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并提高到战略高度,这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明确了重点、指明了方向。

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推进工农城乡协调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实现了农业连年丰收、农民收入持续提高、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登上1.2万亿斤台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呈现新面貌,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2万元,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农业农村形势好,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了基础支撑。

  同时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现在,农业发展质量效益竞争力不高,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弱,城乡差距依然较大。要采取超常规振兴措施,在城乡统筹、融合发展制度设计、政策创新上想办法、求突破。

  ***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明确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是一个重大战略思想,是党中央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导向和农业农村短腿短板的问题导向作出的战略安排,表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要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真正摆上优先位置。贯彻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指导思想,就要进一步调整理顺工农城乡关系,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源条件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信息流通等方面短板,显著缩小城乡差距。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很快超过l万美元、城市人口比重将很快超过60%、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将进一步下降,但农业的基础地位不会改变,大量农民生活在农村的国情不会改变,我国已到了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历史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着眼于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实施好这一战略,必须科学制定规划,强化制度供给,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亿万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产业兴旺,就是要紧紧围绕促进产业发展,引导和推动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生态宜居,就是要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大力改善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建设,保护好绿水青山和清新清净的田园风光。乡风文明,就是要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推进移风易俗、文明进步,弘扬农耕文明和优良传统,使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农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治理有效,就是要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让社会正气得到弘扬、违法行为得到惩治,使农村更加和谐、安定有序。生活富裕,就是要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济宽裕,衣食无忧,生活便利,共同富裕。在实践中,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把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首位,拓宽农民就业创业和增收渠道;必须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体现农业农村优先的原则;必须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保留乡村特色风貌。

三、不断深化农村改革

  我国改革是从农村起步的,新时期增进农业农村动能,推进乡村振兴,根本还要靠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文件,作出了长远性、战略性制度安排,农村改革“四梁八柱”基本建立起来了,今后要抓落实、抓深化。

  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这是重大决策,使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从第一轮承包开始保持稳定长达75年,彰显了中央坚定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决心,是一个政策“大礼包”,给农民又一个“定心丸”。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时间节点与第二个百年战略构想高度契合,既稳定了农民预期,又为届时进一步完善政策留下了空间。2016年底中央下发《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这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大创新,实现了土地承包“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回应了社会关切,满足了土地流转需要。要按时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三权分置”多种实现形式,真正让农户的承包权稳下去、经营权活起来。

  二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是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后又一项农村改革中的大事,目的是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要抓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把集体家底摸清摸准;稳步扩大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范围,推广成功的经验做法;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提高农村各类资源要素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多途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三是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总的方向是适应市场化、国际化形势,以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为核心。主要是改革完善财政补贴政策,优化存量、扩大增量,更加注重支持结构调整、资源环境保护和科技研发等,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利益补偿机制。以市场化为方向,深化粮食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减少对市场的直接干预,保护生产者合理收益。完善农村金融保险政策和农产品贸易调控政策,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四、加快建设现代农业

  ***总书记强调,没有农业现代化,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当前,农业现代化仍是“四化同步”的短腿。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确保到2020年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力争到2035年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迈入世界农业现代化强国行列。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要重点抓好几方面工作。

  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解决好十几亿人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是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要巩固和提升粮食产能,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保护耕地,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保护提升耕地质量,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加快划定和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和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

  二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是现代农业的“三大支柱”。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农业服务业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农业,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提升农业科技和装备应用水平,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机械化和信息化,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组织化、规模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三是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调整优化农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布局结构,促进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销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强化质量兴农,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程化监管,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放在突出位置,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当前要以玉米为重点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以生猪和草食畜牧业为重点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以保护资源和减量增收为重点推进渔业结构调整,以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双创”为重点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同时,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农业节水行动,强化湿地保护和修复,推进轮作休耕、草原生态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加快形成农业绿色生产方式。

  四是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新型经营主体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转方式、调结构、走向现代化的引领力量,要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主体,推进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等多种经营方式,提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我国国情决定了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普通农户仍是农业生产的基本面,要保护好小农户利益,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让小农户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进入规模经营、现代生产,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大力发展多元化的农业生产性服务,完善农资购买、机种机收、统防统治、烘干仓储等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探索建立公益性农技推广与经营性技术服务共同发展的新机制。

五、加强农业农村基础工作

  坚定不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以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根本目标,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实现农村长治久安。

  一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三治结合”是加强乡村治理的思路创新。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推进村务公开,发挥社会各类人才、新乡贤等群体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推进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建设,开展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整治,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守法用法,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明风尚,依托村规民约、教育惩戒等褒扬善行义举、贬斥失德失范,唱响主旋律,育成新风尚。

二要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干部的培养、配备、使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要强化党的“三农”政策宣传和专业知识等培训,提升指导服务“三农”的本领。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农村、关心农业、关爱农民,县乡党委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要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村官工作,抓好选派“第一书记”工作,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选任乡镇领导干部的力度。“三农”工作队伍要对农业农村农民有深厚感情,传承“三农”工作的价值理念和优良传统。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ulaiwenku.com/8851.html
(0)
上一篇 2022年4月18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18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