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乡村 创造幸福家园(某市某县调研报告)

 

建设美丽乡村  创造幸福家园

                      ——X市X县调查

 

近年来,X市X县委、区政府在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过程中,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生态X市”的战略构想,把建设“美丽X”作为实现“生态X市”的具体路径,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美丽X”工程的重点、难点和亮点,着力打造美好环境、美好生态、美好生活、美好乡风,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成为全省首届“乡村文明行动示范区”。最近,我们来到这里,对此进行调查。初夏的X市,既有大家熟知的蓝天、碧海、金沙滩,还有深藏X西部山区的青山、绿水、粉墙农舍。漫步在竹林、花海、茶园,穿行于苗木园区、蓝莓基地,一个个美丽乡村,千姿百态,异彩纷呈。一条产业带,一条风景线,一村一景观,一路一风光,令人目不暇接。“青山绿树红瓦、茶乡美好人家”已成为X大地上的一幅美丽画卷。

一、特色鲜明、千姿百态的美丽乡村

X县

现辖9个镇街道,434个村居,总人口63万。调查期间,我们走遍了所有镇和街道,深入到33个村居和社区,同区有关部门和乡村干部、农民座谈、聊天,了解真情实况。所到之处,那种山海自然之美、田园风光之美、特色产业之美、人文历史之美、文明和谐之美,令人赏心悦目,倍感X美丽乡村的无穷魅力。综合调查情况,有五种类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自然生态造就型。就是顺应人们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潮流所向,立足青山绿水、蓝天碧海、库区山乡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禀赋,在保护性开发中造就形成的独具山海自然之美的乡村。三庄镇上卜落崮村依托村后以奇、秀、险、怪、幽、旷著称的龙门崮山,联合山东荣安集团投资2.7亿元打造15.8平方公里的生态休闲景区。今年“五一”期间,接待游客3万余人,实现旅游收入35万元。X市街道将帅沟村依托现有1000多亩竹园和毛竹、斑竹、紫竹等100多个竹子品种,规划建设了竹洞天风景区,开发了竹文化园、民族文化园、休憩园、水上娱乐园、原生毛竹林及农家乐生态园6个功能区,先后获得“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山东省最具成长力景区”等称号。

——环境整治带动型。就是针对许多农村环境脏、乱、差的现状,集中进行综合整治,在常态化整治中带动形成的提升田园风光之美的乡村。南湖镇徐家坪村依托实施“乡村文明行动”

 

,在抓好道路硬化、垃圾清理、村居美化、水系治理、荒山绿化的基础上,新建街心公园2处、农民安置楼58栋,打造出整洁、文明、和谐的新家园。西湖镇投入560余万元用于“三大堆”清理、排水沟砌垒、垃圾池修建、文化墙粉刷。他们勇于创新,引进城市市政公司运营机制,成立了X市市首家乡政公司,探索建立“户集、村收、公司运、镇监管、区转运”的垃圾处理体系,实现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全方位覆盖、无缝隙对接、一体化管理”。目前,该镇40个村共配备垃圾压缩机1台、清运车8辆、移动式垃圾箱168个,新建户用沼气池300个、发放户用垃圾收集桶1.3万个。

——绿色产业主导型。就是利用“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等传统优势,瞄准高端、高质、高效,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中形成的凸显特色产业之美的乡村。陈疃镇西尚沟村是个丘陵山村。他们采取“院校+公司+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的模式,流转土地1000余亩,引进沃林农业有限公司建设集科研育苗、精深加工、生态旅游、休闲采摘于一体的大型蓝莓产业化基地,使原来的山岭地从每亩年收入不到400元提高到20万元,全村村民年均增收400余万元。如今,陈疃镇依托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已发展蓝莓1.5万亩、标准化生产基地12个,投产面积年产值突破8000万元,蓝莓育苗基地年产值过亿元,创建为全国“一村一品”

示范镇。后村镇皂户沟村依托金泉茶叶专业合作社,已发展茶园近千亩、户均3亩,在建有机茶园3000亩,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2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X市绿茶生产专业村。另外,以黑木耳为主的西湖镇竖旗岭,以龙柏苗为主的南湖镇大宅科,以核桃为主的三庄镇范家楼,以草莓为主的河山镇范家官庄,以700亩“花仙子”花卉产业园为基地“种花卖景”的西湖镇北娄、北小乐、北乐台等66个专业村,也都初具规模、各有特点。

——人脉文脉引领型。就是坚持优秀传统和时代特点相结合,突出地域风情、民风民俗特点,深入挖掘农耕、孝廉、饮食、休闲、节庆等人文要素,在传承和创新中形成的彰显人文历史之美的乡村。石臼街道注意挖掘红色文化、地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江红”等民俗文化,建成了集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科普教育、素质拓展等功能于一体的群众文化场所,形成了区域人文新地标。陈疃镇北疃村是一个不到300户的库区小村,招引企业投资5000万元规划建设集种植、加工、科研、观光于一体的蓝莓生态旅游区,群众自发成立一支20余人的庄户剧团,自编了《采蓝莓》等30多个节目。今年6月份还举办了首届蓝莓文化旅游采摘节和美丽乡村主题摄影大赛等活动,打造出文化气息浓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河山镇大暖帐村盛产黄豆,有家家户户用卤水做豆腐的传统。去年11月份,该村成功举办了X市市首届大暖帐豆腐节,通过制作豆腐、烙制煎饼等民俗工艺的现场展示,让游客感受农民丰收的喜悦和传统食品的魅力,被评为“好客山东最美乡村”。

——社区服务创新型。就是借助旧村改造、农房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补助政策,通过社区建设,把政府公共服务延伸到乡村农户,形成的弘扬文明和谐之美的乡村。河山镇采取村企合作的办法,整合5个村,规划建设了河山店社区,其中一期工程共搬迁234户、二期工程计划搬迁308户,服务人口5400余人,配套建设1处小学和幼儿园、1处社区服务中心、1处休闲娱乐健身公园以及便民超市、邮政通信、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等服务网点,建成后社区集体资产将达5000万元,成为新农村建设“多村一社区”的样板。西湖镇大花社区覆盖大花崖、大炮楼、小炮楼3个行政村5000余人,主要采取社区党总支、社区管委会、社区服务中心“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实现了社区服务由单一化向多元化拓展、由行政型向自治型转变,促进了农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的提升。

二、多措并举,把美丽乡村建设落到实处

(一)统筹城乡规划布局,精心绘制美丽乡村建设蓝图。X县把美丽乡村建设融入全区总体发展规划和重点功能区规划修编,统筹设计产业布局、城镇布局、社区规划。在东、中、西“三大板块”、“六大产业片区”、“一城六镇”

布局中,统筹考虑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布局,对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先后进行多次修订,配套制定了产业发展、集中居住、公共设施等详规,共规划农村社区73个,每个社区平均覆盖村庄5个、群众4300余人,服务半径不超过2公里,进一步优化了美丽乡村建设布局。

(二)突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建立城乡环境整治长效机制。X县把为群众提供有利健康的自然生态环境作为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以“强人脉、治水脉、增绿脉”为抓手,着力打造“自然美、家园美、人文美”的良好生态环境。一是“建”。坚持尊重民意、分类指导,按照“一村一景、因地制宜”的原则,整合政策资源,重点抓好镇驻地改造、集中居住区建设和中心村整治,加快镇驻地“乡政工程”建设试点,切实改善居住条件、提升生活品质。二是“管”。按照规范化、精细化、常态化的要求,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乡村行动,深入实施“清洁家园、美化乡村”工程,下大力气整治“脏、乱、差”等现象。专门设立了区环卫处和各镇街道环卫所,在每个镇配建1座以上垃圾压缩中转站、每个村确定1名环卫管理员,同步健全村庄保洁员、垃圾运输员等专业化队伍,突出抓好镇驻地、重点村等区域交通秩序、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管理,形成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三是“养”。立足X

生态、山水、文化特色,抓好水土流失、破损山体等生态脆弱区域的恢复和治理,加强三庄河、付疃河、陈疃河、南湖河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治理,继续实施荒山绿化、水系绿化、生态公益林保护等工程,使“生态X市、美丽X”落地生根。

(三)发展生态高效绿色产业,着力构建农民美好生活物质基础。X县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以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建设美丽乡村夯实物质基础。以实施“突破三庄、带动西部”战略为切入点,筹建“全国特色农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为抓手,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发挥好农业在减少污染、增加绿化、培育碳汇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在产业选择上,以高产、优质、生态、安全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节水、节地、节肥、节药的绿色产业,逐步形成以陈疃蓝莓、西湖黑木耳、三庄核桃、后村茶叶为特色的有机农业新格局;在突破重点上,着力健全“监管体系、标准体系、生产体系、检测体系、品牌创建”五项机制,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加向质量提升转变、由传统经营向现代经营转变。拓展农业功能,抓好生态采摘、休闲农业开发等新型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培植,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游、生态观光游,确保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取得新进展。

(四)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切实强化农村美好家园硬件保障。X县

始终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先导条件和建设美丽乡村的首要任务,切实解决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问题。一是抓“城乡设施一体化”。交通方面以完善干线路网为主,抓好县乡公路和“村村通”的提升改造,构建覆盖城乡的交通网络;水利方面实施小农水重点县、河道治理等五类工程,抓好农村饮水安全等230项水利建设项目。二是抓“公共服务均衡化”。围绕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启动城区学校“扩改提”和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投资4.74亿元新建改建19处学校、幼儿园,促进城乡、校际间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认真落实“新农保”等惠民政策,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被征地农民即征即保制度,探索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启动建设区社会福利中心等工程,率先建立覆盖城乡、惠及全民、制度完备的保障体系;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加快区医院病房楼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室等项目建设,进一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发挥“中国农民画乡”等品牌优势,加快区级文化中心、图书馆、文化馆等公益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着力构建“一刻钟公共文化服务圈”;扎实开展“全国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试点,努力推动城乡之间、村居之间公共服务一体化。三是抓“建设投入多元化”。强化财政投入,进一步整合各项涉农政策、资金和项目重点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区财政采取“以奖代补”

每年安排一定数额资金,各镇街道按相应比例配套扶持;强化市场运作,发动社会各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设立新X城乡发展有限公司,运用BT、BOT等手段,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设施运营企业化,不断拓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强化社会帮扶,鼓励引导社会各界,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强化群众自筹,用足用活“一事一议”政策,依靠农民自己的双手共建美好家园。

(五)建立差异化考核评价体系,充分调动镇村干部建设美丽乡村的积极性。X县重视建立完善差异化考核评价体系,把山区乡镇干部、村干部从经济发展速度、总量和财政增收的压力下解放出来,真正把力气用到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上来。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目标任务,在考核导向上进一步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方面权重,尤其是对西部农业镇考核体系进行重大调整,树立“保护生态环境也是政绩”的理念,不再考核招商引资等硬性指标,而是加大生态高效农业发展、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城乡环卫一体化、农村社区建设等方面考核力度。改进考核办法,建立起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业户、媒体记者、普通群众等7类群体、4000余人组成的评议人员数据库,增加了民主测评、民意调查、社会公示等环节,把美丽乡村建设的话语权、评价权、监督权更多地交给群众、交给基层。对区委、区政府确定的美丽乡村建设重点任务,实行“逐月逐季问效、逐项逐事问责”,以考核分优劣、凭考核用干部、靠考核激活力,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三、美丽乡村建设初见成效

一是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逐步确立,以生态为“底色”、文明为“内涵”、美丽为“特征”的乡村发展路径成为全区上下的自觉选择,X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目前,已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省级生态镇6个,“乡村文明行动”省级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5个,在建“美丽X”示范镇3个、示范村100个;森林覆盖率达39.6%,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乡环卫覆盖率均达100%,连续5年居X市市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第1位。

二是进一步增强了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农村的自然环境、生态资源、传统文化等条件正在向经济优势、价值优势、竞争优势加快转化,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基本形成,走出一条经济结构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有力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2012年,新发展绿茶、蓝莓、核桃1.8万亩、达到10.2万亩,高效农业突破26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67家,“三品一标”认证数量达到42个,其中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数量居全省区县第2位。X县被博鳌国际旅游论坛授予国际旅游名区,“

X市绿茶”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创建为中国黑陶之都、全国重点产茶区、山东省名特优经济林有机蓝莓之乡、山东省龙柏苗木之乡、省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省优质水产加工品生产基地。

三是进一步缩小了城乡公共服务差距。财政投入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的导向更加明确,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在公共服务平台覆盖、公共服务事业统筹、公共服务队伍建设上取得新突破、新进展。2012年,X县规划建设了9处镇级文化中心公园,完善提升了496个文化大院;重点实施了石臼城区改造提升、34个小城镇配套建设工程、陈疃卞家庄和三庄讲合沟村整体搬迁项目。完成农村住房建设29745户、危房改造9062户;建成农村社区61个,其中规范化运转的49个。去年区财政列支专项实验经费220万元,积极争取和足额配套各级扶持资金总额已达1700余万元,累计吸引社会资金4800余万元投资社区公益性设施,建成社区服务中心5.2万平方米。

四是进一步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美丽乡村建设

在放大生态效应、集聚发展要素、促进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更加明显,宜居之地、创业之都、活力之城的品牌效应日益突出。全方位改善人居环境、均衡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的进程持续加快,在X市市率先为60周岁以上农村老人按月发放养老金、率先实现养老保险城乡全覆盖、率先建立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率先建成人口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率先实现村村通硬化路、率先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市区标准统一、区镇统筹发放”,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局面基本巩固。全区始终保持经济增长、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在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中,X县排名跃升至第20位。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359亿元,增长10.6%;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9亿元、民生投入5.48亿元,分别增长15%、14.5%;三次产业之比调整为3.7:45.1:51.2,城乡居民收入分别突破2.2万元、1万元,增长12.1%、14.5%。

四、X经验的启示以及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第一,建设美丽中国,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像X县那样把工作做好了,出彩的亮点也在农村。建设美丽中国,要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基础。X县的可贵之处在于,在城镇化的热潮中,没有冷落农村。他们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新农村建设和创建生态文明乡村的新工程、新载体,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升和创新之举。它顺应了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农村工作中的具体实践。其经验具有普遍意义。

第二,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是灵魂,产业是基础,文化是根脉。要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开发、文化传承有机结合起来,把美丽乡村建设得真正像村,而非不伦不类的“城镇”。绿色生态产业是美丽乡村的基础所在、潜力所在、希望所在。一个村庄和社区的产业选择,一定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社区的产业支撑,不能盲目上工业项目,避免重蹈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覆辙。

第三,美丽乡村建设要突出地域特色,避免同质化。注意发挥当地自然生态、传统产业、传统文化的优势,并在传承中创新。力求一村一景、一村一品,力戒千村一面,一个模子套全县。建设美丽乡村是个长期任务,不可急功近利,违背农民意愿,大拆大建,损害农民利益,伤害农民感情。

第四,农民是建设美丽乡村的主体。要动员农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没有农民的认可和参与,美丽乡村只能是美丽的幻影。要做好农民的工作,用好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引导农民在政府帮扶下,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X的实践告诉我们,花大钱能建好美丽乡村,花小钱自己动手也能建设美丽乡村。

五、两点建议:

1、建设美丽乡村可以为社会提供良好的生态和美好的环境,这是普惠的公共产品。政府和社会理应给予扶持和帮助。财政要增加投入。长期城乡二元结构的后果,使政府对农村公共服务历史欠账多。为此,政府投资要倾斜,要舍得把真金白银投向美丽乡村建设,使农村就业、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有大的改观。政府用于改善生态、治理环境的资金,可有一定比例用于美丽乡村建设。金融部门要在信贷上给予支持,要像支持生态环保产业那样,支持美丽乡村建设。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美丽乡村建设。多方努力,以解决建设美丽乡村“缺钱”的最大困境。工商资本进入农村,投资美丽乡村建设,是解决农村资金缺乏的有效途径。政府要加强引导,完善政策,切实保障农民权益不受资本侵害。

2、建设美丽乡村,节约了社会资源,保护了生态环境,特别是一些山区、库区、城市水源地,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区域,因为发展受限,财力匮乏。建议省、市级建立以财政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生态补偿制度,对建设美丽乡村给予扶持和补助。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ulaiwenku.com/26255.html
(0)
上一篇 2022年4月26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26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