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案例:初心不改无悔援疆

初心不改 无悔援疆
——记中央国家机关援疆干部、兵团日报社理论评论部副主任郝遥
作者:徐彤彤
“平时要多积累、多思考、多写,这样文章才能越写越好。”8月1日,兵团日报社理论评论部副主任郝遥一边修改编辑写的评论文章,一边对编辑说。这样的场景,在理论评论部编辑的眼中,再熟悉不过。
2017年7月30日,郝遥从北京来到新疆,踏上了为期3年的援疆之路。“我很想到祖国的西北边陲锻炼自己,发挥所长作一点贡献。”朴素的话语里,饱含着郝遥对未来3年工作的期待与决心。
转眼两年过去了,理论评论部在他的帮助下有了明显的变化,同事们纷纷夸赞郝遥,他却谦虚地说:“这是我来援疆的初心,更是我应该做的。”
脚踏实地,理论工作迈上新台阶
深夜,兵团日报社理论评论部主任办公室的灯时常亮着,推门进去,常会看见郝遥开着台灯写文章的身影。“来了还是要多干事,踏踏实实的,发挥我的优势,把求是杂志社的一些好做法好经验带过来。”郝遥说。
从2017年8月开始,围绕兵团深化改革,郝遥带领理论评论部成员,策划《深化兵团改革系列谈》栏目,撰写系列评论员文章,积极思考版面创新建设,发挥评论的旗帜作用,为兵团的改革发展稳定鼓与呼。“《深化兵团改革系列谈》围绕兵团深化改革各项举措,精准对接兵团深化改革的实际与焦点,客观回答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由于站位高、选题准、文风活,还得到了中宣部《新闻阅评》的充分肯定,非常振奋人心。”郝遥笑着说,“目前,该栏目已经推出评论员文章超过100篇,这是大家不懈努力的成果。”
除了紧跟节点、积极策划,郝遥还发挥所长,组织撰写了《沿着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进——写在***总书记考察新疆兵团四周年之际》《绿色浪潮,在兵团大地奔涌不息》《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发挥特殊作用上展现新作为》《改革风起 春潮澎湃》五篇兵仲文文章,在疆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被多家国家级、省级媒体竞相转载。
在郝遥的带领和努力下,《兵团日报》理论版发挥优势,再创新成绩。“郝副主任经常为我们出谋划策,帮助我们细化版面栏目。有时栏目稿件不够,自己又来不及写,郝副主任就会帮着联系一些中央媒体,为我们提供稿件。”理论评论部编辑冯远说,“在郝副主任的帮助下,我们逐渐形成了有效有序的评论格局、有声有色的评论合力。身为编辑,我切身体会了这种变化。”

2018年,为进一步在提升理论厚度、贴合兵团实际上下功夫,增强宣传效果、扩大传播范围,郝遥对《兵团日报》理论版大幅改版。“全新的理论版以月为单位,以月刊的形式,将每月五个版统筹安排、统一规划,每周一个版集中开设一个专版,下设数个子栏目。”郝遥介绍说,“改版后的理论版更注重整体策划,强调内容为王,彰显兵团特色。”
改版后,围绕“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等重大宣传任务和理论事件,郝遥约请多名中央机关及著名高校专家教授撰写了一批有分量、有深度、有思考的理论文章,很好地配合了中央和兵团党委的理论宣传。其中《学习实践马克思主义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一文被2018年第16期《新华文摘》摘编,实现了《兵团日报》理论版被国家权威期刊转载零的突破。
“郝遥在工作上非常投入、勇于担当,作为一名援疆干部,他实实在在地在奉献,令人感动。”理论评论部主任李岳伍说,“和他一起共事很愉快,我学习到了许多,他的到来为我们的版面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尽心尽力,助力打造强有力的队伍
“郝副主任把我从一个不会写评论的新人培养成了如今敢写能编的理论版编辑。”提起郝遥,理论评论部编辑李志军十分感激。
进入理论评论部后,由于缺乏经验,李志军对评论写作感到为难,对版面编辑也经常一头雾水。不久,郝遥来到理论评论部工作,李志军就向郝遥请教。
“一开始,郝副主任没让我动笔写,他每天都安排我看别人写的优秀评论,让我慢慢体会,总结规律,选编文摘。”李志军回忆说,“这项训练很好地锻炼了我的编辑和整合能力,非常管用。半年后,我的版面质量明显提升,我非常欣喜。”
进入2018年,提高写作能力也提上了李志军的工作日程。每篇稿子完成后,郝遥都不厌其烦地给他修改,有时还会把他叫到电脑旁边边改边讲。“在郝副主任的精心修改下,我写的第一篇评论《慎终如始无败事》被报社评为了好稿,别提多激动了!这也给了我极大的信心。”
针对不同的编辑,郝遥“传帮带”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有的编辑文笔好,但文章层次模糊,郝遥就帮助他理清行文逻辑、突出文章主次;有的编辑经验丰富,但版面创新不足,郝遥就帮助他加强策划意识,增设新栏目;有的编辑创意多,但稿源有限,郝遥就帮助他联系稿源,并传授约稿技巧……
为了开拓视野、学习其他媒体的成功经验,在报社党委的大力支持下,郝遥还组织大家开展了外出参观交流的活动。2017年11月20日至24日,理论评论部组成考察组赴求是杂志社、解放军报社、人民网、北京日报社等中央和在京新闻单位交流学习,编辑们纷纷表示不虚此行。
2019年6月至今,每两周就有一名理论评论部编辑赴北京日报社理论部学习交流。“我觉得这种交流学习是我来援疆后,为两地架起的一座桥梁。”郝遥微笑着说,“外出交流学习对于帮助大家树立新闻理想、提高业务水平、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改进工作机制等都有帮助,是非常值得的。”
真情真意,在兵团收获难忘回忆
怀揣赤诚而来,满载感动而归,这是每一位援疆干部的真实写照,郝遥也不例外。来到新疆,走进兵团,他经历了许多,也收获了满怀。
通过“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郝遥多了一个亲戚——三师四十四团原种连职工吾斯曼江·阿布拉。
吾斯曼江·阿布拉有4个孩子,大的15岁,小的只有4岁。郝遥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郝叔叔”。“每次去亲戚家,我都会给小朋友们补课、检查作业,我可以从孩子们的眼睛里看到他们对知识的渴望,这让我深受触动。”郝遥说。
每次得知郝遥要来,吾斯曼江·阿布拉都会准备好吃的,热情地邀请他到家里去吃饭。郝遥总是被这种淳朴的感情打动。“我的亲戚非常勤快,地里的棉花、苹果树在他的照料下长得特别好,农闲的时候他还去图木舒克市给人运货赚钱。”说起亲戚,郝遥总要竖起大拇指。
由于一心只顾工作,郝遥对自己总是疏于照顾。2018年11月的一个夜晚,正在加班的郝遥突然感到腹部一阵剧痛,不一会儿汗水便沁满额头。为了不打扰同事、领导休息,郝遥强忍剧痛联系了住在同楼的一位援友,在援友的帮助下抵达了医院。经诊断,郝遥患上了肾结石。
“那一次我记忆犹新,这边的水质和北京不一样,再加上我总是坐着,就得了这毛病。”郝遥笑着说,“这也是援疆的别样体会啊。”
援疆两年,郝遥坦言,最愧疚的就是不能好好地陪伴家人。今年3月,郝遥的岳母因病去世。“当时心里十分内疚,我离开家后,是岳母帮我和妻子带孩子,十分劳累。”郝遥说着,红了眼眶。7月初,郝遥的父母带着他4岁的女儿来到乌鲁木齐看他,那段时间正巧赶上郝遥值夜班。每天深夜,郝遥回到住所,看着女儿熟睡的小脸,内心无限感慨。“女儿在北京的时候,我天天晚上要和她视频。现在她就在我身边了,我却不能好好陪伴她。”郝遥深情地说,“我只能努力工作,用更好的成绩来回报在我身后默默支持我的家人,为我的援疆行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工作中说得少做得多,对组织要求得少付出得多,对别人宽厚对自己严苛,这就是我们的援疆干部郝遥。”兵团日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王瀚林评价郝遥说,“从郝遥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援疆干部的好品格,更看到了求是杂志社的好作风,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援疆干部增光添彩。”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ulaiwenku.com/80604.html
(0)
上一篇 2022年5月5日
下一篇 2022年5月5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