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曾永涛公开讲话汇编18篇!

目录
在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
在全市发展改革暨深入贯彻国发2号文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3
在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6
在全市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8
在全市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45
在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现场观摩暨半年经济工作调度会议上的讲话 62
在全市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暨经济工作调度会议上的讲话 74
在道真县调研座谈汇报会上的讲话 88
在2012年建议提案交办会上的讲话 93
在全市政府法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02
在全市经济运行分析会上的讲话 113
在全市统计调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22
在全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30
在全市物价暨价格调节基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41
在全市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50
在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紧急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163
在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69
纪念第40个“6?5”世界环境日的讲话 183
在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 话
曾永涛
(2013年1月25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及全省经济和信息化会议精神,总结2012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安排部署2013年工作。刚才,市工业能源委、市酒管局、市统计局分别作了很好的发言,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会上,市政府表彰了过去一年工业经济工作先进单位,与有关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状,目的是强化激励措施,落实责任制,进一步在全市上下形成主攻工业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下面,我着重讲两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把握形势,进一步增强实现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全市各级各部门尤其是工业战线的同志们共同努力,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概括为几个特点:第一,克服了“四大困难”。即积极应对经济持续下行、原材料产业低迷、白酒产业遭受多重冲击、工业保障要素形势变化等困难,科学研判,沉着应对,采取了电价补贴、调整煤调基金征收政策、实施白酒质量品牌专项整治等系列措施,保持了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快

速增长。第二,实现了“四个突破”。一是核心指标实现突破。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555亿元、工业投资完成564亿元,双双突破500亿元大关,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1200亿元。规模工业占全省比重的1/4,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二是园区建设实现突破。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4.8亿元,占年计划162.39%;建成标准厂房66.07万平方米;东南大道全线贯通。三是特色优势产业实现突破。特色轻工、能源化工、材料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完成产值1162.2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96%。白酒、卷烟等轻工业实现增加值383亿元,占规模工业比重突破70%。四是重大工业项目实现突破。茅台酒厂技改、海螺水泥、长征电气异地技改及风电、天蕴纺织技改、裕能科尔、台湾大鹏电子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或试产,务川氧化铝、绥阳煤电化、九鼎汽车等项目开工建设,成功汽车、桐梓电厂、二郎电厂等项目扎实推进,汇兴铁合金、遵义铝业、中电投绥阳煤电化热电联产项目列入省试点。第三,呈现“五个提升”。一是工业聚集发展的程度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园区吸引力进一步增强,资源型产业逐步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扎实推进,工业节能降耗目标全面实现,淘汰落后产能有效实施。二是市场主体培育效能进一步提升。全市5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比上年新增83户、达到716户,扶持创办微型企业3900户、带动就业2.1万人。三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新增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中国驰名商标产品4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个、贵州名牌产品18
个,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43户。四是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工业化与信息化加速融合,信息产业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3G、无线城市等扎实推进。五是保障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推进,工业发展条件日益改善;电网建设完成投资22.38亿元,电力保障能力增强;国资监管、企业减负、企业维稳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是全市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攻坚克难、负重拼搏的结果。特别是通过承办全省重点项目建设观摩会、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观摩会等活动,充分展示了各地工业发展取得的成果,提升了遵义形象,提振了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信心。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市委、市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工业发展、所有投身工业发展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3
年,是落实“十二五”规划、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和市委四届二次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抓好今年工业经济工作,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任务艰巨,意义重大。今年,省政府从推动全省工业经济发展考虑,对遵义工业提出更高要求,要求遵义加快发展,多做贡献;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工业在全力追赶、力争超越,努力实现“两个率先”目标中走前列、作表率,进一步确立在全省发展的领先地位,这既是对工业战线同志们工作的充分肯定,但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综合分析,今年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着有利的形势,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不利因素分析:一是宏
观经济下行压力仍将持续,发展成本高起,特别是融资难、征地成本增加、市场需求不旺等方面的问题依然存在。二是贵州高速高位的增长和全国增速减缓的矛盾,将给工业统计带来一定影响。三是白酒、原材料、化工等支柱产业受到的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四是园区建设进入攻坚期,资金后续投入困难,基础设施滞后问题进一步显现,产业承载能力亟待提高。从有利的因素分析:一是党的十八大、国发2号文件带来的发展机遇,特别是贵州要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中央必须给予更大政策支持,有利于我们争取差异化的政策促进工业发展。二是煤电油运等要素保障好于往年,为保持工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三是重点产业较快发展态势仍将持续。白酒、装备制造、特色食品产业仍将保持较快势头,煤炭产业企稳回升,原材料、卷烟、医药产业保持平稳,新兴产业较快发展。四是一批新建成投产项目将为工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因此,预计今年工业发展的整体环境应略好于去年。只要我们对问题和困难积极应对、趋利避害、攻坚克难,就一定能够继续保持和发扬全市工业发展强劲势头,确保全面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千方百计实现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13
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全力追赶、力争超越,努力实现‘两个率先’”为总基调,以“稳中求快、快中争先、快中求好、更好更快”为总要求,突出大企业引领、大项目带动、大园区支撑,实施“十亿骨干企业、百亿龙头企业、百亿产业园区、千亿产业集群”培育计划,着力解决配套基础设施和要素资源保障等瓶颈问题,强化科技创新和节能降耗,加快军民融合及工业化信息化融合,扩大工业经济领先优势,促进工业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努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在发展目标上:一是确保全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700亿元,同比增长23%以上;二是确保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三是加速工业转型升级,确保完成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任务。
在工作重点及主要措施上,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着力抓工业运行调度,确保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一是改进工业经济运行调度方式。强化对工业经济运行动态的跟踪、监测、预警、分析,加强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协调调度,加强企业生产动态调度,提升工业运行监测、分析和服务质量。二是强化煤电等要素保障。积极适应当前电煤生产形势,完善电煤保障机制,推动构建长期稳定合作的煤电关系;加强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征管工作,更好发挥煤调基金的调节作用;加强电力协调调度,争取鸭溪电厂、习水电厂及水电实现多发,千方百计保障企业用电,有效提高工业用电量;积极推进电力直供、煤电联营试点工作,确保汇兴铁合金、遵义铝业、中电投绥阳煤电化等热电联产动力车间项目建设取得突破。三是落实好省、市工业扶持政策措施。充分利用好丰枯电价、电价补贴等政策,及时、深入
地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原料、市场等问题,促使原材料等企业正常生产,促使工业存量作用稳定发挥,新建成企业稳定投产达产。四是主动适应统计方式的改革。统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培训指导力度,指导各地和各企业做好工业统计工作;超前对接、主动服务,帮助企业或项目业主完善手续,促进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项目纳入工业统计“菜单”;做好企业上规入库工作,做到依法依规统计、应统尽统。同时,加强与上级统计部门的对接工作,客观公正地反映工业经济发展情况。五是奋力夺取一季度开门红。立足从第一个月抓起,确保在一季度完成全年工作任务的23%以上,为全年工作争取主动。特别要注意和预防出现前两个月统计大起大落问题。
第二,着力抓项目攻坚,确保工业投资目标实现。今天推进的工业建设项目,就是明天工业发展的增量;今天的工业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工业产业结构。要牢固树立“项目经济”理念,奋力破解项目建设难题,主攻项目建设,始终保持工业投资强劲的势头,不断夯实工业发展后劲。一是加强项目谋划对接。根据市工能委目前收集汇总的情况,全市重点工业项目341个,今年计划投资535亿元,与全年投资目标相比有175
亿元的缺口。因此,各地要围绕资源优势、拓展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市场变化,精心筹备一批重点产业发展项目,对筛选出的项目要指定专人专门跑项目、争项目、引项目,特别要舍得投入一定资金提高项目前期工作深度,提升项目质量,增强对上争取和对外招商的吸引力。二是健全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坚持各级项目挂帮责任
制,坚持集中开工、每月调度制度,探索建立项目集中会审制度、项目推进联席制度等,确保项目扎实推进。坚持市级领导挂帮的产业和重点项目制度,并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部分挂帮项目。三是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以“十大工业项目”、“十大工业技改项目”为引领,确保全年实施重点工业项目100个以上。各地对筛选出的重大项目,各县(市、区)分管领导要紧紧抓在手中,全力推进,加速项目开工建设、建成投产。今年要确保贵州钢绳异地技改一期、航天成功汽车异地技改、桐梓火电厂、九鼎汽车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务川氧化铝项目、绥阳煤电化项目分别实现投资20亿元以上。四是重视抓好电网改造、信息通信等投资有保障的项目。地方政府和部门要大力营造良好环境,确保项目加快推进,其中电网建设投资完成21亿元以上、信息通信完成10亿元以上。
第三,着力抓重点产业培育,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一是充分发挥白酒产业优势。在大力推进名酒园区和白酒项目建设的同时,通过强化质量监管、品牌宣传打造、市场拓展、氛围营造,实施仁怀市白酒小作坊整治,推动赤水河流域环境保护,积极打造“中国酱香·赤水河谷”地域品牌,确保做大总量、提升质量、保持增量,努力实现年产量40万千升的目标。遵义产业投资公司成立后,要迅速展开工作,在加快建设赤水河白酒产业长廊中充分发挥作用。二是抓好“两烟”产业发展。推动遵义烟厂技改项目加快实施,确保实现卷烟55
万大箱以上,并进一步优化结构。三是坚持不懈抓好煤炭产业发展。加快推进转型升级步伐,积极实施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稳步提升煤炭产量和煤矿安全水平,确保完成原煤产量1200万吨,力争完成1400万吨。四是扎实推进原材料产业发展。在扶持原材料现有企业正常生产的同时,加速推进铝及铝加工、钛及钛加工等原材料产业项目建设,力争煤电铝一体化取得突破,不断延伸产业链,增强市场竞争力。五是加速推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扎实推进航天园区、成功汽车、九鼎汽车、桐梓汽摩等项目建设,依托航天科工集团在遵加快发展,力争引入新的项目,支持长征系列产品做大做强。六是推动其他产业加快发展。积极推动药业园区搬迁;扶持发展竹纤维项目;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发展智慧城市、无线城市。
第四,着力抓园区建设,增强产业承载能力。园区是工业经济的主战场、改革创新的先行区、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区。今年要大力实施“百亿产业园区”培育计划,强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确保完成投资380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00个,竣工投产项目100个,建成标准厂房70
万平方米。一是加快完善园区建设机制。要完善园区管理体制,从有利于发展、有利于工作、有利于争取上级支持的原则,统筹开发区和园区间的关系。探索健全园区持续投入和偿债机制,采取“以奖代补”等激励措施增强创建活力。二是加速完善园区规划和基础设施。要基本完成各园区总体布局和专业性规划。要将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摆到优先考虑的位置,认真研究产业园区与城镇建设紧密结合开发问题,统筹考虑园区路网、供排
水、供电、通讯之间的协调统一问题,突出园区核心区,实施“七通一平”基础设施攻坚,为项目入驻和园区功能发挥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建立园区梯次提升机制。争取全市19个园区全部列入全省100个重点产园区培育计划,更好争取上级的相关扶持。四是强化园区招商工作。在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走上正轨后,各园区要组织足够力量,腾出更多精力、财力重点抓招商,把招商引资作为解决资金困难,新增投资增量来源的重要抓手。坚持把招商引资同工业园区建设、重点产业发展等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领导、创新方式、主动出击,务求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
第五,着力抓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工业发展水平。一是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对工业经济工作的指导。这次会上对去年工业经济工作进行了表彰奖励,今后每年都将继续,并将完善和加大考评奖惩。市级重点从健全机制、品牌培育和集中打造、市场拓展、重大项目协调攻坚、营造环境等方面加强组织协调领导。二是更加重视科技创新、信息技术等在工业领域的运用。推进工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提升工业信息化水平,力争创建一批示范型企业,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做好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三是坚持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在项目建设中,坚持产业、环保、安全等标准,注重依托园区建设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控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确保完成企业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任务,促进资源型行业要素资源向技术先进企业集中,提高资源就地转化率,提升产业增加值率。四是注重企业品牌
培育。积极推进百花药业、习酒公司等企业上市工作,着力实施百亿企业培育计划,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发展,积极实施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促进非公工业健康快速增长。五是健全国资监管体系。出台加强国资监管有关文件措施,理顺工作机制,完善国企领导干部管理体制,提升国资管理水平。六是高度重视企业维稳工作。妥善处理好企业与周边群众的关系,做好征地拆迁工作,着力构建和谐矿群、企群关系,为企业生产或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环境。进一步落实责任,及时协调处理国企改革等方面问题,确保社会稳定,特别要高度重视并及时化解在“两会”、春节期间出现的企业不稳定因素。
在全市发展改革暨深入贯彻国发2号文件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曾永涛
(2013年1月18日)
同志们:
市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市发展改革暨深入贯彻国发2号文件工作会议,是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抢抓国发2号文件机遇,落实市委、市政府2013年工作部署,坚定信心、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努力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全力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刚才,袁竞同志总结了我市2012年发展和改革工作,对今年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讲得很好,我全部赞成。下面我讲两个方面的意见:
一、充分肯定2012年发展改革工作取得的成绩,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2012年,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国发2号文件等重大机遇,牢牢把握“稳中求快、快中保好、能快则快、又好又快”的总要求,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用发展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了“增长提速、投资增加、调整加快、活力增强、
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一年来,全市发改系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新思路、积极履职、求真务实、主动作为,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主体指标全部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43.93亿元,增速为15.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231.99亿元,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22.1%;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176.48亿元,增速为71.7%,比去年同期快27.3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完成288.33亿元,增长42.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3亿元,增速为33.5%;人均收入、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等主要指标均取得重大突破。根据省统计局对市县经济发展增比进位初步综合测评,我市获81.93分,排位从2011年全省第4位上升至第1位;4个县跳出全省增比进位排序后十名。
(二)规划编制和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抢抓国发2号文件实施机遇,全力对接国家重点区域经济规划,14个县、市(区)及新蒲新区分别进入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乌蒙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全年从发改渠道共争取到国家及省投资39.62亿元,成功申报企业发债48亿元。开展了20个重大专题研究,积极参与黔中经济区、黔北经济协作区等规划编制,储备项目5000余个,总投资1.5万亿元,遵义干部学院、国家公路客运枢纽等一批事关遵义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健全完善按季调度、集中开工、领导挂帮
等项目建设工作机制,三次召开全市高规格、大规模的重点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四次集中开工重点项目751个,完成投资297.8亿元。
(三)结构调整明显优化。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三次产业发展协调性增强,二三产业比重稳定上升,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3︰45.9︰41.8。工业方面: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产业布局不断优化,白酒、卷烟等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产业园区加快建设,我市已列入国家第二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和国家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农业方面:农业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0家;湄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挂牌;桐梓县、遵义县获“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称号;湄潭获“全国十大茶叶生产发展示范县”称号;正安“中国白茶之乡”、“中国大鲵之乡”品牌申报成功。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成功举办全市首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遵义国际商贸城等一批专业市场加快推进,市场体系不断完善。
(四)改革开放活力明显增强。区域合作、市校合作、政银合作、政企合作不断拓展和深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稳步推进多层次、宽领域改革,市县财税体制进一步完善。农村产权制度、中小企业融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矿产资源配置等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市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明显,文化体制改革获文化部表彰。
“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通过复查验收,在省内率先开展商标权质押,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取得实质进展,扶持微型企业发展“3个15万元”政策措施有效落实。国家级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挂牌,省级经济开发区达到12个。
(五)社会民生事业明显改善。“十八件民生实事”预计完成投资55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新增城镇就业10.5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1万人。40余万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受益于营养改善计划,普通高中集团化发展渐成规模,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62.34%。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人口计生工作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10.4‰、5‰以内。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全面推行,村医待遇补助政策全面落实。改造农村危房4.3万户;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8万套,竣工城镇保障性住房1.7万套, 1.8万户低收入家庭享受廉租住房保障。习水县及全市20个重点乡镇实现“减贫摘帽”目标,20 万人脱贫。完成生态移民搬迁4320户/1.84万人。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加强,中心城区优良天数达352天;全市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9.45%;凤冈县被列为“全国生态文明重点宣传区”,湄潭、赤水、正安获省级生态县命名。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全市发改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开放开发、改革创新、三化同步”要求,认真履行职能职责,确保增长抓调控、谋划长远抓规划、争取投资打基础等卓有成效的工作是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
发改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运行中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不大,人均占比不高;二是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节能减排压力大;三是制约发展的瓶颈仍然存在;四是发展环境与加快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对于这些问题,要求我们必须以加快发展、创新发展的办法统筹加以解决。
二、准确研判当前发展改革形势,扎实抓好2013年全市发展改革工作
2013年是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战略部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的关键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更宽广的视野,辩证地分析经济形势,更加积极地抢抓机遇,更加主动地应对挑战,更加有力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总体看,今年依然是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相互交织影响的格局,这就需要我们对面临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作出一个基本的判断,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增强做好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的主动权。
有利因素:近年来一系列稳增长、促转型的政策措施,累积效应会逐渐显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将为扩大内需、发展实体经济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继续深入推进国发2号文件的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也即将研究出台支持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这些都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从我市看,随着发展思路和目标的进一步完善,发展基础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2012
年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为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不利因素: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仍较脆弱。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外需短期内难有大的起色,消费内生增长动力不足。国民经济运行中长期积累的一些问题与值得注意的新情况交织并存,制约经济健康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还很突出。区域竞争中我市仍未改变资源、初级产品及人才流出地的局面,省内面临的竞争态势更加激烈,使我们在配置资源、争取投资和扩大市场等方面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资金压力、供地压力、要素保障压力、物价上涨压力以及协调和化解利益冲突、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将对今年的发展产生明显的制约作用。
2013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机遇空前、挑战巨大的一年,全市发展改革任务相当繁重,大家一定要按照“增信心、保增长、抓项目、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的要求,深刻认识经济形势的发展趋势,积极适应宏观调控政策的新变化,下大力气争取中央支持,解决好遵义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和谐进步。
(一)始终坚持以经济运行监测为重要手段,努力提高统筹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加快全市经济发展,我们面临提高质量效益和壮大经济总量的双重任务。做好经济运行监测和分析,能够全面了解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客观分析形势,把握好经济调节、调度的重点、力度和时机,能够及时总结经验,查找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经济发展。一是要强化领导。各县、市(区)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经济运行监
测分析工作,分管领导更要亲力亲为,适时调度,随时掌握改革发展中的重大变革、重要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发改部门要充分发挥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牵头抓总作用,当好党委、政府抓经济、抓发展的参谋助手,及时为重大问题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二是要提高能力。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发改系统的同志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适时掌握形势发展变化,掌握国家经济发展政策,主动更新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切实增强把握规律,增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努力成为推动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的行家里手。要建立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形成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适时研究分析经济运行情况。三是要加强调研。要围绕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调查研究,善于从错综复杂的形势变化中把握经济运行的规律和趋势,及时发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对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重要事项,要未雨绸缪,准确把握,完善政策,正确应对,努力提高驾驭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始终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努力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今年全市预安排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56亿元、增长17%,力争1685亿元、增长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0亿元、增长53%,力争2088亿元、增长60%。要完成年度投资目标任务,抓项目是重要支撑,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项目建设切实抓在手上。一是加强项目谋划储备。今年全市拟安排重大工程项目418个,总投资5016
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828.3
亿元。各地要早安排,早谋划,准确把握国家、省的政策导向和投入重点,立足市情、县情谋划项目储备,要准确把握政策信息,对上级出台的投资政策、产业政策要密切关注,认真研究,及时捕捉项目信息,领会投资要求,准备投资条件,形成多领域、多结构的项目储备库。二是狠抓项目前期工作。项目前期工作水平直接关系项目的有效实施,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在项目前期准备上下功夫,要充实专业人才队伍,把项目工作落到实处,要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的项目工作机制,增加更多成熟度高的投资项目,为扩大投资创造基础条件。三是狠抓项目跟踪管理。继续按照“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种机制、一抓到底”的要求,实行每个重大项目有一名县级领导牵头挂包、相关领导协助、职能部门负责、有关单位配合的分级负责制。对项目建设各项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层层落实到人,形成上下联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对项目推进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项目负责人要及时组织协调解决,形成良性的项目推动工作机制。今年我们将采取分四大区域开展项目观摩会的形式促进项目建设,让大家在同一区域、同一起跑线上拼实力,比效果。四是加快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项目落地创造条件。目前,我们园区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的问题仍是制约项目推进,尤其是工业项目推进的主要因素,各地要继续在完善园区路网、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下功夫,加快完善园区功能配套,着力提升园区的承载力和竞争能力,搭建承接项目的
新平台,保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地。五要加强要素保障。重点是要解决好资金、土地问题。资金方面,除积极向上争取政府投资外,要统筹安排地方财力,拿出必要的前期工作经费,增加经费投入,今年市政府已安排7000万元,用于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拉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开展前期工作,各地也要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作为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经费;要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领域建设,要积极拓展融资方式,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加强与金融机构、证券企业等部门的沟通合作,努力提高融资总量。供地方面,要继续加大向上争取用地指标力度,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低丘缓坡土地开发试点,盘活土地存量,提高土地投资强度,灵活运用土地利用政策,积极创造项目开工条件,做到成熟一处,开工一处,推进项目加快建设。
(三)始终坚持以贯彻国发2号文件为抓手,努力挖掘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国发2号文件是首个从国家层面全面系统支持我省的综合性政策文件,也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文件颁发以来,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主动对接,加大跑部进京的力度,在政策支持、项目支持、资金支持等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今年,是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的关键一年,有去年工作的基础,今年很多争取的政策、项目都很快见成效,大家一定要深入推进落实。一是思想认识要再提高。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要思想再统一、认识再提高,
始终把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的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把贯彻落实文件放在实施“三大”战略、建设“三宜”城市的大局中去认识思考、去研究谋划,按照把政策变项目、项目变投资、投资变效益的要求,切实做到学习、方案、项目、资金、宣传“五落实”。二是项目谋划要再深入。要结合战略定位和空间布局深入谋划项目、结合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深入谋划项目、结合重大专题研究深入谋划项目。三是落实力度要再加大。既要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又要加大向上对接力度,同时还要加大协调配合力度,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配合,形成合力。四是信息反馈要再强化。一方面,要加强纵向的信息反馈。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要将向上对接的信息及时报告市委、市政府,并互相通报,做到信息对称、反馈及时、资源共享,坚决防止因信息不畅而导致项目落空。另一方面,要加强横向的信息收集。盯住省内其他市、州向上争取项目的情况,做到知己知彼,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把工作抢先在前。
(四)始终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激发加快发展的新活力。按照省委、省政府重点领域改革一系列战略部署,要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激发全市科学发展、后发赶超新活力。一是抓好农村产权制度领域改革,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流转规范”的产权制度。全面推广“三资转换”,稳步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二是抓好中小微企业融资体制
改革。要千方百计扩大民间投资规模,创新融资方式,合理降低门槛,减少审贷环节,在利率、期限等方面尽量满足中小微企业灵活多样的信贷需求,确保在短期内迅速提高中小微企业融资比例。大力推进担保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形式多样的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三是抓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清理、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推进招标投标管理改革,建立和完善统一规范的招投标和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理顺和规范部门职能职责,健全部门协调机制,解决职能交叉、政出多门、推诿扯皮、各自为政、政令不畅等问题。四是抓好公共服务体系改革。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等综合改革;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要求,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按照省、市统一部署抓好落实,不得延误改革发展大局。五是扩大开放开发。积极推动遵渝战略合作和上海—遵义对口帮扶工作。加快国家、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全力打造国家、省级外贸型基地,要加强口岸和外贸基地建设,力争申报设立1个综合保税区,1个保税物流中心,设立航空、陆路、水路口岸,实现货物通关便利化;有条件的县(市)也要争取设立海关、检验检疫等机构;要设立县级外汇办事服务机构,吸引和方便外商投资创业。
(五)始终坚持严格的制度管理,以过硬的措施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一是执行严格的督查督办制度。要把重点项目跟踪督查作为工作重点,特别要对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生态移民项目等事关民生、事关全局发展的重大项目列入督
查重点,要将项目建设前期准备工作、项目审批部门的审批时限、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部门协调等作为重点督查督办内容,真正形成各级各部门全力以赴盯项目、促投资、保增长的良好工作格局。督查情况要跟踪反馈,要树立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的权威性。二是实行严格的考评考核制度。继续对重大项目推进工作实行“月调度,季考评”,加大督促检查和考核奖惩工作力度,对一批投资大、推进快的优质项目进行表彰,对一些动作慢、管理差、影响大的项目责任单位要予以通报批评。要进一步优化项目建设考核评比机制,要将重大项目推进的过程考评与年终考核有机结合起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项目有序实施。三是实行严格的项目监管制度。进一步加强对重大项目质量、进度、资金、安全的监管力度,确保项目按程序规范建设。加大项目审计稽查和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健全审计、稽查、监察沟通协作机制,加大违规问题处理处罚力度,不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
(六)始终强化统筹协调和部门协作,合力推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要主动协调。发展改革部门作为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工作面广、量大、点多、线长,要在繁杂的工作中,充分发挥好综合协调职能,要在抓好计划、规划的衔接落实、政策措施的配合运用和建设项目的协调服务等经常性工作的同时,更多地把精力放在解决我市加快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的综合协调,解决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协作,特别是在项目资金的申
报、争取支持上,要密切配合,加强衔接,相互沟通,形成合力,推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二要主动服务。要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改进服务方式,转变工作作风,主动、热情为地方服务、为基层服务、为企业服务,正确对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继续保持廉洁高效的优良传统。
同志们,今年全市发展改革任务十分繁重。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继续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为抓手,振奋精神,埋头苦干,齐心协力,锐意进取,为推进我市全力追赶,立争超越,努力实现“两个率先”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曾永涛
(2013年1月18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会议精神,总结2012年安全生产工作,安排部署2013年工作,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意识,强化措施,扎实工作,全力推动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刚才,祖彬副市长全面总结回顾了2012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并对2013年工作作了安排部署,讲得很全面、很到位,我完全赞成,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进一步筑牢安全生产思想防线,确保认识到位重视到位
2012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和工作部署,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狠抓“安全生产年”、“隐患排查年”、“标准化建设年”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连续12年保持了“双降”态势,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体现在:一是主体指标实现较大幅度下降。全年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下降34.44%和36.59%
,圆满实现了省委、省政府要求的年度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两位数、2字头”的“双降”目标。煤矿、非煤矿山、消防、建筑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指标大幅度下降,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从2010年的4.99、2011年的3.94,下降到1.16,降幅达2倍以上,为全省煤炭百万吨死亡率提前三年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和“摘帽”工作作出了较大贡献。多数地区安全生产形势较为平稳,全市有9个县、区(市)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不同程度下降或持平,其中,下降幅度在30%以上的有7个县、区(市)。凤冈县、务川县全年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实现“零事故、零死亡”目标,特别是凤冈县连续两年实现了“零事故、零死亡”目标。二是专项整治行动效果明显。以“百日安全隐患清剿行动”、“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为主的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开展,动员发动了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工作力度大,措施过硬,成效显著,从源头上有效遏制了安全生产事故易发势头。三是安全生产体系不断完善。建立完善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包保责任”等一系列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监管机制,目标责任更加明确,监管力量不断充实。安全生产投入不断加大,全年在煤矿、道路交通、消防、病险水库等领域投入安全生产专项经费2
亿多元。在安全生产考核督查上建立了党政、业务“双线”考核新机制,采取了安全生产工作政协民主评议和人大代表专题视察的新形式,实行了纪检、监察、督查部门联合牵头督查安全生产工作的新举措。建立寓服务于监管的监管新模式,体现了安全生产监管的个性化、人性化,监管、服务更加到位。四是安全生产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安全生产主题宣传、安全发展承诺、安全生产专访、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等活动深入开展,影响广泛,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监督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以及安全生产战线上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劳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声誉,是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仍将处于提速赶超、转型跨越的关键阶段,在此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压力也将不断加大,任务更加艰巨,还需要我们付出百倍的努力。面对越来越艰巨的目标任务,越来越重的安全生产工作压力,必须解决好三大问题。一是认识问题。实践证明,一切生产安全事故都可防可控,关键在于思想认识是否到位。如果思想认识不到位,则各项保障措施就不会落实到位,安全事故必然随之而来,一切发展都无从谈起。各级各部门务必清醒认识新时期全市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任务,牢固树立“抓经济发展是政绩、抓安全生产也是政绩”的思想,充分认识安全生产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是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是硬任务、硬指标和重大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紧紧抓住安全生产这项基础性、全局性工作,全力以赴抓基础、建机制,强监管、重落实,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二
是领导问题。过去的一年,部分县(市、区)安全生产指标不降反升。除了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全民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外,领导重视不够是主要因素。实践证明,往往事故多发地区,都不同程度存在领导重视不够的问题,对安全生产工作抓而不实、抓而无效。对此,各级领导干部务必要着力摆脱凭运气抓安全生产工作的错误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把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部署,列入重要的工作目标内容,把握安全生产新规律、新特点,深入调查研究,增强工作的预见性,掌握工作的主动权,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切实做到依法治安、科技兴安、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三是工作重点问题。衡量安全生产工作好坏的标准,就是看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是否实现“双降”,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亿元GDP死亡率、万车死亡率、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员死亡率是否都在省下达的控制指标内。根据全市安全生产规划,到“十二五”期末,全市安全生产总体死亡指标要控制在150人以内,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6以内。从我市目前的现状来看,煤炭产业作为全市支柱产业之一,同时也是安全生产事故易发、多发的行业,要在做大做强产业的基础上,百万吨死亡率还需要下降0.56。由于道路交通基础条件薄弱,道路交通事故指标长期居高不下,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占了安全生产事故总数的80%以上,必须要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总之,抓好安全生产,关键在人,关键在领导,只有认识到位、领导到位、工作落实到位,才能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二、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工作措施,确保举措有力整治有效
第一,狠抓专项整治。隐患是安全生产各种矛盾和问题的集中体现,是滋生事故的土壤,只有治理隐患,才能有效防范事故。要把隐患排查治理作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治本措施,作为实现安全生产变被动为主动的重要手段,切实抓好抓实。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隐患排查年”和“打非治违”等专项整治行动,重点突出煤矿、道路交通、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消防等事故多发领域,持之以恒地开展以企业自查、部门检查和政府督查,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和“打非治违”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做到打击一处、治理一片、巩固一方。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对专项整治工作的领导和协调,特别是牵头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组织实施、协调调度、督促检查职责,把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督管理结合起来,坚持整顿与规范并举,治标与治本并重,严厉打击无证无照和证照不全、依法关闭取缔之后又继续组织生产经营、瞒报事故、拒不执行安全监管执法指令、违法建设、违反建设项目安全生产“三同时”规定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该停产整顿的坚决停产整顿,该关闭的坚决予以关闭。对于涉及多个部门的安全生产问题,要开展联合执法,牵头部门要积极主动,配合部门要服从统一安排,强化协调配合,主动完成好承担的任务,形成工作合力,切实把各项整治措施落到实处。
第二,狠抓基层基础。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是安全
生产的基础和关键,是推动安全生产事业发展的基石,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起点。一要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各地要及时规范调整充实安委会,建立完善工作规则,定期研究分析安全生产形势,研究决定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各级承担行业安全监管职能的部门要设立安全监管机构,切实加大本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和应急管理工作。乡镇(街道办事处)安监站要综合管理好本地的安全生产工作。同时,各地要按要求配齐配足驻矿安监员、道路交通安全协管员、村(居、社区)安全员等,落实工资待遇,保持相对稳定,督促落实工作责任。矿山、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民爆物品、交通运输等高危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和建设工程项目,必须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按要求配备安全监管人员。二要加强基层安全监管能力建设。研究制定全市安全监管执法监察人员基本素质标准和队伍建设规划,推行执业资格证制度。今年6月底前,制定完成全市安全监管、执法监察机构和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基层基础工作队伍建设、基础业务和基本保障标准,积极组织开展达标创建和考核评定活动,推动基层基础工作科学化、专业化、制度化。要管好用好“十二五”期间市财政每年安排的1000
万元安全技改和科技引领专项经费,加快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系统建设。年内必须建成井工矿山井下安全“六大系统”,建成市、县、企业和覆盖全市矿山开采、城乡道路交通、水上运输、危化品储运、城镇消防、重大危险源、建筑施工等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综合信息化管理和监测预警系统。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示范工程创建活动,完成各类示范项目建设任务,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达标。加强市财政每年1000万元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加快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基地及区域救援中心建设,完善市、县(区、市)安监部门及重点行业主管部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市、县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加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修订、审查、备案和演练工作,依法督促矿山、危化、交通、建筑、重大危险源等高危行业企业按规定和标准建立专兼职救援队伍、储备应急物资,全面提高事故灾难应急保障能力。
第三,狠抓宣传教育。
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让政策法规与安全常识家喻户晓,形成“安全隐患、人人喊打”的社会氛围。加强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各类从业人员的培训,切实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努力营造“以人为本、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氛围。组织开展好“安全生产月”等主题宣传活动,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积极倡导安全诚信意识和安全道德观念,促进生产经营单位和从业人员自觉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为建立规范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奠定良好基础。
第四,狠抓责任落实。一要严格落实政府属地管理责任。进一步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党委主要负责人是本地安全生产工作的总负责人,对本地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承担重要领
导责任;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地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地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控制承担重要领导责任;其他负责人是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分管责任人,对分管行业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控制承担直接领导责任。主要领导要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按照有利于形成合力的要求,把安全生产工作抓住不放,把各项措施真正落实到位;分管领导要集中力量具体抓,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当中存在的问题,对专项整治、重大隐患排查要亲自安排,亲自带队检查落实整治措施;其他负责人要按照分工要求,抓好分管领域内安全生产部署、落实和监督检查。二要严格落实部门监管责任。承担安全监管职能的各行业主管部门,是本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工作的责任主体,对本行业领域生产安全事故控制承担相应监管责任,负责将生产安全事故控制在政府下达的控制目标以内,并负责指导下级政府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坚持“谁发证、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紧紧围绕安全生产的重点环节、具体问题,勇于承担安全责任,全力抓好安全监管,确保责任到位、监管到位、落实到位。各级安监部门要充分发挥安委办综合协调、监督检查职能,敢抓敢管,敢于协调,及时对各地各部门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工作进展滞后或工作不力的要进行督办,切实履行好牵头抓总的责任。三要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企业是做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责任主体,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的各项任务措施落实到企业生产管理的每个环节、每个岗位和每个员工。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理预案,深入开展岗位责任制教育和安全生产业务培训,加大安全生产投入,经常性、制度化地组织开展安全自检工作,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各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都要通过严格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实施分类指导和重点监管、跟踪落实整改措施,以及警示约谈、黄牌警告、责任追究等行之有效的办法,督促企业主动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重点加强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履职情况的监督考核,增强企业主要负责人抓好安全生产的责任心。对安全生产措施不落实、隐患长期不整改的企业要坚决依法予以停产整顿,情节严重的要坚决关闭。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安全生产不是一个单位的事,需要相关单位协同作战,拧成一股绳,发挥抓安全的整体效应。市安委会各成员单位要相互支持、主动配合,决不能推诿扯皮,更不能互相牵制。全市安全生产工作需要每一个成员单位认真履职,真抓细抓,以行业的“小安全”保障全市的“大安全”,以最紧密的配合形成安全生产的强大合力。
三、进一步加强督查严格奖惩,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第一,建立激励机制。细化安全生产绩效考核标准,改进考核方式,强化过程控制,注重工作实效,实行重奖重惩。各级党委、政府要负责对有关部门以及下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
履职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有关部门评先选优和干部职务晋升的考量依据。研究出台安全生产工作创新奖励办法,对在安全发展理论和实践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研究制订从事安全生产工作人员在职级待遇方面的政策措施,切实解决队伍壮大和稳定问题。逐步探索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和尽职免责制度,认真落实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各项规定,严查事故背后的权钱交易、失职渎职等违法违纪行为,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和警示约谈制度。各地要建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用于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及装备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宣传教育培训、表彰奖励、重大隐患治理、应急演练、联合执法等工作。要按照“有地方办事、有经费办事”的要求,认真制定县、乡(镇、街道办事处)两级安监机构标准化建设规划,细化标准化建设内容,开展基层基础达标创建活动。同时,各地要确保按照辖区总人口人均不低于2元的标准预算保障基层安监站(所)工作运行经费并逐年增长。企业要建立安全绩效工资制度,提高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绩效工资比重。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经济政策,加强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和管理使用。
第二,强化目标管理。会上,市政府与各县、区(市)、市安委会各成员单位和各专业办签订了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将于近期召开,待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正式下达后,各地和有关部门要抓紧细化分解,将目标任务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企业,使安全生产每个环节、
每个点都能实现责任的落实,做到人人有担子、个个有责任。继续执行党政、业务“双线”考核,体现过程与结果并重的督查考核方式,抓紧出台今年安全生产工作督查考核办法,通过不断健全和完善监督检查和考核奖惩机制,切实加大督查力度和检查频次,尤其要加大对各地各部门履行职责和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督查检查,确保安全生产工作有过问责、有功必奖、奖罚分明,真正将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切实提升安全生产工作效益。
第三,严格问责问效。严格执行“四不放过”原则,严肃追究事故责任。对发生事故的相关单位负责人,特别是责任不落实、工作不细致、失职渎职的,坚决依法从严追究,并及时向社会公布事故处理情况,用事故教训对社会进行警示教育,用事故教训推动工作。这里,我再提醒一下,安全生产的成绩是大家的,但追究责任是个人的,大家一定要认真履行各自的工作职责,珍惜自己的政治前途,切实抓好工作落实,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监管格局。
最后,强调一下春节、“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工作。春节临近,“两会”即将召开,大家务必充分认识到这是一个安全生产事故易发、多发的季节,充分认识到抓好这一阶段安全生产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政治意义,充分认识到抓好这一阶段的工作,就能为全年工作开好局、赢得主动、打好基础,决不能松懈麻痹,决不能掉以轻心。重点针对煤矿、道路交通、非煤矿山、烟花爆竹、消防、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企业,扎实、认真、深入地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活动,以更加严格的要求和更加严密的措施,明确任务、责任到人、措施到位,有效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各级各部门和各单位要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各级领导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一旦发生险情,确保信息渠道畅通,迅速如实上报,及时处置并随时掌握突发性事件和安全生产动态。
同志们,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我们要以更坚定的决心,更细致的作风,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工作,不断开创安全生产工作新局面,为推进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维护全市和谐稳定大局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市安委会向全市安全生产各条战线上的同志及家属道一声祝福,祝大家新春愉快、合家幸福、万事如意!
在全市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工作会议上的
讲 话
曾永涛
(2012年8月15日,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今年5月26日,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启动大会,对2012年全省扶贫生态移民工作作了具体安排部署,正式启动全省扶贫生态移民工程。7月24日,省政府再次召开全省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推进大会,要求各地加快工程进度,落实配套政策,深入推进生态移民工作。为认真贯彻落实好省的会议精神,做好我市扶贫生态移民工作,市政府决定召开此次会议。刚才,袁竞同志宣读了实施方案,对做好全市生态移民工作进行了详细安排,我完全赞同,请各地、各部门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就认真做好我市生态移民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做好此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是省委、省政府抢抓中央将我省作为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支持省份机遇,按照国发2号文件要求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从加快解决我省贫穷落后的主要矛盾、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和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艰巨的政治任务,也是一项
民生工程。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深刻认识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重大意义,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的决策部署,为全面完成我市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一)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是加快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迫切要求。按照国家2300元的扶贫标准测算,我市共有农村贫困人口144.2万人,占全市农村户籍人口的22%,其中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生活在深山区、石山区和石漠化严重地区,生产生活条件都比较恶劣,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导致这部分群众一直处在贫困线上,这些就是我们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同时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各级政府下大力气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将这些贫困人口搬迁安置到条件相对较好的城镇、产业园区,改善他们生产生活环境,创造脱贫致富的有利条件,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生活贫困和发展较慢的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是解决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我市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的武陵山区、乌蒙山区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能够有效的把区域发展和扶贫开发紧密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推动区域内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扶贫开发效果,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而且能够加快两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步伐,促进全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三)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是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
发展的有效途经。我市潜在石漠化和石漠化面积高达11783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8%,生态环境脆弱。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将老百姓从山区、石山区和石漠化严重地区迁移出来,有利于减轻迁出地生态环境压力,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扩大趋势,促进生态恢复、建设和保护,增强生态系统功能,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四)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是构建和谐社会、关注民生的政治任务。构建和谐社会、关注民生是我们长期的一项政治任务。实施扶贫生态移民是一项民生工程,关系到山区、石山区和石漠化严重地区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关系他们长远生计和发展,只有把这项惠民工程实施好,这部分群众才能真正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生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扎扎实实把此项工作做好。
二、认真把握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作特点和原则,有序推进生态移民工作。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要求, 2012-2020年全省有200万农村贫困人口搬出大山,分解到我市的任务是266481人。任务十分艰巨,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把握工作特点,切实注重工作原则,扎实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一要认清此项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自2001年我市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以来,十年累计搬迁贫困人口7759户/33119人;今年将易地扶贫延伸为生态移民,还要用9年的时间,将全市266481人从深山区、石山区和石漠化严
重地区搬迁出来,工作时间跨度长,任务艰巨,工作复杂,所以大家务必要从思想上、工作安排上做好充分准备,全力以赴打好这场“持久战”,把这项惠及民生的系统工程做细、做好、做实。
二要起步扎实、效果明显、样板引路。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是一项新的工作,开头较难。以前虽然开展过一些易地扶贫项目,但此项工作内容不同,需要各地、各部门做深做细工作方案,实现良好开局,让移民稳得住、有发展。同时要在实施条件好的、群众工作容易做的地方实施示范工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我们下步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要克服推进工作的畏难情绪。此项工作涉及千家万户,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生计发展,既要能够搬得出,又要做到发展好,所以难度很大;同时资金投入也有压力,国家和省的投资有限。为此,需要各地、各部门克服畏难情绪,做耐心细致的工作,想方设法解决资金问题,采取多项工作措施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确保此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四要在干中总结、少走弯路、发挥效率。此项工作是一项新的工作,牵涉范围广,涉及工程建设、移民生计、社会管理、承包地调整、基层组织建设等诸多事项。同时,移民对象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思想转变和群工工作难度大。所以,各县、(市),各部门务必充分认识扶贫生态移民工作特点,边干边总结,少走弯路,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在充分认清此项工作特点的基础上,按照“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的总体要求,在实施扶贫生态移民
工程过程中,认真把握好以下工作原则。
一是农民自愿的原则。要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先将有条件、积极性高的村庄和农户搬迁出来,不搞硬性要求、强搬强迁,确保尊重农民意愿。但一定不能认为农民自愿就做,农民不自愿就不去做,要通过做思想工作,积极动员,最终达到农民自愿。
二是先易后难的原则。注意把握好搬迁的节奏和顺序,从搬迁和安置难度小的地方开始实施,不搞盲目铺开、同步推进,确保协调有序搬迁。
三是突出重点的原则。明确搬迁的目标和方向,整合资源、逐村推进,不搞分散用力、全面出击,确保科学规范搬迁。
四是鼓励探索的原则。一是要充分调动基层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探索移民安置新途径新方式,不搞统一模式、一刀切,不断总结推广经验。二是要认真落实好“五个为主”,即搬迁对象以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特别是石漠化严重地区的贫困户为主,迁出地点以生态位置重要、生态环境脆弱的地方为主,搬迁区域以两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民族地区为主,安置地点以小城镇、产业园区为主,实施方式以发挥市、县党委、政府和矿山企业积极性、农民自力更生为主。三是要实现好“四个结合”,把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相结合,与发展旅游等特色小城镇相结合,与农村危房改造相结合,与基础设施向下延伸相结合,努力实现科学、和谐、有序搬迁。
三、切实抓住扶贫生态移民工作重要环节,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一)抓资金投入保障。要认真组织学习《实施方案》,按照《方案》要求落实好各级政府、各部门在移民搬迁中的事权和责任,并认真落实资金分担比例,加大财政预算投入,整合各类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构建科学规范的政府投入机制;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建立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工程实施,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要积极引导社会捐赠,帮助贫困群众实现移民搬迁。
(二)抓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基础设施向下延伸的要求,加快推进安置住房、道路、水电、通讯、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安置区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切实满足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要注意衔接好项目建设和移民搬迁的进度,科学安排建设时序,确保搬迁工作有序推进;要统筹考虑安置点和城镇、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建设项目,避免重复投资。
(三)抓民生保障。要高度重视后续扶持,开展技能培训,使更多有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在城镇和园区就地就近稳定就业;要健全农村低保和养老保险制度,确保六十岁以上老年人和丧失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要真切关心安置移民的生产生活,帮助解决户口、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等实际困难和问题。
(四)抓用地保障。要加强土地供应保障,加大土地整
治力度,认真开展未利用低丘缓坡实施工业和城镇建设试点,为集中安置创造条件;要加快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依法推进国有和集体土地流转,按照自愿原则有偿征拨农用地,严禁强征强拆,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各级国土部门要认真做好土地报件前期工作,抓紧按程序上报,立争得到及早审批。
(五)抓组织领导。省委、省政府将成立省扶贫生态移民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办公室在省发改委。各县、区(市)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办公室,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具体的办事机构负责此项工作的日常协调服务工作。市、县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实施方案》明确的各项职责,加强沟通配合,搞好政策衔接,形成工作合力。
同志们,生态移民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全市上下要按照省、市的部署,统一思想和行动,从落实国发2号文件的角度、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角度,进一步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生态移民这项重大政治任务落实好,把这项惠及广大群众利益的民生工程实施好,让党和政府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在全市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曾永涛
(2012年8月15日,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今天,市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市环保大会,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国家、省第七次环保大会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总结“十一五”以来的环保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环保形势,研究部署今后五年的环保工作任务。刚才,海泉同志通报了全市“十一五”环保工作情况和“十二五”工作打算,市政府对“十一五”时期环保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赤水市、红花岗区、汇川区、市发改委、市城管局从不同角度分别作了很好的发言。下面,我受秉清市长的委托,代表市人民政府就加强新时期环保工作,奋力助推遵义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面小康、率先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率先探索环保发展的新路子,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认清形势,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做好新时期环保工作上来
“十一五”以来,全市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各级环保部门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各有关单位通力协作,各企业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全市环保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环境质量有大改善。2009年降水PH年均值自开展监测以来
首次高于酸雨判定值5.6,成功摘掉“酸雨城市”帽子;2011年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实现历史性突破,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三项指标首次全部优于国家二级标准限值;中心城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连续3年保持100%,12个县(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提升到96.8%,湘江河水质达标率逐年上升,出境断面水质全部满足规定水质类别要求。二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有大提速。建成投运16个污水处理厂,全市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22.6万吨。建成中心城区等7个垃圾卫生填埋场和1个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日处理生活垃圾1235吨、医疗废物10吨。三是环境综合整治有大成效。中心城区主次干道柔化和4吨以下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全面完成,集中整治了土法烧矿窑群、粘土砖瓦群、土法烧瓦群和土法炼汞群,取缔“五小”设备2513台(套),关停遵义磷肥厂、华一纸厂制浆生产线、遵义发电厂,圆满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任务。四是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有大进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8.56%,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5.94%。共4县1市被正式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达49个,建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5个。五是环境监管水平有大提升。建成市在线监控平台,安装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设施101台(套)。建成16套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6个酸雨监控点、两套噪声电子监测屏、2辆专用应急监测车、2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和1个农村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
这些成绩充分说明,只要我们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在尽可能快的发展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完全可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共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环保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业增长结构性问题仍较突出,结构型污染削减仍较缓慢;二是城市(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不到位带来的污染防控难度加大;三是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仍较薄弱,畜禽养殖方式粗放,点多面广,农药、化肥使用量仍处高位,面源污染比较严重;四是环境公共产品供给与群众日益增长的环境诉求之间矛盾突出;五是老的环境问题尚未彻底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时有发生,环境监管能力不能满足新时期环保工作要求。这些问题都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通过科学发展的办法加以解决。而如何做到科学发展,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我认为必须把握好以下“四种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促进优化发展。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是遵义工作的主要任务。发展仍然是摆在第一位的,但这个发展,是科学的发展,也就是坚持“发展为要、环境优先,发展必须环保、环保为了发展”的原则,绝不可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绝不能重蹈“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覆辙。要发展新兴产业、环保产业,使经济发展与环保事业互相促进;要依靠资源而不要掠夺资源,要依靠环境发展而不要破坏环境发展;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做到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全市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我市经济后发赶超。
二是正确处理容量总量控制与生产力布局的关系,促进协调发展。要根据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状况等要素,科学划定 “优先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优先开发区能走多快就走多快,重点开发区要突出区域重点,限制开发区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禁止开发区要以生态促发展。配套科学发展的政策导向,合理产业布局。
三是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促进有序发展。把合理开发资源与加强生态保护紧密结合起来,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任务。要牢固树立资源价值观和科学开发观,既要积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努力谋求经济价值的实现,又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努力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防止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恢复、边开发边破坏、不规划就开发的行为。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以生态保护为重点,统一规划,集中开发,有序开发,防止资源浪费,实现开发与保护并举。
四是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社会稳定的关系,促进和谐发展。环境问题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还是社会问题。当前,因环境问题引发的信访和群体性事件呈现出快速上升态势,必须引起各级和各部门的足够重视。不能片面地看待环境保护,不能单纯注重环境保护工作,要正确认识环境保
护与社会稳定的内在联系,把环境保护作为维护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高度重视群众的环境诉求,切实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认真解决各类环境问题,通过加强环境保护,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
二、突出重点,破解难题,为率先全面小康和创模成功奠定坚实基础
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遵义要在全省率先全面小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发展,提速赶超,到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将实现2400
亿元。这么大的经济总量,对资源和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提出了新要求,尤其是我市资源型、能源型工业的快速发展,将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如果不抓紧做好环保工作,最终将难以实现发展的成果。因此,破解环境难题意义重大。克志省长在全省第七次环保大会上要求:“十二五”期间,全省九个市(州)所在地城市必须开展创模。特别强调遵义、贵阳要在全省探路子、作表率。这是省领导对环保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硬任务。遵义是第一个在全省提出创模目标的城市,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我们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硬件基础。率先在全省创模成功,既是落实省政府府的要求,又是建设“三宜”特色现代化城市的重大举措。我们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通过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先导、倒逼、增值、提质”的综合作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探索破解资源环境制约瓶颈,率先在全省探索出一条既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环境质量又得到有效改善的环保新道路。我们完全有信心通过新道路的探索和运用,在一个较长时期保持快速发展,并把加快发展带来的污染和能耗降到最低程度,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十二五”期间,全市环保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到2015年,中心城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50天以上,酸雨频率降至20%以下,县(市)城空气环境质量均达到二级标准。全市主要河流水质明显好转,无劣Ⅴ类水体,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考核达标率100
%。中心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各县(市)达95%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和污水处理率分别达100%和80%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一五”末降低16%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指标范围内。
为此,我们要集中力量,着力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着力推进创模工作,在加快“三宜城市”建设上取得更大进展。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创建,涉及到26项指标,包括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方方面面,其中有14项指标又涉及到各县(市)。因此,创模没有中心城区与县(市)之间的差别,全市14
个县(区、市)、新蒲新区都面临着同样的目标、同样的任务、同样的责任,大家一定要在这一基本认识上统一起来。遵义要率先成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这个要求很高,难度极大。自年初召开“双创一巩固”推进大会以来,全市创模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离指标体系要求,差距依然明显,特别是公众环保满意率、市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规划环评执行率、机动车尾气环保检验率、饮用水源保护环境管理等10项指标还远远达不到要求。按照创模规划进程安排,明年我们就要向国家环保部提交验收申请,有些指标靠突击完成是不可能的。全市上下只有更加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作好打硬仗的思想准备,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模工作上来,按照市政府《关于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难点指标攻坚措施的意见》,拿出强有力的工作措施,该上的硬件要抓紧上,该做的软件要抓紧做,缺项的工作要抓紧补,薄弱的环节要抓紧巩固,增分的项目要抓紧找,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创模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二)着力推进节能减排,在倒逼经济结构调整上取得更大成效。
节能减排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切入点和突破口,也是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措施。我们只有把污染减排作为全市重点工作来抓,通过节能减排的落实,实现我市环保“多还老账”、“少欠新账”的目标。一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坚决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落后生产能力,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推动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定全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培育壮大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和节能环保服务业;二是全面完成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酿造、化工、电力、水泥、冶炼及规模化畜禽养殖等重点行业的污染物减排项目建设。整合农业部门、水利和环保等部门专项资金,加大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实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完善已建县城污水
处理厂收集管网建设,改造现有污水处理设施,提高脱氮除磷能力。大力实施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等循环经济重点工程,积极推进赤天化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和茅台酒有限责任公司等实施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工程;三是要强化监管。严格按照省的“3+1+1”减排督查制度,进一步加大对现有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监管,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行为。实施在线监测装置和污水处理设施第三方运营,出台加强全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的规范性文件,强化对已建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管理,提高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收集率和处理率。当前,各地各单位最主要的任务是要严格按照年初市政府与各县(区、市)、市直相关部门签订的年度减排责任书的要求,加快完善已建污水处理厂管网、50个建制镇污水处理厂、50家白酒和50家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确保完成今年减排任务。
(三)着力提升园区水平,在推动新型工业化步伐上取得更大跨越。
工业园区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平台,是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把发展园区经济作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重大举措,另一方面,在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同时,一定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问题。一是要从长规划,科学论证,把好园区环境准入关。各工业园区规划均应与城市(城镇)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环保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园区的发展定位,要按产业集群和资源能源循环利用的原则相对集中,从而有利于污染集中治理和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形成。要按照生态工业循环经济的理念进行工业园区的设计,对入园的企业和产业类型设置门槛,
构建多层次的产业链网,使园区内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合理,资源能源得到高效利用。工业园区必须编制规划环评,对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做到早预测、早预防。要认真落实战书书记在6月18日召开的全省项目建设总结交流会上,在谈到节约资源、能源和切实避免环境污染时特别强调:“不管项目规模有多大,凡是可能让GDP
变灰、变褐、变黑的项目,坚决不能上”。严格控制新上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坚决防止引进污染产生量大、能源消耗高而又无治理资金、技术保障的项目;二是要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各工业园区在规划建设之初就要按照循环利用和集中治理的思路进行环保基础设施的设计,要优先保证所需资金,加快园区配套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要大力实施“退城进园”、“退二进三”,引导原有大中型企业向园区转移,发展新兴产业,实现“脱胎换骨”。通过实行循环利用和污染集中治理,为城市加快发展腾出容量空间,为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供保障。今后,生产性的工业企业原则上一律都要进园区,利用园区突出的环保集中处理优势,实施集聚发展战略,切实改变分散布局及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现有工业产业,调整企业结构,大幅度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升企业产品档次和减少污染;四是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立足资源优势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降低资源消耗,发展产业功能明确、产业规模较大、产业链条紧密的大型工业园区。最近,廖海泉到遵义氧化铝调研时,得知他们通过在原有生产工艺中增加一小个工段,就可以提炼出40
吨金属镓,就可以增加上亿元的产值,这是“纯利润”。增加的生产环节几乎不产生多余的能源消耗,并且还将原来和矿渣一起丢弃的镓金属进行了回收,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我们的资源项目,都应该这样,想方设法,把矿产资源“吃干榨尽”,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污染;五是坚持服务与把关相结合,推动项目入园建设。“十二五”,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投入将突破10000亿元,任务十分艰巨。全市各级职能部门,特别是环保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局高度,坚持服务为先,围绕发展抓环保,既要把好项目准入关,又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加强对工业园区建设的指导,为园区建设出谋划策,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引导工业园区建设走上正确的发展轨道,保证项目在园区落地。
(四)着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在解决民生问题上取得更大实效。
要围绕群众最为关注的饮用水安全、流域治理、噪声扰民、油烟污染、重金属和危险废物等重点环境问题,开展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的综合整治,切实解决事关民生的环境突出问题。一是抓饮用水源的保护。这是各级政府一个非常重大的职责和责任,要加大管理力度,加大必要的投入,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快速推进过程中确保饮用水源安全,我们必须坚守这条底线和红线。从现状来看,目前虽然水质是达标的,但饮用水源安全隐患还是较为严重。特别是中心城区水源“四库”和正在建设的中桥水库流域,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违法企业、违法农家乐和农民违章住宅、违章建筑不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一些房屋居然建到了取水口和水库岸边。金鼎、海龙、巷口三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因设计能力不足和管网不完善,大量集镇生活污水和农家乐、农户产生的生活污水,严重威胁饮用水源水质安全。据我了解,各县(市)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大家务必警醒,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好各辖区内的饮水安全,确保人民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市环保局要抓紧完成中桥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及时上报省政府批复。制定出台确保中心城区饮用水源地水质持续稳定100%达标的保障措施,明年争取在中心城区饮用水源地试行生态补偿机制。只有一个饮用水源地的县(市),在2013
年内必须建设备用水源并加以保护,启动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两城区、道真县、遵义县和仁怀市要完成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硬隔离设施建设,完成中心城区金鼎、海龙、巷口三镇污水处理厂扩能技改工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饮用水源现状调查和专项整治,取缔饮用水源保护区所有排污口。完善饮用水源应急响应机制。要实施最严格的地下水保护制度;二是抓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下赤水河和湘江的流域污染治理。赤水河,承载着我们发展千亿白酒产业的希望,同时也是国家级的长江上游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自2009
年起,赤水河茅台镇段、复兴段水质从Ⅱ类降为Ⅲ类,强化赤水河的保护刻不容缓。市的相关部门、流域内五县(市)特别是仁怀市,必须要高度重视并采取强有力措施,认真贯彻落实《贵州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和我市制定的《实施意见》,建立流域保护工作考核奖惩机制,设立流域环境法庭,扎实推进赤水河流域白酒、煤炭等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取缔“三无”白酒企业,加快推进酿造废渣综合利用保障系统建设,切实防治流域的水污染,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防止赤水河水质进一步恶化并逐步改善,确保千亿元白酒产业、二百里酱香长廊和争创世界第一蒸馏酒品牌的环境基础。湘江,是遵义的母亲河。随着中心城区的南拓北展,城区段不断延伸,目前,除丁字口断面水质稍好以外,其他各断面均超标。市里已要求环保局牵头编制“百里湘江水清岸绿环境保护规划”,市环保局要加大力度、加快进程,经科学论证后报政府批准,抓紧组织实施,在2013
年实现湘江水质达标,通过几年的努力,实现水清岸绿的目标;三是抓重金属污染防治。要合理规划涉重金属企业布局,严格落实卫生防护距离,人口聚居区和饮水、食品安全保障区坚决禁止新上项目。积极推进涉重金属、类金属、轻金属行业企业落后产能淘汰,减少重金属污染物产生。跟踪监测务川汞矿生态恢复治理后的汞污染状况、全市钼镍矿山重金属污染状况。推动建设由生产企业到零售终端组成的废旧电子产品、电器产品、电池、节能灯具等含重金属的生活消费品回收利用体系。要对全市所有涉重金属生产企业进行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对发现的隐患和问题,要严格整改,严肃查处。到2015年,全市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不超过2007
年水平;四是抓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以中心城区为重点,进一步整治和规范五金加工行业、废旧物品回收加工业和夜间烧烤店面,加强城区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整治工作,有效降低城区噪声污染。规划、住建和环保部门要认真研究,要拿出一个切实解决饮食服务业油烟(烟气)排放的办法,如能否建设专门的商用烟道,促进饮食服务业发展;五是抓辐射安全。辐射环境污染,现在已成为环保的热点问题、敏感问题,特别是日本福岛核事故以后。目前,这一块是我市环保工作最薄弱的环节,我们一定要实施针对性的管理,强化对放射源、射线装置等的监管,开展全市放射源普查和申报登记,建立动态数据档案,辐射安全许可证办证率要达到100%,有效预防辐射污染;六是抓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促进粉煤灰、炉渣、冶炼废渣、煤矸石、脱硫石膏以及矿产资源开发中的共生、伴生矿和尾矿等重点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中心城区初步实现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在中心城区和有条件的县(市)开展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试点,积极探索适合农村连片区域生活污水的处理方式。
(五)着力创建与保护,在改善农村环境保护上取得更大效果。要结合生态系列创建,大力实施生态保护和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一是巩固生态建设成果,深入开展国家、省级生态县(市)、生态乡(镇)、生态村、生态学校、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家园的创建。到2015
年,赤水、湄潭、绥阳、正安建成国家级生态县;二是认真落实《遵义市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推进方案》,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竹、还草、封山育林、水土保持、防治石漠化和生态修复等生态治理工程,提高森林复盖率。到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5%;三是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农村生态家园建设。积极争取中央、省级“以奖促治”专项资金,以“四在农家”为载体,大力实施“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能源”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继续实施农村户用沼气池,优化农村能源结构,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四是加强镇、村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积极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市)处理”,鼓励建设生活垃圾和废弃有机质资源化、能源化处理项目,推动绿色城镇建设;五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要大力引导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逐步降低农药、化肥、农膜使用量,推进有机农业和生态畜牧业示范县建设。
(六)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在全面提升监管水平上取得更大突破。把握新时期环境保护的特点,推进环境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一是加强能力建设,提升监管水平。要特别注重环保队伍建设,切实解决其在人员、装备、资金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2013年6
月前,要完成市、县两级环保“四大中心”达标验收。在建强镇、工业园区探索设立环保派出机构监管模式。市环保局要通过开展法制环保、民生环保、服务环保、数字环保、安全环保等品牌创建,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勇创一流的环保队伍,全面提升环境监管水平;二是开展创新执法,提升监管水平。建立相关部门环保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施部门联动、条块联动,真正形成上下左右齐抓共管,推进环保工作。市环保局要充分发挥统一监督管理职能,各相关部门要积极、认真履行好各自职责范围内的环保工作;三是争取全民参与,提升监管水平。各级环保部门要继续配合、支持人大、政协、新闻媒体和市民进行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广泛动员团结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环保工作的强大合力;四是强化技术服务,提升监管水平。建立各类环保专家库,为处理污染事故、解决企业环保难题、政府决策等提供技术服务。由环保专家对存在严重环境风险的重点污染企业进行“会诊”服务,查找问题,切实帮助企业提高环境风险应急处置能力。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奋力开创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责任到位。
基本的环境质量是公共产品,保护环境是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要强化政府保护环境的主导责任,在市级层面建立环境保护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全市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开发建设中的功能定位、环评、行政处罚、安全隐患等重大环境保护问题。定期举行成员单位会议,形成跨部门、高层次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实现环保从被动应对向主动管理转变,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事中协商转变,从环保部门单打独斗向多部门协作配合转变。市、县两级政府要对本辖区环境质量、总量减排和环境安全负总责。各地、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坚持亲自抓、负总责,定期研究部署环境保护工作,切实解决制约环境保护工作的难点、热点问题,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加强对重点区域、流域、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执法监管,坚决实施挂牌督办、黑名单、区域限批、媒体曝光等措施,认真查处和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对直排、偷排等恶意违法排污行为,要坚决予以严肃查处。
(二)加大环保投入,确保设施到位。
市、县两级政府要把环境保护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不断加大对节能减排、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境科技、试点示范和监管能力建设的资金投入,确保财政安排用于保护环境的支出增长幅度高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速度。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污水处理厂等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第三方营运费用、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县城污水管网完善,确保全市减排任务的完成;进一步理顺市、县两级排污费征收管理权限,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加大对监测能力建设的投入,尽快实现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9项全指标监测能力,确保2013年开展PM2.5监测。
(三)强化考核评价,确保问责到位。
近年来,我市相继实施了环保目标责任制、节能减排、创模问责制等一系列有效举措,今后要继续坚持。当前,要抓紧出台对全市各级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的办法及相关指标体系,纳入市、县两级政府绩效考核,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要严格环保问责制,市政府每半年通报一次各地环保目标完成情况,对完不成污染减排、环境质量目标和环境综合整治等环保重点工作的,要采取挂牌督办,区域限批等措施,并对相关领导和责任人进行行政监察、效能告诫,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环境质量长期得不到改善、超标排污问题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特别是在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中负有责任的地方政府领导、企事业单位负责人,要严肃追究责任。
同志们,环保工作使命光荣,任重道远。我们要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以服务大局为已任,以优化发展为目标,变压力为动力,为推进我市科学发展,建设“三宜城市”,实现“三个率先”而努力奋斗,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在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现场观摩暨
半年经济工作调度会议上的讲话
常务副市长 曾永涛
(2012年7月20日)
同志们:
根据本次会议的日程安排,与会同志利用一天半的时间,对我市中部区域三区三县的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现场观摩。下面,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就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讲三个方面的意见,一会秉清市长还要作重要讲话,如有不当之处,以秉清市长的讲话为准。
一、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固定资产投资进度平稳增长,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扩大投资需求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着力点,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努力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全力推进全市经济持续稳步增长。
(一)投资增速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今年上半年,全市各级各部门抢抓机遇,克难攻坚,狠抓项目建设,在宏观经济政策仍然实质性趋紧和环境气候因素较差(上半年全市平均有雨天气达108天)的双重压力下,项目建设整体加快推进,保持投资持续增长。1~6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605.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目标1302亿元的45.6%
,同比增长61.1%。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5.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目标1280亿元的38.7%,同比增长58.9%。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333.23亿元,增长72.0%;更新改造完成投资98.13亿元,增长28.5%;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60.29亿元,增长53.4%;其他完成投资4.03亿元,增长57.8%。528个市级重大工程项目完成投资35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42.3%,其中:计划新开工项目265个,已开工项目193个,开工率为72.8%,重大项目完成投资和开工率保持了较高水平,重大项目推进态势良好。据反馈,上半年,我市省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72.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286亿元的60.3%,完成计划进度排全省第三,比排名第一的六盘水市低7.1个百分点,但完成投资额是六盘水的2.6倍,多105.1亿元;比排名第二的贵阳市低0.7个百分点,完成投资额比贵阳少203.3亿元;比毕节市高14.2个百分点,多43亿元。重大工程项目总体顺利推进,将为后续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提供强力支撑。
(二)项目配套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为促进项目建设再提速,全市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抓项目、重服务、促投资”的工作原则,全力加强项目配套体系建设。一是园区建设扎实推进,为项目落地创造了条件。自2010年底全面启动园区建设以来,截止6月底累计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148亿元,今年1-6月,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63.48亿元。目前全市建成标准厂房22.96万平方米(不含企业自建自用标准厂房),进驻企业23户;在建标准厂房39
万平方米,预计今年将建成投用标准厂房60万平方米以上,力争今年达到100万平方米以上,可进驻企业50多户;二是以保障项目加快发展的制度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全市围绕“抓项目建设”这个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牛鼻子,出台并执行了《遵义市固定资产投资、重大项目和工业园区考核细则》、《市政府有关工作情况媒体公布方案》、《市级领导挂帮重大工业项目的通知》等。推行按季度分片区举行项目现场观摩会,项目集中开工,在全市掀起了 “比、学、赶、超”的新高潮。三是上项目、抓投资的认识统一,理念新、信心足。自去年“三个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各部门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加快投资增长为目标,思想更加解放,措施更加有力,理念更加创新,士气更加高涨,信心更加坚定。来自项目建设一线的“抓投资、上项目、促经济”,“项目兴、发展兴,项目上、全盘上”,“宁可站着睡、不让项目废”、“宁可掉肉、绝不掉队”等的发展理念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
(三)项目谋划储备机制逐步规范,实现了量的扩张。按照“项目进规划、规划变投资、投资变效益”的原则,以及“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各级各部门初步形成了滚动式的项目谋划储备机制,项目梯次推进更加有序。从量来看,各级各部门围绕武陵山区、乌蒙山区、黔中经济区以及“十二五”发展规划等谋划一大批项目,而且不少项目已付诸实施。特别是国发2
号文件下发以来,全市根据国家扶持重点和方向、围绕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突出优势,超前谋划,积极谋划了一大批项目,而且适时调度,为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创造条件。今年以来,市政府比较集中的项目调度就超过四次,分区(县)、分部门的专门调度更是每月、每周都有。经6月25日市发改委与各县、区(市)核对确认,14个县、区(市)以及新蒲新区共谋划储备项目10734个,合计总投资30420亿元。这些项目的谋划将会对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作出积极贡献。今年上半年我市在全省的综合评分排全省第一,这个成绩来之不易,是全市各级各部门辛勤工作的结果,希望大家继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继续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有力的工作措施把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二、项目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有喜有忧,加快发展的形势逼人,务必增强工作紧迫感和使命感
(一)努力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任务还很艰巨。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一直是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从消费来看,今年上半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92.98亿元,增长16.7%,但增速与去年上半年(增长20.5%)相比少3.8个百分点,呈下滑之势。 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775元,排全省第三,增速为18.8%,排全省第五;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229元,排全省第二,增速为14.0%
,排全省第七。虽然两项指标在全省排位约靠前,但总体水平不高。加之三产发展速度还不快,短时期内消费对经济增长还形不成强大的拉动作用。从外贸进出口来看,今年上半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完成15135万美元,增长19.9%。其中进口823万美元,下降31.0%;出口14342
万美元,增长25.5%。总量太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增幅有限。为此,我市目前要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最现实、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靠投资拉动,核心是靠固定资产投资,靠重点项目的强力推进。然而结合上半年的一些工作情况,分析我市项目投资现状,还有一些困难和问题务必引起高度重视:一是投资增速滑、欠进度、发展不平衡。先看增速,上半年,投资增速虽然总体实现同期增长,但纵向看呈下滑态势: 50万元以上投资1月增速为119.4%,2月增速为73.8%,3月增速为73.2%,4月增速47.8%,5月增速为56%,6月增速为58%。再看进度,投资进度未实现序时推进目标,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均衡推进计划二季度要完成50%,还差4.4个百分点;分月(按季)推进计划二季度要完成55%,还差9.4个百分点。再比各地发展,投资增速参差不齐,上半年50万元投资增速最高的83.6%(湄潭),最低增速才34.7%(桐梓),相差超过48.9个百分点,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为此,要实现全年目标任务,甚至要通过超额完成固投来为经济增长多作贡献,任务还很重、压力还很大。二是全省各地抓项目、促投资的势头强劲,我们一刻也不能放松。从上半年全省各地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看,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5.7亿元,增速为58.9%,绝对数排全省第二,增速排全省第五;贵阳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72.05亿元,增速为52.3%,绝对数排全省第一,比我市多476.34亿元,增速排全省第8位,比我市低6.6个百分点;毕节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6.37亿元,增速为67.1%
,绝对数排全省第三,比我市少39.34亿元,增速排全省第三,比我市高8.2个百分点;六盘水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3.85亿元,增速为66.9%,绝对数排全省第四,比我市少201.86亿元,增速排全省第四,比我市高8个百分点。同时,从今年省里举行的两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上了解到,贵阳、毕节等地抓项目、促投资不讲条件、不惜代价,大干快上,新上的大项目多,投资的强度大,项目建设场面壮观,发展势头迅猛,已形成了全面提速、加快发展的竞争态势,区域竞争更趋激烈,标兵在前,追兵在后,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全市上下务必增强紧迫感,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二)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还有很多薄弱环节。一是项目家底不清,概念模糊。各地各部门围绕《“十二五”规划》、《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等谋划的项目存在缺失或重复情况。如:在武陵山片区规划中,我市正安、道真、务川、凤冈、湄潭和余庆6县总项目个数为2998个,“十二五”规划中以上6县项目个数422个,经6月25日确认6县项目个数为3860个;乌蒙山片区规划中,我市赤水、习水、桐梓总项目个数2010个,“十二五”规划中以上3县(市)项目个数372个,经6月25日确认3县(市)项目个数为4761个。二是产业项目谋划储备短腿。从目前谋划的项目看,对资源禀赋、要素供给、需求及可能性等研究不足,导致谋划项目缺乏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6月25日全市对接确认的项目个数10734个、总投资30420
亿元,其中工业和能源类项目个数合计1641个仅占15.3%,总投资9762亿元占32.1%。这个数据与我市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左右的水平不匹配,说明了产业化发展类项目谋划无论在项目个数和投资规模,均不适应我市当前和今后实施工业化引领战略、加快工业化发展的新要求,这个情况务必引起全市上下的高度重视。同时,我市一些工业园区内的项目产业关联度、产业配套性欠缺,园区主业和特色不突出,制约了产业做大做强和竞争力的提升,有的园区配套的水、电、路等设施滞后,将会对园区下一步的营运发展以及园区扩容等形成制约,目前有的入驻企业就出现了缺水、缺电,污水、垃圾无处排放的情况。三是前期工作不扎实延误项目建设。因项目建设用地、拆迁、资金、规划调整、设计方案变更、前期项目审批等问题没有及时有效解决,导致计划开工项目实质性开工不足,部分开工项目不能较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如:2011年中央投资项目总计323个,总投资775168万元,截至目前还有41个未开工,完成投资369741万元,为总投资的48%。2012年中央投资项目开工率仅为10%左右(有投资计划未下达方面的特殊原因)。2012年两批次集中开工项目目前还有88个未形成实物工作量,其中,第一季度集中开工项目共227个,还有32个未开工,1—6月完成投资占年计划的42.33%;第二季度集中开工项目共172个,还有56个未开工,完成投资只占年计划的35.27%;“三位一体”规划我市新建中型水库28座,目前开工建设7座占25%,其余21座仅2个完成审查程序,1
个完成可研审批。我市“十二五”规划小型水库302座,目前已开展前期工作的只有18个占6%,其中,已具备开工条件的仅4个、已审批可研报告2个。四是协调配合不到位。一些重大项目建设存在项目业主、施工单位、项目指挥部配合不力,信息不对称,沟通不及时等情况,在解决矛盾时存在互相推诿、互相埋怨的现象。有的重点项目甚至出现因一户拆迁阻工,导致工程半年停工,协调解决问题的力度急需加强。五是督促检查不过硬。各级在督查调度方面虽然下了很多力,出了很多招,但力度依然显得过软,督查的时效性、权威性还需提高,有的督查仅仅只是一个情况反映,没有正面指出问题,顾于情面,没有过硬整改措施,威性不够。这些方面必须进一步强化和深化,通过扎实工作切实加以改变。
三、坚定完成年度目标的信心和决心,鼓足加快发展的干劲,全力以赴促项目保增长
上半年,我市重点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进度参差不齐等问题,形势是十分严峻的。这里面既有全国宏观经济形势和自然环境的客观因素,也有我们主观努力不足的因素。但下半年,我们有很多优势条件,如:对接国发2号文件的成果逐步见效、气候条件转好更容易施工组织、项目前期准备更加成熟、各类投资效益逐步回收等,必将对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下半年要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不折不扣推进项目建设各项工作:
(一)统一思想认识,形成抓项目促投资的强大合力。
一方面,大家一定要认识到抓项目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项目是投资的有效载体,是加强财源建设的有力支撑,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全市上下必须牢固树立抓投资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是抓产业的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营造“主抓项目、抓大项目、抓成项目”的浓厚氛围,掀起新一轮增投资、抓项目的热潮,实现投资和项目工作量的突破、质的飞跃。另一方面,要认识到抓项目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今年2月份、6月份,全省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分别在铜仁、黔南、黔东南和贵阳召开,我们看到全省各市(州)竞相发展的态势更加迅猛,都在争分夺秒大干快上,有很多亮点,速度很快,让人振奋。而接下来的全省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预计安排在我市召开,我们也决不能示弱,要全力展示 “遵义速度”。努力做到领导精力向项目集中、相关政策向项目倾斜、资源要素向项目集聚、硬软环境为项目服务,采取一切有力措施,打造一批闪光点,提速一批大项目,体现一种精气神,留下一番好映像,加快一方大发展。
(二)加强全程管理,整体推进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按照“谋划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全力抓好项目谋划、建设、储备和后续管理,着力实施一批重点大项目。一是抓项目谋划。要把握资金重点投向,找准市情、县情与国家政策的结合点,实现项目与政策对接。当前要紧紧围绕国发2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贵州发展的176项重大建设项目和7
项支持政策,以产业发展项目为重点,谋划一批支撑力强、牵动性大的重大项目,以龙头企业和终端产品为核心,积极培育发展上下游中小企业项目,认真组织谋划生态环保项目,坚持在项目开发中保护环境,确保可持续发展。二是抓项目开工。要加快项目前期工作步伐,以缩短建设工期,减小市场风险,早日发挥投资效益。要加大项目前期工作的投入,提高项目的成熟度。既要狠抓目前已有项目的前期工作,又要狠抓规划新上项目的布局。各职能部门要深入到企业去调研,帮助企业对项目审批、核准等各环节的顺利推进;有关企业也要做好深入细致的工作,保证各项报批材料符合要求,促进项目签约、开工。今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已经列入开工的项目必须实质性的开工并扎实推进,一个缺口不留,不讲任务理由,第三季度即今天开工的项目务必吸取上半年的教训,精心组织,再不能拖腿欠帐。三是抓项目进度。今年要确保完成投资1302亿元、增长60%,力争1500亿元、增长87.5%
。时间已经过半,但任务还没有过半,要千方百计加强调度协调,认真督查和落实工程进度,要形成更多实物工程量。市里已成立了重点项目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协调调度会,各县、区(市)、各有关部门也要定期召开重点建设项目调度会,确保重点建设项目按期顺利进行。针对制约项目建设进度的症结问题,要切实制定解决方案,责任落实到人,及时有效解决,对因协调仍然不能及时有效解决的,要向市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报告。四抓后续管理。有的项目按照“三基本”的原则已审批开工,有的项目投资是按BT、BOT
等模式实施,要尽快完善相关手续,尽快进入统计范围,真实反映投资情况。部门、企业要加强沟通协调,做到信息对称、数据可靠,做到依法统计,应统尽统。
(三)完善激励机制,切实增强抓项目促投资的工作积极性。一是强化约束机制。对未完成投资和项目建设任务,或对重大项目推进不力的,要实行通报批评、诫勉谈话等;二是完善考评细则。《遵义市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考核细则》已印发给大家。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并结合各地实际,将《细则》进一步细化量化,重点抓好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大项目投资、项目前期工作等事项。
(四)强化服务意识,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当前,区域发展的竞争,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投资环境的竞争。全市上下要坚持硬环境、软环境建设两手抓,在软环境改善上下功夫。一是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在6月19
日召开的全省改革开放工作会议上,克志省长再一次强调:今年将再取消和调整一批审批事项,重点放开对社会资本投资的限制,要优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工作效率”。各级各部门要对项目的审批服务更加全面周到,要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切实把服务承诺制度化、规范化,做到规定的要坚决执行,承诺的要切实兑现,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进一步健全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工作机制,切实提高办事效率。二是要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凡是周边地区能够做到的,我们必须做到,并且做得更好;周边地区没有的,我们要力争有所突破,对企业发展、项目建设存在的困难,部门要主动服务,帮助解决,确保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见效。
(五)严肃工作纪律,全力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一要强化质量监管。进一步落实好项目单位、施工企业、质量监理三方有机结合的管理制度,严格遵守项目法人负责制、工程招投标制、建设工程监理制、建设项目合同制的要求规范运作,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把责任细化到每个环节、每个部位,确保工程质量。二要强化安全生产。始终保持警钟长鸣,切实加强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措施,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三是加强廉政建设。要管好自己的手、守住自己的口,要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要通过实实在在的干,兢兢业业的工作,形成项目大上一批,干部成长一批,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项目建设环境。
同志们,投资和项目工作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形势催人奋进,任务光荣艰巨。大家在思想上不能有丝毫的分心,精神上不能丝毫的松懈,工作上不能有丝毫的懈怠,自加压力,迎难而上,全面完成今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和项目建设任务,努力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谢谢大家!
在全市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暨
经济工作调度会议上的讲话
曾永涛
(2012年5月3日,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根据市政府研究的意见和秉清市长安排,我重点就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和做好二季度及全年经济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第一季度经济工作总体运行形势较好、基础较实,必须乘势而上强化措施促进发展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外部环境,努力化解影响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和各类矛盾,紧紧抓住国发2号文件的大好机遇,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一季度整体经济运行呈现出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多项主要指标增速排名靠前。
(一)主体指标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0.74亿元,同比增长16.1%。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173.65亿元,增长7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9.47亿元,增长17.0%;财政总收入完成69.39亿元,同比增长31%;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0.38亿元,增长4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27.76亿元,增长22.9%
;金融存款余额为1500.98亿元,比年初增长7.0%,贷款余额为766.65亿元,比年初增长7.7%;实现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30元,增长14.4%;实现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415元,增长20.3%。上半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4.14‰,同比下降0.24个千分点。
(二)工业和消费增速实现全省第一。工业经济在继续保持总量全省第一的基础上,规模工业增加值提速进位排全省第一,一季度,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2.9%,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6个百分点,比增速排第二名的贵阳、排第三名的毕节分别快1.4个、2.3个百分点。这是我市近年来最好的增速排位。同时,全市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一季度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0%,居全省第一位。
(三)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增长。今年以来,全市累计新开工市本级重点项目51个,占年度计划的46%,有力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一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73.65亿元,比上年同期多73.41亿元,同比增长73.2%,在全省排第四位。其它各行业领域投资继续保持良好态势,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实现正增长,其中第二产业的增速最快,达到123.9%。
(四)非公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随着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的深入实施,全市非公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一季度,非公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8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7.0%,比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
13.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非公经济零售总额完成76.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1%,比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13.1个百分点。
(五)农村经济持续向好。提早做好春旱预防和春耕物资准备,有效抵御了去年11月至今年3月初的持续低温天气对全市农作物的影响,农业生产形势良好。一季度,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22.35亿元,增长8.0%。截止4月底,全市已春播总面积691.74万亩,投入春耕备耕农业生产农机具3.98万台(套),春耕备耕工作有序推进。在加强农业生产、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及时落实各项惠民利民政策等综合措施作用下,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六)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有序推进。刚才,区、县(市)和部门的同志都作了发言,大家的发言都很具体,做了大量工作,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精神,充分利用政策推动发展。全市筛选出了2011—2015年项目1693个,总投资9021亿元;上报的2011—2020武陵山区扶贫项目1218个,总投资7020亿元;上报乌蒙山区扶贫项目134个,总投资1999
亿元。特别是在红秋书记、秉清市长的亲自带领下,市直相关部门单位和县、区(市)积极开展与中央有关部委的汇报沟通和项目争取工作。我们以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对破解难题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执着和诚意,赢得了有关部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在一些瓶颈问题上得到了关键性的帮助和支持,茅台机场今天正在进行预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务正道氧化铝已委托中咨公司开展项目评估等专项工作,遵义干部学院已搭建班子进入规划选址阶段,渝黔快速铁路预计在2012年10月全线开工建设,桐梓IT产业园区为渝黔合作有效推进迈出了坚实步伐,一批重大项目已经明确了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工作时限,目前前期工作正有序推进。围绕落实国发2号文件,一些金融单位、大型企业、外省客商纷纷来遵座谈考察,形成了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投资遵义、建设遵义的良好氛围。
以上这些工作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各级各部门排难争先,奋力赶超的结果,为完成全市年度目标任务奠定了较好基础,大家要继续保持强有力的工作状态,乘势而上,提速赶超,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二、制约经济持续向好的症结较多、程度较深,必须对症下药逐一加以破解和提高
一季度,我市经济运行总体处于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离年初既定的目标任务、时序进度的差距还很大,多项指标增速排位虽有提升,但大部分未完成时序进度,对照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一些主指标任务未完成情况仍有差距。如: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排名全省第二,但完成年度计划仅为17.6%,差市按季推进计划2.4个百分点(市第一季度推进计划应完成20%),欠省下达目标任务13.76亿元(省下达我市第一季度任务为254.5亿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名全省第四,但完成年度计划仅为13.3%,差市按季推进计划11.7个百分点(市第一季度推进计划应完成2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排名全省第一,也只完成年度计划的23.48%
,差市按季推进计划1.52个百分点(市第一季度推进计划应完成2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了年度计划的27.6 %,差市按季推进计划1.6个百分点(市第一季度推进计划应完成30%),超省下达目标任务2.38亿元(省下达我市第一季度任务为28亿元),但增速却是全省排名倒数第一。这些问题都反映出,我市当前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诸多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在全市很多县、区(市)都普遍存在,而且长时期制约经济向好发展。突出表现在:
(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后劲堪忧。一是项目储备的总量不足,特别是重大项目储备不足的问题突出,项目前期工作的深度不够,不能满足现行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要求,项目难以按期完成审批、核准或备案,一些对全市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不能按期完成前期工作,拖延了开工时间。二是新开工的项目多数进度缓慢,今年两次集中开工的项目达399个,但项目推进总体不快,截止3月底形成的投资仅为46.37亿元,到目前为止预计完成65亿元。三是项目建设资金落实到位率低,从全市项目建设情况看,大部分都存在资金落实不到位的状况,形成了招商签约时热热闹闹、落地建设时冷冷清清的现象。
(二)工业经济结构矛盾日益突出。一是随着国家调结构、转方式力度加大,我市铁合金、钢铁、氯碱、电解锰、电石等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一季度,全市重工业仅增长11.3%,比去年同期下降17.7个百分点;烧碱、铁合金、钢材等产量同比下降20%
以上。二是由于近年来煤炭产业政策变化大,大矿建设推进步伐较慢,电煤供需关系依然偏紧。一季度,全市煤炭产量同比下降27%,电煤任务仅完成省下达计划(520万吨)的15.6%,离省下达的任务差距较大。这里专门提醒统计部门的同志,由于实行“企业一套表”及企业报表直报制度等一系列统计改革后,有的地方、部门和企业不适应新的方法,在确保统计数据及时性、有效性、准确性上存在差距,给工业运行调度造成一定影响。
(三)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增大。我市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总量少、比重小、规模不大,尚未形成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群,农村经济主要还是依赖于种养业,而种养业的收益又非常有限,加之农业基础设施还很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外出务工能力不足等因素,造成了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渠道少,持续稳定增收不确定因素增多。
(四)物价上涨压力仍在加大。市场价格总水平仍处于上扬态势,特别是食品类价格上涨,继续推动消费价格指数上升,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仍然高达104.8%。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大幅上涨,部分农资价格上涨过快,农民生产经营成本增加,隐性负担加重。物价持续高位运行给广大群众,特别是城乡困难群众、低收入群体的生产生活带来较大影响。
(五)落实国发2号文件深度仍然不够。一些部门对国发2
号文件的相关政策理解缺乏针对性对接项目的措施,在项目准备上基础不扎实,准备不充分;一些部门向上对接的主动性不够,方案不具体,工作不深入,效果不明显,亟待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三、完成全年发展目标的任务重、压力大,必须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今年初制定的各项发展指标,是基于全市乃至全省经济社会“提速超越、转型跨越”的现实需要,在去年较高增速基础上的再提速、再加码,各级各部门不仅要有决心和信心,关键是要有能力、有行动和有效果。第二季度是抢速度、争效果、保目标的关键阶段,做好第二季度经济工作,对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至关重要。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和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各级各部门要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围绕发展目标,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巩固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确保上半年各项经济指标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确保全年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为此,要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我市属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多年来固定资产投资一直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主动力,短期内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状态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里我着重强调,一是要认真抓好续建项目,一定要盯定看牢,千方百计增大投资,强力推进工程进度;二是狠抓新开工项目,要排除项目建设中的各种困难,形成更多的实物工作量。三是认真抓好项目储备,要挖潜准备,抓住国发2号文件的重大机遇,在争取项目、扩大投资、促进发展上取得大的突破。同时要做好2013
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申报工作。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准确把握中央资金投向,结合工作职责,突出各自重点和优势,有针对性好开展好项目前期工作,确保7月15日前完成计划草案的编报工作。要做好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对接工作。积极争取更多项目进入《贵州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11—2020年)》规划盘子,在与《实施规划》配套的《2011-2020年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情况表》中,我市上报了2011年至2020年桐梓、习水、赤水三县项目134个,总投资1999亿元,三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要切实做好项目对接工作,一定要尽快见到“真金白银”。
(二)抓好工业经济调度,确保工业结构优化效益提升。一要全力完成电煤任务。继续实施日调度、月通报、月考核,强化电煤保障工作考核和激励,严格实施电煤保障责任金、“煤电挂钩”和行政问责等措施。督促发电企业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及时支付购煤款;加大电煤外购力度,拓宽电煤采购渠道,最大限度增加电厂电煤库存,确保汛期存煤量保持在15天以上,为迎峰度夏做好充分准备。按照省的最新要求,继续加大煤调基金征缴工作力度,暂停征收出省煤炭二次征收煤炭调节基金,未完成电煤任务的,仍然一律不得外运出省。二是全力保障电力供应。加强电力协调和调度,保障企业用电,按照市三电办制定的工业企业复产增产计划方案,尽快提高全市工业用电量,力争5月上旬全市日用电量提高到4200
万千瓦时以上。加快推进鸭南三回线路、绥阳县诗乡变等电网工程建设,尽快从根本上解决遵义电网通道建设问题。支持凤冈西部水泥厂、正安瑞溪水泥厂等、天磁锰业公司等有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自备电厂项目,积极推进遵义铝业公司、中电投集团公司、富邦锰业公司等自备电厂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并投产,增强电力保障能力。三要全力抓好生产运行调度。督促指导有关企业抓住电力供应形势缓解的有利时机,抓紧落实复产增产计划,并制定“一企一策”帮扶措施,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影响生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强工业运行应急调度协调服务,千方百计动员组织企业加快复产达产进度。继续组织原材料企业申报工业产业扶持资金,降低生产成本,促进铁合金、钢铁、电石、电解铝、电解锰、氯碱等高耗能企业提高开工率。充分发挥白酒产业优势,积极推进白酒品牌建设,加快白酒技改项目投产进度,促进企业开足马力多生产、多销售、多做贡献。积极争取增加中高档烟卷烟生产计划,提高单箱卷烟产值。搞好茶叶、精制米、食用油等特色食品加工生产。
(三)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确保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一是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各类支农资金,继续加快以水利和农村公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为农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实施好新增1000
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治理、省级土地出让金用于基本农田建设等项目。二是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继续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加大农村劳动力输出,积极吸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就业落户;认真落实惠民政策,抓好农村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涉农补贴力度,提高农民的转移性收入;农业、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实用技能的培训,积极引导农民参与本地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扶贫开发工作,继续实施好整乡推进、整村推进、产业扶贫项目建设。三是要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和效益。加大科技投入,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围绕畜禽、茶叶、辣椒等产业包装推介项目,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力争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0家,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完成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180亿元。在当前,特别是要切实抓好当前的春耕生产,做好农用物资的调运存储,千方百计满足生产需要,为农业丰产丰收打好基础。
(四)抓好第三产业发展,确保城乡繁荣消费增长。一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是40.6%,其增速是12.8%,与16.1%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相比,是严重的拖了后腿,
必须想办法把速度提起来。一是要加快旅游业发展。我市的旅游资源是很丰富的,但提炼、包装、推介和接待做得很不到位,如遵义会议会址,只要到贵州来旅游的可能都想来参观,但事实上即便来了都是吃住在两头,看完不走,对遵义产生不了多少附加值。所以,提高我们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是关键,建高星级酒店是当务之急。二是要加快传统商贸服务业的转型升级。以信息化、社会化、专业化为趋向,引导并促进全市商贸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全面提高物流发展水平。健全完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市场体系,加快农村服务网点建设步伐,推动商贸服务业向小城镇和农村延伸。引进和培育运作规范、管理科学的现代中介服务业。采取措施拉动消费需求。着力拓展农村消费市场,加快“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农村服务网点建设。同时,要大力推进保险、证卷、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
(五)抓好财税金融工作,确保发展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抓住国家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政策、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特别是国发2
号文件的重要机遇,千方百计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的支持。加强税收工作,强化重点税源管理,大力组织税收收入,加强收入分析、预测、调度,搞高征管水平,要做到月月有分析,有预测。进一步提升税收收入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加大银政企联动的协调融资力度,加大对重大项目、优势产业、中小企业、“三农”等方面的财政投放和信贷支持。要充分发挥财政和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切实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大信贷资金投放力度,有效满足经济发展对信贷资金的合理需求。加大对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重点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用好用足财政、金融优惠政策,进一步增强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能力。
(六)抓好招商引资,确保对外开放取得更大成果。
我市现阶段的发展很大程度要靠投资,投资的主体要靠社会资本。因此,我们要千方百计围绕资本,提供优质的条件和服务,全力开展招商引资,确保有持续不断的大项目、好项目入驻遵义。一是要进一步创新方式抓好招商。继续实施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邀请有投资意向的客商进行投资及商务考察,增强了解,促进合作。积极探索吸收外资新方式,努力实现利用外资新突破。要突出大项目、大企业招商,鼓励现有企业依托技术、资金、人才、市场等优势,瞄准国内外同行业中的龙头老大开展合作。要突出抓好园区招商,发挥产业园区的平台和载体优势,围绕延长产业链和引进产业龙头企业招好商、招大商,引进一批知名企业落户园区。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基础性工作,以我市“十二五”重点项目为指导,精心策划、包装、推出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明显比较优势的招商项目。建立和完善签约项目跟踪责任制,全力推进签约项目的落地实施,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的激励机制,调动全社会招商引资力量,服务经济建设。二是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把诚信政府的建设融入到招商引资的实际工作中,言行一致,兑现承诺,以实际行动取信于客商。进一步健全完善投资服务体系,提高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及时解决企业在审批立项、投资建设、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好项目的一站式审批和贴身式服务。认真落实现有的招商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千方百计扶持企业健康成长,鼓励企业增资扩产。
(七)抓好民生保障,确保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围绕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关于重点办好“十八件实事”的要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一是要切实加快推进民生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遵义灌区一期、正安县石峰水库、道真县大沙河水库、桐梓县新桥水库、习水县铜灌口水库、凤冈县河头水库灌区工程、绥阳
县后水河水库加高扩建工程、遵义中桥水库工程等项目建设,对已经开工建设的要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尽早完工投用;对即将开工建设的民生项目,如汇川区麻沟水库灌溉工程、遵义县绿竹坝水库、务川县岩溪水库工程、遵义县苦寨田水库、正安县八岔林水库等工程要切实加大前期工作力度,争取尽快开工建设。二是扎实抓好就业和创业工作。以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为纽带,切实加强创业型人才培养,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突出帮扶困难群体、零就业家庭就业,认真做好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城镇新增劳动力,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被征地农民的就业服务和援助。三是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城镇居民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加大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力度,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扩面试点,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四是扎实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要切实做好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落实资金和土地供给,严格工程质量监管,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切实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五是进一步加强物价调控。切实做好物资储备,保障主要农副产品、基本生活品和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强化价格执法,努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着力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
(八)抓好安全生产,确保社会稳定和谐。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一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一季度全市安全生产事故起数36起,同比减少24起,下降40%
;死亡28人,同比减少30人,下降51.72%,比一季度控制考核指标少8人。但是最近发生了几起较大安全事故,我们务必保持清醒头脑,认清严峻形势,加大排查安全隐患力度,强化道路交通、煤矿等重点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从严、从重处罚安全生产违法违纪人员,有效遏制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发生。二要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在项目大建设、发展大提速的进程中,维稳任务显得异常繁重。各级干部一定要讲究工作方法和策略,依法行政,要时刻保持高度敏感性,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发现、快速反应、主动出击,把矛盾消化在基层,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把事故控制在初始阶段。严厉打击“两抢一盗”为重点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宣传部门、电子政务中心等单位要保持敏锐性,关注舆情动向,积极地引导媒体为保安全、保稳定、促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同志们,完成第二季度和全年经济工作任务时间紧、任务重。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和高昂的精神风貌,再想办法、再出实招、再加力气,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道真县调研座谈汇报会上的讲话
曾永涛
(2012年5月7日,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今天,我和市里几个部门的负责人到道真县调研,上午我们实地查看了上坝宏业水泥厂、玉溪镇桑木坝村新农村建设及茶产业发展基地、新区农贸市场、林达·阳光家苑房地产开发项目、县城区道路“白改黑”工程、职教中心扩建、迎江大道、道真至武隆公路出城段改造工程等项目。会上,听取了道真县委、县政府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汇报,市政府有关部门的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我完全赞同。下面,我就加快推进道真县经济社会发展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道真县2011年及2012年第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效
2011年,道真县委、县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举发展、团结、奋斗旗帜,认真贯彻“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推动跨越”主基调,抢抓机遇、夯实基础、加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2011年,道真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7079万元,同比增长13.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550万元,同比增长43.7%;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188万元,同比增长47.7%。各项主体指标纵向比均实现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虽然在全省综合排名83位,但这个排位并不否定道真县各级各部门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道真县属我市少数民族自治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因受区位、自然资源禀赋等因素的制约,在加快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动转型跨越上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压力比较大,即使付出的努力比别的地区多,但经济发展增长的幅度、发展的速度不一定比别的地区好,这一点是客观存在的。从今年第一季度各项指标在全市的排位看,都有明显的进位,发展态势良好,这足以体现道真县四大班子以及全县干部立足实际谋发展、抓发展的思路是清晰的、措施是有力的,成效是明显的,请大家一定要鼓足勇气,增强信心,继续保持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精、气、神投入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当中。
二、要清醒认识到道真在全省全市工作格局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道真目前的现实就是总量小,与全省、全市横比各项主体指标增幅小、增长慢。以2011年为例,全市GDP增长17%,道真县增长13.7%,增速比全市少3.3个百分点,总量只占全市的1.85%;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4.4%,道真县增长43.7%,比全市少0.7个百分点,总量只占全市的2.01%;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2.5%,道真县增长20%
,比全市少2.5个百分点;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40.5%
,道真县增长47.7%,比全市高7.2个百分点,但总量只占全市的1.79%。从增幅看,都实现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增速也快,但别的地方增长速度更快,从总量看,占全市的比重也太小。同时,道真的一些优势产业做得不大、做得不强,资源开发的速度、深度不够,发展的形势和压力比较大。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变压力为动力,深挖潜力,奋力高攀。要进一步吃透县情,找准发展的着力点,突出发展的着重点,增强发展的紧迫感,以时不待我的使命感奋力拼搏,克难攻艰,努力实现道真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三、以昂扬的精气神,扎实的工作作风奋力实现道真后发赶超
道真发展的潜力是很大的,关键在于挖掘,关键在于领导干部,我们务必要立足现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一)务必要有解放思想的勇气和魄力。
我们在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的工作推进比较困难,特别是一些重点项目的招商引资、前期准备、项目审批、项目落地等环节推进比较缓慢,落实不够理想。这就要求我们不光要在思想上彻底解放,而且要在行动上彻底解放,要树立“吃眼前亏,得长远利,受短时气,长长远志”的理念,善于让利于人。围绕道真经济社会发展这条主线,只要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创造条件能快则快,实现跨越式发展。省委栗战书书记在省十一次党代会上指出:“贵州五年的变化告诉世人:贫困,不是贵州永恒的标签;无奈,更不是贵州人的本质常态;贵州是一片充满希望、前景广阔的热土,贵州人将在不甘落后、顽强奋斗中实现崛起!”我们道真的发展就需要全县干部职工鼓足勇气,增强信心,全力冲刺,努力实现后发赶超。
(二)务必要有开拓创新的思路和措施。道真县在自治县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确立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0%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0%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7%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
‰以内。这些目标及措施的确立是立足县情,科学合理的。要实现后发赶超、跨越发展,首先要在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工作措施上打破常规,开拓创新,如果按部就班,发展就会很慢,机遇就会在规则的边缘错过,所以务必要从思路上和措施上开拓创新,在各个工作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三)务必要有奋发有为的干部队伍和工作作风。道真发展的基础条件稍微比别的地区差一点,所以我们就得在主观努力上超过别人。首先要有一支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的干部队伍,特别在重大项目的推进上,要有精兵强将具体抓好工作的落实,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同时,一定要保持务实肯干的工作作风,要有一种全力赶超,加快发展的良好工作氛围,要把加快发展、奋力进位摆在一切工作的重要位置,努力实现跨越发展。
(四)务必要有丰富成熟的项目和诚实守信的招商。认真抓好项目储备,要在项目编制上狠下功夫、深挖潜力、拓宽思维、大胆创新,编制好一批有深度、操作性强的项目。要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尽可能的提高项目的成熟度,努力提高项目开工率,促成项目实质性开工。认真抓好招商引资,主动与周边地区融合,开展联动招商,要以最大的诚意引进商人,认真搞好跟踪服务,特别是要对落地项目搞好服务,要让商人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五)务必要有不甘人后的精神和干劲。大家要不怕苦、不怕累,要鼓足干劲,奋力拼搏,努力提高执行力和落实力,提高工作效率。要善于攻坚,敢于担当,只要有利于道真长远发展、有利于广大群众,就要大胆试、大胆闯,勇于在困境中找到出路。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跨越发展这条主线,以不甘落后的精、气、神,奋力推进各项工作向前发展。
四、几个具体事
刚才,市政府有关部门的同志针对道真县提出请求解决的问题作了解释答复,对能解决的问题作了原则性表态。这里,我再作几点要求:一是各位同志回去后要对道真反映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一周之内拿出书面意见报市政府,能办的要尽快办,一时无法办的要有具体说明,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多渠道、多途径想办法帮助解决。二是各部门要围绕道真经济社会发展,认真帮助出点子、想办法,对县里一些重大项目的推进,要配合跑省跑部对接。三是道真县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一定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随时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做到警钟长鸣,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在2012年建议提案交办会上的讲话
曾永涛
(2012年5月11日)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市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交办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市人大、市政协四届一次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1年建议提案办理工作,表彰先进,对2012年办理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组织动员各承办单位认真抓好今年建议提案的办理落实。刚才,会议对2011
年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取得较好成绩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予以了表彰。在这里,我代表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希望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学习和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共同把我市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会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志义和市政协副主席陈晓红分别就认真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讲了很好的意见,请大家认真领会,结合实际,狠抓落实。会后,请各单位将本单位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情况报市政府。下面,我讲两个方面的意见。
一、2011年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回顾
2011
年,市政府共办理全国、省、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373件,其中:省政府转市政府办理的省人大代表建议和全国、省政协提案共29件;市人大代表建议118件,其中重点督办建议14件;市政协提案226件,其中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提案67件,市政府领导领衔督办件14件。所有建议提案均100%办结,其中省政府转办建议提案已在规定时限内办复,并按省政府要求在网上进行了回复。去年,市政府分别向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协常委会专题汇报了建议提案的办理情况,得到了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协常委会的肯定。建议提案办理工作能够圆满完成任务,取得较好成绩,离不开市人大、市政协的关心和指导,离不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帮助、理解和支持,也凝聚着各承办单位办理人员的心血和汗水。在这里,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多年来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市人大、市政协以及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致以崇高的敬意! 向各承办单位和兢兢业业工作在承办工作第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回顾2011年的办理工作,我们着重做了以下几方面:
一是领导重视,责任明确。去年5月12日,市政府会同市人大、市政协召开全市建议提案办理工作会议,按照“分类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将建议提案交由46
个办理单位具体承办。交办会后,各承办单位认真贯彻会议精神,迅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办理工作,组建专门班子,制订方案,建立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牵头办、专班人员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做到明确时限、分工负责、专人督办、注重结果,为办理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各承办单位对承办的案件进行认真研究和细致分类,将办理任务分解、细化到有关科室和二级单位承办,采取定领导、定人员、定进度、定质量的方式,强化办理责任,确保办理工作有序推进。
二是加强沟通,诚心办案。办理工作过程中,承办单位主动向社会各界寻计问策,集思广益,邀请代表委员参与办理过程,通过电话联系、个别走访、邀请座谈、专题会议、现场视察等形式,听取代表、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分析研究热点、难点问题,共商解决办法。部分单位,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面对面研究建议提案办理工作,通报情况,征求代表、委员对办理情况和答复的意见,对一些因条件限制无法解决的问题,实事求是进行分析,开诚布公作出说明,得到了代表、委员的理解,收到了较好的办理效果。
三是检查督办,保证质量。去年,市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建议提案办理的检查督办工作力度。建议提案交办后,市政府各位市长加强了对所分管部门办理工作的检查督办,市政府办公室建立了建议提案督办通报制度,定期对全市建议提案办理情况进行公开通报。各承办单位也注重对本单位办理工作的日常督促检查,防止办理工作滞后和走过场。
四是工作扎实,成效显著。办理工作的关键和核心就是解决落实代表委员所反映的问题。2011
年,市政府把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摆在政府日常工作的突出位置,把代表委员关切、人民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列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强化举措,量化目标,狠抓落实,一批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在总结去年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与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相比,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我们的办理工作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少数承办单位对办理工作重视不够,没有将办理工作摆到重要位置;二是有些承办单位对代表委员所提问题,存在畏难情绪,过多强调客观困难,对办理工作不做深入细致研究,工作缺乏主动性;三是有的承办单位办理落实质量不高,解决问题的措施不力,存在“重答复、轻落实”的倾向。四是少数承办单位在遇到办理难度较大的建议和提案时,缺乏创新意识,只谈客观、不谈主观,敷衍塞责、被动应付,致使一些难点、热点建议提案得不到有效办理;五是极少单位办理过程中未及时在办理系统进行答复,影响了办理工作公开和监督。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年的办理工作中认真加以克服和改进。
二、扎实做好2012年建议提案办理工作
今年2
月中旬,我市成功召开了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和市政协四届一次会议,这是全市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会议期间,新一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共提出属于市政府办理范围的建议提案共有593件(建议165件:重点建议7件,非重点建议158件;提案428件:党派团体提案105件,委员提案317件,市政府领导领衔督办提案11
件,)。同时,收到省政府转办的全国政协提案、省人大代表建议和省政协提案46件。这些建议提案充分体现了代表、委员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极大关心和支持,
体现了各位代表和委员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反映了全市人民谋求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和谐发展的强烈愿望和要求。从建议和提案的内容上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显著特点:一是直接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各位代表和委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和思考。所提出的建议和提案,涉及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城乡发展、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基础建设、健全社会保障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既带有普遍性,也有其针对性,与中央和省、市关注的焦点一致、与人民群众的生活休戚相关。二是高度关注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建议和提案对社会管理和政府工作中存在的疏漏和不足方面,提出了许多很好的解决思路和方案。落实这些意见和建议,对完善政府宏观管理、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政府工作,促进政府科学决策,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三是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每一项建议和提案都经过了代表和委员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多数建议和提案内容详实,有分析、有建议、有措施,符合遵义实际,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对于帮助我们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做好今年的建议和提案办理工作,市政府要求各承办单位要在规范办理、保证质量和解决落实方面狠下功夫,办复率要达到100%
,与代表委员沟通率要达到100%,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要达到100%,所有建议提案在7月31日前办复完毕。为此,要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一)思想认识要提高。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年年都在提,年年都要办,各承办单位一定要改变总认为这是“形式主义”的不正确看法,一定要克服那种厌烦的工作情绪,一定要抛却那种“无所谓”的态度,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把每一项建议、每一件提案扎扎实实办妥办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大多都是社会各方面的精英,他们所提的建议和提案,大多是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符合客观实际,比较准确地反映了政府及部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或是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在某一方面、某一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办理好这些建议和提案,对加快推进遵义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稳定,密切党委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最大程度地实现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及政府各部门作为被监督对象,认认真真地办理好每一项建议、每一件提案,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切实担负起这个责任。
(二)组织领导要强化。
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办理好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工作的重要前提。今天,大家把任务领回去后,一定要向单位主要负责人做好汇报,主要负责人要亲自阅读建议提案,明确指定分管领导,经常过问督办落实。特别是对一些难点、热点建议和提案,承办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高度重视,牵头办理;要静下心思,沉下身子,带着建议和提案所反映的问题,认真研究,跟踪办理,并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进行座谈,集思广益,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三)工作进度要抓紧。按照建议提案办理的有关规定,建议、提案交办会后,承办单位要在2个月内答复代表或委员。2012年7月31日是今年的建议、提案答复的最后时限。6-7月份,市政府将会同市人大、市政协领导就建议、提案的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年末,市人大、市政协和市政府办公室将对办理工作进行目标考核。各承办单位一定要按照这个总体进度要求,认真抓好落实。今年我要特别强调的是,各单位对重点建议、党派团体提案和市政府领导领衔督办提案,要明确办理时限,公开办理结果,能提前办理的一定要尽快办理,不要像往年一样等到7月底,甚至拖到8月上旬以后还在办理,影响整个办理工作进度和办理工作成效。市政府办公室要主动与市人大选任联委、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和承办单位就办理工作进行沟通协商,有序推进,赶超时限,完成任务。总之,各承办单位要高度统一思想认识,科学合理安排办理时间,集中精力完成办理任务。
(四)办理质量要提升。
确保办理工作质量,是整个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的关键所在。首先,要把解决代表、委员提出的问题作为办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应该解决又有条件能够解决的问题,要立即落实;对应该解决,虽有一定困难,但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要下决心抓紧落实;对于应该解决,但困难很大,受客观因素影响或不具备条件,暂时解决不了的,应向建议人、提案人介绍实际情况,说明原因,
争取代表委员的理解和认同,拟订办理落实规划,逐步创造条件,分期分批落实;对于议案、建议和提案反映问题涉及几个部门的,及时提请市政府办牵头召开协调会,统一思想,认真落实。其次,答复内容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对代表和委员提出的意见和要求,要有针对性答复,不允许敷衍塞责,答复语气要诚恳,文字要简明,杜绝那种评价式、辩论式、推诿式文稿,力求克服避重就轻、避实就虚、答非所提等问题。这就要求承办单位在办理过程中,要坚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全面了解案件原意,力求把问题的症结找准,力戒坐在办公室里凭主观、想当然。第三,要规范好答复文稿的格式,这是最基本的方面,也最容易被大家忽视。答复代表议案、建议、批评、意见和委员提案要统一格式,对联名提出的建议和提案要分别答复各位代表和委员;每一份答复稿都要设置反馈回执单,认真听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反馈意见。最后,要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反馈的意见,对代表委员不满意的要立即重新进行办理,对能解决的问题要给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作出承诺,明确办理期限;对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做好解释,讲清原因,以扎实负责的工作赢得代表委员们的谅解。
(五)督办力度要加强。
市政府办要主动邀请市人大、市政协领导,定期到办理单位检查指导建议提案办理工作,促进办理工作有效落实。对不重视办理工作,不落实具体承办人员,承办人员不负责任,超过规定办理时限的单位,要及时提出严肃批评和责令限期整改。特别是要对办理质量不符合要求,退回重办依然轻率或丢失建议提案原件,造成较大负面影响的,要追究承办单位领导和承办人员的责任,并责成责任办理单位向市人大、市政府和市政协书面说检讨。
(六)公开程度要加大。为推进建议提案办理工作信息化建设,促进办理工作的公开和提高办理效率,我们在去年建立了遵义市建设提案综合管理系统,实行网上办理。各承办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办理工作全程公开,建议提案签收、沟通、办理、答复和代表委员意见反馈必须要通过遵义市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平台进行反映,在遵义市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公开网上实时公开,建议提案办理后未在办理系统回复的一律视为未办复,年终目标考核重点进行扣分。
同志们,办好每一件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对政府及部门的工作既是一次促进,也是一次检验,同时也直接体现了我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希望各承办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务必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扎实推进办理工作,确保件件有回音、有效果、有答复,让代表委员满意、让人民群众满意、让社会各界满意!
在全市政府法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曾永涛
(2011年5月9日)
同志们:
市政府决定召开这次会议,是为了传达3月12日全省政府法制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下步政府法制工作。刚才誉敏同志传达了全省政府法制工作会议精神,并对下步工作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我市政府法制工作取得的成绩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各部门及法制机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和工业强市、城镇化带动主战略及“三化”同步要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打造法治政府,政府法制工作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是制度建设趋于完善,依法行政意识明显提高。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发〔2008〕17号)、《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国发〔2011〕33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黔府发〔2011〕8
号)。市政府出台了《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的实施意见》(遵府发〔2010〕12号)和《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的通知》(遵府发〔2011〕17号),制定完善了依法行政的一系列制度,并明确了执行单位和责任单位。本届政府成立之初,就及时修订了《政府工作规则》,为市政府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各级各部门依法行政意识也有了明显提高,出现了尊法、学法、用法、守法的可喜局面。
二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行政许可事项进一步精简压缩。去年,在2009年市政府公布的行政许可项目203项的基础上,精简压缩行政许可项目52项,只保留了151项,取消调整率为25.62%;且所有保留的行政许可项目,承诺办理时限均比法定办理时限压缩了30%。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保留13项,取消调整11项,与2009年公布实施的24项相比,取消调整率为45.83%。政务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
三是行政复议试点工作有序推进,行政复议公信力进一步增强。五年来市政府法制办共办结行政复议案件约800件,均在法定期限内审结。当事人不服行政复议决定向人民法院起诉后人民法院判决维持率在95%以上,处于全省领先水平。2009年2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国务院法制办联合授予市政府法制办“全国行政复议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7
月,国务院法制办和省政府又将我市列为行政复议试点单位,集中统一受理市直各部门(市公安局除外)和税务、气象等省垂管部门的行政复议案件,今年,又在集中统一受理案件的基础上,开展行政复议案件受理、审理、结果“三公开”工作。为探索一级政府只设一个行政复议机构,确保行政复议质量奠定了基础。在办理行政复议案件过程中,综合运用书面审理、现场走访、举证质证、听证、调解、增强行政复议决定书说理性等多种手段,做到了行政复议案件“案结、事了、人和”。
四是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成效明显,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近几年来,市政府加强了对各行政执法单位的执法主体资格管理,确保了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合法;编制各单位的行政职权目录和行政执法流程图并向社会公开,使各单位职权清晰、权责明确、办事程序公开,避免了遇事推诿、扯皮现象,促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编制、公布了各行政处罚主体自由裁量权的细化标准,对遏制行政机关滥用自由裁量权、推进公正执法、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发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常规化、规范化,及时、有效制止和纠正执法行为中的违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
五是规范性文件制定、备案、清理工作进一步规范。2010年,根据省政府的统一安排,我市对1979年以来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进行集中清理,全市市级各部门均已完成了此项工作,共计清理自身制发的文件6702
件,其中规范性文件621件,需继续施行的155件,需废止的455件,宣布失效的6件,需修改的5
件;同时,各部门对部门涉及的市政府规范性文件提出建议,共计清理60件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决定废止1件,修改1件,需继续施行的58件。2010年9月3日,市政府发布了《遵义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遵府发〔2010〕21号),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立项、起草、审查、决定、公布、解释、备案、修订、废止均作出了明确规定。它对于规范行政机关抽象行政行为、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促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以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六是充分发挥政府法制机构法律顾问作用,有力促进法治政府建设。市县两级政府法制机构和各部门法制机构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制定规范性文件、招商引资、征地拆迁、行政执法等多个领域,为政府决策提供法律支持,为确保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和政府依法行政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个别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还有待提高,有的甚至认为依法行政会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片面地将依法行政和经济发展对立起来;二是依法行政的各项制度虽然比较完善了,但制度的执行情况还需要进一步抓落实;三是群众依法维权意识不断提高,行政复议案件逐年大幅攀升,行政复议案件办理人员数量和素质不能满足现实需要,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这些都还需要我们在下步工作中去解决。
二、充分发挥政府法制机构在贯彻落实国发〔2012〕2号文件中的作用
今年1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这是首个从国家层面全面系统支持我省的综合性政策文件,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我省紧紧抓住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为主基调,大力实施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加快推进“三化同步”,实现“后发赶超”,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意见》以法规性文件形式,把对贵州的支持帮助制度化、规范化、具体化,使其更具有根本性、稳定性、长期性。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是当前和今后我省我市的首要任务和中心工作,各级各部门法制机构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敢于突破,勇于创新,紧紧围绕国发2号文件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在体制机制创新、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投资环境等方面有所作为。
首先,要正确处理好“先行先试”和依法行政的关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用足、用活、用好国发2号文件给我省的政策支持。对文件中已经明确的政策,要坚决贯彻,认真执行,并及时出台配套制度,使其发挥最大效能;对于没有法律、政策规定,而现实确有需要的一些领域,要本着放开、搞活的精神,按照“非禁即可”的法律原则,允许先行先试,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统一。既坚守法律的原则和精神,又创造性开展工作。
第二,要切实围绕转变政府职能,改善投资环境,认真履行职责。要紧紧围绕“稳中求进、提速转型”的总基调、总目标和“稳中求快、快中保好,能快则快、又好又快”的总要求,认真履职,积极发挥法制机构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方面的组织协调、督促指导作用,当好政府依法行政的法律顾问。加强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突出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健全规范性文件清理制度,重点审查并坚决纠正不符合国发2号文件精神的内容。按照文件要求,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规范行政行为,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和审批环节,简化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在2011年开展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集中清理的基础上,继续开展行政审批事项清理,重点加大对项目建设、投资融资、民营经济发展等领域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工作力度,进一步取消、下放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强化对清理结果落实情况的监督。继续加强对行政机关细化行政权力流程图运行情况和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的监督检查,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资格管理,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以贯彻《行政强制法》为契机,认真做好行政强制实施主体和事项的清理工作,依法规范行政强制权力。充分发挥行政复议解决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继续抓好行政复议试点工作,进一步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强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推进行政复议受理、审理、结果“三公开”,努力提高行政复议公信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积极开展与国发2
号文件相关法律、政策问题的研究。国发2
号文件中很多内容涉及法律问题,如何将贯彻落实2号文件与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有机结合起来,特别要对“先行先试”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以及对贯彻落实2号文件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及时为政府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法律意见。
三、切实加强政府法制工作
(一)加强对政府法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政府法制工作是做好政府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基础性工作,涉及政府工作全局。政府法制工作的好坏,事关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的高低和发展环境建设的优劣,关系到法治政府建设的成败,各级各部门务必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及时研究解决在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带头守法,严格执法,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切实加强制度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细化依法行政工作的制度,市政府法制办和市政府督查室要加强对《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的实施意见》(遵府发〔2010〕12号)和《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的通知》(遵府发〔2011〕17号)这两个文件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能细化的要进一步细化,要注意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一定要把已经建立起来的各项制度落实到实处。二是要抓紧研究,建立完善贯彻落实国发2
号文件的各项配套制度和措施,涉及到的各单位各部门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进一步建立完善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加强行政决策程序建设,健全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系统全面地掌握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决策对各方面的影响,权衡利弊得失。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作出重大决策前,要广泛听取、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见,意见采纳情况及其理由要以适当形式反馈或者公布。完善重大决策听证制度,扩大听证范围,规范听证程序,听证参加人要有广泛的代表性,听证意见要作为决策的重要参考。重大决策必须经政府常务会议或者部门领导班子会议集体讨论决定。重大决策事项应当在会前交由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不能提交会议讨论、作出决策。
(四)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加强对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管理,结合公务员年度培训,建立完善行政执法人员定期法律知识培训制度,不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和执法水平。加强对各行政执法单位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不断完善各行政处罚主体自由裁量权细化标准。针对行政执法监督主体比较分散,探索建立行政执法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能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坚决取消,坚决杜绝为了部门利益变相保留行政审批事项。
(五)继续积极稳妥推进行政复议试点工作。深入开展行政复议受理、审理、结案“三公开”,创新行政复议办案方式,充分发挥行政复议解决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努力提高行政复议公信力。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对行政复议的宣传力度,千方百计畅通行政复议渠道,积极引导群众通过行政复议解决行政争议,凡符合法定条件的必须依法受理,按时办结。要加强行政复议能力建设,充分运用听证、和解、调解等多种手段,化解矛盾,平衡利益,不断提高行政复议案件办理的质量和效率,努力把行政争议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初发阶段、化解在行政程序中,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努力提高行政复议公信力。
(六)充分发挥政府法制机构参谋助手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立完善和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政府决策需要法制机构审查把关,越来越多的行政复议案件需要政府法制机构办理,越来越多的涉法事务需要法制机构研究处理,越来越多的复杂问题需要法制机构提供准确的法律意见。一方面,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加强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要切实解决法制机构有人办事、能办事,能办成事的问题,采取多种措施,配齐、配强法制机构人员,去年,省政府的《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黔府发〔2011〕12号)文件就已经明确提出县、市法制部门应配备的机构、人员数量。市政府的《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
的通知》(遵府发〔2011〕17号)文件也明确,市政府法制办人员编制不得少于20人,县级政府法制办人员不得少于5人,90万人口以上的县级政府法制办人员不得少于10人。这个问题必须要落到实处,各级政府法制部门也要认真筛选,一定要选拔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人员进法制部门工作。除配齐配强人员外,各级各部门为他们开展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努力塑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过硬、业务过硬的法制工作专业队伍。另一方面,法制机构要不断增强自身能力,主动发现、研究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出谋划策,遇到问题不是简单地说不行,而是不但要说出不行的理由,还要说明怎样才可行的方案。努力成为党委政府领导的得力参谋和助手。
(七)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建立科学的依法行政考评体系。政府法制工作,行政首长是第一责任人,各级各部门行政首长要切实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要高度重视政府法制工作,定期听取法制部门的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政府法制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市政府决定从今年起,每年都要召开一次政府法制工作会议,互相交流经验,互相督促,力争政府法制工作几年上一个台阶。市政府法制办要抓紧与两办督查室和市直目标办协商,抓紧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依法行政考评体系。从今年起,要把政府法制工作纳入今年对各县、区(市)政府的年度工作考核,并加大对市直各单位年度工作分值。
同志们,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开创政府法制工作新局面,为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构建和谐遵义,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全市经济运行分析会上的讲话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曾永涛
(2012年2月29日,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今天下午把大家召集起来,召开全市经济运行分析会,一方面是因为我市1、2月份经济运行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分析;另一方面是从刚结束的全省重点项目观摩会上看到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的态势十分强劲。我们发展的压力很大。因此召开全市经济运行分析会,既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全年工作目标的需要,更是各地加快发展的需要。刚才,市发改委、市工能委、市统计局负责人的发言,尤其是他们对当前及下步工作的安排意见,是代表市政府对各项工作提出的要求,我都表示完全赞同,请大家认真对照抓好工作。为了深入分析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完成全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我再讲三点意见,请参加会议的同志认真思考,认真对照,结合各自的工作贯彻好、落实好。
一、高度重视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分析
深入分析和准确掌握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对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把握所属区域各阶段的发展情况,做到知彼知已,制定和落实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实施经济发展措施,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关系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快
慢和发展的质量。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快慢和质量,一方面决取于现有资源、交通状况、发展基础等客观基础条件的禀赋;另一方面决取于对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分析,盘清家底,认清形势,找准发展的着力点,突出发展的增长极和比较优势,有的放矢地实施重大战略政策措施。只有把情况分析看透彻,问题差距摸准确,工作措施才会更有效,经济发展才会又好又快。各地、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适时分析和掌握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纵向横向分析对比,增强发展的紧迫性和责任感,全力促进要方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二)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关系到区域经济发展重大
决策的推进和实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一系列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的规划、计划,尤其是阶段性的具体目标怎样制定、如何明确、怎样设计等等,都需要对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反过来讲,只有认真分析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准确掌握经济运行形势,才能推进区域经济发展重大决策的有效实施。如果对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不深入,判断不准确,将会使各级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目标任务,无论是中长期还是近期和短期的将会偏离方向,也会使各项重大决策规划得不到有效实施。
(三)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关系到民生改善和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民生改善和小康社会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各个领域、各项指标,有经济指标、有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指标、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情况等。要全面推进民生改善和小康社会建设,需要对各项工作统筹推进,不能顾此失彼。只有对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对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进行统筹安排,才能保证各项指标的同步实现,真正达到民生改善和小康社会建设的目的。同时,企业和居民住户也需要进行生产、消费和投资决策,也需要通过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来掌握区域经济发展形势,决定生产投资方向,增加收入。
(四)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关系到“增比、进位、突破”目标的实现。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对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深入分析,紧紧围绕年初确立的各主体经济指标,采取强有力的工作措施,扎扎实实推进各项工作,形成更多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工作量,在各项主体指标上实现
“增比、进位、突破”。另一方面,我们要在取得实际工作成效的基础上,要通过把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核算统计工作做深做细,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区域经济发展成果。没有分析就没有比较,没以比较就不知进退,分析比较只能是两种结果:一种结果就是各项经济指标,尤其是主要经济指标同比上升了、进步了;另一种结果就是下降了、退位了。当然也可能与上年持平,但我认为持平也是退位。同时也会存在上升了进步了,但没有完成任务,上升了进步了与其它地方比反而退位了。所以大家务必认真分析,既要上升、进步,又要完成目标任务;既要与自己比,还要与别人比,这是实现“增比、进位、突破”的客观需要。
二、强化各项工作措施,确保全年国民经济各项指标提前超额完成
(一)打牢项目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基础。一是要认请形势,紧盯项目。上周,省政府召开了全省第三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各地主要领导参加了会议,从现场会观摩的情况看,黔南州、黔东南州、铜仁市的项目特别是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开工建设、投产达产等情况都很好,与会同志倍受鼓舞,同时得到了克志省长的好评。其他地方发展速度也很快。而从我市1月份各项指标完成情况看,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值84.13亿元,同比增长6.3%;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07亿元,同比增长119.4%;非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3.50亿元,同比增长24.5%;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23.64亿元,同比增长20.9%
。各项增幅都不理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省截止2月20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21.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4.2%,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50.8%,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50.2%
)形势非常严竣,大家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继续在重大项目前期准备、重大项目领导挂包、招商引资项目跟踪服务上下狠功夫,要及时解决好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提高项目的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开工率、达产率。这些就是加快发展的基础。二是要提前谋划,储备好项目。要积极加强第二季度开工项目的前期投入准备工作,为第二季度项目开工打好基础,创好条件,我们预安排在四月份召开全市项目建设观摩会。要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路网、供水、供电、排污等基础设施,着力提升园区的承载力和竞争能力,搭建承接项目的新平台,保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地。三是主动争取,对接好项目。要紧紧围绕国发2号方件,吃透政策,主动争取,积极对接,争取上级更多支持。各县、区(市)要立即行动起来,争取主动,赢得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
(二)抓实各项调度追踪措施。一是对项目县级领导挂包不能虚。对重大项目县级领导牵头挂包要真正落到实处,要与责任挂勾,捆绑考核,要有工作实效,要实实在在推动项目建设。二是对项目跟踪服务不能流于形。
要继续强化领导干部招商引资责任制,抓好招商引资项目跟踪服务,对于已引进的项目,要建立跟踪服务责任,明确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和联系人,各责任单位要及时跟踪项目从开工到投产的全过程,提倡全方位协调服务,决不能出现工作不落实、服务不到位,造成项目进展缓慢或流失的情况发生。三是对项目督查考评不能松。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要进一步加大督查督办力度,要把重点项目跟踪督查作为工作重点,将项目建设责任单位的前期准备工作、项目审批部门的审批时限、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部门协调等作为重点督查督办内容,要把督查问责紧密结合起来,把过程督查和年终考评结合起来,及时对动作慢、管理差、影响大的项目责任单位要予以通报批评,有力促进项目实施,增加固定资产投入。
(三)强化月季主要指标任务调度。我市全年目标任务
已经作了分解,各地要围绕总体目标,统筹制定好分月、分季推进计划,为科学决策,及时调度提供参考依据。在月季主要指标任务调度中,要着力抓住五个重点:一要明规则。市里即将下发《固定资产投资具体考核办法》,各单位要认真了解和掌握考核规则,按月份、分季度、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二要找差距。各级各部门要对照全年目标要求和目前完成情况,一项一项进行分析、预测,对完成进度还没有达到预期要求的,以及到考核时点还有差距的,要认真分析,还差多少,差在哪,什么原因,都要心中有数,对症施策,认真研究落实解决办法,做好相关工作。三要挖潜力。各部门之间要加强信息交流,全面掌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对区域发展的优势,重大项目建设、财政税收等,进一步挖掘潜力,努力做到应收尽收,应统尽统,颗粒归仓。四要查漏洞。对续建、新建、改扩建项目的投资、税收等完成情况,要逐一排查,拾遗补漏,保证重要经济发展指标规模和速度有新的增长。五要跟进度。要对全年的目标进度进行科学合理安排,不仅要保证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还要考虑分月、分季进度。要在全市各县、区(市)之间强化争创意识,敢于、勇于、善于与先进地方创先争优,要通过比、学、赶、超来推进各项工作向前发展,最终超额提前完成各项指标任务。
(四)形成合力,统足统够统实国民经济各项指标。
各级发改、财政、经贸、农委、住建、商务、统计等部门必须形成合力,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核算统计的协调、衔接。统计部门要加强专业协调,强化部门联系,敢于协调,善于协调,多沟通、多交流,多指导。专业统计要树立和强化大局意识,工作中不仅要考虑本专业的需要,更要考虑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夯实基础数据,加强数据的审核、评估工作,保证数据质量,要统足统够国民经济各项指标。数据上报前,要认真审核、评估,保证专业数据对GDP等主体指标核算的有力支撑。市、县统计部门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密切关注相关部门所涉及行业的发展变化情况,准确把握、使用部门数据,对不符合实际的部门数据,统计部门领导要行使统计工作组织协调的职能,积极出面协调,确保本地区重要统计指标、关键统计数据出之有据、据之可查、相互衔接、科学合理。要准确理解和把握考核指标的内涵,对统计指标口径不准的,搞好上下协调,及时调整补报,做到不少项漏项、不少报错报。统计部门要加强对各部门统计业务的指导,提高统计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全面性。各部门要经主管领导同意再上报对口部门,上报省前要先报市分管领导审定。
三、加强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的领导
为扎实做好国民经济运行分析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强化领导,求真务实,务必做到五个到位:
一是领导要到位。
市里成立了以我为组长,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国民经济运行核算工作领导小组,充分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对国民经济运行核算工作的重视以及国民经济运行核算工作所处的重要地位。各县、区(市)、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务必强化经济运行核算分析意识,班子成员及重要部门(科室)要定期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一把手亲自主持调度,把核算分析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主管领导要全力抓,抓到位,抓到底。其他领导也都要关心和重视经济运行分析工作,从全局的高度出发,给予经济运行核算工作更多的支持。
二是组织要到位。目前,个别地方对国民经济运行分析重视不够,经济专业人才匮乏,特别统计部门作用的发挥还有差距,经济运行核算工作力量十分薄弱,不少同志疲于应付,很难适应工作的要求,要予以加强。市、县两级发改、统计、财税等部门要从大局和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加强核算力量,将懂业务、能吃苦、敢拚搏、能打胜战、敢打硬战的干部选拔到核算工作岗位上来,并保持核算人员的相对稳定,要延伸经济核算统计机构,配齐有关工作人员,特别在基层要有专门人员从事统计工作,确保核算统计工作的正常运转。
三是学习要到位。
各县、区(市)分管经济工作的同志,一定要加强经济管理知识的研究和学习,要多与发改、财政、统计部门的同志沟通探讨,要通过学习提高经济发展决策能力。各专业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引导从事经济运行核算工作的同志勤于钻研业务,不仅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加强对经济理论和其他统计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要善于接受新知识、新事物,不断改进完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提升文化层次,具有较强的业务水平。
四是保障要到位。各级各部门要保证经济运行核算工作必要的工作条件。当前,国家、省、市都对统计核算工作十分重视,省里实行月度、季度、年度调度考核,县、区(市)也要强化调度的措施和频率。在工作经费上要做好保障,特别在信息现代化手段、办公设备和条件上,要保障核算工作的需要。
五是协调要到位。国民经济运行分析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协调工作非常重要。一方面,从事经济核算工作的同志要提高自身工作水平,讲究工作方法,提高协调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及其部门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要支持核算统计专业的同志积极工作,树立他们的权威,带动、帮助他们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
同志们,面临新的形势、新的要求、新的机遇,希望大家振奋精神,齐心协力,务实创新,以奋发有为、拚搏进取的精神抓好国民经济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全市一季度开门红,为全市经济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在全市统计调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曾永涛
(2012年3月15日,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这次全市统计调查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一是认真总结2011年统计调查工作,安排部署2012年工作;二是调度全市第一季度经济发展指标,认真分析后三季度经济发展形势,让大家对下步经济工作有清醒认识。昨天,在余庆召开的全市加强基层基础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现场会上,红秋书记再次强调:社会管理要创新,经济工作一点都不能拖、退、欠帐,必须提前和超额完成任务,要实现第一季度“开门红”,提振全年经济工作的信心。刚才,锡林同志和陆华同志分别就全市2011年统计调查工作作了总结,对今年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重点比较突出,要求也比较明确,我完全同意,请大家认真对照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对2011年全市统计调查工作的评价
过去的五年,是遵义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效益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这五年又突出体现在2011
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实现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是因为我们的各项工作干得好、干得实、干出了成效;二是对我们工作成绩统得好、统得实,统得令人信服。全市的统计调查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科学统计,服务科学发展,为全市加快发展、加快转型、实现跨越和增比进位突破作出积极贡献。
(一)数据质量不断提高。全市统计调查系统不断创新,建立健全了统计数据采集体系和统计数据质量评估体系,为实现统计调查产品生产全过程的标准化,全面、准确、及时掌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二)统计调查基层基础建设成效明显。全市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统计调查基层基础工作的文件和政策,大力开展乡镇和企业统计规范化建设。目前,全市244个乡镇全部建成了统计调查网络。全市2121多家“三上”企业大部分做到了有人员、有设备、有网络、有制度、有台账,基本满足了统计改革的需要。
(三)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全市各级各部门十分重视人口普查工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普查任务。
(四)“四大工程”建设成效明显。
去年国家统计局在全国部署开展了统计“四大工程”建设(加快建设基本单位名录库、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联网直报系统“企业一套表”制度),我市各级统计调查系统按照国家和省里的要求,周密部署,认真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四大工程”建设顺利开展。在去年汇川区进行的“企业一套表”试点工作中,直报率和数据质量得到了省统计局的好评。
(五)争创一流工作业绩。在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第二次经济普查中,市统计局都被评为国家级先进集体;在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市统计局被评为省级先进集体。我市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成功做法多次得到省统计局领导好评,并向国家统计局推荐,一些经验被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总之,对近年来全市统计调查工作,市委、市政府是充分肯定的。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统计调查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致以亲切的问候,向关心支持统计调查工作的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在肯定各项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市统计调查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一是适应统计调查方法、有关政策变化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二是基层基础统计调查工作还需进一步夯实;三是统计调查专业部门与非专业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还需进一步加强;四是预分析、预安排、预调度的参谋助手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发挥;五是上下沟通、信息畅通灵敏度还不够。这些存在的问题,请大家务必认真对待,认真分析,结合下一步的工作抓紧抓实。
二、认清形势,突出重点,扎实做好今年的统计调查工作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统计调查工作面临新的形势。一方面,统计数据作为科学发展、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对统计调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高,这对我们开展好统计工作创造了良好环境。另一方面,统计工作任务越来越艰巨。这几年,统计工作的业务量逐年大幅增加,不仅有工业、农业、贸易、投资等经济方面的,还涵盖了人口、就业、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近年来又增加了节能减排、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要统计任务。今年是遵义增比进位突破的关键之年,我们不仅要在西部城市之间、省内各市、州之间进行比较,还要在全省八十八个县、区(市)之间进行横向比较,这也给我们统计工作增加了工作量。另外,今年统计方式也有新的变化,由原来逐级上报变为现在的直报,由企业单位直接报到国家统计局,省、市、县统计局负责审查。因此,我们面临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工作压力是非常大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更好地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一)努力提高数据质量。
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调查工作的生命线。建设“四大工程”、推进各项改革,根本目的就是要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各级各部门要从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统计数据质量。今年实施的“企业一套表”改革就是要杜绝各级中间环节对数据的干扰,要想搞准搞实统计数据就必须从基础做起。各级各有关部门,特别是我们统计战线上的同志们,一定要按照要求,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切实把统计数据质量搞好。
(二)扎实做好基层基础工作。
基层基础工作是整个统计调查工作的基石,是推动统计调查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一是要做好企业统计基础工作。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政府行政职能,积极推动、督促和指导企业单位设立统计机构,增加统计人员,配备必要设备,完善有关制度,健全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保证“企业一套表”的顺利实施。二是要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今年,为适应实施“企业一套表”工作的需要,各级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基础建设,完善统计制度,规范台账管理。特别要加强乡镇统计队伍建设,充实统计人员,强化后勤保障。最近,市政府已经研究决定,在全市较大一点的乡镇(办事处)再增加1名专职统计人员。同时,各级统计部门要加强对基层统计的业务指导,帮助基层建立健全相关统计调查制度,促进基层统计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开展。三是要切实加强部门统计工作。部门统计是政府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GDP核算等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GDP核算体系,用税收占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税收、全社会用电量、客货运周转量、存贷款余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与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弹性系数等相关系数对GDP数据进行评估。国民经济核算所需的数据有60%以上由部门提供。为此,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统计部门工作,及时准确地上报核算数据资料,确保GDP
数据能够全面反映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为加强和规范部门统计工作,市政府已经成立了全市国民经济核算领导小组,明确部门责任分工,完善部门协调机制,实现统计信息共享。各有关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行部门统计职责,一旦发现由于部门的数据问题影响全市统计数据的情况,要严肃追究有关部门的责任。
(三)认真做好“企业一套表”改革工作。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总体部署,从2011年年报和2012
年定期报表开始,全国统计系统将正式实施“企业一套表”和联网直报。在直报过程中,省、市、县统计部门只能在线审核、汇总数据,没有修改变动数据的权利。这种新的统计方式对各级各部门都是一个重大考验,要求我们必须在思想认识、工作方法、组织方式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市政府办公室已经下发了《关于做好“企业一套表”网上直报工作》的通知,对全市“企业一套表”工作进行了部署。各县、区(市)政府也要把“企业一套表”和联网直报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人员、经费、软硬件环境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各级统计部门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认真研究“企业一套表”对我市统计工作可能产生的影响,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数据的评估审核,做好数据异动分析以及宏观走势判断,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各级发改、工能、商务等部门要加强对归口行业企业的组织和指导,主动配合统计部门做好相关企业单位的一套表工作;各级编制、民政、国税、地税、工商、质检等部门要及时向统计部门提供基本单位变动资料,确保“企业一套表”改革工作顺利推进。
三、围绕目标,提速发展,确保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
今年,是实现我市“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贯彻落实国发2
号文件的第一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实现全年经济社发展预期目标对遵义增比进位突破和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全市1-2月经济运行情况看,5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0.7%,比去年同期低 0.2个百分,比全省平均增速高2.4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一;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9.29亿元,增长73.8%,比去年同期低74.2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增速高10.9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三;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5.7%,比去年同期低8.3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增速高2.7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增长19.3%,比去年同期低21.2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增速低0.2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7.6%,比去年同期低12.4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增速低6.1个百分点,增速与安顺市并列全省倒数第二。同时,各县、区(市)主要指标增速极不平衡,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最高的69.6%,最低的8%,差距为61.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最高的达126.9%,最低的为46.9%,差距为80个百分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速最高的为40.3%,最低的为-14%,差距为54.3个百分点。
以上几组数据不难看出,前两月我市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开了一个好头。但是也要看到,几个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都明显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个别指标(财政收入)增速在全省排名比较靠后,特别是离一季度目标分解方案(遵府办发〔2012〕8
号)的进度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各地主要指标增长速度极不平衡,一些县、区多项指标靠后,只有这些县、区速度提起来了,实现一季度的“开门红”才会有保障。全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主体指标增速靠后的县、区(市),一定要切实加强经济运行调度,针对当前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
同志们,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实施“三大战略”、建设“三宜”现代化特色城市的起步之年,任务重,压力大。在新的使命和任务面前,我们务必以实是求是的态度、开拓进取的精神和锐意创新的勇气,扎实抓好统计调查各项工作,努力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全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曾永涛
(2012年2月12日,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全省交运输工作会刚刚结束,市政府决定今天召开全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去年交通运输工作,分析当前交通运输发展形势,安排部署今年交通运输工作。刚才,李凌同志总结了去年交通运输工作情况,安排了2012年的交通运输工作,我表示完全赞同,特别是对2012年交通运输八个方面的工作,请大家按要认真抓好落实。会上市人民政府与各县、区(市)人民政府签定了目标责任书,市交通局与各县区、市交通局从业务角度签定了责任书,请大家认真对照责任书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四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2011年交通运输工作所取得的成绩
刚刚过去的2011
年,全市深入贯彻落实“交通引领经济”、“交通优先发展”战略,苦干实干,奋力拼搏,全面和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交通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交通运输工作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加速,再创历史新高。2011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达120.26亿元,增长48.6%,占全省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的23.1%。从近三年来看,2009年首破40亿元、2010年超过80亿元,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三年刷新历史记录,投资增速也是连续三年高于同期全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并在短短的五年时间实现了年度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翻两番,为拉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引擎作用。
二是重点公路建设加速,骨架公路网络已成雏形。2011年,我市在建二级以上公路612公里,创全市公路建设历史最大规模。杭瑞高速马家湾至白腊坎段基本建成,可望在2012年4月份通车。绥遵高速必须在2012年4月1通车。南楠二级公路、机场快速通道建成通车。道瓮高速、茅台至坛厂一级公路开工,并积极推进各项工作。仁赤、余凯、遵思、绕城东北段顺利推进,顺利实现“建成一批、开工一批”的目标。五年间,全市相继开工建设二级以上公路15条123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条706公里),“五纵四横九联二环”骨架公路网构建进程大大提前。
三是农村公路建设加速,“量”和“质”同步大幅提升。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基础设施向县乡延伸”的要求, 2011年新增通村公路1370公里,继2007年实现“乡乡通油路”后,比全省提前一年实现“村村通公路”;全面启动通村油路建设工程,新建通村油路1357.5公里,实现
55.7%的行政村通油路。建制村通公路率、建制村通油路率分别比上年增加3个百分点、8.5个百分点。五年时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增加了5000多公里,达到24000公里、增长了26.7%,路网密度提高30个点、达78公里/百平方公里,老百姓出行和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四是改革创新加速,交通运输发展活力增强。创新交通建设管理体制,与省公路局共同组建了贵州遵义高投司,搭建新的交通投融资平台,确保了地方高速公路建设顺利推进。积极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在全省首家采取投资设计施工总承包的BOT+EPC新模式,成功引进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承建道瓮高速公路。城市公共交通管理职能顺利交接,合理调整出租车运价、及时增加出租车运力,重拳整治出租车营运秩序,城市公共交通形象得到极大改善。新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不断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质量得到保证。按期全部取消所有政府收费还贷的二级公路收费,25个收费站全部撤除,交通设施服务民生的属性得到充分体现,交通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突显。首次引进使用“LNG”新型公交车,厢式货车、标准型船舶等节能型交通工具快速推广使用,客运车辆公司化管理、规模化经营模式不断完善。同时,水上交通、公路建设、道路运输等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护。
总的来说,2011
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迈上了新台阶,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里尤其要说,在推进全市公路建设重大项目过程中,全市上下形成了合力,市四大班子领导紧紧把交通建设抓在手上。在此,我要感谢全市交通系统的干部职工,感谢人大、政协在职领导、以及原来的老领导对交通建设工作的大力支持。
二、准确把握当前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客观形势
近年来,我市交通运输工作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由于自身基础条件差,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交通运输事业还有很多困难需要突破,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一是交通发展不平衡。从综合交通布局看,骨架公路网、农村公路网络结构还不够合理,还有不少断头路,交通大循环不畅;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城市交通等交通方式衔接不紧密,以公路为主,其他交通方式为辅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亟待加强。从公路等级看,我市高速、一二级公路总量小,现有的高等级公路采用的技术标准偏低,区域快捷通道通行能力明显不足;农村公路高边坡、大纵坡、小半径等问题十分普遍,大量道路至今未油化或硬化,通行能力较差。重建轻养思想仍然严重,农村公路日常养护投入参差不齐,地方财政投入普遍不足,交通发展缺乏资金支持。二是交通发展形势十分严峻。从2011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看,我市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虽保持首位,但毕节、铜仁紧随其后,分别达110亿元、101.3亿元,差距越来越小。初步了解,今年毕节将超过我们达160亿元,黔西南州预计也要突破100
亿元。从公路密度来看,我市78公里/百平方公里的密度,仅比黔东南州高1.1公里,居全省倒数第二;我市公路总里程虽列全省第二位,但人均拥有公里数仅39.1公里/
万人,低于黔东南的67公里、黔南的51.8公里、铜仁的50.5公里、黔西南的46.9公里,居全省第四位;我市2011年公路水路客运量20745万人次、居全省第二位,但人均只有33.8人次,排在安顺、贵阳、黔东南、六盘水之后;货运量完成7177万吨、排在贵阳之后,但人均只有11.7吨,排在贵阳、安顺之后,居全省第三位。这些足以说明,其他地、州(市)的交通发展势头更加强劲,在与他们的竞争中,我们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不在明显。三是交通发展资金制约非常突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收缩,融资平台空间不足,银行贷款“门槛”较高,担保机构还不健全,在落实融资方面仍然存在较大障碍。在目前的政策框架下,除了高速公路及国省干线公路外,县乡公路提级改造工程建设、农村公路建设等交通重点工程所需资金中的相当一部分必须由地方配套,数额巨大,筹集的难度增加。
尽管我们面临很多难题,但随着发展的推进和改革的深化,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总体更好,有利因素不断增多。一是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
号),把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发展支撑能力作为支持贵州发展的首要任务,明确指出了交通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对包括公路水路在内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具体措施。二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一轮扶贫开发的深入实施,国家对贵州交通发展的支持越来越大,在政策、资金上给予极大支持。三是市委四届党代会明确要求,要加快建设城镇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实施三大战略、建设三宜城市”提供强有力的交通保障。年前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交通运输工作目标,“交通优先发展”的意识和理念不断加强。四是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助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发展。五是各县、区(市)换届已经完成,新一届领导班子将集中力量谋划新思路、施展新招数、实施新项目、树立新形象。加上交通运输战线拥有一大批“拉得出、站得住、碰得硬、打得赢” 的优秀干部职工,必将为交通运输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组织保障。
三、全力抓好2012年各项交通运输工作
2012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重点要实现“五个突破”。
(一)围绕国发2号文件,在抓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上要有新突破。
一是要做好项目储备工作,重点谋划好近期拟建高速公路、进出境通道、国省干线改造、通村油路等项目单子,争取更多项目挤进今年国家和省的建设盘子。二是要围绕文件相关政策科学编制项目,迅速开展“十二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和现有交通中长期规划的修编工作,积极到部、省有关部门加强对接,力争使更多交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的规划总盘子。三是结合国家扶贫开发政策,编制好乌蒙山区、武陵山区扶贫交通发展规划。
(二)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引擎,在交通运输支撑能力上要有新突破。
今年,交通建设项目多,任务重。一是要全力抓好收尾项目,二是要全力抓好在建项目,三是要全力推进新开工项目。项目建设在全省的比重只能增不能减,只能进不能退。要确保绥遵、遵毕高速龙坑至白腊坎段在上半年通车,绕城高速公路东北段年内通车,争取杭瑞高速遵义至凤冈段、仁赤高速习水至赤水段实现通车。开工建设务正高速公路,实现所有县县通高速公路项目全面开工建设,为“十二五”时期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奠定基础。确保今年交通投资不得低于160亿元。
(三)以创新机制为重点,在破解发展难题上要有新突破。一是要解决资金瓶颈。要积极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省市路网建设计划,争取更多的政策倾斜扶持和资金补助。要积极创新融资方式,充分发挥信贷融资、债券融资、平台融资和上市融资的主力军作用,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和规模。要认真总结推广道瓮高速引资的做法和经验,大胆探索BT、BOT
等合作模式,多渠道克服融资难的问题。要大力支持现有交通融资企业拓展经营范围,增加主营收入和现金流,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和偿债能力。要抓好招商引资,将效益好、社会投资热情高的项目拿出来招商,调动社会各方面投资交通的积极性。市内各金融机构要积极支持交通发展。要不断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各级地方政府要把交通运输作为财政重点支持的领域,建立财政对交通建设投入的长效机制,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垫支和建设配套资金筹措,保证配套资金必须及时、足额到位,为交通基础设施顺利实施提供必要的资金保证。要鼓励广大农民群众,按照村民自治、一事一议的原则,投工投劳着力解决乡村“行路难”问题。二是要破解用地难题。积极争取我市重点交通项目更多地使用国家、省的土地计划指标。要用好用活国家土地政策,利用好未利用地、低丘缓坡地指标进行开工,想方设法为交通项目用地审批开辟绿色通道。要牵头做好土地报件基础资料,提高土地获批率。
(四)以交通为民为宗旨,公共服务能力要有新突破。
一是要牢固树立“建设是基础,运输是目的”的观念,采取有力措施加快交通运输和现代物流业发展,充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效益。要在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农村客运班线,着力解决高寒边远贫困山区群众“乘车难”问题。二是要以经济发展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享有交通便利权为出发点,合理布设公交站点,优化公交线路,逐步提升车辆档次,提高服务质量。三是要突出抓好行业文明建设,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行业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行业服务水平和质量,让人民群众享受优质便捷的交通运输服务。
(五)以行业管理为保障,依法行政能力要有新突破。
一是要坚持不懈地加强交通管理。强化路政管理,加强源头治超工作,确保恶性超限运输得到有效遏制。强化航政管理,加大依法治航力度,严格执行航政许可制度,确保辖区航道特别是干线航道不出现新的碍航设施。强化运政管理,加大对“黑车”等交通违法行为的综合整治力度,维护良好的运输市场秩序。深化运输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加强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和从业人员诚信考核,重点完善驾驶员培训、机动车维修质量检测和考核体系。二是要大力加强预防性养护和及时性养护,提高日常管养水平。要认真落实县级政府管养主体责任,加大管养经费的投入,改革养护管理机制,不断提升路况水平,确保农村公路有路必养,构建更安全、更畅通、更和谐、更高效的公路网络。三是要坚持不懈地推进工程监管。进一步完善建设管理单位准入、行为管理以及绩效考核等制度,促进建设管理水平提升。建立健全招投标相关制度,完善交通建设信用体系,促进全市招投标监管工作发展和管理方式转变。全面落实工程建设各方质量安全责任,提高交通建设工程质量优良率。四是要坚持不懈地狠抓安全监管。要加大安全监管力度,牢固树立“抓安全就是保稳定、增效益”的观念,采取得力措施,加强交通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全面提高交通安全管理和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事故,着力打造平安交通,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一个稳定、健康的环境。
四、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形成加快交通运输发展的强大合力
交通建设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协同配合。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始终重视和支持交通工作,努力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群众支持”的“社会大办交通”的工作格局。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县、区(市)必须把交通建设摆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优先位置,统筹安排,重点落实。各县、区(市)党政主要领导要负总责,亲自组织研究加快交通发展的政策措施,亲自协调解决建设中遇到的重大难点问题;分管领导要把主要精力用在推进交通建设上,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对于每一项交通重点工程,各县、区(市)都要按照“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种机制、一抓到底”的要求,明确一位县级领导具体牵头,抽调得力干部成立指挥部或协调领导小组,做好协调服务工作,确保服务项目“零距离”、调处纠纷“零拖延”、施工现场“零阻工”。
(二)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各级交通运输部门的同志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尽心尽力履职,更好地推动工作,增强工作的实效。要加强交通行业文化建设,大力开展岗位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大力宣传先进,表彰先进,充分发挥先进模范、先进典型的带头引领作用,进而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不断增强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三)切实加强廉政建设。
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要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全面落实廉政责任制,切实加强廉政教育,领导干部带头廉洁奉公。要不断完善惩防体系,加强防范廉政风险的制度建设,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重点,不断深化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充分运用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的电子监察功能,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察监控。要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岗位和重点人员的监督,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确保“工程优质、队伍优秀”;要继续加强对招标投标、材料采购、设计变更、资金拨付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关键环节的监督力度。
同志们,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实施“三大战略”、建设“三宜”城市的起步之年,任务重,压力大。在新的使命和新的任务面前,我们务必以蓬勃向上的朝气、开拓进取的锐气和不畏艰难的勇气,扎实抓好交通运输各项工作,努力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全市物价暨价格调节基金工作会议上的讲 话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曾永涛
同志们:
在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切实为实施“三大战略”、建设“三宜”城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而阔步前进的重要时刻,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物价暨价格调节基金工作会议,总结回顾去年工作,研究部署今年工作,这对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物价和价格调节基金工作,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刚才,孝亚和兴念同志分别就全市物价和价格调节基金工作作了安排部署,我表示赞同。省物价局陈仁贵局长专程到会指导,对做好今年价格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希望大家按照这次会议精神,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
一、客观估价成绩和形势,增强做好物价工作的责任意识
过去的一年,全市各级物价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物价局的要求,努力工作,积极应对,成效显著。一是准确把握价格调控的手段,抓住有利时机,促进我市价格改革,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了贡献;二是及时有效进行价格监测,为科学实施宏观调控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有力推进价格监督检查,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维护了健康有序的市场价格秩序;四是价费管理规范有序,深入开展涉企、涉农、教育、医疗等专项价费整治,一定程度减轻了企业和群众的负担,进一步优化了经济社会发展环境。通过不懈努力,2011年全市完成价格调节基金征收14468.1万元,占年度任务的125.81%,同比增长38.85 %,完成支出11691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4.76%,为调控价格、稳定市场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成为全省各市、州争相学习的典范。盘点2011年的价格工作,各级物价部门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依法、依理、依情开展工作,维护了我市价格市场秩序,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价格工作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感谢!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回升向好的关键时期,通胀压力成为影响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严峻挑战。在国际环境变化和国家宏观调控综合作用下,在经历了一段时期较高通胀后,去年8月以来CPI
增幅逐月回落,但从目前来看,结构性通胀因素依然存在,社会通胀预期仍在增强,城镇居民对今后物价继续上涨仍然担忧,价格工作仍然面临很大的压力。一是输入型通胀可能持续走强。国际上特别是美国经济复苏乏力以及巨额财政赤字,助长了全球通胀的不断抬升。二是成本推动价格上升的动力增强。资源、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上升的累积效应,已成为推动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三是社会的通胀承受力较弱。由于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一定程度促进了农民增收,但同时也加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负担,即便是当前4%至5%左右的物价涨幅,城市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也难以接受。如何使农产品价格在合理水平上稳步增长,既促进农民增收,又使城市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四是政府管价项目的矛盾积累较多。在上游生产资料价格持续攀升的形势下,水、电、油、气以及重要公用公益事业价格矛盾十分突出,如果疏导不力,将影响相关行业的正常运营,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为此,全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物价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安定和谐的大局出发,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把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估计得更严峻一些,把对策和措施制定得更周密一些,切实增强工作的预见性、科学性和针对性,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围绕经济发展主题,切实抓好三项服务工作
价格是引导资源配置和调节利益关系最灵敏的杠杆。物价工作实践证明,经济越发达、社会越进步,价格的职能作用就越明显。目前,我市正处在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绿色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标志着我市发展步入了利益格局进一步调整、新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凸显的重要历史时期。物价部门要克服“就价格论价格”的价格监管理念,牢固树立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围绕“实施三大战略、建设三宜城市”这个主题,找准履行职能的切入点,着力在服务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积极作为、做出成效。
(一)积极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各级物价部门作为价格调控联席会议牵头单位,是实施价格调节、监管和服务的责任主体。首先,要充分认识价格工作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特别是国务院刚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
号)文件,一定要认真学习,准确领会,吃透精神,切实为党委、政府用好用活政策,最大程度争取上级支持当好参谋助手,并结合我市价格工作实际创造性地抓好落实。其次,要进一步抓好涉及群众生活的重要商品和重要生产资料价格的日常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提出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建议和措施。第三,要加大价格监管力度,提高价格调控能力,努力把价格总水平稳定在合理区间,防止出现价格大幅度波动;不断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掌握物价指数等数据的走势变化,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翔实的科学依据。
(二)自觉为企业发展服务。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企业的价格策略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近几年,随着省委、省政府“工业强省”战略的大力实施,我市企业发展快速,势头良好。各级物价部门要全力为企业做好价格服务,千方百计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一是要按照“政策上最大宽限、程序上最简手续、时间上最快速度、服务上最优质量”的要求,为企业的发展壮大营造政策宽、效率高、服务优的价格环境;二是要深入开展“价格服务进企业”活动,免费为企业实施价格收费政策培训,帮助企业完善内部价格台帐管理,继续推行进企业收费“明白卡”制度,增强企业抵制乱收费的能力;三是要建立企业联系制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一批外资、民营企业作为联系点,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具体价费问题,及时向企业发布有关价格政策,解答疑问;四是要对涉企收费进行全面清理,对不合理、不合法的收费一律予以取消,加强涉企收费投诉举报受理工作,对涉企乱收费的投诉举报及时受理,快速查处;五是要进一步深化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既要发挥好市场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又要完善政府定价机制和价格调控监管机制;六是要加强价格诚信建设,继续深入开展“价格诚信单位”评选活动,引导企业遵规守法,加强价格自律,积极推动我市企业价格诚信升级,进一步优化信用环境。
(三)切实为保障民生服务。
价格问题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各级物价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解决好关系民生的价格和收费热点问题,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重点。一方面,要正确处理好稳定农产品价格和提高农民收入的关系。通过落实价格补贴、促使流通环节利润向生产环节转移等政策措施,确保不因执行调控价格措施对农民增收造成影响。另一方面,要着重解决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的不利影响。在持续扩大低收入群体保障覆盖面的同时,大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医疗、住房等价格和收费中存在的问题。要结合全市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降低虚高药价和高端医疗设备检查费,在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政策,推行单病种收费,为群众提高安全、价廉的医疗服务。要进一步加强对各类学校学费和住宿费标准的监管,切实减轻群众教育负担。要科学合理确定经济适用住房价格和廉租住房租金标准,保证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要认真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积极利用价格杠杆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三、增强调控能力,确保收好用好价格调节基金
价格调节基金是用于调控生活必需品等重要商品价格的专项基金,即是稳定市场的重要手段,又是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的有效途径。做好价格调节基金工作,是政府扶持生产、关注民生、服务社会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必须抓好。
(一)密切配合,确保基金收得足。
价格调节基金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积极行动,确保价格调节基金征收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市价调办(物价局)要履行好牵头部门的责任,加强与财政、国税、地税等部门的协调沟通,及时解决好征收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国税、地税部门要加大征收力度,做到应征尽征,同时也要提升服务质量,为经营者缴纳价格调节基金创造便利条件。
(二)突出效益,确保基金用得好。价格调节基金的使用,要特别突出效益,把有限的基金用到“刀刃”上。要根据价格波动的原因和程度,选择生产或流通环节进行适当调控,发挥价格调节基金在保障供给、促进流通和结构调整方面的作用。针对当前的价格形势,重点解决民生问题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问题,投向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社会反响大的方面。市价调办(物价局)要多开展一些必要的调查研究,为政府使用调节基金当好参谋,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三)强化监管,确保基金不违规。
价格调节基金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其征收和使用不仅要合理,更要合法合规。我们要坚持做到专款专用,杜绝截留、挤占、挪用现象;要严格审核监督制度,凡使用价格调节基金的项目,一定要经过充分论证,认真考核,严把审核关,确保价格调节基金使用科学合理。市价调办要建立健全跟踪检查服务制度,发现使用不当情况,坚决予以纠正;市审计局和市监察局对基金的征收、管理和使用情况要进行实时跟踪监督,所有重大事项均要具体参与。对违反管理办法不按审批项目规定的用途使用价格调节基金,或管理不善造成价格调节基金损失的,要严格追究项目单位和当事人的责任;对价格调节基金征收、使用和管理工作人员以权谋私、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造成价格调节基金损失的,要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四、加强组织领导,切实为做好价格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价格工作是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细化措施,狠抓落实。
(一)加强工作领导。保障市场供应、加强价格监管,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当前,价格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一些涉及到价格方面的矛盾错综复杂。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价格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好国务院、省、市关于稳定物价的政策措施。对影响全局的价格工作和突出的价格问题,主要领导要高度关注、亲自部署,分管领导要具体研究、亲自督导。各级政府既要给物价部门交任务、压担子,又要帮助物价部门解决实际困难,为价格工作提供良好环境。要支持物价部门开展价格执法工作,凡涉及价费问题,要充分征求和听取物价部门的意见,特别是在市场价格监管过程中需要有关部门联手应对时,更要加强协调,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
(二)提升业务能力。
要加强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使全体物价干部不仅要全面掌握物价政策、熟悉本地物价情况,也要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熟练的工作技能。要加强对重大价格问题的研究,不仅要进行理论探讨,更要在实践进行探索,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提高从全局角度分析和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的能力。如通过价格调节作用,维护低收入群体利益、加快我市城市化进程、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加快产业向园区聚集等问题;通过实施价格监管,保证广大群众“住得起房”、“上得起学”、“看得起病”等问题。要大力开展行政效能建设,全面推行限时办结制,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严肃工作纪律。要坚持依法行政,做到定价批费、成本监审、价格检查和价格认证等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和制度化,切实提高运用法制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价格矛盾和问题的能力。要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坚定不移地将党委、政府的决策落实到价格工作中去,将手中掌握的权力用在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上,坚决防止价格职权成为某些部门利益的代言人,自觉维护各级物价部门和物价干部的良好形象。
同志们,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实施“三大战略”、建设“三宜”城市的起步之年。在新的使命和新的任务面前,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奋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全市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曾永涛
同志们:
这次全市财税工作会议,是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财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去年财税工作,分析当前财税经济形势,安排部署今年财税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开拓奋进,确保完成今年的各项财税工作任务目标。刚才,立国、显坤、书强同志分别作了很好的发言,他们讲的意见我都赞成,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迎难而上,积极作为,全市财税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刚刚过去的2011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以决战开局、起步冲刺的决心,以深入开展“三个建设年”等活动为抓手,切实加强干部执行力建设,积极应对宏观经济环境和特大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全面和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预计完成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121
亿元,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0亿元,增长45%;财政总收入202.21亿元,比上年增长43.1%;一般预算收入84.62亿元,增长46.9%;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7426元,增长14.1%;农民人均纯收入5216元,增长17.6%。经省委、省政府考核,我市2011年各项经济发展综合指标位居全省第三位。总结过去一年的财政税务工作,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财政收支增速大、效益好。各级政府始终把组织收入作为财税工作的头等大事,积极创新征管手段,努力挖掘增收潜力。各级税务部门充分发挥税收征管主力军作用,深入推进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综合治税等工作,税收征管实现了新突破。2011年,全市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增幅全省排位从上年的第8位上升到第3位;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全省排位从去年的第8位上升到第4位。纵向看,创遵义25年来(1986年以来)最高水平,建国以来排位第4。各项税收增速显著加快,国税、地税分别组织收入113.24亿元和69.30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0.9%和34.1%,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实现了年度收入总量和增量两大突破。争取上级支持的力度加大、效果明显,全年获得中央、省各项补助资金171.89亿元,较上年增长25.8%。认真执行国家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内管理的有关规定,完成非税收入23.52亿元,增长100.7%。在收入不断增加和上级支持力度持续加大的同时,财政支出大幅增加,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规模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56.51亿元,比上年增长32%
,为全力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提速赶超、转型跨越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民生保障投入大、受益广。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中心,主动服务大局,充分发挥财政资金、财税政策的调控作用,在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年,全市财政用于“三农”支出117.95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得到切实有效落实,农业基础条件不断完善,农村面貌得到持续改观;教育支出56.99亿元,比上年增长30.5%,城乡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得到认真落实,教育基础条件不断改善;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3.84亿元,比上年增长31.2%,城乡居民低保和养老保险、抚恤和社会救济、就业等工作有序推进;医疗卫生支出29.41亿元,比上年增长59.8%,确保了全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各项政策的全面落实;住房保障支出15.11亿元,比上年增长124.5%,廉租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全面提速;文化传媒支出3.84亿元,比上年增长48.6%,大力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民生支出的大幅增加,对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财源建设力度大、质量高。各级各部门始终坚持用创新的思路引领发展,坚定实施工业强市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全力以赴夯实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做大经济规模,大力培植财源税源。2011年,市级财政投入工业化建设资金7.26
亿元,主要用于市级工业园区建设、企业技改以及民营经济发展等,推动工业经济提速发展;投入城镇化建设资金22.21亿元,重点支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城镇规模,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投入农林水利发展资金24.8亿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扩大规模,更好地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这些资金的投入,加上社会投资的大幅增长、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市工业做强、农业做优、三产做大,实现经济社会提速赶超、转型跨越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为财税持续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财政改革步伐大、亮点多。为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财政体制机制,各级财政部门不断加大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政府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强化财政预算约束和内部监督管理,促进财税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由点到面推广到全市所有县、区(市)。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金财工程”、“金税工程”进程加快,为加强财政管理和依法治税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的来说,2011年全市财税工作迈上了一个大台阶,成绩显著,振奋人心。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锐意进取的结果,特别是财税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群策群力、辛勤耕耘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大家长期以来的艰苦努力和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务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认识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第一,经济规模还不大,财税增收后劲不容乐观。2010年全市GDP总量在西部30个非省会城市中排名第12位,人均GDP排位更低。从省内情况看, 2011年我市财政总收入比贵阳少198.3亿元,2012年预安排少228亿元;2011年比毕节多21.7亿元,2012年预安排多42亿元。说明遵义与贵阳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从一般预算收入来看,2011年遵义市一般预算收入比贵阳少93.13亿元,2012年预安排少107.7亿元;2011年比毕节多7.56亿元,2012年预安排多5亿元左右。这充分凸显出我们加快发展的压力很大。从经济规模决定财税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决定财税增收水平,我们只有千方百计抓发展,做大做强经济总量,财政增收才有保障。第二,财源结构不够合理,税收过分依靠烟酒。2011年全市税收总收入178.69亿元中“两烟一酒”提供了74.14亿元,占税收总额的41.5 %,占财政总收入的36.7%。其中直接来源于茅台酒三家公司的税收达45.11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25.2%,全市财政总收入的22.3%,四分天下有其一。按照现行财政税收分享体制,烟、酒产生的税收绝大部分属于中央和省级收入,对地方税收的贡献不大。第三,“两个比重”虽比上年略有提高,但仍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011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一般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分别为17.9%、41.8%,全国这“两个比重”分别为22.1%、50.5%,全省为23.3%、58.1%
,既反映了我市在经济结构、税源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问题,也暴露出我们在收入组织、税收征管上做得还不够到位。第四,人均财政收支水平低于全省平均值。以全市常住人口613.29万(2010年统计数)计算,2011年全市人均财政总收入、人均一般预算支出分别为3297元、4183元,全省平均数分别为3823元、6450元。人均支出水平低,说明向上争取支持、争取补助的力度还有待加强,“跑部钱进”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第五,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在2011年全省88个县、区(市)经济发展增比进位突破综合测评中,第一名和最后一名都在遵义市,且最后10名中遵义就占了7个。排名第一位的仁怀市经济总量占全市的24.1%,财政总收入占全市的32.1%,排名第88位的余庆县经济总量占全市的2.8%,财政总收入占全市的1.7%,虽然各地经济基础、区位条件不同,但差距之大还是值得深思。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查找原因,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突出重点,奋力攻坚,在新起点上开创财税工作新局面
年前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对全市今年经济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对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都提出了明确指标,并围绕实现这些目标提出了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大财源建设等保障措施。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拓宽思路,敢于创新,努力开创财税工作新局面。
(一)紧紧围绕发展主题,着力培植壮大财源。
实施“三大战略”、建设“三宜”现代化特色城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工作的主要任务,各级各部门必须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文件,吃透精神,领会政策,抓住重点,主动对接,积极向上争取中央财政均衡性转移支付和专项建设资金,大力改善我市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状况,
着力提升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条件,切实为培育发展产业、壮大财源提供有力保障。一是要支持产业升级。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加大金融信贷、技术改造、名牌产品等奖励力度,落实好高新技术优惠、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财税政策,支持传统工业改造提升,鼓励优势企业做大做强;继续加大对节能减排、生态环保和淘汰落后产能的支持、管控力度,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成长性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其发展壮大。培植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发挥旅游业、服务业、文化产业等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集中支持以旅游文化产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重点围绕八大农业产业,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二是要支持园区建设。把各类园区作为培植壮大财源的主阵地,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产业转移引导激励机制,促进生产要素和重点产业加速向园区集中,提高园区投资强度和入驻进度,努力将园区打造成高端高质高效产业聚集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各县、区(市)要抓住“扩权强县”的有利时机,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确定主攻方向,壮大支柱产业,进一步提高县域经济发展质量和活力。三是要实现多元化投入。全力做好对上汇报沟通,重点围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一步争取中央、省的投资,优先保证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的资金需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立足各地比较优势,引进和新上一批有利于加快转型、财税增收的大项目、好项目。坚持
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拓宽筹资渠道,创新扶持手段,采取财政贴息、奖励、参股和风险补偿等方式,引导吸纳金融和社会资本支持、参与地方经济发展,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大财源格局。四是要坚决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都会减少收入,客观上给税收组织带来了一定困难,各级财税部门要从大局出发、为发展着想,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提高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等一系统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及文化改革发展的税收政策,切实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增强企业发展内在活力,进一步涵养税源,强化财税增收后劲。
(二)扎实抓好增收节支,着力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开源节流、增收节支,是财税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是要千方百计确保今年财税收入任务完成。按照年初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全市2012年财政收入的目标任务是:总收入完成263亿元、增长30%,一般预算收入110亿元、增长30%
。对于今年的财税收入目标任务。对此,刚才我已和各县(区、市)政府、市财政、国税、地税部门负责人以签责任书的形式予以分解和落实,请大家将任务完完整整背回去、年底圆圆满满交上来。各县、区(市)政府、市级征管部门主要负责人要认真加强收入组织,严格实行逐月调度,逐月通报,按季度考核。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抓收入是财政、税务部门义不容辞的第一责任,今天会议结束后,各级财政、税务部门要层层分解任务,抓好责任落实,加强税收征管,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确保全年任务目标的完成。要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实际,了解掌握经济发展情况,及时做好财源分析预测,强化对重点行业、重点税种、重点税源的监控,特别是对房地产业、建筑安装、餐饮娱乐、金融、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加大监控力度,确保这些重点行业税收稳步增长;要大力推进综合治税,强化信息管税,建立国税、地税、工商等部门信息共享机制,提高现代信息技术服务税收征管的水平。刚才,立国同志已经通报了1月份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情况总体较好,实现了2012
年首月“开门红”,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强化工作措施,狠抓收入组织,努力实现第一季度“开门红”。市、县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协税护税职责,共同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和和谐的征纳关系。二是要切实加强支出控制管理。今年,各级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政府投入继续增大,新的民生政策刚性支出也在持续增多,各级财力十分有限,必须加强支出控管,提高财政资金绩效。一方面,要强化预算管理,确保支出“用得对”。
进一步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深化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切实提高财政分配的科学性,加强专项资金的整合和管理,逐项制定具体可行的管理办法,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要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保障性安居建设工程、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和公共服务安全等方面的投入,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中央已经明确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人均200元提高到240元,新农保今年要实现全覆盖,城乡义务教育保障机制要进一步完善,这些投入一定要认真落实到位。同时干部职工的民生问题也要解决好,近期我们提高了公务员津补贴标准,兑现了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承诺,提高了年度目标考核奖励标准,以及住房公积金等干部职工关心的民生问题等等,大家要做好思想准备,从财力、资金上留有余地。另一方面,要厉行节约,确保支出“用得省”。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各项规定,大力压减“人、车、会、话”等一般消费性支出,集中财力保重点、办大事。同时,要加快预算支出进度,对必须安排的支出,尤其是用于支持发展的生产性资金,尽量早安排、早下达、早见效。
(三)创新财税体制机制,着力提高财政管控水平。
科学合理的财税体制机制是引导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杠杆。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国家财税政策也在适时进行灵活调整,各级各部门要顺时应势、抓住机遇、改革创新,加快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利于发展的财税体制机制。一要深化财政改革。按照健全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规范预算编制和执行,着力提高预算的精细度和科学化水平,强化预算的刚性约束力。扎实推进资源税改革,实施新的车船税征收标准,促进合理税负和节能减排。大力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引领农村各项改革有序推进。二要强化财政管理。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理顺财政管理体制。健全采购制度,拓宽政府采购范围,增加政府采购透明度,提高采购效率。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政府债务的管理,在摸清底数、区分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职责,健全完善举债项目评审、监控等制度,既要为发展敢于负债,又要有效防范政府负债风险,确保重点建设资金需求。完善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把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三要加强财政监督。重点开展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评价、重点支出检查、内部审计检查等财政监督工作,本着分权、制约的原则,健全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加强廉政建设,促进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三、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切实为做好财税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财税工作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检验领导干部驾驭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试金石”。做好新时期的财税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仅仅依靠财税部门的努力是不够的,各级各部门必须共同努力,合力推进。
第一,加强财税工作领导。
财税工作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事关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财税工作的领导,继续高度重视、大力支持财税工作,及时帮助财税部门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级领导同志要加强财税政策研究,注重听取和征求财税部门的建议,善于运用财税政策和信息数据指导全局工作,善于运用财税杠杆调节经济发展。
第二,强化财税队伍建设。做好财税工作,完成全年任务,关键在班子、关键靠队伍。各级财税干部要继续加强学习,坚持学思结合、学以致用,不断提高理财治税、争先进位的能力。要继续改进作风,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不断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加强纳税宣传、咨询和辅导,完善服务体系,拓展服务平台,加强办税服务厅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大力推进国、地税“联合办税”,实现纳税人进一家门、办两家事;进一步简并环节和申报材料,积极开展涉税事项“免填单”、“同城通办”、网上申报及网络开具发票试点等工作,切实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的申报完税服务。要继续加强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严格教育、严肃整治、严于监督,确保不使一人掉队,进一步树立财税部门务实、为民、清廉的良好形象。
第三,形成财税工作合力。
各级财税部门要密切关注财政经济形势变化,超前研究谋划,主动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要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锁定目标,铆足干劲,确保2012年财政收支指标实现大的突破,在保住2011
年财政收入增幅、税收收入增幅在全省取得好名次、好成绩的基础上,力争位次再向前靠、比重再向上增;要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单位的沟通协调,充分发挥财税职能作用。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充分理解、支持配合财税部门的工作,加强协调沟通、分析调度,齐心协力抓征管、促增收,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强化内部财务管理,自觉接受财政和社会监督,共同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献计出力。
同志们,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实施“三大战略”、建设“三宜”城市的起步之年。在新的使命和新的任务面前,我们务必以蓬勃向上的朝气、开拓进取的锐气和不畏艰难的勇气,扎实抓好财政税收各项工作,努力为实施“三大战略”、建设“三宜”城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紧急视频会议上的
讲 话
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 曾永涛
同志们:
为深刻汲取道真“2·18” 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惨痛教训,进一步加强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召开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紧急电视电话会。刚才,华峰副秘书长通报了道真“2·18”事故救援处置情况;道真县政府、市交警支队、市交通运输局从不同角度分别作了发言;李勰局长宣读了全市百日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副市长王祖彬同志分析了当前安全生产形势,并对下步安全生产工作作了全面安排部署。下面,我受红秋书记、秉清市长的委托,再就切实抓好当前安全生产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汲取教训,深刻反思,做到安全生产警钟长鸣
近年来,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安全生产工作得到了明显加强,取得了连续11
年“双降”的成绩。今年以来,安全生产继续保持“双降”势头,安全生产面上形势总体平稳。但是,道真“2·18”重大交通事故, 13人死亡、22人受伤的惨重代价,给数十个家庭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了重大的损失,给遵义形象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更是给全市安全生产敲了一记警钟。国家安监局、公安部、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栗战书、省长赵克志以及省有关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国家安监局领导、省委常委、省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长崔亚东,以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迅速赶赴现场指挥应急救援工作,各级各部门也迅速行动,争分夺秒,第一时间开展应急救援,这充分体现了各级领导干部切实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使安全生产警钟长鸣,必须一刻也不能松懈麻痹,常抓不懈。
当前,安全生产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压力:一是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即将召开,市四大班子刚刚换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一个安全和谐的环境。二是高速公路安全管理交给地方,加大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难度。三是今年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摘掉煤矿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全国倒数第一“帽子”目标的最后一年,需要奋力冲刺。四是各级换届后,安全生产战线新同志较多,包括部门领导,还有一个熟悉工作的过程。为此,全市各级各部门务必要认清形势,保持清醒头脑,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尽职尽责,积极作为,坚决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二、迅速行动,强化措施,确保安全生产持续好转
(一)迅速开展百日安全生产大整治活动。这次活动的重点:一是大力排查隐患。要牢固树立排除一个隐患就是预防一次事故的意识,把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放在排查隐患、落实预防为主工作措施上,在各行各业、各个层面按照横到边、纵到底的要求,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各级安监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对各类隐患务必做到整改责任、预案、措施、资金、时限“五到位”。二是大力打非治违。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的,坚决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罚重处、不讲情面、不徇私情、不留后患。
(二)扎实有力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的重点,要突出道路交通、煤矿、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同时决不放松其他行业和领域。一是强化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重点是加强人、车、路的治理,对超速、超员、超载、疲劳驾驶、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要坚决依法高限处罚;对车辆特别是客运车加强路上监管,客运车辆今年全面安装GPS系统并确保监管到位;对存在隐患的危险路段要落实整改措施并督促到位,一时不能解决的要通过人防措施有效预防。切实减少安全事故特别是3人以上事故发生,坚决杜绝10
人以上交通事故发生。二是强化煤矿安全专项整治。要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的关系,重点要落实预防煤矿瓦斯、透水、冒顶等事故的措施;加大安全投入,提升煤矿开采水平;加强矿工培训,严格执行矿级领导带班下井等制度。当前,要特别注意加强复工复产矿井的安全监管,坚决做到不安全的一律不准生产,确保实现今年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1.5以下的目标。三是强化其他行业专项整治。针对消防、危化、烟花爆竹、建筑、水运等各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由行业主管部门统筹安排开展专项整治。
(三)千方百计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强化基础建设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治本性措施,必须千方百计抓好。一是大力开展标准化建设。在各行业和领域广泛开展安全达标活动,加强督查考评,并采取以奖代补措施激发创建积极性。特别是煤炭行业,更是一定要在标准化建设上狠下功夫,确保今年建成投用一批标准化矿井。二是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安全知识进工厂、进社区、进村寨、进校园等活动,积极开展安全示范单位创建,加大媒体宣传引导,切实增强全民安全生产意识。三是全面加强企业职工队伍培训。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培训上岗、执证上岗制度。在煤矿行业,要通过完善养老保险、工资晋升等机制,稳定职工队伍,使季节性工人向产业工人转变,通过提高职工素质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三、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强大合力
昨天下午,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当前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作了全面安排部署;昨天晚上,市委紧急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并决定今天召开这次紧急电视电话会,其目的就是要把这次会议开成一次有针对性的、真正管用的会议。按照红秋书记、秉清市长的要求,我再重点强调三点:
(一)进一步明确职责。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政策的规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今天作以下几点明确:一是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成员,都担负着抓好分管行业、分管部门安全生产工作的职责,对分管范围内安全生产事故的处置并承担相应责任,较大以上事故原则上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处置。二是各县、区(市)政府要根据换届后人事变动,及时调整充实安委会成员,并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市安委办将设立为常设机构,安委会主任由政府主要领导兼任,各副职领导任常务副主任,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各县、区(市)要比照成立安委办,按照“属地管理”、“行业管理”的原则,抓好本辖区内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市直各部门要负责抓好本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并承担相应责任,决不能形成抓工作与抓安全生产“两张皮”。三是按照关于煤矿安全生产“包保”责任制的要求,由市安监局收集并提出市、县两级领导干部“包保”方案,尽快报市政府审定后下发,各县、区(市)政府要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具体领导干部。
(二)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投入。
针对当前我市安全生产工作的薄弱环节,重点要抓好资金保障和队伍建设。一是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全力保证安全生产工作必要的办公经费、办公设施和应急救援设施。市政府在“十二五”期间每年列支1000万元用于基地装备及队伍建设,同时,要督促各生产经营单位加大投入,确保安全生产设施到位。二是切实加大干部力量投入。进一步充实安监干部队伍,创造条件解决监管力量薄弱问题。在市、县两级政府设立安全生产监管专员办公室。要加大安监干部的培训,不断提高安监干部履职能力。
(三)进一步落实责任追究制。对安全生产工作,只有用铁的手腕、铁的纪律、铁的措施,推动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位。一是要对安全生产工作实行重奖重处。提高责任金缴纳标准,并确保落实到位。对发生重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或年度安全生产控制指标超标的,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当年一律取消评优资格。二是对工作不履职、不尽职、不称职的,要采取组织、人事、纪检、司法等综合措施坚决依法处理。三是对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并限时结案、跟踪督办、警示通报;对触犯刑律的要坚决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决不姑息迁就。
同志们,安全生产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希望大家振奋精神,鼓足干劲,负重拼搏,全面提升我市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在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曾永涛
(2012年1月8日)
同志们:
今天利用周末的时间,把大家召集起来开会,主要是因为当前工作时间非常紧迫,任务非常繁重。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全省发展改革工作会议精神,把我市新一年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工作安排好、部署好。刚才,市发改委主任袁竞同志全面总结了2011年发展和改革工作,对2012年的工作提出了安排意见,我完全赞同。下面,结合我市实际,我就抓好今年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讲两点意见。
一、科学把握当前发展形势,进一步坚定加快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2011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思发展、谋发展、抓发展,
以决战开局、起步冲刺的决心,深入开展“三个建设年”活动,加强干部执行力建设,积极应对雨雪凝冻、特大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和要素供给偏紧等带来的不利影响,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态势。主要体现在:一是全年工作目标提前超额完成;二是各项主体指标增幅创历史新高;三是开局之年开局良好。我市经济增长的速度、投资的强度、发展的效益等前所未有。预计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20亿元,增长17%,创改革开放以来最快增速,总量和增速继续位居全省第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800亿元,增长45%以上,约占“十一五”时期累计完成额的5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05亿元,增长25.5%,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进一步巩固在全省的领先地位;财政总收入达到201.7亿元,一般预算收入84.1亿元,分别增长42.7%和46%,均创财政体制改革以来的最好水平;城镇化率达到37%,比去年提高2个百分点,比全省发展水平高0.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3.1:44.4:42.5,二三产业比重提高2.3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5.56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6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5%;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5万人,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刚刚结束的全市经济工作会已明确了我市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60亿元,增长17.5%,力争增长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80亿元、增长60%,力争1500亿元、增长87.5%;规模工业增加值520
亿元、增长25%,力争540亿元、增长2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0亿元、增长20%,力争430亿元、增长23%;财政总收入252亿元、增长25%,力争262亿元、增长30%;一般预算收入105亿元、增长25%,力争109亿元、增长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20元、增长15%,力争20557元、增长17.5%;农民人均纯收入5626元、增长16%,力争5747元、增长18.5%。
全面完成上述目标任务,我们至少有四大优势所在:
一是具有较为扎实的发展基础。从2011年全市几项主体指标完成情况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增长态势: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是“十五”时期生产总值的76.8%,是“十一五”的32.7%;2011年的固定资产投资相当于整个“十五”时期的1.19倍,是“十一五”的46.5%;2011年的财政总收入是整个“十五”时期的98.7%,是“十一五”的38.8%;2011年的一般预算收入是整个“十五”的1.03倍,是“十一五”的41%。从纵向看,2011年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是开好头,起好步的,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实现了“十五”和“十一五”以来的最大跨越,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在硬环境建设方面,全市上下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破在项目,首要建园区”的工业发展思路,迅速掀起工业园区建设高潮。“10+7
”工业园区建设框架形成。县城倍增计划全面拉开,基础设施正逐步完善。全市已逐步构建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集约型、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重大项目、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搭建了良好平台。在软环境建设方面,各级各部门思想进一步解放,思路不断创新。为加快项目建设、破解发展难题,我们创造性地提出了项目建设“三基本”原则,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实行重点项目跟踪督查调度和季度考核奖惩制度,逐步形成了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有效工作机制。目前全市上下思想统一、精神振奋、干劲十足,谋发展、抓发展的浓厚氛围已经形成。
三是具有开放的发展平台。开放平台加快形成,进一步扩大国家级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辐射带动范围的同时,成功申报了娄山关、仁怀、红花岗、湄潭、赤水、苟江、和平、绥阳等8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积极融入黔中经济区、乌蒙山经济区、武陵山经济发展区,加快推进了渝遵战略合作深度,开放合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同时,我市还被列入了全省统筹城乡一体化改革试验区,优势发展平台带动作用得到有效利用。
四是具备了谋发展的干部队伍。目前,各县、区(市)换届已经完成,新一届领导班子已经搭建起来,新的领导班子将集中力量谋划新思路、施展新招数、实施新项目、树立新形象。这支干部队伍对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组织保障。
在看到我们具有发展优势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还面临一些挑战和压力:
一是全市区域发展极不平衡。从全市大局看,2011
年我市各项综合指标均呈现增长态势,但仍然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有的差距甚至还比较大,有的区、县几项主体指标增幅较小,低于全省、全市平均增幅水平。根据贵州省2011年市县经济发展增比进位综合测评及排位结果,我市综合测评总分列第三位,与2010年持平,21个考核指标排名10平5升6降,其中投资、规模工业、旅游、居民储蓄存款、城镇新增就业、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等增速指标排名下降,有的排名还全省挂末;县、区(市)排名极不理想,5个县、区(市)实现进位,9个县位次下降,下降最多的达32位,全省排名后10位我市就占了7名。客观上,我们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经济结构极不合理,农业比重大、工业基础薄弱、城镇化水平低,重大项目少、投资规模小、项目前期工作薄弱等客观因素。但我们应该多从主观上找原因,更多的是体现在我们抓发展,谋发展的措施不力,办法不多,思路不广,效率不高。纵向比发展快,横向比差距大。
二是全省发展形势十分逼人。从横向看,我市和省内其他市、州相比,我们的差距是明显的,增比进位突破任重而道远。从地区生产总值来看,2011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比贵阳少268.24亿元,2012年预安排少264亿元;2011年比毕节多375亿元,2012年预安排多466亿元。单从生产总值来看,我市与贵阳仍然保持很大的差距。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2011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比贵阳少600亿元,2012年预安排少820亿元;2011年比毕节少34亿元,2012年预安排少20
亿元以上。说明我们与贵阳的差距越来越大,毕节已经超过我们。从财政总收入来看,2011
年我市财政总收入比贵阳少198.3亿元,2012年预安排少228亿元;2011年比毕节多21.7亿元,2012年预安排多42亿元。说明遵义与贵阳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从一般预算收入来看,2011年遵义市一般预算收入比贵阳少93.13亿元,2012年预安排少107.7亿元;2011年比毕节多7.56亿元,2012年预安排只多5亿元左右,而且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应该说,我们离标兵贵阳的差距越来越大,而毕节对我们是穷追不舍,有的指标甚至超过我们,这足以看出省内其他市、州的发展势头更加强劲,发展的形势十分逼人,我们的任务比较艰巨而繁重,必须加快速度全力以赴向前冲,否则我们第二的位置将岌岌可危。
三是瓶颈制约依然突出。
一是融资瓶颈制约。自去年中央清理规范政府性融资平台以来,各地已全面推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清理规范工作,平台贷款有收缩,地方融资受到很大限制,融资平台空间不足,同时银行贷款“门槛”较高,加之担保机构还不健全,在落实融资方面仍然存在较大障碍,社会融资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导致融资渠道较窄。二是土地瓶颈突出。存量土地不足,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趋紧,供需矛盾突出,各县、区(市)、各项目责任单位报件材料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不细致,导致退件多、批准率不高,影响了用地审批。三是房屋征收拆迁困难。《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物权法》颁布实施后,在重大项目建设中拆迁难度增大,相关的政策措施还不配套,拆迁安置补偿标准、依法实施强拆等问题难以把握,同时也存在我们科学研断不够,对政策的理解、工作思路的创新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四是审批环节效率有待提高。尽管我们创造性地提出了项目建设“三基本”原则,但仍有少数部门思想解放不够,思路创新不够,敢于担待的底气不够,工作效率还需要提升。五是精神状态、发展信心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少数地方、个别干部对发展的信心不足,精神萎靡不振,工作处于“追一下动一下”的状态,缺乏生机与活力。
深刻分析形势,让大家看到优势是为了增强前进和发展的信心;看清挑战和问题是为了保持清醒的头脑,变压力为动力,仍然是为了加快发展。面对这些压力和挑战,我们要从容面对,克难攻坚,用好用活我们的优势,千方百计整合各种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统筹推进各项发展改革工作。
二、深入落实各项工作要求,不断提高发展和改革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市委四届党代会提出,要突出“提速赶超、转型跨越”主旋律,大力实施“开放开发、改革创新、三化同步”主战略,把遵义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特色城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提出了要在“十二五”时期创造一个高于过去、高于全省的“遵义速度”。今年我市经济能否实现18%以上的增长,关键取决于投资能否完成增长60%以上的既定目标、取决于能否保持我市投资在全省1/5
的份额。因此,我们必须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对今年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上来,坚定信念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狠抓落实,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努力实现增比进位。
(一)瞄准“一个目标”,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
2012年,我们要牢牢把握中央和省委提出的“稳中求进”总基调、“提速转型”总目标和“稳中求快、快中保好、能快则快”总要求。中央、省的发展要求,也是我市加快发展的总要求,我们要深刻领会“稳”的含义。我认为“稳”的底线是要求做得好的至少要保持现在好的态势、位置、力度、强度;“求进”是不能软、不能退、不能滑、不能散。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增比、进位、突破和打造贵州“金三角”的新要求,可见遵义在全省的位置是举足轻重的。初步了解, 2012年贵阳GDP要实现17%增长,毕节要实现20%的增长,我市确定17.5%的增长,力争增长19%是完全符合当前全省、全市发展实际的。新的目标任务,是形势发展的必然,是推进我们改革发展的方向,我们对目标任务的认识,要从思想上更进一步的解放和统一,进一步增强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要瞄准目标,坚定信念,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更加扎实苦干的作风向任务目标冲刺。
(二)突破“三项瓶颈”,解除制约发展的瓶颈障碍。
一要全力突破融资瓶颈。要充分发挥信贷融资、债券融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平台融资和上市融资的主力军作用,积极扩大融资规模。积极争取增加对我市的债券额度和信贷投放规模;放宽投资领域,激活民间投资较快增长;组建投融资公司,加强融资平台建设。加强金融业的引导和服务,积极吸引金融机构来遵设立分支机构,力争多引入金融机构,扩大金融规模。大胆探索BT、BOT等合作模式,多渠道克服融资难的问题。
二要全力突破用地和征地拆迁瓶颈。积极争取我市重点工程项目更多地使用国家、省的土地计划指标;争取上级下达我市更多的年度用地计划指标,争取重点项目用地实行“点供”、“直供”政策;要全面清理闲置土地,盘活土地存量;积极探索山地城镇化路子,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园区单位土地面积投资强度。做好土地报件基础资料,提高土地获批率。进一步加强征地拆迁工作,落实各级政府重大项目征地拆迁安置主体责任,要把握好征地拆迁与群众利益的相互关系,做到既不突破原则,又要惠及群众利益,实现项目有序推进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要全力突破审批效率瓶颈。各级发改、规划、土地、环保、建设、消防等审批部门要提高工作效率,在审批过程中,部门之间遇事不推诿、不扯皮,主动协调、主动服务,敢于开拓,敢于担待,不断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市发改委已下发了一系列放权提速的文件,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做好简政放权工作,进一步规范和简化选址、审批核准、用地、环评、水土保持等办事程序,努力提高审批效率。
(三)严格“四项制度”,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
一是实行严格的考评考核制度。我们要认真总结去年“项目建设年”活动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对重大项目推进工作实行“月调度,季考评”,加大督促检查和考核奖惩工作力度,要大张旗鼓地对一批投资大、推进快、矛盾少的优质项目进行表彰,对一些动作慢、管理差、影响大的项目责任单位要予以通报批评。今年我们将采取在四大区域分别召开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的形式推进项目建设工作,请各地提前做好前期工作。要进一步优化项目建设考核评比机制,要将重大项目推进的过程考评与年终考核有机结合起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项目有序实施。
二是实行严格的跟踪服务制度。进一步完善项目服务跟踪责任制,强化各项目主管部门的责任意识,加大对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工程质量、项目资金来源、使用等方面的督查、协调和服务力度,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对年内计划新开工的建设项目,要督促项目建设单位加快各项前期工作进度,努力促使项目尽快具备建设条件,争取得到批准后立即组织开工,尽快形成工作量。对新开工项目,要加紧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尽快进入实质性施工。对在建项目,要争取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前完成投资计划和形象工程进度。
三是实行严格的督查督办制度。今年,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要把重点项目跟踪督查作为工作重点,要将项目建设责任单位的前期准备工作、项目审批部门的审批时限、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部门协调等作为重点督查督办内容,通过下发督查督办通报、现场跟踪督查、要与监察纠风部门联合启动问责等形式,强化督查督办力度,真正形成各级各部门全力以赴盯项目、促投资、保增长的良好工作格局。
四是实行严格的项目监管制度。严格落实项目建设管理制度,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监理制。进一步加强对重大项目质量、进度、资金、安全的监管力度,确保项目按程序规范建设。加大项目审计稽查和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健全审计、稽查、监察沟通协作机制,加大违规问题处理处罚力度,不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
(四)坚持“六个必须”,强化重大项目建设保障能力。
一是必须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工作。从去年投资与项目储备工作看,项目谋划的前瞻性严重不足,许多县拿不出有影响力、带动力的大项目、好项目。今年要早安排,早谋划,要切实加强对项目储备谋划工作的领导,准确把握国家、省的政策导向和投入重点,立足市情、县情谋划项目储备,紧紧围绕基础设施、新兴产业、“三农”发展等方面来谋划储备一批针对性强、覆盖面广的项目。切实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的项目工作机制。项目谋划是基础,关键还要积极主动争取。各地、各部门都要准确把握政策信息,对上级出台的投资政策、产业政策要密切关注,认真研究,及时捕捉项目信息,领会投资要求,准备投资条件,真正做到学懂政策、弄通政策、吃透政策、用足政策。要积极跑部进省,加强与国家部委和省里部门的项目对接,主动与上级部门多请示、勤汇报,积极争取更多支持,形成滚动增加、梯次推进的良性循环。
二是必须做深做实项目前期工作。现阶段,投资仍然是拉动我市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提速发展,关键在投资,抓手在项目。我市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从表象上看,是经济总量的差距,其实质是项目的差距,是投入的差距。我市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不足全国人均水平的50%,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没有项目就没有发展。项目前期工作水平直接关系项目的有效实施,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在项目前期准备上下功夫,增加经费投入,充实专业人才队伍,把项目工作落到实处。坚决杜绝项目可研、设计达不到深度要求,用地、环评等审批条件不具备,影响开工或开工进不了统计等情况的发生。
三是必须做到一个项目一套班子。继续按照“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种机制、一抓到底”的要求,对每个重点项目组建一套独立的工作班子,由责任领导、协助领导、责任部门、责任人、配合单位等组成。各重大项目责任单位作为项目推进的责任主体,要切实担负起项目推进的责任,扎实开展工作,主动及时向项目推进工作小组汇报工作情况,及时汇总,加强调度,对项目推进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领导小组及时协调解决,形成良性的项目推动工作机制。
四是必须做到重大项目县级领导挂包。各地四大班子领导要齐上阵抓项目,实行每个重大项目有一名县级领导牵头挂包、相关领导协助、职能部门负责、有关单位配合的分级负责制。在责任部门内部由一把手对重点工作负总责的同时,对任务再细化分解,层层落实到人,形成上下联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保证项目责任落实不“挂空”。
五是必须加强招商引资项目跟踪服务。我市场化程度低,资本、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发育滞后,外资企业少、外向型经济小,发展活力不足。要把招商引资作为抓项目、抓投资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去年省市共举办了四次大型招商活动,上千亿的项目签约,到位资金近千亿,但很多项目存在签约后不开工、开工后建设进度缓慢或只管建不完善相关审批手续无法纳入统计等问题。今年要继续强化领导干部招商引资责任制,抓好招商引资项目跟踪服务,对于已引进的项目,要建立跟踪服务责任,明确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和联系人,要对项目“一包到底,全程护航”,做到“问题不解决,服务不间断;项目不达产,责任不解除”。各责任单位要及时跟踪项目从开工到投产的全过程,提供全方位协调服务。对已签约项目明确开工时间,对已开工项目明确投产时间,对投产项目明确达产时间,逐一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帮助落实,重点推动项目的审批、建设、生产要素制约等问题的解决。对按时完成投资任务并实际达产的重点项目,市政府从招商引资奖励基金中对跟踪服务责任单位予以奖励。对由于工作不落实、服务不到位,造成项目进展缓慢或流失的,将追究责任单位及相关人员责任。要通过加大跟踪服务,切实提高招商引资项目的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和投资统计率。
六是必须加快工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是我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提升、空间布局优化、招商引资落地的关键所在。“十一五”以来,我市“10+7
”工业园区建设全面展开,一大批重大工业项目建成投产,特色优势产业体系进一步形成,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但园区基础设施不配套的问题仍是主要制约因素。今年各工业园区在基础设施、标准厂房建设上要提速,全力主攻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园区功能配套,着力提升园区的承载力和竞争能力,搭建承接项目的新平台,保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地。
最后,我借这个机会,对发改系统的同志们提三点希望和要求。
第一、要把握大局、当好参谋。发改系统是综合协调部门,要善于站在全局高度观察问题,密切跟踪分析经济发展形势和走势,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研究应对之策,为各级党委政府经济决策提供参考,助推发展。
第二、要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要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改进服务方式,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主动、热情为地方服务、为基层服务、为企业服务,正确对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继续保持廉洁高效的优良传统。
第三、要加强协调、狠抓落实。要发挥好经济综合部门的协调作用,树立“一盘棋”思想,处理好与各地各部门的关系,加强沟通协调,齐心协力,努力完成市委市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同志们,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今年经济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形势十分逼人,我们要继续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继续保持和发扬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再接再厉,扎实工作,为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纪念第40个“6?5”世界环境日的讲话
遵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曾永涛
(2011年6月5日)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是第40个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今年的主题为“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中国确定的主题为“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此主题旨在唤起社会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强调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和公众参与,号召全社会行动起来为可持续发展之路做出贡献。为此,我市举办了一系列宣传活动,隆重纪念第40个世界环境日。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高举科学发展的旗帜,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开发与利用并举,大力实施“一建双创”、“三新一强”战略,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既得到了“金山银山”,又保住了“绿水清山”,开创了保护与发展共赢的新局面。但我们也清醒的看到,随着我市工业化、城镇化不断加快,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因此,环境保护任务艰巨,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
同志们、朋友们,实现“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崇高事业,不仅需要各级政府的推动,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和不懈努力,希望每一个市民、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单位都成为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倡导绿色生活,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坚决抵制和反对各种环境违法行为,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增比、进位、突破”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ulaiwenku.com/92661.html
(0)
上一篇 2022年5月13日
下一篇 2022年5月13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