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稿的三种体验:从苦差到拍剧再到练功
鲁迅说过:“文章得失不由天”。不由天由谁呢?只能由自己。我从事文稿写作时间虽不长,但感悟颇深。尤其在参加了全省机关文稿写作培训班后,我对大师级、魔级专家的授课久久不能忘怀,心情也难以平复。由此,对文稿写作工作有了一些新的感悟和体验。?
第一种体验:写材料是“苦差”。写材料苦不苦,大家心里都清楚。个人体验写材料有“三苦”:一是“写不完”的苦。时攀芳树愁花尽,昼掩高斋厌日。一旦上了写材料的“贼船”,一般情况下很难“下船”。写材料经常会一个接着一个,基本上是一年写到头、一年坐到头、一年忙到头。就拿各地党办专职文稿起草的同志来说,平均每人每年要起草或修改的文稿应该在50篇以上,而且内容包罗万象,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农村等各个领域,遇到陌生领域的材料,还要腾出时间来学习,这么大的工作量不加班根本干不完。二是“写不出”的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写材料的人到一定的阶段,就会感到“山穷水尽”,钻进了“死胡同”,表现在接到写作任务没有头绪、没有思路、无话可说、无字可写,感觉憋得慌、心里苦。有些刚入门的年轻干部从百度、搜狗、360各种搜,分分钟解决掉,满怀期待地呈报领导,反馈回来的稿子满是圈圈点点、箭头标注,简直面目全非、惨不忍睹,这种“苦”难以言表。三是“写不好”的苦。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一篇高质量的文稿,不仅要做到准通顺、短实新,还要蕴涵美善真、精气神;不仅要让领导满意、听众满意,还要能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但有时看到自己能力的差距,内心十分抑郁和煎熬,接踵而至的知识恐慌、能力恐慌、本领恐慌使自己都想“放弃”。长此以往,就会出现面色灰暗、表情呆滞、缺乏情趣的文字写作“后遗症”。?
实事求是地讲,写材料是公认的“苦差”,但这种“苦差”,对年轻干部来说,是一种最有效的淬炼。诉诉苦是必要的,但回过头来,还是应该去认真琢磨怎样把材料写完、写好、写精。另外,特别要珍惜现在的写作岗位,把“苦差”当作“美差”,真正用心、上心、沉下心,不断追求“不怕写、写不怕、怕不写”的最高境界。?
第二种体验:写材料像“拍剧”。好演员必须演谁像谁,演皇帝像皇帝,演大臣像大臣,否则永远入不了戏,观众看着是假的。个人体验写材料像“三剧”:一像“悬疑”剧。悬疑剧剧情引人入胜,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但同时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推理性。文稿起草中,有些领域根本不熟悉,肚里也没货,但还得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去搜集素材、深入思考、谋篇布局,最重要的是把自己当领导,揣摩领导意图,分析推理出领导想什么、说什么、干什么,确保文稿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布局合理,能展现出连贯性和条理
赞 (0)
2022年机关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 (2)
上一篇
2023年1月23日 下午4:24
校党委副书记2022年度述职述德述廉报告(2720字)
下一篇
2023年1月23日 下午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