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业厅韩长斌、王东明等公开讲话汇编12篇

目录
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3
巩固扩大安全县创建活动成果 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到新水平 9
韩长赋在金砖国家农业合作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13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2017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大会上的讲话 20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6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中国奶业20强(D20)峰会暨奶业振兴大会上的主旨演讲 53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61
推动中非农业合作再上新台阶 65
农业厅副厅长张强在全省农业行业安全生产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72
潘海平在全省农机化发展工作及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培训班上的讲话 82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开创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 97
厅党组成员、总经济师肖小余在2017年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监测暨2018年一季度例行监测结果会商会上的讲话 102
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绿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各级农业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准确把握农业绿色发展的深刻内涵
  更加注重资源节约。这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基本特征。长期以来,我国农业高投入、高消耗,资源透支、过度开发。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就是要依靠科技创新和劳动者素质提升,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节本增效、节约增收。

  更加注重环境友好。这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内在属性。农业和环境最相融,稻田是人工湿地,菜园是人工绿地,果园是人工园地,都是“生态之肺”。近年来,农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也亮起了“红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就是要大力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加快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重显农业绿色的本色。
  更加注重生态保育。这是农业绿色发展的根本要求。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粗放,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失衡、功能退化。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就是要加快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培育可持续、可循环的发展模式,将农业建设成为美丽中国的生态支撑。
  更加注重产品质量。这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当前,农产品供给大路货多,优质的、品牌的还不多,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要求不相适应。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就是要增加优质、安全、特色农产品供给,促进农产品供给由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质”的需求转变。
  着力解决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着力解决农业资源趋紧问题。耕地、淡水等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我国人多地少水缺,人均耕地面积和淡水资源分别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习近平总书记
强调,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近年来,我们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发展节水农业,取得积极成效。但也要看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水资源总量不足且分配不均。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统筹推进工程节水、品种节水、农艺节水、管理节水、治污节水。到2020
年,确保建成高标准农田8亿亩、力争完成10亿亩,全国耕地质量提升0.5个等级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超过0.55。
  着力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发展不仅要杜绝生态环境欠新账,而且要逐步还旧账,要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这几年,我们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畜禽粪便、秸秆、农膜基本资源化利用的“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目前,各项工作有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遏制,但问题仍然突出,长效机制尚未建立。要坚持投入减量、绿色替代、种养循环、综合治理,力争到2020年,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0%以上,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
  着力解决农业生态系统退化问题。农业生态系统是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们调整优化种养业结构,实施草原生态奖补、休渔禁渔等制度,逐步修复农业生态系统。但农田、草原、渔业等生态系统退化,农业生态服务功能弱化的问题仍然突出。要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坚持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逐步建立起农业生产力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生态农业新格局。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加快推进退牧还草、退耕还林还草,到2020年,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6%。
  着力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关系
老百姓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民生工程。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稳中向好,2016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7.5%。但问题和风险隐患仍然存在,农兽药残留超标和产地环境污染问题在个别地区、品种和时段还比较突出。要坚持“产出来”“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大力推进质量兴农,加快标准化、品牌化农业建设,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实现“从田头到餐桌”可追溯。到2020年,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切实抓好农业绿色发展重大行动
  畜禽粪污治理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提出,要解决好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农业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方针,以畜牧大县和规模养殖场为重点,以就地就近用于农村能源和农用有机肥为主要使用方向,按照一年试点、两年铺开、三年大见成效、五年全面完成的目标。首批选择100个畜牧大县整县开展试点,出台规模养殖场废弃物强制性资源化处理制度,严格环境准入,加强过程监管,落实地方责任。力争“十三五”时期,基本解决大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和资源化问题。
  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进村入户到田,成效明显。2016年,全国农用化肥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接近零增长。
考虑到水果、蔬菜、茶叶等园艺作物化肥用量大,约占总用量的40%,我们启动实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在苹果、柑橘、设施蔬菜、茶叶优势产区,选取100个县开展试点示范,实现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力争到2020年,果菜茶优势产区化肥用量减少20%以上,果菜茶核心产区和知名品牌生产基地(园区)化肥用量减少50%以上。
  东北地区秸秆处理行动。东北地区秸秆总量大,处理办法少,利用率仅为67%,比全国低13个百分点。要大力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基料化利用,加快建立产业化利用机制,不断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今年,在东北地区60个玉米主产县开展试点,推动出台秸秆还田、收储运、加工利用等补贴政策,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综合利用模式。力争到2020年,东北地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露天焚烧基本杜绝。
  农膜回收行动。农膜是第四大农业生产资料。随着使用数量的增加,大量残膜造成了“白色污染”,特别是西北地区用膜量大,治理任务重。要推进加厚地膜使用,落实“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建立完善的回收利用体系,推进机械化捡拾。今年,要以甘肃、新疆、内蒙古等为重点区域,以棉花、玉米、马铃薯为重点作物,开展试点示范,整县推进,综合治理,率先实现农膜基本资源化利用。
  以长江为重点的水生生物保护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推进以长江为重点的水生生物保护指明了方向。
要继续强化休渔禁渔、“绝户网”和涉渔“三无船舶”清理整治,修复沿江近海渔业生态环境。从今年开始,率先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实行全面禁捕,逐步实现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全面禁捕,在通江湖泊和其他重要水域实行限额捕捞制度。
  强化农业绿色发展的保障措施
  健全农业绿色发展的支持政策。落实好《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耕地保护补偿、生态补偿制度,建立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补贴政策体系。完善农业保险政策,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业绿色发展金融服务体系。
  强化农业绿色发展的科技支撑。优化农业科技资源布局,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人才等要素向农业绿色发展领域倾斜,研究提出适应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的绿色发展技术集成创新方案。遴选推广绿色环保、节本高效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提高应用水平。
  培育农业绿色发展的经营主体。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开展统测统配、统供统施、统防统治等专业化服务。支持规模种养企业、专业化公司、农民合作社等建设运营农业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设施,采取政府统一购买服务、企业委托承包等形式,推动农业废弃物第三方治理。
  建立农业绿色发展的监测评价体系。建立农业资源台账制度,开展调查监测,搞好分析评价。探索建立农业绿色发
展指标体系,推动将监测评价结果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建立财政资金分配与农业绿色发展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
巩固扩大安全县创建活动成果 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到新水平
  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这次现场会,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具体行动,是把“双安双创”工作推向深入的有力举措。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同志亲自出席并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各级农业部门要认真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开展四年来,各地踊跃参与、积极创建,取得了显著成效,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促进作用。
  一是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各创建单位按照创建标准,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政府考核,由部门工作升级为政府行为,加大投入,加强督促,质量安全水平普遍提升2个百分点以上,平均达到99.1%,群众满意度提升16个百分点,创建效果明显。
  二是增强了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创建活动以县为单位整建制推进,进一步强化了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安全县100%建立监管名录,100%落实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制度,100%实施农业综合执法,100%建立举报奖励制度,检测、监
管、执法能力全面提升。
  三是创新了质量安全监管措施。创建县坚持“创”字当先,探索形成了一大批管用的制度、措施。有的县围绕农业投入品源头管控,建立了准入备案制,规范了农资销售渠道。有的县围绕强化散户主体责任,建立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倒逼散户安全生产。有的县围绕提升监管效能,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搭建智慧监管平台,实现监管对象全覆盖。
  四是助推了现代农业发展。创建县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摆在突出位置,打“优质牌”、念“安全经”,以质量安全促品牌发展,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平均占比由创建前的45%提高到65%。很多县深入挖掘安全县这块金字招牌的价值,吸引了大量企业到当地建设原料基地,实现了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总之,安全县创建激发了地方工作热情,调动了各方积极性,在一些原来想干而没有干成的事上实现了突破,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档升级。近年来,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2015年、2016年和今年前三季度,全国例行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7.1%、97.5%和97.7%。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任重道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绿色导向的农业发展重点,唱响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的主旋律,不断
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2018年,农业部将在全国范围开展“农业质量年”活动,大力促进增强质量安全意识,推进标准化生产,严格全程监管,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一是强化“产出来”,抓好绿色生产。深入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强化作物秸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到2020年,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0%,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完善农兽药残留标准体系,推行健康种养殖,在规模生产新主体推行按标生产,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每年提高两个百分点。
  二是强化“管出来”,提升法治水平。加快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扩大食用农产品监测范围,创新问题发现机制,建立健全暗查暗访和投诉举报奖励制度。深入开展专项治理,严惩重处违法犯罪分子,及时公布典型案例。加强基层监管能力建设,加快构建追溯体系,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推广应用,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
  三是强化“树起来”,推进品牌引领。强化农产品品牌意识,将品牌建设与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相结合,加强“三品一标”等质量安全认证,树立一批特色优质安全农产品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以品牌引领安全、开拓市场。
  目前,全国已经命名首批107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
县(市),确定了第二批215个创建试点单位。希望已命名的和正在创建的安全县要巩固创建成果,切实加强质量安全工作,发挥好四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在质量兴农上发挥带头作用,围绕质量安全做文章,借助安全县这张名片,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在品牌强农上发挥示范作用,集中优势资源、优势力量,打造几个知名品牌,带动产业做大做强。三是在推进绿色发展上发挥排头兵作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先行先试,树立标杆。四是在保障消费安全上发挥主力军作用,安全县是“菜篮子”产品的主要供应基地,每个县都要守底线、保安全,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已经进入了深化提升、扩大成效的新阶段。各地农业部门要深刻领会本次会议精神,特别是汪洋副总理的讲话精神,继续深入推进创建活动,坚持不懈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打造中国农业生态绿色、优质安全的新形象!
  (本文系韩长赋11月29日在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现场会上的发言)
韩长赋在金砖国家农业合作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2017年6月16日中国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部长 韩长赋
尊敬的各位部长,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六月仲夏,万物繁盛。今天我们在美丽的古都南京召开金砖国家农业合作论坛,旨在搭建交流平台,分享发展经验,畅谈务实合作,促进金砖国家农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参加今天论坛的既有来自金砖各国农业部、科研机构和企业界的代表,也有来自国际粮农机构和金融机构的代表。我谨代表中国农业部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对各位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
  2010年,首届金砖国家农业部长会议在莫斯科召开,扬起了金砖国家农业合作的风帆。2011年,第二届金砖国家农业部长会议在中国成都召开,会上通过了《金砖国家农业合作工作规程》和《金砖国家农业合作行动计划(2012-2016)》。随后在南非的比勒陀利亚、巴西的巴西利亚、俄罗斯的莫斯科和印度的德里,先后成功举办多次农业部长会议和系列活
动,金砖国家农业的合作机制不断巩固,合作范围逐步扩大,合作成效日益提升。
  7年来,金砖国家农业国际地位不断提升。2010-2016年,金砖国家农业生产总值从1.4万亿美元增至2.3万亿美元,占世界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从47%增至57%,可以说,稳居世界农业的半壁江山。金砖国家粮食产量占全世界比重超过40%,以不足30%的国土面积养活世界43%的人口,成为全球粮食安全最重要的保障力量。
  7年来,金砖国家之间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2010年至今,中国对其他金砖国家的农产品进出口额分别增长了50%和23%,远高于同期世界农产品贸易14%的增长率。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增长低迷的大环境下,金砖国家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取得如此成绩十分难得,成为一抹亮色。
  7年来,金砖国家合作不断深化、协作更为有效。在多双边机制下,我们保持密切沟通,在促进全球粮食安全治理、应对气候变化、消除贫困、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今天上午,我们召开了第七届金砖国家农业部长会议,围绕“创新与共享,共同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这个主题,进行了深入而坦诚的交流,联合发布了《金砖国家农业部长会议共同宣言》和《金砖国家农业合作行动计划(2017—2020)》等成果文件,表明了我们加强农业合作的坚定决心和共同意愿。
  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和农产品消费大国,同时也是农产品进口大国。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把发展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粮食连续13年丰收,连续4年产量超过6亿吨,较好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农民持续较快增收,2016年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跃上1.2万元人民币的台阶,保持了稳定较快增长势头,农民生活持续改善。农业物质技术装备达到新水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3%,现代农业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化肥使用量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接近零增长,一些地方实现了负增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农村改革取得新突破,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蓬勃发展,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超过280万家,为农业农村发展带来了新活力。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22亿人次,农产品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超过2200亿元。中国农村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这些进步的取得,是中国政府对农业高度重视的结果。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多年来,我们坚持这一战略定位,实施有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的政策,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治理,推进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挖掘发展潜力、增强
发展动力、激扬发展活力。
  这些进步的取得,也离不开农业对外开放和合作。这些年,我们秉持相互尊重、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农业国际合作新局面。
  一是农业对外合作机制不断完善。我国已与全球60多个国家建立了农业合作机制,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在农业政策、科技创新、投资贸易等领域广泛开展合作交流。与140多个国家以及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等10多个国际组织,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二是农业对外投资步伐加快。在境外注册设立农林牧渔类企业1300多家,遍及全球85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存量117亿美元,投资领域涉及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多行业,投资模式逐步从资源开发向资源开发与资本合作经营并举转变。
  三是农产品国际贸易快速发展。2016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近1900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其中进口1116亿美元。中国已成为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的重要伙伴,贸易总额达到261亿美元,其中进口225亿美元。中国的农业对外开放和农产品进口也给合作伙伴国带来了重要机会,巴西大豆、南非羊毛、俄罗斯水产品、印度棉花等在中国农产品进口中比重较高。
  四是农业国际科技合作蓬勃发展。中国积极投身多双边农业科技合作,与100多个国家和10多个国际组织科技交往密切,已向世界各国派出访问学者、留学生和各类短期培
训人员1万多人次,派遣农业技术专家超过2000人次,引进国际先进农业技术数千项,动植物种质资源10万多份。
  五是农业对外援助稳步推进。通过援建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派遣农业专家提供咨询和开展技术合作、培训农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等方式,中国积极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有效应对粮食危机。截至目前,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援建270多个农业项目,培养20多万名农业人才,并提供大量农机、良种、化肥等物资,显著提升了受援国农业发展水平。
  女士们,先生们!
  当前,世界农业发展形势正发生深刻变化,面临诸多挑战。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农产品需求不振,对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带来不利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重,极端天气、灾害天气多发频发,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加剧,直接影响低收入缺粮国家的粮食安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淡水资源短缺,面源污染问题突出,农业可持续发展压力加大。人口持续增长,农业发展既要解决目前约10亿贫困或营养不良人口的温饱问题,又要解决未来人口增长带来的食物安全问题。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增加,世界上反经济全球化、反贸易自由化的思潮明显抬头。
  推进农业合作,推动农业贸易更加公平有序、农业投资更加便捷高效,是破解世界农业发展难题的必由之路。金砖国家都是农业大国,各国农业特色鲜明、互补性强,加强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我们举办本次论坛,就是要倡导合
作、实现共赢。今天参加论坛的有政府官员、科学家和企业家,可谓群贤毕至,精英荟萃。希望大家广泛交流,深入探讨,发挥优势,共同推动金砖国家农业务实合作再上新台阶。为此,我提三点建议:
  第一,政府要做农业合作的坚定支持者。政府在农业合作的政策制定、平台搭建、环境营造、法制完善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减少贸易壁垒和各类投资政策限制,规范农业合作管理,为企业经营提供有力支持,释放农业国际合作的动力与活力。
  第二,科学家要成为农业合作的积极贡献者。农业国际合作离不开科技支撑。长期以来,农业科学家为推进农业国际合作贡献了智慧、发挥了巨大作用。希望广大科学家积极参与金砖农业合作,在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投入更多精力,作出更大贡献。
  第三,企业家要成为农业合作的有力推动者。企业家是农业合作的主力军,是金砖国家农业合作能否取得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决定力量。希望在座的企业家们积极投身农业合作,在开拓市场、打造品牌、推广新技术、发展新产业等方面发挥优势,共同抵御农业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安全风险,带领农民增收致富。
  女士们,先生们!
  当前,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正深入推进,随着人口总量增长、城镇人口比重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未来中国
农产品需求仍将呈刚性增长,市场潜力巨大。中国正在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进结构调整,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推进绿色发展,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推进创新驱动,加大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力度,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让包括小农户在内的广大农民参与农业现代化进程;稳定粮食生产,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同时,更加关注农民收入,包括小农户增收问题,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到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
  我们欢迎金砖国家及世界各国积极参与中国现代农业建设,围绕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农业科技创新、农机装备制造、农业信息技术研发应用等关键环节,农产品加工流通、电子商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与中国农业同发展、共壮大。我们也鼓励中国企业、科学家积极参与其他国家的农业建设,共同谱写世界农业合作发展的美好明天。
  最后,感谢江苏省为举办这次论坛所提供的有力支持!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2017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大会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以“践行‘两山’理论、发展休闲农业”为主题,在浙江安吉召开首届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大会,邀请城乡居民游“绿水青山”,寻“快乐老家”,忆“游子乡愁”,吹响2017年“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的号角。首先,我代表农业部,向出席大会的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200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在这里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大科学论断,体现了中国共产dang人探索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认识升华,推动了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转变,引领中国迈向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为新发展理念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今天,我们在这里重温习总书记的“两山”理论,进一步领会其精神内涵,对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培育宜居宜业
特色村镇。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提出,要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为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开启了加快发展的新征程。
  近年来,在市场拉动、政策推动、创新驱动、政府带动下,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整个产业呈现出“发展加快、布局优化、质量提升、领域拓展”的良好态势。2016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近21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5700亿元,从业人员845万,带动672万户农民受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农业旅游文化“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农村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次会议之所以选择在浙江召开,是因为浙江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走在了全国前列,在浙江很多地方,绿水青山已经或正在变成金山银山。我们希望浙江的创新、探索、经验、模式,能够在全国各个地方广泛复制、开花结果。
  当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休闲旅游需求将更加旺盛。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和带薪休假制度的逐步落实,休闲度假将会成为大众化、经常性的消费方式。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
共服务将更加完善,乡村的好山好水好风光将更有魅力,城里人到乡村“养眼洗肺、解乏去累”的愿望更强烈。中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将以其规模和速度进入世所未有、蓬勃发展的历史阶段。
  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重大意义。这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需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有利于调优农产品品种品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挖掘农业的休闲体验功能,增强农业的供给活力。这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迫切需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有利于统筹城乡的要素资源,促进城乡规划一体、设施一体、服务一体,补农村短板、扬农村长处、美乡村风貌、留田园乡愁。这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迫切需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有利于农村产品变礼品,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有利于民房变客房,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有利于农区变景区,扩大就业容量,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抓住历史机遇,勇于责任担当,转变发展思想、明确发展定位、创新发展方式、打造发展特色,全力开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新局面。
  一要坚持以“农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农民是我们这片土地上最辛勤的劳动者、田野里最朴实的守望者、农耕文明最虔诚的传承者。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增进农民福祉是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搞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离不开资本、人才、管理等现代要素,我们要鼓
励资本下乡、人才返乡,共同做大做强这一产业。但是,农家乐不能光让老板乐,关键还得让农民乐,资本下乡要带动老乡,不能代替老乡,更不能剥夺老乡。要创新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采用合作社、入股等方式,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就地就近实现就业增收,共享发展成果;要帮助农民做好规划布局和策划设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发展一批休闲农业的特色村、专业园和合作社;要强化农村人才培训,充实一批规划设计、创意策划和营销人才,激发农民创业创新活力。
  二要坚持以“农业”为基础的发展定位。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基础,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石。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必须夯实农业的基础地位,挖掘乡间尘封的遗存,唤醒乡村沉睡的资源,激活创业创新的热情,把农业培育成令人向往的产业。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带动传统种养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多样化、个性化发展;要积极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要加大示范创建力度,整合一批精品景点和精品线路,培育一批知名品牌。
  三要坚持以“绿色”为导向的发展方式。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农业本身就是绿色产业,农业的底色就是绿色,绿水青山是农村的宝贵资源和独特优势。天人共美、相生共荣的好生态,营养健康、老少咸宜的好产品,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独特的吸引
力和竞争力。要始终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方式,尊天重地,道法自然,保护家乡好风景,美化山水田林湖,打造田园绿色美,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发展。要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适度开发,合理开发,科学开发,保护田园风光、保留原始风貌、保持乡土味道,防止农村变成城市的缩小版、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四要坚持以“文化”为灵魂的发展特色。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唯有浸润和涵养了文化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才会有蓬勃的生命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必须立足地方和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文化、民俗情感,以文铸魂,匠心创意,讲好那山那水那人那事,勾勒最神往的故乡,书写最动人的乡愁,给游客会心一击,让游客流连忘返、心旷神怡、魂牵梦萦。要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对传统农业的耕作技术、生产工具、种植制度等实施全面保护;要传承农耕文明,多种形式挖掘利用展示乡土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农事节庆文化、饮食文化等;要加大创意设计,创作一批充满艺术创造力、想象力和感染力的创意精品,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和康养的深度融合。
  今天,首届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大会召开,标志着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各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要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农业的新产业,加强规划引导,加大政策扶持;要作为工作的新领域,注重模式探索,强化典型示范;要作为新阶段的新任务,勇于开拓创新谋发展,敢于顺势而为求实效。
  同志们、朋友们!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休闲农业乡村游,望山看水忆乡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有效途径,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真抓实干,奋发有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四推进一稳定”做好农业农村工作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部署,总结2016年工作,安排2017年工作,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今天上午,大家聆听了杨晶国务委员传达的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汪洋副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落实。
  下面,我讲4点意见。
  一、关于2016年工作
  2016年,面对复杂形势和多重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落实新发展理念和中央决策部署,围绕“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优的良好态势。概要讲,有“两稳、三进”。
  “两稳”,就是农业生产稳,农民收入稳。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2325亿斤,是历史第二高产年,棉油糖、肉蛋奶、水产品供给充足。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增幅有望继续高于城镇居民。
  “三进”,就是农业结构调整有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大步迈进,农村改革稳步前进。籽粒玉米调减3000万亩左右,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56%,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过65%,以休闲农业和农村电商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成为新亮点。农药使用量继续零增长,化肥使用量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接近零增长,一些地方实现负增长;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7.5%,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出台,开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又一重大制度性创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面积超过8亿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量超过270万个,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比超过30%。
  一年来,全国农业系统齐心协力、拼搏进取,着力抓了以下重点工作:
  一是着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强化整体谋划,分行业部署结构调整。以玉米为重点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出台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意见,调减“镰刀弯”等非优势区玉米面积,扩大粮豆轮作和粮改饲试点范围。以生猪和草食畜牧业为重点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优化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减转移1600万头;
召开奶业振兴大会,以中国奶业20强为龙头引领奶业振兴。以保护资源和减量增收为重点推进渔业结构调整,出台渔业
转方式调结构指导意见,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突出优质安全,调优品质结构。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新建成果菜茶标准园800个,创建畜禽水产养殖示范场6851个。扎实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首批命名107个县(市),加快全程监管和追溯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1.3万个。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开展无疫区和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全年未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二是着力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紧紧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加强农业资源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建设高标准节水农业示范区11个,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200个,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600个。创建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和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水产健康养殖示范面积比重达到51%。开展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试点和洞庭湖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治理试点。启动洞庭湖、鄱阳湖等典型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继续推进东北黑土地保护、南方重金属污染、华北地下水超采治理试点。启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创建,探索农业绿色发展的有效模式。实施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加大海洋牧场建设和水域生态修复力度,全年共清理取缔5000余艘涉渔“三无”船舶和35万张(顶)违规渔具。完成农机深松整地1.55亿亩。启动耕地轮作休耕试点616万亩。
  三是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完成106个重点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开展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创建一批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5%,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加大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等绿色生态技术推广。启动科技创新能力条件、现代种业等重大工程建设,扩大制种大县奖励规模,加快海南、甘肃、四川国家级种子基地建设。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组织实施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农业转基因研发和安全监管,强化科学普及和舆论引导。召开“互联网+”现代农业大会,在10个省份开展农业电子商务试点,在26个省份实施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在8个省份继续开展农业物联网项目试验示范。加强农业遥感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全年培训100万人。
  四是着力加强规划编制和政策完善。谋划“十三五”发展,国务院印发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这是国家层面的第一个农业现代化规划,是指导“十三五”现代农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编制印发了种植业结构调整等24个专项规划。国办下发了关于完善支持政策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优化补贴政策,会同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适度规模经营。调整优化渔业油价补贴、动物防疫补助政策,启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以及农村一二
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等重大政策。完善调控政策,推动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保持基本稳定,落实玉米“市场化收购+补贴”改革,继续实施棉花、大豆目标价格试点,探索开展鲜活农产品调控目录制度试点。建立重要农产品供需平衡表制度,定期发布农业经济运行有关数据。创新金融政策,会同财政部组建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推动28个省建立省级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启动“保险+期货”试点,推动将旱灾、疫病全面纳入保险范围。争取投资政策,整合做大现有建设项目,积极争取专项建设基金,推动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列入支持范围。
  五是着力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起草并以中办国办文件印发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作出全面部署。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制定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文件并经中央审议通过,扎实推进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推进经营制度改革,召开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座谈会,开展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创建。扩大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机制创新试点,支持开展农业生产托管、代耕代收、联耕联种等社会化服务。推进其他各项改革,加强农村改革试验区试验成果的提炼推广,启动农垦专项改革试点,10个省制定印发农垦改革实施意见,种业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在全国推开。推进农业对外合作,国办印发促进农业对外合作的意见,成功举办G20农业部长会议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国际农业经贸合作论坛,启动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和农
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试点。
  六是着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以国办文件印发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制定发布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深入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等示范创建和宣传推介,组织实施农村产业融合试点示范工程。推进农村产业扶贫,制定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推动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指导各地编好规划,制定环京津贫困地区发展特色农业扶贫共同行动,开展定点扶贫地区产业发展带头人培训,遴选一批产业精准脱贫的范例和样板,引领带动重点区域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总的看,2016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重要支撑,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好成绩来之不易。在此,我代表农业部,向关心支持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各方面表示衷心感谢!向农业系统干部职工、农民群众致以亲切问候!
  二、关于2017年的总体思路和工作主线
  2017年要召开党的十九大,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做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对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至关重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17年中央1号文件对“三农”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系统部署,各级农业部门要履职尽责抓好
落实。我们要自觉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来谋划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坚持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来引领发展方向,用“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大逻辑来深化思想认识,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主线来明确重点任务,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来统筹工作布局。
  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适应新形势新任务,2017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努力践行新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主线,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重点,着力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业态、扶持新主体、拓宽新渠道,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巩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做好2017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要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2017年贯彻好这个总基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全局的基本盘,农业稳住了,大局才能稳定。2017年的农业农村经济工作,要把“稳”作为基础和前提,稳定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稳定粮食生产,稳定农民增收,从而稳住农业农村基本面;把“进”作为方向和目标,推动农业结构
调整、农业绿色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农村改革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在“稳”的前提下实现关键领域新突破。当前,贯彻落实稳中求进,就是要在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前提下,加大力度、放开手脚,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做好2017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要牢牢把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整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要求从生产端、供给侧发力,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调整优化农业的要素、产品、技术、产业、区域、主体等方面结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绿色发展,创新体制机制,从整体上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使农业供需关系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的平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结构调整,既要调整结构、调整布局,又要转变方式、创新机制;既突出发展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既是破解当前农业供需结构失衡的必然选择,又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年来,各级农业部门努力谋划工作新举措,2016年7月份召开的全国农业厅局长座谈会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作了进一步系统梳理,各地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结构调整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开端。同时我们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和把握也在逐步深化,思路逐步清晰。但作为一项新任务,作为一
次深刻变革,有些问题还有待认识,很多方面还有待探索,一些同志对这个新任务认识还不清、理解还不深,思想上还有些迷茫,工作还不得要领,还要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
  一方面,要进一步深刻认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要看到,破解农产品供需结构性矛盾迫切需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农产品供给大路货多,优质的、品牌的还不多,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要求不相适应,迫切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调优产品结构、调精品质结构、调高产业结构,促进农产品供给由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质”的需求转变。提高农业比较效益迫切需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前,我国农业生产面临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双向挤压,农民费时费力生产出来的产品却卖不上价,农民持续增收的压力越来越大,迫切需要节本增效,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缓解资源环境压力迫切需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农业资源长期透支、过度开发,资源、环境两道“紧箍咒”越绷越紧,拼资源拼投入的传统老路已经难以为继,迫切需要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提高农业生产布局与环境匹配度。应对国际竞争迫切需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年来,我国玉米、棉花、食糖等农产品库存量连创新高,同时部分产品进口不断增加,迫切需要增强国际竞争力,扬长避短,提高国内农业产业安全水平。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我国农业发展确实已经到了加快
推进转型升级的历史阶段,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诸多有利条件和难得机遇。这些年,随着农业连年丰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当前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充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物质前提、生产基础;随着消费快速升级,消费需求日益多元,个性化、多样化消费迅速增加,优质、安全、品牌农产品需求潜力巨大,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引导动力;随着国际国内市场深入融合,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加强农业国际合作、推动农业走出去面临重大机遇,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发展空间。
  总之,对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有正确认识、正确态度,既不能认为以前的工作搞错了,现在可以不要产量了,要知道,没有“十二连增”,结构性改革就无从谈起;也不能死抱过去做法不放,认为不必轻举妄动,过几年形势又回来了。要正确认识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的决策部署,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紧迫任务,抓住机遇乘势推进,农业就能完成惊险一跳、更上层楼,就能实现阶段转型、质量升级。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重、难度大、头绪多,需要把握正确方向与原则,妥善处理好各类重大关系,找到有效办法与途径,工作中要特别注意把握四个方面。
  第一,要把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作为主攻方向。这次之所以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不叫新一轮结构调整,是因为国家整体经济水平提高了,经济运行的市场化程度提
升了,城乡互动融合加深了,消费需求层次升级了,这些都对农业生产形成了倒
逼,不能简单地在现有生产水平上作“量”的增减,深层次的问题是要从产业和体制两个方面增强供给体系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因此,要优化产品结构和品质结构,推进质量兴农,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满足多层次、高质量、个性化需求;要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推动资源要素优化重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农业功能拓展,促进生产向优势区聚集;要优化技术结构和经营结构,调整传统技术路径,大力发展节本增效、优质安全、环境友好的新技术新模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第二,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核心目标。农业经营效益的提升、农民收入的增加,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的检验尺度和持久动力。改得对不对,市场说了算;改不改得动,农民说了算。2016年前三季度,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虽然增幅总体仍然高于城镇居民,但较往年已经明显放缓,为近13年来最低,2004年以来首次没有高于GDP增幅。预计2017年多数农产品价格仍将低位运行,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如搞不好,多年来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的势头可能逆转。要努力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稳定农业经营收入这个农民收入的基本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关注农民、依靠农民,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要重视推进产业扶贫,让贫困人口同步进入小康。
  第三,要把改革作为根本途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深刻变革,不能只动结构、不
动机制,要用改革的办法激发活力、增进动力,而不能靠行政命令来推动。总的方向是要坚持市场化导向,充分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依靠市场手段动员要素、优化配置、提升效率,以市场化倒逼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要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健全农业资源要素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健全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补贴制度体系,提升农业的市场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
  第四,要把创新思维作为重要动力。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当前形势、未来走势,既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当下农产品供需结构性矛盾;又坚持目标导向,朝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长远目标迈进。要放宽眼界,着眼新主体、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不能只在原有框架里打转转。要有城乡统筹的视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城镇化进程紧密相连,要研究城乡关系变化,促进金融、土地、农民工等城乡要素合理配置,用城乡一体化的方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有国际的视野,注重运用国际市场和资源,促进优势农产品出口,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等国家的农业产能合作,拓展国际市场。
  三、关于2017年工作重点
  对于2017年的具体工作,农业部1号文件将作出全面安排,文件稿已发给大家征求意见。这里,我着重讲几项重点工作,概括起来就是“四推进一稳定”。
  第一,推进结构调整
  农业结构调整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当前,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已有良好开局,但离调优调高调到位还有很大差距,市场供需不匹配、农牧结合不紧、种养循环不畅、产业链条不长、区域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依然突出;农民改变种养习惯也面临资金、技术、人才制约,对市场行情把握不准,存在“不愿调、不会调、不敢调”的问题。下一步,调结构关键是要顺应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确保产得出来、卖得出去,并争取卖个好价钱;发挥生产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农民愿意调、主动调。
  2017年,农业结构调整一定要有新突破,形成新局面。重点抓好5件事:一要继续调减玉米。现在粮食库存多主要是玉米问题仍然突出,2017年要继续调减“镰刀弯”等非优势产区玉米1000万亩,累计调减总量争取达到4000万亩。深入开展粮改饲、粮改豆补贴试点,扩大玉米大豆轮作试点,扩大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种植面积,调动农民主动参与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二要大力稳生猪、兴奶业。目前,部分地区在禁养区划定和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片面强调养殖污染治理,对养殖场简单一关了之、一禁了之,部分粮食主产区和传统养殖区的生猪养殖规模急剧下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统筹养殖污染治理与生猪生产的关系,按照规模高效的发展要求,优化生猪区域布局,加快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转型升级,引导生猪养殖向玉米主产区、环境容量大
的地区转移。坚持“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抓住规模化、标准化这个关键,建设优质奶源基地,抓住中国奶业20
强这个龙头,培育国产品牌,振兴民族奶业。三要推进渔业减量增收和资源养护。着力转变养殖方式,推广健康养殖,调优区域布局,减少养殖密度,坚决压减高投入高污染的水产养殖规模。逐步减少近海养殖,规划和发展“海洋牧场”。坚决贯彻落实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和渔船“双控”制度,启动限额捕捞试点,加大减船转产力度,确保渔船数量和捕捞产量逐步下降。完善伏季休渔制度,持续清理整治“绝户网”和涉渔“三无”船舶,积极推进长江捕捞渔民退捕上岸、转产转业。率先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实行全面禁捕。四要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制定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鼓励各地争创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适应市场优质化、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大力发展区域优势特色农产品。结合农业产业扶贫,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加快发展地方特色蔬菜瓜果、茶叶、花卉、食用菌、畜禽等产业。突出抓好品牌建设、品质管理,支持建设一批地理标志产品和原产地保护基地,打造一批富有特色、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品牌。2017年要开一次农产品品牌大会,增强农业品牌意识,扩大优质品牌影响。五要加快推进农村创业创新。落实好国办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文件精神,以扶持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士兵、农业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为重点,加强政策扶持,开展创业创新培训,支持发展农产品储运加工营销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农业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加快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让“双创”成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从2017年起每年开一次创业创新大会,展示推介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2017年还要开一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大会,交流发展经验,拓展农业空间。
  第二,推进绿色发展
  绿色是农业的本色,绿色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要求。目前,我国农业资源利用强度过高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不足并存,耕地、水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农膜有效利用率偏低。对此,很多地方已经行动起来,也有了不少典型,但仍有一些地方认识不够深刻、紧迫感不强、工作不够主动,加之绿色生态的政策支持体系尚未形成,农民广泛参与的积极性还不高。下一步,要紧紧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推进减量替代、减量控害、综合利用,进一步强化试点示范、机制创新、科技支撑,坚决打赢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到“不欠新账,努力还旧账”,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
  2017年重点要在5件事上下功夫:一要深入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开展水果、设施蔬菜、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示范,大力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扩大配方肥使用范围,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和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集成推广农药减量增效综合技术模式,加快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二要全面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
用。这几年各地在这方面搞了不少试点,探索总结了不少经验模式,2017年的重点是要抓好模式推广、搞好社会化服务。要以畜牧大县为重点,扩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种养循环整县推进试点。积极发展畜禽粪污第三方治理和社会化服务,健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抓好主产区秸秆综合利用,健全秸秆多元化利用补贴机制。推进地膜清洁生产和农田残膜回收再利用试点。三要切实抓好农业资源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加大东北黑土地保护支持力度,探索有效的技术模式和补贴机制;深入推进河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继续推进南方重金属污染区耕地修复。扩大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区域和试点规模,加快实施退牧还草和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四要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加快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管和追溯体系,加强投入品监管和风险评估监测,规范生产用药,严格控制“菜篮子”产品农兽药残留超标。加快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推动新型经营主体按标生产,2017年在新型经营主体开展试点。继续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
县创建活动,再确定200个县(市)开展试点。五要加快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机制。2016年11月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了《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这是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一件大事,我们要高度重视,具体谋划,主动协调,与财政部门配合,积极稳妥推进农业补贴机制调整优化。2017年重点是要抓好现有补贴政策的整合完善,对一些不符合绿色生态导向的政策,要及时调整政策方向,完善政策内容;对
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政策,要争取加大支持力度。去年农业部会同发改、财政等8部委联合印发了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提出要创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各地积极性很高,2017年要以县为主,在有条件的地方整市整省开展创建活动,统筹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第三,推进创新驱动
  重点是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要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紧紧围绕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这一核心目标,着力在节本增效、优质安全、绿色发展等方面下功夫。要加快调整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和重点,从注重数量为主,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从注重粮食生产为主,向粮经饲统筹和大农业转变;从注重种养为主,向种养加、资源环境等全过程全要素转变。要加快推进重大科研攻关和技术模式创新。围绕解决农业发展重大瓶颈制约,集中力量组织开展重大科研攻关,尽快形成一批“一体化”农业科技综合解决方案。深入推进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大力推广优质专用品种,集成示范一批节本增效、绿色发展、循环利用的技术模式。围绕农业集约化、机械化、轻简化要求,遴选推介一批主要农作物高效栽培、农机农艺融合、畜禽水产健康养殖、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成熟适用技术。
  2017年科技体制创新上要抓好3件事。一是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适应农业市场化、信息化、规模化发展需要,组织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试点,加强农技推广绩效考评,支持农技推广人员与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技术合
作,探索公益性机构和农技人员参与经营性服务的新机制、新措施。支持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开展农技服务,促进公益性机构和经营性组织协同发展。组织开展科研院校参与重大农技推广工作试点,建立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一体的科技服务平台。二是推进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建设好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国家种业成果产权交易中心,吸引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积极参与,发挥好价值评估、展示推介、咨询服务、产权交易、众创服务等作用,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推广应用,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进一步推进种业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落实科研人员权益分享、持股兼职等激励政策,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三是推进科技创新联盟建设。以重点行业、关键领域为重点,加快布局一批区域性农业技术创新中心。集中相关地区优势科技力量,开展东北黑土地保护、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华北地区节水农业和南方稻田重金属污染治理等重大问题联合攻关。鼓励企业等市场主体投资联盟建设,探索建立健全联盟多元化支持、市场化运营的长效运行机制。支持省级农科院整合本地区科研力量资源,促进地市农科所转型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推广。
  第四,推进农村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围绕深化农村改革,中央连续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以土地制度改革为主线,对有关改革事项作出长远性、战略性制度安排,并批准开展农户承包地、宅基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集体资产等改革试点。应该说,现在农村改革的“四梁八柱”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了,改革的
效应与红利必将逐步释放。下一步,要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抓好已经出台的改革举措落实,另一方面加大攻坚克难力度,继续深化农村改革。
  2017年重点要做好5件事:一要落实好“三权分置”意见。2016年,中办国办下发了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意见。2017年重点是要落实文件精神,探索多种实现形式,真正让农户的承包权稳下去、经营权活起来,让沉睡的农村土地资产醒过来。要加快推进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2017年再选择北京等6个省份推进整省试点,将试点省份扩大到28个,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基本完成,确保2018年底全国基本完成。二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近期,中央关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将正式出台,这是探索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战略性制度安排,也是保障农民权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大政策。2017年,要扩大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稳妥有序、由点及面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争取在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股权量化和资产管理等方面取得经验。要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工作,摸清家底,建立台账,加快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建设。这项重大改革还将召开专门会议加以部署。三要加快培育新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推动出台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政策文件,构建政策扶持体系。多元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
全年培训100万人。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特别是土地托管、联耕联种
、股份合作等经营方式,发挥农机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多路径提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引领结构调整、产品质量和科技进步。四要深化农垦体制机制改革。2016年农垦改革发展文件贯彻取得明显成效,但困难和问题仍然不少。2017年是改革攻城拔寨的关键阶段,乘势而上就会柳暗花明,拖泥带水就有可能半途而废。要按照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的改革方向,突出重点、分清主次,在推进垦区管理体制改革、办社会职能改革、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要加快推进土地确权发证,确保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发证任务。五要大力推进农业对外合作。2016年4月国办印发了促进农业对外合作的若干意见,2017年重点是落实好意见,同时启动实施农业对外合作规划,以“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和地区为重点,支持农业企业开展跨国经营,推动农业走出去。要健全产业损害风险监测评估体系,推动建立重要农产品贸易调整援助机制。
  农村改革试验区,是我们推进农村改革的试验田,这几年围绕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产权制度、农村金融制度等领域,安排了一系列改革试验项目,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改革成果。下一步,要继续抓好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强总结评估和成果应用,更好发挥改革试验作用。
  第五,稳定粮食生产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绝不意味着放松粮食生产,绝不能削弱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这个问题上,中央态度坚定鲜明,习近平总书记
有明确要求,农业部门一定要有清醒认识。保供给、保证全国人民能够到点开饭,始终是农业部门的首要任务,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当前粮食是多了一些,但数量多主要是玉米多,库存多主要是国有粮库多。粮食生产是“两难”问题,多了不行,少了更不行。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粮食产量滑下去容易提上来难,要防止一减都减,形成共振效应。长期来看,粮食等主要农产品需求仍处在上升通道,保障供给的压力依然很大。要坚决守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巩固提升粮食产能。
  2017年粮食不追求增产,但要防止出现大的滑坡,这是底线。尤其是主产省区、主产市县,要稳定粮食生产。重点抓好3件事:一是启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建设。五中全会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两区”,这是确保粮食安全的根基。国家将出台“两区”划定建设意见,我们要按照文件精神抓紧科学划定“两区”,抓紧研究制定操作规程和管理办法,把水稻、小麦、玉米生产功能区划好,把大豆、棉花、油菜籽、糖料蔗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明,上图上网,到村到田,引导财政、金融、保险、投资等政策措施向“两区”倾斜。二是继续加大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整合耕地建设投入。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财政资金带动金融资金加大投入的办法,整理增加的土地通过占补平衡筹资的办法,加快建设,提高标准。
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大规模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三是落实好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保护和调动地方
重农抓粮积极性。“米袋子”省长负责制,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制度。去年底,国办印发了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办法,这是落实地方粮食安全主体责任的重要举措。2017年要据此开展考核工作。各地农业部门要立足职能,推动落实好粮食支持政策,组织好粮食生产;同时要积极争取政府重视支持,推动责任落实。
  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眼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2017年在工作打法上、工作抓手上,要抓重点、抓关键点、抓兴奋点。重点要抓好“五区一园四平台”。
  “五区”,就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这“五区”,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主力军,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也是农业绿色发展的样板田;“五区”功能定位互补,建设内容各有侧重,是我们农业调结构、转方式、增效益打出的组合拳,要切实抓在手上,拢起来一起用力,推动形成我国农业生产力科学布局的新蓝图、农业区域发展的新格局。
  “一园”,就是现代农业产业园。这项工作是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推进农业现代化需要提出来的,是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带动落实农
业农村发展支持政策的重要平台。要通过建设“产业园”,打造现代农业示范的载体、现代农业技术装备集成的载体、新主体“双创”的载体、优势特色农业发展的载体、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载体。中央对此高度重视,1号文件作了重点强调。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总的思路是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产业园;在建设措施上,要做到“三个突出”,突出规划引导,统筹布局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等功能板块;突出政策创新,借鉴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做法,推动出台信贷、用地、科技等政策;突出企业主体,吸引龙头企业建设运营产业园,农业部门重点是做好服务。2017年部里将全面启动这项工作,力争“十三五”期间,建成300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四平台”,就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农兽药基础数据平台、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平台。这些实际上是信息化平台,是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现代农业管理水平。这是重要的工作方式创新,是农业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要把建平台的基础工作做好做实,推动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实现互联互通、开放共享。“四平台”就像一套房子里四个功能不同的房间,是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有相对独立性,但不能割裂开来、各搞一套。今后,随着形势发展变化,平台数量可能还会继续增加,平台建设内容也会拓展和延伸。
  “五区一园四平台”,是农业部门抓工作推动、抓建设、
抓管理的重要抓手,是我们通过实践探索总结出来的抓得住、抓得准、抓得牢的工作载体,必须积极进取、齐心协力,努力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分门别类制定规划、制定标准、制定政策,各类资源要素、各类资金项目,都要向“五区一园四平台”倾斜集聚,形成中央和地方共同发力、推动建设的工作局面。
  四、关于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当前,农业农村正处在深刻变革之中,市场化、城镇化、信息化、全球化加快推进的大背景,农业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主体多元化、功能多样化的大变化,都使得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对象、内容、领域等发生深刻变化,传统管理服务模式已难以适应发展要求,必须以变应变、顺势而为,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努力提升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指导能力和水平。为此要坚持五个“更加注重”。
  一要更加注重运用市场办法推动工作。长期以来,虽然我们反复强调市场意识、市场导向,但实际工作中很多人还是习惯于运用行政手段,习惯于开会、发文件、搞审批。现在看,确实不够了、不好用了,必须真正重视市场、研究市场、运用市场,用好市场需求导航灯。现代农业必然是市场化农业。2016年农交会上举办品牌农产品省部长联合推介活动,20名省部长提篮叫卖,为农产品代言,讲述品牌故事,在新媒体上得到广泛传播,效果十分明显。这是运用市场办法推进工作的生动范例。今后,要更多利用市场信号和价格传导机制引导农业发展,用市场手段调控供给消费,不能再
靠行政推动一条路。
  二要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方式推动工作。我们过去比较重视用政策支持农业发展,今后在这个基础上,还要注重依法保障农业发展,注重运用法治的思维、方式和手段来凝聚共识、争取支持、推动工作、解决问题。无论是正面要求的工作,还是负面禁止的事项,都要善于运用法治手段。新的工作,尤其是带有长期性的工作,要优先想到立法修法执法。现在涉农法律那么多,我看哪一部法律执行好了,运用充分到位了,哪一项工作都能打开一个新局面。要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进一步深化农业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简政放权和政务公开,切实用法治激发市场活力、保障农村改革发展。
  三要更加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工作。现在,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信息已经渗透到了农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到基层调研时发现,村里在墙根下晒太阳的老大爷都会用手机。地方同志讲,现在农民绝大部分信息都来源于手机,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生的大事,农民都能通过手机知道。可以说,信息技术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这也是我们开展农民手机培训的原因。下一步,要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手段指导生产、引导市场、改善管理,提供服务,注重发挥政务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作用,让新媒体成为农业技术的推广员、市场信息的发布员、优质农产品的推销员、“三农”政策的传播员。
  四要更加注重运用典型模式推动工作。农民群众善于创
造,也善于模仿,典型引路是十分有效的工作方式。现在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新情况、新领域多,要鼓励基层创造,善于发现典型,总结培育可复制可推广、可观可学的典型模式,进而上升到政策,指导推动面上工作。2016年10月份,我们总结了洛川苹果、赣南脐橙、定西马铃薯等特色产业带动精准脱贫的范例,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总结更多好的范例加以推广,部里将分区域召开范例观摩会,交流经验,推动产业精准扶贫。各地也要及时发掘并总结基层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好范例,宣传推广,以点带面推进工作。
  五要更加注重通过制度安排推动工作。搞好农业要靠政策,尤其要靠制度化的政策、长效化的机制。要改变那种只重视争项目、分资金的工作方式,加大政策创设和机制创新力度,善于在建立制度性的政策框架上下功夫,把不适应新形势的政策及时转向,把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制度化,让资金和支持政策持续发挥作用。近年来,我们积极争取创设的草原生态补奖和退耕还草政策,总量接近200亿,虽然这些钱全部发给农牧民,并没有年年由农业部门来分,但实实在在支持了草食畜牧业发展和草原保护。这种思路和做法值得“复制”。
  抓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关键要有一支素质过硬、敢于担当、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各级农业部门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两个责任”,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要大力倡导想干事、敢干事,创新求实抓
落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要坚持管行业必须管行风,深入推进农业系统强农惠农资金使用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坚决防止跑冒滴漏、吃拿卡要、权力寻租,坚决纠正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以过硬作风和一流业绩树立农业系统的良好形象。
  同志们,2017年目标任务已经明确,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鼓足干劲、狠抓落实、奋发有为,巩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中国奶业20强(D20)峰会暨奶业振兴大会上的主旨演讲
各位企业家,各位嘉宾,新闻界的朋友们,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河北石家庄召开中国奶业20强(D20)峰会暨奶业振兴大会,回顾新世纪以来,特别是2008年以来我国奶业走过的奋发图强历程,描绘“十三五”乃至未来十年的美好愿景,凝心聚力推动奶业振兴。
  振兴中国奶业,是中国奶业人的责任和使命、梦想与光荣。这次峰会在石家庄召开,显示了中国奶业人的意志、勇气和担当。我们不忘记历史,不回避问题,不惧怕困难,永远铭记八年前那场深刻的挫折和教训。八年前,我们在这里跌倒,又从这里爬起,痛定思痛,砥砺前行;今天,我们再次从这里出发,众志成城,励精图治,向着新的高度攀登。这次峰会的意义和作用,必将在中国奶业振兴的历史征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我首先祝愿这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十分关心奶业发展。在视察河
北时专门强调要提升奶业质量安全和发展水平。在今年年初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讲话中,讲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特别提到我国牛奶还不能满足人们对质量和信誉保障的要求;在今年4月视察小岗村时还关切地问起,我国奶业什么时候能实现振兴。这是总书记对奶业人的嘱托,对中国奶业的期许。李克强总理前不久批示指出,实现国内乳业健康发展,既关系广大奶农利益,又关系奶制品安全和群众健康,农业部要会同有关部门予以重视,加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指示,彰显了振兴民族奶业的极端重要性,为我国奶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总结经验,坚定信心,团结协作,攻坚克难,踏上中国奶业振兴的新征程,开拓中国奶业振兴的新局面。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
  第一,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小康社会不能没有牛奶,十几亿中国人不能没有自己的民族奶业。
  牛奶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接近完美的食物,牛奶消费水平是一个国家国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我们正在朝着实现第一个百年梦想迈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人喝不上牛奶是难以想象的。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牛奶消费人数和人均消费量都大幅提高。但我国人均乳品消费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亚洲的1/2,占全国人口一半的农村居民还很少或没有喝上牛奶,这是我国奶业的一个短板。
  短板就是潜力。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有100多万奶农,
有1000多万头奶牛,有几百家乳企,有不断扩容的十几亿人的大市场,我们没有理由放弃民族奶业,没有理由把国内这么大的市场拱手让人。为国人的幸福生活计,为农民的就业增收计,为国家重要农产品和食品供给保障计,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奶业,加快振兴民族奶业,为所有中国人都能喝上奶,喝优质奶而不懈努力。
  第二,我国奶业素质显著提升,全面振兴有基础、有条件、有希望,对奶业振兴要充满信心。
  这些年,我们大力开展奶业整顿和振兴,狠抓质量安全监管、技术进步、生产发展和品牌建设,奶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现了脱胎换骨,可以说是今非昔比。一是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2015年,我国生鲜乳和乳制品产量分别达到3870万吨和2782万吨,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奶类消费量达到36公斤,比2000年增加28.4公斤,比2008年增加约6公斤。二是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2015年全国生鲜乳和乳制品抽检合格率分别达到99.3%、99.5%,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连续7年保持在100%,规模牧场乳蛋白、乳脂肪等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三是奶业生产方式明显转变。奶牛规模化养殖比重超过48%,比2008年提高29个百分点,规模养殖场全部实现机械化挤奶;奶农专业合作组织超过1.5万个,是2008年的7倍多,奶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组织化水平显著提高。四是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主要乳品加工装备和技术水平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奶业20强企业的市场份额已超过50%,许多产品在国际获奖,质
量可与国外品牌媲美。君乐宝婴幼儿奶粉通过全球食品安全标准顶级认证,蒙牛获得第十届全球乳制品代表大会最佳乳制品奖和最佳乳品包装奖,现代牧业、飞鹤乳业获得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金奖。
  当然,还有一些困难和问题不容回避。我国奶业仍然“大而不强”,存在标准化程度不高、生产成本偏高,养殖加工脱节、缺乏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品牌不响亮、缺少有竞争力的企业品牌等。尤其是当前受进口冲击和消费不旺影响,面临奶价低、销售难、奶农收入减少、企业库存增多等突出问题。
  困难是暂时的,前景是光明的。我们有世界一流的加工企业,有世界最大的潜在消费市场,还有国家的大力支持,这些都是中国奶业发展的优越条件,我们一定要坚定振兴中国奶业的决心,保持振兴中国奶业的信心。2008年的困境都挺过来了,只要我们正视困难、直面挑战、练硬内功、持续努力,必将迎来中国奶业的又一个春天!
  第三,开拓进取,合力攻坚,加快走出一条中国奶业振兴之路。
  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中国奶业竞争力,打好奶业振兴攻坚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汪洋副总理对这次峰会寄予厚望,专门作出批示,强调“要继续紧紧围绕提高质量、效益,大力推进奶业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尽快把我国奶业竞争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指明了奶业发展振兴的总体思路,我们要深刻领会、全面贯彻、抓好落实。在新的发展阶段,推进奶业振兴,要践行
新的发展理念,注重绿色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质安全为核心,以提升奶业竞争力为目标,加快转变奶业发展方式,强化标准规范、科技创新、政策扶持、执法监管和消费引导,着力降成本、优结构、提质量、创品牌、增活力,实现中国奶业跨越式发展。力争到2020年奶业整体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到2025年整体进入世界奶业强国行列。重点在以下五个方面发力。
  一是以建设优质奶源基地为依托,“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奶源是奶业的基础。我们要着力在建设优质奶源,实现“奶畜良种化、饲草优质化、生产规范化”上下功夫,推动奶业节本提质增效。每年新增建设50万亩高产优质苜蓿基地,在东北、华北等地100个县开展“粮改饲”试点;继续开展奶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推进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每年扶持900到1000个规模养殖场(小区)改造升级。力争到2020年,优质苜蓿草产量达到500万吨,8吨以上的高产奶牛超过300万头,规模养殖比重超过70%。
  二是以完善现代奶业质量监管体系为重点,“严生产,强监管,创品牌”。好的乳制品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要完善奶牛养殖标准和规范,建立健全乳制品标准化生产体系,强化生产过程管控,不断提高“产出来”的水平。要深入实施乳品质量安全检测计划,建立和完善全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构建严密的全产业链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断增强“管
出来”的能力。要不断提升质量安全水平,加快占领品质制高点,打造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产品牌,树立国产乳制品消费信心。
  三是以推进养殖加工一体化为抓手,实现奶农奶企
合作共赢。奶业涵盖饲草料种植、奶牛养殖、乳品加工等多个环节,要推动奶业健康发展,提升全产业链,需要善待奶农。要建立奶农与乳企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使生产链条上下游各环节有机融合、互助互利,共同补齐行业短板,促进技术进步。奶农要壮大,提高组织化程度,实现抱团发展,增强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企业要投入,自建、收购、参股、托管养殖场,提高自有奶源比例;政府要扶持,支持奶农合作社提升专业化、组织化水平,支持乳企加强奶源基地建设,督促各方严格履行购销合同,稳定产销关系。
  四是以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布局,全面增强奶业国际竞争力。我国奶业对外开放程度已经很高,随着“一带一路”战略以及相关自贸区协定的深入实施,今后必将在更大程度、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融入国际市场。我们要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强化资本、资源、技术、管理等合作,在竞争中提升综合实力,在开放中增强国际影响力。一方面要适度进口乳制品,调剂余缺,满足国内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另一方面要鼓励企业加快海外布局,积极利用境外资源,开拓国际市场,增强企业生产能力、资源调配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五是以宣传引导和创新营销为着力点,不断提高乳品消费水平。提振消费
信心,做大乳品消费市场,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媒体等各方面共同努力,同声相应,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讲好中国奶业故事,大力宣传奶业发展的成果和国产乳制品的良好品质,让大家放心消费。要巩固传统乳品营销模式,不断创新流通方式,积极发展“互联网+”等新型营销模式,满足群众方便、快捷、个性化的乳制品消费需求。
  企业强,则产业兴。D20是行业的骨干,是产业的依托,是振兴中国奶业的先锋,要带头,要担当,要联合;D20强大起来、联合起来,中国奶业振兴就有光明前景。借此机会,提几点希望:一要打造D20联盟品牌,成为行业发展的领军者。要继续完善联盟工作机制,促进乳品企业大协作、大联合,增强吸引力和影响力,把D20打造成中国奶业的旗帜和标杆。二要严把质量安全关,成为乳品质量的捍卫者。D20企业要以工匠精神在生产工艺和流程上精益求精,坚持用最严格的标准、最先进的技术、最规范的管理,生产最优质的产品,以质量安全树品牌、打市场、求效益。三要承担社会责任,成为产业根基的守护者。乳品企业和奶农是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要共享产业发展果实,促进养殖加工和谐发展。尤其在当前形势下,乳品企业更应切实履行收购合同,与奶农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奶业产业链条长、环节多,奶业振兴是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部门团结协作,共同行动。农业部门要大力推进养好牛、产好奶,确保生鲜乳质量安全。希望各有关部门齐心协
力,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形成联合作战的工作机制,共同打赢奶业振兴总体攻坚战。
  同志们,奶业振兴前景光明、使命光荣。我们要以振兴奶业为己任,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直面挑战,迎难而上,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勇气,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推动中国奶业全面振兴,加快实现由奶业大国向奶业强国的历史性转变。
  谢谢大家!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新华社记者 董峻
  “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结合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推广浙江好的经验做法,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农业农村部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发挥好牵头作用,切实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任务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韩长赋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任务,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韩长赋说,“必须采取超常规措施,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这个短腿短板,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防止城市化过程中乡村凋敝。”
  他表示,这既是国家整体战略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在农村的具体体现。韩长赋说,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保护好绿水青山和田园风光,留住独特的乡土味道和乡村风貌,是乡村振兴的当务之急。要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倾斜,给农民一个清新洁净的美好家园。
  韩长赋说,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在这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中央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牵头任务交给了农业农村部,深感责任重大。
  “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韩长赋介绍,“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扎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以农业绿色发展新成效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据韩长赋介绍,农业农村部近年来大力实施畜禽粪污治理、秸秆农膜回收处理、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等重大行动,以农业绿色发展新成效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针对畜禽粪污乱排、秸秆焚烧、农膜污染等突出问题,
农业农村部整合60多亿元资金,大力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2017年支持51个畜牧大县整县推进畜禽粪污治理,在东北地区71个玉米主产县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在西北地区建设100个农膜回收示范县,以点带面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农民创造良好生活环境。
  农业农村部大力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选择100个果菜茶生产大县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150个重点县开展全程绿色防控试点。目前全国农药使用量已连续3年负增长,化肥使用量2017年实现负增长。“这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转折,意味着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得到控制。”韩长赋说。
  他还表示,今后要在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上取得新成绩,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行动,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加快形成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环境优美的田园生态系统。
  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各项重点工作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已作出部署: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种举措,稳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日前在浙江省安吉县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全面部署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各项任务。韩长赋说,农业农村部将按照部署要求,履行好牵头责任,
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逐项分解细化工作任务,明确责任部门、工作目标、时间进度,层层压实责任,确保每一项任务都有人
抓有人管落实落地。
  着力改善村容村貌是推进这项工作的重点之一。韩长赋说,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以加强优化村庄规划管理为引领,推动形成功能清晰、布局合理、生态宜居的村庄建设格局;采取“一事一议”等方式,重点加快治理农村垃圾污水,推进“厕所革命”;鼓励农民利用房前屋后发展具有乡土特色的庭院经济,推介一批美丽休闲乡村和精品旅游景点,带动提升村容村貌。
  韩长赋强调,村级组织在农村环境治理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今后一方面要发挥好村级组织作用,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垃圾收集转运等服务,另一方面要调动好农民的积极性,鼓励农民投工投劳,开展房前屋后和村庄公共空间环境整治,逐步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长效机制。
推动中非农业合作再上新台阶
农业农村部部长? 韩长赋
(2018年9月3日)
  农业是中非合作的重点领域和重要利益交汇点。自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以来,中国与非洲各国携手推进农业合作,迄今已走过12个年头。在中非国家领导人的关心支持和领导推动下,各方落实习近平主席打造中非休戚与共命运共同体的指示倡议精神,推进农业合作取得巨大成就,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面向新时代,进一步深化中非农业合作前景广阔,我们将以本次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为契机,深化全方位合作,提升发展质量,助力中非合作再上新水平。
  12年来,中非坚持互利互惠、合作共赢,推动农业合作取得显著成效
  12年风雨同舟,中国政府始终践行“真实亲诚”的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与非洲各国政府一道,全面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历届峰会农业成果,务实开展农业政策、科技、人才、贸易、投资等全方位交流合作,在有效推进非洲农业现代化、提升粮食安全水平、丰富农产品市场供给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了中非农业发展空间,实现了互利互惠、合作共赢。
  政策对话不断加强,战略对接更加顺畅。中国与非洲各国始终将加强政府间政策对话,作为推动中非农业合作的重要抓手,重视分享借鉴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及减贫经验做法。在多边层面,中方着力打造中非农业政策对话平台,定期举办会议,邀请双方农业官员、专家学者交流分享各自发展理念和实践经验,推动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等与非洲农业综合发展计划相互衔接、互为借鉴。在双边层面,中国已与16个非洲国家签署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或议定书,内容涵盖种业、畜牧、农机、检验检疫等各领域,建立了双边农业联委会或工作组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业政策交流,促进各国农业发展战略有效对接,为中非农业合作共赢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技术交流不断深化,服务支撑更加有力。中方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中非农业科技交流,目前已在19个非洲国家援建20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集中展示中国先进农业品种技术,搭建多双边技术合作平台,探索市场化商业化可持续运营。向37个非洲国家派遣农业技术、职业教育、高级顾问等71个援外专家组,共计724人次,传授农事管理经验,指导当地农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展中非科研机构“10+10”合作,围绕适用非洲大陆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开展联合攻关和研究开发。截至目前,中方已累计在非洲各国试种作物品种300多个,传授实用技术500多项,约100万小农从中获益,为非洲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和服务保障。
  经贸合作不断升级,发展动能更加强劲。近年来,在各国共同努力下,中非农业投资和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2017年,中国与非洲农产品贸易总额突破60亿美元大关,比2006年增长185.3%,其中中国自非洲进口油籽、棉麻丝、饮品等农产品29.4亿美元,增长143%。良好的贸易关系为中国企业赴非洲投资创造了有利条件。截至2017年底,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农业项目117个,遍布2/3以上的非洲国家,投资存量148.3亿元人民币,涵盖种植业、农产品加工、渔业等领域。持续健康发展的农业经贸合作,丰富了双方农产品市场供给,促进了非洲农业产能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
  人员交往不断密切,南南合作更加深入。2006年以来,中国与非洲各国广泛开展农业人才交流活动,共举办了337期培训班,为非洲国家培训农业官员、技术人员和职业教育学生57000多人次,储备了一批非洲农业发展人才,培育了大量传承中非友谊的亲诚使者,极大增进了中非人民的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厚植了中非农业合作的民意基础。中国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签署了《中国政府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关于开展南南合作的意向书》,成为首个与FAO建立南南合作战略联盟的国家,并捐赠成立信托基金,专门用于支持农业领域南南合作。2008年信托基金启动以来,中国与FAO合作在非开展三方南南合作项目,在非洲60多个项目点开展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活动,受到非洲国家政府和民众热烈欢迎,
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FAO总干事多次公开赞赏中国是全球农业南南合作的“领军者”。
  中非农业合作前景广阔,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经过长期发展,中国农业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高,在资源条件、市场需求、科技信息等方面展现出鲜明特色和突出优势,非洲各国对共享中国农业发展成果和经验的期盼十分强烈,合作需求更加迫切,中非农业合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合作前景。
  应对全球粮食危机,确保粮食安全中非合作潜力巨大。保障粮食安全是全球性重大课题,也是中国与非洲各国农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当前,世界农业发展面临气候灾害频发、资源约束趋紧、市场波动加剧等突出问题,粮食危机在部分非洲国家频发,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粮食供给仍是非洲国家发展的当务之急。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农业资源稀缺的国家。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始终将解决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调动各级政府重农抓粮和亿万农民群众务农种粮积极性,粮食产量连续5年超过1.2万亿斤。中国用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和6.5%左右的淡水资源,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对非洲各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中国将与非洲各国一道,坚持把巩固提升非洲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摆在中非农业合作的突出位置,与非洲各国共同致力于减少饥饿和营养不良,保障粮食安全。
  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推广应用,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中非合作潜力巨大。优良的品种、先进的科技和农机装备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坚持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引领力量,多措并举推进引进吸收再创新与原始创新,在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目前,中国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良种全覆盖,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突破了杂交水稻、杂交玉米、转基因抗虫棉等重大核心技术,研发了高效、低残留、低毒农药150多种。这些成就和成果积累,将为非洲各国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丰富多样的物质条件支撑,同时有助于中国与非洲各国深入开展农业品种、技术和装备联合攻关,创新应用模式,促进农业发展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发挥市场资源优势,深化农业贸易投资中非合作潜力巨大。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消费市场和重要的对外农业直接投资来源国,目前正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这些都将为深化农业对外合作带来新机遇。随着中国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的快速升级,对优质安全农产品的需求会快速增长,农产品进口会继续增加,必将为非洲各国提供前景可期的农产品出口市场。近年来,非洲各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投资需求巨大。深化中非农业投资贸易合作,既可以为中国投资找到希望的“热土”,又能促进非洲农产品出口
国和投资目标国农民增收,将非洲国家的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能优势、发展优势。
  新时代新作为,全面开启中非农业合作新征程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在国际上影响日益广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赢得越来越多国家的热烈响应,中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水平。中国农业农村部和各相关方面将继续秉持真实亲诚、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共同落实好北京峰会各项涉农举措,加强顶层设计,创新合作形式,下沉合作重心,推动中非农业合作成果更多惠及彼此农业农村发展、更好造福各国亿万农民兄弟。
  强化中非农业合作的顶层设计。有效对接中非共建“一带一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非盟《2063年议程》和非洲各国发展战略,共同编制中非农业现代化合作规划,明确下一阶段中非农业合作的重点领域、重点任务、重点项目和实现路径,搭建起中非农业合作的“四梁八柱”。
  建立健全中非农业合作机制。加强与非盟合作,推动建立中国-非盟农业合作委员会,定期举办中非农业合作论坛,着力打造汇聚共识、交流政策、分享经验、促进经贸的机制平台。积极落实业已签署的双边农业合作文件,充分利用好双边农业合作委员会或工作组机制,扎实推进中非农业全方位务实合作。
  创新中非农业技术合作形式。进一步整合运用好中非农业科研机构“10+10”机制、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援非农
业专家、境内外培训等资源,加强农业技术联合研发和人才培养,发挥好农业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资源渠道优势,传播中国经验、阐释中国方案、推广中国实践,帮助非洲国家提高农业自主发展能力。
  务实推进中非农业经贸合作。建设好在非农业合作示范园区,完善道路、农田水利和灌溉等农业基础设施,积极鼓励和引导中非实力强、信誉好的企业入驻园区,从事农业生产、加工、仓储和物流,发挥园区辐射带动作用,为非洲培育一批有技术、懂市场、会经营的农业致富带头人,促进中非农业投资合作和农产品贸易持续健康发展,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收。
农业厅副厅长张强在全省农业行业安全生产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张强
(2018年6月1日)
同志们:
  省农业厅党组决定召开全省农业行业安全生产视频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昨天(5月31日)中央召开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认清当前全省农业行业安全生产形势,对当前农忙和汛期安全生产,特别是针对今年以来农村能源发生两起意外事故的严峻形势,对行业安全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我省农业行业安全生产工作取得的成绩
  2017年,全省各级农业部门突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重点,狠抓责任落实,扎实开展安全源头监管、安全检查、宣传教育等工作,取得了全省农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农业厅连续第五年被省政府评为“安全生产优秀单位”且在被评为优秀的省安委会成员单位中排名第二、2017年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安全生产月优秀组织单位”、2017年“安全生产统计工作先进单位”等可喜成绩。
  一是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到目前为止,我厅已出台了《关于推进农业行业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四川省农业厅农业行业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度(暂行)》、《关于进一步落实全省农业行业安全生产工作责任的通知》、《四川省农业行业安全生产党政同责实施细则》、《省农业厅党组关于贯彻落实〈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体现和落实安全生产相关要求的暂行规定的意见〉的通知》、《关于深入推进我省农业行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的通知》等文件,建立健全了领导决策机制、考核机制、检查督导等制度。今年以来,省农业厅党组会、厅务会已8次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根据省委编办、省安监局《关于进一步明确省级有关部门(单位)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职责的通知》(川编办发[2017]127号、153号)文件,省农业厅及时调整充实了厅安委会成员单位,再次明确了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均成立了安全生产委员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落实了牵头单位,行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不断健全,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基本实现到单位、到岗位、到个人。
  二是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扎实推进。各级农业部门扎实开展变型拖拉机、渔业船舶、畜禽屠宰、草原防火、农村能源等专项整治活动,省厅在岁末年初、春节前、全国“两
会期间”、“五一”等重要时段都组织督查组深入一线开展督促检查,为全国全省“两会”顺利召开、人民群众过好幸福祥和节日营造了稳定的安全生产环境。全省各级农业部门结合实际,开展重点整治、探索整治模式,把开展安全知识普及与专项整治行动一并实施,有序推进了安全生产各项工作。
  三是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重大风险工作顺利开展。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部署,着力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积极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重大风险。修订完善了《四川省农业机械事故应急预案》、《四川省渔业船舶水上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四川省农村能源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并开展了全省农机事故应急演练、全省农村沼气工程事故应急演练。通过演练,为农业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提供了样本,提高了各级农业部门应对安全生产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协调配合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增强了安全生产意识,提升了全省农业行业安全生产监管水平。
  二、全面分析当前农业行业安全生产主要风险及问题隐患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的认识到当前全省农业行业安全生产形势复杂严峻,部分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截至目前,全省农机、渔业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起数和死亡人数均较上年下降,草原防火、畜禽屠宰等行业领域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但是,今年全省农村能源意外事件较为突出,已造成8人死亡1人受伤。刚才苍溪县农业局和叙永县农能办分别就
3月31日3死1伤和5月19日5人死亡农村沼气意外事故基本情况、处置、善后和下一步加强安全工作措施发了言。这两起事故都受到省安办的高度关注,专门来函要求加强包括农村能源在内的农业行业安全生产监管。
  在今年省厅组织的安全生产督查中,春节前省厅督查组在眉山仁寿县满井镇生猪定点屠宰场发现灭火器过期、生产车间电线裸露。3月份省厅督查组发现凉山州德昌县汇德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安全隐患突出,该公司为A级屠宰企业,但从检查情况看,该公司安全生产制度不健全、责任不落实,消防设施不完善,厂区卫生脏乱差,冷库门窗玻璃破损,生产车间电线乱拉乱接,业主安全生产意识淡薄。
  这仅仅是我们省厅安全生产督查中在眉山市、凉山州发现的几个问题,虽然当地农业部门已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及时进行了整改,但应该说其它地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类似问题,需要各地高度重视、举一反三。
  在我省农村能源安全生产监管方面,隐患风险点多,目前全省户用沼气池保有量达到601万口,量大面广,涉及农村千家万户,且户用沼气的使用群体多为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村农户,对沼气安全宣传的接受程度不高、常识掌握不足、意识提高不到位,很多宣传资料发在手上、贴在墙上、印在沼气池上,但始终难以让老百姓真正接受、掌握。
  分析当前气候特点、农业生产规律、农业职能调整、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等因素,农业行业形势面临着许多新情况。从时间角度来看,我省现已进入大春生产关键时期和主汛期,
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事故多发易发,是全年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时段。从统计数据来看,根据省安办近年事故统计数据,我省第二季度生产安全事故总量、重特大事故在全年占比最高。从近期气候条件来看,全省总降水量较常年略偏多,平均气温以偏高为主,易出现强对流、暴雨、高温高湿和山洪灾害,地质、水文环境不稳定,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风险增大。这两天乐山、雅安都已出现暴雨天气,引发了山体滑坡、塌方等问题。从经济社会环境来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大量新业态涌入农村,农村安全设施设备配套不够完善,农民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技能不足等问题,凸显安全生产风险呈明显增大趋势。从农业职能调整来看,随着机构改革的推进,农业行业监管的范围、领域将会发生变化,农业行业安全监管责任范围将会进一步增强。这些都给全省农业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带来一定的压力。
  三、扎实做好当前农业行业安全生产各项工作
  各级农业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切实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深入排查安全隐患,加强防范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学习贯彻落实《地方党政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
4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这是
我国安全生产领域第一部党内法规。在昨天(5月31日)中央召开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电视电话会议上,传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健全和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关键保障。各地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切实把《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落实到位,强化细化各环节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形成科学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及时排查风险隐患、安全第一警钟长鸣的有效机制。各部门要加大指导支持力度,与地方形成合力。同时要根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部署,加快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持续提升安全生产风险防控能力,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省各级农业部门要认真领会李克强总理批示精神,组织学习好《规定》,《规定》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规定》意在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属地管理、完善体制机制,是把习近平总书记安全生产重要思想落实到党内法规层面、作为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重要制度性安排,是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已作出
部署,省安办正抓紧研究我省贯彻措施,起草实施细则。各地农业部门务必要高度重视,深刻认识《规定》出台的重大意义,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
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抓好贯彻落实的政治自觉和责任自觉,结合“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及时组织学习和贯彻落实,着力压实领导责任,推动落实“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争取提炼出特色亮点和有效措施,切实推动全省农业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是要突出农业行业特点,加强行业安全监管。根据省编办和省安监局文件要求,省农业厅对农业机械、渔业船舶、畜禽屠宰、农村能源、农药兽药、饲料生产、草原火灾、农业园区等行业领域进行安全监管。一是突出重点领域,明确管什么。进一步加大农机、渔业船舶、畜禽屠宰、农村能源、农药生产等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力度。农村能源: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重点季节和高风险时段等“三重一高”风险关键点的隐患防控,坚持推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宣传,特别要加强对户用沼气池出料清池的安全知识宣传力度,确保每户沼气用户都掌握正确的出料、清池和施救方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户用沼气池,应由专业人员排除隐患后继续使用,对无法排除隐患,确需报废的按照相关要求及时进行报废处理。 农业机械:要加强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安全检验,加强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驾驶人员培训和教育,加强对变型拖拉机的源头监管,配合公安交管部门开展对变型拖拉机的路面执法。渔业船舶:加强对渔业船舶船员安全培训、教育,开展对渔业船舶安全检查、督查及安全隐患排查,强化渔船救生设备配置、随船携带及船员作业穿戴救生衣的落实,加强
对渔船违规载人载物查处。畜禽屠宰:督促屠宰企业加强消防、供电、制冷、锅炉、高压容器、液氨存储、传动构件、板带等设施设备保养与维护,督促企业加强对员工安全培训、持证上岗及应急演练等落实。农药生产:督促农药生产企业加强对从业者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加强对农药生产、仓储、运输、质检等重点环节的监管。二是抓住关键环节,明确如何管。行业主管单位履行行业安全生产监管职责,主要从行业规划、产业政策、法规标准、行政许可、宣传培训、督促落实、严格执法等方面加强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指导督促企事业单位加强安全管理,检查生产经营单位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情况,承担有关安全生产准入管理责任,查处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违法违规行为。要严控源头,严格执行准入制度,对不符合规定的坚决不予放行;要严管过程,强化检查,加强薄弱环节、重要时段、关键环节和重点人群的防控,加强风险隐患排查,限时整改;要严肃追究责任,对整改不及时、不到位的,严肃追究责任;要夯实基础,将安全生产监管经费列入部门财政预算,保障安全生产监管必要的人、财、物等,并保持机构和人员的相对稳定,加强监管队伍建设,特别是基层监管能力建设,切实加强行业安全监管干部培训,增强服务意识、依法行政意识,提升监管业务能力和服务管理水平,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制定、修改、完善应急处置预案,组织应急处置演练,
  三是要开展专项治理,全面排查安全隐患。根据省安办的安排,结合全省“安全生产月”活动,省农业厅决定从6
月1日起起开展为期1个月的以“大宣传、大培训、大排查、大督查”为重点的农业行业安全专项治理活动。一是开展一次大宣传。各地农业部门要积极组织或参与6.16“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通过发送手机短信、微博微信,发放宣传资料,接受现场咨询等形式,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标语、报刊等各类媒体,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农业机械、渔业船舶、农村沼气等领域安全生产知识,提升公众安全生产意识。二是开展一次大培训。各级农业部门要深入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生产企业、农业园区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大培训,深入沼气项目所在地和户用沼气集中地、农业机械和渔业船舶较多区域、畜禽屠宰和农药生产经营企业等地,以典型事故案例为抓手,不断提高企业及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水平,增强风险辨识和防控能力,增强事故预防及应急处理能力。三是开展一次大排查。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大农忙季节和主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督查检查力度,对本地本行业领域的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和场所进行全面检查,主要领导要带队进行督导检查,彻查安全隐患,坚决堵塞漏洞,真正做到检查督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建立风险隐患排查台帐,对发现的隐患要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并对整改情况进行检查,及时销号。对拒不整改或经过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依法依规采取关闭等强制措施。对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将严格追究有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四是开展一次大督查。市州农业部门要加强对县级农业部门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治
理的大宣传、大培训、大排查工作情况的督查力度,重点督查大宣传的资料准备和发放情况、大培训的开展情况,大排查的风险隐患台帐建立及整改情况,市州对县级的督查做到全覆盖,省厅6月下旬组织督查组对市县开展专项治理情况进行抽查。
  四是要加强应急值守,提高事故防范应对处置能力。要加强值班值守,严格执行每天24小时值班和领导在岗带班制度。各级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建立完善汛期雨情、水情、灾情的预测预报及抢险救援机制,建立健全电视、应急广播、手机短信平台、微信群等预警预报信息传递体系,加强与气象、国土资源、水利、海事、交通、公安消防、安全监管等相关部门应急协调联动。要加强值班备勤和应急物资配备,一旦发生险情,确保做到组织领导有力、救援到位及时、物资装备充足。各类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发现重大险情要及时采取停产撤人、转移疏散、避险逃生等防范措施,严防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同志们,安全生产永远在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全省安全工作“三大底线”(食品安全、社会稳定、安全生产)之一。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做好当前及下一阶段农业行业安全生产工作,希望大家按照今天会议的安排部署,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为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再立新功。
  谢谢大家!
潘海平在全省农机化发展工作及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培训班上的讲话
践行新发展理念
加快推进农机化高质量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今年全省农机工作会议的主题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人大、政协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习总书记在川视察精神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决策部署,按照农业部、省农业厅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号召全省农机干部职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致力乡村振兴,务实创新推动我省农机工作高质量发展。昨日下午,大家参观了旌阳区、广汉市机械化生产现场,很好地展示了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刚才,会议对成功创建全国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和农机合作社示范社进行了授牌,相关市州对2017年农机化发展工作做了交流发言,很好地展示了各地好的做法和经验,希望大家相互学习借鉴。会议还将邀请有关专家就茶叶、水稻、蔬菜机械化生产技术进行授课,希望大家认
真听讲,力争学有所成,学有所用。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农机化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总结经验、承上启下
  2017年,我省强机惠农政策深入实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强力推进,农机装备水平持续增长,农机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农机合作社蓬勃发展,农机化产业扶贫取得新进展,农机化发展调研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全面全程机械化发展提速。紧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高质高效、绿色发展、种养循环,强化农机化技术供给,强力推进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推动农机作业由耕种收环节为主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拓展,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延伸。2017年,在邛崃、安居区实施部级水稻、油菜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项目,分别建成1万亩水稻、5000亩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区。在全省15个现代农业示范县(重点县)实施省级财政全程机械化核心示范区项目,建立水稻(油菜)全程机械化核心示范区30余万亩。同时加强品牌培育和技术装备集成配套,加快促进农机化由主要农作物向茶叶、马铃薯、果蔬、中药材和畜牧、水产等特色产业发展,全省建立机采茶基地30余万亩,在成都平原建设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试验示范基地10个,建设蔬菜机械化试验示范基地7个。“十三五”期间,34个县计划创建部
省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广汉、邛崃成功创建
部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2017年,全省完成主要农作物耕、播、收机械化作业面积12949.57万亩,较上年增长5.3%。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7%。
  (二)农机装备水平持续增长。为满足农民需求和农业绿色发展需要,2017年我省调整中央农机购置补贴机具品目为11个大类35个小类92个,新增种子处理设备、中耕机、培土机等7个品目。在中央未下达2017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情况下,我厅与省财政厅密切配合,搞好购置补贴结存资金的清理和调整,盘活存量资金用于2017年政策实施,有力保障了惠农政策的落实。全面建立省市县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公开专栏,持续强力推进信息实时、全面公开,让政策实施更加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的监督。强化政策实施监管,与财政厅联合开展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和资金管理专项督查。建立省市县三级农机购置补贴违规处理制度,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从严查处农机购置补贴违规行为。加大政策宣传和培训力度,培训基层干部达400余人,有力保障惠农政策正确、规范、廉洁实施。截止2017年12月31日,全省实施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98亿元,补贴机具11.16万台(套),受益户9.63万户。全省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3.41万台,插秧机0.93万台,各类联合收割机3.62万台,插秧机、联合收割机同比分别增长4.49%、4.32%。粮油、经作、畜牧、水产、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农业等生产机械得到较快增长。2017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4530万千瓦,较2016年增加2%。
  (三)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各级农业部门通过健全体系、创新机制、完善制度、项目扶持、示范引领等举措,大力扶持以农机合作社为重点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规范发展,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型升级。通过实施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等项目,支持农机合作社承担机插秧、油菜直播、秸秆粉碎还田、粮食烘干等作业任务,引导有条件的农机合作社建立育秧中心、加工中心、烘干中心和培训中心,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提供全面、全程农机化服务。全省农机专业化、社会化体系更加完善,跨区作业、代耕代种、土地托管、订单作业、“互联网+农机作业”等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效率不断提升。自贡市艾康农机合作社等8家农机合作社被省农业厅等11部门评定为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017年,全省农机合作社数量达到1399个,较2016年增加132家,入社达6.6万余人(户),作业服务面积达1200万亩,较2016年增长14.69%以上,合作社收入14.33亿元。全年新增8家省级示范社,新增8家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四)农机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2017年,我省各地农业部门积极推进“连公路、入库棚、下田地”农机化生产道路区域性路网建设,有效利用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资金,发动农民投工投劳,建设成效显著。 2017水利年度全省共新建农机化生产道路24540公里,保障农机化下田作业的道路通行条件持续得到改善,农机化发展的基础条件不断增强。2017年,农业厅继续在省级现代农业发展工
程项目中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支持各地开展农机化生产道路建设。项目县在建设中加大民办公助方式推行力度,按照规划方案“民议”、工程实施“民建”、工程质量“民监”、资金使用“民审”、工程建后“民受益”的操作方式,认真落实工作举措,严格按项目申报、监督检查、资金管理、工程验收和绩效考核等相关制度稳步推进,全面提升项目的实施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在建设管理中实行“四坚持”和“六制”,安全管理做到“四落实”,严格保障项目的规范实施。举办了全省现代农业发展工程农机化生产道路项目建设管理培训,培训人数达100余人。这些工作措施有力地保障了项目年度建设任务的圆满完成。项目建设受益村社的农机化作业道路通行条件大大改善,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农机化产业扶贫取得新进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扶贫攻坚的决策部署,认真按照厅党组有关要求,将农业产业扶贫工作与农机化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2017年省级现代农业发展工程农机化生产和道路建设项目在32个贫困县中总计安排2530万元用于农机化产业扶贫,占项目总资金56.22%,农机购置补贴藏区累加省级财政资金500万元全部向贫困县倾斜。全省88个贫困县小麦、水稻、油菜、玉米的耕种收综合
机械化率分别达到56.18%、67.29%、47.82%、45.49%,分别比2016年增长7.42%、14.81%、37.02%、36.57%,农机化作业水平稳步提升。全省88个贫困县累计实施中央和省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0.68亿元,补贴机具7万
台(套),农机总动力达到1731.97万千瓦。完成新建农机化生产道路120公里。新增62个农机合作社,合作社总数达521个,农机化服务收入3.16亿元。
  (六)农机化发展调研取得新成果。2017年我省配合国务院参事室完成了南方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调研,提出了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难点和重点供国家决策参考。以四川省为牵头单位组织南方8个省市开展农业部“南方丘陵山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研究”课题,开展2018-2020年中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研究,形成课题报告上报农业部,课题提出的建议部分被农业部采纳进入2018-2020年中央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意见中。还组织开展了全省“推进南方丘陵地区农机化发展”课题调研,认真研究分析我省农机化发展工作现状、困难,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
  农机化发展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我们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改进方法,增强信心,凝聚力量,进一步推动我省农业机械化向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发展。
  二、抓住机遇、继往开来
  尽管我省农机化发展稳步前进,但也要看到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差距。一是区域间农机化发展不平衡。我省农机化发展水平在全国居于第22位,与全国平均水平差10个百分点。丘陵山区农机化水平低于平原地区约20个百分点,高原地区农机化水平低于丘陵山区约10个百分点。二是各作物间农机化发展不平衡。水稻、小麦的耕种收综合
机械化水平较高,玉米,油菜相对较低。果蔬茶机械化生产总体仍属于
探索阶段。除大规模养殖基地外,全省畜牧水产机械化水平普遍较低。三是各环节间农机化发展不平衡。主要粮食作物机耕水平很高,机播仍然是短板。油菜机播机收、茶叶机采、马铃薯机收、蔬菜机播水平仍然较低。四是农机装备拥有量不足。全省水稻种植每万亩拥有的插秧机数量约3台,油菜种植每万亩拥有的收获机约1.19台,玉米种植每万亩拥有的收获机数量仅0.07台。五是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不足。平均每个县不足7个农机合作社,每3.5个乡镇才有1个农机合作社;年作业服务面积上万亩的仅有245个,占农机合作社总数的22%。各地要以问题为导向,对症下药,紧紧抓住乡村振兴的历史性机遇,以更加有力的工作措施和踏实的工作作风解决问题、推进发展。
  党的十九大的召开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给农机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农业、农机将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战略地位更加突出。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以及来川视察中不断强调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并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七大战略之一写入党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二是发展方向更加明确。习近平总书记来
川视察时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二是精准脱贫攻坚,三是乡村振兴战略,四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五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为四川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要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对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的目标任务进行了部署。三是资金项目投入将持续加大。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投入必将显著加大。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农业信贷担任体系和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的辅助作用,撬动金融、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我省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将蓬勃发展。四是农机化发展基础条件将持续改善。随着农村土地确权的逐步到位,特别是中央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以及“土地互换” “股份合作”
“联耕联种”等模式的探索成功,以及国务院机构改革后部门职能和资金项目的整合,为土地规模经营、“机器换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五是农机装备水平将持续提高。随着中国制造2025农机行动方案的深入推进,将会有更多农机生产企业针对丘陵山
区这个薄弱区域、特色作物专用机械这个新兴市场,加大装备研发投入和市场开发力度,给丘陵山区适用农机产品供给上带来积极变化。
  全省各级农业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精神,深刻理解掌握“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把力量凝聚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来,以强有力的历史责任担当,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抓好落实。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局中找准农机化发展定位,着力支撑引领农业变强,保障推动农村变美,促进带动农民变富。
  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018年,全省农机行业要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一号文件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农业产能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立足种养循环、绿色可持续发展,坚持改革创新、绿色创新、工作创新,优化发展机制,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快突破农机化发展制约“瓶颈”,推动农机化工作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向全面全程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四川由农业大省向强省跨越提供物质装备保障。2018年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坚持高质量发展,推进农机装备更新换代。一是开展农机装备发展行动。贯彻落实《四川省农机装备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16-2025)》,建立一批产、学、研、推有机结合的科技创新联盟,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加强重点关键技术攻关及关键零部件研发,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快适应丘陵山地农机作业的先进、高质农机装备的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推进主要粮食作物农机装备升级换代,使畜牧业、渔业、果菜茶业、农产品初加工业等部分生产环节无机可用的局面得到明显改善。二是发挥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领作用。按农业部、财政部规定,规范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将高质高效农业机械纳入补贴范围,实行全部敞开补贴。大力推广节能环保、精准高效的农业装备,优先保障农业绿色发展机具的补贴需要。强化工作监督和违规查处,建立黑名单,以低质低价扰乱农机补贴市场,损害农民利益的,坚决取消补贴资格。持续强力推进省市县购置补贴信息实时公开,坚持信息全面公开,切实推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公正、透明、规范实施。三是大力推进农机标准化进程。持续完善更新农机行业标准和农机鉴定大纲,推进先进、适用、安全农机装备的认证和推广。加快制订农机大田作业标准,鼓励农机经营主体开展标准化生产,提高作业质量。
  (二)坚持效益优先,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一是深入实施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围绕全省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以水稻、油菜等为重点,分区域高质量、高标准建设好12个以上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探索形成以种养循环、绿色发展
为导向,可复制、可推广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增强园区的示范性、引领性。紧紧围绕农业强县示范县创建,以乡村为基本单元,实施全程机械化整乡整村推进。鼓励农机基础条件好、发展水平高的县(市、区)积极创建农业部 “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的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二是推进全面机械化发展。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紧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农机化发展区域性规划,明确不同生产区域、不同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路线、发展模式与主推机型,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因地制宜推动农机化加快向经济作物、养殖业、林果业、加工业扩展,从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向全面、全程化迈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着力推进马铃薯、中药材、茶叶、果蔬等作物生产机械化。开展50万亩标准化茶叶基地机械化采摘试点。鼓励发展保鲜、贮藏、分级、包装等初加工设备,推动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发展。三是强化农机农艺融合。推进适宜机械化生产的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的集成配套,强化农作物育种研究,深入开展玉米、水稻、油菜、马铃薯良种联合攻关,选育一批宜机化、轻简化栽培新品种。加强暗室育秧、钵苗育秧等技术研究,着力破解水稻育插秧、油菜和马铃薯机播机收、蔬菜机栽机收、茶叶机采、果树田间管理等瓶颈制约。
  (三)坚持绿色发展,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农机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大力推广使用秸秆还田、
残膜回收、高效植保、精准施肥、废弃物处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先进适用、绿色环保农业机械,中央和省级藏区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优先保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支持农业绿色发展机具的补贴需要。大力推广节水灌溉、高效植保、秸秆还田收贮、保护性耕作、水肥一体等绿色环保农机化技术。鼓励合作社开展化肥统施、病虫害统治服务。推进农业智能生产和农业智慧经营相结合,实现传统精耕细作、现代信息技术与物质装备技术深度融合。促进信息化、智能化与农机装备、作业生产、管理服务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条件下农机作业服务调度监管、维修配件服务、供需对接、天气路况服务等要素集成的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农业生产实现智能控制、精准作业、标准化生产,减低能耗,提高效率,增加收益。
  (四)坚持机制创新,大力培育新型农机经营主体。一是大力开展部省级示范社创建,强化对农机合作社经营管理、信息咨询和技术应用等的指导服务,引导农机合作社健全完善制度,优化运行机制。加强人才技术培训,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机经营队伍。强化农机化推广体系建设。培训懂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二是推动新型农机经营主体创新社会化服务机制。鼓励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土地互换等形式,扩大经营规模,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其开展适度规模种植、养殖,走集约化、标准化、生态化种养殖发展之路。积极引导农机经营主体发挥机具、技术、人才、信息优势,采取跨区作业、代耕代种、
土地托管、“互联网+农机作业”等创新服务模式,为农业生产提供便捷的全面全程农机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三是统筹兼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将小农户生产引入规模化发展轨道。支持农机经营主体通过统一服务带动小农户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机具。发展多样化的联合和合作,带动提升农机户组织化程度,帮助农机户对接市场,提高机具利用率,增加作业收益。
  (五)打造美丽乡村,推动农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在全省农村主要农作物产区内,加快推进构建“连公路、入库棚、下田地”的农机化作业通行区域性道路网络。多渠道争取建设资金,积极切入各类涉农建设项目,以省级财政农机化生产道路建设项目和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抓手,大力开展农机化生产道路等农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我省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进一步为我省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提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保障和农机化技术手段支撑。
  (六)坚持精准扶贫,打好农机扶贫攻坚战。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重要作用,在贫困地区开展全程机械化核心示范区建设,推动规模经营,促进贫困地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优先向贫困县、有扶贫任务的非贫困县倾斜,充分满足农机购置需求。农机化生产道路建设围绕产业发展,首选贫困县,落实到贫困村,为贫困村产业发展创造条件。大力引导贫困地区农机合作社建设,构建贫困户和产业扶贫有机衔接的桥梁和纽带。积极探索帮扶济困新方法,积极推广“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以
吸收贫困户入社、免费为贫困户作业、无偿提供技术指导、免费提供销售渠道、组织开展技术培训、优先提供就业岗位等方式,为贫困户解决农资、农具、农业技术难题,让贫困户能依靠自己的双手增加收入,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七)加强平安农机创建,做好农机行业安全监管。
  四、强化党风廉政和政风行风建设
  全省农机系统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坚决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机化工作的决策部署,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全面增强推动发展本领。
  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dang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dang纪律处分条例》,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加强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强化廉政警示教育,加强反腐倡廉工作。领导干部要切实落实“一岗双责”,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特别是要适应农机化发展形势需要,从严加强农机购置补贴、农机化生产道路建设等农机项目的监管,严格教育、管理、监督广大干部职工,树立廉政为民的良好形象,为农机化各项业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障。
  要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使干部职工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要强化效能建设,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强化庸懒散浮拖和
吃拿卡要等专项整治。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过错责任追究制和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规定,严肃
处置推诿扯皮、刁难群众等行为。各级农业部门对农机购置补贴、农机化项目建设要加强风险评估预测,制定防控预案,对项目实施中发现的违法违规事件,按属地管理的原则,要严格依法依规按程序进行查处,特别要强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监管,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必须立即采取处理措施,不能故意上交矛盾,延误时机,造成损失。
  同志们,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在川视察重要精神为指导,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以新作风、新作为,开拓农机化发展新局面,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开创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
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托,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坚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农业经营体系,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特色农产品供给质量显著提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建成“业兴、家富、人和、村美”幸福美丽新村21282个,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750万人下降到2017年底的17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1.5%下降到2.7%,农民人均收入比2012年增长70%以上,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顺应了亿万农民的新期盼和农业农村发展新需求,意义重大、影响深远。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全
面部署,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行动纲领。李克强总理作了具体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一定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高举乡村振兴旗帜,奋力开创新时代四川“三农”工作新局面。
  一是坚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切实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竞争力。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提出的“四川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不能丢,要带头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篇大文章”的重要指示,突出抓好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等重点任务,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粮食生产重点县、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重点县建设,到2020年建成全国优质粮油基地、特色农产品供给基地、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依托川酒、川茶、川菜、川药、川猪等优势产品打造“川字号”品牌,到2020年创建“三品一标”农产品5600个以上。统筹推进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到2020年建成全国优势农产品加工基地、产值突破2万亿
元。突出发展乡村新业态,推进农业与乡村旅游、森林康养、电子商务等多种业态深度融合,打造民俗风情小镇和特色美丽村庄,到2020年创建新产业新业态示范县100个以上,建成全国乡村旅游强省和森林康养大省。突出构建利益联结机制,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服务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注重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采取合同订单、股份合作、托管寄养、联耕联种
等办法,带动小农户特别是贫困群众就业创业,多渠道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二是坚定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提出的“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指示,继续实施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文化传承“五大行动”,让农民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注重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坚持保护传统村落、改造旧村落和新建聚居点相结合,宜聚则聚、宜散则散,不搞一刀切,不大拆大建。突出地域和民族特色,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土坯房改造,分类推进藏区新居、彝家新寨、巴山新居、乌蒙新村等建设,推广“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模式,做到房前屋后“瓜果梨桃、鸟语花香”,到2020年建成幸福美丽新村3.5万个。注重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持续抓好法律“七进”和基层法治示范创建,深入推进“四好村”创建,办好农民夜校,开展感恩奋进教育,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积极扩大基层民主,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注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突出抓好农村垃圾治理和厕所革命,推行“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城乡环卫一体化模式,到2020年全面完成农村厕所改造,实现农村垃圾处理率100%。
  三是坚定推进农业农村改革,不断激发“三农”发展动力活力。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提出的“加快推进农业现
代化,必须以改革为动力”的重要指示,继续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促进要素更多流向农业农村,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建立现代农村产权制度,扎实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多种方式盘活农村闲置房屋和宅基地。深入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和壮大集体经济。建立农业农村投入保障体系,总结运用四川在脱贫攻坚中创新设立产业扶持基金、教育扶贫救助基金、卫生扶贫救助基金和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的做法,设立乡村振兴发展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向乡村。建立财政支农稳定增长机制,健全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配套政策和信贷担保体系。加快形成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保障机制,每年将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一定比例支持乡村发展。建立人才流向乡村机制,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建立涵盖生产经营、社会保障、退休养老等保障政策的新型职业农民制度。推行“岗编适度分离”机制,激励农业科技人员离岗领办企业、允许兼职兼薪。实施乡村人才培育聚集工程,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四是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强化乡村振兴组织保障。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提出的“坚决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重要指示,健全完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统筹协调的领导体制,坚持由
省委常委兼任农工委主任常态化,坚持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重大政策,审议重大投入、重大项目、重大工作等职能,强化党委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牵头协调、决策参谋、调查研究、推动落实等职能。建立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责任制,坚决贯彻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机制,建立并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第一责任人制度。建立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衡量干部实绩的重要依据。加强“三农”干部队伍建设,严格按照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要求,在培养、配备、管理、使用上着力,全面提升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做“三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优先选派熟悉“三农”的干部进入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在向全省所有贫困村和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村派驻第一书记基础上,再向集体经济薄弱村选派第一书记,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保证。
厅党组成员、总经济师肖小余在2017年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监测暨2018年一季度例行监测结果会商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经请示春秀书记同意,今天我们召开2017年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监测暨2018年一季度例行监测结果会商会,并邀请相关专家分析会商,主要目的是通报和会商2017年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监测和2018年一季度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研讨当前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风险及防范措施。刚才,厅质监处(中心)汇报了2017年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监测和2018年一季度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厅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和专家也提了很好的意见建议。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成绩,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持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
  近几年,我厅始终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在农业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部级农产品质量安全
例行监测合格率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年一季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省级例行监测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今年一季度达到99.5%,未发生一起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形势延续总体平稳、趋势向好的态势。
  2017年,出于专门排查我省主要优势农产品风险隐患,防止出现系统性、行业性质量安全问题考虑,我厅在强化例行监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了出口农产品(种植业原料产品)、茶叶、水果、粮食作物、猪肉及学生饮用奶、养殖动物“瘦肉精”、水产品等7大类专项监测,共定量监测各类农产品样品5362个。从监测结果看,我省农产品农药兽药残留超标率不断下降,总体质量安全可靠。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厅党组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特别是春秀书记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得益于相关处室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凝聚着在座各位同志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厅里向大家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
  二、分析问题,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仍然不容忽视
  (一)重金属污染问题不容乐观。2017年,省级专项监测共抽检出口农产品、茶叶、水果和粮食作物等样品2800个。监测结果表明,农产品重金属污染尤其是镉污染问题不容乐观,加强农产品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二)农药兽药超标问题仍然存在。从监测结果看,农
药兽药超标问题依旧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违规使用禁限用农药兽药。在茶叶专项中,个别样品检出茶树上禁用的氰戊菊酯超标;在猪肉专项中,个别样品检出动物性食品禁用的呋喃唑酮代谢物;在一季度例行监测中,个别蔬菜样品检出蔬菜上禁用的毒死蜱,个别鸡肉、鸡蛋样品检出禁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二是用药不规范,不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休药期。在出口农产品、草莓、葡萄、柑橘专项监测以及一季度种植业产品例行监测中发现的烯酰吗啉、丙溴磷、多菌灵、醚菊酯、氧乐果、氯氰菊酯、氟氯氰菊酯、异菌脲等农药残留超标多属此原因。三是农药兽药生产企业非法添加隐性成分。在草莓专项中,个别样品检出克百威超标,不排除隐形添加的可能。
  (三)新的风险隐患不容忽视。2015年底,我国出口欧洲茶叶中检出高含量高氯酸盐,为排查隐患,摸清缘由,2016、2017年连续两年,我们对茶叶开展了高氯酸盐监测。从监测结果看,我省茶叶存在一定程度的高氯酸盐污染,但不同年度间数据差异性较大、稳定性较差,污染来源、产生原因等仍不明确,需进一步研究确证。为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高氯酸盐污染可能导致的茶叶质量安全问题,为川茶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三、不忘初心,履职尽责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各项工作
  今年是农业质量年,我们要认真按照《四川省2018年农业质量年工作“八大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扎实抓好各项工作,不断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要坚持目标导向,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形势持续稳定向好;要坚持问题导向,对监测发现的问题,相关业务处室要认真研究梳理,切实采取措施并加以解决。
  (一)进一步抓好产地环境治理。产地环境是决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因素。厅土肥处(中心)要会同厅粮油处、经作处、畜牧业处、水产局、农能办等相关业务处室,研究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提升产地环境质量。要深入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加快高标准农田绿色转型;要贯彻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协同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启动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试点,继续实施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试点;要推动农业循环利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和水污染综合防治。
  (二)进一步加强生产过程管控。一是不断健全农业地方标准体系,继续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抓好标准化生产示范创建活动。厅粮油处、经作处、畜牧业处和水产局等相关业务处室要切实做好生产技术指导和质量安全宣传培训,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标准化程度。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菜篮子”大县、规模种养基地、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率先推行全程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标准化程度。二是持续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厅质监处(中心)要统筹抓好农资打假暨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瘦肉精”、生鲜乳、生猪屠宰、水产品“三鱼两药”7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厅饲料处(站)、兽医兽药处、兽药监察所、土肥处、农药检定所等相关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进一步
加强饲料、兽药、肥料、农药产品监督抽查,特别是加大隐形添加成分的检测力度,要与厅政策法规处共同做好
检打联动,对监督抽查的不合格产品,及时溯源查处,严厉打击非法添加隐形成分,特别是非法添加禁用药物的行为。三是切实加强生产养殖环节管控。省植保站要促进农药减量控害,规范生产者用药行为,加快推广新型低毒农药和生物农药,进一步加大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省农药检定所要加大禁限用农药宣传力度,让销售者和使用者广泛知晓禁限用农药品种和范围;厅畜牧业处要牵头加强畜禽养殖环节监管,督促养殖场户建立健全养殖记录档案,严格执行兽药休药期,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查处滥用乱用抗生素行为;同时,大力推行健康养殖技术,努力提升畜禽养殖水平;省水产局要牵头加强对水产品人工养殖场(塘)和收购运输环节监督检查,重点是渔药使用和水质安全。
  (三)进一步加大风险监测和防控力度。牢固树立“发现问题是业绩,解决问题是政绩”的观念。厅质监处(中心)要加快推进市县两级农产品质检体系项目建设和“双认证”,着力提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预警和风险排查能力;要牵头组织厅属质检机构,加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力度,结合风险监测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监督抽查;要坚持监测结果会商和通报约谈机制,充分运用监测结果指导生产、防范风险;要高度重视农业农村部每季度在我省开展的例行监测,会同厅饲料处(站)和省水产局,提前与被抽检的市县做好衔接准备,确保客观真实反映出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5月6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有机蔬菜有玄机》为题,曝光了有机农产品监管存在的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不能掉以轻心、盲目乐观,要举一反三,加强监测和具体指导,切实抓好“三品一标”农产品监管,特别是有机农产品的监管,努力维护农业部门认证的品牌农产品公信力,让我们广大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同志们,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底线。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调研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扎实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为加快推进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提供坚实的质量支撑。
2018年5月18日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ulaiwenku.com/87564.html
(0)
上一篇 2022年5月7日
下一篇 2022年5月7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