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震:在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创新理念 深化改革
提升环境公共管理水平和环境公共服务效能
徐 震
同志们:
这次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的主题是:创新理念,深化改革,提升环境公共管理水平和环境公共服务效能。推进政府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转变职能,要求把该交给市场的事务交给市场,该交给社会的事务交给社会。而环境保护对政府来说不是要转出去的问题,而是如何加强和完善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创新理念,按照公共管理的理念,创新环境管理的方式方法。
昨天上午,我们听取了浙大教授郁建兴的辅导报告,昨天下午和今天上午,11个职能处室(单位)、11个设区市和义乌市环保局负责人分别作了发言,周振煊同志通报了廉政建设的情况。特别是我们一些局长的发言,讲得很好,对我启发帮助很大。尽管当前环境保护成为了社会聚焦的热点,大家面临的压力很大,但是从大家发言当中,感受到大家依然满怀信心,给我很大的鼓励。这种信心,一是来自于政治上的支持,从中央到省委省政府,到市县党委政府,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度重视和支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二是来自于人民群众的推动,这是民众的期望,人民的需要,还有什么比人民群众需要更珍贵的呢;三是来自于对历史责任的理解,有着强烈的使命感。正是由于这种信心,今年以来我们能够化危机为契机,化压力为动力,淡然面对各种挑战。其实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也好,死猪事件也好,包括“5.10”危废倾倒事件和腐败案件也好,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种危机,但大家能够淡然去面对,去处置,去创新我们的环境管理,积极探索转型时期的环境保护新路子。如果这样走下去,就可以说“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就在眼前。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尤其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而如何按照公共管理的理念,来创新环境管理的方式方法,努力为广大公众提供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当前环境形势所需和广大公众迫切的期待。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推进环境管理转型势在必行
最近,***总书记在天津视察时说: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管理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提供合格的环境公共产品是政府的责任,保护环境是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当然也是全社会的责任。环境保护这一公共利益的性质,以及环境保护效益外部性特点,决定了环境管理是一项由政府主导、社会互动的公共管理。而当前,公众对改善环境质量的诉求迅速高涨,媒体舆论的空前关注,以及灰霾、地下水污染、河道漂浮死猪、邀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等一系列事件发生,也促使我们转变理念,走出传统的思维框框,使环境管理从专业管理转向公共管理,从单一职能部门的小环保走向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环保,创新管理的方式方法,适应当前环境保护形势的需要。总之,我们的环境管理正处于转型的重要关口,上有党和国家行政体制改革的统一部署,下有社会公众的强烈呼声,中间面临着国内外环境保护模式的深度对接。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清加快转变行政职能,推进环境公共管理转型,是大势所趋。
(一)时代潮流所趋。
从全球来看,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追求善治的政府结构和有效的政府职能,成为国际性浪潮和趋势。当时,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以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掀起了一场以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及公共服务质量为特征的“新公共管理”改革运动。这场改革涉及政府管理的理念、体制、过程、程序及技术等各个方面,主要内容有:第一,在优化政府职能的同时,强化社会、市场管理;第二,利用社会力量,将某些管理职能社会化,包括将政府职能委托给中介组织,有些政府的公共服务推向市场,建立政府部门与企业的伙伴关系;第三,政府部门内部的管理制度改革,包括建立与完善信息系统,分权与权力下放,部门内部的组织结构改革,提高服务质量以及改善政府机构形象等。这场改革给各国的政府管理以及公共服务带来了重大变化,体现了政府管理方式根本性、方向性的调整。它打破了长期以来政府作为社会唯一权力中心的格局,使政府正确回归“掌舵”、“引导”职能,与中介组织、行业协会、企业组织等共同承担起公共服务管理的责任。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西方政府公共管理革新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比如,审批制度改革,不仅仅是对下放权的问题,也包含如何对外放权,真正让资源配置回归市场,在社会管理中真正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
从我国来看,自1992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为适应市场化改革的取向,我国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党的十四大召开以来,行政体制改革突出以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党的十六大召开后,着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建设,更加注重转变和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十七届二次全会《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加强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为实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打下坚实基础。目前,围绕实现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从“管制政府”向“服务政府”转变、从“细职能、大政府”向“宽职能、小政府”转变、从“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我国正在积极探索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从环境保护来看,传统的行政强制管理方式,在相当长时期内是大多数国家处于主导的环境管理方式,但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环境问题向全球扩散,环境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许多环境问题涉及社会经济文化各个层面,仅靠单一的行政强制命令已远远不够。为此,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和国际社会特别是学术界,开始反思传统的政府直接控制方式的不足和弊端,一些新的环境管理思潮出现,强调政府要根据需求与可能结合、责任与能力匹配的原则合理确定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要更多应用市场经济手段,政府要和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把公众参与作为有效的社会调控机制。这种思潮在我国已有所反映,开始把环境管理模式建立在政府主导、市场调控和公众参与三个支点上,环境公共管理的趋势正在超越传统的政府管制模式。
(二)行政体制改革所需。
我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历史的国家,行政权力至上的行政文化对行政体制的影响极其深远。同时,长期计划经济带来的一元化的权力格局和高度集中统一的行政体制的色彩明显。我们的政府是权威政府、强势政府,是一个无所不包、无所不管的全能型政府。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政府职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仍存在三个“滞后”:一是国内体制改革滞后于对外开放。二是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李克强总理上任后,充分强调行政体制改革,就是因为继续走全能型政府管治社会的路子越来越难以为继。三是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于政府机构改革。政府机构没有少改,每次改革都提出目标,要转变政府职能,但可以说到现在为止,成效并不明显。比如,行政编制一个不增的问题,就不能片面理解。从整体来说,我国吃“皇粮”的太多,行政编制一定要控制,但到具体部门,就不能该减的不减、该增的不增,不能总是在放了收、收了放的圈子里面循环,不能今天说精减、明天又膨胀。其实,像环保、食品药品监督,特别是基层环保队伍应该加强。总之,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体制和现代政府管理模式任重道远。
党的十八大指出,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健全部门职责体系,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十八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又作出部署。
就我省来说,改革开放以来,创造了体制机制活、政府服务好的先发优势,在审批制度改革、政府职能转变方面走在前列。新一届省委省政府围绕“两富”现代化浙江建设,实施新一轮的简政放权、审批提速,全力打造“办事最快”政府,营造最优发展环境。年初的省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的重要抓手,是营造最优发展环境的核心环节,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之举。
我们环保部门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号召,扎实开展行政职能转变的创新实践。特别是近几年,我们抓住大部制改革的有利时机,顺应环保三大历史性转变,着力提升环境公共管理和服务能力。一是推进机构改革,充实机构编制,理顺和强化了统一监管职能,加快了事业单位改革和事企分设工作;二是确立基于政府管理、企业治理、公众监督三大责任主体的环保制度框架体系,率先开展排污权交易、交接断面水质考核等改革,创设“三位一体”、“两评结合”新型环境准入制度,建立环境形势分析和舆情监控回应机制,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和方式,构建共建共享生态文明社会行动体系;三是围绕“减、放、简、短、优、管”6个字推进审批制度改革,下放了69.5%的项目审批权限,环评审批时间比法定时限缩短近三分之二。这些举措赢得了各方面的广泛好评,为今后加快转变行政职能,推进环境公共管理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社会公众所盼。
环境保护具有典型的公共性、广泛性和长远性特征,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事关每个人的健康与福祉。时至今日,没有哪一级领导不重视环保,也没有哪一个老百姓不关注环保,人民期盼更优美的环境。这几年来,我们在环境保护上下了很大功夫,不可谓不努力,工作量是越来越大,干得也越来越辛苦,但老百姓还不买账,满意度、信任度并不高。这必须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特别是近一段时间来, 华北等地区大规模雾霾事件、网民要求环保部公开土壤调查结果事件、宁波PX事件、网民悬赏环保局长下河游泳事件、河道漂浮死猪事件等的接连发生,一再把环保部门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公众关切之深,公众对环境质量的不满意、对政府监管的不信任、对环境信息的不知情,看似偶然实属必然。
这一方面,说明我们已进入环境高风险期和环境高敏感期,现在全社会都把环保这根弦绷得紧紧的,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的敏感度越来越高,容忍度越来越低,社会舆论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环境问题的“燃点”越来越低,对环保部门也越来越挑剔。
另一方面,也确实反映了我们环境监管还不到位、环境公共服务还不完善。如,在思想观念上,重经济建设、轻环境保护;在管理主体上,重政府作用、轻社会参与;在管理方式上,重事后处置、轻源头治理;在管理手段上,重行政手段、轻法制约束、经济调控和道德自律;在工作作风上,存在责任不明、推诿扯皮、各自为政现象;在服务水平上,也还存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效率低的问题。人民的期盼是我们奋斗的目标,老百姓急什么、盼什么、缺什么,我们就尽力去改什么。我们要真正着眼公共利益,站在公众立场,自觉推进环境公共管理转型,努力为公众提供良好的环境公共产品,改善民生福祉,进而提高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二、在转型中提升环境公共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
转变政府职能,说到底就是要提升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效能,一是原来政府的管理方式要由高度集中、大而全向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实现权责一致、分工合理转化;二是权力运用要由直接、微观向间接、宏观转化;三是职能行使要由强调服从向优化服务转化;四是工作手段要由以行政命令为主向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转化;五是管理重心由事前审批更多地转向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管。
当然,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绝非易事,它涉及面很广,系统性、复杂性、政策性很强,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既要敢闯敢试,又要务实推进。所以,合理把握界限,抓住根本,有的放矢,至关重要。年初省政府召开全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电视电话会议时,李强省长提出了“三对关系”的论断,给我们推进职能转变,加快环境公共管理转型提供了很好的注脚。一是要理顺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凡是市场能有效调节的就交给市场,凡是社会能有效治理的就交给社会,凡是政府的服务监管职能要确保到位;二是要把握好改革探索与依法行政的关系,做到于法周全,于事简便;三是要处理好“减法”与“加法”的关系,审批权力做“减法”,管理服务做“加法”,增承诺、减负担,有效提升政府服务效能。
按照上述要求,我们要加快转变行政职能,推进环境公共管理转型,努力在转变职能中提升环境公共管理和服务效能。具体抓好6个着力点。
(一)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提高审批绩效。
我们审批制度改革的目的是两条,一是切实履行政府监管的职能,承担公共服务的责任,该审批的一定要把关审好,不该审批的坚决不审批;二是提高审批效率,提升服务水平,降低行政成本,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两条非常重要,大家在发言中讲到,有些市里有搞审批速度竞赛的倾向,我觉得是有问题的。如果该尽到的政府监管职能没有尽到,无论你速度再快、效率再高,最终还是要出问题的。生态环境事关公共利益和人类长远生存发展,是政府公共管理的基本职责,环境准入的审批不是要削弱,而是要加强和完善。我们要围绕两个方面来深化环境准入制度改革。
一是改革现行的项目环评制度。建立与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环境准入制度。其基本原则有三条,第一,必须在制度上保证把环境保护纳入治国理政的综合决策,真正实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第二,必须从制度上保障公民健康权利的实现,增强公民在对环境有重大影响活动决策中的发言权;第三,必须从区域的、全国的,甚至是对全球负责任的角度来保障生态环境安全,而不是一个项目是否符合环保标准。其基本要求有四点,一是要制定生态功能区规划,对生态功能区实行严格的空间管制,规划要以生态功能区保护为重点,划出红线,同时对不同开发功能的区域实行差别化政策,要通过立法对生态功能区进行严格的管制,对所有项目的准入都要进行合规性审查;二是要着眼于经济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以确保人类开发活动不超越环境承载力为底线,以环境功能区质量达标为基准,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为前提,实行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环评,包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承载力评估、区域性开发评估、行业发展评估、重大政策对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评估等等,要对所有项目是否超越环境承载力和污染排放总量实行审核;三是对每个项目的开发活动,都要求按照当前技术提供的可能,落实相关的环保标准和措施要求,尽可能降低单位产出对环境的影响,最大幅度提高环境使用效率;四是环境属于公共产品,对环境的影响涉及到公众利益,所以必须保障公众对影响环境质量开发行为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要让公众对项目的评估有话语权,尤其是强化对环境有重大影响开发决策的民意基础,这些都必须通过具体的制度来加以保障。我们要按照这样的原则和要求来完善“三位一体”、“两评结合”的新型环境准入制度。
二是提高审批效率。建立标准明确、程序严密、运作规范、权责一致、服务高效的环保行政审批制度。当前要继续做好6字文章。一是“减”。进一步减少环评审批事项,做到能不批的就不批。在去年制定第一批不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目录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出台第二批豁免审批项目目录;同时要积极探索对环评登记表项目实行环评法人承诺备案制度。二是“放”。坚持能下放的环评审批权限则下放,让基层环保局权责一致,提高效率,方便企业和老百姓办事。大家在发言中,有的觉得可以继续放,当然监管要跟上去;有的觉得放了,基层的压力太大,这个我们在放的过程中,可以和你们沟通,但尽可能要放。我觉得,放有利于提高效率。至于可能对基层产生的压力,可以通过其他办法来解决。三是“简”。要对审批流程再造、再优化,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四是“短”。在法律许可范围内,通过提高办事效率,增强责任心,进一步缩短审批时间。但是,千万不要去省略法定的程序,以后不要随便去承诺3天、5天办好。环评规定要有7天公示时间,这是法定的审批环节,必须算在审批时间里面。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实事求才能站得住脚,才能经得起历史检验。其实现在的领导都非常清醒,中央、省里、市里的主要领导都是非常重视环保,夏书记好几个场合都讲,影响环境的GDP我宁愿不要。所以,你们不要盲目地参与审批时间竞赛,而要实事求是地讲清楚。五是“优”。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大局,对一些重点项目,通过提前介入、专人服务、全程跟踪、简化环节等手段,高效服务效率。六是“管”。加强对下放权力的监管,强化业务指导和督查。尤其是权力下放以后,市县一级审批人员很少,力量很弱,要对他们进行培训,进行指导。同时,加强对环评中介组织管理,建立环评机构信用评价体系,规范咨询服务收费,进一步提高环评效率和质量。现在对环评来说,“放”已经放开了,关键是对这些中介组织的监管,尤其是信用评价体系要建立起来。
(二)善用经济手段,发挥市场作用。
公共管理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现代政府管理。政府管理自古到今已经有几千年了,但公共管理是现代提出来的,而真正的公共管理思维是上世纪才出现的,它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凡是市场能够调节的坚决推向市场,凡是通过经济手段能够解决的,尽可能用经济手段。环境公共管理也是这样,尽可能利用经济杠杆,去调动污染制造者治污的积极性,吸引和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和建设中来。这里也包括两方面。
一是政府通过经济政策、生态补偿等制度设计,来推进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生态文明建设。比如,前段时间我跟时任副省长卢子跃下去调研,他在一些地方问到当地的村官、乡官们,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处理费用怎么解决,回答是县财政、镇财政、村集体都出一点。卢副省长说,我在台州一些地方听说,村民个人每月要收1元,这很好,你们哪怕收5毛也好,不在钱多少,收的是一种环保意识。这就是一种公共管理思维,谁污染谁治理一直是一条原则,污染都付费,企业要交排污费。接下来可能要收环保税,城市居民产生生活垃圾和污水,要交垃圾、污水处理费。而且这类污染费税收要尽可能满足处理需要。当然政府可以补贴,但这补贴同样是纳税人的钱,也是对公共利益的支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上游地区为保护水质,改善水生态环境,作出了利益牺牲,下游地区给予经济补偿或通过上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予以补偿,实际上也是一种保护性补偿,与防治污染性质是一致的,防治者要得到利益补偿。还有,我们在融资环节,尝试推行绿色信贷、绿色债券、上市审核等政策措施,这是用经济手段也即利益制约,让需要融资的企业更好地保护环境,承担社会责任。类似的还有绿色采购、绿色贸易政策。再有,通过对节约高效利用资源、能源的技术开发、产品应用、资源回收利用以及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补贴,来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排放。总之,类似的政策制度设计,有许多文章可做。
二是通过创设新型市场,调动社会力量和每个自由人的积极性,把更多资源配置到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中来。当前我省环保领域的市场化改革,重点有3项。一是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我们要继续把它抓好,真正成为全国的示范。特别是二级市场要搞活,像已经在搞的排污权质押贷款这些都很好,让排污权真正走入资本市场,发挥它在市场配置资源中的重大作用,也能调动企业减排的积极性。二是环境监测和治污设施运行市场化。要抓紧研究出台环境检测社会化的政策性意见,按照监测行政管理和监测运营相分离的原则,逐步放开可以市场化运营的各种监测业务,对各类社会监测机构实行备案制,鼓励社会化检测机构参与环境监测工作,为环境管理服务。要将环境监测系统运维市场化作为环境监测市场化的重要内容,在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社会化运行维护的基础上,推进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地表水交接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和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维护的社会化,建立自动监测监控系统第三方运维体系。同时,要进一步推进环保设施市场化运营,加强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许可管理,培育环保设施第三方运行组织,推动管办分离、建用分离,提高专业化水平。三是放开并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环保服务业一定要放开。过去环评、监测基本是依靠政府管理部门的一些事业单位在搞,这些年逐步放开,同时环境咨询、环保设施运维服务外包等服务业面临大发展,环保设备制造、环境工程及废弃资源回收利用等都有大发展的空间。总之,我们要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市场,做大做强环保产业,为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提供物质技术支撑。
(三)坚持社会互动,依靠社会力量。
这是推进环境公共管理转型的要求。环境保护关系全体人群,是最愿意诉之社会的一项工作。环保要从部门走向社会、从政府走向民间,形成共建共享的社会行动体系。
一是要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环境保护靠宣传起家,也要靠宣传发展。我到肯尼亚环保局访问,肯尼亚环保做得不比我们先进,国家环保局也不大,但内设一个专门的宣传教育司,他们认识到宣传教育十分重要。环保宣传的目的在于唤醒人们的环境自觉意识,动员人们参与到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中来。要通过宣传,使人们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增强环保意识,掌握环保知识、政策法规,了解环保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弘扬生态文明的道德风尚。当前要更重视正面教育,宣传我们环保工作及成就、各方面先进人物。同时,要把环境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使生态文化和环保知识从培育灌输和生态道德教育渗透到各个角落,从儿童到成人、从正规学校到非正规学校各个方面。
二是要善用媒体。随着网络等新媒体出现,舆情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不要说我们政府管理,连党的管理都是这样,省委组织部蔡奇部长对网络多少重视?他就非常善用网络。在今天,一个不会运用媒体的领导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我们要善用媒体来宣传我们的主张。通过新闻揭伤疤不算能力,深度透析,促成一些复杂的环保问题解决那才是能力。我们要积极和媒体合作,善于出题目,加强沟通,通过一些深度报道,引导人民理性对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改善环境质量。要善用媒体来监督,建立健全舆情监控回应机制,对媒体揭露的各类环境问题和环境违法行为要及时回应,都要认真查处,如实反馈。要善待媒体的批评,即便是调侃讽刺、炒作泄怒,失之偏颇,也要有所包容,客观公正对待,据实以理回应,善于把每次危机转化为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企业和公众推进环保的契机。现在来看,危机往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催化剂。比如,邀请环保局长下河、死猪事件等,有些事当时我们觉得很冤屈,但经过一段时间,站在更高的位置,用历史的眼光来看的话,你会发现正是这些危机真正推动了环境保护。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搞环保的同志,要有一点肚量。要知道,相当一部分人也是出于无奈,他天天看着肮脏的水,天天看着成堆垃圾,可能也投诉过几次,解决不了,也有一肚子牢骚,无非就是在这个时候迁怒政府,拿环保出气。所以,我们还得客观公正对待,有所包容,据实以理回应。要善用网络等新媒体。网络已成为反映民意、表达公众诉求的重要场所,也是公众曝光问题、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平台。要建立网络宣传队伍,善于与一些意见领袖打交道,善于运用官方微博、网站论坛、网络评论等,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有效回应公众关切。
三是要发挥各类社会组织作用。要支持民间环保组织发挥他们的作用。我们浙江的一些民间环保组织在传递政府意图、反映公众诉求、监督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了很好作用。我们要加强与他们的联系沟通,既支持又引导。正在筹备的浙江省环保联合会,应当成为政府联系民间环保组织的桥梁纽带,把民间环保组织吸引到一起,更好发挥正能量。要支持扩大环保志愿者队伍,发挥青年学生、离退休人员、热心环保人士等不同志愿者队伍在宣教、监督以及直接从事环保活动的作用。要支持组织一批企业环保监督员、乡村环保监管员,使之成为基层环保的重要力量。要支持行业协会在规范行业会员单位环境行为、开展行业绿色系列创建中发挥作用,促进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实现政府、企业良性互动。还要整合体制内资源。环境保护不能靠环保部门单打独斗,要用好现有生态办的平台,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充分调动妇联、共青团、工会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是要拓展公众参与渠道。公众参与是公共管理的一个特点,环境公共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环保为民,把公众的期望作为环保的追求,把公众的关注热点作为我们的努力方向,把公众参与作为我们环保的支持。公众的热情、公众的行动、公众的投入和付出乃至公众的批评,都是推进环境保护的正能量。我们要通过系统的制度安排、政策激励、宣传鼓动,建立环境决策、实施、执法监督等全方位、全过程的公众参与机制。一是强化决策参与。鼓励公众全过程参与环境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环保部门依法决定相结合的环境行政民主决策机制。为什么现在我们很多工作不被人理解,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制定政策过程中缺乏透明度,人们根本不了解、不知道,所以执行起来往往出现问题。二是强化监督参与。在日常监测、污染整治、项目审批、环境违法行为调查处理等工作中,都要引入公众参与,通过实行环保听证、社会公示、环境信访、有奖举报、市民检查团、环保义务监督员、绿色志愿者和“12369”环保热线等,鼓励社会各界依法有序参与监督生态环保工作。三是强化创建参与。依托生态(生态文明)市县乡、环保模范城市、绿色细胞三大创建载体,最大范围地吸引社会各界投身生态环保具体实践,让广大公众在参与创建中更好地接受教育、分担义务、行使权利、得到实惠,形成公众自己动手改造自己的环境的局面。
(四)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增加社会互信。
信息公开是转变行政职能、环境公共管理转型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推动力,事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去年,国务院办公厅把环境保护信息公开作为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八个重点领域之一。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抓住重点、规范运行,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
一是要把握信息公开的基本要求。“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体现着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立法精神和基本价值,也是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基本原则。环境信息公开对环保部门来说具有天然的倾向性。因为环境关系人们的健康安全,是人们最基本最广泛的切身利益。公开环境信息才能动员广大公众参与到环保中来,成为推动环保的正能量,这也是我们环保部门传递压力,推动各级政府和企业重视并加强环保的有效手段。交接断面水质情况我们是每月公布的,这个压力已切实传递到了地方政府。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当前舆论环境下,环保问题就像空气一样透明,瞒也瞒不了,捂也捂不住,一旦出现问题,如果刻意保密和封锁,更容易引起民众恐慌和民怨沸腾。只有透明才能建立互信。环境信息被动公开不如主动公开、晚公开不如早公开、临时公开不如经常公开。特别是对公民申请公开的环境信息,不予公开的,必须有法定理由。总之,在公共管理下,要把公开化、透明化作为环保的重要理念。也许有些人会说,现在环保信息公开要内外有别。这有一定道理,但总体来说是公开不够,信息公开是对我们有利的。建立社会互信首先应把该公开的信息都公开。
二是要把握环境信息公开的重点。要通过公开建设项目环评信息、各类行政许可信息、行业环保核查信息、上市环保核查信息等,深入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要及时向社会发布各类环境质量信息、污染源信息、主要污染物排放信息,全面推进涉及民生、社会关注度高的环境保护信息有序公开;要加强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公开,及时公布处置情况。
三是要把握环境信息公开的方式方法。加大主动公开环境信息力度,扩大主动公开信息范围,切实做好依申请公开。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工作领导机制和推进机制,落实责任主体,明确任务分工,切实加强门户网站建设,充分发挥门户网站作为信息发布重要平台的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公报、报刊、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作用,多渠道发布环境信息,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四是要稳步推进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有关污染物排放的数据要公开,企业的环境信用记录也要公开。
(五)坚持严格执法和社会监督相结合,完善环境监管机制。
当前,我们正处于环境事故和环境违法行为高发期,公众环境诉求高涨,对政府环境管理不满意,加上环境执法监管能力不足,制度供给包括立法、司法不到位。所以,如何以法治的理念和公共管理的思路来加强环境监管显得十分迫切。严格执法,切实规范环境行为,事关环境质量、环境安全、社会稳定、社会公平、市场公平以及整个生态文明水平。
一是要严格执法、公平执法。我们这几年一直在加强执法监管。全省环保大会提出,“十二五”要全面进入加强执法监管的新阶段;夏宝龙书记强调要对环境违法“零容忍”;最近,熊建平副省在浦江调研时指出,浙江要成为全国执法最严的省份。上述意见都是一致的。严格执法、公平执法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要始终对环境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实行“零容忍”。哪里有违法行为,不管什么违法行为都应该查处。其次,要采取综合处罚手段。法律偏软、处罚偏轻,“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状况暂时还扭转不了,但我们要采取多种的、综合的惩处手段。像媒体曝光、限批、刑事民事行政三责并追等手段都很好。在依法的前提下,环境违法者怕什么,我们就用什么手段。第三,要加强与司法部门的联动,特别要加强和公安的联动执法。今年8月要继续搞公安环保联合执法月行动,增强威慑力。同时要和法院继续推进非诉案件强制执行。
二是要加强执法机构建设。要继续按照“一项保障、两大建设、六项机制”加强执法监管体系建设。现在,执法监管力量明显不足,体制内的监管力量要加强,基层执法监管的力量要加强。要继续推进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力争执法监管全覆盖。只有真正实现全覆盖,才能实现严格执法,实现违法必究,实现执法公平。
三是要推动社会参与监管。要把信访作为发现和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的重要渠道。全省环保信访每年五万多件,多数都是投诉环境违法事件,这是我们的“眼线”,能弥补基层监管力量的不足。我们要坚持和完善信访查处制度,对重大信访问题要越级稽查。要把媒体监督作为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的一个手段,把舆情监控回应机制落实好,促使地方政府发现并解决环境问题。要积极推进环境公益诉讼。如果公益诉讼能够突破的话,对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将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公益诉讼问题省厅法规处要多加研究,可以写点文章呼吁建议一下。如果在主体限定方面有拓展,法院、检察院的压力会大些,但可以把公众监督与司法监督有机结合,对环境违法行为产生强大威慑力。要推进人大、政协以及行业协会参与监督。要加强与企业的互动。一定要让企业知法,尽可能避免企业因为不懂法而违法。要转变“重处罚,轻整改”的状况,提倡柔性执法。对待环境违法,我们不要一罚了之,还要指导帮助企业加强整改,吸取教训,真正提高企业的污染防治能力和环境监管水平。
四是要建立严格的问责制,强化执法刚性。要强化政府的环境监管者和环保工作者的责任感。必须严格执法,铁腕执法,铁面问责。铁腕执法,这是省委省政府给我们的尚方宝剑,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铁腕执法,前提是铁面问责。这包括,如果环保部门不能铁腕执法,就要被问责,如果地方党委政府保护纵容违法行为,包括一些党政干部干扰执法,也要被问责。
(六)加强环境公共政策,优化管理支撑。
加强环境公共政策是推进环境公共管理的有效杠杆。必须看到,现代社会的发展已不再是人们自发行动的结果,而是越来越依赖政府公共政策的引导和调节。政府作为公众利益的代表,要通过环境公共政策的运作,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有效实施环保,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一是要健全完善环境公共政策体系。环境公共管理的公共政策,应当涵盖生产、生活、流通、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涉及政治、经济、科技、社会、法律等各个方面,包括法规、标准、规划、战略等宏观政策,包括排污权交易、生态补偿、绿色融资、绿色采购、信息公开、环境影响评价等具体政策。从这个意义上说,环境公共政策体系形成和完善过程,实际上就是践行“五位一体”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我们要推进环境公共政策制定,既要在顶层设计上多呼吁和建议,同时协调好各部门的政策工具,完善有利环境保护的财政、税收、金融、价格、保险、投融资、人才、产业、环境污染责任和过错赔偿以及行政考核、环境教育等政策,促进环境效益的公共性和环境成本的内部化。
二是用好环境公共政策。比如说交通限行措施,原本是出于缓解交通拥堵问题,但推动了绿色出行,多骑自行车、多走路、多坐公交,既减少了堵车,又有利于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公共交通政策同时也是环保政策,我们要积极参与,大力支持,更好地为我所用。还有畜禽养殖。我们刚推行总量控制的时候,农业部门一些同志有想法,阻力很多。嘉兴的村民说,我们农民祖祖辈辈都养猪,怎么现在就不能养猪了。我说过去猪粪猪尿当宝贝,完全是“循环经济”,现在养得这么多,猪粪猪尿直接排到水体,造成很大污染,现在养猪和过去养猪一样吗?所以,要管,要搞生态化养殖,还要根据环境消纳能力进行总量控制。企业污染环境要治理的,农业环境污染也要治理。现在情况就不同了,前不久召开的省政府常务会,审议省农业厅起草的生态畜禽养殖的文件,主要还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规范生猪业发展的问题。这方面公共政策也是我们这些年一直致力呼吁和推动的,我们要借机利用。还有现行的水费、排污费征收政策要完善,我们要争取有序提高收费标准,推动建立企业超计划、超定额用水加价制度和企业超能耗产品电价加价制度,这都是有利于保护环境的。
三是加强环境公共政策制订实施的指导和监督。就公共政策制定执行的目的而言,一定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不能为了部门利益而不考虑公共利益,必须对长远的普遍的公共利益负责。比如对使用空调,我们制定过一些公共政策,对个人和家庭来说,喜欢调到多少度,是个人的环境意识问题,但对于政府、对公共机构来说,执行夏天不低于26度,冬天不高于18度的规定,是节能减排的责任,必须执行,必须在社会带好头。就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过程而言,一定要做到程序依法科学,体现公众的参与和意愿。如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包括公共厕所的建设,人人都需要,但人人都不想建在边上,所以尽管有规划,但经常是反反复复难落地。这就要求充分整合环境公共管理政策,坚持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经济补偿三管结合,把好环评关。但是,公共利益的决策必须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要坚持多数人利益导向,对少数人从个人利害关系出发,坚持法外要求,甚至搞违法阻挠和炒作舆论的,必须针锋相对,予以制止。
三、关于做好当前工作
上半年,大家都很辛苦,做了很多的工作。今天是6月14日了,我们要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既要保证上半年重要指标任务完成,做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认真盘点,又要进一步加大力度,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完成。
这里,我再强调一下下半年的几项重点:
(一)关于污染减排。
今年全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要分别为下降2.8%、2.8%、4%和4%,一定要确保完成。围绕这一目标要抓好五个方面:
一是抓重点项目。3180个减排计划项目,75个列入国家减排责任书的年度重点项目,一定要确保按时完成。
二是抓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运行管理和提高处理能力。污水处理厂如果处理不好对减排将产生重大影响,千万不能让减排大户成为排污大户。为此,太湖流域、钱塘江流域25个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要抓紧实施,绍兴、嘉兴、萧山、上虞等市污水处理厂要尽快完成提标改造和分质处理。要确保完成50个镇级污水处理设施新建任务,新建污水收集管网1500公里以上,新增污水处理量60万吨/日以上。加强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和督查考核,提高污水处理厂中控系统的规范建设和运行水平。最近,熊建平副省长在调研时对这方面也提出了要求,省环保厅和省建设厅要联合召开视频会议,希望大家重视抓好。
三是抓重点行业脱硫脱硝。完成25条以上水泥熟料生产线脱硝改造,21个省统调火电机组低氮燃烧和SCR脱硝改造,40个以上热电机组脱硝改造。完成杭钢、宁钢、元立集团钢铁烧结机脱硫设施整改。
四是抓落后产能淘汰。淘汰3万吨/年以下的造纸企业,淘汰加工能力3000万米/年以下的印染企业。确保完成476个淘汰落后、结构调整减排项目。
五是抓新增减排领域。农业源要突出406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污染减排工程。机动车减排要突出“黄标车”淘汰和油品提升工作。
(二)关于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
这项工作政府系统上下认识是高度一致的。李强省长在省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讲了几个要碰硬,其中一个就是淘汰落后产能要碰硬。夏宝龙书记在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上讲了,全省要把水晶行业整治作为重污染行业整治的典型来抓。然而,全省在推进力度上、工作标准和要求上,还是有不同声音,包括环保系统内部,觉得我们太急了,要求太严了。这个大家要统一思想,这里要特别强调两点。一是这一轮整治必须吸取以前的教训,要有必须拿下的气势和态度,坚决杜绝出现留尾巴的现象。二是一定要强力推进。像铅蓄电池行业整治就是通过强力推进,走出了一条“活路”。在去年整个经济形势低迷情况下,这个行业大幅度增长,利润、税收翻番。浦江水晶行业、绍兴印染行业、富阳造纸行业也要照此坚决整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明确进度、明确责任,整出声势,整出水平。在这个问题上,在座的不能有两种声音,不能自乱阵脚,要坚决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执行。电镀行业,去年承诺的事情今年没有做到位的,今年考核就不合格,坚决给予一票否决。今年要在巩固提升铅蓄电池、电镀行业整治成果的基础上,完成制革行业整治任务,当然电镀行业尾巴要扫清楚,同时推进造纸、印染、化工三个行业的整治提升工作。
一是要坚持堵疏结合。一手抓关停整治,一手抓整合改造提升。在严厉打击“低小散”企业的同时,设立专业园区,以腾出的土地指标、排污指标建设一批工艺先进、附加值高的企业。
二是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针对每个行业制定的整治标准必须不折不扣执行,不符合标准的就要关停或者搬迁。排放标准必须严格执行,超标企业要严肃查处,达不到标准就要转型。园区要按照标准建设,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或因环保管理、治污设施运行不善而使园区成为集中污染之地。
三是要坚持奖惩结合。对未按要求完成整治任务的企业,要从新项目准入、排污许可证核发、各类评优及资金补助等各方面予以制约;对拒不执行责令停产、停业、关闭或者停产整治等决定继续违法生产的企业,要依法采取强制措施。要坚持把各类激励措施作为撬动整治提升的有效杠杆,对现有企业就地关闭转产的,在转型过程中要给予支持帮助。对政府及有关部门推进不力或敷衍塞责,完不成任务并造成不良影响的要实行问责,要通报批评,直至提交监察部门追责。
四是要坚持布局集聚、组织集中、生产集约的“三集方向”。要借整治提升的时机,做到布局集聚,以集中优质生产要素,减少环境风险;做到产业组织集中,使企业具备一定规模,以利于污染治理和截污控制;做到生产方式集约,使企业技术标准、排放标准、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倒逼产业升级。
(三)关于三大清洁行动。
一是要深入推进清洁水源行动。重点有两件事。一个是保障饮用水源的安全,一个是平原河网整治。要开展饮用水水源安全隐患专项排查,全面整治排查出的问题,特别是对这次人大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制定整改方案,切实保障饮用水安全;要在继续抓好大江大河水环境保护的同时,全面开展平原河网整治。在前一段开展“双清”行动、加强河道保洁的基础上,把截污、清淤、疏通、打通断头河等工程措施配套上去。同时,要深入推进近岸海域污染整治,尤其是要做好杭州湾的整治;要研究制定《浙江省海洋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规划》以及杭州湾、乐清湾、三门湾等重点海湾污染防治方案。
二是要深化大气污染防治。这是今年污染防治的一个重点。省政府专门召开会议,提出十条措施、十项任务,都要落实好。要推进无煤区、烟尘控制区、黄标车限行区的建设,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大PM2.5污染防治力度;推进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网络建设,启动重污染天气下监测和预警应急工作,实行重度污染时段重点行业限产减污,减轻空气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影响;要积极推进杭钢、半山电厂燃煤机组等50多家大气重污染企业的搬迁、关停工作,加快实施工业园区热电联产或集中供热改造,省级以上开发区要基本实现集中供热;要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积极推进车辆清洁能源改造、黄标车淘汰、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监管、油品提升等工作;要严格执行《浙江省环境空气质量管理考核办法(试行)》,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落实奖惩措施。
三是要扎实推进清洁土壤行动。清洁土壤行动也有两个重点事情。一个是污泥处置。熊建平副省长很关注这个问题,我们要在总结前两年工作、查找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措施和要求。还有一个是重金属污染治理,要加强重金属重点防控区建设。当前,要开展污泥规范化整治,继续推进污泥处理设施建设,推广各种先进适用的污泥处置技术,推行污泥转运刷卡试点。要加强再生有色金属利用企业集聚区、重点废弃物处置设施周边以及主要农产品产地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要启动污染场地排查,建立疑似污染场地信息数据库,推进杭州、宁波等地污染场地治理试点工程。在这里,我特别强调一下加强危废监管的问题。①最近接连发生了几起危废案件,可谓触目惊心。涉案被刑事拘留的今年已经有20多个了。②这一连串事件的发生,进一步暴露了我们监管当中问题突出,说明我们关注不够、监管力量不足、手段缺乏等。③危废监管难度确实很大,企业多、运输量大等,都很难控制。④要认真研究怎么样加强全过程监管,怎么样从产生源头、运输转移、处置利用节点进行全过程的监控。⑤要拿出一套办法、一套管制措施来。从根本上说是要制定法规,目前来不及,先制定规范性文件。
(四)关于城乡环境整治。
一是要深入推进“四边三化”和“双清”行动。要把“双清”逐步纳入到“四边三化”中来,实现“双清”、“四边三化”和清洁水源行动有机结合、协调并进。
二是要持续开展农村连片整治。在全面完成20xx-20xx年中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的考核验收的基础上,总结提升整治成效,推广先进典型经验,按照国家部署实施新一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三是要开展打造美丽人居环境行动。建设美丽浙江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生活生产的点点滴滴做起。当前环境的污染已不仅仅来自于工业,而更多地来自于人们日常衣食住行的生活污染,汽车尾气、餐饮油烟、洗衣机废水、装修的挥发性有机物和废弃物等都成为重要的污染源,所以我们要在开展三大绿色系列创建活动基础上,结合美丽乡村、绿色城镇建设,在政府倡导下,依靠工青妇、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广泛动员公众,在全省掀起一场旨在改变生活方式、消费模式、行为习惯,提高生态文明道德水平的美丽人居创建行动。
(五)关于环境执法监管。
这在前面已经讲过。这里主要强调一点:要进一步加强环境风险防范和全过程应急管理。大力加强重金属、危险废物、核与辐射、危险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重点领域的环境风险防控工作。继续加强环境应急管理体系、部门联动机制和边界应急联动机制建设,加强环境安全隐患定期排查整治工作,深入开展环境安全检查行动,突出抓好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救援,努力形成源头防范、风险评估、隐患排查、应急响应和处置救援相结合的复合型监管格局。
(六)关于制度创新。
20xx年以来,我们按照三大责任主体定位,开展了为期五年的环保制度框架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就。接下来,我们还要制定一个三年改革创新工作计划,大家要继续重视,坚持创新和落实并重,进一步深化环保制度建设。
一是要深化环保制度体系建设。尽快争取出台《浙江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加快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环境宣传教育、环境监测方面的立法和研究进程;加强与公检法在环境执法联动、环境公益诉讼、非诉案件强制执行等方面的合作,进一步运用司法力量加强环境保护;探索研究环境风险评估和环境污染损害评估机制,抓紧推进在重点污染行业开展环境风险评估;按照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要求,做好环保审批制度改革。
二是要强化环境经济政策创新。构建完善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财政环保投入新机制;要建立产业转型升级排污总量控制激励制度,以企业的吨排污权指标为主要评价标准,差异化减排考核政策,倒逼落后企业转型升级、“腾笼换鸟”;要继续深化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加快完善排污权交易规则,有效发挥刷卡排污的刚性作用,加快推进企业间交易,提高二级市场的活跃度,使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污染治理后的富余排污权,可以通过市场交易出让、出租获得经济收益;做好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债券等工作,建立健全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机制,在国有企业、上市企业中率先开展生态文明绿色示范企业创建活动。

三是要推进环保运行机制改革。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在污水处理、废气治理、生活垃圾处理、危险废弃物和工业废弃物处置、污染物自动监测等领域积极培育第三方专业化运行组织和机构,推动环保设施市场化运营;要抓紧出台环境监测市场化指导意见,鼓励社会化检测机构参与环境监测工作,形成环保系统监测机构与社会化检测机构互相融合的环境监测新格局;鼓励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参与环境管理,发挥提供信息、咨询、培训和技术服务的作用。
(七)关于防腐倡廉建设。
刚才,周振煊同志通报了今年全省环保系统违纪违法案件,剖析了原因,也提出了一些建议,给我们敲了个警钟。这个通报很及时,很有必要。省厅党组对反腐倡廉工作十分重视。20xx年之后,我们建立了一系制度,每年都召开专题会,每年都下达工作要点、目标责任制,厅党组会、厅务会议也经常听取汇报,研究部署。但是,现在看,一些地方一些部门仍然存在顾此失彼、廉政风险防范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中央、省委反复强调反腐倡廉,“笼子”是收的越来越紧。我们必须加深认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手段,切实抓好环保系统的反腐倡廉工作。
一是要充分认清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切实增强责任意识。环保事业发展很快,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掌管的资金也越来越多,手中的权力也在凸显,但是,廉政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从今年发生的案子看,危害很大,教训很深,这些事件的发生影响了生态环保决策部署顺利推进,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败坏了环保系统的形象。现实教育我们,环保越是向前发展,反腐倡廉越不能松懈,否则就会陷入一种“环保权威强化了,但队伍的形象变化了,环保地位上升了,但是不少领导干部却下来了,环保作用显现了,但是社会影响又变差了”的尴尬境地。不抓队伍抓工作,是瞎抓,不抓工作抓队伍,是白抓,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样才能切实保障生态环保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各级各部门的干部,特别是在座的主要负责同志,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牢固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要带头履行一岗双责,对反腐倡廉建设各项工作要亲自部署,重点工作要亲自过问,重大问题要亲自解决,同时要带头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提醒自己,努力增强廉洁从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这里,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我不会为亲戚朋友打招呼,要项目、要工程,如果有谁打着我的旗号,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要上当。必须强化谁主管、谁负责的意识,将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与环保业务工作、队伍建设融为一体,共同推进,形成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切实增强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要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开展自查自纠和整改工作。第一,要认真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这次发生的一些案件,以环境监测环节为主,但也有执法方面、排污收费方面、物资采购方面的问题,我们一定要针对这些案件的表现形式、易发环节和产生原因,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当然也要查摆分析可能存在的疏于管理、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失职渎职问题。关于失职渎职的问题,我们一定要保持高度警觉,但确实不属于你们的问题,我们会站出来帮你们说话。我们自己一定要履职到位,该管的不管,该执法的不执法,那就是失职渎职。第二,要组织力量排查整改。要畅通投诉渠道,开展内部审计,加强联系沟通,深入排查摸底,切实掌握实情,争取早发现、早处置、早掌握主动。对发现的问题要坚持实事求是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善于把握政策,做到宽严相济,着力整改纠正。在这当中,纪检监察部门要很好地发挥作用,各市局一把手一定要重视支持他们。第三,要配合纪检监察和司法部门严肃查处大案要案。对性质恶劣、情节严重、影响面大的案件,坚决依法惩处。第四,要确保生态环保工作正常开展。要坚持业务工作与廉政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尤其是案件较集中的地方要注意保持人心稳定、工作稳定。三是要加强教育管理监督,完善风险防控的长效机制。中央和省委决心很大,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也倍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我们各地各部门一定不能麻痹大意,要时刻绷紧廉洁从政这根弦,加强风险防范,健全长效机制,做到警钟长鸣,长抓不懈。第一,要强化教育管理。从平时掌握情况看,有的环保部门缺少正气,精神状态不正,和疏于教育管理也是有关系的。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清醒,越是在工作压力大、风险高的情况下,越要注重强化教育管理。要坚持教育为先,重在预防,加强法纪条规、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和警示教育,着力提升干部职工的廉洁自律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第二,要完善制度措施。要继续强化岗位廉政风险排查,切实推进制度措施的完善落实。要针对当前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防范性的制度措施。要严格按照业务流程办事,规范工作程序,规范操作规则,狠抓现有制度执行,最大限度保证权力规范运行。近期,省委、环保部都要制定下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五年规划(20xx—20xx年),全省环保系统也要好好谋划下一个五年惩防体系规划,明确任务,突出重点,确保切入点准,着力点深。第三,要强化监督检查。要对环境监测、环境执法、排污收费、资金分配、环评审批、物资采购等环节加强监督检查。对重大事项一定要集体研究,要深化项目公开联审机制,进一步强化权力制衡。对腐败问题一定要坚持“零容忍”,有案必查,有腐必反,全面推进环保系统反腐倡廉建设,努力为我们省的生态环保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纪律保证。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ulaiwenku.com/48016.html
(0)
上一篇 2022年4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30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