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2021年江阴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江阴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月13日在江阴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代市长:包鸣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江阴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0年和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2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中共江阴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决策部署,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积极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推进“强富美高”新江阴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疫情防控成效显著。
第一时间成立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实行“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常态管控,设立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织牢织密疫情防控网,全市未发生集聚性疫情、二代病例和死亡病例。强化国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和入境人员管理,动员党员干部、志愿者等1.4万余名奔赴抗疫一线,转运各类人员5600余人,实施各类医学观察8万余人,开展核酸检测近19.5万人次,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科学组织复工复产,出台“惠企25条”等扶持政策,减免租金、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1.9亿元,累计提供各类专项信贷112.5亿元。主动服务疫情防控大局,组织25名医疗队员驰援武汉,累计保供市场口罩1300余万只,接收各界捐款捐物达8512万元,展现非常时期的江阴担当。
二、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100亿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9.7亿元,我市实现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十八连冠”。预计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6.6%,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我市荣获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四连冠”。新增上市企业3家,已上市挂牌企业完成股权融资102.8亿元。工业企业资源利用绩效评价有序推进,盘活存量土地7123亩。大力推进服务业提质增效,新增总部企业8家,预计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7.7%。加快重点服务业项目建设,绿地香港绿珠文华商业、星河科创园等项目开工建设,红豆集团万花城综合体项目完成主体工程。江阴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5亿吨,增长8.7%。组织“暨阳”品牌五大节庆活动,发放3000万元电子消费券,拉动消费超8000万元。成功举办第十五届中国徐霞客国际旅游节,实现全年旅游总收入303亿元。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预计完成农业总产值62亿元。实现“三资”投农5.5亿元,农业园区化率达52%,生猪出栏数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璜土智慧葡萄园”获批国家产业强镇示范项目,顾山红豆村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三、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大力推进项目招引和建设,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8%。全年引进超50亿元项目2个,预计实际利用外资9.2亿美元。智建美住移动建筑、嘉盛液化天然气等项目顺利开工,中芯长电、远景动力智能电池等项目加快建设。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5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预计达40%以上。实施重点技改项目105个,新增省星级“上云企业”73家。新建院士工作站4家,江阴集成电路设计创新中心正式投运。新增高层次人才539人、高技能人才6012人。深入推进开发开放,预计完成进出口总额192亿美元,新增外贸“破零”企业219家,预计实现对外直接投资5.26亿美元。江阴港口岸获批药品进口口岸,苏南国际集装箱码头获批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徐霞客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综合标准化省级试点项目通过验收,“社会联动救助”获批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
四、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加快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主城南部片区、锡澄S1线站点及周边、北大街及周边等区域城市设计。盐泰锡常宜铁路、第三过江通道前期工作有序实施,南沿江铁路江阴段顺利推进,锡澄S1线、江阴靖江长江隧道等工程开工建设。大桥南路、长山大道一期等快速化改造工程启动建设,芙蓉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建成通车。蟠龙山公园、八字桥公园等项目进展顺利,锡澄运河定波枢纽完成主体工程,锡澄运河公园样板段、黄田港公园建成投运。北门国乐岛建设有序推进,南门商业街区忠义街南段完成主体工程。完成拆迁278万平方米、清点清障项目62个,建成安置房53.7万平方米。大力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全市清除户外违规广告18.2万平方米,拆除违建27万平方米。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推三治五化”专项行动,完成村庄生活污水治理项目961个、农村供水户表改造2105户,基本完成41个自然村1898户农房建设试点任务,建成省特色田园乡村5个。
五、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华西钢厂资源综合利用发电、华能江阴燃机热电联产项目完成建设,江阴热电燃机热电联产项目完成主体工程。大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完成694项大气污染治理工程,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升至77.9%,PM2.5年均浓度下降至37微克/立方米。扎实开展“美丽河湖”三年行动,大力实施11项专项整治,完成无锡下达的15条河道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到88.9%。264项江河“两违三乱”问题整改到位,“三无”船舶和长江过驳区整治全面结束,长江流域江阴段退捕工作如期完成。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餐厨废弃物集中处理(一期)、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一期)项目建成投运。
六、安全监管全面加强。
制定“党政领导、部门监管、属地管理、企业主体”四张责任清单,实现监管对象和监管责任全覆盖。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安全生产“一年小灶”整治隐患5.1万余项,停产整顿企业210家、关闭取缔189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起数和亡人数均下降60%以上。深化体制机制建设,编制公共安全总体规划和26个专项规划,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安委办实体化运作和部门、属地安全生产内设机构全覆盖。深化车辆超限超载治理,货物装载源头信息化监管平台建成投用。持续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江阴沿江危化品应急救援基地建设成为全省第一个长三角一体化应急协同发展重点项目。
七、民生福祉稳步提升。
大力促进就业创业,新增就业岗位6.5万个,扶持自主创业4713人。社保扩面新增4.8万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筹资标准等稳步提高,大病保险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60%以上。稳步发展教育事业,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江阴外国语学校一期、礼延实验学校、辅延幼儿园等建成投用,华姿中专校获评省优质特色职业学校。加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市中医院易地新建、泰富临港医院等项目开工建设,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医疗集团建成双向转诊中心。开展文化惠民活动3600余场,新增体育公园4个、健身步道23公里。着力创新社会治理,加快建设“网格+N”联动融合机制,璜土村建成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基本完成我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第五次创成“全国双拥模范城”。“七五”普法圆满收官。深化平安江阴建设,开展扫黑除恶“六清行动”,严厉打击通讯网络诈骗、非法金融活动等违法犯罪行为,社会大局保持安定有序。
过去一年,我们始终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扎实开展“三转一提”主题活动,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政府服务效能。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定期向市人大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情况。173件人大代表建议、333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按期办结,办理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均达100%。全年12345热线、市长信箱办理群众和企业诉求36万余件。推动基层政务公开全覆盖,全年发布各类政务信息2.4万条。持续压降非刚性非急需支出,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行政运行支出压减20%。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同时,民族、宗教、外事、对台事务、侨务、档案史志、审计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工会、妇女、青少年、红十字、残疾人、关心下一代、对口支援等各项事业实现新进步。
2020年全市主要目标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三五”发展划上了圆满句号。过去五年,是江阴应对重大挑战、经受重大考验、实现重大发展的五年,“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强富美高”新江阴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五年来,我们坚定实施产业强市战略,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综合实力全面增强。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两个千亿台阶、年均增长超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稳步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6%,引进超50亿元项目9个。市场主体由11.7万户增加到26.4万户,规上工业企业数较“十二五”末增长31.7%。上市公司由35家增加到53家,累计实现直接融资近500亿元。各类“500强”企业比“十二五”末增加17家、累计达50家。双良集团、法尔胜集团获中国工业大奖,阳光集团获中国质量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增强,累计实现信贷投放超1300亿元。有效化解金融、政府性债务风险,经济运行质态持续向好。
五年来,我们坚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新旧动能加速转换、转型升级取得实效。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95%提高到3.3%,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较“十二五”末增长85.7%、累计达65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7个百分点。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0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较“十二五”末增长78.6%,累计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88项,新增中国驰名商标7个。高端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引育国家级人才51人,柔性合作国际顶尖人才达66人,建成诺奖得主研究院7家。
五年来,我们坚定实施改革开放战略,内生动力有效激发、发展活力持续迸发。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实施全省唯一的县级集成改革试点,赋予镇街经济社会管理权限861项,徐霞客镇“1+4”基层治理模式等改革经验在无锡、全省复制推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单位GDP能耗较“十二五”末下降19.5%,累计减税降费超280亿元。对外开放全方位拓展,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48.1亿美元,年均进出口、出口分别比“十二五”期间增长5%和11%,江阴综保区获批并正式封关运营。累计实现对外投资33.7亿美元,稳居全省同类城市第一。三大开放园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全市占比接近40%,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5.3%,限上单位零售额年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五年来,我们坚定实施城乡统筹战略,功能配套日益完善、城乡建设展现新貌。强化规划引领,编制锡澄协同发展区、长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1+9等专项规划,完成镇村布局、无锡(江阴)港等规划修编。“1310工程”全面推进,滨江等重点片区形态初现。城市快速路网体系逐步构建,锡沙线、新锡澄路等锡澄一体化项目有序实施。加快完善城市综合功能配套,新建污水主管网240公里,累计完成城乡防汛应急工程143个、城区老旧小区改造41个。开展优美环境合格区建设,高分创成并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完成农田连片整治1.2万亩、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2358个,提档升级农村公路255公里、新(改)建农村桥梁37座,全市美丽宜居乡村建成率达100%。
五年来,我们坚定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生态建设切实加强、环境质量不断优化。
全面完成中央、省环保督察信访交办问题整改。推动临港开发区两个化工集中区整合提升,取消高新区化工集中区定位,关停“散乱污”企业3750家、“三高两低”企业250家、化工生产企业157家。淘汰燃煤锅炉816台,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燃煤机组34台,改造治理工业窑炉90台,压减非公用电厂燃煤175万吨。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较“十二五”末分别提升13个和44.5个百分点。光大垃圾焚烧发电三期扩建、秦望山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项目建成投运。完成造林绿化1.6万亩,林木覆盖率、自然湿地保护率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0.18%和5.8%。
五年来,我们坚定实施民生优先战略,社会事业扎实推进、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持续加大民生投入,财政民生支出占比每年保持在75%左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十二五”末增长42.2%、46.4%。累计提供就业岗位30.7万个,扶持自主创业2.1万人。新(改)建学校62所,组建扩容15个教育集团。成立市人民医院、中医院两大医疗集团,建成市人民医院敔山湾院区,获评全国健康城市建设示范市。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增加至45.6张。居民平均期望寿命提高到82.2岁。创成省级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40家,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4平方米。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起数和亡人数比“十二五”末分别下降50.8%、36.2%。公众安全感和法治建设满意度名列全省前茅。
各位代表,“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绩,是中共江阴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加强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市人民凝心聚力、团结拼搏、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向驻澄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各驻澄单位,向所有参与、关心和支持江阴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实体经济发展困难较多。产业“三为主”问题依然突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还不够强劲,科技创新战略支撑力亟待提升。城市规划设计、功能配套、品质能级有待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步伐还需加快。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水、气、土等环境问题依然突出,打赢长江大保护之战任重道远。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还不足,安全生产、社会治理领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政府部门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敢于担当的劲头还不足,全市营商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十四五”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阶段。进入“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有了新的发展变化。我们既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而深远,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明显增多。我们更要看到,大变局大挑战中蕴含着重大机遇,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全球区域合作与竞争发展的新格局接连展开,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特别是中央作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给我们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江阴拥有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多重重大战略带来的叠加机遇,只要我们辩证认识国内国外大势,准确把握江阴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阶段性特征,全面落实新发展使命、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增强新发展能力,就一定能够在新阶段新征程“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不断把“强富美高”新江阴建设推向新高度。
“十四五”时期,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强富美高”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为总目标、总纲领、总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依托长江经济带,面向太湖科创湾,深度融入长三角,精心布局“十四五”,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勇当新时代县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先行军、区域一体化发展领跑者。
美好蓝图需要在接续奋斗中变为现实。今后五年,我们将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坚定勇站排头的不变追求,突出转型提升的战略取向,强化精明增长的发展导向,坚持统筹推进的系统观念,保持励精图治的情怀定力,牢牢把握好四项主要任务:
一是坚定不移推动产业更高端。坚持以“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为导向,巩固提升高端纺织服装、石化新材料、金属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基础优势,大力推动新能源、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速发展,积极布局5G通信、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现代物流、健康文旅等未来产业,加快发展以数字经济、总部经济和枢纽经济为重点的新经济,持续深化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努力推动开放型经济质效位居前列,持续打响“中国制造业第一县”“华夏A股第一县”品牌,全力打造以新兴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是坚定不移推动创新更澎湃。突出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大力实施创新主体扩容行动,加快打造江阴创新企业的“航母舰队”。坚持以霞客湾科学城、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和江阴数字创新港建设为引领,持续提升重大创新平台载体绩效,有力推动产业与创新无缝对接。全面完善人才培养、流动、使用激励和评价考核机制,引进和培养一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提升企业家队伍综合素质,加快把江阴打造成为优秀创新人才集聚的新高地。
三是坚定不移推动城市更美好。
紧紧围绕高标准打造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的目标,扎实推进重大枢纽性工程、“一江一河”标志区建设,推动江阴港资源整合和转型升级,打造江阴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积极推进城市更新,持续改善人居环境、补齐城市短板、提升城市品质、治理“城市病”,努力推动“美丽江阴”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实施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和管护,促进治理资源向基层延伸,持续提升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加快构建新型城乡关系。
四是坚定不移推动人民更幸福。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大力推进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文化体育、人口老龄等社会事业,不断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深化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努力把江阴建成广大群众认可的最具幸福感城市。全面巩固拓展县域治理“1+5”总架构、基层治理“1+4”模式,完善“智慧江阴”建设,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全力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江阴样板。
2021年主要工作
2021年是“十四五”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起步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综合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外贸进出口促稳提质;实际利用外资10亿美元;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节能减排和大气、水环境质量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当前,境外疫情仍在蔓延,国内多地出现散发病例,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仍然很大,我们将时刻保持警醒、警觉、警惕,坚持“人、物同防”,严格执行入境人员闭环管理,强化冷链食品源头管控,着力提升重点场所防控能力,持续推进核酸检测能力建设、抗疫物资储备等工作,落实落细各项常态化防控措施,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全力维护好全市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今年重点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转型升级,在增强区域综合实力上有新突破
坚定不移狠抓实体经济,着力深化产业强市建设,全面提升重点产业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优势,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
放大产业特色优势。引导传统产业加快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落实固定资产加速折旧、进口设备免税等支持政策,持续提升主导产业发展水平。不断壮大新兴产业,确保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加快发展新经济,力争年内新增各类总部企业6家、“上云企业”100家。大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确保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8%。持续深化文体旅融合发展,引进和培育一批文化骨干企业,办好第十六届中国徐霞客国际旅游节,实现旅游总收入300亿元以上。大力推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融合发展,确保完成农田连片整治8000亩,创成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
强力攻坚重大项目。全面重构招商体系、健全招商网络、建强招商队伍,扎实推进产业链招商、驻点招商,加快引进一批超50亿元、超百亿元重特大项目。探索建立项目招引的全链条投资基金体系,打造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模式,推动各类资源向新兴产业领域倾斜,努力在招大引强、招优引新、招急引缺上实现新突破。推进“千企技改”重点工程,全年实施重点技改项目100个以上。完善重点项目跟踪服务督导机制,推动环普产业园、中新智地等项目开工建设,确保中芯长电二期、远景动力智能电池一期等项目竣工达产。鼓励民间资本投向重大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生态环保等领域,着力增强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加大专项债券申报和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财政专项争取力度,落实项目资本金调整政策,确保列入年度计划的政府投资项目全部开工。
培育壮大骨干企业。支持骨干企业持续做强做精,加快打造一批行业领军企业,不断壮大各类“500强”企业群体。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快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着力培育更多“隐形冠军”企业。支持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升级,新增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5个。推进新桥镇智能制造示范镇建设,力争建成海澜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国家级、省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试点工作,着力培育一批税收超亿元服务业重点骨干企业,年内新增“两业融合”龙头企业1家。加快“江阴板块”高质量发展,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5家以上,其中科创板1—2家。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确保新增无锡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10家、农业龙头企业2家。
切实强化要素保障。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健全完善惠企政策公开平台,着力减轻企业负担。实施工业企业资源利用绩效评价差异化政策,高标准建设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服务平台。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工作,大力推进存量土地盘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力争新增储备土地1500亩、盘活低效用地6900亩。大力实施普惠金融政策,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完善信贷风险资金池政策,着力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强地方金融行业监管,加快完善非法金融治理长效机制,坚决守牢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二、坚持创新引领,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上有新突破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推进“创新江阴”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构建产业创新体系,着力推动“科产城人”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科创中心。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围绕主导产业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等领域短板,积极对接国家和省市重大科技专项,努力在关键领域突破一批核心技术。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探索建立主导产业技术攻关“揭榜制”,年内实施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70项以上。推动优质资源向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力争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50家以上,新增无锡市准独角兽企业1家、瞪羚企业5家、雏鹰企业5家,确保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数占比达65%。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强化标准、质量和品牌建设,主导、参与完成国内外标准30项,培育中国驰名商标1件,力争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8件。
发挥创新平台倍增效应。主动对接太湖科创湾建设,加快打造霞客湾科学城、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江阴数字创新港。科学布局创新载体平台,切实提高对科技项目和高层次人才的承载能力,确保年内新增创新载体20万平方米。推进江苏智海新材料与人工智能研究院建设,强化江阴金属材料创新研究院、江阴集成电路设计创新中心研发和引育功能,确保孵化、引进科创型企业10家以上。鼓励和引导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顶尖人才团队等共建联合研发中心,新建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2家、市级研发机构80家。推进麻省理工长三角(江阴)国际创新中心、上海交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江阴分中心建设,增强技术交易市场、技术转移中心的活力,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60亿元。
加快引育创新创业人才。提档升级暨阳英才计划,落实“科技人才25条”,深化“百千万”引才专项行动,创新柔性人才引进方式,新引进科技人才项目50个。实施紧缺型高层次人才激励计划,力争年内引育高层次人才500人以上。加快推进现代化高技能实训基地建设,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确保年内新增高技能人才7000人,全市人才总量达到46万人。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优化人才租房、购房补贴和紧缺人才学费补贴等政策,打造国际人才社区,全面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三、深化改革开放,在释放发展动力活力上有新突破
坚持以改革创新破解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集聚开发开放的发展要素,促进形成区域协同、市域联动、城乡一体的协调发展新格局,全面提升区域竞争的新优势。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广企业开办“0.5天完成”模式,提升工程建设领域审批效能,推进“一窗一次一件事”改革,全力打造“澄心办·办澄事”营商环境品牌。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不断增强审管衔接和重点领域事中事后监管能力。优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快构建“大数据+指挥中心+综合执法”体系。全面完成事业单位改革省级试点工作。完善新一轮财政管理体制,优化市与镇街园区的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推进国资公司运行和监管体系建设,加快资产证券化步伐。实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县管校聘”管理体制等民生领域改革,完成社会联动救助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国家级专项试点。深化省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推进村社分离、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土地制度等改革,不断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对接区域一体发展。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强化与黄浦区等地区的战略合作,积极对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虹桥商务区等载体平台,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无缝对接。加强与上海港、宁波港的战略合作,充分发挥江阴港“江海换装”优势,加快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持续推动现有码头、岸线、产业等资源整合提升,全力打造长三角江海联动区域性组合港、综合型物流服务中心。全面融入锡澄一体化进程,有序实施锡澄协同发展区建设,稳步推进与惠山、锡山等周边地区在高新技术产业、文化旅游业等领域的协同发展。
拓展开发开放格局。全面贯彻中央构建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部署要求,引导企业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署的重大机遇,大力实施市场多元化、出口品牌建设等战略,优化外贸市场结构、主体结构、产品结构,不断提升外贸发展水平。完善重点外贸企业服务机制,持续推进外贸“破零”行动,着力稳定外贸规模。强化口岸功能建设,新增开放码头泊位2个。有序推进综保区加工制造中心、物流分拨中心、销售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打造港口保税小镇。积极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产能合作,实现对外直接投资2.8亿美元。
提升园区发展水平。推进开放园区去行政化改革,做强产业支撑,优化发展环境,着力提升贡献能力和水平。高新区要围绕打造国内一流的创新型国际化园区总目标,紧扣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工作主线,办好“国批”十周年系列活动,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及创新平台建设,抢先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在全国高新区中实现争先进位。青阳园区要发挥产业发展区联动效应,推进智慧物流、高端智能装备等特色产业发展,力争早出形象、快出效益。临港开发区要围绕打造竞争力一流的国际化开放园区总目标,用好高端教育、人才和创新等资源,推进重大科技平台建设,持续做强千亿级、500亿级产业集群比较优势,力争创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靖江园区要完善两地联动发展体制机制,壮大车船及配件、金属新材料、港口物流等主导产业,持续推动园区提档升级。江阴睢宁工业园要围绕建设省级特色园区,加快打造苏南苏北跨区域合作发展的新增长极。各镇街要推进镇村工业集中区升级改造,探索发展特色小镇,全力建设创新生态区。
四、聚力城乡统筹,在展现美丽江阴面貌上有新突破
坚持统筹协调、城乡融合,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城市发展,以高质量建设提升城市功能,以高标准管理彰显城市魅力,全力打造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
优化城市发展布局。紧紧围绕“南征北战、东西互搏”总路径,持续优化市域空间格局,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动态调整优化各专项规划,加快形成全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高起点规划建设霞客湾科学城,着力优化高铁枢纽、滨江地区、绮山水源地周边等重点片区城市设计。深化内外环快速路、锡澄一体化等交通路网研究,开展“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完善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优化镇街生产、生态、生活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不断提升镇街发展承载力和竞争力。
加快城市更新工作。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加快编制老旧街区、老旧工业片区、传统商圈、城中村、公共基础与服务设施等重点地区和领域的城市更新规划。围绕高铁片区、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锡澄运河西侧等地区,率先启动15个符合更新条件、更新效果和更新收益的示范项目,以点带面推动城市更新工作稳步推开、层层推进。有效利用城市零星土地、低效用地,新建或改建一批公共活动空间。深入推进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完成天鹤三村、大桥二村等老旧小区整治提升工作。探索建立城市更新的项目审批、资金投入、专项监管等工作机制,切实保障城市更新工作有序实施。
完善城市功能配套。继续推进南沿江铁路江阴段、锡澄S1线、江阴靖江长江隧道等工程建设,做好盐泰锡常宜铁路、第三过江通道建设前期工作,推动沿江高速江阴段扩容改造。开工建设高铁综合枢纽站等工程,加快推进徐霞客大道、大桥南路等快速化改造和新锡澄路(青阳段)工程建设。启动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项目,推进北门国乐岛、南门商业街区等重点片区开发建设。加快建设锡澄运河公园二期、三期等项目,确保八字桥公园、应天河风光带三期建成开放。大力推进征地拆迁工作,全市计划完成拆迁509万平方米、建成安置房103万平方米。
落实城市精细管理。扎实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聚焦城市主干道、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推进户外广告、违法建设、宠物管理等热点问题专项整治,探索实施无物业封闭小区市场化物业管理,不断提升城市环境面貌。推行车位共享、错时停车、限时停车等停车模式,持续优化停车秩序。推广实施城区生活垃圾分类“三定一督”模式,实现全市域生活垃圾密闭式收集、转运。发挥市城管委统筹协调作用,探索建立城市管理“红黑榜”机制,不断提高精细化、智能化、专业化管理水平。
提升镇村发展水平。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镇容镇貌优化和被撤并镇区整治提升,促进各镇街差异化、个性化发展。扎实推进村级“散乱污”企业搬迁复垦,探索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机制,推动复垦指标统一收购和调配,着力提升村级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推进农房翻建工作。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管养,实施农村供水户表改造7000户。新(改)建农村公厕52座。新增天然气居民用户1.5万户,建成燃气管线150公里。继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建成美丽乡村公路示范线8条,完成农村危桥改造128座。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全年创成无锡市特色田园乡村8个。
五、强化保护治理,在提升生态文明水平上有新突破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打造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
推进集约节约发展。严守“三线一单”,严把“三个关口”,切实提升源头管控水平。加快推进全市域印染行业整合,推动连片式、区域性“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年内关停化工生产企业21家。严格实行能耗强度和总量“双控”,积极推进绿色制造示范企业创建,建成投运江阴热电燃机热电联产项目,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推动环保“绿岛”建设,着力降低中小企业治污成本。加强绿色低碳发展,实施重点节能改造工程20个,全年节能5万吨标煤以上,创建省、市级节水型载体8个。
强攻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实施“测管治”一体化改革,积极推动“蜗牛警示牌”评定,倒逼压实治污责任。深化大气管控点位长制,推动高值排放区域和企业落实深度减排措施,确保PM2.5年均浓度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落实河长制和断面长制,开展国省考断面周边支浜支流综合整治,实施控源截污、污水管网等工程,推动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力争城乡黑臭河道整治达标率、重点地表水功能区达标率和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均达100%。加强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调查评估,持续推进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积极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着力提升固废、危废处理能力。
实施生态环境修复。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严格执行长江“十年禁渔”政策,持续开展沿江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确保主要入江支流水质达到Ⅲ类。深入开展“美丽河湖”三年行动,启动白屈港、老桃花港综合达标整治和新桃花港江边枢纽等工程,高标准建设10条美丽示范河湖。开展林长制试点,大力推进国土绿化工作。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修复与保护,全面完成沿江10公里范围内20个废弃矿山治理,加快桃花港、窑港口长江生态湿地保护区建设,确保林木覆盖率维持在24.5%左右、自然湿地保护率达22.6%。
六、坚守安全底线,在营造安全稳定环境上有新突破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切实加强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坚决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确保安全生产事故起数、亡人数实现大幅下降。
加强突出问题治理。持续抓好国务院、省、无锡市安全生产专项督导反馈意见整改。全力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大灶”,继续狠抓危化品、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厂中厂”、群租房等领域安全监管,深入治理制约我市安全发展的根源性问题。进一步强化事前执法,加大事故易发环节监管力度,防范遏制同类事故反复发生。实施安全生产领域“黑名单”制度,健全风险隐患信息多部门联动识别机制,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对隐患突出、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实施严厉惩戒。
加强风险隐患防范。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完善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和风险防范化解机制,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强化专家技术支撑,深化与专业第三方机构合作,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识别和预警分析,提升精准监管和风险防控水平。加快推进传统行业领域“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切实降低企业安全风险。持续推动安全文化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在全社会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
加强安全体系建设。细化落实安全生产“党政领导、部门监管、属地管理、企业主体”四张责任清单,持续深化专委会工作规范化建设。督促企业加大安全投入、落实全过程管理,提高本质安全水平。推进公共安全体系、双重预防机制、安全标准化建设,着力提升安全监管效能。加快优化应急管理、防灾减灾等工作机制,推进江阴沿江危化品应急救援基地二期建设,不断提升应急救援保障能力。加大安全生产执法队伍规范化、专业化建设力度,牢牢守住安全生产防线。坚决落实重大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强化对安全生产失职渎职行为的监督问责。
七、突出补短补弱,在创造人民美好生活上有新突破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数字化赋能,实施“微幸福”民生工程,以改革创新精神破解民生难题,努力让民生工作更加有温度,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健全社会保障。完善常态化援企稳岗帮扶机制,实施全民创业行动计划,新增就业岗位6.4万个,促进自主创业3200人,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稳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调整为每人每月392元,被征地农民养老年龄段人员政府保养金调整为每人每月1010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二、三级医疗机构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提高10%至30%。深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现镇街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助餐中心全覆盖。持续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加大重点困难群体帮扶和集体经济薄弱村扶持力度,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发展社会事业。深化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多模式集团化办学,深入实施学位制管理,推进高品质示范学校、优质特色学校建设。启动江阴中专校改扩建、敔山湾第二实验学校等工程,全面实施18项校安工程,建成投运青阳金桥实验学校小学部。深化健康江阴建设,开工建设市人民医院敔山湾疫情防控改造工程,加快推进市妇幼保健院改建工程。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持续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扩面提质。大力实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十百千”示范工程,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市建设,开展文化惠民活动3300场。办好各类品牌体育赛事,新增一批体育公园、健身步道。
推进社会治理。加快市、镇街社会治理现代化综合指挥体系建设,着力完善“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推进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积极构建“网络化服务+网格化管理”的现代农村治理体系。组织完成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持续推进村民居民自治,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创新信访稳定工作机制,推动重大矛盾纠纷源头处置。启动“八五”普法工作,全面深化依法治市。开展食品药品领域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全力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持续推进平安江阴建设,大力实施“反诈护澄墙”行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恶意逃废债等非法金融活动,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全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积极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期盼,以持续深化“三转一提”主题活动为动力,勇于担当,砥砺前行,不断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始终做到政治过硬。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政府各项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严格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省市委各项重大战略和决策部署,坚决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各领域。
始终做到担当作为。加强学习型政府建设,引导和激励政府工作人员深入解放思想、提升专业素养、增强履职本领,以开放的视野、改革的办法、创新的举措破解发展难题,推动江阴在发展中勇于争第一、敢于创唯一。强化政务督查问责,坚决杜绝“庸、懒、散、浮、拖”等现象,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市委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畅通12345热线、市长信箱等民意诉求渠道,全力为企业和群众做好事、解难事。深入落实“三项机制”,不断激发党员干部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
始终做到依法行政。
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要求,健全完善重大行政决策规范化管理,落实合法性审查制度,实施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的能力。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落实重大事项决策前向人大报告制度,大力支持政协履职,健全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沟通对接机制,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接受舆论和社会监督,持续加强重点领域政务公开,不断提升政府工作的公信力。
始终做到清正廉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变异反弹。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进一步压降“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腾出更多财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的全程管控和审计监督,坚决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推动政府系统全体人员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各位代表,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江阴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紧紧依靠关心支持江阴发展的各界朋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奋发有为,勇当新时代县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先行军、区域一体化发展领跑者,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阴,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名词解释
1.上云企业:能以互联网为基础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管理、业务等方面应用,并通过互联网与云计算手段连接社会化资源、共享服务及能力的企业。
2.外贸“破零”企业:全市2019年12月31日之前已进行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但无进出口实绩的企业和未备案登记的内贸企业,实现进出口实绩零的突破。
3.一推三治五化:持续推进农村住房和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治理农村垃圾、污水、河塘;加快实现厕所净化、道路优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管理长效化。
4.264项江河“两违三乱”:45项长江干流岸线利用清理整治项目、19项长江“三乱”及104项河湖“三乱”、96项河湖“两违”。
5.“三无”船舶:无船名船号、无船舶证书、无船籍港的“三无”渔业船舶。
6.“一年小灶”“三年大灶”:“一年小灶”是指国务院对江苏提出的为期一年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2020年);“三年大灶”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为期三年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2020—2022年)。
7.扫黑除恶“六清行动”:线索清仓行动、逃犯清零行动、案件清结行动、伞网清除行动、黑财清底行动、行业清源行动。
8.三转一提:转思路、转方法、转作风、提效能。
9.“百千万”引才专项行动:“十三五”期间,我市新引进百名领军型人才,柔性引进千名教授博士到企业开展常态化产学研合作,全职引进万名紧缺型优秀大学毕业生。
10.“三定一督”模式:生活垃圾分类定时投放、定点收集、定人督导。
11.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12.三个关口:产业导向关口、项目准入关口、节能减排关口。
13.环保“绿岛”:江苏在全国的一项重大创新,指按照“集约建设,共享治污”的理念,建设的可供多个市场主体共享的环保公共基础设施。
14.“蜗牛警示牌”评定:在污染防治攻坚上存在工作落实不力、环境质量持续不达标等10种情形的,由市政府向相关责任部门颁发“蜗牛警示牌”,倒逼责任落实到位。
15.“十百千”示范工程:全省重点扶持10个县级文化馆图书馆、100个乡镇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000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建设。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ulaiwenku.com/81682.html
(0)
上一篇 2022年5月6日
下一篇 2022年5月6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