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海市污染场地修复及再利用的风险评估的建议

※背景情况※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所产生的各种污染物堆积到土壤中,造成土壤污染。上海作为我国现代工业中心,工业化进程历史悠久。由于近年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性企业逐渐搬离中心城区,因此,形成了大量的工业污染场地。这些污染场地再利用之前,必须经过调查评估甚至修复等过程。现阶段对于污染场地的管理还处在起步阶段,还没有建立系统的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体系。上海市从2013年开始开展了工业企业场地环境监管办法和相关技术规范按照制定工作。目前形成了关于调查、监测、风险评估和修复技术规范,已经列入计划编制的相关技术规范,也包括风险管理技术指南、风险评估筛选值、修复工程监理和验收相关技术规范等。通过对上海市污染场地修复及再利用风险评估现状进行的调研,对目前污染的场地修复及风险评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希望对上海市污染场地行业的规范与健康发展提供支持与政策建议。

※问题及分析※

  1、污染场地管理及标准现状

  土壤环境管理工作在国外已经开展多年,美国、欧洲、日本等国有30多年的管理经验。美国先后形成了包括法律法规、导则指导和技术文件在内的一整套完善的污染场地管理体系。欧洲许多国家修订发布土壤修复等方面的法律和法规,规定了土壤修复工作程序。日本是最早关注农用地土壤环境并在农用地土壤保护方面进行立法的国家。2002年5月日本通过了《土壤污染对策法》,旨在通过确定土壤中的特定有害物质进而实施土壤污染防治对策、确立相关措施、防止人体健康受到污染侵害等,该法弥补了城市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方面的空白。随后日本又进一步完善了土地污染防治方面的相关制度。

  我国于2016年5月28日发布了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适时修订污染防治、城乡规划、土地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系统构建标准体系:完成土壤环境监测、调查评估、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等技术规范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修订工作等,进一步严格污染物控制要求;健全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适时修订污染物排权标准,2018年8月31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这是我国首次制定专门的法律来规范防治土壤污染,该部法律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该部法律的出台进一步完善了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推动了土壤污染综合防治体系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土壤污染环境管理体制日趋完善。

  2、我国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现状

  目前我国土壤修复还是以填埋和固化/稳定化技术应用为主,其他修复技术应用相对较少。从整体上来看,国内土壤修复市场呈现出技术落后、方式单一的特征,近两年开始从物理、化学修复发展到生物修复和自然衰减,从单一技术发展到多技术联合、综合集成。虽然我国在污染土壤修复理论和技术体系的建立方面取得很大进步,有些方面已经取得突破性发进展。但总体来看,我国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尚不成熟。技术无疑是制约我国土壤治理行业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

  3、上海市目前污染场地修复和风险评估的现状

  上海市“世博园”区土壤修复是国内较早且规模较大的修复案例。世博会的场址,是上海的老工业基地,分布着从钢厂、船厂到电厂等几十家企业,土壤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多环芳烃有机物。该修复工程从2005年起到2008年底,共处置了30多万方污染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土壤修复工程,开创了中国城市土地可持续发展的新纪元。该项修复工程实施时,我国土壤修复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各种土壤管理标准和技术规范处于空白状态,上海也曾借鉴国外标准、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出台过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从2018年8月1日起开始执行国家颁布的《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目前而言,上海市对场修复往往采取化学氧化和固化/稳定化技术是使用最多的土壤修复技术,也是修复土壤量最多的技术,这两种技术操作简单,费用相对较低,适合土方量较大的土壤修复。但是这两种技术,有时候会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或二次释放,上海市的场地修复中有时盲目过多地使用了两项技术。

  4、上海市污染场地存在的问题

  由于上海市的场地修复起步较晚,2014年之后才开始出台相关的场地修复技术规范。鉴于场地修复技术现状,可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但是这种引进不是盲目引进,而是要考虑到上海市场地的实际情况以及修复技术如何落地,真正为我所用。到目前为止,虽然基本形成了较完善的场地修复管理体系,场地修复技术也处在不断探索开发的阶段。故场地污染修复中还存在丞待解决的问题:

  (1)场地污染状况与修复状况工作管理有待强化

  由于没有统一的管理系统,污染背景、场地调查结果、修复方案、修复效果、土地使用情况、后评估结果等完整数据链未统一管理,导致上海市的场地污染分布、污染特征以及修复等情况,对场地修复的管理依然采用片区化管理的方法。

  (2)修复与后评估工作缺乏技术标准规范

  由于受到场地地质、污染物种类、污染水平、施工条件等多因素限制,场地修复方案中的场地修复技术选择成为了关键环节。然而由于在确立方案过程中存在随意性、模糊性和随机性,这就存在着不确定性,使得修复效果受到较大影响。

  (3)场地修复的现实需求与修复技术科学规律不相符合

  现有土壤修复的意愿主要源于地块的升值空间和利用价值,往往只关心修复速度和短期修复效果,而对于场地污染反弹,次生污染产生等问题并不考虑。这造成那些见效快、成本低、对土壤功能破坏性大的固体废物处置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场地修复。场地修复巨大的市场需求已经导致了修复技术逐渐脱离了科学规律,需要进行规范与引导。

  (4)场地修复的资金来源较为单一,且相对缺乏

  我国土壤修复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种类型:污染者付费、受益者出资、政府出资。“污染者付费”模式由于责任认定困难或者责任人无力承担修复费用,真正实施起来非常困难。“受益者出资”模式是目前修复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该模式产生的弊端主要包括土地开发商对场地修复的专业性低可能造成修复效果不佳、开发商和评估公司可能串通偷逃土地出让金、哄抬房价(污染场地开发为住宅的)等。“政府出资”模式又会给政府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

※建议※

  1、建立、逐步完善上海市污染场地信息数据库

  场地信息内容应包含:地块使用历史、地块描述、地块特性、公众参与、执法活动、过去和现在的活动、受污染的介质、存在的污染物等、污染地块的初步调查报告、详细调查报告、风险评估报告、风险管控方案、治理与修复工程方案、治理与修复效果评估报告等。

  2、制定详细的修复技术规范

  在上海市发布的《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方案及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审核要点(试行)》之基础上,建议首先对污染场地修复技术进行系统分类,将每种技术适用的场地条件、土壤类型、污染物种类、污染物浓度、污染范围等要素进行精细化描述,便于专家对修复技术和修复方案的审核。并且基于国内外众多场地修复案例,可建立计算机辅助的修复技术选择平台,利用计算机数据库辅助选择修复技术。

  3、保障修复周期,建立修复后土地监测与控管长效机制

 

  场地污染修复不同于大气和水体净化,很多污染物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去除,特别是一些重污染场地,应适当延长修复周期。一些修复手段可能会产生毒性更大的二次污染。因此,修复效果评估应当对二次污染进行检测。大多数污染场地并不能够修复到没有任何残余风险,所以在完成修复后,在污染场地上进行规划限制、交易约束和社区防护等多种制度性控制措施还是非常必要的。

  4、突破资金瓶颈,保障修复资金来源

  (1)健全企业责任体系,构建公平合理的土壤污染责任者付费机制。

  (2)加强政府部门和环保部门的监督管理,使受益者付费模式良好运营。

  (3)政策驱动激励民间资本投资污染场地修复,减轻政府财政压力,政府应当出台更多有力的扶持激励政策,包括经济激励政策,以及其他非经济激励性政策。

  5、利用智能化管理、促进土地修复的精细化

  智能化管理是目前进行土地修复与控制过程中有效、科学和实用的手段与方法,也是推进土地修复作为城市精细管理过程中的技术保障,充分利用智能化手段,能使土地修复工作更科学、更规范、更有效。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ulaiwenku.com/27243.html
(0)
上一篇 2022年4月26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26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