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质生产力理论材料32篇

合集
目 录
1.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刘薇: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何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1
2.朱克力:
“新质生产力”要义 4
3.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沈开艳何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提“新质生产力”,传递出什么信号? 8
4.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高煜:
新质生产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方向 12
5.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杨叶平: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积极构建未来竞争优势 17
6.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李后强:
新质生产力的涌现背景和主要特征 20
7.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刘润达: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 24
8.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29
9.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蒲清平: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 31
10.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叶日者:
新质生产力将成为发展新引擎 35
11.段官敬:
“新质生产力”是什么生产力 36
12.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林万龙:
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强国建设 39
13.山东大学杨蕙馨山东科技大学焦勇:
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42
14.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政策室主任:
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 44
15.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许勇:
加速新质生产力生成 47
16.政武经: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50
17.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丁明磊彭思凡:
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注入科技创新力量 54
18.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大树:
新质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最新成果 57
19.新质生产力:源头是新科技变革动能 61
20.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高层密集点题“新质生产力”释放哪些信号 63
21.市人大代表夏鸿飞:
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66
22.西江日报评论员莫比林: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 68
2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70
24.南方日报评论员:
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73
25.新华社评论员:
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75
26.金观平:
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 77
27.郭军:
为新质生产力注入人才动能 79
28.新质生产力就是新的投资方向 80
29.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杨开忠:
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 82
30.以金融创新助力珠海厚植新质生产力 87
31.天津日报评论员: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善作善成 90
32.科技日报评论员:
做好创新大文章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92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何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刘薇
   近日,***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党的二十大以来,***总书记在不同场合曾多次提及“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提出,界定了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决定力量,指明了下一阶段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该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包括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广大科研工作者等在内的社会各界迫切需要回答的一大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成就显著,但同时中国在科技创新和产业竞争力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下, 尽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尤为重要,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只有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才能抢占发展先机,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
   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更加重视创新、技术进步和智力资源对生产方式和生产效率的全面提升,具有技术创新导向,是信息化和智能化时代的重要标志。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特征是数字化和绿色化,着力点在于科技创新, 强化创新驱动,落脚点在于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目标是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总结起来就是发展“创新、质优”的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是指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知识和信息为要素,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所进行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变革。特别是要高度关注原创性、颠覆性的科技创新,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新质生产力的“质优”是指高质量的生产力。这种高质量表现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生产过程绿色低碳、安全高效、产品和服务质量高、性能优、满足市场需求,特别是要做到形成绿色生产力。
   当前,中国在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6G、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的发展处于世界前列,拥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庞大的工程师队伍和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可以说,全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如火如荼。
在科技创新方面,科技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不断强化,
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2023年,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预计达3.05万亿元,比2022年增长9.3%,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预计将达到2.55%,建设了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
   在产业发展方面,中国不断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2023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预计达16.5万亿元,占GDP比重预计达14.5%。特别是在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方面,涌现出很多引领创新发展的企业。中国各地区也为促进未来产业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培育壮大新增长引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上海市设立1000亿元未来产业发展基金,北京市设立500亿元未来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广东省提出到2025年,培育100万名未来产业人才。
   在制度环境方面,通过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为创新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市场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创新活力。浙江省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北京市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提出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未来产业高地,将重点布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未来产业;广东省出台《广东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将重点布局人工智能、大数据、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未来产业。以上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将有力推动中国未来产业发展壮大,为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中国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一是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强, 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科技创新体系还不完善。二是要素配置效率还不高, 生产要素市场发育不完善,要素价格扭曲,资源配置效率不高。三是产业链供应链不够安全,由于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隐患一直存在且较为突出。四是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短缺,人才引育留用机制不完善。五是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一些体制机制不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影响创新活力和效率。
   未来,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是需要在发展中逐步解决。要锚定战略定力,久久为功,以高质量的科技创新为导向,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培育新动能,勇闯新赛道。以改革为动力,以人
才为支撑,以安全为保障,着力解决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具体来说,要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支持力度, 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商业化产业化应用;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强人才引育和培养,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激发创新活力。
“新质生产力”要义
朱克力
   一场全新的生产力变革,正在酝酿之中。无论是当前流行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大模型,还是蓄势待发的无人驾驶等新兴技术,都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眼下,随着“新质生产力”成为新的热词,这些新技术与现实经济世界的关联,也更为清晰和更为深刻起来。
一、何谓“新质生产力”,核心要义是什么?
   如果说,“经济新常态”构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语境,“高质量发展” 提出了塑造中国未来前途的大逻辑,“新质生产力”则释放了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顾名思义,“新质”即新的质态。“新质生产力”就是新质态的生产力, 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代表生产力演化中的一种能级跃迁。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信息革命基础上孕育兴起,有着以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及人工智能等工具体系为代表的生产力系统,是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是根本不同于以往的新质态发展。
   由此,创新驱动成为“新”的关键,高质量发展则成为“质”的锚点。这意味着,新质生产力必然要告别传统技术体系、摆脱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充当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核心要义是“以新促质”,以创新驱动新经济变革、以新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具体路径,是通过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在百舸争流的时代大潮中,谁能抓住机遇,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历史性战略机遇不容错过,形成并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的过渡转化,成为抢占发展制高点、培育竞争新优势、蓄积发展新动能的“先手棋”。
一是抢占发展制高点。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科学进步作为支撑。因此,抢占发展制高点,必须重视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科技创新。同时要加强国际合作,处理好开放式创新与科技自立
自强的关系,吸收全球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二是培育竞争新优势。
   在新质生产力领域,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包括在人才、技术、资本等方面积累的优势,以及在市场规模、产业体系、创新生态等方面的优势。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提升产业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三是蓄积发展新动能。
   加快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支撑。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内外形势下,当务之急是千方百计激活创新主体,更为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使之成为创新要素集成、创新成果转化的生力军,打造科技、产业、金融等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
二、为何要在东北提出,背后有何深意?
   这是从东北地区的战略地位与现实问题出发,基于经济转型发展、创新驱动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等多重考量,为东北地区乃至全国创新发展进一步明晰行动方向。
显然,新质生产力驱动的“新经济”,截然有别于东北地区传统的“老工业”。对东北地区所代表的后发区域而言,加快转型是必答题。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ulaiwenku.com/475981.html
(0)
上一篇 2024年3月20日
下一篇 2024年3月20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