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毕节市人才工作机制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毕节市人才工作机制建设的调研报告

  当前我国西部地区人才短缺的矛盾尤为突出,人才匮乏已经成为西部地区改革发展中最关键的制约因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人才向基层流动、向艰苦地区和岗位流动、在一线创业的激励机制”。为进一步了解西部地区人才工作机制的状况,我们采用“解剖麻雀”的方法,联合贵州省毕节市人社局,深入西部地区后发赶超典型—“毕节试验区”的城乡基层,以座谈会、实地考察、人才访谈等形式,与组织部和人社局有关工作人员、企业代表、博士硕士代表约100人进行了座谈访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毕节市人才资源概况

  自198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毕节试验区以来,毕节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试验主题,为全国贫困地区探索了一条超常规的后发赶超之路。近年来,毕节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紧紧抓住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等关键环节,人才投入不断加大、人才总量持续增长、人才结构逐步优化、人才素质稳步提升。截止2013年底,全市人才资源总量约51.1万人,人力资本投资占毕节地区生产总值的12%,全市每万人人才资源数为782人。各类人才队伍中,截止2013年底,党政人才约1.9万人,比2010年增长约15.8%。其中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近800人,大学本科学历的近9000人,约占一半;专业技术人才约12.7万人,其中获高级职称的6200余人(正高职称166人),获中级职称的约4.7万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比2010年增长约58.9%;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约3.9万人,其中大型企业4260人,中型企业812人,小型企业1609人;技能人才约12.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7515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为6.2%。技能人才总量是2010年的3倍;农村实用人才约20.3万人,比2010年增长约25%。其中获得农民技术职称和乡土人才证书人数5万余人,各类能工巧匠约9000人。从各类人才的占比看,农村实用人才最多,约占40%;专业技术人才与技能人才基本持平,约占25%;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偏低,约占7%(见图1)。 

  图1  2013年毕节市各类人才资源所占比例

关于毕节市人才工作机制建设的调研报告

  (资料来源:根据毕节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的统计数据制作)

  二、毕节市人才工作机制建设取得的成效

  毕节市坚持党管人才,成立了由市委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及其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制定了一系列人才工作的制度和人才政策措施,人才工作机制逐步健全。

  (一)不断创新人才引进方式、流程和制度

  毕节市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创新了引进方式和程序。主要有:第一,制定了一系列引才制度。比如,制定了《毕节市人才引进暂行办法》、《毕节市引进人才联席会议制度(暂行)》、《毕节市高层次人才服务指南》等,各县(区、自治县)也相继出台了《人才引进暂行办法》、《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等;第二,推出了有针对性的“百千万”人才工程、“六个一批”人才工程、“硕博乡官工程”、人才回流工程等引才工程。比如,2013年引进人才实现了新的突破,全市引进人才1.19万人,其中博士7人、硕士134人、本科急需紧缺人才5804人;第三,推进高层次与急需紧缺人才的柔性引进,简化引进程序,开辟了人才引进快速通道,建立了人才服务绿卡制度,实行“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实施“柔性引才工程”,以兼职、讲学、咨询服务、科研攻关与技术合作等方式进行智力引进。2010年以来,从发达地区引进10余名优秀人才到乡镇担任党政正职;中央各部委、各民主党派中央共选派200余名干部到毕节挂职;引进了30余名博士后挂职或参与项目研究;聘请的重点产业科技顾问及专家(团队)达200多人(个)。

 

  (二)形成了人才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机制

  毕节坚持人才培养开发与人才使用相结合,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对各类人才有各自特色的培育与使用机制。主要做法有:第一,实施“51551”培养计划和“八学八增”等干部培训行动,积极争取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及国家部委的支持,选派干部到中央各部委、省直部门、大中型企业挂职锻炼,培养党政干部。2013年共计培训党员干部12.4万余人次;第二,实施特色重点产业、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高素质教育人才、基层卫生人才、基层文化艺术人才等人才培养工程,建立人才基地,鼓励学历提升,选拔优秀专技人才担任领导岗位,采取培训班、外省与出国交流等形式,提升专业技术人才素质。第三,依托培训基地,建立讲师团,开展技能大赛、技术改造创新活动等形式培训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比如,目前有已批准建设的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已建立10余个农村实用人才实训示范基地;挑选农村优秀实用人才评选为“农民讲师”,组建“农民讲师团”,深入农家院落、田间地头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2013年,毕节市“农民讲师团”被中央宣传部授予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三)多元化多层次的人才激励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毕节市形成了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住房保障、科技创新收益分享、表彰奖励、职称职位晋升等多种形式,物质与精神相结合,差异化的人才激励政策体系。具体如下:

  第一,人才创新创业的激励。比如,根据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情况分别给予100-50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和创新创业资金资助;对每个获批的省级人才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给予50-200万元建设经费。又如,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职务发明成果转化的所得收益,扣除成本后,可按高于60%的比例由研发人员及其团队自主分配,或以股权形式奖励专业技术人才。此外,对高校毕业生创业在注册、融资、税费等方面有相应扶持优惠政策。

 

  第二,人才津补贴激励。比如,对在毕节市工作的“两院”院士每月补贴1万元;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及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国家级重点学科、实验室等学术带头人,省级核心专家每月4000元;对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具有学历学位的博士,每月补贴1000元;对高级技师每月补贴500元;对在县区及以下工作的正高职称专家,每月补贴1000元;柔性引进的各类高层次人才,由用人单位根据工作时限和工作内容给予相应的津补贴;此外,还建立了基层工作津贴制度,对在乡镇及以下工作的各类人才,每月按本人基本工资的20%发放基层工作津贴。

  第三,人才住房保障激励。比如,对于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15万至100万的购房补贴,其所需资金,市属事业单位引进的按市财政出60%、用人单位出40%的比例执行;采取柔性方式引进的,分别按不少于200平方米、120平方米、80平方米的标准享受租房补贴,所需资金由用人单位自行解决;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事业单位自筹资金建设人才公寓和公租房,由同级财政按一定比例给予补助。毕节市委要求,到2015年市、县区两级每年要根据需求预测和引进人才工作的需要,建设(购买)一定数量的人才公寓,专门用于本级引进的高层次急需人才的住房安置。

  第四,职称职位晋升激励。毕节市重视职称设置和职称评聘的创新,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提升高、中级技术人才的聘任比例,多评多聘。比如,对于到企事业单位、民营经济组织工作的博士、硕士,用人单位可根据其学术、技术水平直接申报副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对具有专业技术资格的高层次人才,可直接聘用到对应的专业技术岗位,不受单位岗位职数和结构比例限制;对紧缺专业的特殊人才或持有重大开发价值技术项目的人才,可低职高聘。又如,放宽基层职称评聘条件,注重工作实绩和能力,在县一级设置正高专业技术岗位,在乡(镇、办事处)一级设置副高专业技术岗位,对在乡(镇、办事处)工作的在编专业技术人员,在聘用时不受岗位职数和结构比例限制。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鼓励支持掌握高技能、复合技能并有突出贡献的人员越级申报职业技能资格。

  第五,人才表彰奖励激励。比如,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市委、市政府给予适当奖励;对于新当选“两院”院士、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和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获得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者,分别奖励10万元;设立“兴毕人才奖”,重奖对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各级各类人才;设立人才工作“伯乐奖”,对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委、市政府进行表彰奖励。

  (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浓厚

 

  毕节市委市政府重视对人才的人文关怀,建立了市领导联系专家的制度,开展一系列人才关怀交流活动,形成了浓厚的尊重人才的氛围。比如,建立《市领导联系专家工作制度》,市级领导与高层次人才进行对接联系;定期开展“硕博沙龙”、“创业毕节·财智沙龙”、“挂友沙龙”、专家休假等活动,着力搭建人才沟通交流平台。又如,双山新区注重感情留人。每逢重大节日,开发区主要领导都要亲自组织召开人才座谈会,与引进高层次人才谈心交流,了解高层次人才所思所想所盼,询问他们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通过交心谈心活动来凝聚人才的智慧、增进与人才的感情。

  三、毕节市人才工作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毕节近年来人才资源有了较大改善,但是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短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人才资源总量和人才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这与毕节市人才工作机制建设的不足有密切关系。

  (一)人才投入有待提高

  目前毕节市在人才工作的投入还较低,保障力度较弱。比如,市委市政府将人才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用于对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奖励、资助、考察、体检和休假等,市财政每年划拨200万元,与公共财政支出346.9亿元相比较而言,比例极低;2013年全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1800万元,约占公共财政支出的万分之五;威宁自治县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为300万元,约占全县公共财政支出的0.06%。

  (二)人才政策目标群体过于追求高层次人才

  毕节出台了许多人才引进、培养、激励等政策,主要针对高层次人才而且支持力度也较大,而基层工作的一般人才能享受的优惠政策较少。毕节正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转型期,高层次人才固然重要,但对于本科学历以下高校毕业生、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人才需求量更大,而且这也是目前毕业市人才的主体部分,需要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

  (三)缺乏优质的人才素质提升平台

  毕节人才开发的平台较少,尤其缺乏高层次的平台。主要表现在:第一,国家级的培训基地较少。目前只有一个国家级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第二,高等教育资源缺乏,教育与研究能力较弱,缺乏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学科。目前普通高校只有1所,高等职业学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17所。普通高等学校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原毕节学院),办学层次为本科,还没有研究生招生资格。

  (四)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毕节近几年逐渐重视与外界交流与宣传,但宣传渠道较单一,“走出去”宣传的力度较弱。比如,在人才引进方面,主要以贵州省、毕节市的人才工作网站为主进行宣传,通过组织企事业单位参加中国贵州人才博览会招聘高层次与急需紧缺人才,而很少在外省主流招聘网站发布招聘信息、走出贵州宣传、主动进高校宣传引进人才。

  四、完善毕节市人才工作机制的对策建议

  毕节市可以从如下方面完善人才工作机制:

  (一)加大人才工作投入

  不断加大人才工作投入,提高人才与引进工作的保障力度。比如,提高人才发展基金规模、人才工作经费预算,用于兑现给予各类人才的优惠待遇、人才的培训、突出贡献人才的奖励、人才工作宣传、人才关怀活动等。

  (二)完善人才培养与服务平台

  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导向,加强人才素质提升平台建设,完善便利人才流动配置的服务平台。第一,完善创业培训基地、高等院校、重点实验室、科研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人才素质提升平台;第二,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加强人才服务中心、人才市场等提供“一站式”人才服务的能力。

  (三)制定完善各类人才的有关政策

  目前毕节市人才的主体部分为本科学历以下高校毕业生、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需要制定完善针对这些人才的引进、培养、激励等相关鼓励政策,以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

  (四)加大区域宣传力度

  宣传可以影响人们认知判断,进而改变人们的行为。毕节需要从两方面加大宣传力度:第一,挑选奉献毕节的典型人才,加以表彰,策划宣传专栏深入报道,同时成立宣讲团,赴高校宣讲,号召高校毕业生奔赴毕节建功立业。第二,加强毕节的形象宣传,打破人才对毕节的不良刻板印象,让人才正确认知毕节。比如,制作宣传片、宣传画报等宣传资料,全面反映毕节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政策红利、发展后劲、诱人前景等;积极争取举办级别较高、影响力较大的论坛、博览会、协会年会、研讨会等交流活动,扩大影响力;给予差旅补贴,吸引优秀的高校毕业生和高层次人才来毕节参加招聘会、考察洽谈。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ulaiwenku.com/25767.html
(0)
上一篇 2022年4月26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26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