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故事作文300字,编写故事作文400字

东岩是九华山一处地标,其文化价值远远超出了其地理价值,自唐以来,东岩聚集了历朝历代的文化。东岩文化一般通过以下三个渠道传承:一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故事与传说,二是通过历代诗文(除了县志和山志外,还包括寺庙的碑记,以及个人的文集),三是通过摩崖石刻和碑记等。

东岩,又称“东崖”,旧志记为“东峰”,九华山有东崖宾馆(东崖宾馆实为东崖下院之遗址),位于回香阁北、钟亭东,据《九华山志》记载:“居室方正,高耸山顶。顶平阔,约200平方米。相传僧地藏初来九华山时,常宴坐岩头诵经观景,故又名宴坐岩。明王守仁曾两次于岩头端坐,与和尚谈经论道,留下众多诗文。清代建有东崖上院,五层楼阁。1934年毁于火灾。岩东悬崖千仞,中有堆云洞;南有锦衣石和‘飞身处’‘云舫’等石刻;西有钟亭。”这里的“居室”应为“巨石”之误,这段文字比较准确地记载了“东岩”的具体位置,但漏掉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地标,即“百岁宫”,“东岩”之北应为“百岁宫”,这一系列均为东崖上的文化景点。

编写故事作文300字,编写故事作文400字

东岩在九华山的地理位置特别重要,是九华街通往天台的屏障,离九华街道不远,徒步登临不费体力,东岩集秀美与壮美于一身。它既是文化的集萃之岩,又是观景的绝佳之处,《九华山大辞典》云:“登岩鸟瞰,九华街和肉身殿、化城寺等古刹尽收眼底;极目北眺,长江如练,横于天际。云雾时而从两侧峡谷冉冉升起,游人伫立云舫,如乘艨艟巨舰航行在浩淼烟波之上。”这几句话既写到了登岩看到的近景,用的是“鸟瞰”一词,又写到了登岩看到的远景,用的是“北眺”一词,近景是写实的手法,远景虚实结合,美不胜收,难怪古人在东岩刻有“云舫”“云深处”,东岩浮现于云雾之中,如“艨艟巨舰”,其实换一个视角,从江上观九华,南宋王十朋在九首《望九华》诗前有一个小序:“余过池阳,登郡楼,望九华,仅见一峰。舟出清溪,始见之,然犹灭没于云雾之间。晚泊梅根浦,方了了见诸峰也。九华之胜,不在山中,从江上望之,秀逸清远,夕波落日,邈然于怀。又得太白啸歌,每舟泊林岸,便觉九子依依向人。”可见,云雾缥缈不定,云海蔚为大观这是九华山与众不同的特点,李白以“缥缈”二字界定,以“灵山开九华”为九华山定名,金乔觉在《送童子下山》一诗中用“云房”写僧房,以“云山”写九华山,以“烟霞”相伴“老僧”,杜荀鹤有“云里峰峦看不遍”,贾岛有“云深不知处”,罗邺有“天人疑在白云中”,王阳明于正德十五年(1520)复游九华,作《九华歌并引》,诗曰“昔年十日九华住,云雾终旬竟不开”,难怪后人以“九华一千寺,撒在云雾中”来形容九华山寺庙之多、山寺之美。

编写故事作文300字,编写故事作文400字

九华山的云雾是独特的,它不像黄山的云海,面积大,云层厚,久久懒得散去;九华山的云雾相对比较薄,东峰的雾宛若轻纱,来往游人,哪怕是近在咫尺,也是朦胧不清,如梦似幻;九华山的云雾是动态的,忽来忽往,忽往忽来。东岩兀立于东峰之巅,山风吹来首当其冲,那种弥漫在空气中的湿漉漉的感觉有增无减,如王维诗句所描绘的那样,“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这在北方是很难找到这样朦胧感的,皖南可谓得天独厚的个例。这又不得不说画家笔下的山水,加上宣纸的晕染效果,皖南山水便多了一层内涵,那就是山水的韵味,而北方的山水画则如干裂的秋风,燥气有余,韵味不足,明净有余,朦胧不足。

“东岩宴坐”为九华山十景之一,为清代周赟所命名,每景均赋诗。这首《东岩宴坐》,是一首回文诗,倒过来读也很押韵,“苔生翠壁石岩悬,坐绕云峰九朵莲。梅月夜浮香雪海,桂风秋散雨花天。灰飞有劫空成佛,累俗无心醉挟仙。杯酒酹神祈降岳,寸长出世应星躔。”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发出了像王阳明这样的大才却没有尽其所用的慨叹,明处是写王阳明,暗处则是写自己,人生无常,人生有劫,即便成了佛,又能怎样呢?!

编写故事作文300字,编写故事作文400字

宴坐的主人是谁呢?谁能一坐千百年,而能坐成一种文化,把“东岩”修炼成一块名人石呢?唐代新罗王子金乔觉,后尊为金地藏,是地藏菩萨的化身,相传地藏初上九华山,常宴坐岩头诵经静修,故名“宴坐岩”。再就是明代的王守仁,后尊为阳明先生。此石经这两位重量级名人一坐,便成了文化坐标。可见,东岩是金地藏菩萨修炼成佛之石,也是阳明先生深研儒释道成就心学之石,更是历代文人墨客竞相寻访之石。端坐此岩之上,发幽古之思,叹伤今之恨,自然有身世之感。

近代诗僧释圆道也有《东岩宴坐》藏头诗:“东风喜见压西风,崖上凭临万念融。宴寂深山明月夜,坐观定慧乐无穷。”诗人从僧人的感觉出发,写东岩坐禅的坐观定慧之乐,藏头的四个字嵌得极为贴切,整首诗和谐自然,特别是第二、四句写出了诗人东岩宴坐的心境,万念圆融,慧乐无穷。

编写故事作文300字,编写故事作文400字

《岩头闲坐漫成》是王阳明写东岩的一首七律:“尽日岩头坐落花,不知何处是吾家。静听谷鸟迁乔木,闲看林峰散午衙。翠壁泉声穿乱石,碧潭云影透晴沙。痴儿公事真难了,须信吾生自有涯。”据束景南《王阳明年谱长编》(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共四卷)载:“二十三日,武宗遣锦衣卫来九华山侦伺阳明,见无反状,乃再召赴南都。钱德洪阳明先生年谱:‘入九华山,每日宴坐草庵中。适武宗遣人觇之,曰:‘王守仁学道人也,召之即至,安得反乎?’乃有返江西之命……先生赴召至上新河……’”诗题虽说“闲坐”与“漫成”,表面上看轻松闲适,但此刻的阳明先生心情特别郁闷沉重,诗句“不知何处是吾家”即涵盖了他内心的苦衷与烦闷,正德十五年,王阳明四十九岁,却感到前程未卜,半百之岁,无“家”可归,可见仕途险恶,吉凶难测,痴儿公事,了犹未了,真是难了,放不下,难舍离,剪不断,理还乱。不曾料想到的是,他打坐的地方,三百多年之后,竟成了九华山著名的十景之一,这首诗因此也成了“东岩宴坐”必不可少的诠释。“须信吾生自有涯”,在“无涯”的宦海中终于找到了自己心学的“有涯”,于是,一生笃定良知之学,开门授徒,以成宏业。

王阳明弟子邹守益在《阳明书院记》对此有详尽记载,文章结尾写道:“书院之建,固将使之脱末学之支离,辟异端之空寂,而进之以圣贤之归也。二三子之朝夕于斯也,其务各致其良知,勿使萦于尘而已矣。处则以是求其志,达则以是行其义,毁誉不能摇,利害不能屈,夭寿不能贰。使尚论道术者,按名责实,炳炳有征焉。”可见,王阳明对九华山的贡献在于:在佛教滥觞之地,以致良知之功夫打通儒释道,在宋明理学遁入死胡同之时创立心学,开辟儒学新途径,成为心学的源头重镇之一。在佛教圣地,开出儒学之花,难怪杜维明认为,王阳明是近五百年来儒家的源头活水。

施麒俊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ulaiwenku.com/305142.html
(0)
上一篇 2023年1月29日
下一篇 2023年1月29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