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主体类相关评论文章合集13篇

目 录
保护好市场主体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2
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关键之举………………………………………6保护市场主体激发内生活力…………………………………………………14
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18保市场主体是稳就业保民生的关键………………………………………..21不断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造活力……………………………………………28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39发展共享经济力保市场主体…………………………………………………42
进一步开放市场促进形成“两个循环”……………………………….48
旗帜鲜明千方百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53千方百计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56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创造更好环境………………………………………..59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63
保护好市场主体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
7月21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充分肯定市场主体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贡献。
***总书记明确指出,“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市场主体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充分认识市场主体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把市场主体活力激发出来,是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夺取全年经济发展取得新胜利的根本要求。
着力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从政府环境来看,政府管理部门要强化为市场主体服务的意识,积极主动破解各类堵点、痛点,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
环境,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从法律环境来看,要完善
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实施好民法典和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为市场主体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政策环境来看,要实施好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更加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政策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从市场准入来看,要推进简政放权,放宽市场准入,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支持企业更好参与市场合作和竞争。
着力落实纾困惠企政策
好政策关键在落实。当前,由于受疫情的影响,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较为困难。要不折不扣地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惠企政策宣传到位,落实到位。要继续减税降费、减租降息,落实增值税减免、免征养老保险费、缓交住房公积金、降低电费天然气费等扶持政策,增强惠企措施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特别要加大对餐饮服务、商贸文旅、体育健身、居民服务等行业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要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直接惠及市场主体,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充分发挥政策积极效应。“要强化对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发展普惠金融,有效缓解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做到服务企业常态化、解决问题常态化。要“一企一策”,精准服务,帮助各类市场主体稳经
营、增效益、强信心。
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光明磊落同企业交往,了解企业家所思所想、所困所惑,涉企政策制定要多听企业家意见和建议,同时要坚决防止权钱交易、商业贿赂等问题损害政商关系和营商环境。”要全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真心实意帮助企业发展,支持企业家干事创业。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倾听企业家的意见和建议,全面了解企业家所思所想、所困所惑,多听企业家的建议、意见,支持企业家心无旁骛地扎根并深耕中国市场,给经济的持续发展添砖加瓦,促进纾困惠企政策落地见效。积极帮助个体工商户解决租金、税费、社保、融资等方面难题,提供更直接更有效的政策帮扶。要高度重视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这是激活市场主体活力的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着力开拓创新国际市场
面对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要加强国际合作,保护好产业链供应链。要提高防范国际市场风险能力。“要支持适销对路出口商品开拓国内市场。”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带动上下游各类企业共渡难关,带动企业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实现更好发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要加快转变企业发展方式,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企业的国际竟争力,瞄准国际标准提高生产和服务水平,
为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作出更大贡献。
着力加强创新体系建设
加快实施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企业基础研究。要加强企业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培育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企业发展。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资源要素向市场主体集聚。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带动企业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实现更好发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只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就能够推动经济发展走得更稳更好,就能够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的目标。因此,各级各部门要及时出台和落实保护支持市场主体的政策措施,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来自:头条号 如来写作网,QQ3231169】
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关键之举
***总书记7月21日在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时强调,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当前,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产生巨大冲击,我国很多市场主体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可以说,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保市场主体”。
保市场主体在“六保”中具有打基础、固根本、稳预期的意

市场主体一头连着经济发展大局,一头连着老百姓的就业和
消费,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截止2019年底,我国已
有市场主体1.23亿户,其中企业3858万户,个体工商户8261万户。***总书记指出,这些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双创”等一系列激励政策支持下,我国新登记市场主体持续保持高增长,2019年新
登记市场主体2377万户,日均新登记企业2万户,活跃度70%左
右。
保住市场主体,经济回升就有动力,就业就有支撑,产业链资金链就能稳定运转。“保市场主体”在“六保”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的前提和基础,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内在动力、提升经济长期发展能力,对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具有打基础、固根本、稳预期的重要意义。要深入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精准施策、精细服务,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为市场主体优化升级赋能。
但也要注意到,当前的市场微观主体多但个体能力不强,市场微观主体规模相对较小,企业类市场微观主体占比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具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还不高,企业作为产业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尚需强化;企业信息化、智能化、“互联网+”程度还不够高,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建设还有待强化,对新旧动能转换的支撑作用还需加强。
帮助民营企业渡过难关是保市场主体应有之义
当前,我国民营经济贡献了中国经济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企业数量占全国市场主体总数的90%以上。因此,保住民营经济“活下去、活得好”,是保市场主体的坚实基础和应有之义。
民营经济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具有产权明晰,决策自主,
机制灵活,市场运作效率高、成本低等优势。同时,民营企业自身有着强烈的发展愿望,也有着投资和市场开拓欲望。那些经济发展快、效益好、活力足的地区之中,民营经济较为活跃,在社会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近年来,东南沿海地区之所以快速发展,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是重要原因之一。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既要讲国强,也要讲民富,这都需要一大批企业支撑。促进区域经济活跃,必须再造微观基础,强化微观主体。民营经济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推动民营企业不断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让民营企业的创造活力充分迸发出来。
保市场主体,重点是救助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均严重遭受疫情冲击,不少企业资金储备少,经营困难,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应对风险能力较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突出表现为产业链资金链中断、订单需求骤减等。另一方面,我国有8200多万个体工商户,占企业总数
60%以上,带动就业人口超过2亿,是数量最多的市场主体,是群众生活最直接的服务者。因此,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是避免疫情对我国经济造成重大冲击风险的关键所在。
保市场主体,要处理好发展大企业、骨干企业与中小微企业、
个体工商户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准确认识“大”与“小”的关
系。保市场主体,既需要抓立竿见影的大项目、大投资,也需要扶持成百上千的中小微企业。“大”与“小”有各自的优势和定位,大项目有带动性,小企业有辐射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积极帮助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要求我们必须首先克服以大为好、以大为尊的“大”的情结,走出大工业、大项目、大制造的旧思路,树立起大小协调、互为促进、相得益彰的新思路,必须充分考虑居民的持续就业和收入持续增长问题,形成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循环。
另一方面,着力做好中小微这篇“大”文章。抓“小”,反映的是一种精神境界,一种创新理念。“亿万千百十,皆起于一”。扶持中小微企业,要从小处做起,从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经营需求与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做起。各地出台一系列举措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礼包的沉淀效应逐步凸显,市场主体数量节节攀升,“专精特新”小微企业不断增多,企业活力不断增强。可以说,小企业可以有大发展,小舞台也可以展现大世界。
保市场主体,要创造条件落实好纾困惠企政策
保市场主体,各级各部门要创造条件对接企业需求,以更精准的举措帮扶纾困,抓紧将各项惠企政策落实到位,积极为企业发展创造最优环境。
一是提振发展信心,给“自己人”吃“定心丸”,进一步稳
定市场预期
各级政府和工商企业从业者都要提振精气神,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通过加快复工复产速度、打通产业链堵点、落实企业财税金融扶持政策和稳岗就业支持政策,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努力降低疫情对经济增长基本支撑面的影响。
二是认真研究和实施民营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救助计

加强四个方面的援助,提供更直接更有效的帮扶:首先是财
税援助,如减免小微企业税费,税款延期缴纳,社会保险费缓缴;
其次是金融援助,加强信贷纾困。辽宁、浙江等地都提出,金融机构应当按照国家要求取消各类违规手续费,减少融资附加费用,降低融资成本。银行不得盲目地抽贷、断贷、压贷,对于还款困难的企业给予展期、续贷、减免逾期利息等帮扶;再次是法律援助,江苏、浙江、湖南等地要求涉外部门、国家商会、贸促会等要主动作为,适当为受疫情影响而无法如期履行或不能履行国际贸易合同的企业办理与疫情相关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最后是进行就业援助。
三是加大对市场主体支持力度
要落实好纾困惠企政策,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更加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政策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继续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确保各项纾困措施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
场主体,强化对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发展普惠金融,支持适销
对路出口商品开拓国内市场。银保监会表示,2020年会继续要求银行对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量增价降”,投放数量比过去更多,价格比过去更便宜。除了给民营企业增加贷款外,金融机构还可直接减免利息。建立健全“供应链金融”,帮助民营企业清算“应收账款”。在整个供应链中,竞争力较强、规模较大的核心企业往往在交货、价格、账期等方面对上下游配套企业——大都是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要求苛刻,给这些企业造成了不小压力。可以说,将拖欠的应收账款“活化”为民营企业的现金流,通过供应链提供金融支持,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可以很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
四是用好用足国家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
筛选一批“新基建”项目,充分发挥固定资产投资的关键性作用。通过出台消费券、降低部分进口产品税率等支持消费性服务业发展的措施,激发人们的消费热情,促进补偿性消费迸发。广东、福建、浙江等地针对疫情导致的出口承压加剧,提出充分利用产业链较齐备、制造效率较高、疫情控制较好的情况以及农产品、纺织服装、机电产品等领域的优势,反向出击,填补市场短缺,通过拓展市场化危为机。
五是鼓励企业数字化转型
以疫情为契机,国家出台实质性政策推动全行业的数字化转
型,特别是鼓励民营企业数字化,加快完成产业链整体线上线下
一体化,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向先进智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变。保市场主体,政府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在保市场主体中,政府部门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保护纳
税人合法权益,树立亲商、重商、敬商的理念;二是理顺管和放的关系,既要管好也要放开;三是处理好“给”和“取”的矛盾,达到一个“双赢”的效果,既立足于“取”,又立足于“给”,先让利后得利。
在保市场主体中,要把营商环境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营造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充满活力的人才环境。***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实施好民法典和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平等保护国有、民营、外资等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实施好外商投资法,放宽市场准入,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要光明磊落地同企业交往,了解企业家所思所想、所困所惑,涉企政策制定要多听企业家意见和建议,同时要坚决防止权钱交易、商业贿赂等问题损害政商关系和营商环境。要更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支持企业家以恒心办恒业,扎根中国市场,深耕中国市场,创造能够让客户投资放心,办事顺心,生活舒心的环境,
真正使各个地区成为“投资的沃土”“发财的宝地”和“创业的
乐园”。
保护市场主体 激发内生活力
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是国民经济的微观基础。目前我国已有市场主体1.23亿户,其中企业有3858万户,8261万个体工商户更是带动超过2亿人就业,可谓一头连着经济和发展,一头连着家庭和生计。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冲击,我国很多市场主体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把市场主体这一经济的力量载体保护好,激发内生活力、破解民生难题?对此,***总书记在近日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这为1亿多市场主体和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信心和强劲动力,对于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眼下,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我们要把“保市场主体”的要求落到实处,就要从企业最需要、最迫切的方面做起,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自身的发展潜力和活力,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从出台纾困措施并落实惠企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并清朗政商关系、弘扬企业家精神以凝聚发展动力等几个方面着力,千方百计保护和激发
市场主体活力。
第一,出台纾困措施并落实惠企政策
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认识到的是,在市场竞争环境中,市场主体如人体细胞一样,有生有灭、新陈代谢。对单个企业在正常市场环境中的生存发展,政府不必也不应该进行干预。但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是一场突发的公共事件,使企业等广大市场主体普遍受到冲击,政府就需要采取必要措施为其纾困解难。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支持市场主体的政策措施,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确保各项纾困措施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帮扶企业尤其是数量众多的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活下来,“留得青山在”。比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通过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等,主动帮助企业降成本、增收益,让企业切实得到实惠,增强企业投资动力;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通过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让企业能够便利获得贷款,推动利率持续下行,为企业经营创造良好融资环境。此外,金融机构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降低融资成本;物流业要为复工复产复商清障,解企业燃眉之急。
第二,优化营商环境并清朗政商关系
激发市场主体活动,最重要的是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
际化营商环境。要实施好民法典和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平等保护
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破除制约市场竞争的各类障碍和隐性壁垒;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运用,提升行业竞争力;聚焦市场主体关切,针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难点堵点,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简化审批流程,提升涉企服务质量和效率。还要看到,政商关系关涉营商环境。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政策体系。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明晰政商交往的界限和禁区、红线和底线,推动党员干部同企业交往既坦荡真诚、真心实意靠前服务,又清白纯洁、守住底线;要完善政企沟通互动长效机制,建立规范化机制化政企沟通渠道,鼓励企业家同党委、政府相关部门沟通交流,广泛听取企业家的建设性意见和合理诉求,进一步推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同时及时回应企业的合理诉求,提升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的质量效率等。有了优良营商环境和亲清政商关系,企业才能“以恒心办恒业”,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
第三,弘扬企业家精神以凝聚发展动力
企业家临危不惧的勇气、化危为机的智慧、坚韧不拔的品格,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厚植企业家精神土壤,壮大企业家群体,
点燃企业家创业激情,有利于激发内生动力,推动市场主体可持
续发展。回望历史,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有胆识、勇创新的企业家茁壮成长,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世界水准的中国企业家队伍。企业家要带领企业战胜当前的困难,走向更辉煌的未来,就要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比如,当前企业家勇担社会责任,在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物质支撑的同时,咬紧牙关、顽强自救,努力带领企业稳健发展,创造良好经济社会效益,就是最真诚的爱国行动;再如,在这次疫情中,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得到广泛应用,企业家要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就要主动求变,适应并引领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勇于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此外,企业家还要坚持诚实守信、守法经营,用心呵护良好市场环境,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断拓展国际视野,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实现更大发展。
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护好市场主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就能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在近日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总书记科学分析形势、把握发展大势,深刻指出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并就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作出重大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为我国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大信心和强劲动力,对于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市场主体是社会生产力的基本载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源泉,是稳就业的“顶梁柱”、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体系不断发展,各类市场主体蓬勃成长。到2019年底,我国已有市场主体1.23亿户,其中企业3858万户,个体工商户8261万户。这些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下,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应对疫情的人民战争,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奋力自救,同时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物
质支撑,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应当看到,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冲击,我国很多市场主体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对风险挑战,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各地区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支持市场主体的政策措施,从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到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从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企业复工复产,到帮扶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有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呈现稳定转好态势。这次座谈会上,***总书记从落实好纾困惠企政策、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高度重视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目的就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使广大市场主体不仅能够正常生存,而且能够实现更大发展。
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落实好纾困惠企政策,就要实施好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更加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政策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继续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确保各项纾困措施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强化对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发展普惠金融,支持适销对路出口商品开拓国内市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就要实施好民法典和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平等保护国有、民营、外
资等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
清单制度,实施好外商投资法,放宽市场准入,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就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更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支持企业家以恒心办恒业,扎根中国市场,深耕中国市场。各级领导干部要光明磊落同企业交往,了解企业家所思所想、所困所惑,涉企政策制定要多听企业家意见和建议,同时要坚决防止权钱交易、商业贿赂等问题损害政商关系和营商环境。高度重视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就要积极帮助个体工商户解决租金、税费、社保、融资等方面难题,提供更直接更有效的政策帮扶。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大海之大就在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亿万市场主体能够活力迸发,我国经济发展就会拥有源源不断的澎湃动能。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不断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充分释放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我们就一定能够争取全年经济发展好成绩,进一步巩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
保市场主体是稳就业保民生的关键
今年以来,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提出“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强调守住“六保”底线,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
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与社会保障政策是稳就业保民生的重要手段,但要让稳就业与保民生具有可持续性,关键还是要保市场主体。到2019年底,我国已有市场主体1.23亿户,其中企业3858万户,个体工商户8261万户。***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这些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对此,我们需充分认识和理解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重大意义,通过更好保市场主体来稳就业保民生。
市场主体是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我国
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在此背景下,优先稳就业保民生
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着眼于保民生,我们当然可以通过政府出台一系列社会保障、
社会救济等政策来实现。但长远来看,可持续的民生保障还是要靠稳就业来实现。家庭有了就业就有了收入,有了收入就有了消费能力,从而为经济增长注入动力。为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的目标。
着力稳就业,政府的作用十分重要。比如,通过推出“新基建”等领域的投资计划直接创造就业;通过减税降费、财政补贴等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通过优化融资环境等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帮助企业改善经营条件,使企业有能力提供更多就业岗位;适度降低利率,刺激投资与消费需求,以一定的经济增长支撑一定的就业水平;等等。
但也要看到,一系列稳就业保民生的政策措施是否有效、可持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主体的发展状况。市场主体是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市场主体发展得好,稳就业保民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当前,我们要稳就业,就必须有效控制疫情,推动复工复产,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特别是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的目标,就必须让企业保持一定的投资率,实现必要的经济增长。
总而言之,保民生就必须稳就业,稳就业就必须保市场主体,
稳就业保民生的关键是保市场主体。保市场主体需“输血”与“造血”并重市场主体的活力是保持国民经济整体活力的微观基础。市场
主体能否基于效率原则与利益动机对市场信号做出灵敏及时的反应,决定了市场机制能否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也关系到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因为宏观经济政策是否有效,除了需考量政策本身是否符合实际之外,还取决于宏观政策的传导机制及市场主体能否灵敏及时地做出适应性反应。
保市场主体通常有两条路径:一是为市场主体“输血”,即通过出台一系列以行政手段为主导的救助政策,针对某个特定行业或者某个特定企业给予特定的救助;二是促进市场主体自己“造血”,通过优化某些市场条件或者某些制度环境来激发企业的活力,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而是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在经济受到疫情冲击的情况下,短期内以“输血”为主对企业进行救助是必要的。具体包括减税降费、给企业特别补贴、通过行政办法给予企业特别的贷款优惠等。政府的“输血”行动能否有效提升市场主体的生存能力,取决于“输血”的方式与效果。
一是能否科学确定“输血”的对象
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并非所有企业都需要救助,如果采用“一刀切”的办法对所有企业给予救
助,可能会导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对此,我们既要避免资
源浪费,又要防止对“僵尸企业”和一些需要被淘汰的落后产能企业“输血”。
二是能否推动“输血”政策及时落地
救助政策应该在市场主体最需要支持的时候及时落地。当前很多部门都推出了为企业纾困解难的措施,但若政策落实的中间环节太多,很可能出现好政策落实慢的情况,错过为企业“输血”的最佳时机,政策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三是能否增强救助政策的精准度
企业遇到的困难各有不同,统一的纾困解难措施很难满足不同企业的不同需要,这就要增强救助政策的精准度,在落实层面针对企业面临的具体问题对症下药。
四是能否畅通救助政策的传导机制
这几年我们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的政策,支持企业渡过难关,但有些企业反映没有切实感受到相关政策的实惠,原因之一就是“输血”政策的传导机制不畅通,这个问题同样值得重视。
以“输血”的方式保市场主体尽管在短期内见效比较快,但效果难以持续。特别是有可能加剧企业对政策的依赖,使某些企业产生“等靠要”思想,反而抑制了企业发展的活力。因此,短期来看,通过“输血”救助市场主体是必要的,但随着统筹推进
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持续推进,更需要在加强企业自身
“造血”功能方面发力,通过营造更适宜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等,提升企业走出经营困境、实现更好发展的能力。
着力形成稳就业保民生的长效机制
由于疫情冲击,我国很多市场主体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对此,各地区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和支持市场主体的政策措施。下一步,我们既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又要深化体制改革,优化市场环境,为市场主体创造更好的生存与发展机会,使广大市场主体不仅能够正常生存,而且能够实现更大发展,同时着力形成稳就业保民生的长效机制。
其一,需更好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进一步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各级政府要更加关心企业的发展,了解企业家所思所想、所困所惑,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涉企政策制定要多听企业家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要界定清晰,政府不随意干预企业的自主经营行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其二,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注重实效,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更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需出台一揽子着眼于刺激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为企业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的投资需求。比如,将减税降费政策落到实处、
加快推动“新基建”、继续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等。同时还要采
取有效措施,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和广度。其三,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增长动能转换关键是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新增长动能激发出来,给
企业提供更多新的投资机会。同时,要更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这也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
其四,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市场环境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外部条件,企业能否活得更好,关键取决于企业自身是否健康、有活力。为此,需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有效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功能作用;在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方面,除了出台必要的扶持政策外,关键在于为民营经济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健全有效的产权保护制度,使企业家形成长期稳定发展预期。
其五,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有胆识、勇创新的企业家茁壮成长,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世界水准的中国企业家队伍。弘扬企业家精神与更好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息息相关。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企业家要带领企业战胜当前的困难,走向
更辉煌的未来,就要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
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这为我们更好弘扬企业家精神提供了遵循。广大企业经营者应在增强爱国情怀、勇于创新、诚信守法、承担社会责任、拓展国际视野等方面有所作为。
不断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造活力
当前,中国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艰巨繁重,而肆虐不已的新冠肺炎疫情与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给中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外部冲击。当此之时,各类市场主体作为稳定生产、吸纳就业、创新技术的主力,肩上的担子更重。7月21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对于完善和落实惠企纾困政策、明确新形势下企业发展方向、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市场主体就是保护社会生产力
社会进步的基础在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各类市场主体是生产力进步的最主要推动力量,社会生产力总是伴随着市场主体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升而发展的。
中国共产党有着重视市场主体的传统。民主革命时期,广大市场主体处于“三座大山”的压迫之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不断解放各类市场主体。在农村,土地革命使广大农民摆脱了封建地租和高利贷的盘剥,成为最积极的生产和革命力量;在城镇,没收官僚资本、公私兼顾的经济政策调动了广大工商业者的积极性,繁荣了商品生产和流通。相比日渐凋敝的国统区,根据地在
落后的生产条件下却能兼顾支前、生产和生活,呈现一派欣欣向
荣景象。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央高度重视保护市场主体。1950年,毛泽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政策作出批示强调:“应限制和排挤的是那些不利于国计民生的工商业,即投机商业,奢侈品和迷信品工商业,而不是正当的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工商业,对这些工商业当它们困难时应给以扶助使之发展”。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强调农村应“由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以利于早日恢复农村生产,又利于孤立地主,保护中农和保护小土地出租者”。当时,我国采取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方针,通过国营经济对私营工商业加工订货、组织城乡物资交流等手段,使各类市场主体迅速走出战争创伤,短短三年便使社会生产力超过了旧中国最好水平。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以后,出于保证国家安全的需要,中国选择了优先快速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随着大规模工业建设的展开,中国作为一个落后农业国,为了确保高积累率与人民基本生活,走上了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的道路。但是,“增加市场主体数量、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一直是中央所倡导的基本方略。
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强调要给予地方、企业、合作社、农民以更多自主权:“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
情”“把什么东西统统都集中在中央或省市,不给工厂一点权力,
一点机动的余地,一点利益,恐怕不妥”“在合作社的收入中,国家拿多少,合作社拿多少,农民拿多少,以及怎样拿法,都要规定得适当”。在实践中,中央于1958年和1970年对地方、企业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经济管理权下放,虽然没能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一放就乱”的问题,甚至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衡,但“培育更多市场主体”的思路是清晰和一贯的,在客观上也促成了新中国工业的两次爆发式增长,在中国大地上广泛播撒了工业化的种子。改革开放后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其源头很大程度上可以追溯到这两次管理权下放。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步突破思想束缚,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其实也是一个不断解放各类市场主体的过程。改革的主线是对国有企业的放权让利,伴之以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不断放宽。1979年1月,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宴请胡厥文、胡子昂、荣毅仁、古耕虞和周叔弢等五位工商业耆宿,提出“现在搞建设,门路要多一点,可以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华侨、华裔也可以回来办工厂”“要发挥原工商业者的作用”“总之,钱要用起来,人要用起来”。这次看似平常的宴席标志着广泛利用各类市场主体的开始。同时,针对城镇青年就业难问题,鼓励待业青年自谋出路从事商业、服务业,个体和私营经济由此起步;针对农村承包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专业经营,中央采取了
“放一放、看一看”的宽容态度。此外,我国还开放经济特区招
商引资,并将开放政策梯次推广到沿海、沿边和内陆城市。兼容并包的经济政策,激发出一个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崭新局面,各类市场主体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过去那种依靠充裕要素进行粗放扩张的时代基本结束,市场主体面临转型升级的历史任务,对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及时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改革目标,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来培育更多更好的市场主体。为此,政府大力推行“放管服”改革,鼓励创业创新,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这一切的直接目的都是为了鼓励、引导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进一步做优做强。
纵观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治理历程,重视市场主体的思想一以贯之,政策与时俱进。而新中国经济增速与市场主体数量增速也存在着高度相关性,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也是市场主体竞相涌现的过程。这进一步证明了,保护市场主体就是保护社会生产力。
新时代、新形势对市场主体的新要求
近年来,中国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经取得了较为明
显的成效。2019年,中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更加接近中等
收入国家的上限,如能在未来几年保持中高速增长,则会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是,从历史经验来看,二战之后仅有少数几个经济体完成了这一飞跃,而多数进入中等收入行列的国家都长期徘徊不前。因此,中国经济当前正处于“船到中流浪更急”的关键历史时期。
然而,就在这时,我们的外部环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
首先,产业升级的历史任务,意味着中国与发达国家将在一些领域的竞争加剧
中国过去长期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与盘踞高端的发达国家以互补关系为主。近年来,中国大力推动产业升级,由过去的“跟跑者”向“并跑者”和“领跑者”转变,因此与发达国家难免产生竞争,这是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其次,中国对国际市场和资源的高度依赖,使中国必须确保
外部安全
2019年,中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70.8%,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达到75.5%,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达到11%。要确保一个有14亿人口、经济体量世界第二的发展中大国继续保持中高速发展,中国必须保障海外资源供给、市场需求、贸易线路和直接投资的安全,并争取更加公平的国际经济秩
序。这是中国当今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而当中国主张这些合理
权利时,便难免遭受原有国际经济格局下的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误解甚至猜忌。
最后,中国的产业升级遭遇了美国的“再工业化”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致力于解决自身产业空心化问题,同时要捍卫其在产业链高端的主导地位。因此,美国一方面加剧对华经贸摩擦,通过国内减税、贸易壁垒等方式吸引制造业回流;另一方面加紧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打压。在防疫中表现糟糕的美国政客试图“甩锅”中国,甚至把摩擦扩大到政治、外交、军事等领域,扬言在对华问题上“保留所有选项”。这使得我国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前所未有,国内企业的生存压力之大前所未有,尤其是那些在资源、市场、技术方面对外高度依赖的企业,可能面临严峻的挑战。
因此,我们有必要建立一个更加健全的国内市场,为企业提供更为稳定的经营环境。基于这一背景,中国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基于国内发展需要和国际形势变化提出的重要战略,也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一招。需要指出的是,国内大循环为主并不意味着中国将脱离世界经济,与美国“脱钩”,而是要为广大市场主体构建一个更加稳定的国内环境,抵御可能出现的外部冲击。而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经济,也将进一步解决国内发展不平
衡不充分的问题,带动广大中西部地区发展和低收入群体生活水
平提升。当前,国内企业面临较大困难,发展水平与“双向循环”的
要求也存在着差距。一是疫情的全球性蔓延,给外向型企业造成了很大冲击。二是国内经济虽然走向复苏,但总体运行水平低于疫前。三是疫情导致消费减少,服务业受到严重冲击,广大个体工商户,作为数量最多、与群众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市场主体,在租金、税费、社保、融资等方面面临许多困难。
正是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中央召开了企业家座谈会,倾听企业界的呼声,帮助广大市场主体渡过难关。而这次座谈会的意义,不仅在于应对眼下困难,更是着眼于“双向循环”的战略目标,培育面向未来的新型市场主体。因此,我们的战略对不同市场主体提出了不同要求。首先,有潜力的企业要加快核心技术突破,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其次,外向型企业要以适销对路的产品开拓国内市场。最后,要大力扶持个体私营经济,千方百计保护市场主体。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
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高水平的产业体系,它既符合我国的资源禀赋特点,又立足于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向循环互相促进的战略目标。广大企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重要主体。因此,我们的政策应围绕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而制定和实施。
首先,应落实产权保护和要素平等使用的各项制度
高质量发展需要摆脱大干快上、赚快钱的旧习,转向长期投资、精耕细作,这需要落实持久而稳定的产权保护制度,以激发各类要素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高质量发展意味着要素利用的价值最大化,唯有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要素,才能确保资源最优配置。当前,各地政府正全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这有可能产生行政干预引发资源配置扭曲问题,要进一步落实市场化资源配置的各项制度。尤其是对于资金这一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应当加快完善资本市场制度建设,使各类市场主体尤其是高科技企业能够更有效地获得融资支持。
其次,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产业体系和创新制度建设
新经济具有信息化、智能化的特征,依赖5G通讯、大数据处理、新能源供给等新型基础设施,这些领域需要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力,加快投资建设。为构建“双向循环”的经济格局,需要进行产业链的延伸和关键环节的补充,应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尽快实现产业链的完备化和现代化。为顺应中国在一些领域由跟跑转向并跑、领跑的新形势,在完善新型举国体制的同时,还要加快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体系,逐步形成以企业、科研机构、研发人员为中心的创新体系,形成大企业龙头推广、中小企业广泛创新、各类项目和资本市场支持
的协同创新体系。
最后,确保国内市场统一畅通
面对困境,地方政府往往千方百计扶持本地企业,这固然值得肯定,但也容易滋生地方保护主义,造成国内市场分割。应紧扣国内大循环这一目标,以问题为导向,打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的堵点,确保国内市场畅通,降低流通成本和交易费用。为此,要健全中央层面的调控制度,完善财政资金调剂、区域补偿和协作等机制,通过二次分配的方式来实现公平,以确保市场能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实现更大发展
企业家是市场经济中的关键人才,他们具有组织要素进行更高效生产和服务的才能,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已经告别了过去那种依靠廉价要素赚快钱的时代,当前更需要真正踏实干事的企业家。
***总书记在讲话中,就弘扬企业家精神提出5点希望:增强爱国情怀、勇于创新、诚信守法、承担社会责任、拓展国际视野。古今中外,成功的企业家大多兼具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总书记提到的松下幸之助,在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中没有选择裁员求生,而是坚持不解雇一人,带领所有员工半天生产、半天销售库存,大家和衷共济使公司渡过了危机,也创造了松下为之自豪的企业文化。无独有偶,曾亲手创办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稻
盛和夫,在2010年临危受命,出任负债累累的日本航空公司CEO,
最终力挽狂澜,带领日航走出危局。逐利是市场经济中的正当行为,但任何成功的企业家都有着超越单纯经济利益的更高追求。对于当代中国的许多企业家来说,其成就早已满足了生存需要甚至实现了财务自由,自我实现成为他们更高的追求。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风险与机遇并存的中华大地,正是企业家施展抱负的广阔舞台。
疫情冲击下,还有许多人迫于生存压力而走上了创业之路。所谓“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我国正在鼓励的“两新一重”、乡村振兴、新一轮创业创新,给了他们改变命运的机会。筚路蓝缕的草创岁月充满艰辛,日渐成熟的市场体系也的确更难捕捉商机。但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诞生提供了空间,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亟待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对市场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都意味着即将崛起的新一代企业家不仅要有艰苦奋斗的品质,而且要更富创新精神和广阔视野,才能跟得上新时代的步伐。
还要看到,企业家的经营决策依赖稳定乐观的市场预期,乐观的市场预期能激发投资,具有自我实现的功能;反之亦然。这就是所谓的“信心比黄金更加宝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作用就包括在危机时刻稳定市场预
期,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势所在。在我国,广
义的政府还包括国有经济,在市场低迷、前景悲观的环境下,政府和国有企业应主动作为:一是进行长期投资,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二是利用国有经济掌握金融、资源、通讯、交通运输等国民经济命脉产业,向民营经济更多让利,共克时艰;三是利用好政府购买的作用,带动社会生产,提供更加均等的公共服务和更为完善的基础设施,拉动经济重回繁荣周期。
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这是特殊时期的一次重要会议。21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就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等提出明确要求,展现新时代中国面对风险挑战毫不动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聚焦突出问题,回应社会关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为广大市场主体攻坚克难、实现更大发展注入强大信心和动力,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提供了重要遵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体系不断发展,各类市场主体蓬勃成长。到去年底,我国已有市场主体1.23亿户,成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正如***总书记指出的,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保市场主体,关系广大企业的生存发展,关系人民群众的就业,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对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具有打基础、固根本、稳预期的重要意义。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不断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既利在当前,更功在长远,必须认认真真抓
实抓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突出问题导向,落实好纾困惠企政策,
实实在在帮市场主体渡过难关。当前,不少企业面临资金紧张、成本上升、需求萎缩等重重压力,要靶向施策、精准发力,确保各项措施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要继续减税降费、减租降息,发展普惠金融,有效缓解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企业发展降压减负。要支持适销对路出口商品开拓国内市场,为企业发展开辟空间。要加强国际合作,保护好产业链供应链。要高度重视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积极帮助个体工商户解决租金、税费、社保、融资等方面难题,提供更直接更有效的政策帮扶。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是关键。要实施好民法典和外商投资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平等保护国有、民营、外资等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完善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要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形成长期稳定发展预期,让企业家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要推进简政放权,打破各种“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支持企业更好参与市场合作和竞争。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是重要保障。政府是
市场规则的制定者,也是市场公平的维护者、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各级领导干部同企业、企业家打交道,既要守住底线、把好分寸,坚决防止权钱交易、商业贿赂等问题;又要敢于担当、主动服务,光明磊落同企业交往,了解企业家所思所想、所困所惑,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说到底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优质公共服务让企业家不断增强信心,实现更大发展。
发展共享经济 力保市场主体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正在经历转型之痛的中小企业雪上加霜。为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央明确提出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作为“保市场主体”重点的中小企业得到了广泛关注。发展共享经济,能够有效扶持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实现保市场主体的目的。
近年来,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
2018年***总书记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后,各级政府和部门又策划、出台了大量扶持政策。今年7月,***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落实好纾困惠企政策”。目前的政策概括起来主要有:通过减免税费、财政贴息等财政政策为企业降成本;通过定向降准等货币政策和各种金融创新工具支持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通过放宽市场准入、“放管服”改革等,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这一系列政策的推出,为保中小企业市场主体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体来看,中小企业发展仍然面临一些困难。
第一,需要更多长期支持政策
经济转型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是长期的,现有对中小企业的扶
持政策,很多都是短期的,难以做到长期化。从财政政策看,近
年来,财政收入增速趋于下降。同时,政府投资、民生支出和财政补助等刚性财政支出使得财政支出增速远高于财政收入增速。
2019年、2020年连续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今年又叠加疫情冲击,财政收支缺口会继续加大。在这种情况下,长期加大财政对中小企业的扶持难上加难。从金融政策看,鼓励各大商业银行更大比例地向中小企业倾斜,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个非常规的短期举措。就常态化的情形而言,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全球性难题,这与中小企业抵押物少、信息不透明、寿命短等特征直接相关。长期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会加大银行业的金融风险。
第二,中小企业亟须加强内在成长机制
中小企业当下面临的困难是疫情冲击和转型冲击“双冲击”叠加的结果。疫情的冲击具有短期性,转型的压力则是长期的。扶持中小企业,既要解决当下活下来的问题,更要解决向以智能化、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转型的问题,使中小企业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这实际上是解决中小企业的内在成长机制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就不可能从根本上缓解。
总之,保市场主体应构建长短期相结合的政策体系,形成政策合力,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既在短期内实现保市场主体的目标,又在长期内使保下来的市场主体能够形成内在成长机制,实
现持续发展。
构建长短期相结合的政策体系,扶持中小企业形成内在成长机制,这是保中小企业的根本,也是中小企业成长的长久之策。大力发展共享经济,对于扶持中小企业形成自我内在成长机制大有可为。共享经济能够发挥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拓市场、增效率等功能,并最终增强企业盈利能力,促进企业转型发展。
共享经济的去库存功能
企业产权是由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等一系列的细分权利组成的权利束。企业产权既可以统一于单一的市场主体,也可以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在不同市场主体之间进行合理配置,实现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市场受到严重冲击时,企业可以将部分闲置的生产资料和产品的使用权转让给其他有需要的厂商,既可以减轻库存压力,又可以获得部分收益,从而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
共享经济的去杠杆功能
中小企业在面临困难时,往往会通过加杠杆的方式获得资金,解决困难。加杠杆会加大企业自身和整个经济的金融风险。如果通过共享经济的方式,将其他企业部分闲置的员工、厂房、生产资料和产品的使用权以租借、股权等方式整合到企业中,就可以无须融资或以较低融资成本获得所需的生产要素,从而达到去杠
杆的目的。
共享经济的降成本功能
中小企业之间将部分闲置的员工、厂房、生产资料和产品进行共享使用,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实现租用双方的共享共赢:对租出资源的企业而言,既获得了收益,又降低了持有这些闲置资产的成本;对租用企业而言,可以较低的成本解决生产经营所需的资源,减轻了大规模资产投入带来的成本压力。
共享经济的补短板功能
中小企业要从根本上应对冲击,必须实现转型,但转型所需要的人才、技术、新产品等核心要素又很难获得。通过“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共享机制,中小企业可以借助共享平台实现补短板,加速推进经济转型。
共享经济的拓市场功能
共享经济模糊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界限,消费者可以通过一些平台让渡财产的部分权利或部分时间,从而成为生产的提供者。这一方面为消费者开辟了新的收入来源,提升了居民消费能力;另一方面为相关产品和服务价格的下降提供了可能,能够带来消费量的增加。
共享经济的增效率功能
共享经济使企业在享有所有权的前提下,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将一系列细分权利进行再配置来获取收益,这为产权交易提供了
更多、更灵活的方式,在扩大产权交易规模、推进产权流动、提
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也提升了交易双方企业的盈利能力。发展共享经济,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政策选择发挥积极作用。一是打造各类资源共享发展平台针对厂房、生产资料、劳动力、实验室等不同类型资源,可
以构建不同的共享平台,为企业间互通有无、共享资源提供媒介。进一步增强宏观政策的前瞻性和战略性,加快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企业上云、人工智能、远程医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创造条件,为发展共享经济创建基础设施;通过增强宏观政策的普惠性和透明度,加大对平台企业的精准支持力度,确保共享经济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吸引经济社会主体更多参与共享经济发展
共享经济平台中除了各类中小企业以外,还要广泛吸引高校、科研机构、国有企业和社会非营利组织等多元主体积极参与,从多方面、多层次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帮助,并实现多方共赢。打破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之间的隔膜,将各类主体整合到共享平台,加快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带动广大中小企业实现创新发展;推动国有企业通过资源共享,加强与中小企业合作,形成大中小企业分工协作的产业链,构建大中小企业共生共荣的生态链,推动中小企业向精专特新发展。
三是改革和完善产权制度
各类经济社会主体广泛参与共享经济发展,有赖于完善的产
权保护制度,这就需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将企业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等细分权利进行科学分置,建立健全产权细分与权利流转的法律规范,推动企业各种细分权利的合理流动;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特别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各类产权流动和获取收益提供法律保护,为企业各种细分权利的合理流动提供产权激励;积极推进要素价格改革,为完善按要素分配机制,从而形成要素合理流动的产权激励创造条件;深化市场准入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打破各种行政垄断和生产垄断,为企业的各类产权流动扫清障碍。
进一步开放市场 促进形成“两个循环”
7月21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提出,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
随着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保护主义上升、经济持续低迷、全球市场萎缩,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总书记特别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为我们把握形势、开拓新局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
强大的市场主体代表着强大的经济和强大的国家
***总书记在讲话中16次提到了“市场主体”,充分肯定了市场主体在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是经济的力量载体,具有决策独立
性、地位平等性、目标趋利性、行为灵活性等重要特征。这些特
征决定了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效率,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正如***总书记所说,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强大的市场主体代表着强大的经济和强大的国家。道理其实很简单,市场主体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正是各类市场主体在市场上的竞争,正是它们发现、捕捉和利用市场机遇的眼光、行动力和孜孜追求,才使社会财富如潮水般涌现。可以说,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市场主体,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就是在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
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一方面,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要与其职能和能力相配合,使这种干预减少到最适当的限度;另一方面,适当的政府干预,也必须在法治的框架下进行,目的是为市场主体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政府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也是市场公平的维护者,要更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到2019年底,我国已有市场主体1.23亿户,其中企业3858
万户,个体工商户8261万户。由于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
以及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经贸摩擦加剧,当前我国的这些市场主体遭遇到很多难以想象的经营困难。因此在这个环境下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首先就是要让其在艰苦的条件下能够活下去,其次才谈得上激发这些市场主体活力,最后才是实现更大发展。
政府要做的工作,一是要落实好各种纾困惠企政策,继续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确保各项纾困措施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二是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完善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三是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各级领导干部要支持企业家心无旁骛、长远打算,以恒心办恒业,扎根和深耕中国市场。四是要高度重视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积极帮助它们解决租金、税费、社保、融资等方面难题,提供更直接更有效的政策帮扶。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形成“两个循环”
***总书记指出,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可以说,做好这“两个循环”的文章,有效发挥好国内市场的作用,可以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在过去的四十多年中,瞄准国外市场进行出口导向的经济全球化战略有一个非常重要特点,就是开发和利用的是西方国
家的市场。实施这一战略的基本逻辑是国内市场容量不足、市场
主体发育不良和市场开放度不够,无法消化日益增长的供给能力。从大国发展的国家战略角度看,它的主要问题是过于依赖西方国家的市场,不能有效地用好逐步增长的市场容量这一重要的竞争优势,难以在竞争中培育出自主品牌和技术,容易丧失发展的自主性。
目前,随着国内生产要素价格的不断上扬,以及人均GDP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竞争优势已经从过去廉价要素的优势,逐渐转变为国内市场规模的优势,这就意味着经济开放战略和结构也需要朝着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方向进行调整,发展战略要注意从利用别人的市场转向利用自己的市场,从出口导向型经济转向基于内需的经济。
“两个循环”并不意味着不要国外市场,更不是封闭起来搞自己的经济循环,而是要在继续参与国际竞争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不仅要以国内大市场体系循环代替“两头在、大进大出”的单循环格局,而且要让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链接起来,以国内市场的发展和壮大,促进和带动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市场循环。
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在实现这种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中,能否建成统一、竞争、有序、开放的市场体系,成为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前提和基
础。而市场体系的开放,不仅是对外开放,而且是对内开放。要
从过去强调对外开放,转向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既要以对外开放倒逼对内开放,更要以对内开放促进和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和层次。
一是要明确对内开放就是对本国公民的开放,要把政府机构为民众包办的一系列经济事务的选择权赋予个人和家庭,让其自由选择、自我发展。从开放的受益主体看,对内开放主要是对民营经济的开放,要运用相关法律破除一切针对民营企业的行政壁垒和政策歧视,争取与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公平的竞争条件,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实行自由进入和自由退出。重点鼓励其创新发展和兼并收购发展,鼓励其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迅速做精做强,让其有驰骋全球市场的竞争能力。
二是要通过推进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为全国统一市场建设奠定基础。要重点运用国家战略破除区域行政障碍,进行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试验,总结经验逐步推开,推动形成中国统一、开放、竞争和有序的统一大市场格局。
旗帜鲜明千方百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7月21日下午在京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体系不断发展,各类市场主体蓬勃成长。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冲击,我国很多市场主体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
一年岁中,中共中央召开企业家座谈会,为经济发展把脉。明确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更加突出市场主体地位、作用,为凝聚更大共识、鼓舞更强士气、汇聚更多智慧、聚合更大力量,为实现今年经济平稳更好发展营造积极良好氛围。
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和国际经济走势影响,国内经济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第二季度经济由负转正。面对经济发展需求,谋划经济长远发展布局,这次座谈会,是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布局长远的会议。是突出市场主体
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动员会,对于增强各类市场主体发展
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裨益极大,将会产生深远影响。
旗帜鲜明保护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就必须尊重和保障市场主体地位,突出市场主体作用
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力量载体。既为市场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又为科技创新贡献重要力量,既为充分就业提供巨大空间,又为培育和壮大经济品牌创造无限可能,为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尊重和保障市场主体地位,突出市场主体作用,就必须依法保护市场主体享有的各类发展权利,充分运用好《民法典》《外商投资促进法》等各类法律,尊重和保障企业家,充分发挥好企业家精神,以科学完善的法律制度为市场主体提供坚强后盾,让市场主体发展上有信心、前进路上有奔头、发展前景上有希望、权益保障上有支撑,以此调动起市场主体求发展的强大动力。
旗帜鲜明保护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政策优化营商环境
经济发展不是一时一势的社会发展过程,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社会发展事件。要根据国内和国际经济发展形势,深入了解市场主体发展需求,破解市场主体发展中的困难和瓶颈,依法维护市场主体各类权益,在完善各类法律框架基础上,就必须与时俱进推进各类促进发展的“政策包”,不断破除影响市场主体平
等发展的障碍,不断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不断优化市场主体
有序竞争的发展环境,破除“玻璃门”,消除灰色壁垒,让市场主体在统一市场内快马加鞭的发展,在完善政策支撑上要多踩“油门”,在阻碍发展因素上要多踩“刹车”,真正让市场主体在发展效率上更快,在发展质量上更高,在发展成果上更强。
旗帜鲜明保护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帮助支持市场主体在更广泛的发展阵地实现发展
受疫情和国际经济形势、国际经济政策影响,会议提出立足国内市场大循环,充分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是非常科学正确的发展定位。明确发展方向,明确市场定位,才能让经济“适销对路”,事半功倍。坚持国内大循环,充分挖掘国内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优化供给侧,满足不断提升的“需求侧”,供需双方相得益彰,市场主体就会不断积累发展力量,增强发展信心,培育产品品牌,为充分利用好两个市场构筑更为强大的后盾支撑。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强大的发展动力。一年岁中的经济座谈会,为的就是让市场主体,以更加清醒的头脑,更加明确的方向,更加厚实的发展后劲加快发展。只要各类市场主体,充分认识经济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好经济发展规律,依法挖掘发展动力,就会在党的领导下,在各类政策的支持保障下,为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积极磅礴力量,创造无限风光。
千方百计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在7月21日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总书记充分肯定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高度评价各类市场主体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作出重要部署,让企业家吃下定心丸,为各类市场主体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提供强大动力,为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坚定信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体系不断发展,各类市场主体蓬勃成长。到2019年底,我国已有市场主体1.23亿户,其中企业3858万户,个体工商户
8261万户。正如***总书记指出的,这些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今年是特殊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很多部署,也打乱了很多经济发展的规划、政策。我国很多市场主体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今年,我国经济一季度大幅下
滑,二季度企稳回升、由负转正,增长3.2%,上半年国内生产总
值下降1.6%。当前,经济发展的紧迫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性,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的重要性,都要求我们增强信心,迎难而上,保护、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市场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发展。
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首先,要落实好纾困惠企政策。无论是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还是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亦或是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的具体行动,都要确保相关政策措施落地生根,直接惠及市场主场,增强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
其次,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好的营商环境就是最好的口碑和最大的吸引力,可以吸引各类资本的投资,给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好的营商环境离不开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要了解企业家所思所想、所困所惑,多听企业家的建议、意见,支持企业家心无旁骛地扎根并深耕中国市场,给经济的持续发展添砖加瓦。还要高度重视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其涉及面广,同样是激活市场主体活力的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面对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中国经济发展何去何从?说到底,千方百计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重中之重的工作。具体而言,各级各部门应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出台保护支持市场主体的政策措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使广大市场主体不仅能够生存下
去,还能实现更大发展,最终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乘风破浪、行稳
致远。
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创造更好环境
市场主体是国民经济的细胞、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源泉。能否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关系着我们能不能在当前复杂形势下战胜困难、化解风险,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奠定坚实的基础,确保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前不久,***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使广大市场主体不仅能够正常生存,而且能够实现更大发展”。之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明确提出:“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这些重要要求和部署,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为市场主体注入了强大信心,对于推动各类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统计,到2019年底,我国已有市场主体1.23亿户,其中企业3858万户,个体工商户8261万户。这些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
推动者。回顾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遇到的各种风险和冲
击,无论是迎战国际金融危机还是抵御自然灾害,很多市场主体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
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的变化,党中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可以说,能不能保护好并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对于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至关重要。一方面,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客观要求来看,只有大力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才能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扩大最终消费,为居民消费升级创造条件,促进国内大循环。另一方面,从保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客观要求来看,只有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才能有针对性地打通堵点、补齐短板,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冲击,我国很多市场主体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一些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遇到的困难不可低估,迫切需要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我们要科学分析形势、把握发展大势,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困难、风险和挑战,进一步落实好我国已经出台的一系列纾困惠企政策,从以下几个方面
下更大功夫,为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创造更好的环境。
其一,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紧紧围绕政府和市场的有机统一推动相关领域改革,使“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协调运作、形成合力。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增强微观经济主体活力。另一方面,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效弥补市场失灵,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其二,确保宏观政策落地见效。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注重实效,通过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等措施,帮助企业降成本、增收益。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努力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把资金“活水”引向急需的市场主体,有效缓解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其三,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正常、健康的政商交往既有利于公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又有利于市场主体按照经济规律有序经营。“亲”与“清”两个字,清楚明了地指出了打造新型政商关系的关键。要在制度层面细化交往规范,保持政商关系清清爽爽,防止权钱交易、商业贿赂等问题,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其四,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市场主体活力的激发,离不开
企业家精神的弘扬。要通过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完善企业家正向激励机制,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等,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增强企业家创新活力、创业动力,鼓励企业家带领企业奋力拼搏,实现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竞争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发展,促进活力迸发的企业不断涌现。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
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高度重视,从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强调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不断走向完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前所未有。***总书记强调,“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离不开法治,改革开放越深入越要强调法治。要完善法治建设规划,提高立法工作质量和效率,保障和服务改革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加强涉外法治建设,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工作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通过加强法治建设为市场经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为此,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其核心要义是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
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在我国,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统一体现,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这就是党的领导力量的体现。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高度统一。在市场经济建设中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发挥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作用,科学认识新形势下经济工作的特点,依法做好市场经济的总体规划、科学决策,从而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激发市场经济活力。
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贯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个环节和方面。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是要在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坚持法律至上,坚持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尊重市场规律,保障市场主体平等,将法治的保障作用落到实处。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不断将市场经济纳入规范化、法治化轨道。进入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加快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提供法律支撑。
将法治建设贯穿市场经济建设始终,确保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注重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特点的探索,统筹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将法治建设贯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各个方面,维护市场主体权益、规范市场交易行为、促进公平竞争,不断提

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其中,维护市场主体权益,就是要依法
确立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确保市场主体产权清晰、权责明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市场经济中自主参与经济活动,实现高质量发展。规范市场交易,其要义是通过法律法规保证契约有效执行。市场经济中的大量交易行为是靠契约维系的,而契约的有效执行则依靠法治支撑。只有制定规范的法律制度并有效执行,才能确保契约有效、交易完成。促进公平竞争,是指在市场经济中,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实现优胜劣汰,合理配置资源。只有始终依法保障竞争公平,才能确保市场经济在竞争充分的基础上实现资源有效配置。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两个毫不动摇”是党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丰富和发展。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加强法治对公有制经济的保障,重点集中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服务,加强治理的法治化、透明度和公信力,加强对职务犯罪的打击,切实维护国有资本安全。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加强对民营主体的保护,注重在减轻民营企业负担、解决民营企业发展难题、创新拓展公共法律服务和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等方面着力。与此同时,还要以法治方式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
的关系。一方面,依法保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
善产权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制度,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另一方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规范政府权力,既要依法简政放权,防止干预过多,又要依规行使监管,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提高宏观调控和科学管理的水平,以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ulaiwenku.com/46358.html
(0)
上一篇 2022年4月29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29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