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好材料”是怎么炼出来的

    浅谈“好材料”是怎么炼出来的
   新年伊始,在与几位部领导交流的过程中,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现在缺“写材料”的人。材料好不好,领导最有发言权,受众最有发言权,你认为好的,别人可能认为不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我自身而言,顶多算个半瓶水,也不是什么材料都能做到一稿就过,也有多次推倒重来的惨痛教训,今天,我主要借这个平台向领导同志们倒倒苦水,分享写材料过程的一些感受,谈三个方面问题。
   第一、如何看写材料
   1.写材料是自己和自己对话。随着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及纠“四风”的深入,组织一个班底、架着投影仪、一群人一起推材料的场景越来越少了,更多的是一个人的“寂寞”,寒灯照孤影,夜深人静、四下无人之时,唯有你的办公室亮着灯,泡着一杯浓茶,桌面散落着文件,满满的、像“刺猬”一样的烟灰缸,很大一部分时间对着电脑屏幕发呆,突然来了灵感,僻里啪啦的敲击键盘声打破了宁静。网络有一句名言,没有见过凌晨四点城市的人,不足以谈人生!我想说的是,没有经历过通宵写材料的机关干部,不足以谈加班。以前各级机关经常流传一句话,晚上十点之前都是正常上班,十二点以后才是加班。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没有人打扰了,才会全神贯注,才会进入忘我的状态,这时候大脑才真正运转,思想的火花才会进发,然后通过你的文字把领导想说的话、想听的话呈现出来,引起关注、引发思考,这才是写材料的必备“姿势”,需要“板凳甘坐十年冷”“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勇气、毅力和追求。
   2.写材料是很有趣的一件事。现在很多同志把写材料“妖魔化”了,认为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其实不然。我给不少机关的同志推荐过一本书《在峡江的转弯处》,作者陈行甲,一个网红县委书记,我敬佩他的为官之道,更敬佩他对于文字和写作的定位:“写作不是一个异己的东西,而是对自己生命体验诚实的记录和思考。”“真正的写作,不会是一种业务爱好,而是一种召唤。”试想一下,有的时候憋了老半天,终于想到一个“金句”,“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是不是感觉很舒畅?如果你写的材料得到领导表扬,分泌的多巴胺不异于跑步和甜食,是不是心情很愉悦;如果领导在台上读着你写的讲话稿,可以阿Q地理解为领导代替你讲话,传递你的思维理念和工作方法,是不是很自豪?虽然加班久坐会放大你的腰围、加重你的眼圈,浓茶香烟会熏黄你的牙齿、稀疏你的头发,但快乐写作,你依然不会觉得点灯熬油是痛苦的。
   3.写材料是每个人的必修课。无论在坐机关还是走基层,对机关干部的要求就是站起来能说,坐下来能写,走出去能干。写材料是看家本领,写得好更是一门手艺活,也许就因此让领导发现了、得到重用了。也许有人会说,我就是不会写。没有人生来就会写材料,吹牛时口若悬河,动笔时抓耳挠腮,讲得出来,写不出来,关键还是看得少、练的少。在座的每名同志都上过大学,当年高考有几个语文不及格?毕业论文答辩有几个不过的?2009年,我刚到组织部工作,写了几个通知后,领导找我谈,说“**,你快调副科才到组织部,材料是练不出来了,就多学学业务和沟通协调吧,以后也能独当一面”。但我就是不服气,又不比别人缺胳膊少腿的,为什么就不行呢?后面在组织部一干就是八年,愣是从打下手到主笔写汇报、讲话等大材料,就是坚持学出来的,平均一个月两至三次通宵熬出来的,这也验证了一句古话“功夫不负有心人”。
   第二、什么是好材料
   我们常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看起来好像“好材料”是没有绝对标准的。但日常工作中,我们对“好材料”又有一个通用的、不成文的判断依据。《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梁衡认为,文稿的基本标准有四条:一要有一个属于自己悟到的新观点,从中可以看出你对原理的理解是否到位;二要有一个精心挑选的例子,证明你已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了;三要有一个贴近的比喻,这就考验你是否吃透了原理,能否做到深入浅出;四要有与文件不同的语言。有位市长有个金句:一流的文章有新观点,二流的文章有新逻辑,三流的文章有新素材。“有新观点”,就是要“出思想”,这是最高的境界,也是最难得。思想性、指导性是文稿的灵魂所在,是制高点,是分量和质量。
   达到这个要求很难,但我们要向这个标准努力。个人感觉,至少要注意这么几点:
   一要像,就是讲要讲得准,画要画得像,比如,写个人剖析材料,熟悉的人一读就知道,脾气性格、工作方式、语言习惯,确实在讲自己,画像画得比较准,这个材料就成了。要谁讲像谁,机关可能需要给不同的领导准备讲话提纲,不同的领导不同的语言风格、不同的工作习惯,那么我们就要主动适应领导的风格,而不是让领导适应你的风格。
   二要新,素材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照抄,确保每次都有新东西,套用鲁迅先生一句话,就是:写自己的材料,让别人抄去吧。去年半年全会的时候,总结半年工作,我们就没有按照惯例,按照常规思路写,而是总结了五个方面变化,最明显的是、最核心的是、最难得的是、最可贵的是、最现实的是,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觉,年底部全会在总结一年工作成绩的时候就借用了这一模式。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会抄不会抄。我们不是反对“拿来主义”,但不能不加分析不加过滤的成段成段抄,要贴近单位实际,让人听下来、读下来,感到既熟悉又有新意。比如:***总书记2022年新贺词里提到“致广大而尽精微”,我们全会在工作指导要把握的几个方面中强调,“在细化计划上‘致广大’、在狠抓落实上‘尽精微’”,拓展解释了这句话的涵义,也更通俗易懂。
   三要活,文无定法,要打破僵化刻板的文风的束缚,还文笔以自由。大家平日里,接触比较多的是汇报、总结材料,既好写,也不好写。好写,是因为素材充足,一年要汇报、总结好多次,组织部干的工作、取得的成绩也比较清楚,容易下笔;难的是,每次都要写出新意,要和别的单位汇报的不一样,确实不简单。那我们就要琢磨,领导关注什么,想要听什么。
   四要美,我曾与部门里的同志交流,他们普遍认为上海片部队出品的文字材料质量很高,文风也很生动活泼。他们评判的标准就是,我们的材料里面“引号”很多。这个引号不是因为引用了多少领导讲话、名言诗句,而是比喻很多,很接地气。就好像大家吃惯了高大上的“粤菜”,突然上了盘“土菜”,反而觉得小清新,很爽口。大家都觉得**主任的讲话个个都是范文,每次都有金句,就是因为领导讲话一气呵成,没有刻意拼凑几层意思,有的地方举例子、讲故事,给人一种妮妮道来的感觉,讲者顺畅,听者舒坦。我们起草材料也要学习这种文风,好材料不是冷冰冰的,汇报材料更像是一种思想交流,讲话材料更像是一次集体谈心,语言要跟上时代不是追赶时墅,要力量感而不是打鸡血,略带一点文学范,让人回味、咀嚼。五要短,再好的材料,如果太长,也会让听者、读者感觉不耐烦。我们很多同志拟制材料的时候喜欢用长句子,一个逗号接一个逗号,有时甚至一句话二三十字,让人读完上气不接下气。要尽量用短句,一句话能说明白的,不罗嗦。之前参加组织部部在***组织的调研座谈,在引言部分就明确指出,“传承红色基因,说到底就是争夺思想和意志的‘上甘岭’,这是一场意识形态领域的生死决斗”,“上甘岭”、“生死决斗”,言简意咳,既是工作汇报,又是表态发言,很有劲,领导听了自然放心。
第三、怎么写好材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ulaiwenku.com/304373.html
(0)
上一篇 2023年1月23日
下一篇 2023年1月23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