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党建理论汇编(30篇)

2023年党建理论汇编(30篇)
目录

1.把调查研究做深做实 3
2.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 6
3.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 14
4.法治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30
5.更好发挥党章规范和指导作用 33
6.关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 36
7.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行动指南 48
8.践行宗旨为民造福 56
9.开拓科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新境界 59
10.开展主题教育是一次重要的政治体检 67
11.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76
1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 80
13.谋事之基 成事之道 88
14.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丰富意蕴和重大价值 91
15.深刻把握坚持胸怀天下的科学内涵 99
16.深学笃行***生态文明思想 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扛牢青海担当 106
17.实干担当促进发展 117
18.世界文化激荡中的中华民族 119
19.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128
20.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130
21.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 134
22.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 141
23.务必以群众满意为标尺 148
24.以学增智 提高履职尽责能力水平 151
25.以学增智,提升实践能力 154
26.以学增智,提升思维能力 158
27.以学增智,提升政治能力 161
28.以学正风 永葆清正廉洁政治本色 165
29.勇立潮头 干在实处 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上展现陕西担当 167
30.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 176

把调查研究做深做实

    院坝会上,乡镇干部和村民围坐在一起拉家常、话农事,大家无拘无束、侃侃而谈;走村串户,机关干部不打招呼、直奔现场,认真倾听群众意见建议,仔细记录……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这样的调研,既有益于解决问题,也密切了干群关系。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把调查研究做深做实,需要下一番功夫。***总书记指出:“群众的很多想法,往往不是在那些很正式的场合、当着很多人的面会讲出来的,而是要同他们身挨身坐、心贴心聊才能听得到。”调查研究要用心用情,既要身入,更要心至。
    身挨身坐,才能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在北京考察调研时,沿着弯曲狭窄的通道走进雨儿胡同的大杂院,听取老街坊对老城区改造的想法;来到四川大凉山深处的土坯房,同大伙儿围坐在火塘边谋划精准脱贫之策;在甘肃定西元古堆村,走进村民马岗家破旧低矮的土坯房……顶风雪、踏泥泞、听真话、察真情,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一次次倾听民声、一次次问计于民,为全党重视调研、深入调研、善于调研树立了光辉典范。调查研究就是要“和群众坐一条板凳”,让群众打开话匣子、说出真心话。坐上老乡炕头,有了拉家常的氛围,大家就愿意掏心窝子。
    心贴心聊,才能听到最真实的声音。开展调查研究,就要让调查对象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进而察实情、取真经。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坐在办公室里得不到、通过文件材料也不易看到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下高楼、出深院,走进工厂车间、田间地头、校园课堂、居民社区,敞开心扉、深入交流,才能把握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收获原汁原味的意见建议。因此,必须识民情、接地气,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
    开展调研,营造良好氛围、让群众想讲愿讲是前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最终目的。调查研究不仅要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实际情况,更要善于分析矛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不解决问题就是形式主义。更加有的放矢地进行调查研究,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才能使调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以调研实效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
    做好调查研究,考验的是工作作风,厚植的是人民情怀。前进道路上,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多一些“身挨身坐、心贴心聊”的调研,我们必将密切与人民群众联系,增进与人民群众感情。

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

    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党中央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党同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团结奋斗所作的重大部署,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部署。我们要深刻认识开展这次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迫切需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科学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涵盖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根据新的实践对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等各方面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和战略指引。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概括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六个必须坚持”内在贯通、有机统一,凝结着我们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宝贵经验和重大成果,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鲜明特色,共同构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这一科学思想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世界性贡献。在这一科学思想指引下,我们党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新思想指导新实践,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相统一,在指导实践、推动实践中展现出巨大真理力量和独特思想魅力,是经过实践检验、富有实践伟力的强大思想武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为新时代伟大实践所证明的科学理论,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只有运用这一科学思想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才能更好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洞察时与势、危与机,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只有以这一科学思想为指导,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强化政治领导,丰富战略支撑,拓展实践路径,破解发展难题,激发动力活力,才能使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更加鲜明、优势更加彰显、前景更加光明。只有以这一科学思想为指导,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雄厚物质基础。只有以这一科学思想为指导,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才能经受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各种风浪考验。只有以这一科学思想为指导,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才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根本保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必将随着党的新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深入推进,随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全面拓展而持续发展、不断丰富、更加完善。新征程上,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系统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贯彻落实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部署,就一定能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
    ***总书记指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我们党创造历史、成就辉煌的一条重要经验。”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部署要求,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
    坚持多思多想、学深悟透。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多思多想、学深悟透,全面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髓要义、实践要求,做到整体把握、融会贯通。对各领域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各方面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都要放在整个科学体系中来认识和把握,避免碎片化、片面性。通过学习教育,使党员、干部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自觉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
    全面把握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学深悟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准确把握和运用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六个必须坚持”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和立场观点方法的坚持、运用和发展,是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点和“公开讲话”。只有准确把握包括“六个必须坚持”在内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更好领会这一思想的精髓要义,才能把思想方法搞对头,认识问题才站得高,分析问题才看得深,开展工作也才能把得准。
    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把这一思想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学习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强党性锻炼的一系列要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要坚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切实承担起组织推动学习贯彻的领导责任,带头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把问题整改贯穿主题教育始终,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扎实成效,奋力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

    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党中央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党同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团结奋斗所作的重大部署,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部署。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和目标要求,对主题教育各项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为全党开展主题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按照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这次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总书记对全党同志的一贯要求。总书记多次强调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怎样认识这个传家宝、如何掌握这个基本功,是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首先要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从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层面来深刻把握和认识。
    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在要求。***总书记指出,“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这是用中国化的语言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集中体现。
    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作过精辟阐释:“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不论是“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还是“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都离不开对客观实际的深入调查和系统研究。之所以说调查研究是了解实际、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就是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运用于实际工作而得出的客观结论。
    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总书记指出:“开展调查研究就是走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这是党的性质宗旨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集中体现。
    党的群众路线和党的思想路线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在本质要求上是完全统一的。党的思想路线指明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必须通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实现,也就是必须通过深入群众的调查研究才能实现。***总书记指出:“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只有通过深入群众的调查研究,“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才能获得正确反映客观规律的真理性认识,才能制定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决策;也只有使这种真理性认识和科学决策为群众所掌握,才能“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从而实现改造世界的最终目的。
    调查研究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加强党的理论武装的内在要求。党的理论创新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从物质到精神的辩证运动过程;党的理论武装是一个从认识到实践、从精神到物质的辩证运动过程。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离不开调查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应运而生的,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只有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使调研的过程成为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领悟的过程,成为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才能全面系统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加强党的理论武装同样离不开调查研究,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终目的全在于指导实践。只有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在调查研究中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去指导,用“六个必须坚持”去思维,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才能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调查研究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是我们党的传家宝
    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什么时候全党重视调查研究,党和人民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轻视或忽视调查研究,党和人民事业就会遭到挫折、遭受损失。一百多年来,从毛泽东同志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重大命题,到***总书记作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的深刻论断,经过党的大力倡导和党的领导人的率先垂范,重视调查研究成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大兴调查研究成为我们党创造百年伟业的重要法宝。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创造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成就的重要法宝。毛泽东同志开创了我们党重视调查研究之先风,他开展调查研究的过程,也正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作为《毛泽东选集》开卷篇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率先提出并回答了“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一“革命的首要问题”。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毛泽东同志亲自做了32天的实地调查后才写成的。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转战南北,每到一地总是挤出时间做社会调查,比如著名的寻乌调查、兴国调查等。毛泽东同志对这些调研工作非常重视,他后来说,“作了寻乌调查,才弄清了富农与地主的问题,提出解决富农问题的办法”,“贫农与雇农的问题,是在兴国调查之后才弄清楚的”。
    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痛感有周密研究中国事情和国际事情的必要”,为“帮助同志们找一个研究问题的方法”,他亲自把自己过去的调研文稿编成《农村调查》一书,并写了序言和跋,又代党中央起草了《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这个序言和《决定》,后来都被列为延安整风必读文件,使全党同志在整风中掌握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真理,学会了开展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使大兴调查研究在全党蔚然成风,这对于转变党的作风、加强党的建设、加速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创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的重要法宝。在这一时期,我们党开展过两次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一次是在1956年。为准备召开党的八大,毛泽东同志“在北京经过一个半月,每天谈一个部,找了三十四个部的同志谈话”。他每天一起床就开始听汇报,一听就是四五个小时,每天都是“床上地下,地下床上”。毛泽东同志召集的这些汇报会,周恩来同志几乎每次都来,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同志有时也来参加,这实际上成为中央主要领导成员的集体调研活动。这次调查研究的直接成果,形成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这成为我们党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使毛泽东思想得到丰富和发展。
    另一次大规模的调查研究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在我国遭受严重经济困难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强调,“没有调查研究是相当危险的”。他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并提出要在1961年“搞个实事求是年”,使这一年“成为一个调查年”。毛泽东同志亲自组织了3个调查组,分赴浙江、湖南、广东进行农村调查。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也全都深入基层,花了很多时间到第一线了解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党中央先后制定了“农业六十条”、“工业七十条”等一系列符合实际情况的具体政策,为落实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创造了重要条件。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创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的重要法宝。40多年前,我们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同样离不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调查研究。1978年9月,邓小平同志到东北地区视察,他一路看一路听汇报,“在东北三省到处说,要一心一意搞建设”,发出了“要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先声。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这本身就包含了对调查研究极端重要性的深刻把握。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都非常重视调查研究。江泽民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始终是以调查研究为前提、为依据的”。他要求县以上各级领导同志,尤其是主要负责同志,“每年至少抽出一两个月的时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胡锦涛同志指出,调查研究是“增强做好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的重要途径”,强调要通过深入调研“不断把握科学发展的主动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正是在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中一步步向前推进的。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总书记对此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强调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从党史学习教育到这次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每一次党内学习教育都对调查研究提出明确要求,调查研究也都成为党内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
    ***总书记是这样要求全党的,更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为全党树立了光辉典范。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聚焦重大战略、重大决策,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研的脚步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总书记说过:“我提出精准扶贫战略,就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先后7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了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而且年年去、常常去,最终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重大战略任务,也是总书记在深入调查研究后提出来的。他曾谈起新发展格局的提出过程:“我在浙江考察时发现,在疫情冲击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生局部断裂,直接影响到我国国内经济循环。当地不少企业需要的国外原材料进不来、海外人员来不了、货物出不去,不得不停工停产。我感觉到,现在的形势已经很不一样了,大进大出的环境条件已经变化,必须根据新的形势提出引领发展的新思路。”在这次浙江考察返京后不久,2020年4月10日,总书记就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提出,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可以说,新时代采取的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的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的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的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无不凝结着总书记一次又一次带头调查研究付出的心血和获得的智慧。
    调查研究是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
    在这次主题教育启动之际,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总书记强调:“这次主题教育不划阶段、不分环节,要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要求我们“按照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两新’组织等基层单位,把脉问诊、解剖麻雀,进行问题梳理、难题排查,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掌握好调查研究这项基本功,是贯彻落实好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开展好主题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调查研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总书记指出,“要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突出问题导向”,“把问题整改贯穿主题教育始终”。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说:“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问题是时代的口号、时代的声音,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开展调查研究,必须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聚焦这次主题教育要着力解决的6个方面的问题、《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列出的12个方面的重点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总书记强调,“这次主题教育要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根本任务是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并明确提出5个方面的具体目标。一个总要求、一个根本任务、5个具体目标,就是这次主题教育的目标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就是要在主题教育的全过程,始终对标对表总书记提出的目标要求,深入开展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调研、破解复杂难题的对策性调研、新时代新情况的前瞻性调研、重大工作项目的跟踪性调研、典型案例的解剖式调研、推动落实的督查式调研,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调查研究必须坚持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态度和方法直接决定了调查研究的成效。开展调查研究的正确态度,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实事求是,二是“眼睛向下”。实事求是的态度,就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守党性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听真话、察实情,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真正把功夫下到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所谓“眼睛向下”,就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以满腔热忱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毛泽东同志指出,要做好调查研究,“第一是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总书记强调,“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身入’更要‘心至’”,要“抓住老百姓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样的态度,才是开展调查研究正确的态度。
    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很多行之有效的调研方法,在新的形势下,我们需要继承并发扬光大。调查研究包括调查和研究两个环节。在调查环节,要善于抓住典型。毛泽东同志曾把调查研究比喻为解剖麻雀。他说,“调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走马看花,一种是下马看花。走马看花,不深入,因为有那么多的花嘛”,所以“还必须用第二种方法,就是下马看花,过细看花,分析一朵‘花’,解剖一个‘麻雀’”,“麻雀虽然很多,不需要分析每个麻雀,解剖一两个就够了”。这讲的就是典型的价值。要抓好典型,就必须做到***总书记所要求的,“既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去,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调查研究”。在研究环节,要善于把握规律。对于取得的调查材料,要进行一番分析和综合的工作,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直至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我们党长期使用的解剖麻雀、蹲点调研、开调查会等传统调研方式,在新时代依然是管用的,依然应该坚持。同时,也要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特点,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要坚持因地制宜,综合运用座谈访谈、随机走访、问卷调查、专家调查、抽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式,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常态化和制度化。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调查研究也永无止境。毛泽东同志说过,“事物是运动的,变化着的,进步着的。因此,我们的调查,也是长期的。今天需要我们调查,将来我们的儿子、孙子,也要作调查”,“一万年还是要进行调查研究工作”。当前,我国发展正处在新的历史方位,国内国际环境变化深刻复杂,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千头万绪,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面临着新的考验。这要求我们必须善于不断重新学习,善于不断开展新的调查研究。
    要做到调查研究常态化,建立和完善调查研究制度是关键。***总书记对调查研究常态化制度化提出了明确要求,党章党规党纪对调查研究作出了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条件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真调查研究,能够把党的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相结合,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定:“坚持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同干部群众谈心、群众满意度测评等制度。”“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和党的各级委员会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必须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凝聚智慧和力量,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中央八项规定更是在第一条就对改进调查研究提出了要求。可见,开展调查研究,不仅是我们党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重要任务,是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的一项政治责任。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必将教育全党同志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注入强大动力。

法治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总书记指出:“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深刻阐述,明确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之一。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向纵深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法治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切实依法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使我国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更加突出、更加鲜明。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法治中国建设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科学指明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立场,为我们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就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让人民群众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参与者、促进者和受益者,保证全体人民共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果、共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让法治的阳光照亮人民群众生活、温暖每一个人的心田。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广泛持续深入参与法治中国建设,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使全面依法治国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强大合力。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总书记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必须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人民的期盼,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们党顺应人民群众期盼,始终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重要使命,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上,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关键在于持续推进良法善治,以良法善治护航人民美好生活。要牢牢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一关键,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制度,确保立法既尊重和体现客观规律,又反映人民意愿,切实管用有效。统筹推进法治领域全面深化改革,从制度层面坚决防止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做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让公平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依法保障人民权益。***总书记强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利益。法治是人权保障的重要方式和有效手段。依法保障人民权益,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和幸福生活,才能有力推动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走好中国人权发展道路。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把依法保障人权贯穿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落实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全过程各方面,全方位提升人权保障法治化水平,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同时引导全民自觉守法、履行法定义务,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更好发挥党章规范和指导作用

    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总书记指出:“全党学习贯彻党章的水平,决定着党员队伍党性修养的水平,决定着各级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水平,决定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水平。”党章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履行好党章赋予的各项职责,把党章规定要求贯彻到实际工作中。
    ***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制定和完善党章。”百余年来,我们党坚持用发展眼光和历史思维审视时代变化,及时把党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体现到党章中,及时调整不同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了党章的规范和指导作用。可以说,我们党党章的发展历程,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重要体现。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百余年来,我们党制定和完善党章,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非常重视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及时写入党章。党的七大上,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党的十五大党章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大党章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七大党章写入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党章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党的十九大党章的最大亮点和最突出的历史贡献,是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在党的旗帜上,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党的二十大将党的十九大以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发展写入党章,充实完善了这一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历史定位。一路走来,高度重视理论创新、善于进行理论创新并且取得了丰硕理论创新成果的中国共产党,不断发扬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及时写入党章,转化为全党共同意志和共同遵循,让我们党基业长青。
    新时代新征程,切实提高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的水平,让党章在推进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中更好发挥根本性规范和指导作用,要求我们牢固树立党章意识,把党章规定要求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员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始终遵守党章,留下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等众多感人故事。在和平建设时期,广大党员干部共同严格遵守党章这一根本行为规范,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和各个岗位上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决落实好学习贯彻党章这个“第一位的要求”,深学细照笃行,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章要求,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关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

    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这次主题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凝心铸魂,使全党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我们要全面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做到整体把握、融会贯通,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
    “两个结合”是***总书记提出的一个新的重大命题,开创了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新格局。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进行了系统、科学、完整的阐述,指明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二十一世纪中国生机勃发的核心密码。
    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一直强调“一个结合”,对“第二个结合”没有作出明确的理论概括。那么,我们党是怎样提出“一个结合”的?“一个结合”又是怎样发展到“两个结合”的?刘少奇同志曾说过:“中国党有一极大的弱点,这个弱点,就是党在思想上的准备、理论上的修养是不够的,是比较幼稚的。”由于思想上准备不充分,我们党在早期还没有自己的创新理论,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曾出现过两种错误倾向:一种倾向是理论脱离实际,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从中国实际出发,一切照抄本本,照搬教条;另一种倾向是轻视马克思主义理论,以经验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重视理论指导,满足于自己的狭隘经验。这两种错误倾向都曾使中国革命遭受挫折,使党和人民的事业蒙受损失。对此,毛泽东同志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这就提出了“一个结合”的重大命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就“一个结合”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我们党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地位作用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总书记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历史、现实、未来的贯通中把握历史规律和发展趋势,在继承发展“一个结合”重要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结合”的新论断,他深刻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党深刻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和魂,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
    可见,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绝不仅仅是数量上的简单变化,也绝不仅仅是概念上的简单叠加,而是党的理论创新长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新时代党和人民历史自觉和文化自觉空前提升的产物。当然,任何一个现实的东西,它既携带着过去,又孕育着未来。“一个结合”和“两个结合”并不是毫无关系的两个东西或者两个阶段,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从本质看,“一个结合”中的“中国具体实际”包括社会现实和历史文化两部分,“一个结合”内在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双重意蕴。由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和认识的限制,我们党还没有明确对此加以强调。从今天的历史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认识把握两者的关系,“一个结合”是“两个结合”的前提和基础,“两个结合”是“一个结合”的拓展和深化。“两个结合”是对“一个结合”的理论升华,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和全新命题。
    “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鲜明特征。第一个结合解决的是理论与实际、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就是指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花结果,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第二个结合解决的是古与今、中与外的关系,就是指我们党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我们党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导。与此同时,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中华文明为人类发展和进步提供借鉴、作出贡献。
    “两个结合”在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着重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开辟了广阔空间。从理论创新看,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坚持“两个结合”,深入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髓,将它同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可以厚植理论创新的历史根基、文化血脉,使党的创新理论充盈着浓郁的中国味、深厚的中华情、浩然的民族魂,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精神感召力,成为彰显文化自信、饱含历史自觉、赓续中华文脉的理论。从实践创新看,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的发展动能。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在坚持“两个结合”中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挖掘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可以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深度融合,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铸就新辉煌。
     “六个必须坚持”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和活的灵魂
    理论学习和理论武装不仅要掌握科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论断,还要把握运用科学理论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并提出了“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又一重大理论创新。“六个必须坚持”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和鲜明特质,清晰地阐明了党的理论创新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基本立足点是什么,原则方向是什么,主要着力点是什么,思想方法是什么,应有的胸襟视野是什么。
    “六个必须坚持”是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贯穿于“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的全部内容之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就是党的十九大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概括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六个必须坚持”则是党的二十大对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概括提炼,也是对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的概括提炼。这两种表述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人民至上是这一重要思想的根本立场,自信自立是这一重要思想的精神特质,守正创新是这一重要思想的理论品格,问题导向是这一重要思想的实践要求,系统观念是这一重要思想的科学方法,胸怀天下是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情怀。
    “六个必须坚持”是在新时代伟大斗争实践中形成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和活的灵魂,是深刻理解这一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点,也是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坚持的基本点。只有认真学习、深刻把握“六个必须坚持”,用“六个必须坚持”进行思维,才能更全面准确领会这一重要思想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在深层次上提高思想理论水平,把思想方法搞对头,才能在实践中活学活用、张弛有度、收放自如。
    正确把握几个重大理论的关系
    全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还需要我们正确把握“六个必须坚持”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与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方面,与党章中表述的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几个重大理论的关系。
    第一,“六个必须坚持”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开放的理论,人民立场、独立自主、实践观点、普遍联系、世界历史都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总书记强调,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更好在实际工作中把握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原因和结果、偶然和必然、可能和现实、内因和外因、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和船”的问题,为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了典范。这集中体现在“六个必须坚持”之中,比如,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又比如,坚持问题导向,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观,系统回答了新时代的重大时代课题,彰显了唯物辩证法的鲜明特征。再比如,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人类求解放的思想,体现了世界性与民族性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六个必须坚持”的“源”,“六个必须坚持”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流”,它们之间是“源”“流”同一,“源”“流”一致。
    第二,“六个必须坚持”是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新时代表达。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把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概括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并对这三个方面的内涵进行了高度概括提炼;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充分肯定了第二个历史决议的基本观点,并强调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这些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核心要义和本质特征。从内在逻辑关系看,“六个必须坚持”既包含着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又为它注入崭新的内容,是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延伸拓展和丰富发展。比如,坚持人民至上,不仅体现了群众路线的根本价值,还深刻揭示了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和根本政治立场,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真挚的人民情怀。又比如,坚持自信自立,既继承独立自主的思想内涵,又反映了我们党作为认识主体的一种历史自信和历史自觉,体现了我们党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拓展了独立自主的当代视域。“六个必须坚持”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一脉相承。
    第三,“六个必须坚持”是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具体展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这一核心内容与“六个必须坚持”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比如,坚持守正创新,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鲜明气象,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这一特点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品格相贯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立场、方向、原则、道路等根本性问题上旗帜鲜明、毫不含糊,着力正本清源、固本培元,高扬了理想信念的旗帜、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确保了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同时,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我们党坚持立破并举,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魄力推进各方面改革创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焕然一新。在这一伟大实践中创立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坚持了老祖宗,又讲了许多新话,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其基本内涵也都是如此。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行动指南

    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党中央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正式提出***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科学回答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以新的视野、新的认识、新的理念,深刻系统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生态文明思想,赋予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新的时代内涵,开创了生态文明建设新境界。
    科学回答如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有了更高的期盼和要求。如何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科学回答的重大课题。在***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推动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科学回答建设美丽中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如何从古今中外生态环境发展变迁的经验教训中汲取智慧,夯实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根基,是美丽中国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进入新时代,在***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
    科学回答建设美丽世界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建设美丽世界,是攸关人类永续发展的全球性课题。***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全球倡议,强调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在***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我国积极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以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实际和丰富实践出发,继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生态观,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的重大成果。***总书记立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际,创造性提出“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引和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生态文明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生产与生态的辩证统一关系原理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紧密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生态文明思想继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生态观,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将“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善待自然,自然也会馈赠人类”等理念同“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思想相结合,创新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生态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形成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生态文明思想基于历史、立足当下、面向全球、着眼未来,系统阐释生态文明建设中人与自然、保护与发展、环境与民生、国内与国际等的关系,深刻回答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历史依据、基本原则、核心理念、宗旨要求、战略路径、系统观念、制度保障、社会力量、全球倡议等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对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位、目标任务、总体思路、重大原则作出系统阐释和科学谋划,深刻阐明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形成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坚持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生态文明建设
    ***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把***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到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全过程。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最能给老百姓带来获得感,环境改善了,老百姓体会也最深。”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深刻体现***总书记的人民情怀,是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为了谁、依靠谁、成果由谁共享这一根本问题的科学回答。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总书记指出:“我们建设现代化国家,走美欧老路是走不通的”“走老路,去消耗资源,去污染环境,难以为继”。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努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不断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是“国之大者”,是利国利民利子孙后代的重要工作。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始终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同时,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持续加大技术、政策、管理创新力度,不断提升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水平和环境治理能力,不断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我们党坚持把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打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增强问题意识,聚焦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断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和专业水平。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切实把系统观念贯穿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过程。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总书记指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各国的共同责任。”地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坚持胸怀天下,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携手世界各国共筑生态文明之基,共走绿色发展之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积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地球家园。
    ***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科学指导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其科学性和真理性得到了充分检验、人民性和实践性得到了充分贯彻、开放性和时代性得到了充分彰显。

践行宗旨为民造福

    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更好的教育”改变无数人命运;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亿人,“更稳定的工作”托举出彩人生;人均预期寿命2021年已达到78.2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6亿,“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护佑全民健康……新时代这十年,民生答卷有分量、有温度,映照出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底色。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践行宗旨为民造福”是五个具体目标之一。努力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深厚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ulaiwenku.com/355432.html
(0)
上一篇 2023年6月10日
下一篇 2023年6月10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