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5日湖南省文化厅遴选公务员笔试真题及解析

2017年4月15日湖南省文化厅遴选公务员笔试真题及解析
材料一:
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文化法律法规体系;全国人大立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出台;公共文化服务综合协调机制;公共文化设施共建,公共文化资源共享。
材料二:
公共文化服务应当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文化育人原则;充分发挥文化凝聚共识的作用。
材料三: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履行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职责;贫困群众群体的“文化补债”;如何繁荣公共文化活动,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已经成为政府文化系统、文化工作者面临的问题;如何让公共文化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亦是政府文化系统、文化工作者面临的问题。
材料四:
坚持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国家文化软实力;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最基础的还是文化自信;增进文化认同。
材料五:
A城区探索群众需求导向的文化服务,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荣获国家第三批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示范区;将文化因素与休闲娱乐充分融合;整合文化资源;建设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D街道深处挖掘非遗资源。
材料六:
2017年全省文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文化部工作部署,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主题,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突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任务,聚焦文化强省这个目标,推进精品创作、文化惠民两项工程,突出特殊人群、城乡统筹、品牌活动三个重点,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现代文化产业、现代文化市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四个体系,努力开创全省文化建设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2017年,是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巩固发展“十三五”良好开局的关键一年,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重要一年,也是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承上启下的一年,当前我省文化建设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省文化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勇挑重担,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更加严实的作风,掀起文化强省建设新高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问题:
请以“加强我省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如下:
1、观点明确,语言流畅,表达清晰;2、条理清晰,逻辑合理;
3、参考给定材料,但又不拘泥于所给材料;4、字数在 2500—3000字之间。
[参考解析]
1.参加考试考生为 150人左右,招考 5人,进入面试的比例约为 10:1。
2.此次考试题目与文化厅职能紧密联系,备考部门遴选一定要对部门的发展规划、年度总结、重点工作非常熟悉。
3.湖南省 2015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湘办发〔2015〕39号)。
4.此次考察议论文,今年湖南省的选调已经多次考到议论文,如 2017年 4月9日娄底市委办公室以《我不是潘金莲》这部影片为参考,结合材料,写一篇 2000字的议论文;2017年 3月 25日宁乡县委组织部以“责任、负责、担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1000字的议论文;2017年 2月 25日长沙市委政研室围绕“为敢于担当者担当”为主题,就落实全面从严治党、鼓励干部奋发作为的要求,写一篇评论文章,不少于 800字。考生对议论文写作要引起足够重视。
5.本次考试就考一道大作文,再次证明大作文是遴选考试的重头戏,虽然公共基础知识在一些部门(如前几天科技厅)也考,但毕竟是少数,考生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抓大放小。
[参考范文](2999字)
打造湖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代版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将之纳入了文化强省建设的总体部署,覆盖全省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但是,对照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办发[2015]2号)文件要求,加快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实现到 2020年建
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我省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困难,亟需引起高度重视、加大力度扎实解决。
一、我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中央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相比,与全国先进省市区水平包括平均水平相比,与我省群众对文化小康的期待相比,我省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以下方面比较突出。
1.社会认识有待提高,构建合力有待加强。
尽管中央和省级层面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但在市县层面普遍对公共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真正将其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来领导、规划、投入、建设和考核。党委和政府之间,宣传、文化、广电、出版、旅游、文物、体育、财政、国土等部门之间,国有文化单位、社会文化团体和民营文化机构之间,还没有形成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的强大合力和一盘棋格局,区域范围内的文化设施,如学校图书馆、企业影剧院等还没有形成共建共享对公众开放的机制。
2.基础设施有待改善,投入保障有待增加。
近年,中央和省级对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投入有较大增长,但市、县两级投入不均衡、不到位的问题十分突出。2013年我省人均文化事业费仅为 21.63元,全国排名 27位,中部六省排第 3位。公共文化单位普遍缺乏运行经费、多数没有创作经费,基建经费缺口较大。截至 2013年底,我省平均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排名第 29位;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量排名第 26位;平均每万人拥有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排名第 24位。按照国家公布的指导标准,我省公共文化设施差距较大,存在旧、少、小、破现象。
3.服务主体有待培育,服务效能有待提升。
我省承担公共文化服务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文化站、广播站、影剧院、艺术团体、电影管理办等国有文化单位,普遍基础条件差、经费保障不够、改革不到位、用人机制僵化,特别突出的是文化专业人才奇缺、人员老化,甚至有些人在编不在岗,一定程度上存在养人现象。政府有限的文化投入基本上投入到这些活力不够、人才不优、能力不强的体制内部门,没有多少资金用来扶持社会力量来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一些基层文化单位只能提供非常有限的文化服务项目,有些单位是人员做别事、场地挪他用。
4.服务内容有待丰富,服务形式有待创新。
我省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是送戏曲、文艺、电影、图书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还有电视、广播的村村通、户户通以及不定期组织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由于公共文化提供主体人才缺乏、资源有限、供给机制固化,对公众丰富多样的文化需求回应性十分有限,往往是“送”多“种”少,
“旧”多“新”少,“俗”多“雅”少,“个”多“群”少。有时一场电影只有几人观看、送戏下乡年年老节目、农家书屋常年一把锁。而大家喜欢的网络文化消费、互动性文化活动、高雅艺术欣赏、珍贵文物观赏等有待纳入服务体系。
二、加快推进我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建议
年初,经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研究审定,中办、国办颁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目前,省委省政府已责成省文化厅作为主要牵头部门研究起草我省贯彻该意见的实施办法。根据去年民进湖南省委组织、省文化厅配合参加的相关调研,我们认为,湖南省一定要在全面贯彻要求、正视存在差距、加大工作力度、彰显湖南特色、发挥湖南优势上下功夫,加快推进我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步伐。
1.加大领导推动的力度。
建议尽快出台《湖南省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意见》,加强顶层设计,对公共文化资源、资金、技术、人才队伍、保障、管理服务等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仿照中央做法,建立有宣传、文化、广电、出版、旅游、文物、体育、财政、国土等部门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突破体制障碍,
推进跨部门、跨领域、跨系统的交流与合作。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
2.加大社会参与的力度。
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出台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性意见和目录,将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通过投资或捐助设施设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
供产品和服务等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比如,今年就可以从各级政府送戏下乡文化惠民项目中扩大政府采购民营院团演出的资金比例。
3.加大共建共享的力度。
发挥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作用,推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参与式管理,健全民意表达和监督机制,引导城市社区居民和村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规划、建设、管理和监督,维护群众的文化选择权、参与权和自主权。调动驻村(社区)单位、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多方面力量,统筹资源,共同参与基层文化的管理和服务,形成多元联动格局。扎实推进社区文化志愿服务。推进将公共文化服务纳入基层社区服务网格进行管理,培育城乡社区互助文化,营造社区和谐环境。
4.加大特色彰显的力度。
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的产品与活动,并注重融入地方文化、彰显湖南文化特色。坚持继续抓好“欢乐潇湘”群众文化活动、“雅韵三湘”高雅艺术普及活动两大全省性特色公共品牌文化活动。把“文化湖湘”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拓展成为“文化湖湘?大讲台、大展台、大戏台、大舞台”。实施基层特色文化品牌项目建设,力争一市(州)一项品牌文化活动,一县(市、区)一项特色活动。把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社区、企业、机关、农村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5.加大扶贫攻坚的力度。
建议结合我省扶贫攻坚总部署,出台湖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扶贫攻坚行动计划。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明确老少边穷地区服务和资源缺口,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以广播电视服务网络、数字文化服务、乡土人才培养、流动文化服务、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文化帮扶等为重点,集中实施一批文化扶贫项目。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我省老少边穷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有明显改善。
6.加大财税支持的力度。
建议各级政府都要建立稳步增长的公共文化财政保障机制。省级财政要保障重要标志文化设施建设和重大公共文化品牌作品的打造。加大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着力支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保障基层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方式,采取政府购买、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政策措施,支持包括文化企业在内的社会各类文化机构参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落实现行鼓励社会组织、机构和个人捐赠公益性文化事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规定。
7.加大立法保障的力度。
现在国家已出台的有关公共文化的法律法规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博物馆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等,正在出台的有《公共图书馆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等。我省应加快制定相关的实施办法,今年出台好《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实施办法》,做好《湖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实施办法》
的立法调研准备工作。
[相关范文 1]
关于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政府委托,现将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基本情况
按照市委实施文化强市战略的总体部署,市区两级政府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保障民生的重要内容,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服务内容方式,推进基本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市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市 10个区市全部被评为“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县”,6个
区市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单位”。2013年青岛市被文化部、财政部命名为山东省唯一的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2014年青岛市成功当选 2015年度全国唯一的东亚文化之都。青岛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仅走在全省前列,而且跨入了全国先进行列。
(一)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近年来,新建、改扩建了一大批公共文化设施,已建成覆盖城乡的市、区(市)、街道(镇)、社区(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目前,全市 13处公共图书馆和13处文化馆全部为国家一级馆。每个镇(街道)均建有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实现全覆盖。2014年以来,实施了《青岛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建设规划(2014—2016年)》,加大了区级市民文化中心建设力度。各区市规划建设了 11处市民文化中心,总投资达 49.2亿元,总建筑面积 69.7万平方米。这些新规划的市民文化中心融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于一体,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引擎。全市累计新建、改扩建新型农村社区文化中心 900多个,做到了“六个一”标准配置,即建有一个多功能厅(文体活动室)、一个图书阅览室(农家书屋)、一个公共电子阅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一个特色文化展示室、一个宣传橱窗(阅
报栏)、一个文化广场,基本实现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农技推广、卫生计生、便民服务、体育健身等一体化综合服务。
(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一是进一步深化文化场馆免费开放。目前,全市 56处文化场馆实现免费开放,包括 30处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26处公共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和文化馆,每年服务市民超过 700万人次。各街道、镇综合文化站和社区、村文化活动室全部实现免费开放。从 2008年开始,市财政每年设立文化场馆免费开放专项经费 400万元,让更多市民享受零门槛的公共文化服务。
二是全面实施全民阅读工程。每年在全市范围举办全民阅读活动 100余项,编印适用图书配送至农家书屋,同时对全市 6040家农家书屋进行数字化升级。2014年印发了《关于实施全民阅读工程建设图书之都的意见》,参与全民阅读活动人数超过百万人次,让书香飘满岛城的大街小巷。
三是大力开展市民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每年以元旦、春节、元宵节等传统民俗节日为重点,组织“欢乐青岛广场周周演”等大型群众公益文化活动 1万余项。开展公益演出、文化辅导等文化下乡活动,市、区两级每年送戏下乡进基层 3000多场次,把精彩的文艺演出、展览培训送到社区百姓身边。
四是推进农村数字影院建设和公益电影放映活动。支持农村影院建设,全市共有 8家县级城市多厅影城,共计 46厅 5740座,每年放映农村公益电影 6.5万场,让更多农民有机会走近电影。
五是扎实推进文化关爱工程。大力开展“艺术彩虹”文化走基层、“情系新市民”等公益文化服务,提升农民工、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增强外来人员城市归属感、认同感和幸福感。
二、主要做法
(一)更加注重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
青岛成功当选 2015年东亚文化之都,是我市文化发展成果的集中体现。“东亚文化之都”是配合国家周边外交工作大局,在东亚区域开展文化合作、极具活力和潜力的品牌活动。当选东亚文化之都,使青岛文化建设上升为国家文化战略,具有里程碑意义。东亚文化之都建设给青岛公共文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重大机遇。全面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提升计划,将为城市留下泽被后世的文化遗产,给东亚文化之都的品牌建设带来创新持久的影响,让市民享有更加丰富、更加多样的文化资源,让文化的力量更好地推动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更加注重文化活动与市民需求的对接
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推出了“文化点亮青岛”行动计划,满足市民各层次、各方面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组织开展了 2014首届“无与伦比”市民五王才艺大赛,成为全国第一个面向市民,同时在一个平台进行五项艺术门类海选的市民才艺展示舞台。这次活动报名参赛的选手达 4.3万人,参赛节目 4300多个,市民参与网络、微信互动累计 598万次,打造了一条城市文化总体追求与市民文化个性需求相互融合的创新路径,搭建了一个政府文化主导与群体文化创造完美对接的崭新平台。此外,还推出了“微演艺”“六进”、24小时自助图书馆、移动阅读平台、流动“文化餐车”等一系列新举措,开启了“公交阅读青岛号”等全民阅读新模式,努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更加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始终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工作的主线。
一是加强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奖励。出台了《青岛市文艺精品项目扶持奖励管理办法》,涌现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2014年,征集文艺作品和文化品牌活动 500余项,对 69个项目给予了经费扶持。当年获得省级以上重点文艺奖项 120余项,3部作品获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占山东省获奖数量的一半。报告文学《中国民办教育调查》获鲁迅文学奖,木偶戏《农夫与蛇新传》获首届全国木偶大赛银奖,茂腔《支书张玉刚》等 7部作品获第十一届省“文艺精品工程”优秀作品奖,17件作品在“泰山文艺奖”评选中获奖。与中新社青岛支社合拍的纪录片《1914,青岛永不能忘》通过了全国重大革命和重大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审核。
二是做好重大文化活动的组织筹划。2014年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中国国际小提琴比赛和中国青岛国际水彩画双年展。青岛文化艺术季邀请莫言、欧阳中石等 15名文化大家莅临青岛,举办讲座、书画展等近百项活动,让市民近距离领略艺术大师的风采。
三是特别注重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目前,我市拥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2条,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11项。同时,不断加强“博物馆城”建设和名人故居保护,青岛成为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水下考古专用船的母港。
(四)更加注重公共文化服务的提质转型
一是运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实施了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建设工程,制作全市公共文化设施电子地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描绘市、区、街道各级公共文化设施的基本信息,让群众能够更加便捷地参与社会文化活动。市图书馆、市群众艺术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开通了官方微信、微博,
为打造“公共文化云服务”平台、为市民提供触手可及的公共文化服务奠定了基础。
二是不断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出台了《青岛市文化志愿者管理办法》,将文化志愿者长效机制建设纳入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体系。在市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设立专门的公益岗位。鼓励各类文化社团加入文化志愿团队,积极参与公益文化活动。
三是努力畅通与市民沟通渠道,打造“文化点亮青岛”文化金点子征集平台。通过青岛日报和青报网向社会各界征集文化发展的好建议、好方案,为广大市民表达文化诉求、参与文化建设开辟了新渠道,搭建了新平台。
三、存在问题
(一)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与市民文化需求还有差距
目前,我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水平与兄弟城市相比、与市民文化需求相比均有差距。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投入不足,网络不健全,资源配置不合理,区域城乡发展不均衡。政府主导举办的文化活动与市民需求不尽一致,市民参与度不高。市级公共文化设施与先进城市相比有差距,如市图书馆建设面积在全国 15个副省级城市中仅列第 10位,市群众艺术馆排名第 6位,仅为济南市文化馆面积的 52.5%。
(二)叫得响、立得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文艺精品仍然缺乏,近年来我市也有一些作品获得国家级奖励,但各文艺门类发展水平不平衡,少数门类“一枝独秀”,优势门类不突出,大多数门类乏善可陈。总体来讲,缺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文艺精品,“叫好不叫座”的现象依然存在。
此外,我市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虽然数量众多,但在全国有较大知名度、在群众中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文化活动还不多。
(三)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还较为薄弱
目前,文化人才工作存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不够、基础人才挖掘不够、基层队伍培育不够等问题。文化人才的创新能力欠缺,高端文化人才尤其是大师级文化创意人才匮乏,文化管理人才知识结构老化、视野不宽、观念陈旧,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跟不上改革的步伐。
(四)公共文化服务手段相对传统和落后
全市缺乏统一的文化信息服务平台,数字化建设存在局部性、碎片化问题,公共文化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相对滞后,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形象不相匹配。
(五)基层文化设施重建设轻管理问题仍有存在
部分区市基层文化设施使用率不高,管理不到位,居民知晓率、使用率偏低,部分好的设施因为缺乏必要的配套而空置。
五、下步工作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总书记一系列讲话精神和视察山东时的重要指示,全面实施 “三一四一”文化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规划引领、政策驱动、跨界融合”三项机制,着力打造世界级影视文化高地,着力构建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文化服务、文艺精品生产、文化遗产保护四大体系,着力构筑一个文化人才自由港,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一)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以 “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编制为统领,寻标对标国内国际先进城市,做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专项规划的编制。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硬件”设施,大幅提升“软件”水平,使青岛成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便捷之城和体验之地。以“千万平米”社会事业公共设施文化项目建设为抓手,按照“全域统筹、三城联动”发展框架,优化“中心城区—次中心城区—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文化设施梯次布局,推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加快升级。
(二)推出“文化创新+”行动计划,实施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加快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和公共文化服务技术支撑系统,由实体向虚拟扩展,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数字文化服务。完善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文化馆建设。扎实推进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
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和农家书屋数字提升工程,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高品质数字电影服务,为农家书屋配备适用的数字出版物。
(三)培育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品牌,办好首届市民文化节
以“市民是主角、社会是主体、政府是主导”为宗旨,创新、拓展市民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在市级层面,在首届市民五王才艺大赛基础上,将比赛拓展至中日韩东亚文化之都城市,让市民有机会走上国际舞台,担当文化使者,向世界传播青岛声音,打造享誉全国的公共文化活动品牌。在区市、街道和社区层面,通过在市民家门口举办文艺汇演、特色节会、展览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更好地满足市民参与文化活动、欣赏文化演出、享受文化服务的需求。
(四)以政策创新为驱动,营造各类文艺精品创作新生态
进一步完善文艺精品奖励扶持政策,创新文艺精品生产机制,采取增加文艺创作专项资金、文化与金融合作、引导社会资本介入、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等方式,推出更多文艺精品力作。探索“多方投资、联合出品”的创作模式,形成一批极具青岛地域特色、体现青岛人文精神的影视精品,建设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影视制作基地。着力办好中国公共艺术大展,启动城市公共艺术立法,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打造艺术氛围与城市环境完美融合的艺术之都。
(五)创新文化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邀请国际国内一流专家学者组建专家委员会,成立青岛文化研究院,打造文化改革发展“智库”。做好中国水彩画博物馆组建工作,吸引艺术人才齐聚青岛,打造国家级水彩画学术收藏、研究、创作、推广基地。精心培训文化业务骨干,为广大文艺干部搭建激发智慧、锻炼才干、积累经验的舞台,让文艺骨干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成为文化工作的新常态。深入挖掘草根文化人才,使更多的民间能人有舞台展现、有机会提高、有能量辐射,发自内心地支持文化工作、参与文化工作。

(六)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建立和完善稳定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优化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资金投入方式,使投入资金更好地服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拓宽投资渠道,进一步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吸引更多社会资源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
(七)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动力和活力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考核机制,制定更加科学的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考核指标和考核路径,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管理使用效率;完善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定期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文化需求的有效对接,让公共文化服务成为为民、惠民、育民的民心工程。
报告完毕,请予审议!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ulaiwenku.com/41924.html
(0)
上一篇 2022年4月29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29日

相关推荐

  • 陈俊:以“五岳”之形塑青年干部之心

    以“五岳”之形 塑青年干部之心近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在中央党校开班,***总书记十分关注青年干部的培养。笔者认为,干部成长好似踏遍三山五岳,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在…

    2022年5月7日
    19
  • 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情况报告

    十都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情况报告        十都镇按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工作要求,结合镇区实际,围绕传播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动各方…

    2023年7月27日
    16
  • 2021中秋节群发祝福语简短(四)

    2021中秋节群发祝福语简短(四)1. 中秋在眼前,思念碧波潋,好友心相连,祝福提前传:美梦如月圆,事事随心愿;生活似月饼,甜蜜润心田;快乐恰月桂,香飘脑海间。预祝中秋快乐!2. …

    2022年5月6日
    22
  • 在全市两违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两违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市清理违建工作会议,是在特殊形势下召开的一次下决心、动真格、打硬仗的专题会议。今年以来,市委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违建清理工作,并先…

    2023年5月15日
    3
  • 基层党建问题与对策调研报告(4600字)

    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不断推动“三抓三促”行动落到实处,进一步总结基层党建工作经验,查找短板不足…

    2023年11月3日
    10
  •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获取1000G公文写作资料库
  • 发扬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专题研讨发言

    发扬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专题研讨发言    我深入学习***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要求和***总书记“9.7”重要讲话精神,收获很大,自己对勇于自我革命的重大意义…

    2024年1月1日
    11
  • 组织部长在2023年全市老干部工作会议上的典型发言

    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在2023年全市老干部工作会议上的典型发言    **区顺应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核心区的共同愿望,积极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发挥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取得显著工…

    2023年6月15日
    16
  • 我市网约车管理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网约车管理的调研报告    为落实全省“走基层、找问题、想办法、促发展”活动精神和市委严华书记调度全市大兴调查研究工作会议要求,根据市委《印发<关于在全市大兴调查研究的实施…

    2023年12月6日
    9
  • 在全面从严治党暨作风建设大会全面从严治党暨作风建设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面从严治党暨作风建设大会全面从严治党暨作风建设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下午,我们在这里举行全面从严治党暨作风建设大会。刚才**县长作了一个工作总结报告,讲得很好,很…

    2023年11月23日
    10
  • 建设交通强国迫切需要培养一流人才

    建设交通强国迫切需要培养一流人才 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总书记强调:“要建设更多更先进的航空枢纽、更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党的二十大对加快建设交通强…

    2023年7月3日
    16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