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身修养的名言(有关自身修养的名言)

关于自身修养的名言(有关自身修养的名言)

一、

我们总以为自己与外界是对立的状态时,那么就会在这种偏执的状态下忽略自身对于外界的影响,从而在无意识之下将外界的问题完全归咎为客观因素。

每个人身处的环境是有客观条件存在的,但是在很多时候客观条件会随着自身的影响而存在不同呈现和发生变化,如果一味将人生结果归咎为外在客观条件,那么自己就会以相对消极和错误的心态去面对一些不符合自身期望的际遇变化,最后带来的只可能是更糟糕和错误的结果。

其实不妨换一种态度,也就是升级自己的心智模式去看问题,我们可以把自身与外界看作一个整体,当自己身处在这个整体之中,自身所形成的任何行为念头,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整个外在的状态,从潜意识中认同一个观点:当人生遇到嘈杂际遇时,并不仅仅是与自身无关的客观状态发生了变化,从某种层面上来说,也是首先由自己内心念头出现嘈杂之后,继而影响的结果。

当我们能够带着这样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人生时,即便外界出现了一些不好的问题,我们第一时间也不会完全将错误归咎为外在,而是反省自己的内心,这样带来的一个极大好处就是能够快速有效的去解决问题,因为人生许多问题都是因自身因素影响外在之后自然呈现的结果。

所以当我们认为自己“所遇非时,又所遇非人”之时,可能是自己的德行与才智的欠缺才导致的结果,因为真正能够主导人生变得越来越好的根本,就是自己的爱与智慧,这两者的缺失才是导致自己遇到阻碍的重要因素。

关于自身修养的名言(有关自身修养的名言)

所以孟子说过一句话:“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爱护别人但人家不亲近你,就要反省自己的仁爱够不够;管理人民却管不好,就要反省自己的才智够不够;以礼待人却没有回应,就要反省自己的恭敬够不够。

我们很难改变外界的客观因素,我们能够改变的则是内在状态,就好像有一句话说,一个人很难改变世界,但更容易改变自己,只有能够解决内心的嘈杂,继而以平和积极的心态去生活,才能由此带来一个更好的人生结果,这才是面对问题时的恰当态度。

我们可以细细体会一下,世间的许多经历过时间考验的智慧都包含着同一特性,这个特性就是向内修行,由内在修正自己之后,继而去作用于外在,不是在忽略了内在的基础上,一味借助和调配外界客观条件去妄想得到结果。

比如黄石公先生所著的《素书》一书,这本书中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是: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意思就是说:天道、德行、仁爱、正义、礼制,五种品质本为一体,不可分离,这五种品质就是我们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根本,只有一个人依照这五者严格要求和精进自我修养之后,才可能在世间让生活平和,并在功业方面有所建树。

关于自身修养的名言(有关自身修养的名言)

二、

如今很多人一提到道德、仁义、礼节、友爱这些品质之后,非常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一些陈词滥调,对于这样一个功利时代没有任何意义可言。

其实这种态度正是缺乏修养的浅薄表现,不管一个时代怎么变化,也不管这个时代充斥着多少功利的打扰,于人生而言,内在修行德行都是最紧要的根本,而且越是浅薄浮躁的时代,越要静下心来安静修养,因为即便整个时代都充斥着利欲熏心,灯红酒绿,也不代表背离本心,使用浅薄卑劣的手段就能追求想要的生活,只是这些外在的环境条件给我们造成了一种错觉,让很多不注重自我修养的人误以为强有力地向外贪求就能获取想要的生活,这样的人生是以错误开始,终将也会以悲剧结束。

只有反求诸己,懂得仁义礼智信,做到温良恭俭让,才能让自己这个个体纯粹地融入世界这个整体,并且有效创造和利用整体中的力量,铸就自己的人生。

比如孔子就说过一句话,叫:德不孤,必有邻。

有道德的人生活在人群中,永远不会让自己孤立起来。之所以这么说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因为当一个人有道德的修养和风范之后,就会以这样的特质去影响身边的人,从而吸引同样有德的人与之为友,这也就是通俗所说的一个人磁场的力量;

其二,真正有道德的人能耐得住孤单寂寞,而且能忍得下不解和屈辱。能耐得住孤单寂寞,即便暂时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也会在人生漫长的路上,最终找到和自己志同道合,能一并前行的朋友。说能忍得下不解和屈辱,那是因为有道德的人有所守持,有所敬畏,所以通常会做一些和世俗的浅薄行为格格不入的事情,所以难免会被不解,甚至是遭受卑劣小人的排挤,但是德行却能支撑他度过这样不解和屈辱的黑暗时刻,最终走向人生的光明。而这一刻便是“必有邻”的时候。

所以说德不孤,必有邻,当有德行的人身处在这世间的时候,一定不会让自己一生孤单寡和。

关于自身修养的名言(有关自身修养的名言)

如果我们觉得人生遇到了一些问题,行有不得时,那么不妨反求诸己,在自己身上去找到妥善解决问题的答案,或许在自身之外有一些客观因素存在,但是在客观因素之前,我们要能尽可能的保证自己的行为是端正的,心态是善良的,这样既能以充分良善的状态去面对世界,又能够以平和的心境接纳自然。

所谓的接纳自然,就是当自己进入这个状态中时,不管外界境遇如何,都能坦然自若,这就是自身修德以待天命的人生境界了。

作者|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ulaiwenku.com/29022.html
(0)
上一篇 2022年4月28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28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