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中央经济工作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汇编(11篇)

关于学习中央经济工作心得体会、研讨发言(11篇)
目录
1.积极财政助力稳增长侧重效能和精准 1
2.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4
3.精心谋划来年工作赢得更大发展主动 6
4.提升财政政策效能护航经济行稳致远 8
5.稳不是停停也稳不住 11
6.我国经济积极变化逐步增多 15
7.需强调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完善宏观经济治理 17
8.用好工业稳中有进窗口期 20
9.优化民营经济金融服务 23
10.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 25
11.振作工业经济运行重点把握四个要点 27

积极财政助力稳增长侧重效能和精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要求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强调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这是顺应当前和下一阶段经济形势做出的非常及时和果断的部署。
明年的经济形势要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xxxx年中国经济处于新旧动能切换期,经济驱动力量将转换到消费、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但是新动能短期内还难以完全取代旧动能。面对此种形势,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对冲经济社会风险责无旁贷,发挥三重功效:一是发挥逆周期的总量调节效果稳定总需求,二是推动结构性改革稳定市场预期,三是从长期看优化供给结构。
明年积极财政政策侧重提升效能、更加精准和可持续,收入端将出台新的减税降费政策,支出端的强度和进度都要优于今年。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主基调为提升效能、更加精准和可持续。
“提升效能”反映财政紧平衡态势仍存,要求积极财政政策的重点从“量”转向“质”。“精准”则是要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更好发挥结构性调节功能,服务国家战略任务和大局稳定。明年财政政策重点工作可能包括扩大内需、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落实“双碳”目标、促进共同富裕、促进科技创新、“六稳”“六保”、化解风险等。“可持续”反映了我国政策不仅考虑当前,而且考虑未来,不透支未来财政空间,有历史的责任感。
二是明年将更加精准地推出新的减税降费政策。明年市场主体依然面临较大压力,有必要出台新的减税政策提高市场主体的抗风险能力;同时,要体现出结构性和精准有效性,尤其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当然,减税要兼顾长远的财政可持续性和税制合理性,以达到激发市场主体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促进高质量发展和绿色经济、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
三是明年的支出强度是相对较硬性目标,调动地方积极性让支出节奏前移,适度超前基建形成有效投资。从“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到今年会议要求的“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最大的变化就是“保持”到“保证”,去掉“适度”,说明支出强度是硬目标,有利于增强市场主体的信心和预期;“政策发力适当靠前”主要是基于明年上半年的经济压力较大,政策要提前出手。超前基建的主要意图在于稳投资,扩大有效投资,实现稳增长、补短板、优化供给结构的作用,超前基建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但是不能投向过剩领域,而应该向新基建以及智慧城市、地下管廊等领域,以提高应对突发的极端自然灾害和大城市管理能力。
四是推动财力下沉,更好支持基层政府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和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当前财政难题仍是收支矛盾突出,基层政府的“三保”困难。直达机制就是推动财力下沉的最直接体现,中央和省级政府加大对市县的转移支付也是题中之意。
五是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严肃财经纪律,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财政对冲经济和社会风险的代价是财政自身风险会扩大。因此,即使在经济下行加大、房地产和金融风险上升的背景下,仍要坚守财政纪律。为了稳定宏观大局,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将是相当长时期的常态,也体现出党政部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破解当前经济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关键,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重要抓手。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放到突出位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甘肃拥有中科院xx分院、xx大学等一批实力雄厚的科研院所和高校,具有基础研究的显著优势。我们要抓住这一有利契机,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瞄准前沿问题、突出原始创新,调动省内基础研究力量,力争形成一批“从x到x”的原创成果,更好支撑产业升级、引领未来发展。
发挥好基础研究优势的同时,还要面向国家长远发展需求,在应用研究领域,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掌握一些“杀手锏”技术,集中力量解决一批制约我省发展的现实问题,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度。在实施“双碳”国家战略、xx
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等大战略背景下,我省既需要瞄准发电、储能、减排、碳汇等领域前沿技术研究,又需要在新能源装备制造、上游原材料、下游消纳产业等方面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还需要在涵养水源、水土保持、防止污染、节能降耗等方面破解关键性技术难题。我省是全国重要种子生产基地,在马铃薯种薯繁育上,我省优势明显,独领风骚,但在玉米制种方面我们现在更多是种子的扩大种植,在种源培育和创新方面还需要加大攻关力度。此外,在高产优质品种选育、增产增效技术研究、连作障碍克服、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等方面,科技攻关的空间也很大,全力打造特色鲜明的种业高地,亟须我们主动担好科技攻关重任。
科技创新,不光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集中现有科技资源的优势兵力,坚定不移扭住科技创新“牛鼻子”,大力推动自主创新,甘肃完全可以在某些领域取得进步、形成亮点,进而在“十四五”发展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
精心谋划来年工作赢得更大发展主动
近期,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为我们谋划明年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各地各部门要将学深悟透会议精神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以此为基础认真谋划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抢抓经济发展机遇期、窗口期,最大限度地为港城推进高质量发展赢得主动。
要把牢方向抓谋划。各地各部门必须把加强对中央和省市重要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带头学深学透中央和省市重要会议精神。不断增强科学决策、改革创新、驾驭风险等工作能力,不断提升把握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在吃准精神的前提下,找准发展定位和优势,找准工作的对接点、发力点、落脚点,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科学应对、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有先机、于变局中开创新局。通过精心谋划明年发展的目标制定、重点项目安排、财政预算编制,进一步推进深化改革开放、推升民生福祉、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要突出重点抓谋划。做好明年工作,要聚焦主要任务、
抓好重点工作。要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要把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聚力突出战略引领,聚焦增强战略支撑,紧密围绕重大产业、双向开放和创新驱动等战略引领支撑,加快形成具有鲜明连云港特色的产业体系,积极构建“东方大港”,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创新中心,不断做强经济基础,加快“后发先至”,全面开创新局。
要找准短板抓谋划。各地各部门要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这个根本目的,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切实增强机遇意识,重视研究国家政策,重视分析市场变化,重视谋划和搭建平台承接机遇,加快补短板、锻长板,强弱项、扬优势,着力破解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补齐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短板,加快实现从有到优。要排实具体项目,坚定不移、竭尽全力抓实产业项目、民生项目和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进一步细化工作举措。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了明确的计划,工作就有了清晰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工作的主动性就会增强。各地各部门要深入研判当前宏观形势,贯彻落实新理念新思路,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及早谋划好明年的工作,下好“先手棋”,为建设人民期待的现代化新港城努力奋斗。
提升财政政策效能护航经济行稳致远
财政政策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对稳定经济运行和推动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
这是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作出客观、理性、精准的判断之下,对财政政策提出的更高、更明确的要求。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在此背景下,要保持我国宏观经济平稳运行,财政宏观调控必须适应发展阶段性特征和经济形势变化,财政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加强前瞻性研究和政策储备,把握政策窗口,通过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提高财政政策的精准性、有效性,促进经济工作稳字当头、稳中有进。
积极财政政策提升效能,需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一方面,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的支持力度,帮助市场主体减负纾困、恢复发展,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制造业和风险化解。另一方面,
充分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任务实施,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要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支持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的作用。
积极财政政策提升效能,需要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一方面,要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结构调整、乡村振兴、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领域投入,同时推动财力下沉,更好支持基层政府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和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持续提高转移支付的精准性。另一方面,全面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预算,取消低效无效支出,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积极财政政策提升效能,需要更加突出绩效导向。要将预算绩效管理贯穿预算编制执行全过程,加快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好用到位,切实做到花钱要问效、无效要问责。同时,继续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将难以支出的长期沉淀资金一律收回,统筹用于亟须资金支持的领域。
积极财政政策提升效能,需要更好发挥政策协同效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调节经济运行的两大主要政策工具。要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为我国经济发展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不能单纯依靠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一家,而需要强化两者在目标、手段、功能等方面的协调与配合,充分发挥协同效应,财政支出方向应与“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
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形成合力。
积极财政政策提升效能,需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财政可持续性。一方面,要加快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尽快发挥专项债效益;另一方面,要合理确定政府债务规模,完善规范、安全、高效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稳妥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隐患。一方面,要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另一方面,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充分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加强民生政策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防范民生领域过高承诺、过度保障等风险。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各级财政部门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心怀“国之大者”,增强宏观思维、历史视野、战略眼光,敢于担当、主动谋划、善于作为,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让积极财政政策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动能,护航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稳不是停停也稳不住
每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领导干部到普通百姓,没有人不关心。往往会议消息一公布,各种解读、批注、分析用铺天盖地来形容毫不为过。今年的形势比较特殊,其热度自然又增强了几分。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冷落较长时间的房屋中介门口,这几天的人明显多了,有人开始鼓噪房地产市场将要迎来一个小阳春。一位地方领导与我谈起“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时,似乎长吁了一口气,这种长吁颇有意味,似有似无,但被我明显地捕捉到了。
自xxxx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一次把“稳中求进”明确为经济工作的总基调以来,这一总基调一直没有变,今年又加了四个字“稳字当头”,而且是加在前面了,变成了八个字,显然这四个字不是随随便便加的,也不是随随便便加到前面的。
既然是“稳字当头”,那我们就先从“稳”这个字说起。
“稳”这个字的写法集中体现了我们老祖宗的造字智慧。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一边是“禾”,一边是“急”。“禾”我们可以直接理解成粮食,而“急”的繁体书写,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就是把稻谷的壳和粒分开。总之,这个字和粮食相关,也和温饱相联系。有了粮食,吃饱穿暖,百姓就安定,社会就稳定,天下就太平。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粮食丰收,至今也是宏观经济稳定的基础。
从历史演化来看,“稳”这个字无论何时何处,无论是作形容词还是作名词,都是个正面形象,始终具有积极意义。不仅如此,稳字还具有一种内在力量,给人一种支撑感、一种推动感。仔细想想,我们用“稳中求进”作为经济工作的总基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仅从“稳”的字意来理解,停下来停稳是稳,向前进走稳也是稳,我们强调的是哪个稳呢?我觉得应该是后者。
即使现在再加上一句“稳字当头”,总基调的主基调也并没有改变。更何况,稳字当头,不是稳字“挡”头,任何在稳字前面想停一停、松一松、缓一缓、放一放的心态都是要不得的,也都是违背中央精神的。况且,停下之稳,也是稳不住的,停下之稳,就是退。下过象棋的人都懂得,当头炮一“放”,车、马、卒等要迅速调动,果断布局,如此才能赢得棋局主动,为最终胜棋打下基础,如果只是“放”了当头炮,就不思进取、坐等赢棋,那等来的只能是败棋的命运。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这么丰富而深刻的政策组合,就是要在严峻复杂的形势下,在稳字当头的情境中,稳中求进、稳中求新、稳中求胜。求解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真谛,还不能仅仅盯住一个稳字,与稳相关,还有几个字不能忽视;如果看不到,我们不仅不能完整、准确、全面理解会议精神,而且对稳字的理解也会停留于表面。
第一个字就是“进”。这次会议有很多新内容,但根本性的总基调并没有变。我们着眼“稳”字,更要理解好稳和进的关系。二者互为条件,不是互不相干;二者相辅相成,不是相互对立;二者辩证统一,不是互相代替。稳是进中之稳,进是稳中之进。不稳,就难进,不进,就更难稳。进中之稳是最高境界的稳。
第二个字是“质”。稳和进之外,“质”不是旁观者,而是决定稳和进成色的根本元素。如果不是高质量,稳和进都将黯然失色。我们所讲的进,绝不仅仅是速度之进、规模之进、体量之进,更是高质量之进;我们强调的发展,不仅要从今年看、从明年看,更要从长远看;我们所指的高质量,不仅是一个地方、一个地域的高质量,不仅是一个行业、一个领域的高质量,更是全国的、整体的高质量发展。我们既不能穿旧鞋走老路,也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第三个字是“新”。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们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的根本之道,它既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能否朝着有利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方向发展,既和我们能否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等党中央重大决策有关,也和对具体经济政策的理解和落实直接相关。面对世纪疫情等新形势新挑战,今年以来,构建新发展格局依然迈出了新步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有政策的出台,就是朝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方向做努力。如果讲稳中求进的具体内容,那么这也是进的主要内容之一。
第四个字是“效”。每一项政策都是结果导向,但最后宏观经济的大盘究竟能不能稳得住,我们的预期目标能不能实现,还要看各级领导干部对中央精神理解准不准确,落实扎不扎实。应该强调的是,这个“效”不会从天上自己掉下来,而一定要在我们的手上干出来,所以不管前面是多么难过的沟坎,我们的劲绝对不能松,我们的精神绝对不能软,我们要以精神之“进”,干出一个经济之“稳”。
我国经济积极变化逐步增多
xx月以来,随着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扎实推进,保供稳价和助企纾困力度加大,我国经济保持稳定恢复,积极变化逐步增多。同时,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制约仍然较多,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有待进一步缓解。
xx月经济运行的最大亮点在于保供稳价取得积极效果。一方面,随着电力供应能力持续提升,工业生产继续恢复。另一方面,上游生产资料价格见顶,带动xx月PPI同比涨幅由xx.x%回落至xx.x%,PPI与CPI之间剪刀差收窄之后,中下游企业的经营压力有所缓解。
其次在于出口产业链继续保持韧性。xx月我国出口xxxxx亿元,增长xx.x%,好于市场预期。入冬以来国际疫情再次暴发,多国收紧防疫措施,生产受到抑制,客观上有利于我国出口回升,进而对制造业生产和制造业投资形成正向拉动。
最后在于房地产产业链企稳。近几个月来,监管层出台一系列政策,前期积压的住房抵押贷款发放速度加快。xx月居民部门新增中长期贷款xxxx亿元,且连续两个月同比多增。资金得到补充之后,房企竣工速度有所加快,进而带动
商品房销售企稳,房地产市场逐渐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此外,我国粮食再获丰收,为保障市场供应和稳定物价奠定良好基础。基本消费品产销稳定增长,有利于满足居民生活需要。
同时还要看到,经济运行中还有一些方面不及预期。一是受疫情多地散发影响,线下接触型服务业表现低迷。二是基建投资增速继续回落。三是就业问题仍需保持关注。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展望下一阶段,随着大宗商品价格见顶以及国内统筹推进双碳战略,供给冲击有望进一步缓解,但疫情散发间歇式冲击消费、房地产市场进入长周期下行通道以及出口增速逐渐放缓等因素,会继续造成需求收缩,进而会传导至居民和企业预期。
所以,会议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这些要求显示出稳增长已成为政策重心。
目前央行已经推出了全面降准、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财政部已向省级财政部门下达了xxxx年提前批专项债额度,宏观政策已经开始提前发力。而政策效应的逐渐显现,将有助于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继续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需强调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完善宏观经济治理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迎接党的二十da胜利召开。
稳字当头首先要稳增长,避免经济波动过大。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性持续存在,主要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比较突出,国内外环境对明年的经济增长形成不利影响。为了确保经济稳健运行,明年必须发力内需,尤其是政府投资要起到托底作用,“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慎重出台有收缩效应的政策,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但是,稳增长不等于走老路,不是重新依靠粗放式的手段和方式保增长,更不存在“转向”,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能为了实现速度而忽略质量,因此,要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发扬专业主义精神,以理性思维解决遇到的各种难题。
实现经济稳健增长,宏观政策必须稳健有效。“稳健”就是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不急转弯。“有效”就是要提高政策的针对性、操作性、管用性,抵御经济下行压力,使“六稳”稳得牢,“六保”保得住。政策发力要有的放矢,要强调效益,要有利于高质量发展,不搞大水漫灌,一哄而上,既不能简单化、乱作为,也不能不担当、不作为。
坚持稳中求进,就是要把握好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的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不能急于求成。稳中求进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工作总基调,经济是一个生态系统,经济运行是一个有序衍化的动态过程,不能中断搞休克主义,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与辩证思维,实现改革与发展的有机融合。要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既不能急于求成,贪功冒进,也不能原地踏步,无为而治。尤其是不把长期目标短期化,系统目标碎片化,不把持久战打成突击战,造成新的结构性失衡,破坏系统的稳定性,阻碍改革与发展。也不能各自为政,分兵把关变成只顾自己不及其余,胸中无全局、无整体、无大局。
稳中求进就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沉着应对重大挑战,步调一致向前进。没有系统性的顶层设计与统一领导,改革就会失去方向,也会失去力量,既不能稳,也无法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合理布局了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
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改革才取得巨大的历史成就。
完善改革的顶层设计,健全发展的宏观战略,要坚持系统观念和实践标准,遵循经济规律,以实践效果来检验政策的成败优劣。在执行的过程中,不能搞僵化的一刀切,不能生搬硬套,而是在具体落实时领悟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正确政绩观,实事求是,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科学谋划,以负责任态度推进各项工作。这是确保改革与发展稳中求进最重要的组织基础。回过头去看,很多问题的出现就是缺乏实事求是的态度,缺乏正确的政绩观,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慎重决策、慎重用权。
过去两年,疫情持续延缓使得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不断升高,宏观稳定成为稀缺的资源。我们的改革也到了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刻,国内外形势都要求强调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完善宏观经济治理,避免经济波动,加强预期管理,积极调动社会资本活力,实现由上到下与由下到上的畅通,齐心协力谋发展,努力实现明年经济平稳开局,稳中向好。
用好工业稳中有进窗口期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工业稳,则经济稳。稳定工业经济增长,既要打通堵点卡点,确保工业经济循环畅通,又要挖掘需求潜力,拓展工业发展新空间,还要完善工业发展环境,提高政策支持精准性。应妥善把握好政策实施的时机和力度,统筹处理好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之间的关系。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xx月份数据显示,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进一步反弹至x.x%。工业生产好于预期,得益于出口坚挺、能源保供等因素支撑。xx月份,手机、集成电路等工业品生产保持较高景气水平,电力、热力等供应规模明显提升,一度受芯片短缺影响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更是创下了历史新高。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工业稳,则经济稳。今年以来,我国工业生产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汛情、部分能源及原材料供应偏紧等不利因素,总体延续了稳定复苏态势。特别是进入四季度以来,在能源保供稳价、政策纾困等叠加发力下,工业生产恢复进一步加快,为宏观经济保持稳定运行做出重要贡献。
但也要看到,工业经济的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行业、区域及企业之间的结构性分化态势仍在扩大,原材料价
格上涨对下游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带来的成本冲击持续显现,外贸进出口也面临高位回调。此外,居民消费和投资恢复滞后、能源要素约束趋紧、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受阻等,也给工业经济恢复带来较大影响,市场预期有所回落。
综合来看,明年我国工业经济仍将承压前行,工业生产应在保持“稳”的基础上适时适度求“进”,努力平衡好短期应对和中长期发展的关系。一方面,短期内要妥善应对疫情多点散发对工业生产造成的冲击,努力保持工业生产的平稳有序;另一方面,中长期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稳定工业经济增长,要打通堵点卡点,确保工业经济循环畅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畅通国内大循环,重在突破供给约束堵点,重在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对于工业经济来说,应努力做好“三稳”,即稳供应、稳价格、稳产业链供应链。稳供应,就是要扎实推进能源安全保供;稳价格,就是要增加大宗原材料市场有效供给,灵活运用国家储备开展市场调节;稳产业链供应链,就是要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贯通发展。
稳定工业经济增长,要挖掘需求潜力,拓展工业发展新空间。需求收缩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三重压力之一,也是影响工业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扩大有效需求,是拓展供给空间的重要途径,而供给空间的提升离不开有效投资的支撑。对此,要加快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实施,推进重点领域企业技
术改造,培育消费新模式新业态,深挖消费潜力,稳住外资外贸稳中向好的基本盘。稳定工业经济增长,要完善工业发展环境,提高政策支持精准性。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工业经济应对外部冲击、实现稳定增长的重要抓手,而精准有力的政策扶持,是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注重发挥财政金融、产业发展等各类政策的组合叠加效应,也要切实调动工业企业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政府、市场的双轮驱动效应。
稳定工业经济增长是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要充分利用好当前工业经济稳中有进的窗口期,妥善把握好政策实施的时机和力度,统筹处理好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之间的关系,真正推动工业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优化民营经济金融服务
xx月xx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部署,进一步采取市场化方式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日前,中国银保监会党委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提出,要优化民营经济金融服务。
当前,民营经济已成为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然而,反观此前的较长时期,民营经济金融服务却存在诸多不足。
以民营企业贷款为例。根据xxxx年xx月金融管理部门数据,在当时的银行业贷款余额中,民营企业贷款占比xx%,而彼时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超过xx%。民营企业从银行得到的贷款和它在经济中的比重不相匹配、不相适应。优化民营经济金融服务迫在眉睫,该服务水平应契合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相应比重。笔者认为,应从稳信心、强服务、拓渠道、降成本四方面入手,综合施策,共同发力,持续优化民营经济金融服务,助力民营企业,特别是其中最为弱势的群体——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
一是稳信心、稳预期。
金融机构要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同等对待,评价一个企业时,要坚持“不唯所有制、不唯大小、不唯行业、只唯优劣”,在贷款审批中不得对民营企业设置歧视性要求。
二是强服务,改革、完善金融机构的监管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例如,加大正向激励,金融机构应明确民营企业服务的年度目标,提高民营企业融资在内部绩效考核中的权重;再如,建立健全民营企业贷款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调动基层员工的积极性。
三是拓渠道,进一步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综合运用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渠道,充分调动信贷、债券、股权、理财、信托、保险等各类金融资源。
四是降成本。当前,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面临的困难很大,要围绕保市场主体、应对新的经济下行压力,运用市场化办法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金融支持。xx月xx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明确,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可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优惠资金支持,以期进一步降低其融资成本。
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
区域发展存在差距,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之一。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区域之间。对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并从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进行了部署。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形成了以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区域板块”为基础,多个“重点区域战略”为支撑的区域发展战略体系。特别是近年来,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xx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相关区域规划不断走细走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机制也进一步清晰。
但也要看到,部分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还有进一步拉大趋势,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支撑体系还有待完善提升。针对上述问题,决策层持续加码跨区域协调政策支持,通过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等,逐步扭转并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事实上,在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下,我国区域政策的内在逻辑已发生变化,区域政策也逐步从“促进富裕”向
“带动后富”“协调兼顾”转变。与之相对应的区域发展政策引导也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向“更加注重公平”。这意味着,弥合区域发展差距仍将是未来促进区域均衡协调发展的主要方向。
一方面,按照“十四五”规划和xxxx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为引领,以城市群和中心城市等为重点,推动区域优势互补与错位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以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强化地区比较优势,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在支持相对富裕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要引导其积极参与对欠发达地区的帮扶带动工作,加快形成协同联动、合作共赢的区域发展新布局,以更平衡、更充分的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实现更高层次的共同富裕。
当然,考虑到各地在资源禀赋、区域条件、发展基础等方面的不同,推动实现区域均衡协调发展也将是一个动态过程,其中可能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老问题、新矛盾。对此,除了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还要注意政策发力适度靠前,通过预调微调让相关区域政策更精准有效。
振作工业经济运行重点把握四个要点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工业稳则经济稳。如何看待现阶段工业和工业经济运行?xx月xx日,在国家发改委xx月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xx在回答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提问时表示,振作工业经济运行,坚定不移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要重点把握四点:切实落实稳增长的各项要求、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服务于高质量发展的长期目标、充分调动各类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工业运行总体平稳,xx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x.x%,比上月加快x.x个百分点。
据xx介绍,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振作工业经济运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近日,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振作工业经济运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按照问题导向,重点从打通堵点卡点、挖掘需求潜力、强化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等四个方面,提出了xx条具体措施,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xx表示,《实施方案》目标十分明确,就是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振作工业经济运行,坚定不移推动工业高质量发
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把握和推进,重点把握以下四点。
第一,振作工业经济运行要切实落实稳增长的各项要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振作工业经济运行要牢牢把握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着眼于继续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做好政策预调微调和跨周期调节,确保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第二,振作工业经济运行要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当前,我国工业经济运行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凸显,供应链阶段性堵点卡点增多,供需循环不畅。针对这些问题,要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保障能源资源供应、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迭代应用为重点,精准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促进工业经济畅通循环。
第三,振作工业经济运行要服务于高质量发展的长期目标。我国工业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要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应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面临的挑战,紧紧抓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带来的机遇,完善能效约束标准,稳步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推进工业扩能、改造、升级,培育发展新的增长点,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目标。
第四,振作工业经济运行要充分调动各类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着眼于破除制约工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更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大对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精准支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振发展信心,
稳定良好增长预期,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xx表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统筹协调,认真抓好《实施方案》落实工作,切实推动x个方面xx条措施更好发挥作用,为振作工业经济运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ulaiwenku.com/85934.html
(0)
上一篇 2022年5月6日
下一篇 2022年5月6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