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卫生“联姻”,“医养融合”暖——江苏省南京市探索“医养融合”经验

 

 

民政卫生“联姻”,“医养融合”暖心

——江苏省南京市探索“医养融合”经验

  江苏省南京民政联手卫生部门,积极探索“医养融合”方式,有效破解养老机构老人的医疗、康复和护理等难题。2011年底时全市医养融合型的养老机构只有25家,到2012年发展成为79家,到2013年已达103家,两年翻了两番多。南京市探索推广“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新模式,主要做法是“四个打破”:

  一、打破体制障碍,部门联手攻关

  在养老服务调研中发现,各方都对医疗服务有着强烈的需求,民政、卫生两部门从老人需求出发,决定联手打破体制障碍,探索养老“医养融合”。

  一是联合调研。在调查中发现,养老机构中仅两成老人能理,其他都需要医疗护理服务,当时的252家养老机构中,具备医疗资质的仅25家,诸多机构都因条件所限,无法设置医疗机构,而医院有限的医疗床位,却被长期用于养老,并享受医保报销。医和养确实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是互为前提、互为基础、互为因果、密不可分的两者,“医得好才能养得长,养得好才能医得少,护理好才能康复快”,如果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联姻”,医养结合,将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

  二是文件助推。经反复论证,南京民政、卫生于2012年4月,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快医护型老年福利机构建设的意见》(宁民福〔2012〕57号)。该意见明确“十二五”末,力争每年新增30家、最后达到150家左右。结果当年新增医护型养老机构54家,累计护理床位16495张,加上新增机构24 家,年底突破100家,提供护理床位1.8万张。

 

  三是深化试点。有了医护型机构的数量,双方“联姻”质量如何保证?如何从养老机构延伸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012年4月,南京市民政、卫生选择条件较成熟的秦淮区深化试点。经半年探索实践,区卫生、区民政于9月联合出台了《秦淮区“健康养老惠民”行动实施方案》,对“医养融合”的形式、内容等作出了规定,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全部38 家养老机构和部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签订医疗服务协议。2014年全市将新增医护型居家养老服务机构90个,按照“助医”要求,医疗机构将向居家老人提供健康服务。

  二、打破政策壁垒,制度相互衔接

  由于职能、机制、政策及标准的不同,导致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时,受阻于制度壁垒。为此,民政、卫生部门着力研究,从政策上开辟合作“绿色通道”,下发了《关于深化我市养老服务体系与基层医疗卫生体系衔接的意见》(宁民福〔2013〕211号)。一是明确工作目标。养老机构医疗卫生服务覆盖率,2014 年不少于40%,2015 年超过50%。到2015年实现居家养老医疗卫生服务覆盖率40%。2020年,全市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医疗卫生服务覆盖率均达到100%。二是明确合作原则。让入住养老机构老人享受“医院式”专业、周到的医疗保健服务,将养老床位纳入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内部病床统一调配使用,老人用药实现“零差价”,不得向老人推销医疗器材等。逐步实现养老信息系统与健康医疗信息共享。三是明确服务内容。养老机构将需要医疗服务的老人集中居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固定相对的医生、护士、康复师等责任人,定点联系需要医疗保健服务的机构和居家老人,建立老人健康档案、开通服务热线,定期查房巡诊(每天或每周不少于2次)、配药和健康咨询等,提供个性化处方、康复训练计划,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老人,要实施规范管理与控制。

  三、打破利益藩篱,服务老人需求

  跨部门、越体制、复合式,在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刚开始时也存在利益分配纠葛。很快,双方统一思想,愉快合作,合力服务老人。

  一是利益共赢。一年多的探索,合作双方已深切感到,医养融合是“一举四赢”的大好事。老人是赢家,方便了老人看病,享受到“上门服务”;家属是赢家,老人看病就医不用家属操心;卫生中心是赢家,锁定了服务对象,成为老人的定点医疗单位;养老机构是赢家,不再为医疗康复犯愁,可集中精力提升品质。

  二是设施共建。对在养老机构内增设医疗机构或开展医疗活动,均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和《南京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对有关设施进行改造,以达到卫生部门的技术标准和条件。对医疗机构转型从事养老,或在机构内增设养老机构的,则要按照《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122-99)规定进行设施改造,明确其要完善养老服务设施,为患者、老人提供长期医疗护理等服务功能。

 

  三是优惠共享。经改造和验收,对符合养老机构设立条件的医疗机构,将颁发证书,并享受养老补贴,如新增床位资助、护理补贴、以奖代补等优惠政策,2012 年有10所医疗机构转型享受了养老服务补贴。卫生部门也积极为老人提供政策优惠,为65岁以上老人建立电子健康档案80万份,免费体检从两年一次改为每年一次,对80周岁以上老人门诊和住院分别提高5%的报销比例。对享受低保和优抚对象的老年患者等弱势群体实施了五免五减半政策。2012 年度,全市设立家庭病床1720 张,优惠减免费用1431万元。

  四、打破路径依赖,推进体系融合

  长期以来医疗和养老是两大独立运行的体系,不同的体制机制及运作模式,形成了两大体系符合各自实际的运作路径,但这两大路径放到一起运作时,却发现了护理分级不统一、服务内涵不一致、考核标准不衔接、收费评价不相同、管理培训不兼容等一系列问题,例如老人在不同机构之间的转介,即使在医疗和养老两大体系内部的平滑转介都成问题,要实现两大体系之间的无缝转介其难度可想而知。通过“医养融合”,必将打破惯性思维,自我革新,深化养老服务体系与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有效衔接,最终达到“医养一体化”。

  一是强化职责。市、区、社区(机构)的民政、卫生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和分工,制定相应的工作职责,明确自己在“医养融合”推进中扮演的角色,承担的义务,履行的责任,以及要达到的标准和完成的时限。

  二是分头考核。市民政局每年将“医养融合”工作目标进行分解,压力传导,责任到人,并列入年度蓝皮书逐月进行通报,将日常考评与年终考核结合起来;市卫生局也列入对区卫生局考核目标,确保“医养融合”任务,按照时序进度,顺利完成。考核结果与补贴发放、绩效奖励、评先评奖挂钩,作为提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三是扩大融合。目前的医养融合探索才刚起步,下一步,民政、卫生部门将在政策、服务、标准、人员、制度、培训、技术、评估、信息和监管等10个方面进一步融合,以真正实现医疗和养老两大体系上的融合,使这项造福老人的“老有颐养、病有良医”工程得以持久、有效,达到共赢效果。

  南京“医养融合”助推机构养老,取得初步成效,假以时日,“医养融合”对接渗透到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养老服务业、健康服务业的“中国梦”更加值得期待。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ulaiwenku.com/26085.html
(0)
上一篇 2022年4月26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26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