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长友: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奋力开创科学发展和黄蓝经济区建设新局面

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奋力开创科学发展和黄蓝经济区建设新局面
申长友
201X年是“XX五”时期开局之年。东营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实施黄蓝两大国家战略,抢抓机遇,积极作为,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实现了“XX五”良好开局。
(一)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努力克服不利因素,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初步统计,201X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670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70亿元,增长23.5%;地方财政收入135.27亿元,增长28.97%。着力抓好大项目建设,深入开展了“项目攻坚年”活动,累计开工过亿元项目296个,总投资1601亿元,形成了较强的拉动作用。积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全面落实鼓励消费政策,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0亿元,增长17.6%,居民消费价格保持基本稳定。面对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市政府与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举办了政银企合作洽谈会,签约资金694
亿元;支持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展销会,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健全完善了市级领导和市直部门帮扶企业制度,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保障企业生产经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总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双双突破8000亿大关,分别达到8450亿元、8300亿元,增长28%和40%;利税1650亿元,增长46%。
(二)黄蓝经济区建设快速突破。坚持把实施黄蓝国家战略作为全市工作的总抓手,整合资源,强力攻坚,黄蓝经济区建设拉开新格局。主体产业区建设成效显著。东营港临港产业区,基础设施配套逐步完善,投资278亿元的五大生态工业园和一期投资41亿元的三大物流园建设进展顺利。
高端产业区,五大功能区建设快速推进,配套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引进过亿元项目33个,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生态旅游区,游客综合服务中心、湿地公园运营良好,景区知名度不断提高。生态高效农业区,现代渔业示范区二期工程竣工投产,蓝镇建设顺利推进,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和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创建为省级示范园区。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三网”绿化扎实推进,植树2233万株;高标准搞好城市绿化,开工建设了2处城市森林公园和8处生态林场建设试点;东一路水系等7个“碧水蓝天”项目快速推进,中心城工业企业搬迁进展顺利,20万亩湿地恢复区配套提升工程全面完成。
(三)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主攻方向,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产方面,实施了澳亚现代牧场、海跃海参育苗及工厂化养殖等大项目,建成了全省最大的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基地,渔业、畜牧等优势产业快速发展,特色水产品养殖达到185万亩,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达到1400个,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30家。二产方面,实施了正和原料预处理、万达半钢子午胎等264个重点技改项目和广汽吉奥汽车新产品开发、大海太阳能硅片等14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实现新的突破。新口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31%。三产方面,实施了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物流、软件园二期等大项目,引进韩国SK集团投资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天鹅湖、揽翠湖等重点景区开发全面启动,文化旅游、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4.7%。科技创新力度加大,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国家大学科技园及“生态谷”、山东大学东营研究院等平台建设快速推进,引进了一批高层次科研机构,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四)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坚持旧区改造与新区突破并举,全面推进黄河水城深度开发,组织实施了总投资71亿元的22个重大城建项目,城市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力推进城市绿化、美化、亮化,道路绿化改造提升29.6公里,新建改造街头绿地及游园23处,新增绿地76万平方米,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顺利通过验收。启动实施了西城建设改造五年计划,总投资5.2亿元的“六路一河一桥”等一期工程建成投用;东城旧城区改造顺利实施。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东营港总投资16
亿元的八大业主码头建设全面展开,胜利机场4D级改造全面完成,德大铁路、新博公路、东营港防潮堤开工建设,东济高速公路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五)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金融创新取得新进展,引进股份制银行2家、开业5家;黄河三角洲产业投资基金募集资金26亿元,市政债券发行融资12亿元。未利用土地开发管理改革试点全面展开,在全省率先启动了未利用地开发项目建设。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全市实现进出口总值100亿美元,其中出口42亿美元,分别增长25.6%、52.2%。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成功举办了海内外企业家齐鲁行、石油石化装备展等大型经贸活动,与中石化、韩国SK集团、香港梧桐资本集团等国内外大企业的战略合作顺利推进。
(六)社会民生建设得到加强。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700元,分别增长13.5%、15%。新增城镇就业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6%。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到1100元,失业保险金提高到600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210元以上,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380元以上,农村低保、五保标准分别提高到2060元、4200元,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39747套,支持油田新建职工住房2.3万套。深入开展社区集中整治行动,投资1.2
亿元对中心城部分住宅小区进行了公用设施维修改造。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了城乡幼儿园标准化建设、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等重点工程,胜利一中高中部迁建、市技师学院新校区一期工程竣工投用,东营职业学院进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行列。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启动,与省立医院合作全面展开。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建设顺利推进。10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推进平安东营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社会持续和谐稳定。
201X年是实施“XX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加快黄蓝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一年。总体上看,今年世界经济形势仍将十分严峻复杂,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压力很大。做好今年的工作,必须全面贯彻中央“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做好上级精神与东营实际结合的文章,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今年东营市经济社会发展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全力实施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着力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着力强化科技人才支撑,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XX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工作中,我们将牢牢把握一个总目标,突出四个重点,实现七个新突破。
一个总目标:就是加快实施国家战略,建设黄蓝经济区,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我们必须不负重托,积极作为,奋力拼搏,切实抓好规划落实、项目落实、政策落实、对外开放落实、工作责任落实,努力开创黄蓝经济区建设新局面,以此牵动东营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跨越崛起。
四个重点:
一是突出生态特色,着力构筑生态系统。牢固树立环境立市、生态优先的理念,以增绿、活水、治污、减排为重点,加快构筑具有鲜明特色的生态系统,彰显东营生态之美。增绿,就是加快生态林场建设,搞好“三网”绿化,建设林海绿洲。活水,就是引黄河水入城,贯通水网水系,打造生态循环水系。治污,就是深入推进水气污染治理,加强源头控制,完善环保设施,让东营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新鲜。减排,就是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二是突出经济转型,着力发展生态产业。深入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努力构筑具有高效生态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着力培育特色集聚区、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促进服务业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升层次。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是突出新型城镇化,着力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按照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的定位,完善提升规划,优化空间布局,实施生态对接,促进组团发展,努力打造秀美宜居、富有活力的生态之城。改造提升中心城,加快东城环境提升和西城改造,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规划建设滨海生态城,从旅游起步,逐步聚集发展,打造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滨海居住为一体的国际化现代化新城区。积极推进县城、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四是突出以人为本,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加快构建覆盖全体居民的终身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扎实开展平安东营建设,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七个新突破:
(一)在黄蓝经济区建设上实现新突破。一是着力打造经济增长极。中心城区,集中打造现代服务业聚集高地,重点推进黄河三角洲动物乐园、水城雪莲大剧院、台湾风情小镇等项目建设,开发建设一批城市综合体,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形成强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实施广汽吉奥、飞利浦3D
电视、香港产业园、日本工业园、同仁国际健康城等大项目,加快培育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高端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服务外包、现代物流、金融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努力打造全市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集聚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先行区和城市建设的新标志。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加快推进五大生态工业园和三大物流园建设,深化与中石化、中海油、韩国SK、韩国GS等大企业集团战略合作,实施石大科技、诺尔、万福达等大项目,建设全国一流的生态化工基地和“国际物流港”。二是培育壮大经济主体。民营经济是建设黄蓝经济区的优势所在。必须强化政策扶持,倡导自主创业,培育一批创新型科技企业和小微型企业,打造一批大型民营企业集团。支持民营企业搞好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吸纳就业、扩大消费需求的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积极开展民营企业家、民营企业从业人员和创业人员培训,落实结构性减税等优惠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县域经济是建设黄蓝经济区的生力军。支持各县区积极对接黄蓝两大国家战略,依托重点产业园区,集中突破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培植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壮大综合实力,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外资经济是建设黄蓝经济区的强大动力。必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重点加强与国内外大企业集团的战略合作,上接央企、外接世界500强,加快引进一批产业拉动力强、带动就业多、财税贡献大的项目,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落户东营,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三是加大向上争取力度。
加强对两大国家规划的深入研究,从大政策、大项目入手,围绕未利用地开发、财税金融支持、新兴产业培育、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等方面,积极跑上去争取支持,确保取得更大成效。
(二)在转方式调结构上实现新突破。一是着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围绕六大优势产业,扶持发展10个5000亩以上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个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50个现代设施农业生产基地。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抓好澳亚牧场、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以色列生态科技园、正大集团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大项目建设,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推进中海油原油终端、胜利石油化工总厂扩建、石大科技集团搬迁改造等大项目,推动石油化工、橡胶轮胎等产业向高端化发展。重点突破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以汽车及零部件、石油装备为重点,加快推进香港梧桐集团直升机、德国HK发动机、高端石油装备产业园等大项目,壮大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电子信息、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为重点,加快推进新加坡天安基集团平板电脑、山东胜通光学薄膜、科岭增程式电动车等大项目,尽快培育成为支柱产业。三是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以制造业企业为突破口,推进科技服务、现代物流、国际贸易等生产性服务业分离发展,促进制造业主导产业做大做强、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优先发展文化旅游业,抓好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孙子文化旅游区等重点景区开发,规划建设黄河三角洲旅游集散中心,新上一批特色精品项目;开发建设天鹅湖旅游度假区,搞好龙岛修筑、坝体绿化等工程建设,打造现代化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着力突破现代物流业,重点抓好中海油物流园区、宝港国际海关监管罐区、黄河三角洲农资物流园区等大项目,培育一批大型物流企业。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业,重点抓好软件园二期工程,引进一批知名服务外包企业,尽快实现大的突破。
(三)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全力抓好项目建设。调整优化投资结构,综合运用核准、环评、要素供应等手段,加大对生态产业、蓝色产业、高端高质高效产业的投资力度,加大对社会民生、生态环保、城市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投资扩张。进一步完善项目推进机制,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围绕黄蓝经济区规划、国家产业政策和省鼓励发展的重点产业,搞好项目论证,储备一批大项目。二是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大力实施市民增收工程,着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居民消费能力。落实鼓励消费政策,完善城乡商贸流通网络,积极培植消费热点。加强市场物价监测调控,确保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定。三是促进出口稳定增长。
坚持扩内需与稳外需相结合,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推动出口逆势增长。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培育电子信息、服务外包、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出口基地,打造新的出口增长点。四是抓紧抓好财税工作。完善税源管控体系,加大财源建设力度,依法加强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办大事、保民生。
(四)在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城市建设方面,重点实施四大工程:一是城市道路及沿街立面改造工程,二是胜利大街综合改造工程,三是城市旧区改造工程,四是城市公园建设工程。同时,加快滨海生态城建设,完成生态城规划和区域用海规划报批等前期工作。基础设施方面,加快突破东营港,年内完成中海油、宝港国际、万通等业主码头和公共管廊带建设;实施内港池综合整治,启用南港池,开发西港池。配套完善胜利机场基础设施,积极增开航班航线。加快新博公路、德大铁路建设进度,推动东济高速公路、沿海高等级公路、黄大铁路、广饶至寿光地方铁路开工建设。加快推进东营港防潮堤建设,启动建设滨海生态城防潮堤。
(五)在生态环境建设上实现新突破。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为总抓手,重点实施“五大工程”:一是生态林建设工程。继续实施“三网”绿化工程,突出抓好城市绿化,加快推进8处生态林场建设试点,高标准实施城市森林公园建设,确保新增造林面积17.2
万亩。二是湿地生态保护工程。重点做好城市湿地的文章,加快推进广南水库、广北水库开发,搞好东八路、机场路两侧湿地公园建设,继续实施好自然保护区百万亩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彰显湿地之城的独特魅力。三是金湖银河生态水系工程。高标准搞好工程规划建设,从黄河下游引水,依托永镇水库,开发河道引黄河水入城,对中心城及周边水系、水库、湖泊、湿地进行改造提升,实现水系循环,打造城市生态水网水系。四是海洋生态保护工程。加强海岸带综合管理,加快推进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不断改善近海环境质量。五是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工程。严格落实淘汰落后产能计划,确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加大水气污染治理力度,开展新一轮重点流域排污企业限期治理工作,搞好大气污染物监测预警,创建省级低碳生态示范城市。
(六)在改革创新上实现新突破。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着力推进金融创新,加快组建黄河三角洲产权交易中心,积极培育汽车、石油装备等产业投资基金。扎实推进未利用地开发管理改革试点,组建东营黄河三角洲综合开发总公司,加快未利用地开发项目建设。二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建设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国家大学科技园及“生态谷”、山东大学东营研究院,引进一批高层次研发机构。支持企业设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引才用才机制,加快“省级引进国外智力试验区”建设,重点引进一批高层次海外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和产业领军人才,引领高端产业发展。
(七)在社会民生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努力稳定和扩大就业,保持就业形势稳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障水平和医疗保障财政补助标准,健全被征地农民、农场家属工等特定群体社会保障制度,扎实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和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实施教育惠民工程,免除城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本费、作业本费,为低保家庭学生免费提供学生装,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给予营养补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扩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范围,启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支持市人民医院创建“三甲”医院。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推进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办好黄河口文化艺术节等大型节庆赛事。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毫不放松地抓好安全生产,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ulaiwenku.com/113765.html
(0)
上一篇 2022年5月15日
下一篇 2022年5月15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