府引领,激发全民健身服务联动效能
    促进人民群众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运动健身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同时不断创新机制,推动职能部门与社会组织、企业等形成合力,一起打好“组合拳”,激发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联动效能。
    一是彰显体育举国体制优势,打破部门之间沟通对话壁垒,持续提升在纵向上各级政府主导,在横向上体育、教育、卫生、文化、旅游、国土、规划等多部门协同发展的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治理架构的效能;二是推进全民健身服务的生产与供给分离,实施政府购买全民健身服务,构建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长效机制,进一步释放社会、市场活力,使其积极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生产与供给,实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共建、共治、共享;三是积极发挥体制内体育相关职业技术人员的专业优势,构建由各级学校体育教师、运动员、教练员广泛参与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协同体系。
    夯实服务基础,筑牢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框架
    应围绕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便民利民目标,着力打造“六个身边”工程,夯实健身硬件、软件条件,全面筑牢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体系框架。
    一是加大全省各区域全民健身场地资源的建设力度,做到增量建设与存量改造并举。适度新建大型体育场馆,强化大型体育场馆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功能开发;重点围绕城乡空闲用地实施全民健身场地改造与开发,拓展其全民健身服务功能。二是建立健全全民参与健身的基层动员体系。依托基层政府体育机构、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等组织力量,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教师、运动员、教练员等专业从业人员的积极作用,大力构建全民参与健身的动员体系。三是依托现有社区及全民健身中心,打造一批集体育健身、体育会展、体育商贸、体育演艺、健康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体育综合服务体,并探索建设“面向身边”的全民健身组织服务、活动服务、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等“全服务”新路径。
    提升基准水平,实施全民健身服务精准供给
    应不断提高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更精准对接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健身热情。
    一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应不断提高全民健身服务的供给标准。到2025年,湖南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更加完善、标准更加健全、品质明显提升;二是在保基本、兜底线基础上,应契合当前人口结构的演变态势,以青少年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孕产妇女等人群为重点服务对象,依据需求差异提供多元化的基本全民健身服务,对于社会弱势人群给予倾斜与关怀;三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进全民健身服务与智慧化社区、智慧化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实现对各类人群精准供给全民健身服务。
    【作者系湖南城市学院体育学院院长、教授,湖南省普通高校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社区体育文化)研究员】

保障住房权 有力促民生
邓炜辉
2022-05-11

    近年来,我国政府在控房价稳楼市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投入。“2021年,全国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165万套,基本建成205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开工建设和筹集94万套。”国家统计局前段时间发布的消息表明,政府为困难群体住房问题兜底的力度越来越大,这正是政府积极保障公民住房权的具体表现。
    住房权,并非简单的财产性权利,而是一项基本权利,即公民平等享有的不受驱逐的、适居的、价格可承受的、与周边基础服务设施相融合的,能够安全、健康和有尊严生活的权利。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的《住房权保障的国家义务研究》对住房权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这书由长沙学院法学院韩敬副教授所著。该书在政府责任理论的框架下,系统论述了住房权保障问题,直面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居住新需求,从理念更新、制度设计和实务操作等方面,构建住房权保障的政府最低核心义务完整理论,为从法律层面解决住房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研究视角新颖独特。以往学界多从法的价值、法律规范或法律权利等传统研究范式对住房权保障进行研究,而该书作者以国家义务理论为视角,对住房权进行研究更突出住房权利落地保障的责任和路径。“国家义务体系构成”“国家义务之可诉性分析”“国家最低核心义务”……这些章节构成了国家履行相关责任的方方面面,而“在国家义务的语境下认真对待住房权”章节,作者通过三个小节的建议,将住房权落到实处。
    论证分析鞭辟入里。该书整体通过“概念解析——理论阐述——现状考察——完善路径”的思路,论证分析了住房权保障的国家义务体系和实现路径。它既有国家间的横向对比,比如对南非的“格鲁特布姆案”以及世界各国救济住房权的不同模式着墨甚多,对合理性审查标准以及立法者应该履行的积极义务,进行了本土化的学习与借鉴;同时,“多层面透视住房权实现之困境与尴尬”一节,又有相应本土实例,结合相关的法律规定进行剖析,研究内容和观点有理有据,条理清晰,论证合理且充分。
    该书将住房问题纳入宪法学视野,建设性地提出了住房权保障的国家核心最低义务,使宪法学回应了当代重大民生问题的法治诉求,从国家义务理论视角找出我国住房保障问题的普遍规律,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机制。它将公民住房权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消除了传统观念中保障住房权与促进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冲突,树立了保障住房权有助于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崭新理念,为新时代中国保障公民住房权提供了积极的理论参照和实践指导,对促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系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

抓牢抓实高校年轻干部培养工作
刘建民
2022-05-11

    年轻干部培养事关党的高等教育事业赓续发展、后继有人。培养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校高水平年轻干部队伍,是为落实“三高四新”使命任务、建设现代化新湖南提供智力支撑的重要工作。
    深刻把握高校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根本要求
    始终把对党忠诚挺在最前面。“我们挑选优秀年轻干部,千条万条,第一条就是看是否对党忠诚。”高校年轻干部的忠诚,一是从坚定的理想信念中来。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四为”方针,牢记立德树人初心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从不断学习中来。共产党人忠实笃定,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高校年轻干部大都来自基层教学科研岗位,缺乏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更要加强学习。三是从斗争实践中来。“总想过太平日子、不想斗争是不切实际的”。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更需坚定斗志,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始终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始终把优良作风放在最重处。“风险越大、挑战越多、任务越重,越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以好的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树立形象、赢得民心。”当前,国家发展建设迫切要求高校年轻干部锤炼党性、砥砺奋斗。要坚持实事求是。补好缺乏社会实践历练的短板,掌握好调查研究基本功,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要坚持人民至上,涵养深厚的教育情怀,始终以师生利益为重,切实解决急难愁盼。要敬畏纪律规矩,坚决破除高校“特殊论”,做到知敬畏、明底线、守规矩。
    始终把担当作为置于最关键。“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双一流”建设打响了我国高校新一轮竞争的“发令枪”,湖南高校不进则退,缓进亦退。面对新要求、新考卷,更要担当作为、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要深入教育工作察实情、听实话、用实招、出实效,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攻坚克难,创新发展,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引领好、管理好、服务好高校创新工作;要着眼问题解决,攻破高校内部治理旧题久题,破解难题要题,推动高校深度融入发展大潮,为湖南发展提供强大科技保障。
    全面完善高校年轻干部教育培养的科学体系
    在选优上下功夫,壮大年轻干部队伍规模。“选人用人,要坚持事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就选什么样的人,岗位缺什么样的人就配什么样的人。”要把好政治关,着力发现培养政治上可靠的年轻干部;要把好基层关,组织部门要主动下沉基层,从一线发现检验干部,把“当老实人、讲老实话、做老实事”的干部筛出来;要把好轮转关,落实科学轮转、能上能下、分类分流等机制,加快培养锻炼,改善年龄结构,增强干部队伍活力。近年来,长沙理工大学完善配套政策,引导一大批超过55岁的中层干部退出领导岗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扩大了年轻干部发展空间,充实了教学科研一线力量。
    在培强上做文章,提升年轻干部队伍质量。年轻干部培养要“精耕细作,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施肥浇水、修枝剪叶、驱虫防病”。要在重大任务中重点打磨。利用推进重大工作工程的机会,安排年轻干部参与其中,提升其政治站位,培养全局视野,增强协调能力,通过常态化培训锻炼,完善知识能力结构;积极选荐年轻干部到机关企业、群团组织、科研机构挂职锻炼,参与乡村振兴和工程实践,到更广阔的天地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近年来,长沙理工大学将优秀年轻干部推到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线,全力实施青年骨干教师理论与实践能力提升工程,造就了一大批政治过硬、能力突出、口碑优良的年轻干部。
    在监管上严要求,增强年轻干部队伍战斗力。要以“正”为本,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教育引导年轻干部正确看待权力,心无旁骛实干,将职务进步放心交给组织。要以“爱”筑基,将严管与厚爱相统一。要充分支持保障年轻干部双轨发展、双向进步,特别是对于管理岗位的科研拔尖人才,更要畅通发展通道。要以“导”赋能,坚持“四个区分开来”,注重疏导消除职业焦虑和倦怠,营造宽松干事创业环境。
    (作者系长沙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

守住种业安全的大国战略底线
杜志雄
2022-05-11

    种子是农业科技的“芯片”,种业安全日益成为粮食安全的基础和支撑。从2005年起,历次中央一号文件几乎都对种子或种业提出了发展要求。从强调良种推广到推进重大生物育种工程实施,到近年来高度重视种业安全,种业问题一步步进入国家重大战略的视野。特别是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打好种业翻身仗”,2022年提出要“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表明种业安全业已成为国家整体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发达国家对生物遗传资源的世界性掠夺愈演愈烈。它们通过知识产权实施对基因资源和技术的源头垄断,加速对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占有和经济控制,一定程度上危及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结合这个背景,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陆福兴教授的《大国种业安全之维——生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研究》一书,立足我国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国情,探索从生物育种的源头到种子种植、建立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纵向体系;同时从生物育种企业自我管理保护、国家行政保护、国家法律保护、国家对外贸易保护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横向体系,构建全方位、多维度、广覆盖的我国生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安全网络,为我国新发展阶段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提供基础保障。
    整体上看,该书立足国家种业安全,对生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普通甚至专业读者深入了解如何从知识产权保护入手发展和振兴种业等重大话题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一是从大处着眼。本书以宏观视野探讨了生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与国家种业安全的辩证关系;生物技术知识产权国际垄断下的我国生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发达国家生物育种产业链、价值链控制下的我国种业危机;全球价值链下的生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正当性等大战略问题。
    二是从小处着手。本书在种业发展和振兴市场主体的微观层面,根据生物育种知识产权的特殊性,用博弈论方法分析生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的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农户等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依据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成本理论等,研究主体博弈规则、利益生成与分享机制;根据WTO的国际知识产权贸易规则,研究发达国家跨国大种业企业与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种业企业之间的博弈,探索种业危机的生成与控制机制。
    三是始终紧扣核心问题。本书把生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作为核心,探讨了生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对种业自主创新、种业安全、国家粮食安全、国家主权安全的激励效应和功能,研究知识产权保护的政府推动力;从知识产权的资源性和利益性,研究生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的市场源动力;从自主创新与种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研究知识产权保护的企业内动力;从生物育种知识产权的农户主体选择性,研究生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的农户主动力。
    四是基于上述大量的深入讨论,提出了诸多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观点。如呼吁改变当前单纯保护品种权的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格局,提出了种质资源为核心的生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的观点;作者突破了知识产权保护只重视法律保护的惯性思维,提出了从管理、行政、司法、国际协议等综合保护的观点;特别是作者对生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各方主体的博弈分析,首次揭示了各主体保护生物育种知识产权的内在动力。
    种业安全是当前国家战略科技体系的核心,是解决种业“卡脖子”危机的大国战略。近年来,我国种业在国家大力支持和重视下发展迅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产学研脱节、核心技术落后、自主知识产权保护薄弱,缺乏科技先发能力和国际竞争优势的现状还没有完全改变,特别是在国际技术“卡脖子”的语境下,种业被“卡脖子”的风险犹存,构建我国生物育种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激发种业科技创新动力是事关国家未来全球竞争力的战略问题,是保证国家稳定实现第二个百年梦想的重要保障。从这个角度来衡量《大国种业安全之维——生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研究》的出版,其意义不言自明。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

    
以“四个结合”建设高品质营商环境
陈文锋
2022-05-11

    高品质营商环境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缺少。”多年来,湖南营商环境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2021年位列全国第8位,成为营商环境最好的十个省份之一。但营商环境“优”无止境,下一步应以落实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为契机,紧扣服务市场主体这一关键,以“四个结合”建设高品质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推动强化服务理念与创新市场监管相结合
    主动服务的意识是提供政务服务的前提,现代化的市场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是净化市场环境的关键。应强化政务服务的企业服务员和市场管理员的“双重”角色,为市场主体成长“保驾护航”。一是强化主动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应持续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湖南省优化营商环境规定》的学习,定期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大讨论、岗位大练兵、实践操作大比武等活动,通过推动服务意识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实现由“要我服务”向“我要服务”转变。二是创新市场监管体制机制。应积极推行市场监管清单制度,实行清单动态管理。充分利用数据要素、数字技术推进“大数据+市场监管”,着力提升市场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水平,切实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以制度“红利”让企业“获利”。
    推动标准服务与柔性服务相结合
    标准服务能够规范政务服务行为,提高政务服务效能。柔性服务能够突出以市场主体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因此,既要建立政务服务的刚性规则,夯实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基础,也要建立政务服务的“乙方思维”,彰显政务服务的温度。 一是建立政务服务硬标准。一方面应推动政务服务场所的空间布局、硬件设施配备等标准化。另一方面应推动服务事项、服务流程、服务规范的标准化。如“网上办”要绘制审批“路线图”,明确受理“责任人”,列出推进“时间表”,公布审核“意见书”,设定进度“提示音”等。“线下办”要实行办事指南“一张纸”,受理流程“一张图”,受理事项“一门清”,事项完结“一键评”等。二是突出政务服务“同理心”。应促“管理思维”转变为“服务视角”,针对企业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积极开展提前办、延时办、预约办、上门办、帮办代办、周日办、午间办等特色服务,全力提供一对一、点对点等精准服务。应直面困扰市场主体发展的疑难杂症,成立“马上办”“协调办”“专门办”等专门的事务机构或窗口,用贴心的温度提升企业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推动便利服务与增值服务相结合
    便利服务是营商环境建设的基础,能够降低制度交易成本和市场主体的作业成本;增值服务是营商环境建设的核心,能够增强市场主体的发展后劲与活力。因此,在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的新阶段,既要注重业务办理的“速度”,也要注重政务服务的“厚度”。一是动态优化政务审批流程。持续在减环节、减材料、减费用等上面做文章。一方面开展“比学赶超”行动,积极学习、推广标杆城市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以市场评价作为第一评价,以企业感受作为第一感受,对慵懒散漫的工作态度,冗繁复杂的工作流程,多头检查、重复检查、随意检查的执法乱象、“玻璃门”“弹簧门”等顽瘴痼疾,以“刮骨疗伤”的决心,推动业务流程再造和系统重构。二是精心构建增值服务体系。持续在解决企业融资难、惠企政策落地难、企业信用状况获取难、部门数据联通难等问题上下功夫。如针对惠企政策可以构建多元化的发布渠道、专题政策辅导和智能化申报平台,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针对企业融资一方面可以成立“金融超市”,创新“税贷”等产品,上线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搭建供需对接的平台。另一方面大力促进风险投资机构的发展,积极举办企业投融资推介会等活动,支持和培育企业上市融资。针对企业信用状况、部门数据的获取等可以加快数字政府建设,设立信用信息查询专门平台,推进政府各个部门的信息共享互联,打造“城市大脑”。
    推动定期评价与日常评价相结合
    定期评价是营商环境优化的“助推剂”,能够全面掌握营商环境建设情况。日常评价是感知营商环境变化的“温度计”,能够及时了解市场主体“心声”。因此,一要建立健全营商环境定期评价机制。应坚持全面性、精准性、可比性、科学性的原则,动态调整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参照国际、国家标准制定更为贴近企业、贴近市场,并适合我省省情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应建立健全第三方评价机制,鼓励和支持第三方评价机构参与评价,为营商环境优化提供决策参考。二要建立营商环境大数据实时监测体系。应构建营商环境大数据实时监测“云平台”,充分利用“一键评”、市场主体调查等大数据构建新型的营商环境指数,打造可视化的营商环境“卫星云图”。通过营商环境大数据实时监测“云平台”,加强多源数据的融合分析,分类推进“互联网+”营商环境评价,通过数据应用赋予能力,精准把握各项指标变化,及时优化营商环境。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特约研究员)

牢牢把住经济发展主动权 推动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
谈文胜
2022-05-11

    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会议要求“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贯彻落实党中央要求,要从大力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交通物流体系、培育平台经济新增长点、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等方面着手,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牢牢把住经济发展主动权,推动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
    线上线下协同,扩内需促消费全面加力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鼓励各地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今年以来,我省消费市场保持总体稳定,一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个百分点。但旅游等行业受疫情等因素冲击较大,加之线上消费也还有增长空间,2021年湖南网上零售额增长12.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1%)。因此,湖南当前部署促进消费的政策举措,应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线上线下协同发力。一是促进新型消费,培育壮大智慧产品和智慧零售、智慧旅游、智慧广电、数字文化、“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托育”“互联网+家装”等消费新业态;二是优化完善疫情防控措施,引导公园、景区、体育场馆、文博场馆等改善设施和服务条件,结合实际延长开放时间;积极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补短板强弱项,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此次会议提出,要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强化土地、用能、环评等保障,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于湖南而言,将是重大利好。近年来,我省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显著,高铁运营里程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均居全国前列。但仍存在不少短板,如尚未实现“市市通高铁”,高速公路密度排名落后于经济总量排名,内河航运条件总体不佳,不及湖北、江西;等等。下阶段,应抢抓机遇,坚持立足长远、适度超前、科学规划、多轮驱动、注重效益,加力提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抢抓政策窗口期,聚焦交通、能源、水利、产业升级、城市建设、农业农村、国家安全等重点领域,加大项目谋划和争取力度,加快补短板、强弱项,优化全省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另一方面,强化服务保障,能快则快优化项目审批,加强资金、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提质提效。
    优通道促畅通,加快完善交通物流体系
    当前,全省公路运输占比常年在88%以上,铁路、水运运输占比仅10%,水、铁、公、空等运输方式协同衔接不畅、信息化程度低,成为制约多式联运发展的短板。一方面,要着力整合物流信息资源,提升平台服务水平。加快构建智慧交通运输体系,完善湖南交通物流信息共享基础平台,加快推进公路、铁路、航空、水运、邮政、公安、工商、海关等领域相关物流数据的接入和开放共享,推动海陆空港之间、企业之间物流信息互联互通和共享。另一方面,加快推进多式联运体系建设,推动运输结构升级。依托产业集聚、物流枢纽以及长沙霞凝港、岳阳城陵矶港、中欧班列(长沙)等公路、铁路和内河交汇聚集的交通区位优势,加快推进全省水、铁、公、空运输方式的无缝对接和集疏运体系建设,以运营一体化、信息共享化、主体协同化等服务为基础推动多式联运升级。
    强监管优环境,培育平台经济新增长点
    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实施常态化监管,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这预示着平台经济的政策重点将从“严监管”向“促发展”方向适度调整,有利于改善市场预期,增强投资者信心。湖南无人购物、社区团购、智慧小店等发展处于全国领先,平台经济发展愈发规范。但同时我省也存在缺少平台总部、平台经济对税收的贡献有限等难题。在这种形势下,湖南要准确把握国家对发展平台经济政策做出的调整,坚持监管规范和促进发展两手并重、两手都硬的原则。一方面,要引进培育平台总部,依托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等优质载体,吸引MCN机构、直播经纪公司、互联网服务机构等平台总部和项目落户湖南,支持本土平台企业做大做强,逐步形成平台经济聚集区。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改革平台经济的财税制度和监管手段,制定互联网平台企业跨区域税收协调规则,提升平台经济对湖南税收的贡献。
    因城精准施策,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湖南尤其是长沙是全国房价洼地,2021年长沙经济总量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居第15位,但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却位居第66位,低房价有力地吸引了人才流入、拉动了消费、增强了城市竞争力,也为后续房价调控预留了较大空间。贯彻落实中央最新会议精神,湖南需抢抓两方面的机遇,一方面,支持各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限购、限贷、限售等限制性政策适度灵活进行调整,进一步细化、差异化房地产调控政策,更好地释放刚需和改善住房需求,推动全省房地产市场分化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快出台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的具体措施,通过适当放松预售资金提取要求,适当减少预售资金提取审批流程,用好预售资金帮助房地产企业缓解资金紧张的现实情况,推动平稳化解房企债务风险,促进房企信心修复。
    (作者系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主任)

拍好红色电影 绽放红色文旅
谷良
2022-05-09

    湖南是一片红色热土,是一座“储量惊人”的红色文旅富矿,有着无数可歌可泣、精彩纷呈的红色故事。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考察湖南时,称赞湖南“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寸土千滴红军血,一步一尊英雄躯”。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在今年调研张家界时强调:“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湖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吹响了湖南文旅产业加速发展的号角。
    新时代背景下,主旋律电影和一切正能量的现实题材电影在内的红色电影,是挖掘红色文化、绽放红色文旅的最佳传播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潇湘电影集团坚持“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就是我们要做的”创作宗旨,不断开发和探索红色电影的崭新内涵,用电影的形式挖掘、传播、弘扬我省的红色资源,让红色文旅绽放出更大光彩。
    一、让精彩好看的电影作品化为文旅产业的灵魂
    好的电影故事,就是一个文旅区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IP,也就是活的灵魂。电影《芙蓉镇》就是通过现象级作品赋能旅游目的地的经典案例。影片上映后,让拍摄取景地永顺县王村一夜之间闻名全国,吸引了无数游客。
    2018年,嘉禾县与潇湘电影集团开展合作,拍摄了电影《芙蓉渡》,用镜头向世人展示嘉禾的神奇与壮美。我们以影片拍摄地为基础,充分挖掘当地文化资源,正将拍摄地逐步恢复为一个完整的古村庄,计划将其打造成当地最大的电影研学基地和红色文化学习基地,已被郴州市列为重点文化项目工程。
    二、用虚实结合的电影场景释放文旅产业的无限活力
    近年来,潇湘电影集团在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广电的支持指导下,积极探索“电影+文旅”融合新模式,推出了《十八洞村》《半条棉被》等一系列电影作品,为当地文旅产业发展提供助力。
    花垣县十八洞村,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首倡之地。2017年,潇湘电影集团拍摄了电影《十八洞村》,收获了超亿元的电影票房,斩获了多个电影奖项。影片所展现的高山峡谷、传统苗寨、民族歌舞等旅游资源,成为了当地旅游的热点。
    2020年9月4日,电影《半条棉被》正式上映。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湖南考察调研时,首先来到汝城县沙洲村重温“半条棉被”的故事,并观看了电影《半条棉被》的宣传片。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重温这个故事,仍然备受感动。要用好这样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电影《半条棉被》被列为湖南省“光影铸魂”电影党课重点推荐影片,吸引了50多万党员干部走进影院观影。我们还创作了《半条棉被》绘本版和青少版图书,得到了央视少儿频道的大力推荐。电影和图书的火爆,为沙洲村打造红色热门景点提供了丰富的延展空间,有力推动了红色文化资源与乡村振兴的跨界融合。
    当前,潇湘电影集团正以湖南省首届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积极与吉首市开展合作,开发剧本游、剧本杀等市场端旅游新产品,构建全新的体验场景、消费场景和传播场景,实现文旅融合的全新突破。
    三、让充满情怀的潇湘电影为新时代湖南文旅发展提供澎湃动力
    新时代,在全省上下贯彻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的背景下,“电影+文旅”融合发展将成为推动湖南红色文旅产业发展的最优选择之一。
    潇湘电影集团始终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正紧扣党的二十da、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以湖南为中心开发内容,精心创作筹拍《中国法官》《底线》《三趟车》《大国工匠》《长沙夜生活》等近20个影视项目,推动电影与湖南文旅的深度融合,力求把湖南的文化底蕴、秀美山川、民俗风情和时代风貌,精彩生动地呈现在全国观众面前。
    文化是诗,旅游是远方,电影让诗和远方融为一体、美美与共。潇湘电影集团作为中国七大国有电影集团之一,始终坚守传承红色基因、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使命,立足湖南、宣传湖南。我们将全力推进与各地市州的影视合作,助力文化强省和全域旅游战略,用饱含家国情怀、充满文化自信、洋溢青春梦想的潇湘电影,为新时代湖南文旅发展提供澎湃的动力。
    【作者系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潇湘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党的领导是国防科技事业发展的坚强保证
郑哲 刘凤健
2022-05-09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国防科技事业作为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长期以来,正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国防科技在艰辛探索中起步,在封锁打压下发展,在后发追赶中壮大,近年来,取得了以“神舟”飞天、“嫦娥”奔月、“北斗”组网为代表的历史性成就。
    一、我们党高瞻远瞩决策,解决了国防科技事业“发展什么、往哪发展”的问题
    国防科技实力是决定国家综合实力强弱和国际地位高低的重要因素。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超级大国的核讹诈、核垄断,党中央果断作出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毛泽东同志指出:“原子弹,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我们就搞一点。”改革开放以来,面对世界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党中央果断决策实施“863”计划,决策实施“921”工程,作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大大增强了我国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作出全面实施科技强军战略的重大决策,组建军委科技委,召开全军装备工作会议和国防科技创新会议,把国防科技创新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相继启动一大批重大国防科技工程。首艘国产航母下水,第五代战机歼-20正式服役,东风-17弹道导弹研制成功,取得一系列新的重大成就,为增强国防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为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历史证明,只有坚持党的坚强领导,我们才能准确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对国防科技的战略需求,深刻洞察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确保国防科技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二、我们党发挥制度优势,解决了国防科技发展“如何统筹、怎么组织”的问题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是我们战胜艰难险阻、创造历史伟业的重要保证。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够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在研制“两弹一星”的过程中,党中央成立以周恩来同志为主任的中央专委,统筹推进工程组织实施,实现了以“最高层”领导“最尖端”的战略部署。在中央专委统一领导下,全国“一盘棋”,探索形成了行政与技术两条指挥线的管理制度,这对于成功研制“两弹一星”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在载人航天工程推进中,我们党探索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综合运用行政的和市场的诸种手段,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最大限度调动各方积极性、创造性。全国数千个单位、十几万科技大军自觉服从大局、保证大局,同舟共济、群策群力,坚持统一指挥和调度,凝聚成一股气势磅礴的强大合力。历史证明,国防科技创新是政治性、全局性、战略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只有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发挥举国体制优势,才能掌握国防科技自主创新的主动权。
    三、我们党真心爱才聚才,解决了国防科技创新“关键靠谁、怎样释能”的问题
    科学技术的竞争,关键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党把国防科技队伍建设作为一个战略性问题来抓,千方百计延揽人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先后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国防科技人才队伍得到很大加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明确提出建设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要求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形成各类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在尊重和关心科技人才上,习主席还以身示范,出席两院院士大会、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颁奖,对西安交大西迁的老教授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到国防科技大学亲切接见科技创新团队代表。在党的关心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把爱国之情、强军之志融入国防科技创新实践中,涌现出林俊德、罗阳、黄大年等一批优秀代表。历史证明,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才能充分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为国防科技事业发展提供强大人才和智力支持。
    (作者分别系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系军队党的建设教研室副主任;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年轻干部要树牢“四种情怀”
胡果雄
2022-05-09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希望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广大青年特别是年轻干部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树牢“四种情怀”,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
    树牢心中有党、忠诚爱国的政治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挑选优秀年轻干部,千条万条,第一条就是看是否对党忠诚。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年轻干部必须时刻树牢心中有党、忠诚爱国的政治情怀,把对党绝对忠诚视为生命线。要强化理论武装,自觉做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真正筑牢思想之基、补足精神之“钙”。要强化政治自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任何时候都信党爱党为党、任何时候都对党绝对忠诚、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用实际行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强化斗争意识,坚决贯彻党的意志和主张,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面对各种错误思潮,敢于发声亮剑。
    树牢心中有民、勤政务实的为民情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年轻干部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人生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把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要把目光聚焦公共服务、环保、教育、医疗等问题,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衡南而言,要持续巩固校联体改革“三三五”工程、“家校共育”、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等成果,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走好群众路线,厚植人民情怀,推动屋场恳谈会制度走深走实,持续探索“屋场恳谈会+”,不断取得治理实效,努力实现“民感党恩,党聚民心”。要扎实推进“千名干部下基层,勠力同心促振兴”活动,推动年轻干部沉到基层一线,在乡村振兴实践中长才干、壮筋骨。
    树牢心中有责、担当作为的奋斗情怀。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年轻干部要不负青春韶华,胸怀家国天下,永葆爱党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为民之志,不惧风雨、奋发争先。要深刻理解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大力推进“三强一化”建设,在推动乡村振兴、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担当作为,在重大项目、重点工程推进中奋力拼搏,在加快建成“四区一花园”中绽放青春光芒。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敢于担当的自觉、踏石留印的韧劲、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断推动衡南高质量发展,创造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
    树牢心中有戒、严于律己的清廉情怀。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必须守住拒腐防变防线,不要“前脚刚踏上仕途,后脚就走入歧途”。要在政治上不触“红线”,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增强政治自制力,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要在工作上不划“虚线”,摒弃懈怠思想,杜绝涣散作风,规范言行举止,牢记公权为民,务求真抓实干。要在生活上不越“底线”,坚持讲操守、重品行,自觉净化“朋友圈”“社交圈”“生活圈”,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友,养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情趣,自觉培养高尚的道德追求,不受金钱所惑、不为权力所累、不沾歪风邪气,永远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用青春正能量书写不负伟大时代的最美芳华。
    (作者系衡南县委书记)

坚持人民至上 让信访工作始终成为人民群众可以信赖的主基调
王静 张思行
2022-05-09

    2020年1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了《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检举控告工作规则》(以下简称《规则》)。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信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通知指出,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如何有效衔接《条例》与《规则》,是各级党委、政府信访工作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开展信访工作的根本遵循和依规依纪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一、《条例》与《规则》使信访工作体制机制更加健全
    《条例》进一步的完善和更新,意味着信访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在全社会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也成为了各级党委和政府信访部门做好信访工作的“法宝”。《条例》中还提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实际上也反映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判断,更加体现“党必须加强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使党中央的权威、政府的公信力得到充分的保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切实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条例》对信访工作体制、信访事项的提出和受理、办理等都进行了完善和更新,为实现各级党委和政府机关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让从事信访工作的部门、单位和个人进一步增强依规依纪依法办事的意识。
    二、把“坚持人民至上”重要理念贯穿信访工作全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曾讲道:“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要通过信访渠道摸清群众愿望和诉求,找到工作差距和不足,举一反三,加以改进,更好为群众服务。”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的自觉坚守,是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化制度化。纪检监察机关要深入学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检举控告平台是人民群众与各级党委、政府沟通的重要桥梁,人民群众有诉求有问题需要反映,通过信访举报途径,可以第一时间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让人民群众增强获得感、认同感、满意度。
    三、深入学习领会党中央、省委关于信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
    4月26日,湖南省纪委监委召开信访举报工作视频会议指出,做好信访举报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重要思想的政治要求,是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现实需要,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具体举措。 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加深刻认识做好新时代信访举报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对信访工作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做好信访受理、处置等工作,需要用心用情过细,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四、新时代信访工作者更应提高政治站位、锤炼过硬本领
    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的纪律部队,也是开展信访举报工作的主要阵地,要主动扛起维护法规权威性的政治责任,带头学习宣传执行《条例》和《规则》,切实抓好《条例》和《规则》的统筹衔接,也是做好信访举报工作的重中之重。
    面对纷繁复杂的信访工作,更要精准把握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坚持和加强党对信访工作的全面领导。理顺信访工作体制机制,是新时代信访工作的基本遵循。在新形势下,如何推动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也是一门值得深思的课题。

合力共建幸福感成色更足的养老服务体系
文学容
2022-05-09

    人口老龄化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满足老年人多方面需求,让老年人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责任。”2021年11月24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为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实现老有所养提供了路径指引。笔者认为,应在以下四个方面发力落实。
    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据民政部数据统计,目前90%以上的老年人愿意在家养老,家庭在养老服务体系中仍处于基础和重要地位。但由于现代家庭的小型化结构和少子化现状、跨地域职业流动带来的父母子女异地而居、家庭成员照护时间和精力有限等原因,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面临挑战。《意见》提出“依托社区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的多样化养老服务”,探索并推动建立专业机构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的模式。为此,一要大力发展社区内提供助餐助行、日间照料、康复护理等“嵌入式”居家养老服务专业机构,增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二要探索针对高龄或行动不便老人真正急需的个性化上门服务项目,推动解决养老服务中的急难愁盼问题;三要按照《意见》要求,将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纳入居住环境整治提升工程,落实养老服务设施设置标准,完善“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让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更加安全方便。
提升各类型养老机构服务效能。由于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庞大、老龄化增速过快,城乡间区域间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不均衡,养老服务机构与市场需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意见》提出“进一步规范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ulaiwenku.com/244759.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0月28日
下一篇 2022年10月28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