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县“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及“十四五”_期间基本目标和重点任务情况

镇远县“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及“十四五”?期间基本目标和重点任务情况
一、镇远县“十三五”规划完成情
过去五年是镇远县综合竞争力提升最明显、转型升级步伐最快、发展质量效益最好、城市面貌变化最大、居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期间,镇远积极适应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有效应对历史罕见的新冠疫情严峻冲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社会发展上了一个大台阶。预计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速3.5%左右,各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定增长,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十三五”是镇远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的时期,实力镇远经济发展高质量推进。“十三五”以来,镇远县经济稳定增长,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达58.5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56亿元,同比增长0.7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7917元,增加到2019年10351元,增长幅度达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25618元增加到32337元。服务业快速发展,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正加快形成规模集聚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批发、零售、住宿、餐饮营业额年均分别增长10.72%、12.29%、
10.77%、14.89%。在“文化旅游兴县”战略指导下,文化旅游服务业快速发展。2019年,全年共接待游客10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6亿元。镇远县各项指标均呈现增长,综合实力稳步走在黔东南州前列。
“十三五”是镇远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时期,共享镇远全面小康已经实现。“十三五”以来,镇远县脱贫攻坚工作成就显著,2019年4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镇远县退出贫困县序列。2019年12月,镇远县剩余贫困人口实现“清零”,累计脱贫贫困人口13748户51529人,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0。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狠抓“一减四增”,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调减籽粒玉米种植数量,增加种植烤烟、蔬菜、花卉、精品水果、中药材、茶叶等经济作物,投入充裕的产业扶贫资金,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扶贫全覆盖,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通过产业扶贫,贫困群众收入逐渐增加。易地移民安置点“五个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公共服务、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保障有力。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效明显,产业帮扶、公共服务示范项目建设、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劳务输出协作、人才支援等工作扎实有效开展。“组组通”公路、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管护机制基本形成,农村条件大幅改善。教育脱贫攻坚工程斩断贫困代际传递,建档立卡贫困户100%享受教育扶贫政策。医疗脱贫攻坚纾解民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全覆盖。社会保障脱贫为贫困人口托底线,农村低保保障

标准、特殊困难群体困难补助等逐年提高并按时足额发放。
“十三五”是镇远产业结构快速调整的时期,产业镇远经济体系初步健全。“十三五”以来,镇远县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新旧动能转换提速,现代服务业发展朝气蓬勃。农村产业革命全面推进,重点发展十大产业,打造了青溪马营畈鲜切花、羊坪龙塘四季葱、都坪对河蔬菜等坝区产业示范基地和氵舞阳魏家屯大水沟天麻、大地虎圈冲中药材和生态鸡等林下产业基地。培育州级以上龙头企业达25家。推动工业提质发展,优存量扩增量,争取到电力优惠扶持政策,黔东电厂发电指标并纳入全省电煤保供体系。理清青酒集团发展思路。依法稳妥清理“僵尸企业”。推动大数据引领实体经济发展,全面启动“万企融合”大行动。深入实施现代服务业“十百千”工程,新培育氵舞阳药业公司、祝仁堂药业公司、蔡酱坊绿色发展公司等限上企业。突出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创建镇远古城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以旅游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迈向深入,全域旅游取得明显成效。三次产业结构比由“十二五”期末的17.8:43.2:39.0调整为2019年的25.8:20.7:53.5,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小幅上升,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逐年快速上升,第二产业比重下降幅度大,但质量较“十二五”显著提升。
十三五”是镇远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跨越的时期,幸福镇远民生保障更加坚实。“十三五”以来,继续加大对民生事业投入,完善服务体系,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实更公平
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千方百计推动教育振兴,压缩行政经费用于教育发展,继续推进校园基础设施“全面改薄”项目,引进教育类高层次人才,兑现教育扶贫资助资金累计超亿元,惠及学生上万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县乡镇卫生院均达标建设,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全覆盖,建成行政村及移民安置区卫生室,配备村医。全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农村居民参保率达98%以上,兑现医疗保障资金2.01亿元,惠及18.79万人次。加大农村人口技能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解决部分富余劳动力问题。建成退役军人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文化体育事业不断进步,完成11个乡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配置完成部分村级文化活动室设备,按照“四个一”标准完成50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了1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设备数字化升级改造。
“十三五”是镇远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的时期,活力镇远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十三五”以来,坚持深化改革释放活力,扩大开放汇聚活力,不断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规范提升县政务服务中心办事效率和治理,推进办事“最多跑一次”改革,“证照分离”和网上审批两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落实土地承包再延长30年政策,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全面借鉴推广农村“三变”改革,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州确定改革事项,确保各项改革举措在镇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充分运用地理区位和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利好政策机遇,借助国家、省、
州开放交流平台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泛珠三角经济圈”等区域发展战略,深化与对口帮扶、定点帮扶城市、单位、企业及周边地区交流合作,构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全方位开放格局。对接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黔东南州陆港(羊坪作业区)一期建成,成为镇远对外开放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平台。
二、“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
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目标。根据战略定位和产业基础,综合考虑镇远历年经济增速,国内国外宏观经济环境,镇远“十四五”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年均增长7.2%左右,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左右,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年均增长2%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16%以上,城镇化率提高5个百分点,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第一产业增长6%;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第二产业增长8.6%左右,现代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社会消费零售额在增长率平均为12.4%左右。
民生福祉提升目标。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建议提出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减少贫困人口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的定量目标。在社会民生方面,设置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医疗卫生、养老服务、孤儿保障、住房保障、公共文化、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指标。到2025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5%以上。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9%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0%以上。
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县实现后发赶超的重要支撑。要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保护环境、协调推进的原则,统筹全县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连通内外、功能配套、安全高效、适度超前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十四五期间,必须保持投资合理较快增长。到2025年全面破解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形成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基础设施新体系,实现九通一平目标。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抢抓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深入推进大生态战略,到2025年,城镇污染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森林覆盖率达到64.5%以上。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空气质量AQI达标天数进一步增加,地表水达标率、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省要求。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
改革开放深化目标。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全面深化改革步伐加快,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稳步推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建设。坚定推进各项领域的改革,按照行政干预最少、发展环境最优、服务质量最好的目标,加快构建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和对内对外开放环境。
三、亟待突破的方向
1.着力培育工业发展经济新增长点,推动产业结构实现层级跃升。
镇远县旅游业独大,工业发展虽然形成一定基础,但工业财政贡献空间较大。工业投入不足,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工业结构不合理,大部分产品属边缘初级产品,科技含量低,价值转换程度不高,资源开发利用率不高。项目建设滞后,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内生动力不足影响新兴产业上规模性培育,能带动产业延伸的深加工项目、大项目、好项目不多,产业关联度不高。新兴技术产业较少,仅有的新兴产业规模小,难以达到入库指标要求,未能形成工业经济新的支撑点,大部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技术改造跟不上,工艺落后,产品成本和环保成本大。园区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企业生产要素保障受限,价值企业融资难度大,工业发展稳定发展内劲缺乏,必须聚焦一两个主导产业,扩大招商引资,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2.着力突破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问题,推动旅游业提档升级。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和提供优质旅游产品是新时代的客观要求。围绕“文化旅游兴县”战略,镇远文化旅游服务业快速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优势产业、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未来经济增长极。然而,镇远旅游基础设施薄弱、产品类型单一、档次不高、文化内涵发掘不深、特色不够鲜明、品牌市场号召力弱、四季和夜间全时旅游
产品缺乏、旅游辐射带动弱等问题依然突出。“十四五”期间,镇远须坚持以消费需求为导向,以旅游高端化发展为目标,以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补齐旅游基础设施短板,打通旅游交通、配套服务设施“最后一公里”,推动以旅游交通、停车场、高档酒店住宿、旅游厕所建设和智慧旅游创新应用,不断丰富军事文化、商贸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内涵,推动旅游产业结构优化、服务品质提升,构建“多元选择、多体验、多样消费”的产品业态格局,推动旅游业提档升级,激活旅游发展牵引动能。
3.着力解决农业散小弱的问题,推动农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
镇远县耕地破碎,面积较小,耕地仅占全县面积17%左右,土地流转机制仍不健全,抑制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禁锢先进生产力的发挥,阻碍土地的规模经营;农业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不多,农产品加工带动能力不强,产业链条短。十四五期间,镇远县着力统筹农业综合开发、新增粮食产能田间工程建设,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人才和体制支撑,要推动农业产业布局向花卉、精品水果、蔬菜、畜牧水产、茶叶、烤烟、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聚焦,具备多年发展基础的产业,要不断巩固特色优势,提高附加值,烤烟突出上等烟叶占比、蔬菜突出精细加工、生态畜牧突出生态附加、精品水果突出新鲜时令。要推动农业空间布局从做亮点向连片带面集约化高效化聚焦。通过以点带面、连片打造,提高基础设施和冷链储存、生产加工等要素设施设备利用率,实现产业互通、要素互通,有效降低成本。大力培育和引进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培育农产品种植、加工、交易、营销和物流等组成完整的产
业链。推动农业集聚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
4.着力解决古城功能布局不合理问题,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
镇远古城旅游业快速发展,古城的人口承载能力大大降低,古城功能逐渐从县级行政管理中心向旅游发展功能转化,古城功能布局不合理问题愈加突出,亟需深入拓展县城发展空间,打造一批特色小城镇,提升公共服务供给和管理能力。突出“一城两区”带动,大力推进县城扩容提质,加快镇远东城区、金家湾片区开发建设,启动“一环四台地”工程规划和建设开发,全面拓展县城发展空间。大力实施县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完善一批古码头、古建筑、古民居,优化提升人行道、古巷道、网络管廊等配套设施,以“工匠精神”精心实施每一个项目,切实增强城市功能,改善人居旅游环境。
5.着力破解制约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痛点难点,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新时代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镇远城镇化问题主要体现:一是镇远由于长期以来缺乏工业支撑,产城分离的现象由来已久,在城镇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滞后,产业支撑不足,就业岗位较少,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不足;二是农民工市民化任务依然繁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质量不高,户籍人口城镇化一直是主要方式;三是城镇发展特色不足。有特色的小城镇不多;四是城乡差距还较大,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还需努力。据此,十四五期间要以国家推动“两新一重”为契机,
进一步明确黔东中心城市的定位,按照“保古城、建新城,强城镇、美乡村”的思路,继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高质量打赢新型城镇化突围战。
6.着力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瓶颈制约,在推动乡镇间聚合式互联互通上实现新突破。
“十三五”期间,加快推动镇远交通大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由于财力有限、基础薄弱,全县交通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道路布局还有待优化提升。目前全县骨干网络交通基本完善,以县城为中心到各个乡镇的交通网络还比较完善,但高速公路到重要乡镇出口,以县城为中心的环线网络,各个乡镇之间的1小时、半小时经济圈网络还没有有效形成,存在“高速公路离我很近也离我很远”的情况。二是产业道路网络没有形成。围绕待开发重要旅游景区的旅游公路网络没有形成,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网络化水平较差,促进农业现代化的产业路标准太低,重要企业、工业园区到物流港的道路设施较差,物流成本较高。三是交通建设资金不足。配套资金到位难,部分通村公路建设标准达不到技术要求,部分路段安保设置不足。通村公路养护资金严重不足,公路养护质量不高。
7.着力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在牢牢守住金融安全上实现新突破。
镇远由于改善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发展等进行了大量融资,地方性债务总量持续扩大,地方债务风险也在不断加大。十四五期间,镇远须继续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
迎难而上、积极应对,根据经济运行的状况和趋势,把握准预期,与国家的宏观财政政策相呼应,适度调节债务的规模和偿还节奏,认真做好债务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通过健全完善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体制机制,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在妥善处理地方债务风险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为镇远有效防控债务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四、重点任务
(一)加快培育工业经济新业态,构建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
1.优化工业发展布局。坚持“规划先行、多规融合、高位对接”,围绕镇远“新型工业经济带”规划布局,坚持“突出优势,创新求进,以酒为主,多元发展”的思路,构建“白酒、大数据电子信息、特色食品为主导,清洁能源、新型建材、大健康医药”为辅助支撑的多元化、专业化、高端化、绿色化工业产业布局,推动各个产业功能区协同发展、互补发展、差异化发展。围绕白酒、大数据电子信息、特色食品主线,突出要素保障,延长产业链,拓展产业幅,将关联产业、衍生产业、共生耦合产业、配套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做大做精,打造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优强龙头企业和“10亿级”企业。
2.强力推进酒产业发展壮大。大力发展以酒为核心的特
色食品加工业,打造镇远县为黔东南东部酒谷基地。以贵州青酒集团、花酒酒业公司等为龙头企业,推动酒产业与文化、旅游、餐饮、休闲相融合的一体化发展。大力推进青酒、花酒等现有酒类企业做大做强。依托贵州青酒集团酱香型洞藏白酒、绩曲酒、全国唯一纯花酿造花香型白酒独特优势,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贵州品牌”酒。引导县内玫瑰花酒、高粱酒、荞麦酒、桂花酒等各类酒类企业向白酒产业园聚集,形成镇远酒产业集聚区。鼓励制瓶、瓶盖等酒类配套企业入驻开发区,完善白酒产业配套设施。到2025年,聚集各类酒类企业15家,发展关联企业20家,工业总产值达10亿元以上。
3.加快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按照全省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部署,深入实施镇远以大数据电子信息为主导的镇远工业振兴计划。发展以电容器为主导的电子元器件产业。围绕电容器产品引进上下游产业集聚发展,发展高端电子元器件及组件生产加工,大力度重点扶持贵州云睿电子有限公司、安兴电子有限公司生产,将镇远县打造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电解电容生产基地。培育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以开发区返乡创业园和西湖产业园为载体,加大招引资力度,以为主体,引进一批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新型电子元件领军企业生产项目,做大做强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园。推进工业智能制造发展。推进大数据与工业深度融合,发展工业互联网,积极推动企业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和个性化定制,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在工业中的应用,推动5G网络在工业园
区的建设覆盖,促进企业对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到2025年,大数据电子信产业总产值达到20亿元。
4.做大做强做优特色轻工业。加快推动以道菜、腌制食品、酸汤、茶叶、矿泉水等地方特色的特色轻工产业发展。培育扶持特色食品加工。培育镇远县蔡酱坊有限责任公司、镇远县名城食品厂等企业成为龙头企业,大力实施蔡酱坊“陈年道菜”、名城食品厂“冯三毛”腊肉等品牌建设项目。充分利用镇远资源,大力发展精品水果精深加工、有机茶、酸汤、竹笋制品、霉豆腐、畜禽肉制品等传统特色旅游食品加工。培育茶加工企业做大做精。以无公害、绿色、有机为标准的现代山地特色农业为支撑,整合镇远舞阳茶业公司、镇远天印茶厂等茶叶加工企业,扩大产品生产规模,提高茶叶精加工水平,提升茶叶质量等级、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重点培育“镇远天印贡茶”品牌,推进延伸茶产业链条发展。打造镇远天然饮用水产业。加大对镇远县琵琶溪山泉水厂、贵州省云中泉纯净水有限公司、镇远县万丈岩山泉水厂等扶持力度,提高产品生产加工水平能力,打造镇远天然饮用水产业品牌。加强旅游商品开发。建立旅游商品研发、设计、包装、销售人才队伍,着力挖掘和培育地方特色鲜明的土特产品、旅游纪念品、旅游工艺品、旅游食品、旅游服装等旅游商品,使旅游购物成为我县文化旅游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到2025年,特色轻工产业产值实现3亿元。
5.着力发展循环型工业。努力推动黔东火电厂满负荷运转,提升牵动黔东火电厂固体废料、余热等利用率,加快发
展以节能环保低碳为主导的新型建筑建材产业。促进黔东火电厂资源利用产业延伸。深入实施“千企改造”工程,引进和支持企业运用高新技术、节能环保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重点推进贵州东立水泥有限公司等企业技改项目,推进工业节能降耗,引导建材企业实施一揽子节能技术措施。加快推进绿色化升级改造,大量消纳各类工业废渣。促进新型环保产业发展。积极引进新型环保建材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对境内煤矸石、园区内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固体废弃物实施二次利用,大力发展节能、节土、利废、环保的新型墙材,提高产品附加值。充分利用电厂余热固废。利用余热建设豆制品厂、饲料加工厂等。发展烧结页岩空心砖、粉煤灰砖等新型墙材,加快推进全县新型建材产业发展。到2025年,新实现型建材产业产值20亿元。
6.加快发展清洁高效电力能源。以火电、水电为主导,夯实巩固发电能力,以优化提升电力供给结构为导向,深入推进清洁高效电力产业发展,合理开发水电,积极推进增量配售电网试点建设。加快推进县境内水电站扩容改造,提升装机容量,增加发电量。积极推动黔东火电厂重组,力争将黔东火电厂纳入全省电煤保供范围,保障火电厂稳定发电,充分释放现有产能。抓紧启动黔东火电厂2×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二期建设。实施烟汽余热发电项目,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到2025年,清洁高效电力能源产业产值达到20亿元。
7.推动健康医药产业。依托镇远丰富的自然资源,做大中医药健康产业。加大对镇远县黔康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
司、贵州闲草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天麻种植基地、镇远道益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白岌、何首乌、黄精基地建设及粗加工项目。加快引进高技术制药企业,发展中药材提取、中药制剂、保健品、中药饮片,着力打造以天麻、白岌、何首乌、黄精、杜仲等品种为主的中药提取和中药制剂产业链。到2025年,全县健康医药产值达到1亿元。
五、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1.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持续提升脱贫人口内生动力,持续改善相对落后地区的发展条件和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确保脱贫群众稳定增收,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按照“脱贫不脱钩、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的原则,建立健全贫困户退出“后扶持”机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扶贫开发政策不变、支持力度不减,防止出现边脱贫、边返贫。改造落后习俗和价值观,培育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提升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完善扶贫救助制度,设立扶贫救助基金,确保临时性、突发性贫困得到及时政策救助。加大教育、医疗等保障力度,防止因病、因学、因灾致贫返贫。
2.加速推进农村产业兴旺。实现农业产业兴旺,加快建设农业强县是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需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需要。坚持做到紧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根主轴线,以坝区产业调整和林种结构调整为抓手,实现产业兴旺目标,重点发展花卉、精品水果、特色经济林(油茶、花椒、竹)、
蔬菜、畜牧水产、茶叶、烤烟、中药材等特色优势生态农业,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生产标准化、产业集群化、覆盖农业主导产业、具有山区特色的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加快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抢抓城乡发展格局深刻变化机遇,培育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载体新模式,推动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有机融合,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助推农户增收增效。
3.全面推进乡村环境整治。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打造业、路、水、房、电、讯、寨、绿等“八个小康行动计划”升级版,持续开展农村“清洁风暴”行动,以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为重点,推进村容村貌整治,扮靓农村底色,提升农村颜值。实施农村垃圾处理工程,强化垃圾分类措施,推进净土保卫战。探索完善“城乡一体化集中治理模式”和“偏远村庄分散治理模式”垃圾治理模式,建立环境卫生长效机制。强力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程。建立健全整治长效机制。制定农村卫生长效管理制度,加强村庄卫生保洁、设施维护和绿化养护等工作,落实相应人员、制度、职责、经费,探索建立村民付费、村集体补贴、财政补贴、鼓励社会帮扶相结合的筹资机制,保障垃圾、污水治理设施正常运行。
4.繁荣农村民俗和民族文化。深度提炼古城、古镇、古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建筑、信仰、民俗和艺术内涵,合理利用历史文化在旅游中的鉴史和教化功能,打造以古城为
核心的历史文化品牌,大力推进镇远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传承发展镇远苗侗土家文化、红色文化、河商文化、工业遗址文化。围绕把镇远建成国内优秀旅游城市和精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塑造文化品牌,拓展销售平台,深化关键领域改革,整合多方资源,走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之路,切实将镇远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镇远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打造文化旅游升级版。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合理利用与文化旅游协调发展。大力发展民族服饰、民族美食、手工制品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产品,积极推进镇远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基地及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5.完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深化平安乡村建设,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科学设置乡镇机构,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健全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夯实乡村治理基础。深化“一村一警务助理”模式,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力量下沉,强化农村群防群治队伍。推进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和农村网格规范化建设,实现农村地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全覆盖。
6.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覆盖城乡、普惠共享、公平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使农民能够享有更好的教育、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实
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先发展乡村教育事业,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加快推进健康乡村建设,着力扩大创业就业,加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构建公共安全体系,加强农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
六、推动城乡大统筹大发展,加快构建现代新型城镇体系
1.疏古城建新城。打破局限于老城区就地拓展的模式,依托工业区建设和交通优势大力发展黔东新城,逐步改变县域单中心的城镇空间格局。加快黔东新城建设,推进龙塘片区、青溪片区和工业集聚区的建设,建成黔东区域经济增长极核,适度超前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着力提升新城城市基础设施、经济贸易、公共管理、社会服务、科教文化、生活居住等方面的现代化水平,加强以主干道、出口路、连接线、过街通道、羊坪陆港口岸作业区等为主的城市综合道路交通系统建设,完善路网结构,提高城乡交通整体效能,快速提升新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扩大新城规模,促进城市职能优化升级,建设绿色城市、特色城镇和美丽乡村,着力提升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
2.全面优化城镇体系布局。以融入黔东一体化为先导,以撤县建市和建设黔东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空间布局和城乡发展空间结构,协调对接“两区两带”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依托县域公路主干网和互联互通的城乡交通网络,加快构建以镇远古城和黔东新城为龙头,羊场镇和金堡镇两个中心镇为支撑,蕉溪、涌溪、报京、江古、
尚寨、大地、都坪等7个一般镇和110个行政村为基础的城乡居民点体系,形成田园乡村与现代城镇各具特色、交相辉映的城乡发展新格局。加快补齐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打造优美宜居宜业环境,不断增强产业就业支撑能力和综合承载能力,增强城镇带动乡村发展能力。
3.加快推进山地民族特色城镇化。深入实施“城镇带县”战略,推动有序城镇化、高效城镇化,加快构建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格局。深入推进省级、县级示范小城镇建设,按照“镇园合一”模式,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建设文化旅游景观型中心镇,依托镇域内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生态资源,大力发展文化生态休闲旅游业,积极培育具有特色的旅游主导产品,配套发展交通运输、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相关产业;建设综合服务型中心镇,充分依托区位优势,注重综合开发,全面提升商务办公、科教、卫生、商贸流通、休闲旅游文化、房地产等综合配套服务功能;建设交通枢纽型中心镇,依托镇域地理位置良好、交通便捷的优势,加快建立完善各种交通设施和服务设施,大力发展专业市场、现代物流及餐饮、信息、娱乐等配套产业;建设农旅结合型中心镇,托生态农业资源,积极推进高效生态农业的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的组织化、规范化。
4.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城市和城镇为载体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实现本地城镇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营造多元化的住房保障体系、提供均等化的基本服务和创造平等发展的环境等,逐步消除农业转移人口与城市(镇)本
地居民在身份待遇、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不平等待遇。统筹抓好扶贫生态移民、城镇棚户区和危房改造工程。推动园区、城区、安置区“三区”互动发展,促进农村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加大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培训,解决好住房、社保、医疗卫生、子女教育等问题,为农业和外来人口进城落户创造条件。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稳步提高。适当提高举家迁移在农业转移人口中的比例,优先将在城市(镇)稳定就业、有较高收入并长期生活的“沉淀型”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市居民,推进解决“半城镇化”问题。
5.推动智慧镇远建设。依托镇远县“智慧城市”一期建设成果,多方位,高密度,深层次加强对前端多维感知的建设投入。深度融合扁平化指挥平台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借助大数据平台,实现“数字城管”智慧旅游、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消防等一体化融合,建立及监控、调度、指挥为一体的城市管理服务和应急指挥平台,提高城市信息化、精细化、长效化管理水平。抓好大数据平台搭建,围绕生态、文化、旅游、扶贫等建设智慧景区、智慧城镇,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科学谋划大数据产业布局,主动融入“7+N贵州云”“电子政务云”“云上黔东南”建设,实现数据资源互联互通。
6.
大力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加快供水、供电、排水和垃圾收运等重要公用设施建设。加快管理服务、文化体育、教育科研、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一批公共设施建设,加快拓展城市公共空间。积极推进城区管网改造、人行道提档升级、路灯节能改造、标准化旅游公厕建设,加强人行过街设施、护栏、停车场、标志标识等设施建设,加快地质灾害防治、防洪抗旱、防震、消防、气象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防空防灾减灾能力,全面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构建形成适应城市扩张、新城市开发和人口不断集聚要求的市政基础设施。
七、深入实施大开放战略,全力打造黔东开放前沿阵地
1.推动黔东一体化发展。按照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委、州政府关于“加速推进黔东一体化进程,培育重要经济增长极”的重大战略部署,镇远县要依托黔东经济开发区为前沿阵地,全力加快推进开发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功能区建设,积极主动地融入黔东一体化发展。着力完善规划体系,引领新城区建设。做好与岑巩县、三穗县的规划衔接,通过规划引领黔东新城良性发展。集中财力,加快建设完善黔东新城区至岑巩县城的道路工程,加快推进道路绿化以及管网铺设、水稳层铺设和道路铺油等工作。积极做好黔东新城区至三穗县城的城市主干道建设设计和项目对接工作。着力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按照“一区五园”(配套服务区,酿酒食品加工特色轻工业产业园区、高端装备制造园区、能源产业园区、建材产业园区、综合物流加工产业园区)的规划布局,全力推进各项建设。基本形成白酒、电力、冶金、建材四大主导产业,为推进三县一体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产业支撑。加快黔东陆港和黔东快递物流园建设,搭建黔东一体化快捷
高效物流通道。优化铁路资源配置,切实解决运输需求与铁路运输能力之间的矛盾,推动黔东一体化加快发展。
2.加快建设对外开放平台。紧紧围绕贵州省进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黔东南州“三区”规划布局、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等重大机遇,依托黔东南州无水港运营,充分发挥镇远县的区位优势,打造西南地区对接“一带一路”南向通道、融入“一带一路”沿线经济走廊、构建贵州省联结国际市场的供应体系,活跃黔湛两地经贸往来,促进无港口及区域经济发展。同时,强化与周边县市的协调融合发展,围绕文化旅游、加工制造、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大健康医药和养生养老、大数据电子信息等优势资源和产业基础抓招商,精心挑选、策划、包装和推介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发展潜力的大项目,集聚外力、引进产业、育优品牌。以举办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生态旅游节日、极富民族风情节日等活动,切实提高镇远县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向全国、向世界敞开开放的胸怀。
3.加强融入陆海新通道。依托黔东陆港建设,积极推动铁路经济发展。充分发挥黔东桥头堡的区位优势,加强与玉屏、岑巩、施秉、黄平等周边区县合作,围绕民族文化旅游、现代山地农业、加工制造等产业优势,加快融入陆海新通道建设,积极推动向南开放。加快陆海新通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节点空间布局,推动物流规模化、组织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构建区域物流新格局,逐渐补齐交通网络短板,提升通道运输水平,建设区域型物流枢纽,提高枢纽集散能
力。强化跨界协同联动,建设通道经济走廊,以“枢纽+通道+网络”为目标,加快形成南北联动的发展格局。
4.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西湖园区)。实施“走出去”战略思路,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快西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链条延伸,构建产业集群,扩大规模效应。积极加快西湖园区管理体制的协调和改革,促进园区经济向外向型转化。依托无水港和陆海新通道,加快发展对外贸易,努力扩大食品加工、文化旅游、山地农业、现代制造业等产业商品的出口,努力增强出口创汇能力。通过外引内联,改造提升,着重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增加值、高效益、高精尖的产品,特别是对本地传统行业和企业的改造提高,上档次、上水平,增强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环境,为发展外向型经济提高源源不断的动能。
5.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提高招商引资水平。抓好多元招商,坚持引企业与引资本相结合,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注重资本招商,引进国内知名基金,吸引更多优秀企业落户,实现以商招商。坚持招大引强与招新引高相结合,注重引导内外资更多投向新一代电子元器件、康养、智慧旅游、特色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入研究国内外产业转移趋势,知名企业投资方向,与本地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市场潜力紧密结合,确定目标企业。突出自身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围绕重点产业、重点企业进行产业链细分,研判国内外正在转移的且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以“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为抓手,着力抓龙头、引总部、聚相关,
形成上中下游配套的产业集群。
八、加快支撑能力建设,建成现代基础设施网络
1.建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围绕交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矛盾,补足交通基础设施“量”的短板和“质”的短板,尤其是加快推进国省干线、县乡公路建设,全力构建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国省干线为支撑、县乡公路为脉络、小康路为基础、枢纽场站为节点,覆盖城乡、内通外联、畅通高效、安全优质、绿色智慧的交通网络。一是高等级公路方面:加快玉屏至镇远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同步推进镇远至黄平高速公路扩容通道前期工作,作为贵阳至长沙沪昆扩容项目研究,适时启动建设。争取将镇远经三穗至青溪公路纳入一级收费公路建设计划,争取2021年开工建设。二是普通国省道方面:加快完善普通国道路网体系,实施普通国道提等升级,加速推进G211镇远大地至小田溪公路前期工作,力争在2021年实质性开工建设。争取将G211县城过境线及G551县城过境线纳入省州国省道改造计划。加快建设一批功能突出的普通省道项目,重点推进服务全县产业发展、补充高速公路网和普通国道网
布局的重要省道项目建设,结合高速公路布局重点对乡镇连接高速公路的连接线进行改造,力争实现“重要乡镇半小时上高速,普通乡镇一小时上高速”目标。三是农村公路方面:进一步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积极争取县乡道、旅游路、产业路项目支持。积极谋划具备支撑旅游发展、资源开发和园区建设等重要功能的重要县乡道改造项目。积极争取农村公路安防工程、危桥改造、新建桥梁项目。扎实推进农村公路路面提升项目。四是客货运枢纽方面:规划建设黔东汽车站,建设客运、货运和物流一体化的综合运输枢纽。五是水运方面:以内河水运通道建设为重点,稳步推进内河水运建设。六是培育运输市场方面:拟开通镇远经沿河至蕉溪、镇远至涌溪和镇远至柏杨坪公交。进一步完善客运班车、出租汽车行业联合监管机制,保障群众安全便捷满意出行。完善协作机制,密切沟通配合,探索建立政府部门、企业、从业人员、乘客及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的多方协同治理机制,共同推动3至5家网约车行业健康发展。配合住建部门谋划城市智慧停车场等工作。
2.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保障体系。一是落实节水优先,建设一批骨干水利工程。继续建设天印中型水库和金盆、黄泥堰水库等小(一)型水库建设;加快马路河水库和松溪河水库开工建设,规划建设高王寨水库、汪家溪水库、后山水库、茶园水库等小型水库;建设全县城乡供水提标改造工程,提升“一城两区”和12个乡镇的供水能力建设,使之得到充分的水质水量保障。逐步使农村分散供水向集中供水发展,大小联合,大小联通,使河、湖、库、管网联通供水。二是持续深化水利改革工作,建设智慧水务调度中心。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牵引,建立初始水权,探索水权交易市场建立,深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适应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要求的水利发展服务体系,以体制改革促进水利发展,完善建立水利基础设施管理制度和农村饮水运行管理制度,建设智慧水务调度中心,对全县的供水、污水
排水、水库、河流进行大数据,影像直达式的管理、调度,提高水利信息化水平。三是注重系统治理,建设农村水系连通保障工程。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主,自然修复为辅。突出坡改梯和坡面水系工程,局部区域增加沟道治理工程。完善水土保持林草体系的空间配置,有效减缓山区水土流失强度,规划实施镇远县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30公顷;建设舞阳河、龙江河、绞巴河连通工程、骨干水源水库连通及农村饮水安全、灌溉保障综合整治工程的水网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规划实施舞阳河(镇远段)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大力推进区域水生态修复,保障河道生态基流,积极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利风景区建设,促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四是加强防洪减灾工程建设。规划实施镇远县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治理中小河流长度100公里;规划实施洞尾防洪排涝工程和竹坪防洪排涝工程,保护农田面积2500亩;规划实施镇远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完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结合的防洪减灾体系,提高城乡防洪排涝能力。
3.构建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新基建体系。推进镇远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应用,力争新建数字设施全面推广应用,已建数字设施开展IPv6升级改造。积极开展5G应用规划建设,积极推进5G商用,大力推进5G在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上的应用。消除乡镇以上城镇建成区、旅游景区、重要交通沿线等重点场所网络信号盲区盲点,大力推进30户以上自然寨4G(5G)网络建设。扎实推动光纤到户建设,推动5G网络
在工业园区的建设全覆盖,促进企业对工业互联网的应用。不断提升网络覆盖水平,拓展手机用户群体,不断丰富产品种类和提升服务质量,做大电信业务总量规模,推进电信业务总量实现快速增长。力争国家重大科技设施在镇远的布局建设,建设中国大射电望远镜(FAST)射电观测阵列镇远观测站,将射电观测设施纳入新基建重点建设项目。
4.加强能源保障能力建设。推进镇远以火电、水电为主导,夯实巩固发电能力,以优化提升电力供给结构为导向,深入推进清洁高效电力产业发展,合理开发水电,积极推进增量配售电网试点建设。加强电力输配网络建设,加快完善电力输配骨干网架建设,加大农网改造升级力度,重点启动芽溪新城110千伏变电站建设,完成黔东经济开发区110千伏电力开关站、中石油黔东油库项目建设,着力解决产业用电不稳定、农村电网不可靠与低电压问题,构建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的智能化电网,提高城乡供电能力和可靠性。推进镇远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天然气配送覆盖水平。
5.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完善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实施城镇供排水管网提质改造,全面推进老城区污水收集管网和入社区、入小区末端
收集支网改造建设,实施城镇污水收集全覆盖。加强城镇供气、供电、通讯建设,加快推进大型(智慧)停车场(库)、重要交通站点等建设。推进黔东经济开发区的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完善。强化天然气管网进社区、进小区、进园区、进院落的“毛细血管”建设。推进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乡镇消火栓建设。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ulaiwenku.com/71616.html
(0)
上一篇 2022年5月6日
下一篇 2022年5月6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