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工作会议理论素材27篇

合集
目 录
一、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讲话(均为新闻整理稿)
1.在吉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
2.在河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4
3.在浙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8
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4.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详解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10
5.刘胜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八字箴言: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19
6.广发宏观郭磊: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九大要点解读 22
7.中央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导师 马君俊:
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 28
8.东南大学教授徐康宁:
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31
9.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彭森:
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市场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37
三、评论员文章
10.人民日报评论部:
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 43
11.人民日报评论员:
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45
12.人民日报评论部:
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 47
13.新华社:
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 49
14.新华社:
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 53
15.新华社:
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57
16.经济日报评论员:
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 61
17.经济日报评论员:
实现发展和安全动态平衡相得益彰 63
18.光明日报评论员:
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65
19.中国经济导报评论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深层逻辑 67
20.中华工商时报:
激发新消费催生新投资 70
21.中华工商时报:
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底气更足信心更强 74
22.南方日报评论员:
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 79
23.南方日报评论员:
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81
24.南方日报评论员:
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经济工作 83
25.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干字当头,走稳走实高质量发展之路 85
26.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稳”是大局“进”是方向“立”是方法 87
四、心得体会
27.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局长王俊寿:
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上海金融业落地生根 89

在吉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3年12月20日,新闻整理稿)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省上下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推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吉林全面振兴展现出新气象、新活力。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根本在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全省上下团结奋斗、攻坚克难的结果,为实现“十四五”既定目标、推动吉林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思想深邃、视野宏阔、催人奋进,深刻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系统总结了今年经济工作取得的“风景这边独好”的显著成绩和新时代经济工作“五个必须”的规律性认识,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政策取向、重点任务,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是一篇马克思主义光辉文献,为我们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规律、准确把握规律、遵循运用规律,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的硬道理,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以协调为内生特点,以绿色为普遍形态,以开放为必由之路,以共享为根本目的,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打通优化供给和扩大内需结合的断点堵点卡点,形成产销两旺的发展态势。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吉林全面振兴内生动力,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高水平开放中融入新发展格局。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牢牢把握吉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推动发展和安全动态平衡、相得益彰。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吉林贡献。
我省明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
展,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紧扣“两确保一率先”目标,深入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大力培育“四大集群”、发展“六新产业”、建设“四新设施”,打造具有吉林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体系和高品质生活体系,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稳住上升期、稳在快车道,努力走出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新路,推动吉林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精准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在转方向、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
   一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聚焦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以大农业、大装备、大旅游、大数据“四大集群”培育为重点,以新能源、新 材料、新医药、新康养、新服务、新电商“六新产业”发展为方向,以新基建、新环境、新生活、新消费“四新设施”建设为保障,下大气力聚资源、引人才、落项目、建基地、抓配套、强结算,加快构建具有吉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 体系。二要千方百计扩大内需,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开展农业农村、 先进制造、基础设施、清洁能源、文化旅游、民生保障等“六大领域项目建设 会战”,实施招商项目落地攻坚、扩大民间投资攻坚、政府投资提质攻坚、投 融资体制改革攻坚“四大攻坚行动”;充分释放消费潜能,持续增强消费能力、培育消费热点、创新消费模式,更好带动相关领域投资。三要全面深化改革扩 大开放,坚持解放思想、开放包容、放开搞活,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持续 优化营商环境,纵深推进“五个合作”,切实增强社会活力和企业动力。四要 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坚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推动城市 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现代文明 向农村传播。五要加快建设生态强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筑 牢生态安全屏障,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六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持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七要 积极防范妥善应对重大风险,聚焦重点领域,强监管、补短板、堵漏洞,牢牢 守住全面振兴安全发展底线。
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
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水平,用好主题教育成果,有效解决实 际问题。要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充分展现吉林振兴强劲势头。要用好“五化”闭环工作法,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要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 确政绩观,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蔚然成风。
当前正值年终岁尾,要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要统筹安排煤电油气运保障供应,全力做好市场保供稳价工作,加强极端天气防范应对,让群众温暖过冬、温馨过节。要深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在河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3年12月19日,新闻整理稿)
***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站位高远、思想深邃、视野宏阔、催人奋进,深刻阐述了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根本遵循。全省各地各部门要把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准确把握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准确把握党中央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判断和明年工作要求,始终保持做好经济工作的正确方向,以实际成效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今年是河北发展历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总书记两次视 察河北,发表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强大政治引领和科学行动指南。省委坚决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省党 员干部群众,满怀感激之情,铸牢忠诚之志,砥砺奋进,顽强拼搏,推动创新 驱动发展呈现新气象,重大国家战略实施迎来新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新成 效,深化改革开放激发新活力,推进共同富裕迈出新步伐,灾后恢复重建取得 新进展,全省各项事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 看到,我省在经济运行、内生动力、风险防范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挑战, 必须有效应对和解决。
一年来,我们在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收获了重要启示:坚持把***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河北发展的根本指引,不折不扣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燕赵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坚持把新发展理念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引领,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污染治理,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河北展现蓬勃生机。坚持把思想大解放作为发展大突围的关键之举,引导党员干部勇于改革、创新求变,大胆闯、大胆试、大胆实践。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激发市场活力的有力抓手,汇聚更多创新要素、优质资源和高端人才。坚持把调动干部积极性作为推动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完善目标量化考核,树立正确的工作导向和用人导向。坚持把末端落实作为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式,推动各项政策直达企业、惠及群众,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基层、提质增效。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全面贯彻***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二次、三次、四次、五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 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 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落实力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 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 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 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 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 建设河北篇章。
要切实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科学务实谋划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在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基础上,积极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充分调动各类经营主体的积极性。要用足用好中央政策,谋划实施一批准备充分、投资效率高的大项目好项目。要强化系统观念、忧患意识,夯实发展基础,筑牢安全底线。要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提振经营主体信心,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会议指出,要抓住用好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努力把中央支持政策转化为办好大事要事的实际成效。要牢牢把握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的重要要求,以开创性政策增强疏解内生动力,以更大力度创新培育产业链条,以高质量建设塑造现代化城市风貌。要牢牢把握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的重要要求,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拓展, 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要牢牢把握再接再厉抓好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要求,突出抓好房屋重建,加快建设防洪重点工程,完善应急管理体系,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要聚焦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持续攻坚突破,扎实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河北更加可视可感可行。
   一要坚持扭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巩固拓展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政策实施效果,深化科技特派团制度,促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支持钢铁企业发展材料级产品,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要坚持用好内需市场,紧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商品,围绕智 能家居、国货“潮品”等消费热点,开展多领域多层次消费促进活动,更好发 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支持社会资本 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
   三要坚持运用市场化思维,以改革举措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全面贯彻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25条措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四要坚持放眼全球谋发展,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速外贸扩容提质,发挥自贸试验区、开发区等平台作用,精准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国际化招商,加快发展临港产业,不断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五要坚持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深入开展消防、燃气、矿山、危化、交通、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六要坚持面向城乡融合挖潜力,持续用力统筹城乡发展,开展县城建设提质升级行动,做大做强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坚持不懈推进乡村振兴,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扎实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积极进展。
   七要坚持转思路扬长补短,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抓好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创A,持之以恒降碳减污,强化生态保护修复统一监管,积极推动抽水蓄能电站项目、风电光伏项目和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建设,切实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八要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精心办好教育、就业、养老、托育、社保等社会事业,精准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做好岁末年初工作, 强化重要民生商品和煤电油气运等保供稳价,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科学做好传染病防控。要高度重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确保群众 安全温暖过冬。
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扎实推动
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要强化政治责任,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凝心聚力谋发展。要提高工作本领,强化目标导向,坚持系统观念,树牢创新思维,解放思想求突破。要锤炼优良作风,树立正确政绩观,保持良好精气神,切实提高执行力,真抓实干争一流。要全面从严治党,用好主题教育成果,深化政治监督,强化正风肃纪,风清气正干事业,努力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全省上下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信心、开拓奋进,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浙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3年12月20日,新闻整理稿)
一年来,全省上下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八八战略”20周年系列活动务实有效,深化了对“八八战略”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时代价值的认识,更加坚定了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的信心和决心,经济运行稳进向好,创新改革开放势头强劲,共同富裕蹄疾步稳,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等重大赛会圆满成功,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党建统领有效加强,推动浙江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也是全省上下齐心协力、奋发努力、攻坚克难的结果。
我们要深刻把握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全面把握发展的“时” 与“势”,紧扣新定位新使命乘势而上,直面新问题新挑战逆势而进,把握新 趋势新变化顺势而为,抢抓全球创新变革、国家战略叠加、宏观政策加力机遇, 提振信心、奋发有为,采取更加精准务实有效的措施,更大力度激发全社会创 新创业澎湃动力,更大力度鼓励民营企业、基层等增强活性、敢闯敢试,扎实 推进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真正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担 当,不断开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新境界。
明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一年,也 是浙江“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再出发之年,做好经济工作责任重大、 任务艰巨。要紧扣“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新定位新使命,聚力抓好关键 性、战略性、牵引性重大问题,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强力推进创 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统筹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大力实施“十项 重大工程”,稳增长提质效、打基础利长远、除风险保安全,推动经济运行持 续回升向好,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浙江的“稳”“进” “立”为全国大局多作贡献。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指 导性要求,系统推进、协同发力、抓好落实,夯实稳的基础,全力以赴稳经济、稳预期、稳就业、稳外贸、稳社会,以主动的稳、积极的稳、进取的稳不断巩 固扩大回升向好的良好态势,旗帜鲜明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激发进的动能, 谋划实施一批事关长远的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改革,使经济发展含金量 更高、驱动力更强、可持续性更显、共同富裕成色更足;提升立的实效,加快
构建有利于引领和保障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增添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构建新发展格局。
要坚持政策聚焦稳增长,强化政策统筹,多出台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 稳就业的政策,不出收缩性政策,迭代升级“8+4”经济政策体系,扩大有效投资,发挥重大项目“压舱石”作用,着力扩大消费,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党 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把资金用在促进高质量发展“刀刃”上。要坚持创新 引领抓转型,聚焦突破性创新,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 推动“315”科技创新体系与“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高效融合,大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贯通、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上求突破,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在 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求突破,深入推进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建设、在完 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上求突破。要坚持改革开放增动力,进一步谋 深攻坚性改革和提升性开放,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 聚焦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牵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深入实施“地瓜经济” 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加快打造高能级开放强省,始终坚持“两个毫不 动摇”“三个没有变”,大力弘扬“四千精神”,进一步释放民营经济活力, 把浙江民营经济金名片擦得更亮。要坚持共同富裕惠民生,以缩小“三大差距” 为主攻方向,稳就业促增收,优服务促均衡,保基本兜底线,集中力量抓好办 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以高质量发展支撑高品质生活、扎实推动高水平 共同富裕。要坚持全面统筹强协调,强化区域一体拓空间、陆海统筹兴海洋、 城乡协同促融合,探索现代文明强文化,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 机结合起来,加快建设彰显特色优势、全域协调联动的发展格局。要坚持系统 治理保平安,深入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设,严控金融风险, 狠抓安全生产,维护社会平安,强化法治保障,着力构建大安全机制。
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更加有力有效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全省各级党 委(党组)要切实扛起责任,以“强领导、硬作风、宽肩膀、真本领”不折不 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进一步树牢 为民造福的正确政绩观、构建全链闭环的责任体系、营造实干担当的浓厚氛围, 形成全省共担使命、共谱新篇、携手奋进、万马奔腾的生动局面,以高度的使 命感责任感奋力拼搏、开拓进取,在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中书写浓墨重彩 的一笔。
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详解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走势?此次会议围绕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释放哪些重要信息?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会后第一时间接受中央主要媒体采访,深入解读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应当前经济热点问题。
一、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有望圆满实现,明年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
问:今年经济运行有何特点?如何看待明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
答:***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对今年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明年经济形势作了深刻分析。我们理解,概括起来讲,今年我国经济运行呈现“一高一低两平”的特点,即增速较高、就业平稳、物价较低、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主要预期目标有望圆满实现。一是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有机构和专家学者预测,全年经济增长5.2%左右,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今年我国仍是全球增长的最大引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约为13。二是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降到5.2%左右、比去年低0.4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约0.3%。三是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进出口额同比基本持平,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有望维持在14%左右的水平。四是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明年我国经济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从国际看,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政治纷争和军事冲突多点爆发。 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据国际机构预测,明年世界经济和贸易整体上不如疫 情之前。从国内看,经济大循环存在堵点。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居民消费 和企业投资意愿不够强;部分新兴行业存在重复布局和内卷式竞争,一些行业 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企业存在不愿投、不敢投现象;风险隐患仍然较多, 化解多年积累的房地产、地方债务、金融风险需要一个过程。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面临诸多机遇。一是我们拥有世界上最有潜力的超大规模市场。随着社会预期逐步改善,高储蓄将逐步向消费、投资转化。二是 宏观政策会对经济恢复持续提供支撑。今年增发一万亿元国债,以及降准降息、
减税降费等政策效应将在明年持续释放,明年还将出台新措施,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形成叠加,有力推动经济恢复向好。三是政策空间仍然较足。我国物价较低,中央政府债务水平不高,加力实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有条件的。四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注入强大动力。我们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加大吸引外资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将不断激发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五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蕴含新机遇。人工智能、商业航天、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领域技术加快突破,绿色发展推动生产消费加速转型,这些将催生产业变革,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
总的看,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不断集聚增多,我们要增强信心和底气。
二、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问:会议提出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明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政策有哪些考虑?
答:实现明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我们理解,工作指导上要把握好几点。
   第一,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稳是大局和基础,要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进是方向和动力,要有力进取,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不断积累更多积极因素, 实现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同时,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稳扎稳打,把握好时度效,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第二,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 严控一般性支出,真正把资金用在刀刃上。要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和额 度分配,合理扩大用作资本金范围。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要严格转移 支付资金监管,严肃财经纪律。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第三,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这个表述有两方面新意,一是把社会融资规模指标排在货币供应量前面,因为这一指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更紧密;二是把以往的“名义经济增速”改为“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这样可以更好统筹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的目标要求,并强调价格水平是货币政策的重要调控目标。要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
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第四,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比如,在化债进度、 补充银行资本、政府债券发行等方面,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加强配合。会议 第一次提出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这对加强政策协同 具有很强针对性。要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强化预期管理,与宏观调控政 策同频共振,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撑。
三、“三驾马车”协同发力,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问:目前我国需求不足的问题较为明显,明年如何实现“三驾马车”协同发力,促进经济回升向好?
答:明年要加强需求侧管理,有效驱动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 使生产能力有用武之地。必须统筹扩大内需和优化供给,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 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使国内大循环建立在内需主动力的基础上,并带动提升 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实现“三驾马车”协同发力,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 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财政政策中, 提出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合理扩大地方政 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货币政策中,提出要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 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落实好这些宏观政策要求,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就能够有效扩大总需求, 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二是更好统筹消费和投资,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明年要努力促进居民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要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带动相关产业和消费场景的投资。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这方面潜力很大,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的必然要求,在政策上适当支持引导就能够释放很大的需求。要发挥好
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等领域,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经济社会薄弱领域补短板和重大项目建设。要实施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
   三是积极稳定外贸基本盘,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要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要巩固外资企业在华发展信心,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发挥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优势,支持外资企业继续“在中国、为世界”,深度参与国际大循环。
问:今年以来我国吸引外资规模有所下降,外界炒作“外资撤离中国”。引资规模波动的原因是什么,未来走势如何?下一步有哪些举措更大力度吸引和用好外资?
答:受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持续低迷、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今年前10个月我国吸引外资规模同比下降9.4%,但金额仍处于历史高水平,特别是服务业、高技术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加快,新设外资企业数量增长32.1%,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9.5%,加拿大、英国、法国、瑞士、荷兰等发达国家对华投资大幅增长。
   对于近期外资数据出现的波动,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因素。一是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地缘政治风险显著上升,一些国家推动产业和资金回流,出台涉华投资限制措施。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纷纷出台大力度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国际竞争愈加激烈。二是疫情造成的冲击和影响。疫情阻断了线下考察交流,造成跨国公司对中国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误读,影响了投资决策。三是随着国内发展阶段变化,劳动力成本上升,低成本优势弱化。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比较优势变化发生梯度转移,这是经济因素决定的,也是正常的。
展望未来,我们吸引外资仍具备诸多有利条件。一是超大规模市场的吸引 力。中国人均GDP已超过1.2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已有4亿多人,全球规模最大而且还在不断增加,这些都构成了一个规模巨大、增长性强的国内市场,将为 各国企业提供广阔市场空间和合作机遇。很多外资企业表示,中国市场不是选 答题,而是必答题。二是完整产业体系的支撑力。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 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的国家, 产业配套能力和集成优势是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三是新发展格局的聚合力。
在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外资企业在联通国内国际循环、优化配置资源要素方面发挥着独特的纽带桥梁作用,大有可为,前景广阔。
   利用外资是中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 资。一是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结合高水平经贸协议谈判,主动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全面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扩大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开放,努力破除影响外资准入的隐性壁垒,保障内外资依法 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二是积极回应外资企业诉求,认真解决数据跨境流动、平等参与政府采购等问题,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促进公平竞争, 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三是进一步便利中外人员往来,在近期宣布的单方面免签政策、互免签证安排、加快恢复国际航班等基础上,切实打通堵点,提升外籍人员来华经商、学习、旅游的便利化水平。
四、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
问: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的内涵,怎样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 答:***总书记近期到地方考察调研,多次提出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进 一步丰富了***经济思想的内涵,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具有深刻的实 践意义。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 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 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要把握好三点。一是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包括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和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二是用好新型生产工具,特别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赋能发展新兴产业。技术层面要补短板、筑长板、重视通用技术。产业层面要巩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前布局未来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三是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通过改革开放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
具体而言,有6个方面的政策举措。
一是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弘扬科学家精神和企业家精神, 营造鼓励大胆创新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快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的战
略导向作用,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让人才、资金等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 聚集。三是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激励企业加快数智化转型, 实现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四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持续优 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真正发挥超大规模市场的应用场景丰富和创新收益放大 的独特优势。五是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数据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力资本导向。六是扩大 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改善营商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形成具有全球竞争 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与全球企业和人才共享中国的发展红利。
问:我们如何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答: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有关部门和地方增强忧
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有效应对一些国家不断升级的遏制打压,科技和产业领域涌现了不少里程碑式成果。此次会议明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领会好、落实好会议精神,重点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我们所讲的新型举国体
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举国体制,既要发挥好政府的战略导向作用, 也要发挥好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要加快补上工业化基础、深层次积累等方面 的差距,不断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高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安全水平。
   二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要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脑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鼓励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要运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为传统产业注入新动能,加快实现转型升级。
   三要凝练产业需求,优化创新体系布局。要根据产业的当下急需和长远发展需要,再凝练部署一批关系全局、影响长远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不断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进一步发挥好国家实验室体系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作用。要通过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支持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更多地投向科技创新。
此外,备受关注的锂电池、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新三样”行业近年来发展比较快,在国际市场上也具有较强竞争力。要大力支持企业深度拓展国内、国际市场,推动优化行业技术标准,营造良好竞争环境,实现符合市场规律的优胜劣汰。
四、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加大政策落地力度
问:今年中央推出一系列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目前落实情况和成效如何?怎样进一步提振民营企业的信心?
答: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今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随后,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举措,形成了“1+N”政策体系。目前,这些政策举措正在抓紧落实落地,民营经济呈现出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发展壮大民营经济进一步进行部署,再次强调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领会好、落实好会议精神,要完善相关政策举措,加大政策落地力度,着力让民营企业可感、可及。
   一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依法维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推动民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做强实业,加强自主创新,实现 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二是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标志性举措。开展招标投标领域涉民企歧视专项治理,清除所有制打分等歧视性做法。推动健全民企参与重大项目建设体制机制,破解民企融资难题。优化民企信用 修复和服务机制。在查办涉企案件和异地办案中依法维护民企合法权益。
   三是激发民营企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推动在重点行业建立公共研发平台,支持民营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建立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加大高端装备、智慧物流、绿色低碳等领域应用场景开放力度,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新场景开发建设。进一步完善创新政策环境,有效实现民营企业创新产品优质优价、创新者获利。
五、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问:我国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周期,中央提出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明年政策侧重点 是什么?
答: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形势及发展走向受到各方面高度关注。这次会议对做好明年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的房地产工作作出了专门部署。领会好、落实好会议精神,需要着重把握好三方面内容:
一是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今年以来,各有关方面认真贯彻党中央决
策部署,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调控政策,陆续出台了首套房“认房不认贷”“降低首付比例和利率”“支持金融机构满足房企合理融资需求”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积极效果。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数据,仅11月份以来,工、农、中、建、交等五大银行向非国有房企投放开发贷款300多亿元,其中近两周投放了140多亿元。下一步,要持续关注房地产市场走势,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对正常经营的房地产企业做到不抽贷、不断贷、不惜贷,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要切实加强预售资金监管,确保在建项目顺利完成。经过各方共同努力,防风险、稳市场的政策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二是抓紧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这是党中央根据房地产发展新形势作出的重大部署。“三大工程”既是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重大民生工程,又有利于带动房地产相关投资消费,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目前,有关工作已经启动。下一步,要抓紧完善各项配套支持政策,尽早推动一批项目落地实施,形成实物工作量, 见到实实在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是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这次会议就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是破解房地产发展难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 治本之策。要在推进“三大工程”建设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加快 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 满足工薪收入群体刚性住房需求,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同时, 要针对房地产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完善相关基础性制度,为构 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奠定良好的体制基础。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转型期,虽然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持续发展仍然有广阔的前景和坚实的支撑。随着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持续落实,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实施,相信一定能够有效化解风险,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问:这次会议对防范化解风险做了哪些部署,如何防范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
答: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不久前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持续有效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领会好、落实好会议精神,需要把握三方面的原
则:
   一是要统筹风险化解与稳定发展的关系。债务风险高的地区要边化债边发展,在债务化解过程中找到新的发展路径,要更大力度激发民间投资、扩大利用外资。债务风险较低的地区要在高质量发展上能快则快,特别是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二是要全面加强监管,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要严格财政监管,加强财会监督,严肃财经纪律,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要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地方政府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各方面要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和非法金融活动,要及时出手,坚决打击。
   三是要坚持系统观念,找到正确的方式方法。要善于盘活存量资产,抑制增量风险。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和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总的看,尽管当前一些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但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只要坚持正确的原则和工作方法,风险仍是可防可控的,一定能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八字箴言: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刘胜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京举行。
会议最重要的就是八字箴言: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先说“以进促稳”。在足球比赛中,一方进攻,一方防守,防守的一方总是被动、险象重生。相比之下,进攻方更加主动。经济政策也是如此。如果总是等到出了问题和风险再去补救,终归是被动和疲于应付的。如何“以进促稳”? 首先,政策要有前瞻性,要治“未病”,政策要走在市场预期的前面,力求超预期。要做到这一点,政府部门要高度关注经济运行真实状况,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误判。
再说“先立后破”。中国成语中有“不破不立”、“大破大立”等词汇。 毛主席提出的“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讲的就是“破”与“立”的辩证关系。
为什么要提出“先立后破”?因为“破”指的是淘汰不好的东西,这往往意味着“紧缩性效应”,破的东西多了,经济就难以承受。举例来说:治理污染是破,打击腐败是破,房地产三条红线是破,“去杠杆”也是破……我们追求高质量发展,一定要淘汰“旧动能”、“旧模式”,不破不立。
但是过多的“破”会带来阵痛和经济下行冲击。怎么办?要先立。“立” 就是创造新的动能。如何创造?只有靠改革,改革是中国经济最大的红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何以解忧?惟有改革)。为什么提出这八个字?和对当前形势的分析有关。会议指出:
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 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面对这样的挑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
的确,经济是最大的政治。这是为改革开放的实践作证明的。只有经济搞好了、就业稳定了,社会才能安稳,这是硬道理。
虽然美国对中国的发展上下其手,小动作不断,但中美之间经济竞争依然是主线。中国必须抓紧时间,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把经济发展好,才是反
制美国遏制图谋的最佳方法。会议又说:
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
满满的紧迫感。
接下来,要分析如何进、如何立?会议提出几个关键:
   1.“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面对有效需求的不足,政府支出可以创造需求,此乃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要义。目前,能够“加力”的只有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受疫情支出、土地出让金下滑、经济下行等多重压力, 一些地方债务压力山大。“提质增效”,指的是好钢要用在刀刃上。给定基建 投资回报率下滑的格局,财政支出应该把促消费作为发力点。建议以10万亿力 度发放消费券。10万亿消费券通过乘数效应可以繁荣经济、提升税收,政府的 实际赤字不会增加大多。更重要的是,市场信心会为这样的大手笔而被瞬间激 活。
   2.“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1-9月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83.2%,其中三季度贡献率高达94.8%。消费不足,会影响实体经济盈利,进而抑制投资;投资不足,就业机会减少,消费也没信心。
   3.“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作为“五六七八九”的民企信心不稳,是经济最大挑战。今年出台的“民营经济31条”是稳民企的开始而非结束。稳民企,必须 靠实实在在的举措,要有干货,真正改善民企的市场准入、融资和方向感预期。
   4.“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房地产已经步入”存量时代”。 未来的重点,不是继续盖商业性住宅,而是要聚焦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这 两大痛点。这样,才可以缓解房地产供给与需求的错位,让更多的人能“居者 有其屋”。在这方面,新加坡经验尤其值得借鉴(“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加坡 房地产,很神奇又很简单)。
在“破”的方面,最大的变化就是房地产调控。过去几年,房地产调整力度过大、过猛,必须采取果断措施防止失控,防范系统性风险。长期看,房地产是个大麻烦,但短期内依然是国民经济支柱。这个柱子倒不得。如何区分长期和短期,这是个艺术。中国很多古语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欲速则不达;人无
远虑,必有近忧;毕其功于一役 中国的确需要摆脱对房地产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ulaiwenku.com/461663.html
(0)
上一篇 2024年1月22日
下一篇 2024年1月22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