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宗教事务局王作安公开讲话汇编20篇(二)

目录
爱国爱教 同心同行 4
爱国爱教 知恩报恩 13
从国家宗教局职能看中国政教关系 18
大家都来研究和思考 24
发挥宗教界在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28
法乳一脉 黄金纽带 34
共同谱写中印尼伊斯兰文化交流新篇章 38
关于当代中国政教关系 44
怀念罗冠宗先生 52
加强对宗教教职人员的培养和教育 57
加强和创新宗教事务管理 64
坚持走中国特色宗教工作之路 75
坚守中正之道 抵御极端思想 ——在伊斯兰教中道思想研讨会上的致辞 82
明月耀天心 88
庆贺方立天先生从教50周年 91
守护生命,我们的神圣责任 93
我们欢迎和赞赏文明对话 97
我们是有信仰的人 100
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宗教 103
以问题为学习导向 108

爱国爱教 同心同行
——在全国宗教界庆祝中国共产dang成立9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王作安
??? 今天,我国各宗教人士相聚在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江苏茅山,举行庆祝中国共产dang成立90周年座谈会。刚才,中国佛教协会心澄副会长,中国道教协会张继禹副会长,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洪长有副会长,中国天主教爱国会沈斌副主席,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傅先伟主席,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全国协会金蔚代总干事分别发言,表达对中国共产dang的真挚感情,追忆我国老一辈爱国宗教人士与中国共产dang风雨同舟的生动事迹,表明要在中国共产dang领导下坚持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道路的决心和信心。他们的发言,情真意切,令人感动,代表了我国宗教界的共同心声。
??? 中国共产dang的诞生,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运动和人民革命斗争的必然结果,是中华民族复兴史上的重大事件。90年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一个历史阶段,中国共产dang
都始终站在时代前列,领导中国人民走过了波澜壮阔而又艰难曲折的奋斗历程,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进行了艰辛探索和不懈奋斗,并取得了辉煌成就。近代以来曾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在中国共产dang的领导下,大踏步赶上了时代进步潮流,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 中国共产dang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宗教问题,90年来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在宗教工作实践中积极进行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逐步形成一整套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方针政策,同宗教界建立起了牢固的爱国统一战线,团结和引领我国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与党同心同行、和衷共济,为人民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回顾中国共产dang90年来处理宗教问题的实践,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三条重要结论。
??? 第一,没有中国共产dang,就没有真正的宗教信仰自由。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兵荒马乱,民不聊生,人民群众的生存权与发展权毫无保障,更谈不上享有真正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国内封建地主阶级、领主阶级以及反动军阀和官僚资产阶级,控制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的领导权,为其统治服务;后来的外国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势力,则主要是控制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教会,为其侵略中国服务。中国共产dang人虽然不信仰宗教,但主张用科学的观点和态度对待宗教,团结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中国共产dang
成立初期,就提出了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主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制定的《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提出:“中华苏维埃政权以保障工农劳苦民众有真正的信教自由的实际为目的,绝对实行政教分离原则……”长征途中,红军虽然受到敌人的围追堵截,仍坚定地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和保护沿途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进一步阐述了信教自由原则,团结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作为一支重要力量参加到抗日斗争中来,并提出要同宗教徒建立在政治行动上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新中国成立前夕,宗教信仰自由被写入第一届政协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1954年,宗教信仰自由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此后,历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或修订的宪法,都对宗教信仰自由作了明确规定。广大信教群众在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获得政治上、经济上翻身解放的同时,也开始真正享受到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从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人民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和保护。正如中央指出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所制定的、真正符合人民利益、惟一正确的宗教政策”。
??? 第二、没有中国共产dang
,就没有我国宗教的健康发展。宗教的兴衰总是与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国运衰则宗教衰,国运兴则宗教兴。在旧中国,政治的腐败、社会的动荡,外国势力与反动统治者对宗教的控制和利用,宗教界毫无地位可言,各宗教更没有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新中国建立后,党在领导人民建立新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同时,也支持宗教界通过制度改革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伟大变革。在党和政府的热情支持下,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废除了宗教封建特权和压迫剥削制度,摆脱了旧势力的控制和利用;天主教、基督教发起了反帝爱国运动,摆脱了帝国主义势力的控制,成为了中国宗教徒独立自主自办的宗教事业。从此,我国各宗教的面貌焕然一新,走上了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宗教界代表参加各级人大和政协,为新中国建设建言献策,社会地位有了极大提高。广大信教群众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旗帜下团结起来,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热潮。各宗教建立爱国宗教团体,开展正常教务活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们党对宗教工作指导思想进行拔乱反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全面恢复和切实贯彻,我国各宗教迎来了健康发展的“黄金时期”,恢复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活动,培养宗教教职人员,弘扬优秀宗教文化,进行宗教方面对外交流,开展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特别是中央提出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后,宗教界服务社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日益彰显。历史经验证明,没有中国共产dang
的领导,就没有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繁荣富强,中国宗教也就没有今天的良好局面,也不可能赢得国际宗教界的尊重、理解甚至钦羡。
??? 第三、没有中国共产dang,就没有宗教和谐的生动局面。在旧中国的各个宗教内部,有的教派林立,有的一盘散沙,有的分别被外国修会或差会所控制,涉及宗教的纠纷和冲突时有发生。中国共产dang
处理同宗教界的关系,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这就为建立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促进宗教领域的团结奠定了共同的政治基础。中国共产dang主张政教分离,对待各个宗教一律平等,明确不得利用政权力量压制某个宗教,也不得利用政权力量扶持某个宗教,为各宗教的和谐相处提供了制度保障。中国共产dang还倡导信教与不信教的群众彼此尊重、和睦相处,不得因信仰差异挑起对立和纷争。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把促进宗教关系和谐作为宗教工作的重要任务提出来后,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一个宗教与社会和谐相处,各宗教和谐相处,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今年初,我国五大宗教全国性宗教团体联合发表《倡导宗教和谐共同宣言》,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在中国共产dang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支持下,宗教和谐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宗教和谐关系必将更加牢固,成为中国宗教走向世界的又一张闪亮名片。
???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绘就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三个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我们相信,有中国共产dang
的坚强领导,有包括信教群众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应对各种风险,战胜各种困难险阻,实现“十二五”规划的既定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 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国宗教界要弘扬优良传统,紧跟时代步伐,在中国共产dang领导下,坚持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道路,发挥积极作用,为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增加助力。借此机会,向宗教界朋友们提三点希望。
??? 一要坚持爱国爱教的旗帜。爱国主义历来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包括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品格。爱国与爱教历来是统一的,各宗教的经典教义都要求信徒热爱祖国、为祖国服务,爱国是信仰的重要内容。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我国各宗教都形成了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形势下,正确处理爱国与爱教的关系,使之统一于各宗教的行为规范之中,是各宗教继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宗教界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dang
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定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共同奋斗。要认真贯彻《宗教事务条例》,遵循“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行为准则,坚持在法律范围内开展活动,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重大问题上要服从国家的根本利益和民族最高利益,坚决反对和抵制达赖集团利用宗教进行的分裂破坏活动,坚决反对和抵制“三股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暴力恐怖活动,坚决反对和抵制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要鼓励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同时,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不断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制意识,既做好教徒,也当好公民。
??? 二要坚持独立自办的原则。在对外开放日益扩大的条件
下,我国宗教方面的对外交流更加频繁,对宣传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建设和谐世界理念、增进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理解和友谊,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的渗透活动日益加剧,境内外“三股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暴力恐怖活动,宗教极端主义也渗透进来。当前我国宗教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有相当一部分与境外势力的渗透和插手有关。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的渗透活动,已经对我国国家安全、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构成了现实威胁。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做好抵御渗透工作,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关系我国各宗教自身的健康发展方向,关系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与合作。宗教界对此要保持清醒头脑,深刻认识做好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的复杂性和紧迫性,不断增强抵御境外渗透的自觉性。我国宪法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这是我国各宗教处理对外关系必须遵循的原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是宗教领域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宗教在社会主义时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在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中深入进行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的教育,越是扩大对外交流,就越要做好抵御渗透工作,自觉维护国家主权和我国宗教的自主权。同时,要把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和宗教界的正常对外交往区别开来,鼓励和支持我国宗教界在独立自主、平等友好、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和对外宣传,使我国的宗教政策和宗教工作得到国际社会更
多理解和支持。
??? 三要坚持服务社会的方向。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是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根本要求。宗教界要发挥积极作用,就要发挥宗教中的积极因素为社会发展和稳定服务,多做善行义举。宗教界要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激发信教群众的爱国热情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性,把他们同不信教群众团结在一起,共同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祖国统一作贡献。宗教界要根据我国社会深刻变革的实际,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努力挖掘和弘扬宗教教义、宗教道德、宗教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夯实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思想伦理基础。要认真落实五大宗教全国性宗教团体共同签署的《倡导宗教和谐共同宣言》,深入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参与和谐文化建设,开展宗教之间的对话交流,努力实现宗教与社会和谐相处,各宗教和谐相处,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和谐相处。要发扬济世利人的精神,探索宗教服务社会、利益人群的方式和途径,积极参与社会救助、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在扶贫、济困、救灾、助残、养老、支教、义诊等方面发挥有益作用。
??? 回顾中国共产dang
走过的光辉历程,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dang,确立了中国共产dang的领导地位,没有中国共产dang,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也就没有中国宗教今天的健康发展和明天的美好前景。重温历史,鉴往开来,希望我国宗教界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在中国共产dang的领导下,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积极贡献,再立新功!
爱国爱教 知恩报恩
王作安
尊敬的传印会长,
尊敬的陈邦织女士:
各位法师,各位朋友:
过去由于工作的因缘,时常有机会见到赵朴老,当面聆听教诲。赵朴老的样子是那样的慈祥,在我心目中就是活菩萨。赵朴老弥留之际,我一直陪伴在身边,这是刻骨铭心的记忆。转瞬间,赵朴老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日月轮转,世事变迁,但对于赵朴老,我觉得他老人家音容宛在,德音未远。捧读他的文章,犹如再次领受关怀,生发出新的感悟。今天,中国佛教协会在这里召开座谈会,纪念赵朴老圆寂十周年,缅怀赵朴老非凡的一生,传扬赵朴老的宝贵精神,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中国建立以来,以赵朴老为代表的老一辈佛教领袖,引领中国佛教走上了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当今时代,欣逢盛世,外缘殊胜,中国佛教也呈现出难得的中兴景象。与此同时,随着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佛教在发展中也面临诸多挑战。今天纪念赵朴老,就是要从赵朴老的精神财富中汲取力量,从赵朴老的真知灼见中启迪智慧,把赵朴老一生追求的事业继续进行下去。
学习赵朴老,就要始终坚持爱国爱教。爱国爱教,是中国佛教的一个优良传统。赵朴老为法忘躯,为国分忧,是当代中国佛教界爱国爱教的光辉典范。他始终坚信,没有社会主义新中国,就没有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没有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就没有佛教事业的兴旺发达。赵朴老强调,要把世法上的爱国与出世法上的爱教圆融起来,如同世法有国才有家一样,佛教有国才有教。在中国历史上,佛教的兴衰和国家的存亡总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佛教总是依靠国家政权的保护才能弘传和发展。正是因为把爱国作为佛教徒天经地义之事,大慈大悲的赵朴老难以容忍
有人打着佛教旗号从事分裂祖国的行径。他在谈到十四世达赖时说,不爱祖国,忘记根本,何以报恩?何以教为?我们与十四世达赖的根本分歧就在于如何对待祖国这一根本点上。赵朴老一直以佛教报“四重恩”的思想教诲佛教徒们,要报众生恩、报国土恩,要发大心,办大事,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中华民族的强盛贡献力量。过去寺院门口常常写着“佛日增辉,法轮常转”,赵朴老看到有的寺院门口写上了“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感到非常高兴,他说,“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是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后提出的口号,我们不光要把寺庙管理得清净庄严,还要使自己的国家变得清净美好,人民善良幸福,佛教徒只有做到“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才能实现“佛日增辉、法轮常转”的愿望。赵朴老用他的言行,诠释了爱国爱教的真谛。佛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学习赵朴老,就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爱国爱教方向,把佛教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在中国共产dang的领导下,坚定地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一路前行,勇猛精进。
学习赵朴老,就要重视佛教自身建设。赵朴老为新中国佛教事业的发展,倾注了一生精力,可谓殚精竭虑,呕心沥血。新中国建立初期,赵朴老与虚云、喜饶嘉措、圆瑛等高僧大德一起,发起筹备并成立了中国佛教协会,实现了各地区、各民族、各宗派佛教的大团结、大联合,一举改变了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状况,为带领佛教徒参与新中国建设、开辟中国佛教事业的新时代,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改革开放初期,赵朴老积极协助党和政府推动落实宗教政策,不断建言献策,到处奔走呼号,恢复佛教团体,开放佛教寺院,安排佛教人士,引领中国佛教从严重破坏
中再次走上复兴之路。赵朴老的真诚努力,得到了党和政府的肯定,赢得了四众弟子的爱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赵朴老经过深入思考,认识到中国佛教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抓住历史性发展机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积极贡献,必须首先把佛教的自身建设搞好。于是,他号召佛教界把注意力和工作重点放到加强佛教自身建设、提高四众素质上来。赵朴老提出了佛教自身建设的五个重点,即信仰建设、道风建设、教制建设、人才建设、组织建设。这五个方面,信仰建设是核心,道风建设是根本,人才建设是关键,教制建设是基础,组织建设是保证。赵朴老尤其重视人才建设,并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多次强调,加强中国佛教界自身建设特别是僧才的培养,是关系中国佛教命运和走向的头等大事,是我国佛教事业建设与发展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他不仅大声呼吁,而且身体力行。他主持恢复了中国佛学院,召开汉语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谈会,选送中国佛学院毕业生赴国外留学深造。朴老语重心长地说:“今天我们培养的人才合不合格,将决定将来中国佛教事业的兴衰存亡,决定中国佛教的走向、命运、前途。” 在纪念中国佛教二千年的时候,赵朴老深情地说,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不少僧人成长起来,佛种犹存,绍隆有望,
可以告慰于历代师祖、一切贤圣了。在赵朴老呵护下成长起来的僧人,今天已经担当起了接续和发展佛教事业的重任,有的成为了佛门栋梁。赵朴老关于人才培养和自身建设的看法,不仅没有因为社会变迁和佛教中兴而渐渐淡去,反而愈加彰显其远见卓识的本色。希望所有在赵朴老关怀下成长成来的当代佛子,继承赵朴老的未竟事业,重视加强佛教自身建设,提高四众素质,着眼于时代发展,努力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群众中有威信的佛教人才队伍,真正做到慧炬长明,人才辈出,确保中国佛教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学习赵朴老,就要不懈追求和平事业。赵朴老把维护和平作为宗教徒的神圣天职,为此不辞劳苦,孜孜以求。他坚信,只要各国宗教徒团结起来,各国宗教徒同各国人民团结起来,为维护世界和平,谋求人类幸福进行不断的努力,世界持久和平和安定是一定能够实现的。他积极参加国际和平活动,开展同亚洲以及世界各国佛教界的友好交往,广结善缘,惠施法雨,弘扬佛陀慈悲济世的本怀,展现中华民族崇尚和谐、热爱和平的形象,成为重要的民间友好外交活动,为营造和平发展的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赢得国内外人士敬仰,被称为20世纪伟大的和平使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赵朴老的积极倡导和大力促动下,佛教打开了中日民间友好交流的大门,掀起了中日民间友好交流往来的高潮,为中日邦交正常化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在赵朴老的倡议下,中韩日三国佛教界共同发起并建立“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定期交流机制,被誉为中韩日三国佛教的“黄金纽带”,在世界上树立了通过宗教交流传播和平理念、增进人民友谊的典范。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宁,创造人类的幸福与快乐,是佛教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体现佛教真正价值的重要方面。在冲突战乱不止,恐怖袭击频仍的当今世界,中国佛教界要为赵朴老为之奋斗不已的和平事业,加倍努力,用佛教所强调的慈悲、平等的精神,提高人类道德情操,促进人类和平友好,为建设美好的和谐世界建立新功。
朴老曾在绝笔遗偈中写道:“花落还开,水流不断”。衷心希望中国佛教界人士沿着赵朴老的足迹继续前行,爱国爱教,知恩报恩,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放大光明、出大人才、成大事业,实现“佛日增辉、法轮常转、众生利乐、国土庄严”的愿景,以告慰这位对自己祖国无比热爱、对中国佛教寄予厚望、对世界和平念兹在兹的前辈。
从国家宗教局职能看中国政教关系
王作安
尊敬的傅柏柢牧师
女士们、先生们:
在北京的金秋季节,有幸接待来自大洋彼岸的老友新朋,感到非常高兴。请允许我代表国家宗教局,对美国宗教联合代表团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
去年9月,应美国基督教森林山浸信会教会、合作浸信会团契和浸信会宗教自由联合委员会的邀请,我以顾问身份参加中国宗教中青年领袖代表团赴美访问。在亚特兰大和华盛顿特区,我们与美国政界、商界、智库、宗教界、学术界进行多宗教、跨领域的对话,虽然看法各异、争论不断,但有机会直接聆听,直面讨论,毕竟非常难得,彼此都很珍惜,是一次成功的沟通之旅。一年以后的今天,美国宗教联合代表团应邀来华访问,给我们提供了继续我们之间话题的机会,希望通过更加深入的对话,进一步增进彼此间的理解。
今天我们讨论的重点是政教关系问题。这是双方都很关注、又有较大分歧的一个问题。记得去年访美期间,不少美国朋友对我供职的机构和我所从事的工作感到好奇,同时又很不理解。他们告诉我,美国没有宗教局,中国政府设立宗
教局是不是为了控制宗教?我告诉他们,美国不是没有宗教机构,美国国务院国际宗教自由办公室和美国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这两个机构,在世界上就很有些名气。不过,中国的宗教机构只负责处理自己国内的事情,而美国的宗教机构专管世界上其他各国的事情。今天各位朋友既然来到了国家宗教局办公的地方,我就从国家宗教局的职能以及所做的工作谈起,由此来透视中国的政教关系。
国家宗教局是国务院负责联系宗教界、处理宗教事务的职能机构,其职责主要有六项:一是贯彻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中国共产dang和中国政府对待宗教的一项基本政策。国家宗教局要向全社会宣传宗教信仰自由理念,正确对待信教者,消除歧视现象,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在听取宗教界意见基础上,制定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具体措施,以部门规章形式颁布施行;要指导各级政府宗教事务部门认真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实施监督和检查。二是联络沟通。国家宗教局是政府与宗教界进行联络和沟通的主要渠道。中央政府制定有关宗教的政策,由国家宗教局与宗教团体和宗教人士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反映他们的意愿。宗教团体、宗教人士向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由国家宗教局负责反映并给予反馈。三是协调关系。国家宗教局在社会上倡导宗教和谐的良好风尚,促进宗教与宗教之间、信教者与不信教者之间以及信仰不同宗教者之间彼此尊重、和睦相处。出面调解宗教组织与社会其他方面发生的矛盾,支持宗教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鼓励各宗
教之间进行对话和交流,增进了解和理解,维护多元一体、共生共长的局面。四是依法管理。指导各级政府宗教事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利用宗教从事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在履行依法管理职能时,要规范自身行为,严格依法行政,不能干涉宗教团体的内部事务。五是积极引导。国家宗教局鼓励信教公民参加国家建设,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现世幸福生活,以美好行为见证信仰。支持宗教界致力于引导人心向善、促进社会和谐的努力,开展社会服务和公益慈善事业,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六是提供服务。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遇到实际困难需要政府帮助时,国家宗教局会尽量提供相应的支持,如涉及政府其他管理部门,会通过沟通和协商的方式,给予适当的便利。
从上述国家宗教局职能的介绍,可以了解到中国政教关系的大致面貌。中国在处理宗教问题的实践中,一直在探索建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匹配、为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提供制度保障的政教关系模式。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一种新型政教关系模式开始成型,可以概括成以下四个特点:第一,政教分离。国家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宗教在国家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活动,不得干预行政、司法、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第二,各教平等。国家对待各个宗教一律平等,一视同仁,国家政权不能被用
来压制某种宗教,也不能用来扶持某种宗教,任何宗教都不能超越其他宗教在法律上享有特殊地位。第三,依法管理。为了保障公共利益和包括信教者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但不干涉宗教团体内部事务;宗教组织也不能以政教分离为借口不服从政府的依法管理。第四,政治参与。虽然实行政教分离,但信教公民同其他公民一样,享有同等的政治权利,不得因宗教信仰不同造成政治权利上的不平等现象。宗教组织的代表可以通过合法渠道参与政治生活,如通过参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等途径,表达社会主张,对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特别是宗教事务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实施民主监督。
以上中国政教关系模式的四个特点说明,中国处理政教关系的目标,是在坚持政教分离原则基础上,努力追求政教关系的和谐,实现政教之间的良性互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确立了三大理念:一是信仰上互相尊重。中国共产dang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主张无神论,但并不因此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全体公民,而是赋予公民自主选择信仰宗教的权利,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并在法律上给予有力保护。广大信教者也尊重执政党的信仰,拥护执政党实行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愿意在中国共产dang领导下践行自己的信仰、建设美好的家园。这就叫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二是政治上团结合作。中国共产dang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得到包括信教者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广泛支持。宗教界拥护中国共产dang的领导,接受政府的管理,同各族人民一道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各宗教本着服务社会、利益人群的精神,坚决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和世界和平,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由此,中国共产dang同宗教界在爱国主义基础上建立起了政治上的紧密合作关系。三是行为上法律至上。中国是一个世俗国家,实行依法治国方略,法律是国家治理的最高权威,执政党依法执政,政府依法行政,一切社会组织包括宗教组织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开展活动,都不能超越法律享有特权。
众所周知,政教分离是宗教信仰自由的制度保障,现代国家将此作为处理政教关系的价值取向。但在联系更加紧密、关系更趋复杂的现代社会,政教分离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绝对的政教分离是不存在的。美国至今还在争论,所谓政教分离,到底是在政教之间砌一堵墙?还是织一张网?就说明了这个道理。欧美各国都主张政教分离,但由于传统差异和国情不同,政教关系呈现出多元形态,并没有一种普适模式。中国在处理政教关系上的探索,要充分考虑适合本国文化传统和现实情况,同时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形成符合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政教关系模式,既实行政教分离,又促进政教关系和谐,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前不久,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第64届联大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中指出:“倡导开放包容精神,使不同文明和发展模式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在对待宗教问题上,考虑到世界各国文化传统、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存在差异,在实践宗教信仰自由的途径、处理政教关系的模式上,也应当以开放包容的精神,开展对话,互相借鉴,扩大共识,增进理解。
大家都来研究和思考
王作安
同志们:
??? “宗教工作论坛”今天正式开办。这是建设学习型机关的一项重要举措,希望大家热情支持,一起来办好。
??? 我局已有一个“银安论坛”,主要邀请各领域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前来演讲,帮助我们树立大局意识,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思考宗教问题。“宗教工作论坛”不同,主要由我局机关干部唱主角,旨在倡导学习风气,交流研究心得,提升工作能力。两个论坛各有侧重,各有特点,但可以相互促进,相映成辉。
国际金融危机后,倒逼我们要下决心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宗教问题也是一样,纽约“9.11”事件后,不仅美国在反思,各国政府都更加重视宗教问题了。拉萨“3.14”事件和乌鲁木齐“7.5”事件后,我们对宗教问题的特殊复杂性有了更加深切的认识。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宗教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宗教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果还按老套子出牌,凭老经验办事,以不变应万变,就没有尽到责任,就不配在这里占着位置混饭吃。我们要有强烈的危机感,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加强学习,深入思考,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增强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着力破解难题,去开创宗教工作的新局面。开办“宗教工作论坛”,就是为全局干部提供一个学习、思考、研究和创新的交流平台。
??? 在“宗教工作论坛”上,讨论的都是贴近宗教工作实际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现在遇到一大堆难题,需要去研究去破解。在现代化过程中,信教的人增长很快,宗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扩大,我们如何看、怎么办?境外宗教大举向我渗透,新兴宗教也在进来。天主教地下势力转化不上来,神职人员圣统制观念又在抬头。基督教所谓“家庭教会”蔓延很快,正在形成一股重要势力。伊斯兰教极端主义的影响扩大,极端势力活动猖獗。佛道教乱象众生,滥建露天造像现象屡禁不止。涉及宗教的利益矛盾不断上升,不时引发群体性事件。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麻木不仁,束手无策。我们的干部都要来研究和思考,有了想法就拿到这个论坛上来讨论。
??? 在“宗教工作论坛”上,倡导发表创新观点。我们遇到这么多新问题,既然老办法行不通,就要探索新思路,拿出新办法。宗教问题很敏感,国内很关注,国外老盯着我们,宣传有纪律,公开发表观点要慎重,这一点还是要强调。论坛不同,是关起门来研究,是内部工作探讨,不要设那么多条条框框。空洞的、老套的、应景的东西就不要讲了,要讲就讲新观点、新思路、新办法,对大家有启发就行。新东西一般是不成熟的,也可能是错的,大家可以相互争锋,彼此诘难,但不要抓辫子、扣帽子、打棍子,上纲上线。金子总
是要发光,真理总是越辩越明。本期论坛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如果老是争论马克思讲的那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就没有多大意思了。我们要着眼于时代发展,立足于现实问题,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四句话里头至少有三句话老祖宗没有讲过,这就是发展。当代人要说当代人的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要在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上下功夫。我希望在这个论坛上能出观点,出思路,为宗教工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供智力上的支持。?
??? 办好这个论坛,需要大家都来学习、研究和思考。你进了国家宗教局的大门,从事宗教工作这一行,你就要成为宗教问题专家,成为宗教工作行家。怎么当专家、行家?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同行学习,向群众学习。读书要思考,研究要落笔,干事要总结。时间长了,积累多了,你不想成为专家、行家都不行。积累很重要,到这个论坛上来讲,都是厚积薄发。希望大家养成学习、研究和思考的习惯,成为一种工作常态和生活方式。
??? 开办“宗教工作论坛”,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只要是国家宗教局干部职工,不论职位高低、学位高低,不论年长年轻、资历深浅,只要学有心得,见解独到,对大家有启发,对工作有促进,都可以登台讲演。在这个论坛上,没有司长处长,没有博士硕士,没有老人新人,官场风气、论资排辈在这里没有市场,只有一个标准,有没有真才实学,有没有真知灼见。你自己说水平很
高,你自认为经验丰富,自己说了不算,不妨到这个论坛上来接受检验。对那些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干部,我们就要重用,放到各级领导岗位上去培养和锻炼,营造一个尊重人才、使用人才的良好环境。
??? 有人说,人才有多种多样,有善说的、有会写的、有能干的,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这种说法是软道理,不是硬道理。国家宗教局是领导机关,要指导全国的宗教工作,我们的干部特别是司处领导干部,就必须具备这样的能力:政策思想能够讲得明白,工作思路能够写得清楚,决策部署能够贯彻得下去。我局干部编制有限,人少事多,你占了一个位置就要干一摊事,独当一面,你说你只会干不会写、只会说不会干,行吗?现在宗教教职人员队伍的水平在提高,地方宗教工作部门干部队伍的水平在提高,这也是一种倒逼,我们不学习不提高,怎么去与宗教人士打交道?怎么去指导地方宗教工作?今年五一节我到龙泉寺走了一趟,发现里面卧虎藏龙,一群博士硕士在里面当和尚当义工,不要报酬,心甘情愿,感觉很震惊。我们要有危机感,逼着自己去学习和思考,不断增强工作本领。领导机关就是要有高要求,领导机关的干部就是要有真本事,这是岗位和职责所决定的。
??? 希望大家都来关心和参与“宗教工作论坛”。
发挥宗教界在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王作安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深刻理解和认真贯彻这一重要论述,无论是对引导宗教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还是对促进文化繁荣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要善于正面引导宗教
  宗教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并受到国际国内复杂因素的影响。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在论述宗教问题时,深刻阐述了宗教对社会进步的阻碍,但又不否认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宗教所起的进步作用。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宗教曾经被统治阶级和外国殖民势力控制利用,起过重大的消极作用。但也有不少爱国宗教人士同情、帮助和直接参加革命斗争,有的甚至为此献出了生命。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启发和引导下,宗教界发起反帝爱国运动,进行宗教制度民主改革,政治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走上了服务新中国的道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恢复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界人士政治上有了很大进步,广大信教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宗教主动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在新的形势下,我国宗教领域仍然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有些影响到社会和谐稳定,但总体上看,我国宗教的积极面不断扩大,正面作用不断增强。在加强依法管理的同时,我们党更加重视对宗教的正面引导。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十七大提出要“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十七届六中全会又提出要“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这些重要论断的提出,目的就是要通过正面引导,使宗教自觉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断通过自我调整,发挥积极因素,抑制消极因素,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道路。
  对宗教进行正面引导,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并不是要把宗教当作救世药方,鼓励发展宗教,而是要使宗教通过发挥积极作用来抑制其消极作用,更好地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服务,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二、正确看待宗教文化
  宗教不仅是一种信仰体系,还是一种文化现象。宗教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进,逐渐形成以信仰为核心的宗教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与其它意识形式交互影响,产生了宗教哲学、宗教伦理、宗教文学、宗教音乐、宗教美术、宗教建筑等,有的成为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在人类文明史上,宗教扮演了十分重要的文化角色,并对其他文化现象产生重
要影响。
  在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宗教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我国政治、哲学、道德、文学、语言、音乐、美术、建筑、医学、科技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道教产生于中国文化土壤,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因和组成部分。佛教传入东土后与中华文化相互交融,对中华文化的品格和特质影响至深。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传入中国后,经历了从碰撞到融合的过程,对沟通东西方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华文化。这些宗教丰富的典籍、哲学、艺术、圣地、礼仪等,都蕴含着独具特色、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
  宗教是崇拜超自然力量和境界的意识形态,宗教文化是宗教信仰的文化表现形式,因此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区别。同时也应看到,宗教文化中包含着许多健康、积极和有益的内容,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倡导的价值和理念是相通或者契合的。对待宗教文化,一方面要看到宗教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不能借宗教文化宣扬宗教,人为助长宗教热;另一方面也不能因为宗教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就不承认宗教文化中包含的有益内容,甚至完全否定宗教文化的现代价值。宗教会长期存在,宗教文化也会长期存在,对待宗教文化不能扼杀,只能引导,要鼓励宗教界弘扬宗教文化中有益于时代进步的内容,正确引领信教群众,为促进社会和谐服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
响力,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文化软实力。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文化多样化的实际出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社会思潮,同时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协调和整合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包括宗教文化在内的各种文化形态,丰富社会主义社会的文化百花园,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文化关系,满足人们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鼓励宗教界重视文化建设
  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就要引导宗教界重视文化建设,坚持宗教文化正确发展方向,促进宗教健康发展,服务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要鼓励宗教界继承和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接受中国共产dang
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在促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重大问题上形成共识。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国情教育、改革开放教育、法治教育,使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以热爱祖国和贡献自己全部力量建设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和尊严为最大耻辱,反对和抵制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反对和抵制达赖集团利用宗教进行分裂破坏活动,反对和抵制“三股势力”利用宗教从事暴力恐怖活动。鼓励广大信教群众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爱岗敬业,尊重科学,诚实守信,与人为善,用实际行动见
证宗教信仰。鼓励宗教界发扬行善积德、济世利人的精神,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探索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
  要鼓励宗教界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要求,根据本宗教特点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教情与国情的关系,对宗教教义作出与时俱进的新阐释,弘扬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思想,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建立符合宗教基本教义、继承宗教优良传统、适应中国社会发展进步要求的宗教思想体系,引导信教群众坚持正信正行,反对偏执狂热,自觉抵制各种歪理邪说,为长远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要鼓励宗教界挖掘与阐发宗教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倡导和平向善、中道和谐、济世利人的理念,提升宗教的文化品位。推动宗教界倡导宗教和谐理念,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开展不同宗教之间的对话交流,努力实现宗教与社会和谐相处,各宗教和谐相处,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和谐相处。支持宗教界重视宗教文化典籍的整理出版,加强作为宗教活动场所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建设,抓好宗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鼓励宗教界加强教风建设,回归宗教本真,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防止拜金主义、享乐思想、名利观念的侵蚀,内强素质,外塑形象。重视宗教文化人才培养,提高宗教院校办学质量,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信仰纯正、品德优良、才能出众的宗教文化人才队伍。
  要鼓励宗教界主动“走出去”,热情“请进来”,在平等
友好基础上同各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宗教文化的交流交往,宣传我国宗教信仰自由状况,增进同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扩大我国宗教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鼓励宗教界继续办好“世界佛教论坛”、“国际道教论坛”、“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和“中国伊斯兰文化展”,搭建更多的宗教文化交流平台,通过相互学习、彼此借鉴,吸收一切有利于我国宗教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推动我国宗教文化走向世界。支持宗教界主动参与世界不同文明、不同信仰、不同宗教之间的对话,与世界上一切热爱和平、主持正义的宗教组织和宗教人士一道,承担起历史的责任,倡导宗教和谐理念,反对一切利用宗教干涉别国内政和挑起文明冲突的行为,化解宗教纷争和冲突,促进社会和睦,维护世界和平。同时,越是在扩大开放的条件下,就越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不动摇,坚决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的渗透活动,防止宗教极端思想的影响。
法乳一脉 黄金纽带
王作安
尊敬的诸位大德长老、各位法师
尊敬的各位来宾、朋友们:
????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中韩日三国佛教界人士相聚中国太湖之滨的无锡,举行第十三次中韩日三国佛教友好交流会,共同缅怀赵朴初先生,探讨佛教和谐思想,推动“黄金纽带”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可谓因缘殊胜,令人欢喜赞叹。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与会的三国高僧大德致以诚挚问候!
???? 中韩日三国地理位置上山水比邻,文化习俗上同溯一源,宗教信仰上一脉相承。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佛教信仰成为三国之间源远流长的“黄金纽带”。这一“黄金纽带”,经过了历史陶冶和风雨洗礼,百炼成金,闪耀千秋。我们不应忘记,这是鉴真和尚、金乔觉王子、空海大师以及许许多多古德先贤用他们所言所行修来的福报,要无比珍视这种宝贵因缘,发大愿来护持凝聚古德先贤愿力的“黄金纽带”。
???? 我们高兴地看到,在三国佛教界高僧大德的共同努力下,“黄金纽带”又焕发出熠熠时代光耀。1993年赵朴初先
生提出了中韩日三国佛教交流“黄金纽带”的构想,希望三国佛教之间千年不衰的法谊关系,如“黄金纽带”般永续,为东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发展作出贡献。这个构想得到了韩日两国佛教界人士的高度认同和积极响应,由此揭开了中韩日三国佛教友好交流史上崭新的篇章。
???? 1995年发起召开的中韩日三国佛教友好交流会,致力于发展三国佛教法乳一脉的特殊关系,推动三国人民的友好交流,促进东亚地区乃至人类社会的和平事业,为“黄金纽带”注入了新的生机。在三方共同努力下,会议的组织机制不断成熟,交流内容不断丰富,涉及弘扬佛法、环境保护、人类和平、佛教戒律、社会发展、宗教对话等诸多共同关心的议题。15年来,通过持续不断的交流和讨论,三国佛教的传统友谊更加巩固,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深化。
???? 今天,三国佛教界人士再次相聚在灵山胜境,缅怀先贤,追忆赵朴初先生,就是要从他们的智慧和愿行中汲取力量,启发思路,接续先贤未竟事业,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总结过去,开创未来,不断把三国佛教“黄金纽带”关系发扬光大。
为此,我提三点希望,与各位分享。
???? 第一,在促进人民友好交流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佛教交流是三国人民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起到了特殊重要的作用。中韩日山水相连,建立友好关系,符合三国人民利益,也是三国人民的共同意愿。15年来,三国佛教界交流不断,
法谊日深,对三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流产生了积极影响。今天我们在这里怀念赵朴初先生,观照内心,面向未来,就要通过进一步巩固三国佛教“黄金纽带”关系,从而促进三国人民通过不断往来,加深理解,实现世世代代友好的愿景。
???? 第二,在促进人类和平事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佛教是一个倡导和谐、崇尚和平的宗教,把实现人类和平事业作为教义的核心理念和价值目标。赵朴初先生毕生追求和平,并把建立三国佛教“黄金纽带”作为最重要的实践活动。这些年来,不论时事如何发展和变换,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三国佛教界都能够本着慈悲和怜悯之心,相互理解,彼此关照,祈求化解矛盾和止息纷争,坚定不移地致力于和平友好事业。希望三国佛教会议继续弘扬佛教和平理念,为促进东亚、亚洲地区乃至世界和平发挥积极作用。
???? 第三,在促进佛教健康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交流弘法利生经验、促进佛教事业健康发展,是三国佛教会议的一项重要任务。十几年来,三国佛教会议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彼此借鉴,互相启发,推动三国佛教事业的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希望在此基础上,在弘法人才培养、文化学术交流、信息交换共享、寺庙法务管理、公益慈善事业等方面,进一步深化交流内容和扩大合作领域,更加注重实效,推动三国佛教乃至整个佛教事业的健康发展。
????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愿意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支持开展民间交往,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繁荣。国家宗教局将一如既往
地支持中国佛教界沿着“纪念先德,毋忘历史,世代友好”的道路,同韩日佛教界保持传统友谊,开拓友好交往新局面,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共同努力,给“黄金纽带”增光添彩。
???? 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祝诸位高僧大德身体康泰,六时吉祥!
???? 谢谢大家。?
共同谱写中印尼伊斯兰文化交流新篇章
王作安
尊敬的希达雅特校长
尊敬的各位教授:
??? 首先,我要高兴地告诉大家,中印尼2010伊斯兰文化展演活动今晚将在雅加达卡尔蒂尼展演大厅隆重揭幕。在这个“胜利和光荣之城”,中印尼两国伊斯兰文化像并蒂莲一样绚丽绽放,为“中印尼友好年”增光添彩。因为这一机缘,我才有幸平生第一次踏上美丽的千岛之国,不仅见证中印尼两国伊斯兰教界联袂共举的盛会,而且有机会来到这座闻名遐尔的高等学府。能够与谢里夫?希达亚图拉国立伊斯兰大学的教授们分享两国人民的友情,展望两国伊斯兰教交流和合作的前景,感到非常难得,十分荣幸。
??? 中印尼两国对多元文化都不陌生,也都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积累了独到的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以和为贵”,主张“求同存异”,追求“和而不同”的境界。当我看到印尼国徽上“异中有同”的格言,心里就有一种亲近感。我们两国之间虽然隔着浩瀚的大洋,但两国文化中的这些共同点或相似处,在我们之间并没有感到存在什么不可逾越的障碍,在对许多问题的看法上还更容易产生共鸣。
中国是一个多宗教国家,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宗教,这些宗教都是中华文化百花园的一朵朵奇葩。对于多元宗教国家来讲,促进宗教关系的和谐,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政府坚定奉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平等对待各个宗教,倡导信教者与不信教者之间、信仰不同宗教者之间相互尊重,鼓励宗教信仰者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当今世界,因宗教差异引发的地区冲突和社会动荡时有发生,而在中国,各宗教能够和谐相处,同生共长,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由此可以证明一个问题,只要政策正确,措施得当,多元宗教并不一定会带来冲突。
??? 中国有56个民族,其中有10个少数民族几乎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穆斯林人口达2100万,大部分集中在西北地区,小部分散居各地,与各民族人民和睦生活在一起。从上海到西藏、从海南到内蒙古,分布着35000多座清真寺。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穆斯林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政府尊重穆斯的宗教信仰,依法保护和规范清真食品的生产,专门开辟穆斯林公墓,为穆斯林的朝觐提供各种服务和便利,在伊斯兰教重要节日给穆斯林放假,及时依法处理伤害穆斯林宗教感情的行言。在中国,伊斯兰教与其他各宗教和睦相处,穆斯林与非穆斯林团结友爱。
??? 新疆是我国穆斯林最为集中的地方,有1100万穆斯林,
占新疆人口的一半。新疆穆斯林的宗教信仰受到充分尊重,开放了24000多座清真寺,其绝对数量和分布密度均超过了许多穆斯林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0%以上,包括穆斯林在内的各族群众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是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一个时期。2009年新疆乌鲁木齐发生的“7.5”事件,是境内外“东突”分裂势力煽动挑起的暴力犯罪活动,不是民族问题,不是宗教问题,也不是什么人权问题。今天在座的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陈广元大阿訇,在第一时间发表电视讲话,要求全国穆斯林严守伊斯兰教和平教义,坚决反对暴力活动。新疆伊斯兰教人士也纷纷严厉谴责暴力行径,呼吁广大穆斯林珍视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中国伊斯兰教界的这一正义举动,为迅速平息事件、恢复社会正常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5月,中国政府做出大力支持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决策,举全国之力支持新疆发展,重点提高新疆各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进一步缩小与内地发展的差距,力争到2015年新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到2020年确保新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疆各族群众包括广大穆斯林,普遍拥护中央政府决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 各位教授:
??? 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是各个不同文明共同发展、不断交融的历史。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是人类社会应有的文明观。
中华文明与伊斯兰文明都是人类伟大的文明,都创造过无与伦比的辉煌,为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中国与伊斯兰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历史上有着共同的遭遇,当前又面临相同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人民对伊斯兰世界人民始终怀有友好感情,视伊斯兰世界为朋友、伙伴和兄弟。我们愿与印尼以及包括穆斯林国家在内的所有发展中国家一道,继续发扬万隆会议精神,在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上坚持 “求同存异、和平共处、友好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共同为建设和谐世界而努力。
??? 众所周知,追求和平是伊斯兰教的基本宗旨之一。《古兰经》有几十处谈到和平,《古兰经》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全体入在和平教中,不要跟随恶魔的步伐,他确是你们的敌人。”穆圣是一位和平的使者,他说:“穆斯林就是带给人们和平的人。”当今世界上,一些极端势力歪曲伊斯兰教经典教义,进行暴力恐怖活动,对人类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受到伊斯兰国家和广大穆斯林的坚决反对,受到所有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坚决反对。同样,对一切亵渎伊斯兰教、伤害穆斯林宗教感情的行为,也应当受到谴责和制止。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把暴力恐怖活动归咎于伊斯兰教,或者与一些民族联系在一起,是不公正也是不应该的。我们支持中国伊斯兰教秉承爱国、和平、团结的优良传统,反对分裂主义、恐怖主义、极端主义,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做出贡献,为维护世界和平不懈努力。
??? 没有宗教和谐,就没有社会和睦,就没有世界和平。要
尊重宗教的多样性,承认宗教之间差异,在此基础上,本着谅解、宽容的精神开展宗教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促进宗教和谐,就是在承认宗教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努力构建宗教内部、宗教之间、宗教与社会各个方面之间的和谐关系,实现彼此尊重、和睦相处、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美好境界。倡导宗教和谐理念,应当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 各位教授:
??? 中国和印尼是亚洲两个重要国家,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人民传统友谊进一步加深。今年两国建交60周年,也是中“印尼友好年”,这对发展两国友好关系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一年。我们愿以建交60周年为契机,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开创中印尼战略伙伴关系新局面。我们希望通过共同办好“中印尼友好年”有关活动,巩固两国人民传统友好纽带。
在中印尼两国人民源远流长的友好历史中,伊斯兰教是重要的纽带。15世纪中国明朝著名的穆斯林航海家郑和多次访问过爪哇、苏门答腊等地,留下许多至今仍广为传颂的佳话。印尼著名伊斯兰教学者哈姆加写道:“印尼伊斯兰教的发展,是与中国一名穆斯林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是郑和将军。”在印尼不少地方,至今还保留着为纪念郑和而建立的“三宝垄”、“三保庙”和“三宝寺”。半个多世纪以来,虽然双方的关系经历过曲折,但发展友好关系是主流,也是双方的共同愿望。我们高兴地看到,1990年两国恢复外交关系后,两国伊斯兰教之间恢复了交往,友好交流合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
时期。这次两国伊斯兰教界共同举办伊斯兰文化展演活动,必定能够进一步密切两国伊斯兰教界的关系、深化两国伊斯兰教界的合作。
??? 两国穆斯林交往是两国人民交往的重要方面,可以起到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现在的交通和资讯已经非常发达,不用再像郑和们那样经历日晒雨淋和风吹浪打那样的辛苦。希望两国伊斯兰教界能够实现经常性的互访,不断增进了解,并带动两国民间交往的开展。两国伊斯兰教交流合作的领域非常广阔,从伊斯兰教务、伊斯兰教育、清真寺管理、经学研究、慈善事业,到发挥伊斯兰教在个人、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作用,都可以交流经验,相互借鉴。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现在伊斯兰教在国际政治和世界事务中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两国伊斯兰教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推动文明对话,促进宗教和谐,弘扬伊斯兰教追求和平、崇尚和谐的理念,反对分裂主义、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共同致力于世界和平事业。
??? 各位教授: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从北京到雅加达,我们的心灵是相通的。共同的机遇和挑战联结着我们,美好的未来召唤着我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谱写中印尼伊斯兰文化交流新篇章,为巩固和发展中印尼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贡献力量。
??? 谢谢!
关于当代中国政教关系
王作安
宗教关系是我国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中不容忽视的重大关系,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是一个多宗教国家,需要处理好宗教与宗教之间的关系;我国大多数人不信仰宗教,但也有相当数量的人信仰宗教,需要处理好信教者与不信教者之间的关系;我国正处在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宗教出现增长势头,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有所扩大,需要处理好宗教与社会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dang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张无神论,特别需要处理好政教关系。在以上涉及宗教的诸多关系中,政教关系无疑最重要,也最为关键。正确处理宗教关系,必须处理好政教关系。
在当代中国政教关系问题上,一些西方国家研究者认定中国宗教是“官办宗教”,或者叫“国家控制宗教”,并把此作为他们攻击中国政府“压制宗教信仰自由”的一个重要依据。这种看法源于意识形态偏见,也是西方文化中心论作祟,但由于西方宗教学说在国际上长期占据垄断地位,又占据话语高地,这种谬误流传甚广,在国际社会产生了严重的误导作用。在我国,尽管几十年来对宗教问题的研究日益
受到重视,但对当代我国政教关系的研究严重滞后,有深度、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很少。本文拟先对欧美国家以及中国历史上的政教关系进行简要分析,再试图对当代中国政教关系做些初步探讨,以期引起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并进行深入研究。
一、欧美国家的政教关系
在广义上,政教关系是指政治与宗教的关系。世界上许多学者把政教关系中国家政权与宗教组织之间的关系单列出来,作为独立研究对象,于是就形成了狭义上的政教关系概念。本文采用狭义上的政教关系概念。
由于历史传统、文化渊源、发展状况和社会制度不同,世界各国政教关系呈现出多样性,大致可以划分为政教合一、政教主从、政教分离等三种模式,每种模式又有多种实践类型。政教合一,欧洲中世纪西欧国家的情况十分典型。政教主从,中国古代政教关系即属此类。尽管当代世界各国政教关系的实际状况差异很大,但政教分离是许多国家在处理政教关系上的价值取向。
宗教信仰自由,需要有制度保障。其中一项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制度设计,就是实行政教分离。只有实行政教分离,才能有效防范某种宗教、某个教派通过控制国家政权或者依托国家政权,取得特殊的权力或者地位,造成宗教之间的不平等、不宽容,进而阻碍宗教信仰自由的普遍实现。
一般认为,政教分离原则在宪法中得到确认的首先是美国。建国初期,为了防止产生国教和造成宗教之间、教派之
间的不平等,1787年通过的宪法第六条规定,禁止对出任公职者进行宗教方面的测试。1791年通过的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设立宗教或者限制其自由实践的法律……”1802年托马斯?杰弗逊在给康涅狄格州丹伯里浸礼会教友协会的一封信中写道,宪法第一修正案反对由法律建立宗教,就是为了在国家与教会之间树立一道“隔离之墙”。从此后200多年的历史看,在一个有着强大宗教传统的国家,在政教之间筑起一堵“隔离之墙”有其积极意义,但完全的隔离又是如此之难。美国许多人至今还在争论,政教之间到底应该是“一堵墙”还是“一张网”?
欧洲的情况更为复杂。历史上,一些欧洲国家皇权(王权)与教权的斗争十分激烈,双方都想绝对地控制对方,获得世俗和精神两界的完全权力,结果是政权与教权之间无休止地进行争夺,给国家、社会和人民带来无尽的灾难和痛苦。现代欧洲国家虽然主张政教分离,但实际上并不彻底,一些与政教分离原则相悖的现象依然存在。英国、冰岛、挪威、丹麦、芬兰、马耳他、列支敦士登、希腊等国家,至今还保留国教或者官方宗教,虽然被认为只具象征意义,但作为国教或者官方教会仍然享有一些特权。如英国圣公会20多位主教因在教会中的地位,自动享有英国议会上院议席;挪威宪法规定,“在内阁成员中,信奉国教者应占过半数”;希腊正教会是唯一拥有“公共法人”资格的宗教团体。保加利亚、俄罗斯、法国等欧洲一些国家的宪法明文规定政教分离,事实上国家对各宗教并不一视同仁。如保加利亚宪法规定“宗
教机构与国家分离”,但又规定“保加利亚共和国的传统宗教是东正教”,东正教享有比其他宗教优越的地位;俄罗斯宪法规定“宗教团体与国家分离”,但事实上把东正教置于主导宗教地位,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其他宗教无法与之比肩;法国的政教分离模式被西方一些学者认为有些苛刻,但天主教享有事实上的优越地位。
由此可见,绝对的政教分离是不存在的,由于传统不同,欧美国家的政教分离状态及其程度不尽相同,形式各异,不存在什么普适模式。
二、中国历史上的政教关系
中国历史上没有出现过全国性政教合一的情况,只有西藏实行过地方性的政教合一制度,达赖喇嘛集行政与宗教大权于一身,直到50年前才被废除。总体上看,中国历史上的政教关系,一以贯之是皇权支配教权,或者说教权服从皇权,属于政教主从型。
几千年中国封建王朝,君道至尊,皇权至上,这是一条不可动摇的铁律。封建统治者对待宗教,主要是善加利用和严密控制并用。以儒为先,佛道辅之,是封建统治阶级实行意识形态控制的不二法门。尽管主要依靠作为世俗政治伦理学说的儒家思想,但佛教、道教作为宗教所具有的神圣、超验等功能,正是儒家学说所缺乏的,可以作为重要补充,通过神圣性进一步强化统治的合法性。因此,在封建统治者那里,宗教成为了推行政治教化的辅助工具,即“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同时,封建统治者对宗教组织和宗教
活动则严加控制,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对宗教进
行严格管理,如核准设立寺观庵院,颁布度牒,禁止大规模宗教集会,禁止教职人员未经批准私自远游等。对宗教势力的壮大十分警惕,一旦宗教势力过度膨胀,甚至威胁到政权基础的稳固时,封建统治者就会采取严厉的压制措施,历史上出现的“三武一宗”灭佛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
宗教也依托国家政权立足和发展,正如两晋时期著名僧人道安所说的“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佛教比附儒学,维护纲常名教,助王化于治道,言帝王即佛化身,将忠君与事佛等同。道教从产生之初就提出“助帝王化天下”,将自己的功能角色定位为王道的辅佐,维护皇权朝纲。伊斯兰教亲儒、补儒,移植儒家“五常”观念,明清之际伊斯兰教学者王岱舆更是强调“忠于真主,更忠于君父,方为正道。”
总的看来,中国古代封建政权对待宗教主要出于政治动机,目的是维护皇权的至尊和巩固统治地位,只要宗教不威胁到国家政权的稳固,封建统治者对宗教一般比较宽容,采取利用的政策。
三、当代中国政教关系
在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条件下,应当建立什么样的政教关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应当实行政教分离,但对如何实行政教分离并没有给出具体答案,完全靠我们自己在实践中去探索。
新中国建立后,一方面宣布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权利,一方面支持各宗教对不适应社会深刻变革要求的宗教制度
进行改革。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实行宗教制度的民主改革,废除宗教中的封建等级和剥削压迫,摆脱了反动统治阶级的控制和利用;天主教、基督教通过开展反帝爱国运动,走上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道路,摆脱了帝国主义和外国势力的控制和利用。实现“两个摆脱”,我国各宗教的政治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在适应新中国、服务新社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为建立新型政教关系奠定了重要基础。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由于党在宗教工作指导思想上开始出现偏差,直至“文化大革命”期间“左”的错误达到登峰造极地步,建立新型政教关系的探索中断。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重新恢复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着眼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研究宗教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宗教的发展规律,在宗教工作理论和政策上提出了一系列新概括新论断,如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促进宗教关系的和谐、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等。这些新概括新论断,为破解“社会主义与宗教”这一政治难题指明了方向,实际上也正在回答政教关系涉及的有关重大问题。另一方面,我国各宗教也在进行积极探索,回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努力走出一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健康发展、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的正确路径,积累了一些重要经验。正是政教双方的不断磨合和共同努力,我国新型政教关系得以逐步成型。
概括起来,我国新型政教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内
容:第一,国家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宗教在国家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活动,不得干预行政、司法、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第二,国家对待各个宗教一律平等,一视同仁,国家政权不能被用来压制某种宗教,也不能用来扶持某种宗教,任何宗教都不能超越其他宗教在法律上享有特殊地位。第三,为了保障公共利益和包括信教者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但不干涉宗教团体内部事务;宗教组织也不能以政教分离为借口不服从政府的依法管理。第四,虽然实行政教分离,但信教公民同其他公民一样,享有同等的政治以及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权利,不得因宗教信仰不同造成权利上的不平等现象。宗教组织的代表可以通过合法渠道参与政治生活,如通过参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等途径,表达社会主张,对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特别是宗教事务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实施民主监督。
从以上四点可以看出,当代中国政教关系,既借鉴古代中国和当代西方国家的政教关系,又不同于古代中国和当代西方国家的政教关系,而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匹配、具有自身鲜明特征的一种新型政教关系。这种新型政教关系,以政教分离原则为基础,以政教和谐为价值取向。也就是说,坚持政教分离原则,在政教之间划分出清晰的界限,防止以政代教或者以教代政,为宗教信仰自由提供了制度保障;但并不把政教分离作为处理政教关系的终极目标,而是在政教
分离基础上努力追求政教关系的和谐,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我们处理同宗教界的关系,坚持“信仰上互相尊重,政治上团结合作”,准确地反映了我国当代政教关系的精髓。
一些西方国家学者认为我国政教关系不属于政教分离模式,是站不住脚的。但又不能把我国政教关系简单地归结为政教分离模式,因为在政教分离基础上我们还有更高的价值追求。能不能把当代我国政教关系称作政教和谐模式呢?希望有更多的宗教研究者、宗教工作者、宗教界人士研究和思考这一问题。
怀念罗冠宗先生
王作安
去年罗冠宗先生因病住院,我到上海瑞金医院探望,记得当时罗老身体虽然虚弱,但精神尚好,神态很轻松,说还有许多事情需要抓紧时间去做,只等病情一有好转就回去工作。去年11月中旬,罗老病情恶化再次入院治疗,我的心就一直揪着。今年2月13日,噩耗从上海传来,尽管有一定心理准备,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从此,中国基督教界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领袖,我也失去了一位良师尊长。
  从1998年我负责联系基督教工作开始,就与时任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的罗老有了工作上的联系。他告诉我,要了解中国基督教的情况,先要认真研读《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文选》。这本文选是由罗老精心选编的,收录了1950年至1992年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的重要资料,由于书皮是黄色的,大家称作“黄皮书”。我反复研读“黄皮书”,果然获益匪浅,于是“黄皮书”成为我从事基督教工作的一部入门书。此后凡是有关基督教工作方面的讲话和文章,我常送罗老征求意见,罗老总是非常认真,逐字逐句修改,而且说明修改的理由。只要是罗老审改过的稿子,我心里就踏实了,没有了讲错话的担忧。工作中,在一些问题上
我们之间也有看法不一致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从不回避,会坦诚交换意见,反复进行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会因此心存芥蒂。我做基督教工作从生疏到熟悉的过程,也是我与罗老从相识到相知的过程。罗老立场坚定、信仰虔诚,待人谦逊、心胸宽厚,既是我的良师,也是我的益友。
  罗老是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的重要参与者,更是忠诚的拥护者和坚定的支持者,他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中国教会的三自事业。吴耀宗等基督教爱国人士发起三自爱国运动,罗老从一开始就积极参与,与教会的同工同道及青年教牧人员一起,办讲座、开讨论会,提高信徒对三自爱国运动意义的认识。1951年,罗老被选为中国基督教三自革新运动筹委会常委,此后担任过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常委、秘书长、副主席、主席,咨询委员会主任和名誉主任,经历了三自爱国运动的每一个重要阶段。特别是在担任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后,罗老认真思考新形势下中国教会如何坚持和发展三自这一重大问题,为此进行了深入调研,提出了“四个必须”,即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必须爱国爱教,必须加强团结,必须落实三好(自治好、自养好、自传好),理清了坚持三自原则与办好教会的内在联系,使“按三自原则办好教会”具有了共同原则和实践内涵,为新形势下中国教会沿着正确道路前行指明了方向。在卸任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后,罗老作为咨询委员会主任和名誉主任,仍为三自事业不懈努力,先后主编了《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文选》第二卷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专辑,成为教会进行三自教育的重要教材。
  罗老特别注意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维护中国教会的主权。他在主编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书前言中写道:“中国基督徒一定要像保护眼珠一样地维护中国教会的独立自主和主权,因为它是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他经常谈到爱国与爱教的关系,强调爱国和爱教是并行不悖、相互一致的,所有基督徒都要热爱自己的祖国,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他强调,没有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就没有独立自主的中国教会;没有三自爱国运动,就没有中国教会日益兴旺、不断发展的今天。罗老的这些话语,像一副清醒剂,让中国基督教人士始终牢记历史教训,认清新形势下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方针、抵御境外利用基督教对我进行渗透活动的重大责任。
  罗老十分重视教会的团结。他常说,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中国基督教协会的章程都要求,必须团结全国的基督徒,只要大家都坚持三自,坚持独立自主,坚持爱国爱教,就一定能够增进主内肢体的相爱之心,同所有主内弟兄姊妹团结起来。对于如何做好团结工作,他分类提出了意见:对内部纷争,要警惕和抵制海外反华势力在我国教会内部挑拨离间制造分裂的企图,克服离心倾向,认真贯彻信仰互相尊重原则,维护教会内部团结;对一些与基督教爱国组织没有联系的聚会点,要努力争取他们,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做好对他们的团结工作;对海外反华势力突
出“信与不信”相对立的挑拨离间,必须看到它们打的是宗教信仰的幌子,实际上是在唆使基督徒反对中国共产dang
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的政治问题。要按照圣经教导,在信仰互相尊重的原则下,增强与不同信仰者之间的团结,这是关系到是否爱国爱教的大问题。
  罗老非常关心教会人才的培养问题。他说,教会人才培养非常重要,不只是目前实际工作的需要,更关系到中国教会将来的方向、道路和素质。他不断告诫年轻教牧人员,要认清三自爱国运动对中国教会建设的重大意义和巨大成就,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保卫三自爱国运动的丰硕成果,要弄清为什么要按照三自原则才能办好教会,要研究怎样才能按三自原则办好教会。同时,要对当前世界形势、国内形势和教会处境有正确的认识,作爱国爱教的榜样,更好地团结和带领信徒,办好教会,做到多一个基督徒就多一个好公民。
  罗老作为第五届、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和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积极参政议政,协助党和政府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改革开放初期,为了更好地恢复和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罗老认为当时宪法中“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宣传无神论的自由”的条文,不能全面、准确和完整地体现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应当予以修订,他与赵朴初、丁光训等十几位全国政协宗教界委员联名提案,要求恢复1954年宪法中“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的规定。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经宪法修改委员会讨论,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新的宪法,其中第36条关
于宗教信仰自由的条文作了较大修改,宗教界人士对此非常满意。新宪法还加上我国“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条款,罗老特别高兴,他认为,把包括基督教三自运动在内的实践经验写入国家根本大法,是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的光荣,说明我们的宪法是完全体现人民的意志和愿望的。
  《圣经》上说:“从今以后,在主里面而死的人有福了,他们息了自己的劳苦,作工的果效也随着他们。”作为中国的一位基督徒,罗老深爱自己的祖国,深爱自己的教会,为中国教会坚持三自的原则和为社会主义社会服务的方向,奉献了毕生的精力。罗老以他的言行,践行了他的信仰,丰盛了他的生命,成为中国基督徒效仿的榜样。
  愿罗老的灵魂安息主怀。
加强对宗教教职人员的培养和教育
王作安
各位宗教界朋友:
???? 今天,中国人民大学第二期中青年爱国宗教界代表人士研修班的学员在这里重新相聚,交流学习心得,研讨成长之道,非常有意义。会议安排我讲个话,我想围绕宗教教职人员的培养和教育这个话题,谈些想法,同大家一起讨论。
???? 为什么今天要来谈这个话题呢?不仅因为这个问题在宗教工作中、在宗教团体建设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勿容置疑的,还因为近年来媒体对宗教人士越来越关注,相关报道明显增多,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有的甚至还形成了舆论焦点,引起热议。这说明,随着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有所扩大,一些宗教人士进入了公众视野,开始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这种情况,宗教教职人员不仅要不断加强学习,更加注意自律,还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维护良好的社会形象。政府宗教事务部门要切实履行起职责,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对宗教教职人员的培养、教育和管理工作。
???? 我国目前这支宗教教职人员队伍,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年轻化。按照宗教教职人员成长的一般规律,五、六十岁是成
熟的时期,从资历、经验到精力,是担当宗教领袖最合适的年龄。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出现了断代,五、六十岁左右的一代人几乎成了空白。正是因为这一特殊的历史原因,给年轻宗教教职人员崭露头角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这也算是“坏事变好事”。这二三十年来,我们一直在致力于解决宗教教职人员青黄不接的问题,加速推进新老交替。现在我们欣喜地看到,一大批年轻宗教教职人员正在成长起来,成为爱国宗教组织的中坚力量,担当起了引领我国宗教健康发展的重要责任,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实事求是地看到,许多宗教教职人员二、三十岁就担当起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的领导职务,他们中有不少人无论从政治上还是从宗教上,还没有经过反复锤炼、没有积累足够经验、没有树立应有威信。也就是说,他们在没有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就担当起了重任。这种情况是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的,对由此可能产生的问题,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
???? 随着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有更多的人选择信仰宗教,宗教信徒数量出现了持续增长势头。尽管这几十年培养了一大批宗教教职人员,但从总体上看,大多数地方宗教教职人员的培养还跟不上,不能满足宗教信徒增长的需要。用基督教的话讲,就是“羊群多,牧羊人少”。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在没有经过严格学习、修行和训练的情况下,进入宗教教职人员队伍,这就对宗教教职人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带来不小的挑战。
现在这一支中青年宗教教职人员队伍,是在改革开放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他们思想更加活跃,视野更加开阔,知识更加丰富,对新事物的接受更加容易,对时代发展脉搏更加敏锐,这些都是优点和优势。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上出现了物质主义、拜金主义的不良风气,人心比较浮动和焦躁,这对宗教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冲击,对年轻一代宗教教职人员的健康成长也带来一些不良的影响。
???? 应当说,现在这支宗教教职人员队伍总体上是好的,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爱国爱教、遵纪守法、信仰虔诚、品行端正,在协助党和政府落实宗教政策法规、团结信教群众、促进宗教和睦、服务社会大众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宗教教职人员队伍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比如信仰淡薄、戒律松弛、不重修行、贪图享乐、借教敛财、争名逐利、自我吹嘘、弄虚作假等等现象,在各个宗教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有个别的宗教教职人员甚至道德沦丧,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些现象虽然只是发生在极少数人或者极个别人的身上,但严重侵蚀宗教的肌体,极大损害宗教的形象,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加强引导、教育和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和纠正。
???? 宗教教职人员对信教群众的精神生活有重要影响,对宗教的健康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在社会上代表宗教的形象。胡锦涛总书记对宗教教职人员寄以殷切期望,提出了合格宗教教职人员的标准:“政治上靠得住、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
服众”。我们必须严格按照这一标准,努力造就一支合格的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宗教团体要依照章程、制度和教规教义规范宗教教职人员的行为,重视教风建设,按照相关标准做好宗教教职人员认定工作,重视加强日常管理。政府宗教事务部门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加强对宗教教职人员的培养和教育,严格执行备案制度,重视加强监督和管理。
对宗教教职人员的培养和教育,必须遵循宗教教职人员的成长规律。宗教经典浩繁,宗教教义精深,宗教教规严密,宗教学识需要长期学习和积累,宗教修行需要长期实践和磨练,宗教品行需要长期培育和升华,所以宗教教职人员的成长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培养宗教教职人员要下长期的功夫,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能拔苗助长,不搞突击提拔。特别是各级政府宗教事务部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能人为“造神”,在短短几年内就想培养出高僧高道和著名宗教领袖。要加大培养年轻宗教教职人员的力度,对特别优秀、能力出众的年轻宗教教职人员,应当大胆使用,这一点必须坚持,并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舆论环境。同时,对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宗教教职人员,不要轻易就放到很高的位置上去,这样容易使他们脱离信教群众、疏于宗教事务,时间长了就容易出问题。要把年轻宗教教职人员放到宗教基层团体、宗教活动场所进行锻炼,多接触信教群众,学习处理各类矛盾和问题,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宗教教职人员的成长不可能一帆风顺,有了失误不能无原则迁就,要严肃指出来,查找原因,吸取教训,帮助改正,但不
能意气用事,一棍子打死,弃之不用。有了进步要热情鼓励,但不能任意拔高,捧着护着,搞得飘飘然,眼睛长到了额头上,忘了自己是谁,最后被“捧杀”。对极个别道德沦丧、严重违反戒律,甚至违法犯罪的,要清除出宗教教职人员队伍。
???? 培养宗教教职人员也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胡锦涛总书记
提出的合格宗教教职人员的三条标准,集中体现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要求。这里讲的“德”,既包括政治方面的要求,也包括宗教方面的要求。在政治上,要拥护党的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爱国爱教,遵纪守法,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关键时刻头脑清醒,坚持正确政治立场。在宗教上,要信仰纯洁,遵守教规,潜心修持,品德高尚,赢得信教群众的敬重。这里讲的“才”,是指有较高的宗教学识和文化素养,有较强的开展教务活动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才”固然重要,但“德”价更高,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评价宗教教职人员的金科玉律。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涌现出一批杰出宗教人士,如十世班禅、赵朴初、陈撄宁、达浦生、吴耀宗、丁光训、傅铁山等等,他们深受广大信教群众的爱戴,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敬重。如赵朴初先生,无论是政治品质还是宗教信仰,无论是学识造诣还是人格魅力,可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年轻一代承担着继往开来的重任,不仅要接过老一辈的职位,更要继承和光大老一辈的高尚风范和优良传统,引领宗教走爱国爱教道路,在服务社会、践行信仰中健康成长,实现赵朴初先生“水流不断、花落还开”的遗愿。
培养爱国宗教人士,要创新思路和举措。按照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要努力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这就对培养宗教教职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培养爱国宗教领袖,还要培养宗教各方面的专门人才,包括管理人才、教育人才、研究人才、社会服务人才、国际交流人才等等。因此,传统的培养模式已经难以完全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需要我们在培养方法和途径上不断创新。近年来,一些地方借助社会教育资源提高宗教教职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开展讲经讲道交流活动提高宗教教职人员的宗教素养,这些都是有益的探索,值得认真借鉴。当然,加强对宗教教职人员的教育和管理,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最后,我想借这个机会,对年轻宗教教职人员讲几句话。历史赋予年轻宗教教职人员难得机遇和极好条件,一定要懂得珍惜,善加利用。不要受社会上追名逐利之风的影响,要保持清醒头脑,坚持脚踏实地,切忌浮躁飘忽,防止急功近利。宗教领袖不是靠媒体吹出来的,不是靠名人捧出来的,不是靠大款供出来的,不要相信一夜成名、一炮走红的神话。作为宗教教职人员,要有超越的境界和清静的心态,正确对待荣誉和地位,淡泊名利,培根固元,倾心向善,利益人群,靠学习、修行、持戒去成就功德,靠学养、德行、人格去赢得尊重,正所谓“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宗教教职人员的言行举止,不仅要让信教群众信服,还要自觉接受并经得起社会舆论的监督,真正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 我刚从雪域高原上下来,这篇讲话是在有高原反应的情况下思考的,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加强和创新宗教事务管理
王作安
宗教事务管理是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国务院颁布《宗教事务条例》为标志,我国宗教事务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当前,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宗教领域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以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加强和创新宗教事务管理,不断提高宗教工作科学化水平。
??? 一、充分认识加强和创新宗教事务管理的必要性?
??? 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对宗教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国宗教领域的发展变化对宗教事务管理提出了新课题。各级宗教工作部门应当深刻把握社会发展大势,深入研究宗教发展规律,充分认识加强和创新宗教事务管理的重要意义。
??? 加强和创新宗教事务管理,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应有之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十分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事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宗教不仅是一种信仰,还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
行管理,是社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深入落实《宗教事务条例》,强化管理,创新举措,维护宗教正常秩序,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把广大信教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上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必须加强和创新宗教事务管理。
加强和创新宗教事务管理,是妥善应对宗教领域复杂情况的紧迫需要。当前我国宗教领域总体保持和谐稳定,同时也面临不少新情况和复杂问题。信教人数持续增长,信教人员的分布扩大到社会各个阶层,传教活动向学校、企业等延伸,宗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强。“网络传教”、“网上教会”等新的宗教活动形式不断出现,宗教事件成为网上热点话题,宗教从现实社会扩展到虚拟社会,又对现实社会产生影响。基督教私设聚会点和非法组织从农村蔓延到城市,有的形成较大势力,开始挑战政府依法管理。中梵之间围绕天主教主教选圣的斗争更加复杂尖锐,神职人员队伍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问题上出现新的分化,地下势力出现重新抬头的迹象。伊斯兰教教派矛盾依然突出,地下经文学校、教经点屡禁不止,有的地方宗教极端思想影响扩大,极端组织活动猖獗。一些地方搞“宗教搭台、经济唱戏”,企业投资经营宗教设施带来新的矛盾,违规修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的现象仍然突出。民间信仰出现复兴势头,活动频繁,影响扩大。一些我国五大宗教以外的传统宗教以及新兴宗教传入我国,
并谋求合法地位,对我国宗教格局形成冲击。西方国家以“宗教自由”为名持续对我攻击,境外利用宗教对我进行的渗透活动仍在加剧。达赖集团经过内部调整,更加突出利用宗教进行蛊惑煽动,以更加极端的手段从事分裂破坏活动。“三股势力”宣扬宗教极端思想,歪曲宗教教义,蒙骗信教群众,煽动暴力恐怖活动。涉及宗教的利益矛盾呈上升趋势,损害宗教界合法权益的现象有所增加,伤害信教群众宗教感情的事件时有发生,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隐患不少。正确应对和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和创新宗教事务管理。
??? 加强和创新宗教事务管理,是提高宗教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根本举措。近年来,经过各级宗教事务部门的积极努力,宗教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应清醒地看到,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对宗教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来衡量,用宗教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来对照,宗教事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还不相适应,亟待改进和提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手段单一,重管理,轻服务,不善于正面引导,单靠“管卡压”;二是解决难点问题的能力不强,过分强调宗教问题的特殊性和敏感性,过分依赖传统的思路和做法,新举措新办法不多,缺乏创新精神;三是基层基础工作薄弱,基础信息缺失,基本管理制度不健全,基层宗教工作部门力量薄弱,管理难以落实,甚至出现管理真空。提高宗教工作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和创新宗教事务管理。
???? 二、进一步明确加强和创新宗教事务管理的目标要求?
加强和创新宗教事务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深入落实《宗教事务条例》,牢固树立“保护、管理、引导、服务”的宗教工作理念,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和宗教界合法权益,着力解决宗教领域重点难点问题,确保宗教活动有序,维护宗教领域稳定,促进宗教关系和谐,教育引导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文化繁荣中发挥积极作用。
??? 实现这一目标,要努力做到以下四点基本要求:
??? 一要坚持以人为本。宗教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做好信教群众工作。要把广大信教群众真正当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力量,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真心实意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鼓励他们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要充分认识宗教界人士在信教群众中的特殊影响力,做到政治上团结、信仰上尊重、感情上贴近、生活上关心,使他们的正当意愿得到充分尊重、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积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要切实改进工作方法,把宗教事务管理同为宗教界提供优质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体现管理,管理要“有理、有据”,服务要“有情、有意”。
??? 二要坚持正面引导。宗教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要更
多地通过正面引导,发挥宗教中的积极因素,抵制宗教中的消极因素。要支持宗教界开展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挖掘和弘扬宗教教义、宗教道德和宗教文化中符合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健康内容,弘扬宽容中道的宗教思想,培育和谐向善的宗教文化,坚定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道路。要鼓励宗教界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文化繁荣中的积极作用。要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既做好教徒,又做好公民,在享受应有权利的同时,履行宪法、法律和法规规定的义务。
三要坚持依法行政。宗教事务管理必须走法治化道路,这是大趋势,也是总方向。用法治的方式推进宗教事务管理,也是处理新形势下宗教领域复杂敏感问题的有效途径。加强和创新宗教事务管理,必须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法制化水平。要进一步完善宗教事务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为推动宗教事务从主要依靠政策管理向主要依法管理转变提供保障。要切实转变管理理念,严格遵守行政程序,将法治观念和依法守法理念贯穿到宗教事务管理的全过程、落实到宗教事务管理的各方面。要全面提高宗教事务管理行政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水平,加强执法主体建设和执法监督检查,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要从宗教事务管理的特点和实际出发,既要加强依法管理,又要注重政策指导,既要坚持法律的严肃性,也要掌握政策的灵活性,确保宗教事务管理依法开展、取得实效。
四要坚持综合施策。宗教问题具有特殊复杂性,与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等问题交织在一起。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在提高整体效能上下工夫。要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学会综合运用法律法规、经济调节、行政管理、教育引导、感情联络、心理疏通等多种方式和手段。要正确把握宗教事务管理的特点和规律,更加重视源头治理,更加重视基层基础,更加重视抓早抓小,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和有效性。要深入研究宗教领域矛盾的发展演变规律,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始终立足于依靠爱国宗教人士、团结广大信教群众,通过协商、协调等方式化解矛盾、解决问题,防止矛盾积累、激化,防止突发事件升级、蔓延,防止非对抗性矛盾演变为对抗性矛盾。要推进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更加重视有关部门之间的合作,最大限度地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明确分工和职责,加强协调和配合,凝聚宗教事务管理的强大合力,形成多层面、宽领域的宗教工作的大格局。?
??? 三、全面落实加强和创新宗教事务管理的重点任务?
??? 加强和创新宗教事务管理,要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宗教工作实际进行积极探索,使宗教事务管理顺应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科学发展的标准、体现开拓创新的精神。
??? (一)完善宗教事务管理格局。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宗教组织协同、信教群众参与的宗教事务管理格局。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各级党
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宗教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负起责任。要建立和健全宗教工作领导小组或宗教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研究分析宗教工作形势,指导处理宗教领域的重大问题,帮助解决宗教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政府宗教工作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严格依法行政,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要加强自律,建立规章制度,搞好自我管理,依法开展活动,在宗教事务管理中发挥协同作用,实现政府宗教事务部门依法管理与宗教界自我管理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要依法保障信教群众对宗教事务管理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倾听信教群众的意见,重视信教群众的建议,为信教群众表达意愿疏通渠道。
??? (二)加快推进宗教法规规章建设。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宗教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根据宗教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继续制定《宗教事务条例》的配套规章和具体办法,使之更具有操作性和实效性。要按照法制统一的原则,抓紧制定或修订地方性宗教法规和政府规章。目前,在华外国人集体宗教活动临时地点、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事业、宗教活动场所的法律地位、五大宗教以外的其他宗教、民间信仰、网络宗教、流动宗教人口管理、宗教类社会组织等方面,相关的政策和法律规定还有待完善,要加快研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并将成熟有效的具体措施转化为法规规章。
??? (三)坚持对宗教界的正面引导。要在宗教界深入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祖国统
一等重大问题上形成牢固共识,在政治上结成牢固的统一战线。要在宗教界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使《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深入人心,增强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法律意识,自觉学法懂法、遵纪守法,增强在法律、政策范围内开展活动的自觉性,养成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习惯。要支持宗教界开展宗教思想建设,推进佛道教讲经交流活动、伊斯兰教解经工作、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天主教民主办教,继承优良传统,挖掘积极内容,释放有益信息,适应社会发展,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融入中国文化。要重视宗教思想建设成果转化,及时运用到具体的教务和教学实践中。要支持和规范宗教界开展公益慈善事业,在深入调研、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紧研究制定指导性意见,引导宗教界公益慈善事业健康发展。要以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为平台,倡导宗教和谐理念,通过树立典型、推广经验,相互学习、共同促进,提升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水平。
??? (四)主动做好宗教界的服务保障工作。管理与服务相辅相成,要树立服务为先的理念。要帮助宗教团体解决办公、人员、经费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为宗教团体正常开展工作提供基本条件。要支持宗教团体办好宗教院校,研究解决教师职称和学生学位问题。要认真落实宗教团体房产政策遗留问题,妥善处理涉及宗教方面的利益矛盾,维护宗教界合法权益。要继续推动解决宗教教职人员社会保障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使他们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要关心生活困难的宗教教职人员,给予必需的补贴,解决后顾之忧。
要关心信教群众的生产生活,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支持他们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 (五)建立风险评估和处突应急机制。要总结近年来处理宗教领域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的经验教训,制定处置预案,建立工作机制。要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凡是做出与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制定涉及敏感问题、容易引发国内外舆论高度关注的重要政策,都要经过风险评估,落实风险责任。要建立科学有效的预警机制,提高对宗教渗透、分裂活动、暴力恐怖事件、违法犯罪和邪教活动的预知、预判、预警能力,加强信息的报送和共享,防微杜渐,有效应对。要强化应急管理,坚持预防和应急并重、常态和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管理的科普和培训,提高处置水平。要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管,明确个人或组织在互联网上发布宗教类信息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配备专门力量,建立网上网下结合的综合防控体系。要加强涉宗教类网络舆情的研判,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建立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妥善应对网络突发事件。
??? (六)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加强和创新宗教事务管理,重点在基层,关键在基础。要健全农村宗教工作县乡村三级网络和乡村两级责任制,探索城市社区管理网络建设,把宗教事务管理真正落实到基层。要加强县区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完善执法主体地位,切实改变机构薄弱和人员不足的问题,加强培训力度,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同时要创新思路,探索
“联合执法”、“委托管理”等新机制,确保基层宗教工作有人管、有人做。要重视对基层党政干部的培训,掌握宗教政策法规,了解宗教基本常识,提高处理宗教问题的能力。要做好摸情况、打基础的工作。要积极推进宗教教职人员认定备案和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两个专项”,实现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和宗教活动场所的规范化管理。要加强宗教工作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摸清宗教教职人员、宗教活动场所、宗教团体和宗教院校的底数和发展变化状况,为科学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基础。要加强调查研究,掌握宗教发展动态,发现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了解宗教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应对之策和具体措施。
??? (七)注重发挥宗教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要推动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配备好领导班子,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要支持宗教团体开展教务工作,继承优良传统,适应社会发展要求,革除旧习陋规,建立新的规范,加强教风建设,遵守教规教义,依法进行宗教活动,促进宗教领域的和谐稳定。要帮助宗教团体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了解信教群众的意愿,反映信教群众的呼声,维护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不断增强在信教群众中的影响力。要鼓励宗教团体主动接触受境外势力、非法组织和邪教影响的信教群众,宣传宗教政策法规,讲清宗教正信,引导他们到合法宗教活动场所过正常宗教生活。政府宗教事务部门要转变观念,创造条件,提供空间,鼓励宗教团体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开展工作,把“党政所需、信众所急、团体所能”的事务
更多地交给宗教团体去办,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坚持走中国特色宗教工作之路
***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论述了我国宗教问题,为做好宗教工作指明了方向。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要按照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坚定走中国特色宗教工作之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一、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
指导我国宗教工作的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分析宗教问题形成的科学理论,它揭示了宗教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阐述了宗教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深刻根源,分析了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宗教的基本态度和原则。正确处理我国宗教问题,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着眼于改革开放这一最大实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提出了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积累了处理宗教问题的中国经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宗教问题。***总书记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指导统战工作、宗教工作、西藏工作、新疆工作以及其他相关重要工作中,就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作出重要论述,提出了新思路新要求,明确了宗教工作的根本方向、基本原则、政策要求和工作重点,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为中国特色宗教工作道路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当前,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始终保持宗教工作正确方向,通过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团结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二、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就是四句话: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是我们党处理宗教问题的经验结晶,也是宗教政策的核心内容。做好当前宗教工作,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我们党坚持无神论,但主张宗教信仰自由,通过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法规,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宗教信仰自由,既有信教的自由,也有不信教的自由,任何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教或者不信教,不得歧视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要促进信教公民与不信教公民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维护宗教界合法权益,但宗教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宗教不得干预行政、司法、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不得妨碍正常的社会秩序、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要提倡宗教,而是要使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联合起来,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尽管宗教信仰是个人的私事,但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首先是国家公民,应当遵守国家法律;宗教行为涉及公共利益,应当依法进行管理。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不是限制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遵守国家法律,履行法定义务,做守法公民;不是干涉宗教团体内部事务,而是要求宗教在法律范围内正常开展活动,不得利用宗教从事非法违法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不允许有法外之地、法外之人、法外之教。
宪法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支配。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是我国各宗教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要支持宗教界自主办好宗教事业,反对外来干涉和控制,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要把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和正常对外交往区别开来,支持我国宗教界在独立自主、平等友好、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增进同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宗教同所在社会相适应,这是宗教生存发展的基本规律。
无论是本土宗教还是外来宗教,都要坚持中国化方向,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要支持宗教界开展宗教思想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对教义教理进行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阐释,浸润中华文化,充实时代内容。要辩证看待宗教社会作用,支持宗教界发挥宗教中的积极因素,抑制宗教中的消极因素,引导宗教努力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服务。要支持爱国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按照自身特点和规律自主开展工作,发挥积极作用。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要求,大力培养宗教教职人员队伍,保证宗教组织领导权掌握在爱国宗教人士手中。
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一个有机整体,有重大政策和原则,也有根本方向。只有全面理解、准确把握和切实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才能确保宗教工作方针政策的权威性和稳定性,有效防止宗教工作出现摇摆和偏差。
三、坚持以法治方式推进宗教工作
***总书记强调,必须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宗教工作,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宗教工作取得的宝贵经验。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的进程中,要更加重视发挥法治在处理宗教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进入新世纪以来,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初步确立了包括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在内的宗教事务法律制度框架。当前,要按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根据宗教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入总结依法管理宗教
事务的新鲜经验,抓住当前宗教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抓紧修订《宗教事务条例》,填补法律空白,完善相关规定,增强可操作性,使之发挥更加有效的规范作用。
要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着力解决宗教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我们国家,没有任何组织和个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或者可以不受法律约束。要依法制止非法宗教活动,依法打击以宗教为名的违法犯罪活动,依法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依法遏制传播宗教极端主义的行为。对涉及宗教因素的问题要具体分析,判明性质,严格依法处理。对受蒙骗的信教群众,要讲清事实真相,讲明法律规定,使其真正受到教育,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处理涉宗教违法事件,不能把矛头指向宗教,更不能把信教群众推到对立面上去。
政府宗教工作部门要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牢固树立职权法定和权责统一的观念,履行管理宗教事务的职能,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要建立健全宗教工作依法决策机制、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法律顾问制度和专家意见征询制度,使决策行为更加科学、更加民主。宗教工作干部要树立法治理念,学习法律知识,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宗教问题的能力。
要在宗教界开展普法宣传,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要让宗教法规政策进宗教团体、进宗教活动场所、进宗教院校,普及到广大信教群众。要支持宗教界把法治精神融入教规制度建设中,融入到教理教义阐释和讲经讲道中,引
导信教群众正确看待国法与教规的关系,树立法律至上的理念,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和公民意识。
四、坚持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
***总书记强调,宗教工作是全局性工作。坚持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是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宗教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走中国特色宗教工作之路的根本保证。
重视宗教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思考和谋划宗教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研究重大问题,指导推动解决。党政领导干部要关注宗教问题,学习宗教政策法规,把握宗教工作规律,切实提高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能力。
宗教活动在基层,信教群众在基层,要把宗教工作重心下沉到基层。要重视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帮助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了解党的宗教理论政策,掌握宗教方面的法律法规,提高处理宗教问题的能力。要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宗教工作网络,落实乡村两级宗教工作责任制,使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职责真正落地。要重视基层宗教工作执法主体建设,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和作风过硬的宗教工作队伍。
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做好信教群众工作是宗教工作的根本任务。要深入到信教群众中去,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掌握他们的真实想法,帮助他们了解宗教政策法规,引导他们参加合法的宗教活动,支持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鼓励他们通过诚实劳动改善生活,调动他们投身改革开放事业的积极性。宗教界人士对信教群众的精神生活有着重要影响,要支持他们通过正确阐释教理教义,引导信教群众坚持正信正行,防范极端主义和邪教影响,抵制一切利用宗教进行的非法违法活动。
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向人民群众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包括无神论)教育,正确对待生老病死、吉凶祸福等问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要宣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加强宗教问题理论研究,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宗教问题,共同支持做好宗教工作。共产dang员不得信仰宗教,不得参加宗教活动,但共产dang员要认真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团结信教群众。
当今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因宗教矛盾引发的冲突时有发生。相形之下,我国持续保持宗教领域的团结和谐局面。实践证明,我国处理宗教问题的做法是成功的,所积累的经验值得珍惜。我们要在古今对照、中外对比中,增强宗教工作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宗教工作之路。
坚守中正之道 抵御极端思想
——在伊斯兰教中道思想研讨会上的致辞
王作安
尊敬的陈广元会长,尊敬的肖开提·依明常委,
各位阿訇、毛拉,各位朋友:
???? 今天,中国伊斯兰教协会邀请我国伊斯兰教知名人士和著名专家学者,相聚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以“坚守中道,远离极端”为主题的伊斯兰教中道思想研讨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代表国家宗教局,对本次会议的顺利举办表示衷心祝贺!向参加会议的各位阿訇、毛拉和专家学者致以诚挚问候!
???? 近年来,新疆地区连续发生严重暴力恐怖事件,并已经蔓延到内地。这些暴力恐怖分子残杀的对象不分民族和宗教,不分男女和长幼,也不分中国人和外国人,凶残至极,令人发指!他们的罪恶行径,激起全国各族人民的强烈愤慨,也遭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
???? 让我们深感不安的是,这些暴力恐怖活动往往是暴力恐怖势力打着伊斯兰教的旗号,篡改歪曲伊斯兰教教义进行的,不仅破坏了各族人民的安宁生活,也亵渎了伊斯兰教。为此,伊斯兰教界人士有责任、有义务站出来,揭露暴力恐怖势力
冒用伊斯兰教之名的伪善和行违法犯罪之实的丑恶,动员广大穆斯林群众同暴力恐怖行径作坚决斗争,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守护和平、仁爱、宽容的伊斯兰教形象。
???? 我们知道,这些暴力恐怖活动与民族无关,也与宗教无关。伊斯兰教绝对禁止这种残暴的杀戮行为,正如《古兰经》中说:“凡枉杀一人,如杀众人。” 近期沙特著名伊斯兰学者阿卜杜拉·阿齐兹·菲扎尼就昆明“3·01”暴恐事件发表谈话指出,这起暴恐事件不是伊斯兰教干的,不是穆斯林干的,那些犯下大罪的暴徒,不仅今世要受到应有的惩罚,后世还要受到真主的惩罚。
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宗教极端思想已经成为暴力恐怖活动的思想基础。宗教极端思想无视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事实,无视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否定国家政治制度,挑战国家法律尊严,妄图开历史倒车,分裂伟大祖国,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宗教极端思想背离伊斯兰教崇尚文明进步和两世吉庆的基本精神,否定民族传统文化,排斥一切现代文明发展成果,剥夺信教群众追求今世幸福的权利,把宗教功修与社会文明进步对立起来;宗教极端思想背离伊斯兰教仁爱和平、团结宽容的根本精神,鼓吹所谓的“圣战”,挑起穆斯林内部和穆斯林与非穆斯林之间的仇恨,甚至煽动用暴力恐怖手段残害、消灭“异教徒”,诱惑信众以所谓的“殉教”方式进“天堂”。通过对一起起暴力恐怖事件的分析,我们已经看到,无论男女老少,一旦被宗教极端思想俘获,就会变得良知泯灭、丧心病狂,这有多么可怕!
由此可见,宗教极端思想完全背离了伊斯兰教的根本精神,它不是伊斯兰教,而是对伊斯兰教的恶意利用,更是对伊斯兰教的蓄意亵渎,已经成为伊斯兰教最阴险的敌人。由于宗教极端思想总是披着宗教的外衣,具有欺骗性和煽动性,以致诱惑、误导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走上了从事暴力恐怖活动的不归路,对社会秩序、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宗教极端思想是危害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的毒瘤,是危害穆斯林群众身心健康的毒瘤,也是危害伊斯兰教健康发展的毒瘤。
???? 各位阿訇、毛拉,各位朋友:
????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召开这次研讨会,旨在深入探讨伊斯兰教的基本精神,坚持和弘扬中国伊斯兰教爱国、中道、和平、团结等优良传统,批驳背离伊斯兰教真精神的歪理邪说,抵御宗教极端思想的影响,教育和引导广大穆斯林群众坚守中道、正信正行,远离极端、反对暴力,为促进我国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伊斯兰教的健康发展凝心聚力。
???? 伊斯兰教主张中道、追求和平,其基本教义中有大量坚守中道、反对极端的思想。所谓中道,就是中正和平之道。《古兰经》中说:“我这样以你们为中正的民族,以便你们作证世人,而使者作证你们。”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曾说:“最优美的事是中正之事。”“你们谨防宗教上的过激,你们之前的民族就因为宗教上的过激而灭亡。”伊斯兰教认为,凡事都要坚持中正、均衡的原则,对教义教法的曲解和妄断,
都会偏离中正原则,产生极端思想。“伊斯兰”的本意就是和平,伊斯兰教带给人类的首要信息就是和平,要求穆斯林尊重不同的民族和宗教,真正的穆斯林从不用自己的言行伤害他人。任何威胁或侵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暴力恐怖行为,无论其实施者是个人、组织或其它团体,无论他是否以宗教为幌子,都是违背伊斯兰教的基本宗旨和核心教义的。
????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逐步与中华文化相融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把伊斯兰教中道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致中和”思想相结合,成就了中国伊斯兰教温和、理性、包容的可贵品格。中国穆斯林遵守天道“五功”,强调人伦“五典”,形成了敬主爱人、守正自洁的优良传统。中国穆斯林把公正、适中作为个人重要的道德修持,形成了做人做事不偏不倚、守中行善的行为规范。正如中国穆斯林先哲指出的:“克己济人,四海可为兄弟。所以同胞不义,对面远如千里;异姓施仁,天涯即是比邻。”一个真正的穆斯林,必须坚守中正之道,做到不偏不倚、中正、适度,兼顾理想与现实、物质与精神,要避免偏激,更要远离极端。
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少数民族,都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但都主张遵循中道、反对极端。比如,维吾尔族史诗《福乐智慧》中说:“宏仁对于人是道义之本。”再比如,回族先贤王岱舆说:“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这些都说明,穆斯林要依照中道,施行仁义,不偏不倚,防止偏激和过分。因此,中道思想既是伊斯兰教的基本精神,也是我国各个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的文化传统,每个穆斯林都应该遵循。
???? 各位阿訇、毛拉,各位朋友:
????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中国伊斯兰教只有坚持中道思想,才能适应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要求,保持正确方向,实现健康发展。面对宗教极端思想的挑战,伊斯兰教界人士和广大穆斯林群众要保持高度警惕,同各族人民一道共同进行抵制,绝不能让它兴风作浪。
???? 穆斯林群众要谨守中道。要坚持爱国与爱教相统一的原则,铭记“爱国是伊玛尼(信仰)的一部分”,树立国家意识、法律意识、公民意识和现代意识,争做爱国守法的好穆民。要在爱国宗教人士指导下,学习伊斯兰教基本知识,掌握伊斯兰教的真精神,纯洁信仰,完善功修。要自觉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参加宗教活动,不参与任何非法宗教活动,自觉抵制一切宣扬、传播宗教极端思想的活动。要提高警惕,明辨是非,看清“三股势力”的真实面目、险恶用心和罪恶本质,自觉与宗教极端思想划清界线,防止被极端势力蛊惑利用,积极参加反对暴力恐怖的斗争。
???? 伊斯兰教界人士要担当责任。要深入阐释伊斯兰教中道思想,总结中国伊斯兰教中道传统,把爱国、中道、和平、团结的精神贯穿于解经、讲经和学经之中,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引导穆斯林群众坚守中道,正信正行。针对宗教极端思想,要深明大义,站稳立场,依据伊斯兰教经典教义,进行有理有据的批驳,帮助穆斯林群众增强辨识能力,提高抵御宗教极端思想、反对暴力恐怖活动的自觉性。对受到宗教极端思想影响的人,要配合政府对其进行法制教育,并在宗
教信仰上帮助正本清源、扶正袪邪。
???? 伊斯兰教界要加强经学思想建设。要以解经工作为抓手,大力推广新“卧尔兹”,使解经工作成果在引导穆斯林群众正信正行、有效抵御宗教极端思想上取得实效。要翻译和整理出版伊斯兰教经典著作,编写伊斯兰教知识通俗读本,满足伊斯兰教教职人员和穆斯林群众正常需求。要加强伊斯兰教团体网站建设,加大正面宣传和引导力度,帮助穆斯林群众解疑释惑。要重视对外交流和合作,对内介绍国际伊斯兰教界主流的温和主张,对外宣传我国伊斯兰教的中道传统,努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培养一批高端研究人才,发挥伊斯兰教经学院的作用,加强伊斯兰教经学研究,形成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具有中国伊斯兰教特点的经学思想。
???? 各位阿訇、毛拉,各位朋友:
???? ***总书记在考察新疆期间,对宗教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宗教界人士提出了殷切期望。伊斯兰教团体和教职人员要认真学习和悉心领会总书记讲话精神,立即行动起来,认真履行职责,发挥积极作用。要敢于担当,站到斗争第一线,用好清真寺讲台,守住宗教阵地,坚决抵御宗教极端思想的侵蚀,勇敢地同暴力恐怖势力作斗争。要善于引导,不断推动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阐释伊斯兰教中有益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好的理念,教育引导穆斯林群众增强法治意识和文明观念,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努力创造安定幸福的美好生活。
???? 预祝此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明月耀天心
王作安
尊敬的惟觉长老
尊敬的各位高僧大德
尊敬的各位朋友:
??? 在中华民族传统的中秋佳节即将到来之时,我们有缘来到中台禅寺,与7000多台湾同胞团聚在一起,举行盛大的中秋禅会,吃团圆饭,叙同胞情,听乡土音,亲情浓浓,乡情依依。受“凡亚比”台风影响,虽然今晚看不到天上圆月高挂,但我们心中都有一轮明月在升起,充满了大光明,涌起了大欢喜。
??? 时隔12载,再次走进中台山,看到了一座座恢宏建筑,感受了佛门万千气象,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一切又是那么的新鲜。从寺院到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禅修中心等,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台人的大愿大行。今天,中台山又迎来一大喜事,陕西碑林拓片落户中台博物馆,新添一大文化胜境。中台山不仅是台湾佛教的著名道场,还是一处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
??? 在惟觉长老的带领下,中台山矢志实践人间佛教,传承中华文化,弘教兴学,济世利民,志坚行果,气象广大,可敬可佩,可喜可赞。
??? 多年来,惟觉长老和中台禅寺致力于两岸宗教交流,关心家乡建设,努力增进同胞亲情,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和善事。在大陆的山山水水之间,时常能见到惟觉长老不知疲倦的身影。来台湾交流旅游的大陆人,不论是学者才俊,还是布衣游客,都喜欢来到中台歇脚参访。中台禅寺,已经在两岸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的沟通之桥。
??? 惟觉长老对故土的一片深情,悃悃至诚,发为诗偈。2002年,长老一首《返乡偈》道出心声:“出家修行不计秋,五十七载故乡游。沧海桑田如梦幻,海峡两岸心悠悠。忽逢平地一声雷,惊破世人古今愁”。2006年中秋之夜,长老再以诗偈为我们点亮心灯:“八月十五月光明,东西南北一家亲,悲欢喜舍无障碍,共度佳节再寻根。”禅骨诗心,两相辉照;佛缘亲情,溢于言表。
??? 一轮明月耀天心。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团聚的日子,是寄托离别相思的时刻。此月皎皎,此心悠悠。如今,我们欣喜地看到,两岸关系之密切、各项交流之活跃、同胞感情之融洽、共同利益之广泛,都是前所未有的。回顾历经的风雨坎坷,我们为今天两岸关系呈现和平发展的良好势头感到莫大的欣慰。在这中间,惟觉长老和中台人所付出的大辛劳和大智慧,我们都不会忘记。
??? 我愿借着今晚的天心明月,向长老和中台人表达我们的感恩。只要我们携手同行,一心向善,就一定能够为化积怨为恩爱,化干戈为玉帛,使两岸人民脱离“爱别离苦”,为推
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增进两岸民众的福址,作出积极贡献,积下无量功德。
??? 有句名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如果改动两个词,就能更加准确地反映我们此时此刻的心境,叫“海峡生明月,两岸共此时”。
??? 谢谢大家。
庆贺方立天先生从教50周年
王作安
尊敬的方立天先生,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老师和同学:
??? 我是从方先生的学生那里得知,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成立55周年、宗教所成立10周年之际,要举办方立天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从教50周年学术研讨会,当时还没有收到请柬,而且还不能确信能不能收到请柬,但我说一定要来。
??? 后来收到了邀请函。从邀请函的表述看,主要邀请两种人,一种是在哲学、宗教学领域有卓越成就的,一种是与方先生有殊胜因缘的,我显然不是前一种人,但差不多应该算是第二种人。能被邀请感到满心欢喜,就是希望到这里来说上几句话,表达我们的心意。
??? 首先,我要代表国家宗教事务局,或许还可以代表宗教工作系统的干部,感谢方先生,祝贺方先生。方先生的学术成就,自有学界同仁来评价,但我们从他的思想和观点中确实受益匪浅。方先生不是一个呆在书斋里治学的人,他关心宗教工作,关心宗教界,在这个领域中朋友众多,经常深入实际,敢于发表解见,时常提出建议,还亲自到宗教工作干部或者宗教界人士的培训班来授课。他为宗教工作贡献了睿智和心血,宗教工作的实践也成为他治学的活水源头。
其次,我要代表在国家宗教局工作的方先生的弟子和学生们,感谢方先生,祝贺方先生。方先生治学五十载,可谓硕果累累;执教五十年,已然桃李芬芳。国家宗教局近水楼台先得月,延揽了方先生的若干弟子和学生,从事宗教工作事业,他们都已经成为中坚力量,而且极具发展潜力。事实上,我以及我的同事们,都把方先生当作老师,今天在这里一并表达我们的感谢之情。
??? 最后,我还要以个人的名义,感谢方先生,祝贺方先生。上大学的时候,没有听过方先生的课,但自走上宗教工作岗位后,就开始读到方先生的著述。特别是近年来,与方先生接触多了一些,对他的思想和为人有了更直观的了解。方先生的思想没有随着年岁的增长趋于保守,依然还是那样活跃,这是非常难得的。方先生没有大学者的派头,不尚空谈,他总是那样谦逊,对了解实际情况充满兴趣,有了新的观点还特别要听一听我们这些从事实际工作的人的意见。方先生是值得我尊敬的学者,从他身上让我感受到什么叫契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可贵精神,什么叫立身有道、温润无华的人格魅力。
??? 我和同事们制作了一个纪念锡盘,刻了“道德文章、为人师表”八个字,表达我们的敬意。祝方先生健康长寿、学术精进!
??? 谢谢大家!
守护生命,我们的神圣责任
——在佛教生命观研讨会上的致辞
王作安
各位高僧大德、各位朋友:
今天,我国佛教三大语系的高僧大德相聚在蓉城,以“慈心悲愿、善待生命”为主题,围绕佛教生命观进行研讨。这是我国佛教界的一次重要集结,意义非比寻常。
??? 前一段时间,在四川、甘肃、青海三省交界地区,连续发生自焚事件,令我们感到十分的痛心和震惊,感到深深的忧虑!
??? 我们很痛心!在自焚者中,大多是那么年轻,甚至不满20岁,他们可能都没有走出过大山,还没有看清这个世界,甚至还没有搞清楚为了什么,就抛下父母、或者妻子、丈夫和儿女,在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的蛊惑下,让宝贵的生命被无情的烈火所吞噬。
??? 我们很震惊!居然有人公然说自焚不违背佛教教义,居然有人将自焚的图像及时发送到几千上万公里的海外,残酷地展示在世人面前,试图以此讲明他们的政治主张,混淆视听。在这些人的眼里,生命成为他们谋求一已之利的工具和筹码!
我们还感到深深的忧虑!自焚事件发生后,世界上那些活跃的“人权卫士”们,那些以“道德说教者”自居的政客们,那些自称秉持“客观立场”的西方主流媒体们,竟然变得闪烁其词,甚至三缄其口。难道对那些突破情感顶篷和击穿心理底线的自焚鼓动者们说一声“不能这么干,快收手吧!”真得有这么难吗?
我们知道,珍爱生命是人类得以生存和繁衍的基本法则。西方谚语说,生命高于一切。《易经》认为,天地之大德曰生。以人为本, 以生为贵,是人类从古至今一成不变的重要信条,是东西方文明共同奉行的基本理念,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人民始终信守的金科玉律。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强调,“人人有固有的生命权,这个权利应受法律保护,不得任意剥夺任何人的生命。”无论是以宗教的名义,还是以任何其他理由,策划煽动他人自杀都应受到谴责。
我们知道,珍爱生命是世界各大宗教的共同主张。佛教以慈悲为怀、众生为本,强调生命宝贵、人身难得,倡导自他同体、有情共住,明确呵责自杀,更反对教唆他人自杀。道教追求长生久视,主张“天道恶杀好生”,教导人们贵生重生,“全齐身,尽天年”,不得随意戕害自己的身体。伊斯兰教认为生命是真主的恩赐,应当倍加珍惜。《古兰经》规劝穆斯林不要自杀,先知穆罕默德严厉谴责自杀行为,称自杀的人会在地狱中饱受煎熬。基督教反对杀人和自杀,认为自杀违反人性愿意保存和延续生命的自然倾向,不义地断绝与家
庭、国家和人类社会的关怀。天主教认为人的生命神圣不可侵犯,杀人与自杀都违反诫命,故意帮助自杀违反道德律,自杀者不能进入天堂。
??? 我们知道,珍爱生命是法律所倡导的价值取向。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可替代,也不可逆转,是公民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前提和基础。法律确认和保护公民的生命权,保障公民的生命不受非法剥夺,保障生命在受到各种威胁时能够得到积极救助。为实现某种目的实施自焚行为,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的,属于违法犯罪活动。煽动、胁迫、教唆、帮助他人自杀的行为,是故意剥夺他们生命的严重犯罪行为,应受到法律惩处。
??? 我们也知道,珍爱生命是藏民族的文化传统。藏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热爱生命的民族,用慈悲心、恭敬心、礼赞心善待一切六道有情众生。在雪域高原广为流传的八大藏戏以及奉为道德信条的《萨迦格言》中,就有着丰富的咏叹生命、守护生命的内容。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这种珍爱生命的文化已经内到藏民族的心理中,并外现于像雪顿节这样的民俗节日里。
??? 几十年来,西藏和四省藏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进步,藏族人民享受到前所未有的广泛人权。在推进西藏和四省藏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党和政府将更加重视尊重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更加重视保护藏族优秀传统文化,更加重视维护藏族人民经济社会发展权利。历史不会倒退,黑暗的政教合一封建农奴制已经成为历史陈迹,藏
族人民再也不会允许少数特权阶层对绝大多数藏族人拥有生杀予夺大权这种景象重演。用精神控制手段煽动自焚的行径,必将受到广大佛教徒以及一切有良知的人们的反对和抵制。
??? 慈悲乃佛法的根本,是佛教内在价值的源泉。无视生命的自焚和煽动、帮助自焚的行为,背离了佛教的慈心悲愿,触犯了佛教的根本戒律。制止自焚、守护生命,关乎佛法的根本。佛教三大语系的高僧大德会聚在这里,阐发佛教生命观,就是要告诉四众弟子,什么是正见正行,如何来辨别歪理邪说。在这里,我呼吁所有佛教界人士,特别是藏传佛教界的活佛、经师、喇嘛、觉姆们,都积极行动起来,宣讲佛教正信,维护佛法根本,保护僧俗群众的生命安全。
??? 守护生命,是我们共同的神圣责任。
我们欢迎和赞赏文明对话
王作安
关于文明之间的关系,当今世界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文明冲突不可避免,一种则认为可以通过对话实现不同文明间的和谐共处。在人类历史上,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冲突一直都客观存在,这种现象在今天乃至未来也许依然会存在。但是,作为人类文明的守护者和传承者,我们有责任努力去减少或者避免文明冲突,促进不同文明的和谐相处和共同进步。
??? 中国和伊朗都是文明古国,中华文化和波斯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百花园中最美丽的花朵。我们的先人共同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在驼铃声声中,不仅为东亚与西亚之间的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人类不同文明之间的交融树立了光辉典范。作为后人,我们为此感到骄傲。
??? 中国历来主张世界不同文明的多元共存,主张不同文明的包容互尊,主张不同文明的对话交流,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我们也注意到,近年来伊朗倡导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受到许多国家的赞同,也得到联合国的重视。应伊朗前总统哈塔米的倡议,联合国将2001年定为“联合国不同文明间对话年”。同年伊朗发起召开亚洲文明
对话会议,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影响。开展文明对话,有利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有利于促进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有利于推进世界和平事业。我们对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抱着欢迎的态度,并愿意为此做出积极努力。
??? 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正常生态。2000多年前的中国儒家经典《中庸》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强调了和而不同的理念。和而不同强调“和”,但“和”不是靠强制来实现的,而是以尊重文明的差异性来达成的,并以多样性来呈现的。纵观人类文明史,不同地域的人们创造出了不同的文明,并在不断的碰撞和交流中,推动人类文明的不断演进和逐步繁荣,可以说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化之源。以中华文明为例,它不仅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而且还吸收了许多外来文化的精华,如先后传入中国的佛教、伊斯兰教以及基督教,都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从古至今,中国各宗教之间,包括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之间,一直能够和谐相处,同生共长。中国有句谚语,叫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文明,这个世界必将失去光彩。
??? 包容是文明之间的关系准则。文明的多样性,需要形成不同文明之间的相处之道。不同文明各具特色、各有所长,但没有高低之别、优劣之分。条条大路通罗马,追求真理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因此彼此尊重和相互包容是不同文明应当学会的相处之道。如果每种文明都以独占真理自居,否认其他文明追求真理的权利,文明与文明之间就很难相容。
试图通过经济、军事等手段,以一种文明去改造甚至取代另一种文明,违背了文明间的关系准则,是极其愚蠢的,也是注定要失败的。
??? 对话是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现代交通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每个文明都不可能在完全封闭的环境中发展,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将大大加强。同时文明之间冲突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防止文明之间的冲突,促进文明之间的和谐,成为当下全球性挑战和全人类的共同责任。经过反复比较和各种实践,对话成为促进不同文明之间和谐相处的最重要的方式,并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 伊斯兰的本意就是和平。穆圣说:“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往求之。”可见,伊斯兰教对不同文化从来就抱着开放和包容的态度。目前,伊斯兰世界各国普遍开展与西方之间的“文明对话”,这对化解历史恩怨、建立现代互信、促进人类和平事业,具有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要对话不要对抗,要交流不要交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但令人不安的是,冲突和战争的阴影仍然笼罩在我们的头顶。必须摒弃那种非此即彼、试图改造他者的思维定势,不要让文明的冲突从担心变成现实。我们愿与包括伊朗在内的各国政府、政党以及社会团体一道,参与到各种对话活动中来,倡导和平、和睦、和好的理念,反对一切挑起文明冲突的行为,化解各种纷争,促进社会和谐,维护世界和平。
我们是有信仰的人
王作安
? 我们所处的时代条件和社会环境在不断变化,对于共产dang人来说,万变不离其宗的,就是心中的信仰。要永远不忘共产dang人为什么而出发,永远不要丢掉共产dang人的灵魂,永远不要失去共产dang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 “三严三实”,“严以修身”在前。古人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也是把修身放在根本位置。
??? 一般人讲修身,是要使自己成为一个身心健全的人。共产dang人讲修身,不仅要使自己身心健全,还要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因此,共产dang人的修身之要,首先是牢固树立信仰。只有拧紧了信仰这个“总开关”,才能练就金刚不坏之身。
??? 现在,人们每每讲到信仰就会提到信教者,却常常忘了共产dang人也是有信仰的人,这就需要引起我们的深思了。中国共产dang自成立后一路走来,能够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始终勇往直前,原因是什么?就是共产dang人心中有信仰,愿意为信仰舍弃一切,甚至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那个时候,人们提起共产dang人,都会说这是一群有信仰的人。这样一群有信仰的人组成的政党,是任何力量都不能征服的。
今天,我们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产dang人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具有担当精神。担当精神来自于使命感,而使命感源自于坚定的信仰。因此,没有信仰就没有使命感,没有使命感就没有担当精神,没有担当精神就扛不起历史重担。
??? 曾几何时,有的党员喜欢谈收入、谈待遇,不怎么提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了,觉得谈论这些太空太假;有的党员内心空虚,不信马列信鬼神、不问苍生问“大师”。中国共产dang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对一个政党来说,最深刻的危机是信仰危机。如果放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放弃对共产主义的追求,我们党就会丢魂失魄、迷失方向。党员干部中出现违法乱纪、腐化堕落等问题,刨根究底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
??? 我们共产dang人的信仰,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敬畏,是对揭示这种规律的客观真理的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并不执着于个别结论,而是遵循基本原理;并不死守已有成果,而是勇于不断探索。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需要一代又一代共产dang人的不懈努力,这是历史的接力,也是信念的传递。今天我们所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是通向共产主义的必经之路。正是为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我们今天的努力才有目标和方向,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才有意义和价值。
党员干部严以修身,必须牢固树立信仰、忠实践行信仰,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实践者。我们所处的时代条件和社会环境在不断变化,对于共产dang人来说,万变不离其宗的,就是心中的信仰。要永远不忘共产dang人为什么而出发,永远不要丢掉共产dang人的灵魂,永远不要失去共产dang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 要时刻提醒自己,我们是有信仰、有梦想的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诠释信仰、追逐梦想。
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宗教
——王作安局长纪念中共中央1982年19号文件印发30周年
1982年3月31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即中发1982年19号文件,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制定的第一个系统论述宗教问题的专门文件。30年后回头来看,更加能够感受到这个文件对我国新时期宗教工作的影响是如此重大而深远。直到今天,人们每每谈到宗教问题或宗教政策,仍然言必称“19号文件”。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已经完成了拨乱反正。19号文件是中央在宗教工作战线落实《决议》精神、系统总结经验、确立正确的宗教工作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决策。19号文件明确要求,全党应当认真总结建国以来党对宗教工作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深刻认识宗教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9号文件特别指出:“为了全面地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当前主要应当反对‘左’的错误倾向,同时也要注意防止和克服放任自流的错误倾向。”可以说,19号文件彻底
否定了“文革”中对待宗教的错误,把党的宗教政策重新纳入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把宗教工作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落到了实处。不仅如此,中央制定19号文件的意义,已经超出了宗教工作本身,对党在那个时候各系统、各地区和各部门的工作,都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 19号文件的重要性并不仅仅在于实现拨乱反正、恢复正确的宗教政策,更重要的是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我国宗教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出了一整套关于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使党的宗教理论政策水平实现了重大飞跃。19号文件深刻论述了我国宗教问题的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复杂性和国际性,深刻论述了我国宗教状况和宗教方面矛盾的深刻变化,深刻论述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涵和实质,深刻论述了马克思主义者同宗教界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共同奋斗基础上结成的统一战线,同时提出了对待宗教教职人员、宗教活动场所、宗教团体以及宗教对外交往等方面的政策规定,并就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提出了明确要求。可以说,19号文件是一篇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光辉文献,为党做好新时期宗教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1991年和2001年,中央先后召开的两次全国宗教工作会议都重申,19号文件提出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国情的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是指导宗教工作的重要文件,要继续认真贯彻执行。
??? 几十年来,我党一直没有停止对宗教问题的探索,根据
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时代进步的新要求,不断追求宗教工作的新境界,逐步形成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和民族、宗教问题日益突出的新形势,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更加重视宗教工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强调民族、宗教无小事,宗教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全面阐述了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宗教问题的群众性和特殊复杂性,确立了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肯定广大信教群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
的党中央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调要用科学态度对待宗教,对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论述。阐明宗教关系是我国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中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五个重大关系之一,指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是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根本要求,做好信教群众工作是宗教工作的根本任务,高度重视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提出要维护宗教团体、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他们在促进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中的积极
作用,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新境界,指引宗教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宗教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日益深入人心,宗教领域保持持续稳定,宗教的积极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宗教与社会和谐相处,宗教与宗教之间和谐相处,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和谐相处,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同时应当看到,随着我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宗教状况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宗教领域也出现了不少新的情况,宗教对社会的影响日益扩大,人们对宗教的关注显著提高,宗教工作面临一系列新课题新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说,做好当前形势下的宗教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
??? 我们纪念19号文件印发30周年,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始终坚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宗教问题。我党经过几十年的艰辛探索,形成了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为我们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宗教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不论出现什么情况,我们都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全面准确地贯彻,不要反复折腾,防止左右摇摆。与此同时,要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以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精神,研究新情况,采取新举措,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创新宗教事务管理,加大正面引导力度,努力维护宗教领域稳定,大力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充分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中的
积极作用,促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拓展宗教工作新境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以问题为学习导向
王作安
对个人来说,学习是一种需要,也是一种态度,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和条件,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不一定赋予学习太沉重的使命。但对于一个大国的执政党,对于肩负政治使命和公共责任的领导干部来讲,学习有着特殊意义,也有着明确要求,是一个必须认真对待的重大问题。
??? 历史往往是一面最好的镜子。我们党靠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武器精良的八百万蒋军,夺取了政权。我们党在一个十分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靠摸着石头过河和重视学习、善于学习,走出了一条生机盎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世界为之惊艳。我们党从成功走向成功的诸多秘诀中,学习就是最强大的武器之一。事实证明,学习者智,学习者胜。
??? 实际上,要不要学习已经不是问题,关键是怎么学,这是决定学习成效的关键。我们党的学习能够产生如此巨大威力,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检验标准。我们党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建设中学习建设,在改革中学习改革,通过不断解决问题打开胜利之门。学习不联系实际是空学,学习不解决问题是白学,理论与实践之间一旦形成契合和互动,就会释放出推动解决问题的巨大正能量。
时代在发展,问题各不同。我们正从事前所未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起来后出现的大量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由于发展很快,许多问题来不及解决就累积起来了。也由于发展很快,产生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老问题叠加交织在一起,形成复合性问题,牵一发动全身,剪不断理还乱。现在遇到的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纷繁复杂,对我们党的政治智慧和执政能力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解决堆积在我们面前的一座座问题之山,需要有大智慧和大勇气。大智慧从学习中来,大勇气由学习中生。现在有的干部不注意学习,处理问题简单粗暴,常常曝出“雷人”之举,为社会舆论诟病,被老百姓奚落。这种例子一桩接一桩,应当引起我们的警醒。没有别的办法,只有赶紧学习、老实学习、重新学习,解决本领恐慌问题,增强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水平。
???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是我们这一代共产dang人的责任。我们面对的问题是如此之多、如此之难,这就需要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对问题进行疏理,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起到贯节通渠、破点带面的效果。当前,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着重解决改革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着重解决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重解决我们党自身建设存在的严峻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以问题为导向,不仅是学习的方法和途径问题,它还关乎领导干部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反映领导干部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境界。现在一些领导干部中存在“懒学”和“假学”的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懒学”就是不愿学,借口工作忙没时间学。“假学”就是做样子,学习流于形式,不解决任何问题。这是一种意志削弱、热情消退的表现,归根到底还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
??? 中央发出大兴学习之风的号召,正当其时,因缘俱足。我们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咬定问题不放松,不解决问题不罢休,把学习过程变为形成工作思路的过程,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对策,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要坚持学以致用、用以检学,敏于发现问题,敢于直面问题,勤于思考问题,善于破解问题。检验学习成效的一条重要标准,就是看是否解决实际问题,老百姓是否满意。
??? 科学始于问题,理论始于问题,我们从事的事业也始于问题。何谓“学问”?就是用问题引导学习,用学习解决问题。党政领导干部都要学会带着问题学习,让自己成为有学问的人。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ulaiwenku.com/89196.html
(0)
上一篇 2022年5月9日
下一篇 2022年5月9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