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经典用语及相关评论

古语经典用语及相关评论
1.“堤溃蚁孔,气泄针芒”
◆古语释义◆
小小的蚂蚁窝,能够使堤岸溃决,针芒般大小的孔眼也能使气泄掉。后人常用这句话比喻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乱子。
◆出处◆
《后汉书·郭陈列传》:“臣闻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溃蚁孔,气泄针芒,是以明者慎微,智者识几。”
2.“尽小者大,慎微者著”。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也见品德。
骄纵起于奢侈,危亡起于细微。常拘小节,多积寸功,关键就看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能不能做到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唯有常怀敬畏之心,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自觉防微杜渐,方能不忘初心、得其始终。
一个人既要能经受住大风大浪的考验,也要在小事小节上能把控住。干部立政德,必须要绷紧防微杜渐这根弦,从一点一滴做起,时刻自重自省自勉自励,老实做人、踏实干事、清白为官。在这一点上,先贤早就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范仲淹,生活节俭,常年以粥为食。一个朋友见此于心不忍,送了美食给他,他竟一口不尝,听任佳肴发霉。直到人家怪罪起来,他才长揖致谢说:“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已久,今遽亨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也是如此,一生淡泊名利、从不收礼。一次,他在某市的公务结束后,当地的干部瞒着他将两只老母鸡和一些蔬菜放在了火车上。陈云知道后果断地说:“不能开这个先例,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以后就阻止不住了。”
3.“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古语释义◆
不要被蝇头小利诱惑,因此失去操守、坏了大事、忘了大义。不要被五光十色的外界所诱惑,不要被欲望牵着走,要有自我控制的能力。
◆出处◆
此句化用了中国古代“慎微”和“节欲”这两种思想。《论语》讲:“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后半句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十二章,原文是“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慎独,自我修为。人真正的敌人是自我,人最难做到的是慎独。究其原因在于每个人都有侥幸心理,在自以为别人看不见、不知道的情形下,容易作出违纪、违规、违法甚至犯罪的事情。诸如个别掌握一定权力和在关键岗位上的某些党员领导干部,私下实施利益输送、权力寻租,收受好处,自信做得巧妙、无人知晓。岂不知“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不是没有被发现,而是暂时没暴露,最终的结果必定是得不偿失、悔恨不已。
慎处,交友诚心。***总书记曾经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演讲中指出:“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唯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实践证明,在当前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形下,投机钻营者、图谋不轨者、意欲通过不法手段获取非法利益者仍然大量存在,关键岗位尤其关键少数党员领导干部依然是利益追逐者的“围猎”对象。对此,党员领导干部要洁身自好,摒弃交友中的利益因素、权势思维,真正建立和维护“清”、“亲”政商关系。
慎微,一丝不苟。“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今年两会期间,***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还强调“要牢记堤溃蚁孔,气泄针芒古训”
。实践证明,很多腐败分子之所有最终走向堕落的境地,并不是一开始就如此张狂和胆大妄为。其在为政之初,也多是自我严格要求、处处谨小慎微。但是,腐败的触角无孔不入,总是从最细微处逐步渗透。从最初接受一包茶叶、一条烟,吃一顿饭、洗一次澡,慢慢发展成受物、收钱。所以,慎微须在时时刻刻、事事处处。
慎欲,知足常乐。老子《道德经》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自然,这是道家无为思想的表达,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能也无需做到不赏色彩、不听音乐、不食美味。但是,欲不可纵、欲须有度。从腐败案件发生的原因来看,党政领导干部走上职务违法、职务犯罪的道路,几乎无一例外地是缘于欲望的放纵和不知收敛。或出于攀比、或出于内心不平衡、或出于奢靡追求、或出于贪图名利等等不一而足,但归根结底,就是不正当欲望过于强烈。
孟子云:“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此气寓于平常之中,塞乎天地之间。新时代、新任务、新使命,需要我们立志高远、远离庸俗,“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4.“梅花香自苦寒来”
◆古语释义◆
挨过寒冷冬季的梅花更加的幽香。比喻要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困难才能达到的。
◆出处◆
《警世贤文之勤奋篇》: 有田不耕仓禀虚,有书不读子孙愚。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少壮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吴官正同志《闲来笔潭》一书,收录了吴官正同志离开领导岗位后撰写的回忆、杂记、随笔、散文、小说、对话等各类文章及部分自绘的画作。全书题材形式多样,内容鲜活深刻,意境幽远别致,是一部非常独特的饱含生命情怀、政治情怀和人文情怀的个性化著作,读来令人感奋,益人心智。
作者在开篇绪言中谈到自己退休后的心境时说:“仰观宇宙,俯察万物,感到无不生机勃勃,自由自在。”翻阅本书,我们能深刻感知到这一宏阔而深邃的心灵境界。“静思杂记”篇,诸多篇目都在写动物、写植物、写世间生灵万物:从蚊子、毛虫和八哥,到野猫、猴子和马哈鱼;从竹林、松树和柳林,到芙蓉、牡丹和凌霄花等,作者以自己的视角刻画描写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并赋予自然万物以自己感受到的独特人性,体现出一个政治家特有的自然主义情怀。
这种对生命创造生生不息的深刻感悟与践履,更体现在作者平生不断求知、求真、求善、求美的不懈精神追求中。“岁月难忘”篇,既有作者对童年与求学之路的回忆,又有作者对自己从武汉到江西再到山东等地从政经历的追忆和讲述。这条艰辛而又不断成就传奇的求学与从政之路,使得作者的人生感悟显得异常透彻:他以“夹缝”和“二月天”来讲述和概括自己的人生哲学,认为人生的夹缝就像自然界的“二月天”,人要在左右为难、进退失据中磨砺意志、朝着更宽阔处前行,这是生命力充沛的真正表达。而在“读书随感”篇中,我们则看到一位年过七旬的长者,依然孜孜不怠、以学为乐,在勤学勤思中不断充实和提升生命的高度与深度:从马列经典原著到当代自然科学,从古希腊文明著作到历史学、心理学和美学著作,作者广泛阅读、大量涉猎,并记下了自己独特而深入的思考心得。在“少长闲集”篇的对话体叙述中,我们还看到作者不仅自己像年轻时一样勤思好学,还领着身边的年轻人一起学习,敞开心扉、议论切磋,其热烈场景如同一次次文化沙龙。这些都彰显出我们时下一种难得而稀少的崇高精神追求。
本书虽是作者离开领导岗位后的闲来之作,但诸多篇目仍渗透着从丰厚政治阅历中自然生发出来的政治智慧,蕴涵着作者对体制机制革新和从政者个体的政治期望,表达了某种在现实政治基础上不断创新和超越的政治理想,对于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年政治从业者有着深刻的思想启发意义。比如,《退后的心态》一文,既在谈论政治,也在谈论人生,在反观与反思中尽显政治睿智与人生智慧,犀利而透彻。在“春水煎茶”篇中,许多文章以小小说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寄寓了作者自身的一些政治期许:《山茶花开》中那位带领百姓艰苦摸索、不断开拓的29岁女乡党委书记,代表了作者所期待的能在各基层单位涌现的年轻政治人才;《组织部长日记》则记录了一位勇于坚持原则的县委组织部长,在党委领导下积极投身干部民主选拔改革中的酸甜苦辣;《荒诞的梦》一文,在虚构的历史时空中,深刻诠释了一个政治从业者的正确历史观与价值观。又如,在作者看来,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当代从政者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从《墨美之行与山江湖工程》一文对山江湖工程这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生态工程的回忆,到《“愚公后代”改行》《肥城的鸟巢》等游记性文章对生态绿化所带来的各种可喜变化的记述,作者都在强调,生态意识是当代从政者所必须具备的新型“责任伦理”意识。
翻阅“读书随感”篇,我们更能深刻感受到作者宽阔而开放的政治视野:《古希腊文明撷秀》一文,对古希腊城邦制这一希腊人创造的民主政体作了精要评析;《参观贝村的联想》一文,对犹太人反对个人崇拜、崇尚法律契约的民族精神作了深刻的阐释;《评读四位美国总统》一文,则通过对美国历史上四位伟大政治家的个人剖析,对美国社会保持活力和创新精神的缘由进行了探讨,对杰出政治家所必须具备的政治操守与政治觉悟作了精当的揭示;《盖茨辞职的启发》一文,对如何创造年轻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作了专门的阐论;《康熙看长城》一文,则深刻诠释了为政者要在心中修筑一座无形的“修德安民”的长城,才是治政正道、为政之要……这些文章谈古论今,贯通中西政治实践,读来令人深思、发人深省,体现出很高的政治立意。
全书既是论理之作,娓娓讲述许多人生哲理和为政之道;又是寄情之作,透显出作者对父母老师、对同事同学、对所有帮助过他的人一份至真至深的情义。比如,《难忘那夜的秋雨》一文,短短两三页纸,将人世艰辛、人情冷暖刻画得淋漓尽致,母子相依相扶的情景跃然纸上,足以触动我们每个人心灵最柔软的地方;《给三草的信》描写和讲述了一位长辈历经困苦之后对工作生活、对家庭亲情的透彻感悟,字里行间饱含着一份深沉的情感力量,直抵读者的灵魂深处。这种内心的真诚,更强烈地体现在作者对广大普通百姓生存与发展命运的高度关注与关切中。如《达悟的女儿》一文,就生动反映出一位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对困难平民子女发自内心深处的体恤关爱之情,其行文质朴、话语感人:“一个人顺顺利利过日子也许感觉不到什么,一旦遇到变故和困难,则非常需要他人帮助。”这也是作者在《少管所的春节》中表达的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越是在大家欢天喜地的时候,越是想起那些困顿中艰难度日的人。”《两次发火》《39瓶氰化钾》等文,则向我们生动展现了一位视民如伤、疾恶如仇,忧心如焚、雷厉风行的领导干部形象,具有极好的现实教育意义。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翻阅本书,我们能深深体会和感知到一种新鲜而独特的人文趣味。这种趣味性,首先体现在本书收录的45幅画作中,文与画交相辉映。这些画作均由作者自绘,不拘题材,鸟兽鱼虫、花木瓜果、山水人物,皆入其中,洋溢着充沛的生命气息,蕴涵着深沉的自然情结。比如,作者在书中既写白猫黑猫,抒写了改革家的现实主义情怀;亦画黄猫蓝猫,“一只沉思、一只观花”,寄托了一种超脱的审美主义情愫。再如《梦里涂鸦》一画中两只站在枯树干上的乌鸦争相号叫,似在高声控诉遭破坏的周边生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警醒;而《鹤舞》《沙滩醍醐》等画中,鸟禽在河湖边自由漫步的和谐场景,则从正面透显出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美丽家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良官赋》一画,则对从政者的不良职业操守有着锐利的揭露和批判……这些生动的画作,与作者的文字相得益彰、互为注解,是作者生命情怀和政治情怀的直观表达。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翻阅本书,读者似乎能闻到一阵淡淡的幽香;这种幽香来自于作者在学习工作中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奋与自律,来自于作者对晚年精神生活的品质坚守与不懈追求。通过本书,我们似乎也能看到一朵充满生命气息和政治人文之美的精神之花,沁人心脾、怡人心性,正在吐露其特有的芬芳。
5.“苟日新,日日新”、“天行健、自强不息”◆古语释义◆
苟日新、日日新: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
天行健、自强不息: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
◆出处◆
《礼记·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自《礼记·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商朝建立者商汤在天天对之盥洗的盥洗盆上,刻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铭文警示自己。“苟日新”,意即如每天能洗干净自己身上的污垢,那就应当天天清洗。此句以沐浴自新,比喻道德日进。“日日新,又日新”,谓精诚其意,修德无已。合在一起就是说:诚然如果有一天能够获得新的进步,就要一天一天都有新的进步,还要再继续天天有新的进步。
这句有名的格言,和西周周公平定东方叛乱后,由周成王发令将殷商遗民交给康叔管理的《康诰》中的“作新民”,即振作精神,使商朝遗民改过自新,成为新民,以及《诗经·大雅·文王》中的“周虽旧邦,其命惟新”,即周虽是一个古老的邦国,但文王能够秉承上天之所命,革新进取,共同奠定了中华民族不断创新的文化基因。所以《大学》里说,“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即对于创新、“日新”、“惟新”,君子无不用尽全力不断奋斗。
《大学》强调道德的内在性、自主性与道德的感召力,教导人们做人治学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粗率毋安排。
南宋经学家钱时在《融堂四书管见》中说:“《盘铭》之新,新德也;《康诰》之新,新民也;文王诗之新,新天命也。君子用心无所不至,故曰‘无所不用其极’。只为天地间事,皆吾分内事,有纤毫不至,便是不诚。”这里《大学》集中讲君子自新,恒常去秽纳新,与时偕行,而后才能恒常亲近人民。也只有亲近人民,人民才能振作自新。万事万物能长久不衰者,无不是持续去秽纳新者。如孟子所说:“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修身修心是终生不辍、持续永恒的。只有如此,人的“善端”才扩充为“善性”,才能保持善性良知的永恒,使原有的善端、善性发扬光大,这也就是“明明德”。
“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后遂称除旧立新为革故鼎新。“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阴阳之道化育万物,不断地新陈代谢,这种状貌就是“生生”,就是“变易”。这就是古人讲的阴阳之气运动不息、动态统合的过程,这是生命之道,亦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哲理。
抗日战争胜利后,西南联大各校北归前在昆明树立了一个纪念碑。时任西南联大文学院院长的冯友兰先生起草了纪念碑碑文,碑文说:“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邦,其命惟新’者也。”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今天我们重温“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古训,不仅要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上积极有为,更须认真体认古人“日新其德”的精神,做由内而外德业齐新的“新民”。
6.“术业有专攻”
◆古语释义◆技能学术各有研究方向。◆出处◆
韩愈《师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7.“枕戈待旦”
◆古语释义◆
枕着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出处◆
《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西晋的时候有两位有名的将军,一个叫祖逖,一个叫刘琨。
他们年轻的时候,常常在一起,互相勉励,决心为国家效力。夜里他们睡在一个床上,同盖一条被子,一听到鸡叫,就赶忙起来,跑到庭院里舞剑(闻鸡起舞)。后来,祖逖当上了将军,领兵北伐,收复了一些失掉的地方。刘琨得知非常兴奋,他给亲戚朋友写信说:“我时刻准备去砍掉敌人的头颅,常常担心祖逖走到我前边去了,每天都是枕着武器在等待天亮(枕戈待旦)!”
由这段历史产生了两个成语“闻鸡起舞”与“枕戈待旦”。“闻”是听到;“舞”是舞剑。“闻鸡起舞”是听到鸡叫声就起来舞剑,后来常用它比喻立志为国出力的人的爱国热情和行动。“戈”是古代的一种武器;“旦”是天明。“枕戈待旦”是枕着武器睡觉,等待天明。现在用它比喻警惕性极高,随时准备打击敌人,也常用来比喻杀敌报国的急切心情。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ulaiwenku.com/62157.html
(0)
上一篇 2022年5月3日
下一篇 2022年5月3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